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药酒配方适用普通人
你好,楼主:
长生固本酒、养生酒、读书丸浸酒、五精酒、十全大补酒、百益长春酒、大补药酒、状元红酒、参茸酒、仙灵脾酒、枸杞酒、周公百岁酒、何首乌回春酒、五加皮酒、黄精酒、菊花酒、参苓白术酒、茯苓酒、首乌金樱酒、定志酒、养荣酒。
药酒选取中药的原则
一般是选补益药,补益药分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和补阳药。
常见补气药:人参、党参、大枣等。
常见补血药: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等。
常见补阴药:枸杞子、黄精等。
常见补阳药:鹿茸、蛤蚧、冬虫夏草等。
常见祛风湿药:白花蛇、五加皮、威灵仙等。
人参枸杞酒
【原料】人参、枸杞子、熟地黄、冰糖和高粱白酒。
人参功能与主治:大补气血、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等症。
枸杞子功能主治:有补益肝肾、益精明目、养颜益寿之效。用于劳虚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清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症。
熟地黄功能与主治: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用于血虚引起的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腰酸脚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肾阴不足,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
熟地黄有补血、乌发、壮腰膝、强视力的作用。在泡制过程中,需浸泡10-15日,每日搅拌一次,加盖密闭。酒中加冰糖,不仅能调味,还能起到清热生津,缓酒热的作用。
人参枸杞酒适用于:诸虚劳损之食少,乏力,自汗,眩晕,失眠,腰痛;病后体虚及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衰弱。无病的人常饮也能起到强身益寿的作用。
首乌酒
【原料】首乌酒的原料有高粱白酒、制首乌、生地黄。
制首乌功能与主治: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用于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高血脂等症。
生地黄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在泡制过程中,先要将首乌和生地黄洗净,完全晾干后再放入瓶中。隔三天搅拌一次,泡上10-15天就可以了。
首乌酒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眩晕,乏力,消瘦,腰痛,遗精,须发早白,神经衰弱,病后体虚。其他的如海马酒、蛤蚧酒等都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杨梅泡酒解腹胀
秋天时节,人们常感津少口渴,食积腹胀,可以试试杨梅泡酒。用50-60度白酒浸泡杨梅,加入适量佛手片,泡15天即可,腹胀腹痛或非细菌性腹泻者均可食用。每次吃3、4颗杨梅,每日2-3次。但要注意杨梅性温、味酸,不宜多食。孕妇及大便秘结者忌食。《本草纲目》记载,杨梅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溃恶气。
泡制药酒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有些小技巧,按照中医术语来讲,比方一些坚实的中药如金、石、蚌、壳类的,像我们说的海马、蛤蚧这类的,要泡的时间长一点。相对比较松散的、果实类的,像枸杞子不妨泡得时间短一点。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尽量保持中药的完整性。你要想急速地把药酒泡成的话,不妨把它剪碎,或者做成饮片,这样,中药的有效成分容易浸泡出来,需要时间相对来讲也比较短。
泡制时间:7-15天
一般每日服2-3次,早晚或早午晚各一次。药量根据药酒的度数和个人嗜好,适当调整。女性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不宜饮用,儿童不宜饮用。保健药酒以秋冬季饮用为宜,炎热夏季则以火为生。患有肝脏病、高血压病、肾炎、肺结核和某些心脏病患者应当禁用或慎用药酒。对酒精过敏者,不应服用中药药酒。
从医学的角度讲,酒是一种极好的药物,而且还是中药制剂中无法替代的媒介。对于酒的用法也不尽相同,有的把酒作为主药,有的用作辅助;有的可以内服,有的用来外敷。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
2. 我泡了一壶药酒,是用50多度的白酒泡的,因为度数高,太难喝了,能不能加点水或者蜂蜜之类的
谢谢掌柜的提问,关于您咨询泡药酒是否可以加水和蜂蜜,我一一的分开回答您提出的问内题。
1. 泡药容酒不要加水,这个最好不要自己加水,以免影响效果和冲淡药性,你可以倒掉在从新泡制一次,最好不要用度数太过高的,对你身体是不怎么好的。
2. 泡药酒可以加入蜂蜜,因为蜂蜜性味甘平,具有补中缓急、润燥、解毒的功效。在制作药酒中有两种作用:作为重要,它具有补气作用,能润肺止咳,润肠通便;作为调味剂,它可减轻中药的苦味。在浸泡的时候加就可以。希望采纳。
3. 药酒怎么去除辣味儿
辛辣味:是辣味物来质刺激口腔及鼻自腔粘膜所产生的痛觉。辣味物质主要来源于基酒的杂质,如乙醛、丙烯醛、杂醇油和阿魏酸等。其中以丙烯醛产生的刺激性最大,具有“辣味王”之称。乙醛与乙醇联合刺激口腔也产生辣味,而且辣味与乙醛的含量成正比。此外,少数中药的有效成分也带有辣味。
调节辛辣味的方法:
1.在药酒中加入适量的蔗糖、冰糖或蜂蜜,以提高药酒的甜度,来掩盖药酒的辛辣味,使药酒的微量辛辣味藏而不露。
2.如果选用的基酒是浓香型白酒,通过浸泡、精制、过滤后其浓香味大大降低,再调味时可加入适量的浓香型调酒香精,以提高原有基酒的香味,也可加入适量的乙基麦芽醇,用量为0.5克/升。
4. 我泡药酒喝起来好难喝,有股骚味,请问可以往里面加蜂蜜或者桂花菊花调味吗那些药材有人参,灵芝片,鹿
骚味是鹿鞭造成的,加点肉桂去骚吧,千万别加峰蜜和桂花,否则味更杂。
5. 药酒太辣怎么办
药酒里可加冰糖,夏天放一二块冰,味道很不错
6. 自己泡的药酒如何调味我用单一药材泡了很多酒,比如枸杞,泡了很多年了,酒的颜色非常好看,但酒味有
很简单嘛~放冰糖啊多放一点~我最喜欢泡酒放冰糖了甜滋滋的。而且泡酒很多人都是放冰糖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7. 泡酒用什么调味、可以喝起来更加纯些
泡酒的话,要么单独浸泡,要么和其它材料一起按配方搭配浸泡,比如常见的人参泡酒配方:回
【药酒配方(答仅供参考)】人参100克,灵芝500克,枸杞50克,冰糖200克
【制作方法】将灵芝人参枸杞冰糖放入干净容器中,倒入白酒浸泡,容器密封,浸泡3个月左右即可
8. 药酒的酿造法的具体过程
(1)药材处理:制备酒剂的药材一般都要切成薄片或捣碎成粗颗粒。根据医生处方购于药店的中药,多已加工炮制,无须特别处理。来自民间验方的中药,首先要弄清其品名、规格、要防止因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而搞错药材,更要警惕假冒伪劣中药材。鲜药、生药往往还需要先行加工炮制。
(2)酒的选择:所选之酒,应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选择。一般认为浸泡药酒以50-60度的米酒及优质烧酒较为合 适。因为酒的浓度过低,有效成分不易浸出,会影响治疗效果,而且药酒的易变质。但酒的浓度过高,药材所含的少量水分反被吸收,使药料质变坚硬,有效万分亦 难析出。对于不善饮酒者,亦可用低度白酒、黄酒和米酒、但浸出时间及次数宜适当延长和增加。
(3)冷浸法:引法比较常用,系将药村碎成片或粗粉,置于带盖的陶、瓷罐或带塞玻璃瓶等非金属的容器中。处方若 未规定酒的用量,可按药物的白酒以1:5~10比例,即100~200克药材加1000毫升白酒浸入,密闭放置,每天摇荡1~2次,浸渍7天后,可改为每 周1次振荡搅拌,1个月左右,药性析出,酒色浓郁,即可压去渣取酒,贮入瓶中,慢慢饮用。其渣可加酒再浸泡1次。可采用饮1杯,加入1杯,直至药味清淡为 止。若所制药酒需加糖或蜜矫味着色,可将砂糖用等量白酒温热溶解、过滤、将药液与糖液混合搅匀,再过滤即可得饮用药酒。
(4)热浸法:(煮酒法)先以药料和酒同煮一定时间,然后再放冷贮存,这是一种古老的制作药酒的方法,此法既能 加快浸取速度,又能使一些成分容易浸出,但煮酒时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可采用隔水煮炖的间接加热方法,即把药料和酒先放在小铝锅或搪瓷罐等容器中,然后再 放在另一盛水的大锅里煮炖。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酒会挥发,见药面出现泡沫时,立即端离灶火,然后趁热时密封,静置15天左右,吸取上面清液,压出残渣中的 余酒,合并静置澄清,过滤即可。
(5)煎煮法:将原料碾成末后,全部放入沙锅内,加水高出药面10厘米,浸泡6小时,加热煮沸1~2小时,过 滤,再复煎一次,合并两次滤液,静置8小时,取上清液加热浓缩成稠状清膏(一般生药5公斤,煎成2公斤左右)。待冷后加入与清膏等量的酒,各匀,放入坛 内,密封7天左右,取上清液过滤即煎煮。
(6)酿酒法:将原料加水煎熬,过滤去渣,浓缩成药汁。有些药特,如桑椹、梨、杨梅等,可以直接压榨,取得药汁,再将糯米蒸煮成饭,把糯米饭、药汁和酒曲拌匀,置于干净的容器内,加盖密封,置保温处,尽量少与空气接触,保持一定的温度,约4-6天即成。
9. 药酒怎么泡
1.所用药材只有花类中药、液态中药,则不用加工,其他一律粉碎成粗末,粒度为2-3毫米。
2.药材放入酒坛中后一定要搅拌均匀,使药材浸透后才能加盖浸泡。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药粉漂在基酒的表面,不利于提取其有效成分。
3.酒坛只要求加盖,盖严即可,不用密封。这是因为采用的是浸泡法,便于随时开盖搅拌,以促进有效成分溶解。盖要及时盖严,酒的挥发损失会很小。
4.如果用阿胶去除浸出的鞣质,可在酒坛加入中药材和基酒后,即加入阿胶的水溶液,这样一旦有鞣质溶出,可立即被阿胶沉淀出来,进而除去。
5.在夏天,酒坛应放在阴凉处。温度高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但温度太高会加大酒精的挥发损失。
6.浸泡时间,一般质量疏松的中药材浸泡5-7天。质量较重的如地黄、首乌、黄静类中药材、应浸泡7-10天。贵重的、坚硬的药材应浸泡2-3个月为好。贵重药材还可重复浸泡。
7.过滤药渣可使用中药店出售的过滤袋或双层纱布袋。
8.如果药酒液浑浊,可用蛋清加热凝固法除去酒液中的中药微粒,鞣质同时也可被除去。此外还可根据需要加入营养素、调味剂。
9.再加入蛋清除去中药微粒时,操作应注意安全,加热温度不应超过70摄氏度。乙醇的沸点为78摄氏度,不得加热至沸腾,时间越短越好,以免造成乙醇大量挥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