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祛湿剂有哪五大类有哪些代表方
祛湿剂分化湿浊、利水湿两类。主要方药多是一些辛燥健脾,利水渗湿,祛寒止专痛的药属物。
化湿浊:主要方如平胃散、香砂平胃丸、香砂养胃丸、楂曲平胃散、芩连平胃散、藿香正气散、六合定中丸、神树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鸡鸣散等。重点是健脾胃化湿浊。
利水湿:主要方如五苓散、四苓散、茵陈五苓散、胃苓汤、猪苓汤、五皮饮、白树散、防杞黄芪汤、防杞茯苓汤、实脾饮、琥珀散、六一散萆 分清饮。本类方重点是利水祛湿。
按医疗分类,还有祛风湿剂。本类方分祛风通络、温散寒湿、燥湿清热三类。适用于风寒湿痹,四肢疼痛、麻木、关节疼痛不举等症。
祛风通络:主要方如大羌活汤,疏风养血汤、蠲痹汤、独活寄生汤、大秦艽汤、桑枝虎杖汤、木瓜酒、风湿药酒、小活络丹、大活络丹、舒筋活络丸等。
温散寒湿:主要方如乌头汤、附子汤、白树附子汤、风痛片、舒筋片等。
燥湿清热:主要方如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苍树石膏知母汤、二炒散、三炒丸、四妙丸、胜湿汤、宣痹汤等。
B. 求风湿药酒配方
你好,来中医认为风湿主要源是由于肾气亏损、筋脉不通、经络瘀阻所致,一般药物很难根治,西医没有特效药。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治疗风湿有许多非常有效的独到的奇方秘方,建议你使用传统中药一口钟、乌药、青风藤、鸡血藤、木瓜、杜仲、补骨脂、菟丝子、乳香、没药、生地、川西归尾、川西红花、川芎、赤芍、狗脊、锁阳、和尚头、羊藿叶、骨碎补、利筋藤、桑寄生、刘寄奴、伸筋草、千年健等配合治疗,可以滋补肝肾、通经活络、消肿定痛,这些药物的配合使用奇效实用、省钱方便,许多患者治愈后不复发。希望正确治疗早日康复!
C. 什么药酒可以祛湿
祛湿何用酒???你每天早上吃三片姜就可祛湿的!!!
D. 求一个祛湿消炎的药酒配方
不确定,比如八正散就可以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埃
E. 追风去湿药酒配方
追风泡药酒抄的话,还可加点枸杞,人参,冰糖等搭配泡酒,另外泡酒所用的白酒需注意,现在食用酒精酒泛滥,媒体最近老报道现在白酒市场7成左右酒都是酒精勾兑的,食用酒精+香料+甜蜜素+水勾兑,好多打着纯粮的旗号其实是食用酒精勾兑,不宜用塑料桶酒,酒腐蚀性很强容易把塑料腐蚀到酒里,度数在55°到60°之间为宜,一个是真正的纯粮食酒,谷养康粮食酒,京东有,至于配方,泡酒之家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以上内容摘自网络
F. 我想要祛风除湿的中药配方药酒
五加皮来50g 当归45g 牛膝75g 高粱米酒1000ml《本草》
络石源藤90g 海风藤90g 鸡血藤90g 桑寄生90g 五加皮30g木瓜60g 白酒3000ml
《民验》
现在野生蛇类属于管制药品,能弄到的话单用乌梢蛇泡酒
G. 活血止痛祛湿的泡酒方
你可以去“泡酒之家“看看哪有活血止痛祛湿的泡酒配方。
H. 用什么泡酒除湿
十味附子酒
配方:制附子30g、五加皮(炙)20g 、桑白皮50g 、丹参30g 、续断30g、牛膝回30g 、白术50g 、生姜50g 、细辛答25g 、肉桂25g、清酒1500ml。
此酒散寒逐湿,温阳行痹,补肝肾,强筋骨,益脾通脉,降利冲逆。主治因脚气引起的腿脚软弱无力,或麻木、酸痛、挛急、肿胀、发热、萎枯、呕吐等。
(8)祛湿药酒方扩展阅读:
制附子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续断
功能主治: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
肉桂
功能主治:肉桂有温中补肾、散寒止痛功能,治腰膝冷痛,虚寒胃痛,慢性消化不良,腹痛吐泻,受寒经闭。
细辛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I. 去除体内湿气的药酒配方
喝红薏米怯湿茶we:haiyun21111能很快去除身体湿气。
J. 什么泡酒能除湿
除湿的有:天麻石来斛酒。
1、药源材解析:石斛、川芎、当归、丹参:舒筋活血。 天麻:息风平肝。仙灵脾、杜仲、狗脊:补肝肾,强饿骨。五加皮、牛膝、草解、牛蒡子、虎胫骨、乌蛇肉、茵芋:祛风湿,坚筋骨,止痛。制附子、川椒:温阳散寒止痛。 桂心:通血脉,暖脾肾。
2、此酒舒筋活血,强筋壮骨,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主治中风手足不遂,骨节疼痛,肌肉顽麻,腰膝酸痛,不能仰俯,腿脚肿胀。
(10)祛湿药酒方扩展阅读:
祛除湿气的其他方法有:
1、可以经常用淮山、茯苓、炒扁豆、陈皮、黄芪、党参等健运脾胃的药材煲汤。另外,若加入砂仁等芳香醒脾的药材,更能达到活跃脾胃运化的作用,这样祛湿才能事半功倍。
2、脾主四肢,多做肢体运动锻炼可健脾胃、祛湿气。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室内,身体很少流汗,在早晨天气好时,多外出做运动,因为太阳是最廉价的化湿剂,任何“有点喘、流点汗”的运动,就可以把体内的湿气发散出来,都有助气血循环,增加身体的代谢。
3、按摩穴位。足三里穴(双侧小腿外侧,在外膝眼下方四横指处)是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经常点揉、刺激足三里穴有调理脾胃、运化水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