Ⅰ 雄黄酒里含了那些东西
雄黄的主要来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自炼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黄酒等于吃砒霜;雄黄含有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雄黄具有腐蚀作用。因此,服用雄黄极易使人中毒,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重者则会致人死亡。
吃的时候要多注意注意~
Ⅱ 雄黄酒怎么做的
主料
糯米10斤
黄酒小曲18克
方法/步骤
1
清洗容器,清洗的时候要注意缸沿也要清洗,用开水浸泡了下缸体,算是杀菌。
把麦曲加入
加水为18斤,加水后感觉到了整个的上浮
将饭团翻过来,打散,搅拌,密封。到此为止工作算是完成一大半了。
剩下的时间就是静待发酵了,一般一星期左右发酵完成,当然温度是很重要的。
温馨小提示
1
酒类发酵的最佳适宜温度是25-35度,如果你在冬天酿酒的话,最好采取保温措施。可以搞几个泡沫盒子围起来。
2
发酵完成后,把酒糟过滤出来,此时黄酒酒味有点新,就是越陈越香嘛。
3
建议取一半解馋,另一半封缸继续陈酿,别有风味哦。
Ⅲ 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六个以上)
http://www.china.org.cn/ch-jieri/(中国传统节日)
第年第一个节气:打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新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三月八日:妇女节
三月十二:植树节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五月一日:劳动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六月一日:儿童节
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建党日
七月七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农历七月十三:敬老节
八月一日:中国建军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烘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九月十日:教师节
十月一日:国庆节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冬至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交替];“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夕”在古时还有许多别称,如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等。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
(人人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Ⅳ 饮酒要注意什么,有什么忌讳
饮酒十八忌讳:1、忌饮酒过量。 2、忌“一饮而尽”3、忌空腹饮酒 4、忌喝冷酒 5、忌饮掺混酒 6、忌酒和汽水同饮 7、忌酒后受凉 8、忌酒后看电视 9、忌酒后喷农药 10、忌睡前饮酒 11、忌酒后洗澡 12、忌带病饮酒 13、忌孕期饮酒14、忌美酒加咖啡 15、忌啤酒冷冻喝 16、忌上午饮酒 17、忌饮雄黄酒 18、忌酒后马上用药。
解酒妙法:1、苹果,去皮吃下;2、柿子,洗净后去皮,饮酒前吃下;3、梨或饮梨汁;4、鲜橙或鲜柑、柑桔;5、鲜柚(约200克)去皮生吃或取肉榨汁,兑温开水饮服;6、香蕉,吃肉并将皮加水煎服;7、草莓,取鲜果100克左右,洗净,一次吃完;8、菠萝,取鲜菠萝两个,果肉煎汁,一次饮下;9、杨桃,先用醋浸泡,取泡好后醋渍品一个加水煎服;10、橄榄,鲜橄榄(又称青果)五枚,去核捣烂,加白糖30-50克,用文火煎服;11、酸楂,鲜酸楂250克,洗净煎服。并可加适量的糖。
低度酒不宜久存:久存低度酒会导致微生物繁殖。
肝脏病人不宜饮酒:人体解毒的器官是肝脏,所以,一但患肝脏病,应该禁止喝酒。
喝啤酒过量后果甚忧:我们来推算一下,100克啤酒的酒精含量是4克,一杯啤酒为300克-500克,一杯啤酒的酒精含量是可观的。葡萄酒亦是如此。
Ⅳ 端午节50题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b)
A 、秦国 B、楚国 C、魏国 D、赵国
2、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c)。
A、幸福吉祥 B、祛瘟解毒 C、避邪驱瘟 D、纪念白蛇
3、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a)。
A、避邪驱瘟 B、一种装饰 C、治病防身 D、吉祥如意
4、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c)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5、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特产,而是在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c)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6、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形等形状。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 a)
A、象征牛 祭祖 B、象征剑 勇猛
C、象征果实 丰收 D、象征塔 健康
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其实,“龙舟竞渡”早在(a)就有了。
A、春秋时期 B、商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8、( d)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A、1979 B、1980 C、1982 D、1985
9、在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最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次,吃粽子还表示( c)。
A、幸福吉祥 B、治病防身 C、避邪驱瘟 D、阴阳相合
10、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被称为( c)。
A、粽子 B、米果 C、角黍 D、香黍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Ⅵ 梦幻西游孩子吃雄黄酒
擦 都是概率的~ 但是确实孩子ZZ差不多已经到上线了·······
FZ和体质 估计也就在4到5波动吧~ ··
Ⅶ 关于雄黄
雄黄
名称 雄黄
拉丁文名 Realgar
英文名 Rabiagar
别名 二硫化二砷、石黄、鸡冠石、黄金石等
分子式 As2S2
物化性质
雄黄是砷硫化物矿物之一,含As70.1%。单斜晶系,单晶体呈细小的柱状、针状,但少见;通常为致密粒状或土状块体。桔红色,条痕呈浅桔红色。金刚光泽,断口为树脂光泽。硬度1.5~2,密度3.5~3.6g/cm3。性脆,熔点低。用炭火加热,会冒出有大蒜臭味的白烟。置于阳光下曝晒,会变为黄色的雌黄(As2S3)和砷华,不溶于水和盐酸,可溶于硝酸,溶液呈黄色。雄黄主要产于低温热液矿床中,常与雌黄、辉锑矿、辰砂共生;产于温泉沉积物和硫质火山喷气孔内沉积物的雄黄,常与雌黄共生。桔红色,透明到半透明的雄黄晶体,显得艳丽、富贵,其柱状晶体长短参差,粗细相伴,多方向生长,势态奇特,再衬上白色方解石等共生矿物,绚丽多彩,构成整体自然美。要注意雄黄晶体免受风化。
用途
砷矿物主要用于提炼元素砷、制造砷酸和砷的化合物,如砷酸钙、砷酸钠、砷酸铅等。在冶金工业中用于炼制砷合金;砷铅合金在军事工业中用以制造子弹头、军用毒药和烟火;砷铜合金等用于制造雷达零件和汽车;在轻工业中用以制造乳白色玻璃、玻璃脱色、浸洗羊毛、制革药剂以及用于木材防腐;在农业上用作杀虫剂、除草剂、灭鼠药等含砷农药;在医药工业上可作药物及强刺激剂,高品位的雄黄和雌黄矿石可直接作中药,砷华制品的药物名称叫砒霜。雄黄精矿粉可用于制造鞭炮、烟花和蚊香等。
【英文名】 REALGAR
【别名】明雄黄、黄金石、石黄
【来源】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采挖后,除去杂质。或由低品位矿石浮选生产的精矿粉。
【制法】雄黄粉:取雄黄照水飞法(附录Ⅱ D)水飞,晾干。取粉末适量,照上述三氧化二砷检查项下的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性状】本品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淡橘红色,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质脆,易碎,断面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精矿粉为粉末状或粉末集合体,质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黄色,无光泽。
【鉴别】
(1) 取本品粉末10mg,加水润湿后,加氯酸钾饱和的硝酸溶液2ml,溶解后,加氯化钡试液,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放置后,倾出上层酸液,再加水2ml,振摇,沉淀不溶解。
(2) 取本品粉末0.2g,置坩埚内,加热熔融,产生白色或黄白色火焰,伴有白色浓烟。取玻片覆盖后,有白色冷凝物,刮取少量,置试管内加水煮沸使溶解,必要时滤过,溶液加硫化氢试液数滴,即显黄色,加稀盐酸后生成黄色絮状沉淀,再加碳酸铵试液,沉淀复溶解。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粉末约0.1g,精密称定,置250ml 锥形瓶中,加硫酸钾1g、硫酸铵2g与硫酸8ml,用直火加热至溶液澄明,放冷,缓缓加水50ml,加热微沸3~5分钟,放冷,加酚酞指示液2 滴,用氢氧化钠溶液(40→100) 中和至显微红色,放冷,用0.25mol/L硫酸溶液中和至褪色,加碳酸氢钠5g,摇匀后,用碘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滴定至溶液显紫蓝色。每1ml 的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5.348mg 的二硫化二砷(As2S2)。
本品含砷量以二硫化二砷(As2S2)计,不得少于90.0%。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常见用法】(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肝癌 雄黄、老生姜等份 取老生姜一块,中心挖空,四周留半厘米厚,填塞以雄黄,用挖出的生姜末把洞口封紧,置陈瓦上,用炭火培干,约7~8小时,焙至金黄色脆而不焦,一捍就碎时即可研粉,过筛,放在一般膏药上,外敷肝肿大处。同时内服:紫胡12克,肉豆蔻、砂仁、枳壳、槟榔各9克,乌药、沉香、木香各6克 共研细末,每服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迄症状缓解,肝肿大缩小,能延长生存期。乳腺癌 雄黄6克,露蜂房、山慈姑各15克 分别研,再和匀研细,分成24包,每包1.5克,每服1包,日服2次。能使癌肿缩小,溃疡修复。宫颈癌 雄黄、钟乳石各13.5克,蛇床子4.0克,血竭7.5克,没药9克,乳香、儿茶、冰片、硼砂、硇砂各10.5克,铅丹46.5克,白矾58.5克 共研细末为宫颈散,以适量涂敷宫颈,每周2次。同时内服愈黄丹:水蛭、虻虫、制乳香、制没药、黄连和6克,蜂房、全蝎、黄柏各9克,牡丹皮12克,龙胆草15克 共研细末,用银花9克煎水,泛制为丸,用雄黄9克研细为衣,忌高温烘,每服1.5克,日2次吞服。外敷内服,氨周身关节竣痛缓解,白带减少,宫颈光滑,获临床治愈。阴道癌 雄黄、三仙丹、硼砂各6克,蟾酥0.6克,蛇床子2克,轻粉3克,血竭、乳香、没药各4.5克,冰片7.5克,白矾270克 将上药共研细末,最后加蛇床子、血竭、蝎酥和匀,用开水适量将白矾溶化后与药末拦和制成一分硬币大小的药片,外用。每次1片放癌组织处,隔2~3天换药1次。迄硬肿软缩,溃疡修复,淋巴结消除。血管肉瘤 雄黄、胆矾、丹砂、白矾、磁石各30克 共为末,置大砂锅内,用大瓷碗一个覆盖,将熟石膏粉用醋调成糊状封口,用黄砂土埋没,只露碗底,以重铁块镇压,用炭火先文后武烧一昼夜,往火研细为五烟丹,去火毒,用适量混以少量白灵药(水银,砂石、皂矾、白矾、食盐各30克 共研细末,以不见水银星珠为度,用降丹法炼制成丹),以极少量制成药捻外敷治疗。换药4次后,好坏组织已有明显分界,1个月后肿瘤缩小,2个月后坏死脱落。白血病 雄黄、巴豆、生川乌、乳香、郁金、槟榔、朱砂各等份 共研细末,以大枣肉合丸为抗白丹,配合回回蒜捣敷中脘穴周围。迄症状缓解,延长生存期。宜于急性白血病。骨世细胞瘤 雄黄、儿茶、赤芍、刘寄奴、血竭各9克,麝香0.2克,藏红花2克,冰片3克,乳香、没药各6克,当归12克 共研细末,水调外敷,3天换药,应保持湿润。同时内服:乳香、没药、玄胡、丹参、红花、刘寄奴、牛膝、续断、益母草各9克,苏木、血竭各6克,土鳖虫3克 水煎2次分服,日1剂。可使肿瘤缩小,局部肿胀、压痛消除。鼻咽癌 雄黄3克,甘草1.5克,炙马钱子、川芎、犀角、全蝎、蜈蚣各6克,炮山甲、当归各9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神农丸,每服1.5克,日2服。同时用:王瓜10克 切碎,浸于75%酒精75毫升、蒸馏水25毫升中,3天后再加蒸馏水50毫升,搅匀,用消毒纱布过滤,去渣,加甘油20毫升为王瓜液,滴鼻,每天3~6次。继续内服外滴,3周后鼻孔通顺,头痛好转,6周后癌肿缩小,全身症状基本消失。舌癌 雄蓝、熊胆、冰片、硼砂、血竭、葶苈子、沉香、乳香、没药各3克,牛黄、朱砂、蟾酥(人乳化)、麝香各6克,珍珠9克 共研细末,水泛为梅花点舌丹,绿豆大,每周1~2颗,用醋化开点舌上,日3次。同时用:全蝎、蛇蜕、蜂房等量 共研细末,每服3克,日3次。同时用:全蝎、蛇蜕、蜂房等量 共研细末,每服3克,日3次,温开水送。迄放射性疼痛等自觉症状缓解,高起的硬结肿块消失,适检无癌细胞。唇癌 雄黄、乳香、没药各15克,麝香0.3克,蟾酥1.5克,潮脑3克,朱砂、巴豆霜各6克,轻粉9克 共研细末,用适量以陈醋调匀,调敷肿瘤处。能使硬结软缩,溃疡修复。可结合放射线治疗。喉癌 雄黄3克,山豆根、山慈姑各30克,炮山甲、当归各9克,油马钱、川芎、蜂房、蜈蚣、犀角各6克,甘草1.5克,冰片1.2克,麝香0.3克 共研细要为冰麝散,吹喉或直接涂敷癌肿表面,日2次。迄咳嗽痰血、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颈部肿块缩小,活检无癌细胞。食道癌 雄黄60克,全蝎、山慈姑、蜂房、鸡内金各30克,人指甲9克 共研匀,制为丸剂,每服2克,早、晚各1次,用白花蛇舌草30克煎汤2次分送。能使症状缓解,癌肿缩小,吞咽顺利。胃癌 雄黄30克,全蝎、蜈蚣、油炸马钱子(炸至中心黄色为度)、鸡内金、丹参各15克 共为细末,炼蜜和丸,每服0.6克,日2次,温开水送服。迄症状缓解,肿块逐渐消失,饮食好转。胰腺癌 雄黄、朱砂、麝香各9克,千金子(去油、取霜)30克,红芽大戟(焙)45克,山慈姑(焙)、文蛤(焙)各60克 共研细末,用糯米煮浓糊和作紫金锭,每锭3克。内服紫金锭6克,青黛、人工牛黄各12克,野菊花60克 共研细末,每服3克,日服3次。连续服药2个月,诸症显著改善。经5个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恢复饮食。恶性淋巴瘤 雄黄、血竭、枯矾、全蝎、蜈蚣、生水蛭各30克,轻粉2克,硇砂、苏合油、硼砂、白及各15克,天花粉、乳香、没药、朱砂各60克 研末,水泛为丸,每服1克,日3服,温开水送服。3个月后效果显著。此药缓解期较长,显效期为20~30天,连服6个月,未见毒性反应。皮肤癌 雄黄9克,朱砂3克,皂矾30克,铅丹60克 行将皂矾放入名册人烈火锻成液体,再将铅丹、雄黄、朱砂研成细末,缓缓放入,不断搅拌均匀,倒入盆中,于地面冷却,将晶块研成粉末为化癌散,撤于癌肿表面,每日换药1次。同时内服防风通圣散: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炒)、白术、山栀、大黄、芒硝各15克,石膏、黄芩、桔梗各30克,甘草60克,滑石90克 共研为末,每服6克,日2次,用生姜9克煎汤送下,日1剂。并肌注100%半枝莲注射液,每次2毫升,日2次。坚持治疗6个月,癌肿修复,治疗10个月后河检未见癌细胞,达到临床治愈。
(2)祛痰镇惊,用于痰盛惊风:痰鸣哮喘 雄黄500克 研末,面糊为丸制成1000丸。成人每天服药1丸,温开水送。小孩2~4岁服1/4丸,5~9岁1/3丸,10~15岁1/2丸。亦治慢性支气管炎。痰盛惊风 雄黄、胆南星(酒蒸)、珍珠(豆腐制)、朱砂、法半夏、制白附、僵蚕(麸炒)、薄荷、钩藤、天竺黄各1.5克,麝香、冰片各0.6克,琥珀1克,牛黄1.2克,天麻、防风各3克,全蝎4.5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牛黄镇惊丸,丸重2克。每服1丸,日1~3次,温开水送下。破伤风痉 雄黄、草乌各3克,防风6克 研末为发表雄黄散。每服3克,温酒调服,里和日可三服。
(3)杀虫疗疮,用于虫疥疮症:虫疥湿癣 雄黄、蛇床子各30克,水银15克 前二味研细,入水银研至不见星珠,以猪油调和,早、晚以汤洗净后涂搽。虫菌阴痒 雄黄、羊蹄各30克 水煎熏洗,宜于滴虫性、念珠菌性及湿癣导致的外阴瘙痒。
(4)消炎退肿,用于炎症肿痛:腮腺炎 雄黄、明矾各50克,冰片3克 共研细末,每次用3~5克酌加75%酒精调成糊状,涂于局部,日2~3次。1~2天后即明显消肿,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症状完全消失。水田皮炎 雄黄、炙角各1克,麝香4.5克,乳香、没药(去油)各30克 研匀,黄米饭30克,捣和为丸,晒干(忌火烘)。每服9克,陈酒送服。亦治瘰疬、痰核、横痃、流注。妊娠忌用。
【用法用量】 0.05~0.1g,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注意】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
【贮藏】置干燥处,密闭。
【摘录】《中国药典》
药物] 为矿物雄黄的矿石。产于甘肃、陕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全年可采,雄黄在矿中质软如泥,见空气即变坚硬,可用竹刀取其熟透部分,除去杂质泥土,精选后碾细,生用。
[药化] 含硫化砷As2S3,杂有少量镁、铁等盐类。
[药理] (1)有抗肿瘤作用,能抑制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并对细胞有腐蚀作用。
(2)吸收后,对神经有镇痉、止痛作用;体内外均有杀虫作用。水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人体结核杆菌、变形杆菌、绿脓球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肠道吸收后能引起吐、泻、眩晕甚至惊厥,慢性中毒能损害肝、肾的生理功能。
[药性] 辛、苦、平。有毒。归心、肝、脾、胃、大肠经。
[药效] 败毒抗癌、祛痰镇惊、杀虫疗疮、消炎退肿。
(2)祛痰镇惊,用于痰盛惊风:痰鸣哮喘 雄黄500克 研末,面糊为丸制成1000丸。成人每天服药1丸,温开水送。小孩2~4岁服1/4丸,5~9岁1/3丸,10~15岁1/2丸。亦治慢性支气管炎。痰盛惊风 雄黄、胆南星(酒蒸)、珍珠(豆腐制)、朱砂、法半夏、制白附、僵蚕(麸炒)、薄荷、钩藤、天竺黄各1.5克,麝香、冰片各0.6克,琥珀1克,牛黄1.2克,天麻、防风各3克,全蝎4.5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牛黄镇惊丸,丸重2克。每服1丸,日1~3次,温开水送下。破伤风痉 雄黄、草乌各3克,防风6克 研末为发表雄黄散。每服3克,温酒调服,里和日可三服。
(3)杀虫疗疮,用于虫疥疮症:虫疥湿癣 雄黄、蛇床子各30克,水银15克 前二味研细,入水银研至不见星珠,以猪油调和,早、晚以汤洗净后涂搽。虫菌阴痒 雄黄、羊蹄各30克 水煎熏洗,宜于滴虫性、念珠菌性及湿癣导致的外阴瘙痒。
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
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鱼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 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
端午节这天,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在汪曾祺的《端午节的鸭蛋》中提到过雄黄酒,其中说:“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古人以为晨属龙,晨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故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希望有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佩戴香包能驱邪解毒,自有它的医理。要说香包先说雄黄和雄黄酒。雄黄许多地方都盛产,人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用雄黄酿成雄黄酒,《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黄。雄黄,橘红色,可入药解病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旧时建宁几乎家家酿雄黄酒,但多为男人饮,有些会喝酒的女人也饮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沫一番。后来人们就在雄黄里加入艾叶、熏草等原料制成香包供妇女和儿童佩戴。
香包以药物之味,经口鼻吸入,使经脉大通,祛邪扶正,以达到祛病强身之功效。况雄黄、艾叶、熏草都挥发一种奇异的香味,而蛇虫闻之远遁,既减少了传染源,又可起到杀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
Ⅷ 端午节的现代习俗与古代习俗,各举六个例子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现代习俗是从古时候沿袭过来的。
现代习俗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古代习俗:
一、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
二、挂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三、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四、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五、采药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
六、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