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酒坛子的图片
启坛开封一般由有经验的人来开启,力道大了,往往会将酒坛打碎,力道小回了,累的满身大汗也无能答为力。绍兴黄酒,极大部分是坛装酒,在3000ml以下的坛装酒,一般有开封的专用工具,扯除包在瓶口听塑料薄膜后,用以配备的专用工具拔出瓶塞就可以了。若是大于3000ml以上的坛装酒,则会在瓶盖上注明开封提示。
若是更大的坛装酒,例如10斤装的陶坛酒,就需有技巧了。10斤装的陶坛酒一般是石膏盖,需要借用柴刀铁器从石膏盖顶部边缘往外斜劈,千万不要垂直向下或朝里劈去。10斤装的陶坛酒,酒坛口直径一般是12分公左右,10分公内不要敲击,去掉边缘的2/3后,就能除去了。
即使去掉了石膏,仍需要小心旋开竹篾,小心扯开上面的笋壳和荷叶后,或许会有一个黄色的泥碗,可要小心不要让泥碗掉进酒里去。
⑵ 料酒和黄酒有区别吗
黄酒和料酒的区别:
1、黄酒是一种饮料酒,而料酒是在黄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品种。
2、料酒是用30%~50%的黄酒做原料,另外再加入一些香料和调味料做成的。
3、与黄酒相比,炒菜时放料酒不仅味道好。
4、与黄酒相比,价格比较便宜。
5、料酒只有在做菜的时候才可以用,黄酒可以直接饮用。
6、温饮黄酒,可帮助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具有补血养颜,活血祛寒,通经活络,能有效抵御寒冷刺激,预防感冒; 同时黄酒还可作为药引子食用。
料酒可以增加食物的香味,去腥解腻,同时,它还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甚至还可以减少烹饪对蔬菜中叶绿素的破坏。
料酒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这8种必需氨基酸都是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需要从饮食里面来提供。它们在被加热时,可以产生多种果香花香和烤面包的味道。还可以产生大脑神经传递物质,改善睡眠,有助于人体脂肪酸的合成,对儿童的身体发育也有好处。
黄酒是医药上很重要的辅料或“药引子”。中药处方中常用黄酒浸泡、烧煮、蒸炙一些中草药或调制药丸及各种药酒,据统计有70多种药酒需用黄酒作酒基配制。
黄酒的另一功能是调料。黄酒酒精含量适中,味香浓郁,富含氨基酸等呈味物质,人们都喜欢用黄酒作佐料,在烹制荤菜时,特别是羊肉、鲜鱼时加入少许,不仅可以去腥膻还能增加鲜美的风味。
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有“液体蛋糕”之称。其营养价值超过了有“液体面包”之称的啤酒和营养丰富的葡萄酒。
黄酒中的蛋白质含量为酒中之最,每升绍兴加饭酒的蛋白质含量达 16g ,是啤酒的4 倍。黄酒中的蛋白质多以肽和氨基酸的形态存在,易被人体吸收。肽具有营养功能、生物学功能和调节功能。绍兴产黄酒中的氨基酸达21 种之多,且含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⑶ 绍兴有什么风俗
绍兴习俗:大禹陵风筝节、会稽山樱花节、兰亭国际书法节、绍兴黄酒节、公祭大禹、鲁迅故里过大年、吼山桃花节、柯岩香林桂花节
1、大禹陵风筝节,时间:3月22日-4月15日,地点:会稽山
2、会稽山樱花节,时间:3月25日至4月15日,地点:会稽山樱花林
3、兰亭国际书法节,时间:每年农历3月初3到4月,地点:兰亭
4、绍兴黄酒节,时间:每年10月。绍兴黄酒节始于1991年,旨在弘扬绍兴黄酒文化,扩大黄酒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并以绍兴黄酒为载体,开展一系列的经贸洽谈、招商引资、技术人才引进、旅游项目推介等活动,促进绍兴与外界在经贸、科技、人才、旅游的全方位合作。
5、公祭大禹,时间:清明节,地点:会稽山。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人民政府一直都重视大禹陵,民间祭禹也断续进行。1995年,在大禹陵举行了“浙江省暨绍兴市各界公祭大禹陵典礼”,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公祭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绍兴
⑷ 古代酿酒图片有谁知道哪里多吗、
找——古代酿酒.
你在这个网址里可以找到你想看的图片,年代久远很难有成套的图片。
在下面的资料里,是关于酿酒的流程,供参考。
中国古代黄酒的酿造——元明清时期的酿酒技术
一、史料综述
传统的黄酒生产技术自宋代后,有所发展,设备有所改进,以绍兴酒为代表的黄酒酿造技术精益求精,但工艺路线基本固定。方法没有较大的改动。由于黄酒酿造仍局限于传统思路之中,在理论上还是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因此一直到近代,都没有很大的改观。
元明清时期,酿酒的文献资料较多,大多分布于医书,烹饪饮食书籍,日用网络全书,笔记,主要著作有:成书于1330年的《饮膳正要》,成书于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易牙遗意》和《墨娥小录》。《本草纲目》中关于酒的内容较为丰富,书中将酒分成米酒,烧酒,葡萄酒三大类,还收录了大量的药酒方;对红曲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其制法。明代的《天工开物》中制曲酿酒部分较为宝贵的内容是关于红曲的制造方法,书中还附有红曲制造技术的插图。清代的《调鼎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黄酒酿造技术。《调鼎集》本是一本手抄本,主要内容是烹饪饮食方面的内容,关于酒的内容多达百条以上,关于绍兴酒的内容最为珍贵,其中的“酒谱”,记载了清代时期绍兴酒的酿造技术。"酒谱"下设40多个专题。内容包含与酒有关的所有内容。如酿法,用具,经济。在酿造技术上主要的内容有:论水、论米、论麦、制曲、浸米、酒娘、发酵、发酵控制技术、榨酒、作糟烧酒、煎酒、酒糟的再次发酵、酒糟的综合利用、医酒、酒坛的泥头、酒坛的购置、修补、酒的贮藏、酒的运销、酒的蒸馏、酒的品种、酿酒用具等,书中罗列与酿酒有关的全套用具共106件,大至榨酒器,蒸馏器,灶,小至扫帚,石块,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一遗漏。有蒸饭用具系列,有发酵,贮酒用的陶器系列,有榨具系列,有煎酒器具系列,有蒸馏器系列等。
清代许多笔记小说中保存了大量的与酒有关的历史资料,如《闽小记》记载了清初福建省内的地方名酒;《浪迹丛谈续谈三谈》中关于酒的内容多达十五条。
明清有些小说中,提到过不少酒名,这些酒应是当时的名酒,因为在许多史籍中都得到了验证。如《金瓶梅词话》中提到次数最多的是"金华酒"。《红楼梦》中的"绍兴酒","惠泉酒"。清代小说《镜花缘》中作者借酒保之口,列举了七十多种酒名,汾酒,绍兴酒等都名列其中。有理由相信所列的酒都是当时有名的酒。
二、传统黄酒的酿制
传统的黄酒,分为四大类,以绍兴酒为例,以元红酒作为干酒的代表;以加饭酒作为半干酒的代表;以善酿酒作为半甜酒的代表;以香雪酒作为甜酒的代表。元红酒是最为常见的酒,加饭酒,是因为在配料中加大了投料量的比例,酒质较为醇厚,香气浓郁。善酿酒,相当于国外的强化酒,是在发酵过程中加入黄酒(所谓以酒代水冲缸),故酒度较高,因为酒精度的提高,发酵受到抑制,故残糖较高,因而为半甜酒。香雪酒则是在发酵过程中加入小曲白酒,酒度比善酿酒更高,残糖浓度也更高。
1、元红酒的酿造工艺流程(干黄酒类型)
清水 糯米 麦曲 淋饭酒母
│ ↓ │ │
├———————→浸米 │ │
│ ┌—— ↓ │ │
│ ↓ │ │ │
│ 浆水 蒸煮 │ │
│ │ ↓ │ │
│ │ 推凉 │ │
│ │ ↓ │ │
│ └—→ ←————┘ │
└——————→ 落缸 ←————————————┘
↓
糖化发酵
↓
后发酵
↓
压榨→ 酒糟
↓
糖色→澄清
↓
煎酒
↓
装坛
↓
成品酒
2、福建红曲酒的传统酿造工艺(甜型黄酒)
糯米 米白酒
↓ │
浸米 │
↓ │
冲洗 │
↓ │
蒸饭 │
↓ │
淋水 │
红 散 厦门 ↓ │
曲 曲 白曲 复淋 │
│ │ │ │ │
└——┼——┘ │ │
↓ │ │
粉 │ │
碎 │ │
│ ↓ │
└——————→ 搭窝 │
↓ │
红曲——→水洗——→ 一次加酒←——┤
↓ │
翻醅 │
↓ │
二次加酒←——┘
↓
养醅
↓
抽酒
↓
┌————┐
│ ↓
酒液 酒糟
│ ↓
│ 压榨
│ ↓
│ 酒液
↓ │
└——┬—┘
↓
沉淀
↓
灭菌
↓
装坛
↓
陈酿
↓
勾兑
↓
装瓶
↓
成品酒
参考资料: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9%C5%B4%FA%C4%F0%BE%C6&z=2
⑸ 中国有多少种黄酒
文字:魏水华
图片:Pixabay
古龙说:“一个人若想快醉,最好的法子就是用酒来下酒,用黄酒来下白干。”
这话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混着喝酒容易醉。但还有一个潜在的逻辑:黄酒是用来“下”的,不是“被下”的。
就好像酱菜下稀饭、油条下米线、羊汤下馒头一样。“下”的主体,往往是滋味跳脱、气质轻灵,却又做不得主角的食物。
黄酒当然也是。
⑹ 哪种黄酒品质高些
推荐一款20年手工原浆黄酒,“姑苏人家手工黄酒”,洒型半干型黄酒,颜色魅若琥珀,浊度清而不浊,酒香保持酒体活性酯香馥郁,口感清雅甜馥,入喉韵绵长,实属高品质好黄酒。
⑺ 中国到底有几种黄酒
文字:魏水华
图片:Pixabay
古龙说:“一个人若想快醉,最好的法子就是用酒来下酒,用黄酒来下白干。”
这话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混着喝酒容易醉。但还有一个潜在的逻辑:黄酒是用来“下”的,不是“被下”的。
就好像酱菜下稀饭、油条下米线、羊汤下馒头一样。“下”的主体,往往是滋味跳脱、气质轻灵,却又做不得主角的食物。
黄酒当然也是。
⑻ 绍兴特产网的栏目
提供绍兴黄酒以及休闲零食的最新报价,产品图片等。
⑼ 炒菜那种绍酒谁可以发一下酒的图片
世界上复有三大古酒:啤酒、黄制酒、葡萄酒。只有黄酒是国粹,绍酒又居黄酒之冠,色泽澄黄清亮,醇厚甘甜,被誉为酒中极品。绍兴人对饮酒很有讲究,将酒置于温水中烫热,细品慢酌。他们说只有这样饮酒,才能觉出酒中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