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酒类全科 > 绍兴黄酒利润

绍兴黄酒利润

发布时间:2021-02-12 15:00:36

⑴ 绍兴黄酒的聚集地、品牌和市场份额是多少。!~~急急急急!~

1、绍兴黄酒的集散地:浙江、上海、苏南,三地合计黄酒产量及消费量分别占回全国黄酒总产量答及总消费量的83%及70%。
2、绍兴黄酒的品牌: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
3、市场份额:古越龙山占据着全国高端黄酒85%的市场份额,为行业龙头,会稽山、塔牌紧随其后。

以上回答仅是皮毛,要想得到详尽数据,建议去买行业研究报告。

⑵ 请问黄酒的利润怎么样啊

看你的经念了

⑶ 黄酒代理利润高吗

由于白酒收到打压高端白酒损失很大。黄酒开始发力,利润还是很高的。

⑷ 绍兴的经济

唐代以前,会稽一直是浙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所产的越国青铜剑,汉代到三国的铜镜,唐及其以后的陶瓷、茶叶,隋唐开始闻名的丝绸,南宋时进入全盛期的绍兴黄酒等,质量、产量都曾名扬海内外。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绍兴府茶叶总产量达38.5万多斤(《宋会要辑稿》)。明末清初,平水镇逐渐成为浙东重要茶叶集散地。清末,每年从平水镇运销外洋的茶叶约为880万斤,运销国内的180万斤(《会稽县劝业所报告册》)。同期,绍兴黄酒每年酿造达30万缸,计300万坛(约7.5万吨)。民国时期内忧外患,天灾人祸,生产停滞,民生凋敝。据《中国实业志》记载,21年(1932),绍兴、上虞、嵊县、新昌、诸暨5县茶叶总产量仅为16.71万担,绍兴黄酒108万坛(约2.70万吨),蚕茧13.93万担,生猪饲养量6.22万头,粮食106422万斤,其中绍兴县49390万斤。绍兴人口众多,粮食不能自给,每年从苏、皖、赣及省内金华、兰溪、建德、桐庐等地运入2亿斤左右。工业生产则更为薄弱,以当时较发达的绍兴县为例:”机制工业惟面粉、碾米、电灯、丝袜四业,共12家,职工663人”(民国38年《绍兴概况调查》);手工业6798家,从业人员24907人(酒坊203家从业人数无记载)。主要产品产量未见记载,而出口数为:锡箔320万块,绍酒108万坛,茶叶12万担,腐乳13万坛,各种绸缎(含官纱)19.5万匹。据《浙江经济年鉴》记载,至民国36年,工农业生产进一步萎缩,5县粮食产量仅7.75亿多斤,茶叶8.4万担,酒11285吨,锡箔90万块,春茧(收购量)8663担。到解放前夕,绍兴已陷入生产落后、百业萧条、人民困苦的境地。1949年,全地区工农业总产值3.42亿元,年人均仅153.4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62亿元,占76.52%,人均117.4元;工业总产值0.8亿元,占23.48%,人均36元。粮食总产量48.54万吨,亩产114公斤,人均218公斤。发电量100万千瓦时,黄酒1.26万吨,棉布43.6万米,绸缎54.29万米,日用陶瓷7.87万件。
绍兴所属五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行列。2012年绍兴市工业经济先抑后扬,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增加值1738亿元,比上年增长9.9%,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9亿元,增长2.8%。生产总值(GDP)达到3620亿元,比上年增长9.7%,人均GDP为73304元,增长9.4%。居民收入也实现较快增长,农村增速高于城镇。
2012年,绍兴市有效投资总体回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工业投资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总量居全省第一。基础设施投资284亿元,增长17.9%。社会消费稳重趋升,绍兴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全年旅游总收入506亿元,接待游客4935万人次。
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967亿元,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3亿元,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2002亿元,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8亿元,增长13.8%;外贸出口279亿美元,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5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618元,分别增长9.6%和10.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城镇登记失业率2.9%;人口自然增长率0.05%。;预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为2.1%。其中,生产总值增幅低于预期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分别低于预期0.4和0.2个百分点。 新石器时期,越人使用骨耜、木耜和木锄,从事稻作生产,开创境内水稻栽培历史。
夏代,“大越海滨之民,独以鸟(岛)田”(《越绝书》),“复随陵陆而耕种,或逐禽鹿而给食”(《吴越春秋》),开垦沼泽平原和丘陵旱地,种植水稻、麦黍等粮食作物。
春秋战国,越王句践采用范蠡、计倪之策:“兵之要在于人,人之要在于谷”,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强国之本。粮食作物扩大到粢、黍、赤豆、稻粟、麦、大豆、穬7类。东晋、南北朝,“垦起湖田”(《宋书·孔季恭传》),出现一批地主庄园(别业),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唐代,元稹在越州“命吏课郡人,冬筑陂塘,春贮雨水,夏溉旱苗”,大量开发粮地。南宋,“仲秋种麦,春种八谷”,粮食种类增多。“处处稻分秧,家家麦登场”,全面推行麦稻两熟制和麦肥(苜蓿)轮作制,粮食产量进一步增长。明万历年间(1573~1619),引入玉米、甘薯;清乾隆年间(1736~1795),引入马铃薯,旱粮迅速发展。民国时,粮食播种面积扩大。30年代,常年粮食播种面积为491.19万亩,常年粮食总产量为1178.64万担,播种面积亩产240斤。但“绍兴人口众多,五谷出产虽丰,尚不能自给,丰年仅及全年需要额(供应量)之半,若遇荒年,则二三折不等”(民国22年《中国实业志》)。40年代初,日军侵绍,农业生产遭受破坏。40年代后期,粮食生产恢复缓慢。 1949年,5县耕地276.58万亩,其中水田229.8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425.18万亩,总产量48.54万吨,全年粮食亩产183公斤,播种面积亩产114公斤。50年代,以改革耕作制度为中心,形成三熟制为主体的耕作制度。1959年,粮食亩产331公斤,总产86.58万吨,比1949年增长78.34%。60年代初,提倡复种指数越高越好、种植越早越好、播种越密越好,违反粮食作物生育规律,导致粮食减产。1962至1966年,开展群众性科学实验,实行科学种田,绍兴县东湖农场创造“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四良配套经验,被湖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李炎巨誉为“遂成就东湖农学特色,在全国农业领域中独树一帜”。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技术分级培训到户,年培训20万左右人次,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迅速提高。1990年,开展吨粮田工程建设,52.75万亩亩产超吨粮,占全省首位;增产粮食7.6万吨,占全省增产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绍兴市粮地222.4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537.15万亩,总产量186.20万吨,亩产833公斤。绍兴市是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蔬菜作物内容丰富,品种多样的综合农业种植区,又是以水稻生产为特色,双季稻为主体的三熟制地区,拥有绍虞水网平原、新嵊盆地、三界—章镇盆地和诸暨盆地“四大粮仓”。
2012年,绍兴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94.69万亩,比上年增长0.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7.23万亩,增长0.5%。蔬菜、生猪、茶叶、淡水产品、花卉苗木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总产值126.84亿元,占绍兴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6.2%。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绍兴市拥有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266家,同比增加58家,其中超亿元企业64家,同比增加9家。至年末,绍兴市农产品共有中国名牌产品12只,中国驰名商标26只,浙江名牌产品48只,浙江著名商标65只。现代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取得较大成果。2010年有10个现代农业综合区、2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39个特色农业精品园被批准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创建点。新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9.81万亩,累计达到89.07万亩。新发展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49家,总数达1808家。绍兴市共建立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65个,示范推广面积67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63只、认证A级绿色食品53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09个,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116万亩,其中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8个,新认证绿色食品9只。 春秋时期,越国境内已有铜锡开采、兵器铸造、酿酒、缫丝、绸织、麻织和陶瓷等业。东汉时期,境内成熟青瓷的烧制成功,奠定了会稽作为我国青瓷发祥地的地位;铜镜制作工艺的 迅速提高,使会稽成为江南铸镜中心,并在三国时期达到全盛阶段。晋代,会稽地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造纸、陶瓷业加快发展。隋代,越州丝织品列为贡品。唐代越州所产之越罗、剡藤纸、越窑青瓷,名重朝野。越窑青瓷以其“类冰”、“类玉”质地,达到生产鼎峰期。 宋代,绍兴府制药业、食品加工业日趋兴盛,酿酒业更为闻名,酒肆遍布街头,“蓬 莱春”等名酒誉满江南。明代,绍兴府出现一批酿酒、酱园工场,腐乳开始销往海外。清代,酿酒作坊增加,规模扩大,黄酒最高年产量达7万多吨,一批大酿坊纷纷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开办批发零售业务,同时销往东南亚国家。平水珠茶以其优良品质,大批加 工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地区。绍兴城区南街和华舍、齐贤等农村集镇盛产的官纱、绸、缎,绍兴柯桥周家桥一带出产的黑白纸扇,新昌、嵊县的工艺竹编等,陆续销往国外。
绍兴的近代工业始于清末。光绪二十一年(1895),使用机器的开源永丝厂在会稽县白 米堰(今中塘乡)开业,为浙江省近代首批工业企业之一。民国初年,绍兴城区金恒丰铁工厂、建新修理机器铁工厂、华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诸暨、嵊县小型火力发电厂的建成,以及在此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机器碾米、化工、印刷业,为绍兴地区的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并且促使传统工业的改造和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兴地区各县(市)人民政府一面尽快恢复生产,一面陆续新 办绍兴茶厂、新华印刷厂、新建染织厂、绍兴酒厂、云集酒厂,嵊县新建机械修理厂,诸暨人民电厂,上虞利民米厂,新昌县生产救济院粮食加工厂等30余家公有制工业企业,为以后的工业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引导势单力薄的私营小企业,实行私私合并;对火柴、肥皂、食油、毛 巾、棉布等生活必需品私营生产企业,从生产原料、资金及产品销售等方面予以扶持,帮助克服困难,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稳定社会。
1979年起,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先后建成绍兴弹力丝厂、浙江涤纶厂、诸暨毛纺织厂、浙江建筑卫生陶瓷厂、新昌毛纺织总厂、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等一批现代化企业。至1990年,绍兴市已拥有纺织、食品、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电子等20多个工业部门,初步形成以轻纺工业为主体,酿造为特色,纺织、机械、食品三大工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2010年,绍兴市工业经济以开展省级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全力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绍兴市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623.86亿元,比2009年增长21%。其中:554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97.39亿元,同比增长23.17%;完成销售收入6993.85亿元,同比增长23.08.73%;实现利税588.87亿元,其中利润405.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88%和35.77%,呈现效益增长高于产销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完成出口交货值1225.54亿元,同比增长20.79%,继续维持稳健增长势头;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6.45%,比2009年提高0.6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总体处于”较为景气区间”。 绍兴市主要开发区及新区绍兴高新区管委会 袍江新区 镜湖新区 嵊州经济开发区绍兴生态产业园 柯桥经济开发区 绍兴县滨海工业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诸暨经济开发区 上虞经济开发区 上虞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 参考资料来源 绍兴地区贸易起源甚早,代有盛衰。早在战国时期,大越城内就出现商事活动。范蠡经商“积著〔贮〕之理”,影响至今。秦汉时,城内商事活动已见记载,在郡城都亭桥有大市,越人于此为市,相传即蓟子训卖药处。东汉永建四年(129),吴、会分治,山阴成为会稽郡治,从此商业发展迅速。永和五年(140),会稽郡守马臻主持修筑鉴湖,为发展经济奠定了基础,加以汉代实施减赋政策,提倡“食货并重”,境内商贸活动益见繁盛。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八月,孙权“遣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云阳西城,通会(稽)市,作邸阁”。其时,会稽郡为全国最重要的铜镜、青瓷器交易中心,越布、丝绸市场海外有名。唐代,国家盛平,经济发达,越州城不仅是一州首府,又是浙江东道节度使驻所,俨然一大都会。其越瓷、交梭、白纱、花纱、轻容、吴绢等闻名全国,畅销各地,有“杭州在唐,繁荣不及姑苏、会稽两郡”之说。南宋,建都临安,绍兴当时与金陵不相上下,成为首都以外的全国两大城市之一。宋高宗在此驻跸逾年,城市扩大,市容繁华,街衢整齐,交通便利,商业发达,茶叶交易已居全国第一。元、明、清时期,绍兴手工业发展迅速,促使商业繁荣,尤其是丝绸、酿酒等业,在全国已居重要地位。
鸦片战争后,绍兴市场开始出现洋货,民族工业兴起,商品种类增加,行业扩大,专业分细。清宣统三年(1911),城内有行栈290家,其中米行60家、棉花行27家、煤油行7家;有商店1719家,计74个行业,如米业、酒业、酱业、茶食业、南北货业、百货业、绸布业、钟表业、金银业、油烛业、茶漆业、铜锡业等。民国前期,商业又有所发展。民国25年(1936),绍兴城区商业有103个行业,计4887家,资本总额940.1万元,年营业额4828.8万元。据37年7月21日《绍兴工商报》载,绍兴商会调查统计,时有商店2471家,从业4518人。
1956年,绍兴市被批准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有45个行业、5837户、1.14万人;直接过渡为国营商业的有98户、331人;实行定股定息公私合营的有531户、4325人;组织合作商店15个、79户;合作小组361个、4713户。此外,尚有416户仍独立经营,占总数的7.13%。
1978年起,改革商业管理体制,还权于企业;改革计划体制,扩大非计划商品供应;改革价格体制,开放商品价格。
1990年,绍兴市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212626万元,比1978年增加8.21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58915万元,比1978年增加6.3倍。绍兴市零售商业机构48444个,为1978年的7.32倍;商业人员85605人,为1978年的3.59倍。绍兴市商业零售机构中,国营和合作社商业占6.44%,集体商业占4.64%,个体商业占88.9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营和合作社商业占56.96%,集体商业占11.51%,个体商业占31.53%。
交通
2012年,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93.25亿元,增长14.6%,投资额完成年度目标的124.33%。年末绍兴市公路通车里程9081公里,同比增长0.02%。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8692万元,完成农村联网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绍兴市更新农村客运班车94辆,农村客运通达率99.2%。公路营业性客运量17314万人次,周转量45.8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1.4%;公路营业性货运量7890万吨,周转量70.75亿吨公里,两者均比上年增长3.7%。
邮电
2012年邮电业务收入48.87亿元,增长3.2%。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201.80万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45.98号线/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通话用户)436.4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9.44部/百人;互联网用户数(不含手机上网用户)87.70万户。特快专递业务发展迅速,全年特快专递184.29万件,同比增长11.8%。
金融
2012年年末绍兴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948.32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45.72亿元,增长14.0%。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934.27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短期贷款2839.61亿元,中长期贷款951.88亿元,分别增长18.1%和29.9%。
外贸
2010年,绍兴市外贸出口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210.89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3.80%,出口额占全国总量的1.34%,占比较2009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出口额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18位,增幅排名第6位;在地级市中排名第7位,增幅排名第4位。
绍兴市共引进外资项目235个,新增合同外资14.46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53.56%;实到外资9.53亿美元,同比增长17.52%,完成预计目标8.41亿美元的113.30%。其中,市区新批外资项目34个,新增合同外资2.13亿美元,同比增长13.36%;实到外资1.47亿美元,同比增长6.47%,完成预定目标的83.70%。除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外,绍兴市其他县(市)、开发区均超额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其中上虞市实际利用外资达3亿美元,居各县(市)之首。
绍兴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64家,总投资额29885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为28169万美元,比2009年增长52.80%。绍兴市已运营的107家境外投资企业总营业额106594万美元,带动出口9891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1.90%和87.50%。绍兴市新签承包劳务合同额52764万美元,营业额50260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1.30%和18.50%。其中,实际境外工程营业额10095万美元,同比增长11.70%。绍兴市外派劳务49人次,期末在外人数309人。

⑸ 实力弱小情况下如何经营黄酒专卖

河北保定的周文杰经理原先在企业做酒类销售工作。后来,他自己经营了一个“古越龙山”黄酒的专卖店,主要靠原先那些熟悉的朋友和客户来做市场。虽然每月销量都有一定地增长,但利润却不乐观。最近,市场上又多了一个同类竞争品牌———塔牌黄酒,接二连三地抢走了他的几个客户。经过了解,周经理发现竞争对手的实力雄厚,拥有可调动资金上千万。自己的实力有限,只有几万元的资金,并且自己也得不到厂家的有利支持,现在想竞争又没有实力,想放弃又不甘心,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专家会诊】 在黄酒商圈扩大中寻找差异化机会 周经理所遇到的竞争压力让本人想起一年前所读过的一本名叫《对阵———与零售巨人竞争》的书,作者是美国人肯德·斯通。他专门研究大型折扣零售店对中小型零售店带来的冲击,在这一过程中他为中小型零售商总结出两条竞争原则,一条是不要经营与大型折扣零售店相同品种的商品;另一条是要经营大型折扣零售店所短缺的商品品种。后一条原则就为中小型零售商明确了竞争定位:补缺者。所以,周经理现在需要在新的竞争关系中重新定位,也应该扮演补缺者角色。 扮演好这个角色首先要调整产品结构,从产品种类方面找到与竞争者的差异点。一个黄酒品牌往往有不同包装、不同档次的产品, 产品线较长,有散装的、有罐装的、有瓶装的;有三年陈、五年陈、八年陈等。因此,周经理就应该仔细分析竞争者主要经销哪些品种、哪些包装,要尽量避开经销相同品种与包装,选择对手还没有经营的品种,建立与加强品种专业化经营特色,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展开错位式竞争。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周经理不仅不会由于强大竞争者进入黄酒经销行业而受到损失,相反会带来好处,因为竞争者的进入带来了黄酒消费商圈的扩大,周经理从消费群体圈扩大中受益。一个有力的佐证是,在大卖场的旁边通常会出现服饰店、手机配件店、鞋店以及饮食店等,这些商店的生意相当火爆,就是因为一方面这些商店经营的商品是大卖场的薄弱或短缺的部分;另一方面这些商店从大卖场带来的大量客流量中受益。但我们也会发现,在大卖场商圈内那些传统百货店和杂货店则遭到了厄运,关店的多。因为这些商店的商品定位与大卖场相同,但无论是品种齐全还是价格优势上都比不上大卖场,这样正面交锋失败的多。当双方实力不在一个档次上,实力弱的一方唯一的选择就是不要与竞争对手去正面交锋。 (上海壹言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汤志庆)营销的精耕细作时代 当前,区域市场的酒类营销已经进入了精耕细作的时代,在缺少强大资金实力的情况下,经销商唯有依靠巧妙的营销技术取胜,依靠精细化的营销行为和营销创新取胜,由区域市场的营销精耕来弥补资金的不足是唯一的选择。 第一,周先生的“古越龙山”专卖店的单点营业力地提升就很重要。 在产品上,突出“绍兴黄酒”中的顶级品牌的定位,突出中国黄酒数绍兴,绍兴黄酒看“古越龙山”,进一步挖掘“古越龙山”独特的品牌优势,进行传播,从而区隔其他品牌。在厂家没有大的力度支持下,经销商自己借助“古越龙山”的品牌资产进行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分销方面,针对客户进行分类:单个消费者、团体客户;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有不同的客户开发模式。一方面加大力度开发团体客户,一方面对单个消费者进行进一步研究,并加大店内促销力度。 在推广上,除了一般惯用的大众媒体,对于实力一般的经销商要善于开发小众媒体。比如:《古越龙山酒文化广场》的精美小报,可以传递“古越龙山”的品质、传递黄酒健康常识、甚至可以登载生活常识等等,使其具有保留价值,可以印刷精美的DM传单。 在客户开发上,可以考虑针对中高档小区进行户头宣传,即把小众媒体直接送到消费者信箱里,这样同样可以开发消费者。可以围绕古越龙山专卖店成立健康饮酒俱乐部,发放会员卡,进行积分奖励,既可以了解客户,又可以保持其忠诚度。可以在促销上多花心思,进行创新。比如:进行根据购买数量的积分赠品方案,可以选择具有价值感但成本不高的促销品或者特别有意义的促销品。 第二,尤其重要的还是店内营业人员的培训,进行黄酒健康知识百问百答,对其进行导购技巧培训。多收集那些喜欢引用“古越龙山”黄酒的当地名人的资料,进行二次传递。 以上这些,都是区域营销精耕的工作。 营销工作做的细致,就能省去资金,可以赢得消费者。当然,这需要花更多的心血。 (上海联纵智达营销咨询公司 蒋云飞) 【同行支招】 多品项经营 巧妙化运作 黄酒作为中国酒的鼻祖,在江、浙、沪一带非常流行。但就目前来看,在中国的北方还是以白酒和啤酒为主,黄酒只是一种附属酒。黄酒在北方市场还不是很成熟,人们的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样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开一个黄酒的专卖店,搞黄酒的专营有一定的难度。鉴于此,我建议周先生做多品项的经营,以多品项的经营来带动黄酒的销售。 所谓多品项经营,简单的说就是经营的产品要包含白酒、啤酒、黄酒等多个品种,而不仅仅经营黄酒。如果只经营黄酒,消费者群太单薄,市场过于狭小,没有多少利润。进行多品项的经营,市场就要大的多,并且在白酒、啤酒消费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向人们推荐黄酒,引导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从而有效地带动黄酒的消费。同时,经营白酒和啤酒也可以有效弥补黄酒利润的亏损,这样就能够使自己在经营的过程中不至于出现资金运转的困难。 对于市场上出现的竞争,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虽然对方的实力要比自己大了许多,但并没有什么可怕的。竞争是一件好事,竞争就难免要炒做,自己既然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去炒做,正好可以借助对方的实力,以此来改变人们对黄酒的认识,引导黄酒消费,提高黄酒在本地市场上的认知度。但话说回来,在竞争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虽然没有实力和竞争对手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手”,但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做品牌的塑造,让消费者知道,“古越龙山”是中国的驰名品牌,是中国黄酒的代表,从而树立起品牌的美誉度,让消费者从内心树立一种“不喝黄酒便罢,喝就喝‘古越龙山’”的信念,这样就算成功了一半。 市场不能坐等,要积极的开拓。虽然资金实力有限,但还是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来做一些工作。就一个不太成熟的市场来说,黄酒的消费不能象其他的白酒、啤酒那样来大搞市场运作。当前,一个相对有效方法就是“喝一批带动一批”。讲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在刚运作“古越龙山”黄酒的时候,曾自费的搞了一次宣传活动。针对黄酒具有开胃、健胃的功效,我在本地的中、高档酒店推出了“餐前开胃酒”,提出的口号是“现代饮酒新时尚,古越龙山花雕酒”。具体做法很简单,首先,自己印制了一批黄酒知识卡片,在这些卡片上对“古越龙山”酒的产品及功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配有一些古今名人对此酒的评价。我们将这些卡片放在那些中高档酒店餐桌显著的位置,让客人一入座就能看到。同时,我们还在酒店配有促销人员,在客人就餐前,促销人员会主动的上前给每位客人倒上一小杯黄酒,让他们免费品饮,告诉他们这是“餐前开胃酒”,在祝他们用餐愉快的同时向客人推荐这种健康酒。这种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客人看了产品的介绍并品尝了一小杯之后,感觉还可以,加上促销人员的促销,往往水到渠成。客人在这次喝了以后,感觉不错,不但自己会消费,还会通过人际传播,把它介绍给自己的朋友,这样就达到了“喝一批带动一批”的目的。这次活动,并没有多少投入,但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当年的黄酒销量增加了1000件以上。■

⑹ 黄酒的利润大概有多大

大品牌正常毛利在30%之间,如果是酒店内的一般是200%以上,如果是小品牌的,几块钱的一瓶酒可以卖出近百块,特别是天猫那边这种情况非常严重,所以买酒一定要买大牌酒才行

⑺ 黄酒,会是下一个白酒市场吗

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享有“国酒”美誉称号。然而多年以来,却难以拥有与其历史底蕴相匹配的市场地位,在酒类市场你方唱罢我方上场的激烈角逐中,我们领略着白酒、葡萄酒、啤酒的斑斓出演,却难闻黄酒之声。黄酒在时代发展中曾经一度集体失语。而今,当我们步入超市,琳琅满目的黄酒再度引起了我们对黄酒的关注,据有关数据显示: 2003-2006年间,我国规模以上黄酒行业的销售收入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 2006年,黄酒行业销售收入达到55.2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3.81%; 2006年,会稽山以7000万元的高价摘得央视黄金资源标的; 2007年,全国黄酒年产量是230万吨,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增收分别是37.77%和50.91%; 2009-2011年将是中国黄酒行业发展的黄金阶段,专家预计; 黄酒的重新崛起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 无论是就黄酒6000多年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内涵,还是就其低度、营养、保健,拥有“液体蛋糕”的美誉而言,黄酒都没有理由不复兴,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今,如果说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是黄酒复出的添加剂;以古越龙山、会稽山为代表的黄酒龙头企业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拓展全国市场,摘得央视黄金资源标的,则是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的强心剂;而外部良好的宏观环境,中国产业政策积极扶持黄酒行业则是黄酒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催化剂。 黄酒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面对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黄酒企业们也是个个摩拳擦掌,想尽各种办法力争在新一轮发展机遇中脱颖而出。有上海黄酒通过改良口味、降低酒度、添加营养成分,创造养生保健的黄酒形象,以海派的包容和创新为黄酒注入时尚元素,以求赢得年轻人的亲睐;有以黄酒为载体,细分市场开发果蔬、花香、姜汁等花色黄酒,来迎合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有以古越龙山为代表的,积极拓展海外黄酒市场打入三十多个国家全球免税店,行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积极探索新型黄酒营销模式,在原酒购买后,按照一定的款式、图案、酒龄、口味为消费者制定个性化产品;有创新黄酒应用方式,在黄酒中加入适量雪碧加以调制,并配上冰块,在城市中一度风靡… …黄酒企业们在行业沉闷多年后,面对大好形势,可谓十八般武器竟相上场! 然而,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黄酒市场一片繁荣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 黄酒再路上:依旧拘泥孤单 在品牌上,看似喧哗的市场,主要就是古越龙山、会稽山、致中和、孔乙己、女儿红等几家江浙沪黄酒大牌在演义。大多数企业仍旧偏安一隅,还拘泥在小区域里面发展。截至目前,年产量达到2000吨-3000吨、成规模生产的黄酒企业,全国只有700家,这其中,仅有1/4的企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大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还有许多没有生产许可证、保持着手工作坊式生产的小酒厂。 在生产上,黄酒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江浙沪一带,浙江黄酒产量一度占据中国黄酒产量的70-80%。 而从消费群体来看,以中老年为主的格局依旧存在,黄酒消费的70%集中在占全国人口比重10.6%的浙江、江苏和上海。由于传统烙印太深,现代宣传不充分,在不少人心目中,还保留着传统黄酒产品的保守、古板印象,黄酒就是料酒,就是属于老一辈人的特殊嗜好,黄酒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并没有被很好的释放给消费者,也没有很好的与现代消费心理恰当嫁接。 而在整个酒业格局上,07年中国黄酒年消费总量200万吨左右,仅占饮料酒总量的4-5%。黄酒市场并没有被有效的打开。与同行业其他酒类相比,黄酒目前还是强势发展中的弱势产业。 在单纯的黄酒市场上,黄酒企业鱼目混杂,黄酒品种良莠不齐,产品同质化十分明显,口味单一,相互纷争,低价策略被不少企业奉为杀手锏,实为慢性自杀,伤了别人,也耽误了自己的长远发展。 黄酒未来风:挖掘消费力量 首先,要营造黄酒消费大氛围,引导人们消费黄酒的习惯。传统的观念力量是巨大的,面对长期以来黄酒在百姓潜意识里保守、古板的印象,黄酒应该整合行业全力,大家团结起来,积极宣传树立黄酒正面形象,让人们更多地了解黄酒的魅力,让原先不喝或很少喝黄酒的人来喝黄酒,使黄酒消费成为时尚和文明。而非一顾窝里斗,低价相互倾轧,两败俱伤。须知只有行业整体蛋糕做大了,才有企业自身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行业性组织应起到牵头,整合作用。在这一方面,绍兴市的政府行为值得借鉴:绍兴市政府把绍兴黄酒当作一个整体品牌来运作,采取各种方式来宣传和提升绍兴黄酒的整体形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其次,加强黄酒个性化营销策划推广。相对于白酒、葡萄酒、啤酒千花百样的营销策略,黄酒企业在营销意识和营销水平上都显得相形见绌,这成为黄酒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关键性制约瓶颈。相反,我们剖析一下不难发现,无论是古越龙山、会稽山还是孔乙己、女儿红,这些纵横大江南北的酒业娇子,无一例外都是利用营销改变了命运。而作为国内首家高端营销机构,智达伟群认为: 黄酒的营销,重在要根据消费者的消费特性以及消费习惯进行产品层面上的挖掘和创新。迎合消费群体的口味和心理,满足不同区域市场的不同需求;同时从起步就要树立做品牌的思想,在品牌内涵挖掘上进行深度洞察与剖析,建立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把古老厚重的黄酒文化与现代心理无缝衔接,进一步将高档化、时尚化的概念融入到产品当中。再次,要重视对新生消费群体的培养。80后的消费群体逐步成长起来,成为拉动市场消费的主力军,积极培养教育这一代消费者是黄酒市场发展的长久之计。培养教育先要研究这个群体的消费心理。他们是谁?为什么他们会选择黄酒?他们追求的黄酒核心价值元素是什么?为什么他们选择喝黄酒,而没有选择其他酒类?… …这些都是意欲长远发展的黄酒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黄酒企业研究透这群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后,广阔的市场会更快的如期而至! 黄酒的崛起注定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我们拭目以待着黄酒与啤酒、白酒、葡萄酒在酒业大道上齐驱并驾的日子早日到来!我们呼喊黄酒中的“中国茅台”早日出现!也将会扶持和联合更多的黄酒企业塑造中国人自己的黄酒高端产品,高端品牌。 中国黄酒,我们一起,加油!

⑻ 黄酒种类那么多,为什么都说绍兴黄酒才是最好的

俗话说天下黄抄酒源绍兴,绍兴酿酒历史2300多年了,关于它的起源大概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绍兴黄酒之所以好,主要是和酿酒的水质有关。绍兴酒素有“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之说,一些名牌的黄酒企业都以鉴湖水为唯一水源。据我所知,塔牌黄酒就是用鉴湖湖心水来酿酒的,而且塔牌都坚持手工酿造,每年冬天才开酿。冬天的湖水清冽干净,能抑制杂菌更能让黄酒在发酵中形成良好的风味。除了水源还有就是酿酒师傅的功力了,爱喝黄酒的人都知道王阿牛大师很厉害,据说王阿牛现在是塔牌黄酒企业的酿酒顾问,经他指点过的黄酒基本上都是黄酒中的经典作品,喝起来和市面上的一般酒不太一样,老人们说是一种很正宗很传统的感觉。

⑼ 黄酒和花雕酒有何区别

1、黄酒和花雕酒的用料不同。

黄酒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等为原料,经过蒸料,再加版以麦曲、米曲,进行糖权化和发酵制成的。

而花雕酒则是黄酒中的一个奇葩,它选用的是上好的糯米以及优质的麦曲,再加上明净清澈的湖水,用古老的方法共同酿制,等到贮存一段时间后,才能产出这风味独特和营养丰富的花雕黄酒。

2、黄酒和花雕酒的口感不同。

花雕酒属于酒性柔和、酒色橙黄清亮、酒香馥郁芬芳、酒味甘甜醇厚的一种酒。

黄酒则酒性较为刚烈,对于那些爱吃蟹的人,多喝黄酒对胃部有很好的暖胃作用。

3、黄酒和花雕酒窖藏时间不同。

一般的黄酒是有时间限制的。但花雕酒有三年陈、五年陈、八年陈等,陈酿的时间越长,则说明这酒就会越好。

⑽ 我想知道会稽山绍兴酒,中国轻纺城,精功集团三者哪个最强哪个盈利最好哪个员工的公司待遇和福利

这个看他们财务报表,上市公司公开的

阅读全文

与绍兴黄酒利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洛维斯红酒怎么样 浏览:743
白酒t20什么意思 浏览:544
白酒可以对什么喝 浏览:115
长城红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浏览:405
法国红酒臭吗 浏览:961
枫塔妮红葡萄酒价格 浏览:160
法国葡萄酒的关税 浏览:514
鹿头的红酒什么牌子 浏览:961
93年矛艺白酒多少钱一瓶 浏览:594
浓烈的雄黄酒 浏览:954
法国人热爱红酒 浏览:680
怎么就知道红酒好不好 浏览:344
五大连池原浆一号啤酒厂 浏览:646
一瓶葡萄酒10万什么牌子 浏览: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浏览:42
一顿白酒多少箱 浏览:553
哈尔滨啤酒与青岛啤酒多少度 浏览:25
雷欧庭红葡萄酒 浏览:812
后海啤酒多少钱一瓶 浏览:639
红酒忌讳什么药一起吃 浏览: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