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运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知识,分析绍兴黄酒产业是如何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运用建抄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知识,分析绍兴黄酒产业是如何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走创新发展道路。
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绍兴黄酒产业需要升级与调整特产结构与品种。
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与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先进制造业
4.发挥传统优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2. 怎么样做好黄酒市场
06年央视广告招标大会,诸多黄酒企业整体亮相,集体中标。业内也纷纷急呼黄酒时代的来临,黄酒行业开始复兴之旅。可以预见明年的央视将会充塞着黄酒企业广告,就如当年DVD,乳品、内衣广告一样。这里我们不能否认央视的平台效应,将会让这些黄酒企业“咸鱼翻身”,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会得到大幅提升。黄酒企业大规模进入央视,相当于吹响了战斗的号角,而这些黄酒企业的目的也必然谋全国,而不是谋一域。这样来说的时候,黄酒企业的行为,称之为行业复兴也不会过。但是我们担心的是黄酒企业既然担起了行业复兴的重任,他们准备好了,准备得怎么样了。所谓的行业复兴最终会变成一场“悲剧”吗?还是央视笑了,企业哭了的结局?
先不忙着给些假设,我们先还是来看几个问题:
1) 黄酒行业如何克服现有的酒类偏好?
我们简单的认为消费者在一类产品中嗜好选择一种品牌的购买称之为品牌偏好,那么可以引申出来,消费者从各种酒类选择自己喜欢的酒来消费,称之为酒类偏好。比如说有些偏好喝白酒,有些人偏好喝啤酒,有些人偏好喝洋酒等。现在消费者的酒类偏好明显对黄酒行业是不利的,除了江浙市场等及个别市场,黄酒在其他市场的黄酒酒类偏好是很低的。如果来克服其他市场的酒类偏好,将是黄酒行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黄酒就难以在全国铺开,同时区域市场的销售压力是可以想象的。
我们来分析酒类偏好,把酒类偏好分为一元酒类偏好,二元酒类偏好和多员酒类偏好。简单解释下,一元酒类偏好就是消费者只偏好一种酒类消费,对其他酒类基本不敢兴趣,比如有人只喝白酒。二元酒类偏好就是消费偏好两种酒类消费,比如有人冬天喜欢喝白酒,夏天喜欢喝啤酒。而多元酒类偏好就是消费者喜欢2种以上的酒类消费。从对酒类的忠诚度来看,是从一元酒类消费者到多元酒类消费者逐步减弱的。结合现在黄酒行业的现实,在气势和实力上个其他酒类相比,还处于劣势。依然选择先医后难的策略,前期的营销努力和诉求集中在多元酒类偏好者身上,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进行营销活动。
2) 黄酒的精神支点?
这几年,喝酒越来越多的变成喝一种感觉了,而不单纯是喝酒本身这么简单了。尤其是洋酒的大量涌入,打着浪漫、时尚、高贵的旗号,大举入侵。可以想象文化对酒类消费的影响有多深。而白酒行业也是,纷纷打起复古牌,鼓吹自己的历史有多悠久!现在酒类行业的一些主流酒,都有了自己的精神标签。比如白酒,“国酒”,“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传承”;红酒,“浪费”“时尚”;啤酒,“年轻”,“活力”;洋酒,“高贵”,“品位”。那么黄酒的精神支点在哪里呢?现在看来,黄酒行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精神支点。
3) 做老大,还是做老二?
不过历史上谁是老大,但至少现在白酒是老大,坐着中国国酒的头把交椅。黄酒行业的复兴,必然要在白酒市场里挖一块出来,老大老二之争再所难免。但目前黄酒从个头和实力上,还是无法白酒正面交战的。虽然历史上黄酒也有辉煌的过去,而现在至多只能算是国酒老二。老二的故事很多,百事、ADIDAS等。在营销战役中最有名还是没有的“赫兹”出租车公司了,还记得那句经典的“我们是第二,所以更加努力”。黄酒如果找不到自己的精神支点,可以仿效赫兹的做法。也把自己定位成国酒老二,但是黄酒做得更营养。传达一种概念,黄酒也是国酒,虽然是老二,但是做的比白酒更营养。
4)“推”“拉”之间
黄酒行业要走出浙江,走向全国的时候。不单单是做广告就够了,做为“拉”的战术,央视是最好的选择没错。但当进入陌生市场的时候,最终能决定销售的还是地方的代理商的“推”力。可以想象,央视大规模的广告轰炸开始的时候,地方上的代理商消极怠工的话,市场能好到哪里去,这种失败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在央视做广告确实是个信号,可能会有很多代理商争着要代权,但代理商最终看中的还是利润。代理市场跑不开“高销量,低毛利”,“低销量,高毛利”的规律。作为新进入的市场,黄酒企业必须要给于代理较大的利润空间,但是这快利润又不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要不会产生消费抗力。黄酒企业即要在央视投入大量的广告费用,又要给代理商较大的利润空间,如此大的费用投入,黄酒企业做好准备了吗。再从“低销量,高毛利”, “高销量,低毛利”发展过程中,黄酒企业能支撑多久,作为开荒人,有做过亏损的准备吗?“推”与“拉”同时重点投入的时候,对任何企业都是个考验。
3. 关于绍兴黄酒的调查报告
绍兴老酒声誉斐然,清朝时被评为全国十大名产之一。在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上,1915年美国巴专拿马万国博览会属,1936年浙赣特产展览会上,多次荣获金牌和优等奖状。1952年、1963年,绍兴加饭酒分别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棥?979年加饭酒又获“国家名酒”称号,由国家经委授予金质奖章和奖状;同时,元红酒、善酿酒双获“国家优质酒”称号,由轻工业部授予“优质产品证书”。1980年香雪酒也荣获省府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1983年加饭、元红双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善酿获银杯奖,香雪获部优称号。1985年在法国巴黎世界美食旅游产品评比中,绍兴塔牌加饭酒获金质奖,同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博览会上,两次夺得金奖。
在全国众多的酒类中,绍兴老酒是获奖次数最多的品种之一。几年前,国家宣布礼宾改革,绍兴加饭酒代替茅台成为招待外宾的国宴酒。
4. 介绍绍兴黄酒
中国名酒谱
中国名酒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评酒机构,间隔一定时期,经过严格的评定程序确定的。中国名酒代表了我国酿酒行业酒类产品的精华。中国名酒按酒的种类分别评定。在全部名酒中,白酒类名酒数量最多。下面根据酒的种类重点介绍黄酒类和白酒类的国家名酒。
一 黄酒类名酒
黄酒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历史上,黄酒名品数不胜数。由于蒸馏白酒的发展,黄酒产地逐渐缩小到江南一带,产量也大大低于白酒。但是,酿酒技术精华非但没有被遗弃,在新的历史时期反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黄酒魅力依旧,黄酒中的名品仍然家喻户晓,黄酒中的姣姣者仍然像一颗颗璀灿的东方明珠,闪闪发光。
1 绍兴加饭酒
绍兴黄酒可谓是我国黄酒的姣姣者。绍兴酒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在历代文献中均有记载。宋代以来,江南黄酒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尤其是南宋政权建都于杭州,绍兴与杭州相距相近,绍兴酒有较在的发展,当时的绍酒名酒中,首推"蓬莱春"为珍品。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中,不少都流露出对家乡黄酒的赞美之情。清代是绍兴酒的全盛时期。酿酒规模在全国堪称第一。绍酒行销全国,甚至还出口到国外。绍酒几乎成了黄酒的代名词。目前,绍兴黄酒在出口酒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产品远销到世界各国。绍兴酒酿酒总公司所生产的品种很多,现代国家标准中的黄酒分类方法,基本上都是以绍兴酒的品种及质量指标为依据制定的。其中绍兴加饭酒在历届名酒评选中都榜上有名。加饭酒,顾名思义,是在酿酒过程中,增加酿酒用米饭的数量,相对来说,用水量较少。加饭酒是一种半干酒。酒度15%左右,糖份0.5%-3%。酒质醇厚。气郁芳香。此外,还有元红酒、善酿酒、香雪酒等酒都具有很高的品质,远销国外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 福建龙岩沉缸酒
龙岩沉缸酒,历史悠久。在清代的一些笔记文学中,多有记载。现在为福建省龙岩酒厂所产。这是一种特甜型酒。酒度在14-16%,总糖可达22。5-25%。内销酒一般储存两年,外销酒需储存三年。该酒在1963,1979,1983年三次荣茯国家名酒称号。龙岩沉缸酒的酿法集我国黄酒酿造的各项传统精堪技术于一体。比如说,龙岩酒用曲多达4种,有当地祖传的药曲,其中加入30多味中药村;有散曲,这是我国最为传统的散曲,作为糖化用曲。此外还有白曲,这是南方所特有的米曲。红曲更是龙岩酒酿造必加之曲。酿造时,先加入药曲,散曲和白曲,先酿成甜酒娘,再分别投入著名的古田红曲及特制的米白酒。长期陈酿。龙岩酒有不加糖而甜,不着色而艳红,不调香而芬芳三大特点。酒质呈琥珀光泽,甘甜醇厚,风格独特。
二 白酒
白酒中的名酒是按香型评定的。现分为酱香型,米香型,清香型,浓香型,其它香型(董香型,凤香型,芝麻香型等)。
1 贵州名白酒:茅台酒,董酒
酱香型名白酒有贵州茅台酒,四川郎酒等酒。贵州茅台酒和四川郎酒虽产于两个不同的省,但是茅台酒的产地贵州仁怀和郎酒的产地四川古蔺在地理位置上却是非常接近的。这两地都分布在赤水河畔,前者位于黔北,后者位于川南。赤水河经贵州仁怀,习水,再流经四川古蔺等县,至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酱香型名白酒中以贵州茅台酒最为著名,有国酒之美称。
在清代,由于川盐入黔,赤水河是川盐从长江经泸州,合江等地的一条水上通道。清代诗人郑珍曾写道:"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正是频繁的盐业运输,促进了赤水河两岸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当地酿酒业的发展与兴旺。贵州茅台酒的美名开始流传开来。
茅台酒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的特殊风格,酒液清亮,醇香馥郁,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闻之沁人心脾,入口荡气回肠,饮后余香绵绵。茅台酒最大的特点是"空杯留香好",即酒尽杯空后,酒杯内仍余香绵绵,经久不散。茅台酒在历次国家名酒评选中,都荣获名酒称号。茅台酒还是许多重大的外事活动的见证人,因而被誉为"国酒","外交酒"。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茅台酒能治百病,日本前首相也称茅台酒是美酒。茅台酒的独特风味,除了独特的酿造技术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与产地的独特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茅台酒厂在赤水河之畔,该水系受国家有关政策的严格保护,周围不允许建有污染源的工厂。更为独特的是,川黔这一带的湿润,闷热的气候,形成了独特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在酒曲和原料上的繁殖,其复杂的生物代谢机理,使茅台酒的风味成份更加复杂,协调。这是其它地方所无法模拟的。在贵州茅台以外的地区建厂,即使严格按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技术生产,也无法酿制出真正的茅台酒。
董酒产于贵州省遵义市董酒厂,1929年至1930年由程氏酿酒作坊酿出董公寺窖酒,1942年定名为"董酒"。1957年建立遵义董酒厂,1963年第一被评为国家名酒,1979年后都被评为国家名酒,董酒的香型既不同于浓香型,也不同于酱香型,而属于其它香型。该酒的生产方法独特,将大曲酒和小曲酒的生产工艺融合在一起。
2 汾酒
汾酒产于山西省境内吕梁山东岳,晋中盆地西沿的汾阳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作为我国白酒类的名酒,山西汾酒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名酒。清代成书的<<镜花缘>>中所列的数十种全国名地名酒,汾酒名列第一。清代名士的笔记文学中,曾多次盛赞山西汾酒。汾酒属清香型白酒。
3 四川名白酒: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和沱牌曲酒
我国的各省名白酒中,四川所产的占的数量最多。原有五种国家名酒,素有"五朵金花"之美称,后又增加到六个。在第五次全国名白酒评比中,有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四川沱牌曲酒荣获国家名酒称号。除郎酒属酱香型白酒外,其余都属于浓香型白酒。
五粮液,原名为"杂粮酒",产于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该酒由高梁,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五种谷物为原料酿制而成,相传创始于明代。现在该厂还有明代一直留传下来的酿酒老窖,宜宾市博物馆还保存着一张"杂粮酒"的技术秘方。1929年定名为"五粮液。五粮液酒具有"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被认为在大曲酒中,以酒味全面著称。该酒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泸州老窖特曲酒,作为浓香型大曲酒的典型代表,以"醇香浓郁,清洌甘爽,饮后尤香,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1915年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历届国家评酒均获"国家名酒"的称号。
剑南春产于四川省绵竹县。其前身当推唐代名酒剑南烧春。唐宪宗后期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就将剑南之烧春列入当时天下的十三种名酒之中。当然,当时所指的剑南,是指剑门关之南,唐代所谓的"剑南道"之省称,绵竹作为当时剑南道属下的一个县。现今酒厂建于1951年4月。剑南春酒问世后,质量不断提高,1979年第三次全国评酒会上,首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4 古井贡酒
该酒产于安徽省亳县古井酒厂。魏王曹操在东汉末年曾向汉献帝上表献过该县已故县令家传的"九酿春酒法"。据当地史志记载,该地酿酒取用的水,来自南北朝时遗存的一口古井,明代万历年间,当地的美酒又曾贡献皇帝,因而就有了"古井贡酒"这一美称。古井贡酒属于浓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纯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的特点。
5 江苏名白酒:洋河大曲与双沟大曲
洋河大曲产于江苏省泗洋县洋河镇洋河酒厂。洋河镇地外白洋河和黄河之间,距南北大运河很近,在古代时,水陆交通极为方便。是重要的产酒和产曲之乡。洋河大曲属于浓香型白酒。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后,三次被评为国家名酒。双沟大曲产于江苏省泗洪县双沟镇。1984年的第四次全国评酒会后,该酒以"色清透明,香气浓郁,风味协调,尾净余长"的浓香型典型风格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6 西凤酒
西凤酒产于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西凤酒厂。西凤酒属其它香型(凤型)。曾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参考资料:中国名酒网
5. 黄酒竞争者品牌定位分析
从几个方面来说,1。市场定位,面临什么样的市场;。价值取向,他能做什么价值回,他能创造什答么价值;。消费者定位,它将面对什么样的消费群体。优势定位,与同类产品相比有什么优势... ?你没有写过朋友的论文吗!?就像是,直接写下来??!有多难?
6. 黄酒的经济前景
黄酒与啤酒、葡萄酒并列世界三大古酒,其产品核心卖点十分突出,销售主张也很容易提炼。另外,现代消费趋势也有助推黄酒销售的迹象,因为黄酒比之于白酒,其更健康、低度,具有保健作用。因此,黄酒的竞争优势应该是非常明显的。但残酷的市场现实并非如此,黄酒产量在我国整体饮料酒总量中,仅占4%,一直徘徊在130万吨上下,而绍兴黄酒基本维持在25万吨左右,约占黄酒行业的20%。与国内白酒、啤酒、葡萄酒行业规模相比较,黄酒业较为弱小。黄酒产业在经历长时间沉寂之后于2002年起重现生机,黄酒产量年均增长近10%。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带动,海派黄酒于2002年起的营销发力,以及以古越龙山和会稽山为代表的老牌浙江企业的全国市场拓展努力有关。黄酒产品与生俱来的健康属性,以及黄酒产品升级趋势表明黄酒行业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巨大。但由于2002年以来黄酒行业已经历了一轮产销量快速扩张阶段,因此未来几年黄酒产销量预计将回落至低个位数增长,短期内行业主要看点仍是产品结构提升。优势企业开始关注高价酒营销,年份酒市场逐渐扩大以及通胀背景均为黄酒企业携手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售价提供契机。
从发展前景来看,黄酒产业实现二次腾飞(指产销量再次达到甚至超过02-07年水平)的关键仍在于突破江浙沪传统消费市场。开发异地消费市场需要庞大而持续的营销投入,行业现时较为分散的格局使得先行者一方面缺乏足够资金实力,另一方面又顾虑自己的努力会换来竞争对手搭乘便车的可能。因此黄酒行业整合必须先于江浙沪传统消费市场的突破。相信黄酒行业整合将遵循先形成省内市场垄断地位、再形成江浙沪市场控制力、地区龙头最终走向全国市场的步骤。
7. 求东北黄酒行业市场现状和分析,包括产量,市场份额等!谢谢!!
东北那边要看具体哪个城市,不过那边不太喝黄酒,还是江南一带喝的多一些。
8. 绍兴老酒介绍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抄:2005-03-28
橙黄柔和、醇厚甘润的绍兴酒是我国黄酒类中的名酒。因绍兴黄酒以陶质酒坛作容器,泥封窖藏,酒在坛内继续起陈酿(即酯化)作用:历久启坛,满室清香,而且是越陈越香。当地群众习惯称它为“老酒”。
绍兴老酒之有名,以及绍兴人之爱酒,屡见于前人诗文。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号放翁,是绍兴人。他晚年返居故乡,写了很多诗,常常提及绍兴老酒。“放翁烂醉寻常事,莫笑黄花插满头。”说的是他与绍酒已结上不解之缘。“雪前雪后梅初动,街北街南酒易赊;身健不妨随处醉,有家未必胜无家。”这里,陆添又说他的家乡酒店众多,随处可以畅饮。由此可知南宋时绍兴酿酒业已经相当兴盛。在1910后的南洋劝业会和1915年的巴拿赛会上,绍兴酒先后获得金和金质奖章。解放后,绍兴酒中的加饭酒,在1953后召开的全国首届评酒会上,与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山东金奖白兰地等,被正式命名为全国八大名酒;在全国二、三届评酒会上,都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之。1979年,还荣获国务院颁发的金质奖。绍兴酒中的元红酒和善酿酒,也被全国三届评酒会评为优质酒。目前绍兴老酒已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销量居全国首位。
9. 黄酒的市场分析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和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消费者在选择酒类产品时,日趋倾向于选择具备低酒精度、营养保健等特点的健康酒类产品,烈性酒消费被替代的趋势日益突显。中国酒类消费习惯发生改变,含白酒的烈性酒消费量占比逐步萎缩,从2005 年的10.1%下降到2011 年的7.8%。与海外市场相比,中国烈性酒所占比例仍然过高,欧美国家烈性酒消费量占酒类消费量比例一般在4%-6%左右。未来,中国烈性酒消费量比例将进一步下降,于此同时黄酒等其他健康酒类将得到快速发展。
2006-2011年,由于产品升级,黄酒行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4.13%、28.39%;而同期黄酒行业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52%。黄酒行业利润总额的增速大于产量的增速,如下图所示。 在众多白酒替代品中,由于黄酒具有低度、保健两大健康优势,可以同时满足酒类消费者“饮用”和“健康”的两大需求,因此黄酒具备了替代白酒的天然优势,将成为白酒最有潜力的替代者。同时,伴随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因素,未来黄酒的消费需求量有望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黄酒产品结构调整已经开始。通过企业产品升级,黄酒行业自 2006 年起利润总额增速大幅超过产量增速。黄酒行业已逐渐摆脱单纯依靠“以量取胜”的低毛利发展模式,逐渐拓展追求高品质、高价格细分市场的高毛利发展模式。
就渗透率而言,2011年我国人均黄酒产量仅相当于人均白酒产量的约14%。2011年,我国人均黄酒产量仅约1.2升/人,明显小于人均白酒产量。未来,随着黄酒口感的改良,产品结构的调整、“健康消费”理念的进一步推广和消费升级等诸多内在、外在因素的影响,黄酒消费将突破地域限制由江浙沪向全国拓展,黄酒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黄酒含有多种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包括硒、锌等元素,是一种适当饮用有益健康的酒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因此,黄酒越来越获得消费者的喜爱,消费量不断增加,消费区域逐步扩展。黄酒由于符合中国人的口感、文化品位等内在因素以及消费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口味改良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黄酒生产和消费的区域性在逐渐被打破。江浙沪地区的黄酒产量占全国比重已由2006年的88.2%下降至2010 年的71.9%。2007-2011 年,安徽、福建、湖南、陕西等非传统黄酒消费区域的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7%至63%。
10. 绍兴黄酒的聚集地、品牌和市场份额是多少。!~~急急急急!~
1、绍兴黄酒的集散地:浙江、上海、苏南,三地合计黄酒产量及消费量分别占回全国黄酒总产量答及总消费量的83%及70%。
2、绍兴黄酒的品牌: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
3、市场份额:古越龙山占据着全国高端黄酒85%的市场份额,为行业龙头,会稽山、塔牌紧随其后。
以上回答仅是皮毛,要想得到详尽数据,建议去买行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