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酒类全科 > 湖北雄黄酒

湖北雄黄酒

发布时间:2021-02-11 03:45:04

A. 为什么喝雄黄酒后不怕蛇

雄黄或雄黄酒的使用,还是得谨遵医嘱。不过呢,我们可以干了一杯黄酒代替一下。在端午节这一天,额头画个王字,再配合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组队成五黄,门口挂把艾草菖蒲,再熬些青草甜香味十足的艾草菖蒲水洗澡,吃点粽子,看看赛龙舟。在五月初五这个阳气旺盛的一天,结合节气的力量,给娃和家人过个有仪式感的节日吧。

至于,药店里买不到雄黄,或担忧雄黄的毒性不想使用,却又想在娃额头涂抹怎么办呢?那就买点中药饮片,比如栀子、大黄、黄连等,属于清热解毒的系列,打成粉末来替代雄黄来涂抹也是极好的。

B. 湖北有些什么特产

基本情况概述 湖北省简称“鄂”,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是连接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广大内地的中间地带。 湖北省饮食风俗是自然条件、民族迁徙和民族构成、历史传承、食俗交融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湖北各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包括饮食文化。 湖北菜,简称鄂菜,按有文字记载的时间算,至今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具有楚乡风味的鄂菜在广阔富饶的江汉平原上已具雏形;唐、宋两代鄂菜有了明显的发展;到了明、清时,鄂菜趋于成熟。 湖北的特色风味小吃繁多,这些特色风味小吃的形成和发展也都有其历史发展的原因。早在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一份楚宫筵席单中就有麻花、馓子、蜜糖糕、油炸饼等,这是湖北小吃见诸文字的最早记载。另外有一些风味小吃的形成则相伴有历史故事。如郧阳的“高炉饼”,相传楚太子监封地屯郢,喜吃此饼,并传谕列为御膳,于是便成为地方风味小吃。“九黄饼”起源于东晋,据说东晋荆州刺史桓温及唐代大诗人李白都曾重九登高,漫游龙山,均品尝过此饼。云梦鱼面发源于清道光年间,据《云梦县志》载,当时云梦县城里有个许传发布行,生意兴隆,专设客栈招待外地来的客商。客栈厨师姓黄,有一天和面,他不慎碰撒了准备氽鱼丸子的鱼肉泥,他就顺手把鱼肉泥和在面里,擀成面条。客商吃后大加赞赏。此后他就如法炮制,招待客商。有一天面做多了吃不完,他就把面晒干后储存起来。谁知干面煮熟后其味更佳,这就诞生了云梦鱼面。这些风味小吃经过千百年的历史传承,成为今天湖北省别具风味的地方小吃。 湖北饮食风俗形成的历史原因还表现在岁时、信仰、礼仪等食俗的传承上。现行的许多食俗如端午节吃粽子就起源于湖北。关于吃粽子,湖北就有几种不同传说:在屈原故里秭归,传说屈原投汩罗江后,热爱屈原的楚人很悲痛,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到江边,有的还划着渔舟去打捞诗人的遗体。为了祭吊屈原,人们纷纷用竹筒贮米投于江中。在汉代的建武年间,长沙有个叫区回的人,忽然遇到一个自称三闾大夫的人。这人对他说:你每年祭我的竹筒米很好,可惜都被蛟龙偷食了,以后请用楝树的叶子塞住筒口,上面再用五色丝线捆牢,蛟龙就不敢再偷吃了。此事传开后,在屈原故里每年五月初五人们就按屈原所说的办法祭吊他。后来人们便不再将粽子投入江中,而改为食品,逐渐成为一种食俗并风行全国。而襄阳一带则流传屈原托梦告其妻,用五色丝缠住粽子避免蛟龙的吞食。尽管传说不一,但都表明在战国时五月初五就有以粽子祭屈原的习俗。后发展成为端午节食粽子的节令食俗。 湖北境内共有少数民族40多个,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满族、蒙古族等,除土家族为湖北的土著少数民族外,其余的少数民族都是从外地迁来的。这些少数民族有的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饮食和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食俗,有的将自己民族的饮食和食俗带入湖北省,使湖北的食俗更加丰富多彩。从地理交通上讲,武汉市号称“九州通衢”,自古以来就南接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坂,下接江湖,交通便利,为省内外的经济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再加上政治的影响,使得其他地区和省份的饮食风俗及特色风味饮食传至湖北较早。部分经过本省人民的精心改制已具有湖北的地方特色。湖北的边界地区受邻省的影响很明显。如鄂西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宜昌西部受四川的影响很大。 湖北饮食习俗总的特点是:一、稻、鱼为主; 二、喜食杂食;三、风味荟萃;四、口味以酸、甜、苦、辣为主。 湖北地域广大,根据各地区的食俗差异,现将湖北省划分为鄂东、鄂西南、鄂西北及回族四个饮食风俗区,一一向大家介绍。 鄂东饮食调味以辛、辣、酸、甜为主,注重味鲜。 鄂东地区风味小吃丰富多样。武汉热干面是当地居民的早点,此外小桃园煨面、四季美汤包、谈炎记水饺、一品香大包、全料小汤圆、桂花赤豆汤、重油烧卖等都是武汉人民不可缺少的风味小吃。鄂州的东坡饼、黄州烧卖,荆州的散烩八宝饭、早堂面、九黄饼等也都是传统的风味小吃。其他如云梦鱼面、孝感米酒、沔阳棉花糕、红安翁子粑、钟祥丰乐斋包及豆皮、面窝、发米粑、欢喜团、豆腐脑等,都颇具特色。 作为传统的饮料,茶和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鄂西南饮食风俗 鄂西南饮食风俗区主要是指以清江流域为主体的湖北西南部地区,包括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地区西部的广大地区。这里山高谷深,气候具有高原特色。 鄂西南地区主要以苞谷(玉米)、薯类为主食,辅以稻米、小麦等。 鄂西南副食以懒豆腐为主。懒豆腐,又名“合渣”,是用黄豆与蔬菜合煮而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一些地区用豆浆拌猪杂、粉条、萝卜丝做成“懒豆腐”,用它拌食苞谷米子饭,味美易咽,营养丰富。腊肉也是鄂西地区人们常吃的副食。鄂西南人喜酸爱辣,在口味嗜好上近似于四川。这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或几个酸菜坛子,都晒有干辣椒,一年到头几乎餐餐不离酸菜和辣椒。此地有“辣椒当盐”之说。 鄂西南人喜茶爱酒,这里的居民不论寒暑闲忙,都有煮浓茶喝的习惯。日常所饮的酒主要是自酿酒。 鄂西北饮食风俗 鄂西北饮食风俗区主要涵盖以襄阳为中心的三北岗地,包括随州、荆门、神农架和郧阳等地。其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也有部分平原、盆地。在饮食风俗上,偏东部分受鄂东影响较大,西部及西南部受四川影响不小,北部则受河南、陕西饮食文化渗透,但同时也有鄂西北饮食风俗区自己的特色。 在日常饮食风俗上,鄂西北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地区以小麦、苞谷为主食,部分平原谷地以稻米为主食,辅以苞谷、小麦、高粱。 副食种类比较多,四季蔬菜、家禽家畜、鱼类水产、山中野物无所不有。由于物产的丰富和独特,在副食上也形成了自己的风味和特色。襄樊菜侧重于蒸、煎、炸,同鄂菜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因而有人将襄樊菜归入鄂菜之列。其传统的风味菜肴有面筋肉茸、瓤瓜肉、锅贴鱼等。郧阳的网油砂和荆门的龙须菜等也是传统名肴。襄樊的大头菜是早餐佐食的上好小菜之一。 鄂西北饮食风俗区的特色风味小吃繁多,这些风味小吃是构成人们日常饮食结构的重要部分。主要的风味小吃有襄樊糊辣汤、“沙薄刀”、谷城空心魁面、荆门太师饼、郧阳高炉饼、随州牛肉面等。襄樊糊辣汤原是回族的风味饮食,现已成为襄樊各族人民共享的美味佳品。 这里的常饮之酒还要数家家会酿的苞谷烧酒和糯米黄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饮的四季酒,冬饮御寒,夏喝消暑,有浓郁的地方风味。糯米黄酒介于白酒啤酒之间,用纯糯米酿制,原液呈淡黄色,成品为乳白色,稍有粘性。它和啤酒一样,讲究新鲜,酿成后在短期内饮用,否则会变质,因而又叫“应时黄酒”。 回族饮食风俗 回族是湖北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大致是在元、明期间随战争、驻防或经商、宦游、戍屯、垦荒等方式迁徙而来的,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散居于全省各个县、市,但以荆沙、武汉、两阳、襄樊等地最为集中。湖北省的回族在饮食风俗上深受当地汉族的影响,这种影响涵盖了日常、岁时、信仰和礼仪饮食风俗的各个方面,但也仍有自己的特色。 在日常食俗上,回族由于主要居住在江汉平原和部分山区的城镇,因而以稻米为主食,辅以小麦等,喜吃面食。副食种类也很多,如家禽家畜和鱼类(禁忌的除外)以及四季蔬菜等。 湖北回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味菜肴。如沔城回族的“三圆”、“四扣”和以牛肉为原料的五香烧烤等。所谓“三圆”是指牛肉饼、小京圆、鱼圆;“四扣”是指扣鸡、扣牛肉、扣酥鱼、扣鸭。“三圆”、“四扣”中的牛肉饼和扣酥鱼匠心独具。 回族人民还喜吃素食,一些城镇都有素食馆,尤以武汉市为典型。作为日常饮食,回族的小吃也有特色,如襄樊海记糊辣汤、武汉哈胖子锅贴、徐洪春豆皮、黄庆记豆丝、金饼子的葱花饼、金发记的作饺等。这些民族风味小吃,不仅是回族同胞的日常食品,也吸引着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 现在,居住在湖北省境内的回族,部分地区仍过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其他节日已大致与汉族同。在节日里,回族人民除置办佳肴外,还喜欢吃一些素油糕点。主要的素油糕点有京果、花根、麻片、寸金、酥糖、桃酥、月饼、芝麻糕、小品糕、鸡蛋糖、云片糕等。一些回族面点也时常作为回族节日食品,如沔城的酥饺。 湖北一些地方的回民逢年过节有吃“早宴”的习俗(汉族称为“三道茶”),即第一道茶吃糕点、糖果之类,第二道茶吃汤圆或豆末、鸡蛋、伏汁酒之类的点心,第三道茶才是上午的正宴,其菜肴是十个盛满五香烧烤、红腊之类的菜碟。回族的“早宴”既是节日食俗,又是待客的必设之宴。 一般在婴儿生日宴会、婚礼宴会、吃丧饭前,回民都要请阿訇念经,以消灾和表示对真主的虔诚。回族饮食风俗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饮食禁忌贯穿于一切饮食活动之中。 鄂东饮食风俗 鄂东饮食风俗区是指以江汉平原为主体,以武汉市为中心,包括孝感地区、咸宁地区、黄岗地区、荆州地区在内的鄂东、鄂东南广大地区。此区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交通便利,是湖北省饮食风俗的典型代表地区。 鄂东地区以大米、小麦为主食,一日三餐。早餐主要是稀饭,大别山区和低山丘陵部分地区早晨先要泡茶喝,然后才做早饭吃。一些城镇早上有吃茶点、小吃的习惯,中、晚餐大都是米干饭。 鄂东区副食种类繁多,蔬菜四季长青。一般稀饭大都以皮蛋、咸蛋、榨菜、咸菜、酱菜、辣萝卜条等为副食。干饭则随季节变化,主要以各类蔬菜为副食。如春天有泥蒿、白头韭菜、黑白菜、菜苔、蒜苗等,夏天有豆角、南瓜等,秋天有茄子、苦瓜、莲藕等,冬天有莲藕、萝卜、黑白菜、焰心菜等。在民间还流行着“春韭夏瓜、秋茄冬藕,红椒青菘、绿芹紫苔,四季轮换”的谚语。作为佳肴也有各种各样的鱼类、肉类、蛋类、禽类。对鄂东饮食风俗区来说,鱼类在各种佳肴中最为突出。鱼类有黄鱼、鲟鳇、鈵、鲍、鲵、鲇、鲵、鳊等几十种,做法上侧重于蒸、煨、炸、炒、烧等。在鄂东地区单独以鱼为原料的佳肴就有几十种,主要是全鱼类、鱼糕类、鱼丸类菜肴。许多城市筵席和农民乡宴其全部菜肴都是鱼。其他筵席也少不了鱼,有所谓“无鱼不成宴”的说法。武昌鱼又名“团头鲂”,是鲂鱼的一种,原产于鄂州市梁子湖。它肉质细嫩,脂肪丰富,可用多种方法烹制,如清蒸武昌鱼、花酿武昌鱼、梅花武昌鱼、杨梅武昌鱼,其中以清蒸武昌鱼为最佳。鱼糕也是鄂东的传统佳看,素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消溶而独具风味。 鄂东的传统菜肴有三种不同的地方风味。武汉菜:注重刀工火候,讲究配色造型,尤以煨汤技术独到,代表菜除清蒸武昌鱼外,还有老大兴鱼、黄陂三合等。荆州菜:以烹制各种淡水鱼见长,并以各种蒸菜为特色,代表菜有鱼糕丸子、沔阳三蒸、公安三鲜头菜、钟祥蟠龙菜、江陵散烩八宝、冬瓜鳖裙羹等。鄂州菜擅长烧、炒,用油宽,汁浓口重,有乡村风味。 武汉菜点吸取了湖北各地和外地的一些风味菜点的长处,善于变化改革,花色品种较多,注重刀功火候,讲究酸色造型,尤其是煨汤技术有独到之处。荆沙菜以烹制淡水鱼鲜见长,更以各种蒸菜(如“沔阳三蒸”)最具特色,用芡薄、味清纯,关于保持原味。黄州菜擅长烧、炒,用油稍宽,火功恰当,汁浓口重,味道偏咸,富有乡村风味。湖北的小吃点心品种多,风味特殊。 湖北著名风味菜点有:清蒸武昌鱼、鸡茸架鱼肚、钟祥蟠龙、瓦罐煨鸡、菜薹炒腊肉、鸡泥桃花鱼、峡口明珠汤、鱼氽、热干面、三鲜豆皮、东坡饼、面窝等。 鸡泥桃花鱼 在长江三峡附近的宜昌城,有一道传统的名贵汤菜,叫"鸡泥桃花鱼"。它是用桃花色、鸡脯肉、鱼肉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每当它端上席来,就如同开放了一朵清新艳丽的桃花,特别惹人喜爱。而且此汤汤味清鲜,鲜嫩软溶,营养丰富,是难得的汤中之上品。桃花色是这道汤菜的精华所在,但桃花鱼并不是鱼,它是一种水藻类的透明体。桃花鱼生于彝陵峡口和香溪河里,它与桃花共生死,在桃花盛开的时节,它也出现在荡漾的碧波中,只见它酷似一瓣瓣桃花,有的洁白无瑕,有的红妆淡抹,有的色呈乳黄,伴随着清清的水波而上下起伏,与香溪河两岸如同丹霞般的桃花交相辉映,使人难辨真伪。桃花谢后,桃花鱼也就无影无踪,回归到神秘的大自然中去了。 有谁知道这艳丽可人的桃花鱼,还有一段感人泪下的故事呢。西汉时期,香溪河边出了一个著名的美女王昭君,汉元帝时被选入皇宫。后来,汉朝和匈奴和好,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是个深明大义的奇女子,主动要求出塞。临行之前,昭君回故里省亲,告别父老乡亲。昭君要离开故乡的时候,正值桃花凋谢的时候,只见满天落英缤纷,好似也在为昭君伤情。就在这漫天花雨之中,昭君告别了父母,告别了乡亲,告别了故里,登上了远行的小舟,小舟载着昭君缓缓离去,那满天的桃花竟似不忍昭君远去,都飞舞起来,落到香溪河里,追随着昭君的芳舟。远了,远了,亲人们的身影再也看不见了,这哺育自己长大的香溪河也将与你永别了,昭君的心头涌起了无限的伤感,充满了故土之思,不禁含泪弹起琵琶,泪珠随着弦声溅落到那一片片的桃花瓣上,那被昭君的泪水浸透了的花瓣就变成了桃花鱼。就这样,昭君一路洒落的泪水,把满河的桃花瓣都变成了桃花鱼。船到彝陵峡口,琵琶弦断音止,那满河的桃花鱼也就隐进了桃花潭,告别了这位远去异国他乡的佳丽。今天,当人们来到宜昌,品尝鸡泥桃花鱼的美味时,这艳丽可人的桃花鱼仿佛还在向你叙说着昭君的故事呢!。 牛肉抠饺子 “牛肉抠饺子”是湖北沙市传统的风味名贵小吃。它选用优质籼米制成饺子皮,饺子馅用去筋牛肉为主,将之剁成肉泥,配以调料,在热油中氽炸两次而成。这种饺子的形状是口小肚大,肚内塞满了牛肉馅,因而叫做牛肉抠饺子。它的特点是:饺皮酥脆,落口化渣,馅心鲜香,余味绵绵。牛肉抠饺子传说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创意的呢!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只得去给财主放牛谋生。这个财主十分吝啬,朱元璋经常饿肚子。有一天中午,朱元璋实在饿急了,就宰了一头小牛,随便找了个坛子煨起牛肉来。饿急了的人什么都觉得十分好吃,朱元璋很快就吃了个精光,这顿牛肉的美味也就深深地印在他的记忆之中。怎么向财主交待呢?朱元璋从小就是个主意极多的人,他很快就编好了一番谎话,跑回去对财主说道:“不好了,小牛拱了地。”财主当然不信,急忙跟朱元璋一起跑到野地里去看,只见半截牛尾巴扎在地里,财主忙用力一拉,“土地公公”在地下学着小牛哞哞直叫,这下财主信以为真,说:“牛真的拱了地哩。”就这样,宰牛之事就给打发过去了。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吃腻了山珍海味,又想起自己偷吃牛肉的事来,就召来了自己的老乡、御厨张义,下令张义做一种坛子与牛肉同吃的食物来。张义经过仔细琢磨,反复试制,终于仿照坛子的形状,做出了牛肉抠饺子。朱元璋吃了之后,十分满意。朱元璋是个疑心极重的人,他一直害怕人们揭他的短,什么小时候做过放牛娃啦,当过和尚啦,等等,他认为这些事传扬出去会损害他当今圣上的威望。因此,朱元璋同样害怕对自己知根知底的老乡张义,疑心张义会把自己偷牛吃的老底泄露了出去,就想杀人灭口。张义探知这个消息后,赶忙偷偷地逃了出来,一躲就躲到了沙市,把制作牛肉抠饺子的技术也带到了沙市。从此,牛肉抠饺子就成为沙市的流行小吃。 湘妃糕 湘妃糕是湖北公安县的传统佳肴,现名三鲜头菜。三鲜头菜以鱼糕、鱼丸为主,加上猪肝、腰花、肚类等三鲜,辅以金针(即黄花菜)、黑木耳、冬笋等配料,使整道菜色调丰富,鲜嫩可口,是当地宴席上必不可少的头等名菜。 传说三鲜头菜缘起于湘妃。湘妃是远古时代的贤君虞舜的妻子娥皇,她与妹妹女英共事一夫。有一次,姐妹二人跟随舜帝南巡,来到了今天湖北公安县城北的柳浪湖畔。湘妃原本身体就比较弱,再加上路途劳顿,感染上了风寒之疾,不思饮食,身体也一天比一天衰弱。女英见姐姐沉痛在身,辗转床侧,内心非常焦急,她想起姐姐平常最喜欢吃鱼,何不就近在柳浪湖中捕鱼,制成美味,以开姐姐的胃口。于是女英就让渔人伯翁捕了一尾鱼,叫厨师司马弼加工成美味。司马弼考虑到病人的特点,就剁去鱼头鱼尾,剔掉鱼刺,将鱼肉剁成肉泥,蒸成鱼糕。娥皇一尝,觉得鲜嫩可口,立时食欲大开。营养跟上了,娥皇的身体也就逐渐好了起来,可以跟随舜帝继续南巡了。后来,娥皇、女英虽然离开了柳浪湖,但鱼糕的做法却留了下来。人们在仿制的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使得鱼糕的滋味越做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到清朝末年,人们又在鱼糕上面添加猪肝、腰花、肚类等三鲜,这道菜式最终定型,滋味也更加鲜美,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被定为当地的头等名菜。 孝感麻糖 “孝感麻糖”是湖北著名的地方风味名点。它以精制糯米、优质芝麻、绵白糖为主要原料,配以桂花、金钱桔饼等,用传统的配方精心配制,经过12道工艺流程,32个环节制成,孝感麻糖外形犹如梳子,色白如霜,香味扑鼻,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功效。 孝感麻糖历史悠久,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吃过并赞不绝口,从而一举成为皇家贡品。后来各地也都仿制,但味道就是及不上孝感本地的土产,故不相传,只有用孝感城关西门外城隍潭的“龙吐水”熬糖,才能制出上品的麻糖来。怪不得即使是孝感的制糖师,如若迁居他处,也会做不出原先的风味来呢。孝感麻糖的创制,据说与一个馋嘴的糖坊老板娘有关。这个老板娘因为有馋病,时常熬不住要偷糖吃。有一次,她正吃得津津有味时,看见老板进屋来了,慌得她赶忙把一碗糖丢进了装芝麻的罐子里,不想却被老板发现了。老板见糖上沾满了生芝麻,要丢掉实在心疼,要弄掉生芝麻又没有办法,不由得十分生气。这时,那个馋嘴的老板娘在边上说道:“有办法利用的,把它放在锅里烙熟,好吃得很呢。”老板一试,果然味道不错,后来,一位熬糖的老师傅从这件事上受到了启发,由此创制出了孝感麻糖。 抓炒鱼条 抓炒鱼条是湖北潜江县的地方名菜,它的具体做法是:先将鱼肉切成一寸二分长的鱼条,挂上蛋清糊,在油锅里炸成半成品,然后再一把一把地抓起来,放进盛有糖汁的锅里,加上所需佐料,反复翻炒而成。此菜内嫩外酥,形如银条,很是诱人。 这道菜式的形成,与清朝官场吃喝之风的盛行有很大的关系。相传在清朝康熙年间,潜江县官任上来了一名酷爱吃鱼的县官,此人来到盛产名鱼的江汉流域,真是得偿平生所愿,整天费尽心思,变着花样做鱼吃,倒给他创造出了抓炒鱼条的技法。这一天正恰逢这县官做寿,他请来了满座宾客,然后故作神秘地令书童上菜。众人只见书童端上来一个上面覆盖着红缎的盒盆,却不知里面装的是什么新奇玩意。正在纳闷之际,县官放下了酒杯,笑着说道:“今日承蒙诸位抬举,本官无甚答谢,略备微薪,望乞诸君笑纳”。说完,掀开红缎,众人抬目一看,里面却是一堆堆白生生的小“银条”,大家无不惊讶,怎么县官大人今日忽发慈悲,给大家赏银呢?再等到“银条”发到面前,仔细一看,原来那白得晃眼的“银条”,却是一道道裹着糖霜的鱼条,众人不禁哄堂大笑,都觉得这位父母官在吃上的功夫真是巧绝妙绝。 大家尝了几根后,发觉入口酥嫩,其味也甚佳,禁不住好奇地问道:“此菜何名?”县官随口答道,“抓炒鱼条"”。从此这道菜式就流传了开来。 黄石港饼 “黄石港饼”,采用上等面粉、芝麻、桔饼、糖桂花、小磨麻油等10多种原料精制而成。黄石港饼具有浓郁芬芳的天然麻香和回味久长的特点,因而名扬湖北,畅销大江南北。港饼是从麻饼脱胎而来。据说在清代嘉庆年间,大冶县的一个糕点名师刘合意经过仔细研究后,改进了当地的一种麻饼的制法,使之变得松酥可口,香味也浓例。他还根据民间喜欢如意吉祥的观点,在饼上加上了红色的“吉祥”二字,取了一个好口彩,从而博得了当地人的喜爱,被作为婚嫁时必备的礼品。 清同治年间,大冶一个木排商的木排在长江中撞破了一艘盐船,双方为此打起了官司,一直打到北京。被告大冶木排商上京前,特地订做了一批优质大冶麻饼,进京之后就献给了皇帝。皇帝虽然吃遍了天下名菜名点,但这带有浓厚乡土风味的茶点却从未尝过。皇帝在品尝过麻饼之后,龙颜大悦,就让木排商打赢了这场官司。这个传说告诉我们的不仅是皇帝昏庸糊涂,还告诉我们大冶的麻饼确实风味独到。这件事传开之后,大冶麻饼在北京城里顿时成了抢手货,大冶各地也竞相制作,其中以黄石港制作最盛。后来,随着长江黄金水道的不断开发,黄石港口也日趋繁华,各地的客商越来越多,由于人们在港口经常吃到这种酥松香甜的麻饼,久而久之,就将之称为“港饼”了。 粽子 粽子是中国民间传统食品,它的主料是糯米。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粽子,而各地的用料和制法有所不同:有的地方用箬叶,有的用芦苇叶;有的裹成菱形,有的裹成楔形;有加咸肉、鲜肉裹成的肉粽,有加赤豆的赤豆粽,有加白糖的甜粽,还有什么都不加的白水粽。虽然,各种粽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它们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吃起来糯软,闻起来清香。粽子在我国如此风行,除了它好吃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者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的楚国人。他自幼刻苦学习,有经天纬地之才,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由于他处在衰落的楚国,一生坎坷,令人扼腕叹息!战国中期,楚是秦之外最强的国家。它与齐结成联盟,成了秦吞并六国的最大障碍。秦为了拆散齐楚联盟,就派主张连横的国相张仪出使楚国。张仪对楚怀王说,只要楚国与齐绝盟,秦国就将商於之地600里划给楚国作补偿.秦国本是虎狼之国,岂肯将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土地白白送人,这是明显的欺骗。可楚怀王却信以为真,准备和齐绝交。大臣们都知道楚怀王会上当,但为了自己的富贵,还是怂恿楚怀王按张仪说的去做。屈原知道后就去劝阻,指出秦国在断绝楚、齐之间的关系后,一定会对楚国下手,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他要怀王杀了张仪,以绝秦的幻想。谁知楚怀王不仅不听屈原的忠告,反而把他流放到汨罗江边。屈原被流放后,楚怀王果然上当,不仅没有得到商於之地,还因背盟遭到齐国的攻击。秦国更是凶狠,将楚怀王骗到秦国做人质,两次派兵攻打楚国,夺去大片土地。楚怀王最后客死秦国,秦将白起也率兵攻下楚国几百年的首都——郢,楚国人民饱受战火和颠沛流浪之苦。屈原看到国家残破,人民受难,首都陷落,心如死灰,便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百姓们看到忠心爱国的屈原投江殉国,皆感到无比悲愤。他们驾着舟船到江里去打捞屈原,将米饭、鸡蛋投入水里让鱼虾蟹鳖吃饱,不去咬屈原的尸身,还有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药晕蛟龙水兽,防止它们伤害屈原。 以后,每逢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划龙舟,向江里投食物,喝雄黄酒来纪念爱国诗人。由于投向江里的米饭太零散,人民便用箬叶将米裹起来煮熟,制成粽子,再扔倒江里,其便迅速下沉。这种风气很快向各地传播,人们都在五月初五这天裹粽子、吃粽子以纪念为国投身汨罗江的屈原。

C. 湖北当地,都有哪些好喝的酒

黄鹤楼产于湖北省武汉市清香型黄鹤楼古称汉汾酒,历史悠久。石花霸王醉,产于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清香型具有清香味醇,无色透明,棉甜柔和,余味爽净,回味悠长,进口软,落肚甜,出口香的特点。襄江特曲,也是襄阳市的,兼香型,其酒液无色,清亮透明,醇香浓郁,浓香带酱香,入口绵,干爽净,香味协调,回味绵长。珍珠液,襄阳市南漳县,酱香型。演义酒,襄阳市,浓香型。典型的浓中带酱。

D. 湖北省鄂州市的传统是什么

鄂州曾有的“三偷”民俗,就非常有意思。遗憾的是,有些旧民俗基本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再来说说,让大家品品其中韵味。
“偷船”
端阳竞渡,“偷船”却是鄂州有别于其他地方过端午节的一种习俗。每年端午节的前几天,渔民们大都要满载鱼虾赶回来,与家人共度佳节。这样,一些渔船有的停靠在湖边,有的则集中在向阳的空旷之地进行涂油暴晒。尤其是那种“柳叶船”(窄长、轻快,平时多用于搅湖草),此时,早就被邻近缺船的竞渡选手们瞅准了。
竞赛的头天晚上,他们悄悄地将船抬走,这时的船主人,即使是听见狗叫或者其他的动静,也不予理睬听之任之。直到次日(初五)选手们操桡奋桨,龙舟竞赛结束,偷船者才将船抬着送还给主人,并送上一罐桐油和其他礼物,然后燃放喜鞭奉上吉言致谢:“借您家的宝舟,我大显身手”、“借您家的宝船,一往无前”。船主人也客气地回答:“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要不是龙舟盛会,你也瞧不起我这一叶小舟”。如果偷船者在竞赛中夺得头标,主人则主动出迎相互祝贺:“恭喜恭喜,独占鳌头”、“托福托福,龙舟保护”,并将一段夺标的红布搭在船头上。
这样,一种平常极易引起纠纷的偷船行为,却在民间习俗的氛围中宽容、友好而又充满喜气的了结。
“偷梁”
修建新房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主家当然早就备齐了所需的木料,但对横跨堂屋上方的一根横梁(约四米长,小碗口粗)却十分苛求,并有讲究的。
一是横梁的树不能用枫树、杉树,因为“风、沙”二字的谐音于做屋不利;二是要选用椿树,俗话说:“有钱难买四季春椿。”这当然有“四季如春”、“椿萱并茂”之含意。其实椿树坚细、不翘裂、耐潮腐,是做梁的最佳材料;三是这棵横梁的树要偷。
偷梁就是主家在别人种的树丛中,事先依照所需的长度悄悄选好,一般以直材为佳,也有的地方以稍弧形为好(附会龙形),于“圆山头”(新房左右两方的高墙)之前,偷偷地砍回,并在树桩旁燃放鞭炮,附上“红包”以示酬谢。这种偷砍行为,不仅主人发觉不会追查叫骂,就连行人碰上“红包”也绝不弯腰。树被砍回后,由掌墨师傅刨光或“套红”(涂色)或裹以红布、红纸,上面写着“紫气东来”或“大厦落成”四个大字,任何人不得摸碰,以备吉时上梁之用。
这种偷梁行为一直沿袭至今。民间有三种说法:一是偷来的发旺些;二是把人家的福星、财气偷来了,人家不同意,只好行蛮。三是上辈人传下来的规矩。
“偷瓜”
偷瓜,又叫摸秋。中秋夜,几个年轻的俏媳妇相邀在一起,兴冲冲地来到瓜园菜地,满地摸索,她们相互嬉闹,有的摸着扁豆,有的摸着葫芦,有的甚至摸一手刺,但最后必须摸着一个大南瓜。然后,在南瓜上画上小孩的五官,连夜送到婚后不孕的女友床上,使之相伴而眠。
次日,女友将南瓜煮熟食用,预示来年必怀孕得子。有的地方还敲锣打鼓地将南瓜取盖掏空灌水,使瓜翻水溅在女友的身上,预示来年必有婴儿尿床。对于这种偷瓜送瓜活动,即使年轻的媳妇们嬉闹到深夜归家,公婆丈夫也不嗔怪,就连瓜棚主人也乐于相助。
离开了特定的民俗环境,“三偷”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三偷”也有各自的规矩,如“偷船”是“有借有还,桐油礼物相酬”;“偷梁”是“依树付钱,酒肉相谢”,只有好心的媳妇们,为了女友才“偷瓜送子”的。正是这些合乎情理的偷借方式,和人们和睦友好、相互祝愿的美好心灵,使人们将这些民俗活动不断地维系和传承下去。

E. 雄黄能治什么病

雄黄(燥湿,祛风,杀虫,解毒)
详见://www.39.net/zhongyi/zt/zytpzt/kwlhhsl/140295.html

雄黄的化学成分是AsS,晶体属单斜晶系的硫化物矿物,又名鸡冠石。单晶体通常细小,呈短柱状,少见,一般以粒状或块状集合体产出。长期暴露于日光下会变为粉末状。板状解理良好。雄黄常呈橘红色,条痕呈淡橘红色,与辰砂相似,但辰砂的条痕颜色鲜红,呈油脂光泽。摩氏硬度低,为1.5-2,比重3.48。

雄黄与雌黄、辰砂和辉锑矿紧密共生于低温热液矿床中。雄黄与雌黄是提取砷及制造砷化物的主要矿物原料。雄黄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具杀菌、解毒功效。民间用它做雄黄酒,在端午节时饮用。
http://www.pep.com.cn/200503/ca640580.htm

雄黄是一种天然结晶矿石,有抗菌、解毒、燥湿功效,多用于皮肤病和毒虫咬伤等的治疗。

1.治带状疱疹:雄黄20克,大黄30克,共研细末,用白酒(或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或用雄黄、明矾各10克,琥珀3克,共研末过筛,用凉开水调成糊状。用消毒棉签蘸药涂于患处,随干随涂;或雄黄、大黄、冰片各等分研为细末,以麻油调涂患处,每日数次,连续用药7-10天可愈。

2.治手指急性化脓性感染:雄黄3克,鲜猪苦胆1个,白酒少许。雄黄研末,与酒同装入猪胆内调匀,将患指洗净后伸入猪胆内浸泡。一般2-3日可愈。

3.治皮肤瘙痒症:雄黄6克,花椒10克,艾叶10克,防风10克,共入锅加水2000毫升煎煮lO分钟,待适温时擦洗患处,即可止痒。适用于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过敏等症。

4.治蜈蚣咬伤:雄黄、枯矾各等分,混合研末,以白酒调匀,外涂伤口。

5.治毒蛇咬伤:雄黄15克,白砒5克,樟脑15克,冰片2.5克,共研细末,以纸卷药,搓成圈筒,然后点燃烟熏被咬处,直到流出紫黑液,以液尽为止。

6治蛲虫:雄黄1.9克,干花椒9克,研末,用棉花包成小球,在麻油里浸透。睡前塞入肛门,第2天清晨即可排出蛲虫。

7.治鼻息肉:雄黄4克,杏仁3克(研末),轻粉3克,麝香1克,共调匀,密封备用。用时以药棉蘸药粉少许涂鼻息肉。每日1次,连用7日可愈。

8.治腮腺炎:雄黄3克,蓖麻仁3l克,共捣烂成泥状,敷贴患处。每日换药2-3次,可冶流行性嗯腺炎。

9.治疥疮:雄黄、川椒各125克,硫黄500克,蛇床子、大枫子(去壳)、木鳖子(去壳)、樟脑末和苦参各60克,猪板油500克。将川椒、蛇床子、苦参、大枫子、木鳖子分别烘干,共研细末,过120目筛;雄黄、硫黄共研末过筛,与上药调匀;将猪板油放锅内加热煎油,去渣取油待凉,然后加上药末调匀,同时加入樟脑末调匀,装瓶备用。用时先将患部洗净擦干,再涂上药膏。每日1次,连用3天显效或痊愈。

10.治汗斑:雄黄、硫黄、密陀僧、枯矾、硼砂各30克,蛇床子50克,樟脑、轻粉各10克,冰片5克,研极细末,过120目筛,贮瓶经高压消毒,密封备用。用时,先将患处洗净拭干,取药粉少许加醋精适量调成稀糊状,用鲜生姜切片蘸药反复用力涂擦患处,每天3-5次,每次搽至皮肤发红,7天为1个疗程,直至皮疹完全消失。

11.治口疮:鸡肝1具,雄黄10克,冰片5克。将鸡肝放瓦上焙干,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患者取坐位,张开口,充分暴露病灶,将药粉涂在溃疡面上,每天4-6次。

12.治脓疱疮:雄黄、炒龟板、炒黄连各100克,冰片30克,共研细末,每日3次,少许撒于疮面。

注意:雄黄的化学成分为二硫化砷。雄黄加热后,经化学反应会转变为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平时我们所称之“砒霜”,有剧毒。我国民间在端午节有喝雄黄酒的风俗,有的人因喝雄黄酒而发生急性或慢性砷中毒,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引起注意。
http://qiuyi.fx120.net/bfmf/pfmf-pfb/qt/200503311620225167.htm

中药矿物药雄黄可治疗痛疽疗疮,疥癣,虫毒蛇伤,虫积腹痛,疟疾,惊痫等证。本实验采用较成熟的DDC-Ag法对其生品及不同用水量,不同浓度醋正品中砷含量进行测定,研究雄黄在炮制过程中,砷含量随水飞用量和醋液浓度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说明雄黄经过炮制后可除去或降低毒性。
http://www.omniherb.com/china/pao/000481.asp

F. 湖北端午节的风俗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农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这个节日的原意在年复一年的社会变迁中渐渐的受到“ 蚕食”。今天,这个节日变成了一个中国人美食的节日。从旧有的角黍,粽子制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包粽,许多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点在粽子中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 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赛龙舟。关于龙舟的竞渡,文字的记载始于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较后,许多的记载中都可以找到有关赛龙舟的文字记载。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的说法,包括有“大家一齐驱舟出发,赶往救屈原。”及“一呐喊鼓乐吓退蛟龙”。这些都让人联想到屈原。每年的端午,在中国大江南北以及南洋一带的华族,都还会举办龙舟竞渡,提倡端午龙舟赛。

G. 湖北仙桃的端午节习俗是什么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回黍”、“筒粽”。其答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02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03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04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05
悬艾叶
端午节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

H. 什么是雄黄

雄黄是雌黄的老公!
呵呵!

开个玩笑啊!

雄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硫化砷。雄黄加回热经过化学反答应会转变为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剧毒品砒霜。由此可见,饮用加热的雄黄酒实际上是在服毒。以雄黄酒涂在小孩头部、鼻尖、耳垂或抹在身上驱邪避疫,是没有科学道理的。酒可以扩张血管,加速砷在消化道和皮肤的吸收,时间短者十几分钟、长者4一5小时即会中毒,轻者表现为脑骨后疼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大便呈“米泔样”,重者至死亡。

雄黄酒有很强的除害作用。我国古代,夏季除害灭病的主要消毒药剂,雄黄酒便是其中之一。经常将它喷洒在床下、墙角等阴暗地方,以避毒虫危害。

阅读全文

与湖北雄黄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洛维斯红酒怎么样 浏览:743
白酒t20什么意思 浏览:544
白酒可以对什么喝 浏览:115
长城红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浏览:405
法国红酒臭吗 浏览:961
枫塔妮红葡萄酒价格 浏览:160
法国葡萄酒的关税 浏览:514
鹿头的红酒什么牌子 浏览:961
93年矛艺白酒多少钱一瓶 浏览:594
浓烈的雄黄酒 浏览:954
法国人热爱红酒 浏览:680
怎么就知道红酒好不好 浏览:344
五大连池原浆一号啤酒厂 浏览:646
一瓶葡萄酒10万什么牌子 浏览: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浏览:42
一顿白酒多少箱 浏览:553
哈尔滨啤酒与青岛啤酒多少度 浏览:25
雷欧庭红葡萄酒 浏览:812
后海啤酒多少钱一瓶 浏览:639
红酒忌讳什么药一起吃 浏览: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