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蛇伤药酒是用什么制成的有什么用处
黄连、入地牛金根皮、吴茱萸、白芷、五灵脂、雄黄、黑皮蛇、白毛莲、细辛、大黄等制成蛇伤药酒,可以清热解毒,防止中暑还有利尿消肿。
㈡ 古代酿酒图片有谁知道哪里多吗、
找——古代酿酒.
你在这个网址里可以找到你想看的图片,年代久远很难有成套的图片。
在下面的资料里,是关于酿酒的流程,供参考。
中国古代黄酒的酿造——元明清时期的酿酒技术
一、史料综述
传统的黄酒生产技术自宋代后,有所发展,设备有所改进,以绍兴酒为代表的黄酒酿造技术精益求精,但工艺路线基本固定。方法没有较大的改动。由于黄酒酿造仍局限于传统思路之中,在理论上还是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因此一直到近代,都没有很大的改观。
元明清时期,酿酒的文献资料较多,大多分布于医书,烹饪饮食书籍,日用网络全书,笔记,主要著作有:成书于1330年的《饮膳正要》,成书于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易牙遗意》和《墨娥小录》。《本草纲目》中关于酒的内容较为丰富,书中将酒分成米酒,烧酒,葡萄酒三大类,还收录了大量的药酒方;对红曲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其制法。明代的《天工开物》中制曲酿酒部分较为宝贵的内容是关于红曲的制造方法,书中还附有红曲制造技术的插图。清代的《调鼎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黄酒酿造技术。《调鼎集》本是一本手抄本,主要内容是烹饪饮食方面的内容,关于酒的内容多达百条以上,关于绍兴酒的内容最为珍贵,其中的“酒谱”,记载了清代时期绍兴酒的酿造技术。"酒谱"下设40多个专题。内容包含与酒有关的所有内容。如酿法,用具,经济。在酿造技术上主要的内容有:论水、论米、论麦、制曲、浸米、酒娘、发酵、发酵控制技术、榨酒、作糟烧酒、煎酒、酒糟的再次发酵、酒糟的综合利用、医酒、酒坛的泥头、酒坛的购置、修补、酒的贮藏、酒的运销、酒的蒸馏、酒的品种、酿酒用具等,书中罗列与酿酒有关的全套用具共106件,大至榨酒器,蒸馏器,灶,小至扫帚,石块,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一遗漏。有蒸饭用具系列,有发酵,贮酒用的陶器系列,有榨具系列,有煎酒器具系列,有蒸馏器系列等。
清代许多笔记小说中保存了大量的与酒有关的历史资料,如《闽小记》记载了清初福建省内的地方名酒;《浪迹丛谈续谈三谈》中关于酒的内容多达十五条。
明清有些小说中,提到过不少酒名,这些酒应是当时的名酒,因为在许多史籍中都得到了验证。如《金瓶梅词话》中提到次数最多的是"金华酒"。《红楼梦》中的"绍兴酒","惠泉酒"。清代小说《镜花缘》中作者借酒保之口,列举了七十多种酒名,汾酒,绍兴酒等都名列其中。有理由相信所列的酒都是当时有名的酒。
二、传统黄酒的酿制
传统的黄酒,分为四大类,以绍兴酒为例,以元红酒作为干酒的代表;以加饭酒作为半干酒的代表;以善酿酒作为半甜酒的代表;以香雪酒作为甜酒的代表。元红酒是最为常见的酒,加饭酒,是因为在配料中加大了投料量的比例,酒质较为醇厚,香气浓郁。善酿酒,相当于国外的强化酒,是在发酵过程中加入黄酒(所谓以酒代水冲缸),故酒度较高,因为酒精度的提高,发酵受到抑制,故残糖较高,因而为半甜酒。香雪酒则是在发酵过程中加入小曲白酒,酒度比善酿酒更高,残糖浓度也更高。
1、元红酒的酿造工艺流程(干黄酒类型)
清水 糯米 麦曲 淋饭酒母
│ ↓ │ │
├———————→浸米 │ │
│ ┌—— ↓ │ │
│ ↓ │ │ │
│ 浆水 蒸煮 │ │
│ │ ↓ │ │
│ │ 推凉 │ │
│ │ ↓ │ │
│ └—→ ←————┘ │
└——————→ 落缸 ←————————————┘
↓
糖化发酵
↓
后发酵
↓
压榨→ 酒糟
↓
糖色→澄清
↓
煎酒
↓
装坛
↓
成品酒
2、福建红曲酒的传统酿造工艺(甜型黄酒)
糯米 米白酒
↓ │
浸米 │
↓ │
冲洗 │
↓ │
蒸饭 │
↓ │
淋水 │
红 散 厦门 ↓ │
曲 曲 白曲 复淋 │
│ │ │ │ │
└——┼——┘ │ │
↓ │ │
粉 │ │
碎 │ │
│ ↓ │
└——————→ 搭窝 │
↓ │
红曲——→水洗——→ 一次加酒←——┤
↓ │
翻醅 │
↓ │
二次加酒←——┘
↓
养醅
↓
抽酒
↓
┌————┐
│ ↓
酒液 酒糟
│ ↓
│ 压榨
│ ↓
│ 酒液
↓ │
└——┬—┘
↓
沉淀
↓
灭菌
↓
装坛
↓
陈酿
↓
勾兑
↓
装瓶
↓
成品酒
参考资料: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9%C5%B4%FA%C4%F0%BE%C6&z=2
㈢ 草参到底是什么样的 图片
草参的样子:
1、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根圆柱形,细长,根颈不分叉,存留 有枯萎叶鞘纤维。茎细,直立,有细棱槽,稍粗糙,有稀疏的毛,果期近光滑,蓝绿色,从上部分枝,下部枝互生或对生,上部枝轮生。茎生叶和茎下部叶有短柄,柄的基部扩展成鞘,叶鞘披针形,贴茎;叶片轮廓为广卵形。
2、三出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全缘,稀3裂,顶端渐尖,长15-50毫米,宽1.5-3毫米;茎生叶向上简化,叶少,叶鞘卵状披针形或卵形,基部抱茎。复伞形花序生于茎枝顶端,直径5-15厘米,有时成球形,伞辐5-20 (-36);无总苞片。
3、小伞形花序多花,近无花柄,密集成头状;小总苞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外面被毛,边缘具纤毛,长2毫米,宿存;花杂性,花序中间的为雄花,边缘的为雌花,二者中间的为两性花;萼齿短,锐尖;花瓣淡绿色,广卵形,外面被短柔毛;子房和嫩果被稀疏的硬毛,成熟时光滑。
4、分生果为椭圆形,背腹扁压,长达16毫米,宽达8毫米,背棱丝状,侧棱为宽翅,突起,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4。花期5月,果期6月。
草参生长环境:生长于沙丘和河滩地。
草参分布范围:产中国新疆天山以北的沙漠地区。苏联哈萨克斯坦和西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
㈣ 这个图片是什么东西,不是尿,像是药酒一样
泡酒吗?有点像,如果你也不知道,最好小心点
㈤ 下面这个四知堂痹通药酒的图片包装是正品吗
看这个痹通药酒的包装盒,应该是250ml的包装,是正品,另外包装盒的封口处有一个防伪标签,刮开涂层可以验证真伪。
㈥ 鸿茅植物图片
鸿茅植物图片:
鸿茅,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用于风寒回湿痹、答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酸以及妇女气虚血亏。
1、
(6)药酒图片扩展阅读:
食用鸿茅的注意事项:
1、忌寒凉、辛辣及油腻食物
2、本品宜饭后服用;不胜酒者慎服
3、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其它泻火及滋补性中药
4、热痹者不适用,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如灼、痛处发热,疼痛窜痛无定处,口干唇燥
5、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㈦ 这我一直查不到,是药酒吗看这个图片。朋友送的,麻烦各位看看
上面写的skin care,是皮肤护理的意思。
㈧ 关于泡药酒的比例问题,药和酒的比例问题
酒备点般浸药材1/3前期倒少酒补少新取酒1:3-5比例加入新酒饮用根据数增加减少新酒勾兑量
㈨ 排草 到底是什么样的,有干货的图片吗
排草的图片如下:
排草为多年生草本,株高40~150厘米。茎不规则方形,有细棱。单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长2~7厘米,宽1~3厘米,近无柄,锐尖,基部楔形。分枝于叶腋,枝叶较小。合瓣花单生于叶腋,花梗丝状长2~4厘米。
花落黄色,膜质,花瓣5,分裂,长椭圆形,雄蕊5,与花瓣对生.茹果瓣裂.种子多数,褐色或黑褐色,多角形,细小。
(9)药酒图片扩展阅读:
应用价值:
排草既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草药,常用于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调经,解毒,主治感冒,咳嗽,风湿痹痛,院腹胀痛,月经不调,疔疮,蛇咬伤。
排草也是近代香料工业的宝贵资源, 采用排草制成的排草香精, 可用在烟草工业和东方型化妆品中。排草作为一种香料,在麻辣火锅和卤水中被普遍使用。由于香料工业的原料需要量大, 而排草又属于野生, 往往供不应求, 满足不了工业生产的需要。
排草是国产固本药酒的重要原料, 而固本药酒是我国畅销东南亚三大著名药酒之一, 在国外享有很高声誉。
干燥带老茎的根茎及根,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具有化湿辟浊、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暑湿吐泻、水肿、小便不利,目前以中医临床处方用药为主,亦有以香排草为原料的成方制剂如十香止痛丸、避瘟散等。
㈩ 自家泡的药酒,时间长了瓶底下有一层白色的,是什么东西 图片里是我以前在罐子里倒进去的部分,现在底
发酵的正常现象,请不要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