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大黄和芒硝外敷方法,一次要敷多长时间才会结块
你好,二者合用后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可使病程缩短,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外敷30分钟时间
❷ 你好,好心人,我想问问你大黄是怎么外敷呢,直接磨碎敷上去吗,还是有什么其它方法,谢谢你啊
研粉,水调敷
❸ 黄柏,黄芩,黄连,大黄,栀子,各10克捣碎外敷是什么方子
可以治疗因湿热火毒引起的皮肤红肿热痛,如刚才那位朋友说的黄水疮,湿疮疖肿,甚至疱疹等。用这些药的人具体有什么症状你要清楚,中医讲求辩证的。
❹ 请问大黄和硫磺打成沫外敷可以吗功效是什么,
大黄及硫磺可以外用,具有一定的杀虫止痒的作用。
❺ 大黄外敷有没有副作用
你好:大黄属于中药中的泻下药,具有攻下积滞、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版胆退黄的功效;大黄权打粉后呈黄色颗粒状粉末,制成面膜外敷皮肤会遗留有黄色的色素沉着,还有脾胃虚寒者不适宜应用大黄的,因为大黄性的性味偏于苦寒,容易造成胃肠道的不良...5359
❻ 用大黄和醋敷肚子是治什么的
别名:西大黄、将军、锦军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干燥根及根茎。
原植物形态:
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茎肥厚。茎直立。瘦果3棱形。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
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
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
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产后瘀阻、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清热除湿功效,用于湿热壅滞之黄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热淋、石淋如八正散。
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
用法用量:
煎服:3-12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水后醋调敷。
大黄生用泻下力猛,蒸熟泻下力缓和,酒制善清上部火热,炒炭可化瘀止血。用于泻下时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
大黄峻烈、攻下破瘀力强,易伤正气,故表证未解、气血虚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瘀结者及孕妇胎前、产后均应慎用或忌服。
中成药:
大承气汤、温脾汤、大黄牡丹皮汤、八正散
❼ 黄酒泡大黄喝了有什么好与坏
指导意见:
主要是有很好的活血祛瘀的作用了。减弱了大黄的腹泻的作用了。
❽ 大黄和仙人掌外敷有什么作用
那是乳腺被堵了 所以有肿块 用热毛巾敷一下 然后让宝宝吸 一定要吸出来 不然以后会的版乳腺炎 我那时候肿权到都发烧了 39.7 实在不行了再吃药或输液 我就是让宝宝吸 宝宝吸了再用吸奶器吸 一定要吸 我那时候疼得都要哭了 但还是忍着 后来吸出来了 好...5377
❾ 大黄粉可以长期外敷吗
水质诱发胆囊炎的问题,医学界还没有相关的研究。胆囊炎主要有慢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据统计,50岁以上的人患慢性胆囊炎者占70%以上。本病可分为慢性胆石性胆囊炎和慢性非胆石性胆囊炎两大类,前者常反复急性发作,约占本病的70%~80%;后者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约占本病的20%~3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胆石症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本病的发病也随之增加。反之,胆囊炎进一步发展又可形成胆囊结石,故本病是老年人必须积极防治的重要疾病之一。
[发病原因]
1.急性胆囊炎迁延而致。急性胆囊炎发作后,未彻底治愈,或由于反复发作,胆囊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功能减退而形成慢性胆囊炎。
2.细菌或寄生虫感染。伤寒杆菌适宜于在胆囊中生存,故伤寒病带菌者常伴有慢性胆囊炎。胆道和十二指肠的寄生虫感染,可引起继发性的胆囊细菌感染,成为慢性胆囊炎的发病诱因。
3.胆囊结石。胆石长期生存在胆囊内,对胆囊壁形成慢性刺激,或并发感染,反复发作,形成结石性慢性胆囊炎。
4.其它因素。服用药物不当,如安妥明、雌激素类药等可引起药物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肝胃气痛”等病范围。中医认为,胆为“中清之腑”,贮存与输送胆汁,“中清不浊”,以通降下行为顺,凡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或寒暑失调,情志不畅、虫积内扰等均可致肝胆气滞,湿热内阻,或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肝胃不和等而形成本病。
[临床表现]
慢性胆囊炎大多起病缓慢,且无典型的临床症状。患者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或心窝部饱胀、疼痛,甚者有胆绞痛,痛引右肩背部,并发感染急性发作时可有恶寒、发热,或寒热往来。平素只感到右胁部胀痛,或心窝部饱胀,嗳气多,厌食,恶心,或见胃脘部灼热,食油腻之物即感上腹部作胀,严重时大便泄泻,以高脂餐后即发作为典型表现。如同时并发有结石者则常有反复发作的胆绞痛病史。体检时可见上腹部或右上腹轻度压痛,如有胆囊肿大时则于右上腹可摸到圆形包块。B超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毛糙,胆囊内可有结石影像。
值得注意的是,本病消化道症状极为明显,有的病人甚至只感到上腹部饱胀、嗳气而无典型的胆绞痛病史,故极易误诊为慢性胃病;有的病人只表现为右肩或右肩胛部疼痛而长期误诊为肩周炎或软组织损伤。还有某些长期原因不明的低热也是由慢性胆囊炎所致。凡此种种,必要时均可进行B型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
[预防措施]
1.治疗胆囊结石。老年人慢性胆囊炎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胆囊结石所致,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溶石、排石治疗胆囊结石可有效地防治本病。
2.积极、彻底治愈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未治愈或反复发作是引起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患急性胆囊炎者要使用足量的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等彻底抗炎治疗,或配合中医药辨治均有较好的疗效,以免其迁延发展成慢性胆囊炎。
3.预防细菌及寄生虫感染。老年人免疫能力低下,极易感染细菌及寄生虫等,故平素宜慎起居、适寒温,及时添加衣被,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胆道感染,可有效地预防本病。
4.饮食清淡。平素少食辛辣油炙之物,不吃肥甘厚腻之品,食谱中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清淡饮食为主,同时注意戒烟忌酒。
5.保持大便通畅。大便不通则胃肠压力高,胆汁排泄不畅,胆汁郁滞,易并发细菌感染。故保持大便通畅可预防本病。有大便秘结者可常服生大黄粉,每次3~5克,每日1~2次,有利胆消炎,畅通大便的作用。
6.心情舒畅。老年人宜调神畅志,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胆汁排泄通畅以预防本病。可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避免孤独与忧郁,以保身心健康。
7.慎用某些药物。雌激素类药、安妥明等尽量少用或不用,以预防药物性胆囊炎。
[治疗方法]
1.低脂饮食。患有慢性胆囊炎者的食谱调节以低脂肪、高蛋白质、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为原则,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少用或不用动物油,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和利胆功能。具体来说,应少吃或不吃肥肉、动物内脏,适量吃瘦肉、新鲜鱼、绿色蔬菜等,以菜籽油、豆油等植物食用油烹调为宜。
2.畅神调志。本病病程较长,患病后不要过度担心、忧郁,宜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本病,心畅神怡,则气机调畅,胆汁分泌与排泄得以正常,有利于本病的治疗与恢复。
3.利胆消炎。利胆可选用50%的硫酸镁10毫升口服,每日3次;或去氢胆酸0.25克,每日3次;或胆酸钠0.2克,每日3次。中成药消炎利胆片对本病伴有大便秘结者有良好效果,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巩固疗效可每次4片,每日3次。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宜用抗生素消炎治疗,可选用氨苄青霉素、灭滴灵静脉点滴,疗程1~2周,以体温正常、胆区无压痛、血白细胞计数正常为停药标志。
4.驱虫治疗。对有梨形鞭毛虫、中华分枝睾吸虫、蛔虫等感染引起本病者,应进行驱虫治疗。
5.中医辨证论治。肝胃不和,表现为右胁腹胀痛、走窜不定、频频嗳气者,可选用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当归10克、白芍12克、柴胡6克、香附1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川芎6克、栀子6克、炒麦芽15克、甘草5克)以疏肝和胃;肝胆湿热,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口苦口干粘腻、尿赤便秘者,可选用茵陈蒿汤合左金丸加减(茵陈30克、栀子10克、生大黄6~10克、吴茱萸6克、黄连6克、金钱草30克、郁金15克、苡米30克)以疏肝利胆,清利湿热。
6.饮食疗法。慢性胆囊炎上腹部饱胀者,可常服行气消胀粥(陈皮15克、白萝卜100克、生山楂50克、枳实10克、粳米100克),制法为:先将陈皮、枳实同煎取汁,加入白萝卜、粳米煮成粥,再加上生山楂肉,并放入少量白糖调味食用,每周2~3次;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者可饮用利胆退黄茶(茵陈30克、鲜白菜根60克、玉米须30克、荷叶15克),将以上诸药加少量白糖水煎代茶饮;慢性胆囊炎表现为胆火炽盛者,可服清胆粥(半边莲30克、金钱草30克、绿豆50克、粟米250克、山楂粉15克、麦芽粉15克、谷芽粉20克),制法为:先将半边莲、金钱草煎汤取汁,再入粟米、绿豆文火煮成稀粥,最后撒入山楂粉、麦芽粉、谷芽粉,即可食用。
7.单方验方。有报告用中草药外敷方治愈慢性胆囊炎,方用芒硝30克、生大黄60克,均研成细粉,大蒜头1个、米醋适量。用时先取大黄、芒硝粉各30克,与蒜共捣成糊状,布包外敷于胆囊区,10分钟后取下(放置备用);继将大黄末调醋外敷于胆囊区,时间尽量长些,以上1剂量于1日内可反复敷数次,具有一定疗效。
8.手术治疗。对反复急性发作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病变显著者,或伴有较大结石的慢性胆囊炎,或怀疑有胆囊恶变的患者,可选用择期手术行胆囊切除术治疗。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胆囊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可有发热、右上腹疼痛和压痛、恶心、呕吐、轻度黄疸和血白细胞增多等。
一、病因及危险因素
1. 胆囊出口梗阻 急性胆囊炎患者96%有胆囊管结石梗阻。由于胆囊出口的阻塞,而使胆汁淤积和浓缩,浓缩的胆盐刺激囊壁的粘膜上皮,并引起化学性炎症。炎症刺激使胆囊粘膜水肿和粘液分泌增加,并因胆囊排出障碍而使胆囊膨胀,囊腔内压增高,囊壁的血管和淋巴管受压而致缺血和水肿加重;胆囊上皮细胞也因炎症损伤而释放出磷酯酶,使胆汁中的卵磷脂变成有毒性的溶血卵磷脂,反而又加重了粘膜上皮的损害,使粘膜屏障遭受破坏。此外还有少数患者也可由蛔虫、华支睾吸虫,梨形鞭毛虫胆囊扭曲,胆囊管狭窄或肿瘤等造成胆囊出口梗阻。
2. 胰酶反流 当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通道发生梗阻时,可导致胰酶反流,引起急性胆囊炎。这种情况可以解释没有胆囊结石的急性胆囊炎。
3. 细菌感染 急性胆囊炎的发病早期常是非细菌感染性的。但由于胆囊的缺血、损伤、抵抗力降低,发病一周后,50%以上的病人可继发细菌感染,其病原大多为肠道寄生菌群,可产生胆囊积脓,坏疽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二、感染途径
1. 血源性
如伤寒、副伤寒及大肠杆菌等所致全身性细菌感染,病原菌可随血流入胆囊。
2. 肠、肝源性
肠道细菌自门静脉回流至肝脏,如未能被单核一巨噬细胞消灭,肝内细菌可经淋巴管蔓延至胆囊,或随胆汁排出于胆囊,引起感染。肠道内细菌也可由蛔虫钻入胆道而带入,并引起胆道梗阻。
3. 其他
急性胆囊炎常发生于手术、创伤、严重灼伤之后,可能与出血、麻醉、发热、饮食不当、感染等因素引起脱水,胆汁粘稠,使胆囊排空延缓有关。胆囊部位的创伤,如战伤、车祸等,细菌可从创伤处侵犯胆囊。
4. 胆囊排空延缓
妇女在妊娠时,由于性激素的影响,胆囊排空延缓,胆囊扩张,胆汁淤积,常易发生急性胆囊炎。迷走神经阻断术后,疼痛、恐惧、焦虑等神经及精神因素的影响,也可使胆囊排空障碍,而导致胆汁淤积,囊壁受到化学性刺激引起胆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