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吴江特产有哪些
吴江鲈鱼
西晋有位大司马东曹掾张翰(字季鹰)吴江人,在离家三千里的异地做官,每当秋风起,他就想到家乡的 鲈鱼,为了品尝家乡的鲈鱼,他竟弃官返回故里吴江。此事有其所作诗句为证:“秋分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此事后人传为佳话。
鲈鱼以鱼、虾等为食,个体大,身长达0.6米,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栖息于近海,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产卵,生长快,秋天游入淡水河中。鲈鱼天生脍材,宜切脍而食,其味美而肉紧,盛传天下。吴江市松陵镇有一条引太湖水通过大运河至长江转入东海长约二十里的大河,名为吴淞江(简称松江),因盛产鲈鱼而闻名于世。
“吴淞江”上有座垂虹桥桥面建有垂虹亭,宋及其后几代的文人雅士,慕鲈脍而来吴江,常常登上垂虹桥品鲈脍,饮美酒,赏秋色,陶醉于垂虹亭,诗兴大发时,留下了众多品鲈佳句。如大文学家苏东坡吟道:“季鹰真得水中仙,直为鲈鱼也自贤。”大书法家米南宫(米芾)诗云:“玉破鲈鱼霜破柑,垂虹秋色满东南。”由于他们的赞颂,吴江鲈鱼名声大噪。北宋龙图阁直学士丞相陈尧佐,在他的诗句“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中把吴江誉为鲈乡,宋熙宁年间,吴江知县林肇筑“鲈乡亭”以志鲈乡其地
同里闵饼
闵饼又名头饼,是苏州吴江同里镇的特产。闵饼原是江南农家自制的普通小吃食品,距今至少有500多年历史。同里闵饼的配料与制作方法有独到之处,其色黛青墨绿,光亮细洁,入品清香,嚼之甜而不腻。购之半月多,风味依然不变。制作时先将闵草(学名苎麻,又名天青地白草)用石灰先打成汁,然后和糯米粉揉搓做成皮,配以豆沙、桃仁、松仁、糖猪油丁为馅芯,做成月饼状,蒸煮而成。闵草性味甘寒无毒,含有咖啡鞣酸、胡萝卜素、蛋白质、糖类等多种成份,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及安胎等药用价值。
熏豆茶
此茶虽源于乡间,切亦登大雅之堂。熏豆由毛豆加工制成。先挑选颗粒饱满的青毛豆,用开水煮熟凉干,置于铁丝网上,用炭火缓缓地烘熏。烘熏忌猛火,还需将毛豆不时翻拌,使其中水份蒸发尽。此时的青毛豆,色泽碧绿如翡翠,入口清香软糯。最后,将做好的熏豆放在石灰甏中,收干豆中的水份,使干豆硬而脆,这样一年四季均可用做熏豆茶。
吴江香大头菜
大头莱又名疙瘩菜,是芥菜的变种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有芥菜等蔬菜的种植史。吴江香大头菜是以鲜大头菜加工腌制而成,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它的主要产区在吴江西南部震泽、七都等乡镇。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4887020.html?fr=qrl&cid=82&index=2
一、酿造原料
黄酒的原来有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等,而米酒只用糯米(江米)作原料。黄酒属于酿造酒,酒度一般为15度左右,米酒只用大米作为原料,使用的是甜酒发酵曲,制作工序简单,含酒精量较少,味道偏甜,适宜人群更大,最宜作夏季的饮料。
米酒适宜范围很广,一年四季均可饮用,特别在夏季因气温高,米易发酵,更是消渴解暑的家庭酿造物,深受老年人和儿童的喜爱。用米酒煮荷包蛋或加人部分红糖,是产妇和老年人的滋补佳品。
二、酒精含量
黄酒属于低度酿造酒,酒精含量一般为8%—20%,而米酒的酒精含量很少,味道偏甜,不醉人。
(2)吴江糯米酒扩展阅读:
黄酒的功效:
黄酒含丰富的功能性低聚糖,如每升绍兴加饭酒中的异麦芽低聚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含量达 6g。这些低聚糖是在酿造过程中,物料经微生物酶的作用而产生的。
功能性低聚糖进入人体后,几乎不被人体吸收、不产生热量,但可促进肠道内有益微生物双歧杆菌的生长发育,可改善肠道功能、增强免疫力、促进人体健康。
米酒的功效:
米酒含有十多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每升米酒中赖氨酸的含量比葡萄酒和啤酒要高出数倍,这在其他营养酒类中较为罕见,因此人们称其为“液体蛋糕”。米酒中的营养成分更易于人体吸收,是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补气养血之佳品。
Ⅲ 吴江特产
吴江鲈鱼
西晋有位大司马东曹掾张翰(字季鹰)吴江人,在离家三千里的异地做官,每当秋风起,他就想到家乡的 鲈鱼,为了品尝家乡的鲈鱼,他竟弃官返回故里吴江。此事有其所作诗句为证:“秋分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此事后人传为佳话。
鲈鱼以鱼、虾等为食,个体大,身长达0.6米,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栖息于近海,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产卵,生长快,秋天游入淡水河中。鲈鱼天生脍材,宜切脍而食,其味美而肉紧,盛传天下。吴江市松陵镇有一条引太湖水通过大运河至长江转入东海长约二十里的大河,名为吴淞江(简称松江),因盛产鲈鱼而闻名于世。
“吴淞江”上有座垂虹桥桥面建有垂虹亭,宋及其后几代的文人雅士,慕鲈脍而来吴江,常常登上垂虹桥品鲈脍,饮美酒,赏秋色,陶醉于垂虹亭,诗兴大发时,留下了众多品鲈佳句。如大文学家苏东坡吟道:“季鹰真得水中仙,直为鲈鱼也自贤。”大书法家米南宫(米芾)诗云:“玉破鲈鱼霜破柑,垂虹秋色满东南。”由于他们的赞颂,吴江鲈鱼名声大噪。北宋龙图阁直学士丞相陈尧佐,在他的诗句“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中把吴江誉为鲈乡,宋熙宁年间,吴江知县林肇筑“鲈乡亭”以志鲈乡其地
同里闵饼
闵饼又名头饼,是苏州吴江同里镇的特产。闵饼原是江南农家自制的普通小吃食品,距今至少有500多年历史。同里闵饼的配料与制作方法有独到之处,其色黛青墨绿,光亮细洁,入品清香,嚼之甜而不腻。购之半月多,风味依然不变。制作时先将闵草(学名苎麻,又名天青地白草)用石灰先打成汁,然后和糯米粉揉搓做成皮,配以豆沙、桃仁、松仁、糖猪油丁为馅芯,做成月饼状,蒸煮而成。闵草性味甘寒无毒,含有咖啡鞣酸、胡萝卜素、蛋白质、糖类等多种成份,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及安胎等药用价值。
熏豆茶
此茶虽源于乡间,切亦登大雅之堂。熏豆由毛豆加工制成。先挑选颗粒饱满的青毛豆,用开水煮熟凉干,置于铁丝网上,用炭火缓缓地烘熏。烘熏忌猛火,还需将毛豆不时翻拌,使其中水份蒸发尽。此时的青毛豆,色泽碧绿如翡翠,入口清香软糯。最后,将做好的熏豆放在石灰甏中,收干豆中的水份,使干豆硬而脆,这样一年四季均可用做熏豆茶。
吴江香大头菜
大头莱又名疙瘩菜,是芥菜的变种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有芥菜等蔬菜的种植史。吴江香大头菜是以鲜大头菜加工腌制而成,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它的主要产区在吴江西南部震泽、七都等乡镇。
Ⅳ 黄酒和糯米酒是一回事吗
黄酒和糯米酒不是一回事,具体区别如下:
一、品种不同
1、黄酒: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酵母曲种质量决定酒质。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
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著名的有山东即墨老酒、赣州黄先生黄酒,无锡惠泉酒、绍兴状元红、绍兴女儿红、张家港的沙洲优黄、吴江的吴宫老酒、百花漾等桃源黄酒。
上海老酒、鹤壁豫鹤双黄、福建闽安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白蒲黄酒(水明楼)、江苏金坛和丹阳的封缸酒、湖南嘉禾倒缸酒、河南双黄酒、广东客家娘酒、张家口北宗黄酒和绍兴加饭酒(花雕酒等)、广东珍珠红酒,湖北老黄酒等。
2、糯米酒:又叫米酒、酒酿,甜酒。旧时叫“醴”。用糯米酿制,是中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传统的特产酒。
二、颜色不同
1、黄酒
糯米洒因酿造的工艺一同,会有不同颜色的酒,有白酒也有黄酒。
三、原料不同
1、黄酒:黄酒以大米、黍米、粟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为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数种未知氨基酸,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食物摄取8种必需氨基酸黄酒都具备,故被誉为“液体蛋糕”。
在最新的国家标准中,黄酒的定义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等为原料,经过蒸料,拌以麦曲、米曲或酒药,进行糖化和发酵酿制而成的各类黄酒。
2、糯米酒: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
其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极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用优质糙糯米酿酒,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米酒已成为农家日常饮用的饮料。现代米酒多采用工厂化生产。
Ⅳ 有没有人喝过苏州本地白酒,苏州桥,感觉怎么样
喝过,感觉一般。
苏州地区一般不产白酒。该企业在吴江,是今年开始营业的。感觉没有特色。
Ⅵ 糯米酒和黄酒有什么区别么
糯米酒,又称江米酒、甜酒、水酒、酒酿、醪糟(láo
zāo),主要原料是糯米,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极少,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在一些菜肴的制作上,糯米酒还常被作为重要的调味料。糯米酒,又称江米酒、甜酒、酒酿、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极少,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在一些菜肴的制作上,糯米酒还常被作为重要的调味料。糯米酒色淡红,所以又称“红酒”,由于它渗进了沸水,故又称“水酒”。这种农家自酿的糯米酒,味醇而香甜,少刺激性;饮量适当,能舒筋活络、强壮体魄。农民逢年过节或招待宾客时,必用此酒。酿酒剩下的糟粕,再加上食盐混和后,叫“糟麻”。人们把它贮藏起来作为长期煮汤之用,亦有人把它和鲜鱼一起煮,味道极佳。
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ricewine),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其中以浙江绍兴黄酒为代表的麦曲稻米酒是黄酒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山东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黄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龙岩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红曲稻米黄酒的典型代表。
黄酒以大米、黍米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为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数种未知氨基酸,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食物摄取8种必需氨基酸黄酒都具备,故被誉为“液体蛋糕”。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绍兴,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著名的有绍兴加饭酒(花雕酒等)、绍兴状元红、绍兴女儿红、安徽宣城青草湖黄酒、郎溪古南丰黄酒、庐江海神黄酒。江西吉安固江冬酒,无锡惠泉酒、张家港的沙洲优黄、梁丰黄酒、吴江的吴宫老酒、百花漾等桃源黄酒;上海老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白蒲黄酒(水明楼)、江苏丹阳封缸酒、广东珍珠红酒和山东即墨老酒等。
Ⅶ 我刚到吴江没多久,请问吴江有什么特色美食
吴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水乡泽国,有6000多年的建县历史,自古就是繁华地。吃在吴江犹如住在吴江,既能感受吴侬软语般的温馨,还能体验润物细无声的随意,热情好客的吴江人民会 用他们最诚挚的心、最好吃的东西来招待您。
土生土长的鱼米果蔬,土法土做的名吃名点。同里状元蹄、同里闵饼、黎里油墩、盛泽松糕、冬节团子、震泽黑豆腐干、麦芽塌饼、油氽 臭豆腐干、平望蜜汁黄瓜、盛泽盘笼糕、熏豆等都是吴江有名的糕点。吴江名产包括银鱼、太湖蟹、太湖鳗鱼、鳜鱼、鲈鱼、鲃鱼、黄鳝、甲鱼、青虾、舜洁雪菜等。吴江的阿婆茶、熏豆茶等等也是吴江有名的习俗。
1. 太湖大闸蟹
2. 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
3. 吴江“三道茶”
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很有名气,江苏吴江也有三道茶,主要流行于吴江市西南部的农村,饮来别有风味。吴江三道茶喝法的特点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先甜后咸再淡"。头道茶叫饭糍干茶。一般是用来招待贵客,或是招待第一次上门的新客及来访的亲戚的。但这却是一道不用茶叶的茶,只是饭糍干加糖冲上开水即成。饮用倒是十分方便,但饭糍干的制作却挺费劲,所以也就显出此茶的礼重。饭糍干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先用饭铲铲些煮好的新糯米饭于锅底,使劲研磨米饭直到成一层薄薄的米粉皮子,均匀地贴在锅底四周。待皮子边缘翘开,把它铲出,这便是饭糍干。"这活干起来很累人的,即使是在冬天,也会搞得满头大汗。并且还需另有一个专人灶下烧火,要严按执行掌铲人的命令要求,控制好火候。开水冲泡好的饭糍干茶,实际上是一种泡饭而已,但却如白云片片,梨花朵朵,满屋生香,软而不烂,香甜适口。第二道是熏豆茶。主要用料是熏豆和茶叶,再辅以炒熟的芝麻、晒干的胡萝卜条和橘子皮,还有新鲜的震泽黑豆腐干之类,味略咸。此茶的特点是多色多味,乡土气息浓郁。最后一道是清茶。当地人又谦称为淡水茶。清茶者,茶叶与白开水也,这才是真正的茶。有人这么说吴江三道茶:先吃泡饭,再喝汤,最后饮茶,与我们一般的饮食程序无异
吴江鲈鱼和太湖莼菜
吴江鲈鱼
西晋有位大司马东曹掾张翰(字季鹰)吴江人,在离家三千里的异地做官,每当秋风起,他就想到家乡的 鲈鱼,为了品尝家乡的鲈鱼,他竟弃官返回故里吴江。此事有其所作诗句为证:“秋分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此事后人传为佳话。
鲈鱼以鱼、虾等为食,个体大,身长达0.6米,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栖息于近海,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产卵,生长快,秋天游入淡水河中。鲈鱼天生脍材,宜切脍而食,其味美而肉紧,盛传天下。吴江市松陵镇有一条引太湖水通过大运河至长江转入东海长约二十里的大河,名为吴淞江(简称松江),因盛产鲈鱼而闻名于世。“吴淞江”上有座垂虹桥桥面建有垂虹亭,宋及其后几代的文人雅士,慕鲈脍而来吴江,常常登上垂虹桥品鲈脍,饮美酒,赏秋色,陶醉于垂虹亭,诗兴大发时,留下了众多品鲈佳句。如大文学家苏东坡吟道:“季鹰真得水中仙,直为鲈鱼也自贤。”大书法家米南宫(米芾)诗云:“玉破鲈鱼霜破柑,垂虹秋色满东南。”由于他们的赞颂,吴江鲈鱼名声大噪。北宋龙图阁直学士丞相陈尧佐,在他的诗句“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中把吴江誉为鲈乡,宋熙宁年间,吴江知县林肇筑“鲈乡亭”以志鲈乡其地。
太湖莼菜:
太湖莼菜,是苏州著名特产之一。早在宋代,就被列为贡品。据记载:清朝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苏州有个张志宏献上了四缸莼菜和“莼菜诗”,博得龙颜大喜,敕封张志宏为官,时人讥之为“莼官”,可见莼菜之魅力。“叶青如碧莲,梗紫如紫绶,味滑若奶酥,气清胜兰芳”。这首古诗对莼菜的色、香、味、形以及柔滑的口感作了极妥切的介绍和评价。
莼菜的幼叶与嫩茎中含有一种胶状粘液,食用时有一种细柔滑润清凉可口的感觉,并有一种沁人心肺的清香,口感极好、美味可口、风味独特。
太湖莼菜的收获期主要在5~10月间,新鲜的莼菜采收花圃只能存活一天左右,因此莼菜采收后须立即杀青或速冻保鲜处理,加工后的莼菜可常年销售。太湖莼菜食用方便,可配荤炒,可素食、可氽汤,也可做馅,是做美味佳肴的上乘之品。
熏豆茶
在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太湖之滨,河流交叉,盛产鱼米,更多瓜果豆荚,农家熏制烘豆,制成熏豆茶。
熏豆茶的配制,以烘豆为主,芝麻,绿茶为辅,有的还佐以其他配料。先将细茶放入茶盅,用95℃开水冲泡,再加放三、四十粒熏豆;也有的把茶叶和熏豆同时放进茶盅,再冲泡开水,这时候茶叶和熏豆就在盅内随着茶汤翻浮飘荡,渐渐沉于盅底,便可品饮。
熏豆的烘制是在每年农历“秋分”过后,“寒露”前后,毛豆饱满而未老之际,选青毛豆肉放在锅里用开水煮熟,捞掉豆衣,凉干后,摊在铁丝网的筛子上,用炭火焙烘,火热忌猛,以文火为宜,并须不断翻拌筛内烘豆,一般经五个小时左右熏烘,青豆水份蒸发微硬,即成“熏豆”。此时,色泽碧绿如翡翠,藏于罐内,隔年不坏。
“熏豆茶”,使茶汤绿中呈黄,嫩茶的清香和熏豆的鲜味混为一体,饮了提神,开胃。
震泽黑豆腐干
黑豆腐干,是震泽著名的特产,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早在清乾隆年间已颇闻名。相传乾隆皇帝出京南巡时,吴东知县献奉的土特产品中就有黑豆腐干。乾隆皇帝品尝后称先赞不已,从此成为贡品,特立黑漆金字“进呈茶干”的招牌,竖立店堂。因为黑豆腐干也可作茶点,所以又叫茶干。其味鲜美,甜咸适中;其质细韧,折而不裂,被人誉为“素火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