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在湘潭哪里能买到米酒
很多地方都可以买到啊,九总、东坪街道那边也有卖米酒的啊,价格又不贵,有很多价格档次的,从5元到20几元的米酒都有啊
② 到了湖南有哪些一定要吃的当地美食
1、剁椒鱼头
毋庸置疑,毋庸置疑,它确是如今餐桌上最火的一道湘菜,也是湘菜的招版牌代表。确是如权今餐桌上最火的一道湘菜,也是湘菜的招牌代表。剁椒鱼头是湖南省的传统名菜,属于湘菜系。据传,起源和清代文人黄宗宪有关。通常以鳙鱼鱼头、剁椒为主料,配以豉油、姜、葱、蒜等辅料蒸制而成。特别是这个辣,让你辣得过瘾,顺带可品出鱼的鲜来,特别是剁椒的汁水渗到鱼头上,简直妙不可言!
③ 湘潭有什么有风味的小吃啊
1、红月亮的鱼头
2、对河建设路口农家福手撕小鳖
3、马家河的黑山羊
4、涣新街的魔芋鸭,热鱼
5、红玫瑰的口味兔、口味蛇
6、平政路铁驼、郭记的口味龙虾、卤味
7、牧羊人的唰羊肉
8、九汇巷又一村的口味鸡
9、军分区停车场对面猫记活鱼的鱼
10、对河潭鱼头的鲢子鱼
11、沿江大道的河水煮河鱼
12、望衡亭的洄渡鱼 民主路有个夜宵摊子里的水饺也还不错.
还有和平新村里的一个吃家常肉的地方
还有就是江麓的狗肉...
华星对面巷子里的面....
基建营步步高对面的松花江吃东北菜、饺子 1、和平新村后面店子就是从规划局大门进去,名称是梦缘酒家。
2、市政府对面的冰店叫新天地,夏天卖冰冬天卖羊毛衫,老板喜欢听王杰的歌。
3、板塘铺的鸡实际上是在荷塘,坐三路车可以到,一个很小的门面,在荷塘供销社的对面,老板姓代。荷塘供销社隔壁小店的狗肉和鳜鱼也不错。
4、熙春路上的水煮田鸡,我们经常光顾的是胖子夜宵。
5、现在14总航运码头的三毛河鱼里面的鱼很好。
6、易家湾码头边上的几家鱼店里面的鱼好鲜嫩,真正的河水煮河鱼,又便宜又好吃。
7、芙蓉路口往二大桥方向的女蛇王餐馆,里面的蛇比较正宗。老板是个女的。
再说几个老的,现在没有了的:
1、吉安路上的罗氏鸭子。现在没有了,老板跑到板塘铺商业银行边上一条小巷子里面开了一个白鸽酒楼,鸭子的味道还是没有变。
2、狗肉村的狗肉。老板姓张,原来在河东大道上面开,后来搬到吉按路,很久没有去过了,现在好象没有做了。
3、芙蓉路口原来的湘潭人家的家常饭菜。后来一把火烧了。我到外地旅游,吃了几天的白干饭之后,最想的就是这里的家常饭菜。现在记忆最深的是这里的野猪肉、叫花子肉和黑麂子肉。
十八总的左氏河鱼店里面的鱼真的好恰,只是价钱有点贵。
如果想要便宜一点的,可以到昭山的大门口那里去,洄渡鱼只要30元一斤,味道真的是很好!
还有基建营仁芳商场旁边的凉皮
恩。。。还有。。民主路步步高旁边一条¥%#%(具体怎么说我也不晓得了)巷子里的云吞
湘潭大学还有一个有名的 乌江鱼 满好吃的
市政府对面有个帅哥在卖凉皮哦.
下摄司半边街的麻辣烫
韶山宾馆四号楼的红烧肉(选料极精,一头猪只能作几份,宾馆规定一桌只能点一份,多要没有了,80元一份,原来专门作给毛主席吃的)。
湘乡棋榟桥的水煮刁子鱼。
湘乡特产的土蛋糕。
十八总开关厂边上巷子里的腊味。
十七总换新巷里的菌子。
二医院后门后的吹鱼吹肉。
建设南路工业品市场里面有一家餐馆的 泡腌鱼 老干妈爆肥肠 好恰得死,你们冒来过吧。他们那里的大师傅是一个戴眼镜的。餐馆名字好像是叫华辉餐馆
雨湖卖狗狗那边的报刊亭边上个卖泡菜的娭吉~
好吃
13、板塘铺的狗肉、鱼、鸡(名字不记得) 其实臭干子还是雨湖电信广场那个地方的臭干子好恰啊!还有河边的臭干子也好恰!
雨湖罗源广场的鸡脚抓子.爽 喇叭街口子的蒸饺,八仙桥丽红面粉馆的米粉和干扣。大湖的大胡子面馆的面。九汇沟新梁街里头的锅饺。十八总大码头的米粉。
湘潭熙春路袁记酒家,那血鸭真正好恰
东坪镇的狗肉,过去一问就知道. 往火车站这边走的草塘菜场旁边有个罗哥狗肉,生意好得不得了,就是现在分量少了一点;湘水人家的小炒仔鸭,辣得我鼻涕眼泪一起流;宝丰街的老乡村的干锅毛肚,麻辣鲜香,比岚园的好恰多到,分量都多一些;老县城的一兔两恰,肉鲜嫩,骨头入味,咸咸辣辣好下饭;三大桥下面的恰鱼的地方,号称是河水煮河鱼,味道确实要比别的地方的好一些;还有杨家湾的大方,腊味生意好得不得了;水利局对面的多一锋,味道要比其他分店的正得多。
板塘铺羊村吃羊肉羊血.
三角坪体育中心体校对门的土鸡不要错过啊!
另外有人喜欢恰红烧边鱼不?在沿江路河边上望城里头走,有个湘哥餐馆,那里的红烧边鱼是一绝啊,外焦里嫩,颜色都很诱人,香味就更不要说了,菜还在街对面就能闻到香味了,哈哈~~夏天的时候去吃饭,点了菜要等一个小时才能吃到的,停的车都排上百把米了!
在东湖路一直朝前面走,过了电视台后,左边有几家夜宵店,唯一有一家通宵营业的,一个魁梧的戴眼镜的老头是老板,他那里的唆螺特别够味,好大好大一粒。味道特别好,而且好辣,辣得你又只想恰。我就最喜欢恰他那里的唆螺了。顺便吃下他那里的兰花干子,也是好香的!
在城里头进去的口子,喇叭街,鱼乡村对面的一个小店子,那里的蒸饺特别好吃,一直吃到晚上1、2点都是好几桌人,冬天露天的,外面风好大不大,他那里都可以坐得满,可见生意之好,饺子之好恰。
14、熙春路的水煮青蛙
15、可可西餐厅的吉列猪扒
16、民主新村对面马路的宵夜粥
17、大湖电影院附近宵夜卤味,干扣面
18、江麓一罐香宵夜、小吃
19、一大桥下的烧烤和麻辣烫
④ 湖南湘潭有什么特产
1.
湘莲:湘潭有“中国湘莲之乡”的美称,是历代皇室贡品,“寸三莲”驰名中外是莲中珍品。湘潭湘莲产量占全国的63.4%,且质量均为上乘,年成交额1.2亿元左右。全县目前有4000多人从事着莲子的种植、加工、贩运。莲子的系列产品及深加工也在不断的发展。1992年中国国立商检局对湘莲测定认为,净莲肉含十八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压、健脾胃、安神固精、润肺、清心之效,莲芯性味苦寒,有强心镇静、清热平火、除烦利尿之功能。湘莲被誉为中国南方“人参”.
2.
灯芯糕:灯芯糕是湘潭的传统副食特产。它不仅形似灯芯,洁白柔润,味道甜辣,清凉芳香,弯转成圈而不断,而且可以用火点燃,散发纯净的玉桂香味。而且打开一盒从第一根开始接连不断到最后一根,不多不少整整24个小时。 湘潭制作灯芯糕,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当时湘潭县忠臣乡,住着个叫易奎的穷书生,母子两人相依为命,艰苦度日。易奎聪明好学,17岁就中了秀才。他本来第二年可以去考举人的,为了照顾生病的老母,接连三次放弃了这种机会。到了28岁那年,母亲说什么也要上他去应考。考试完毕,他匆忙回家一看,吓得目瞪口呆。原来老母已人事不知,口里衔着一根灯芯。易奎心里十分难过,后悔自己不该离开母亲。他急得团团转,东找西找终于找到一点糯米。他赶紧把糯米磨碎,放点糖,蒸成糕,切成灯芯模样,一根根喂给母亲吃,说也奇怪,喂着喂着,母亲睁开了眼,很快还能说话了。易奎十分高兴,逢人遍告。不久,来了喜报,他考取了举人。这时,他母亲也完全恢复了健康,真不双喜临门。从此,忠臣乡一带,家家户户都学着做这种糕,名字就叫“灯芯糕”。后为,灯芯糕传到县城,经过糕点作坊科学配料,反复试验,精心制作,便成了湘潭的名贵食品。
灯芯糕采用上等糯米米粉、白糖、猪油、肉桂、红丝作原料 ,140多年前,在清代咸丰年间全国名特产品博览会上,湘潭灯芯糕被评为一等特产;1915年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上,受到各国代表的称赞;1988年5月,又被评为湖南省“名糕点”。此后,灯芯糕的质量不断提高,改用提炼过的纯桂子油取代原配方中的肉桂粉,使产品的桂味更加纯正浓郁,荣获湖南省优秀产品的称号.
3.
槟榔:槟榔可作药用,性温,味苦,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育、水肿脚气等症。它又是一种果品,特别是在湘潭人的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湘潭人在相互客串中,待客可以不用烟,不用茶,只要敬上一口槟榔,就足以表示主人的诚意了。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有的父母便会把一丝丝的槟榔让小孩吸吮,真可称得上是“奶操”。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中,以卖槟榔的生意最好。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槟榔摊子,竟有数万个之多。 湘潭人吃槟榔很是讲究。刚摘下的鲜果呈青色。形似鸭蛋而略短,先用水煮两小时左右,使之变成棕红色,再用烟薰七天七夜,就成了干果。这道工序一般在产地完成。买回干果后,用清水洗净,用开水烫过,喷上少量糖精水,存放二十四小时左右,才可食用。食前用刀把槟榔剖成两至四瓣,点上用石灰加饴糖熬成的卤水,有的人还爱点上一滴桂子油,放入口中反复咀嚼,又甜又涩,芳香满口,越嚼越有味,余味悠长。一口好槟榔能嚼得人面颊潮红,浑身燥热,甚至遍体生津。嚼槟榔的乐趣如此,难怪湘潭人对它如此厚爱了.
4.
湘潭酱油:“到了湘潭,不买‘龙牌酱油’,等于没去。”此话并非无稽之谈。湘潭素来有“酱油王国”之称。 早在1915年,湘潭的龙牌酱油就与贵州茅台酒同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湘潭龙牌酱油除有“取消泽鲜艳,酱香浓郁、滋 味鲜美、咸甜可口和久贮不变、无浑浊沉淀及霉花浮膜”等独特优点外,还含有260多种香气成分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乃上等营养佳品。龙牌酱油滴滴香浓 源远流长,上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湘潭人,没有谁不是吃龙牌酱油泡饭长大的。湘潭有句妇孺皆知的俚语??“龙牌酱油灯芯糕,砣砣妹子尽你挑”。这些足以证实龙牌酱油在湘潭人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必备。早在100多年前,清代大学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就在品味龙牌酱油做的佳肴后,留下了“三餐人永寿,一滴味无穷”的名句
湘潭制酱历史悠久,《湘潭县志》记载,早在清乾初年,湘潭就有了制酱作坊。湘潭市酱作业首创自清乾隆初年本县商人龚裴然,当时龚庆祥斋酒酱作坊生产的酱油“汁农郁、色乌红、香温馨”,被称为“色香味三绝”。 湘潭的龙牌酱油选用上等黄豆、面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酿造,具有色美味鲜、香味浓郁、咸中带甜、久贮无浑浊、无沉淀、无霉花等特点。而首创原汁酱油的吴元泰、吴恒泰酱园是两家百年老店。
1956年公私合营后,“两吴”和“大丰”三大酱园合而为湘潭市制酱厂,产品商标就为“龙牌”,“龙”便正式成为了湘潭酱油的象征。1965年12月,龙牌酱油被 评为中南五省优质出口的酱油;1978年6月,在全国出口酱油评议会上获第一名;1981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银质奖。然而,这并非湘潭制酱同仁的终极目标,他们早已把目光投向了金牌。1985年第一个响应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和平统一的“九条建议”,毅然从台湾归来的马璧教授,听说家乡的酱油两 度“夺银”,即兴作诗道:“台北邻商曝酱香,每闻此味忆家乡,回归喜见银牌奖,预料金牌更闪光。”果然,“功夫到家福自来”,1988年12月27日,湘潭的龙牌酱油,终于获得首届食品博鉴会金奖。获金奖后,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主席张国基题词致贺:“天厨臻味觉,鼎镬赖调和。”
湘潭龙牌酱油之所以能香满天下,是因为选料、制作乃至储具都十分讲究。主料采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澧河黑口豆、荆河黄口豆和湘江上游所产的鹅公豆。辅料食盐专用福建结晶子盐;胚 缸则用体薄传热快、久储不变质的苏缸。生产中,浸籽、蒸煮、拦料、发酵、踩缸、晒坯、取油七道一序,环环相扣,严格操作,一丝不苟。生产酱油外,还有原酱伏酱、紫油萝卜、紫油姜,历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紫油姜久负盛名,它采用在白露前出土形似人指掌、杆断无筋、枝长瘦、荷口短的优质嫩姜,经精细加工,最后以龙牌酱油浸泡,其味道鲜美,咸辣可口,清香细嫩,是增进食欲的佳品.
5.
湘黄鸡: 湘黄鸡,是产于湖南的黄鸡,又称三黄鸡。湘黄鸡躯体大小适中,成鸡一般重1600克,结构匀称,头小,单冠,脚矮,颈短。公鸡前胸宽阔,毛色金黄带红,躯体秀丽而英武,啼声响亮而清脆;母鸡躯体较短,背宽,后躯浑圆,腹部柔软而富弹性,产蛋性能好。湘黄鸡的药用价值较高,能补虚损,健脾胃,强筋骨,调经血,止白带,是妇科要药,久病体虚者和产妇炖食湘黄鸡,尤有滋补、强身健体、促进恢复的功效.
6.
火焙鱼:湘潭、湘乡、韶山等地农村,四时都有火焙鱼。此鱼煎炒蒸食均可,加上辣椒、大蒜、紫苏、藿香等佐料,味道极佳 ,是下饭的上 等菜。火焙鱼的制作是:将小鱼去掉内脏,用锅子在火上焙干,冷却后,以谷壳、花生壳、桔子皮、木屑等薰烘。这种鱼不仅好吃,也便于携带和收藏。更因火焙鱼是毛主席生前最爱吃的食品之一而名扬四海,现在成了一些宾馆、酒店的桌上的佳肴。并冠以毛家火焙鱼的美称.
7.
乡里腊味:湘潭,湘乡,韶山乡下都有薰制腊菜的习惯.制法一般是冬至后取鲜肉切成条块,用盐腌渍两三天,晾干,以糠壳,瘪谷,木屑,花生壳等烟火薰烤,成腊黄色即成.因以农 历十二月(腊月)薰制的最好,故称冬腊肉,味香可口,且不像鲜肉油腻,许多人都喜欢吃,深受消费者欢迎.
8.龙口荸荠:荠,又名马蹄、乌芋、地栗,俗称慈菇,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荸荠各处都有,但湘潭县龙口产的最著名。那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户几乎家家种植,年产量在20万公斤以上。龙口荸荠颗粒硕大、皮薄、汁多,肉细味甜,外形扁圆、平滑,呈深栗色或枣红色。它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磷、钙,铁质及硫胺素、尼克酸,抗坏血酸、胡萝I、素等。它生吃,嚼来满口甜汁;去皮加糖熟食,是筵席上有名的甜菜。荸荠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地上部分性平味苦,能除湿热、利尿;球茎性寒味甘,有解热、健胃、明目、消渴、治黄疸、解除便秘、抑制绿浓杆菌的作用。中医临床常用于早期高血压,慢性肾炎、红眼肿痛等疾病。用荸荠与石膏煎水服,可预防流行性脑膜炎;用它与海蜇头和水煎服,可治阴虚、痰热、高血压等病。民间还有将荸荠捣烂成汁后调活蚯蚓,待其化水后敷治烧伤或烫伤,有一定疗效.9.湘乡烘糕:湘乡烘糕自清雍正元年(1723),由县城天元斋斋馆研制成功以来,历200余年而不衰。
1.
湘莲:湘潭有“中国湘莲之乡”的美称,是历代皇室贡品,“寸三莲”驰名中外是莲中珍品。湘潭湘莲产量占全国的63.4%,且质量均为上乘,年成交额1.2亿元左右。全县目前有4000多人从事着莲子的种植、加工、贩运。莲子的系列产品及深加工也在不断的发展。1992年中国国立商检局对湘莲测定认为,净莲肉含十八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压、健脾胃、安神固精、润肺、清心之效,莲芯性味苦寒,有强心镇静、清热平火、除烦利尿之功能。湘莲被誉为中国南方“人参”.
2.
灯芯糕:灯芯糕是湘潭的传统副食特产。它不仅形似灯芯,洁白柔润,味道甜辣,清凉芳香,弯转成圈而不断,而且可以用火点燃,散发纯净的玉桂香味。而且打开一盒从第一根开始接连不断到最后一根,不多不少整整24个小时。 湘潭制作灯芯糕,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当时湘潭县忠臣乡,住着个叫易奎的穷书生,母子两人相依为命,艰苦度日。易奎聪明好学,17岁就中了秀才。他本来第二年可以去考举人的,为了照顾生病的老母,接连三次放弃了这种机会。到了28岁那年,母亲说什么也要上他去应考。考试完毕,他匆忙回家一看,吓得目瞪口呆。原来老母已人事不知,口里衔着一根灯芯。易奎心里十分难过,后悔自己不该离开母亲。他急得团团转,东找西找终于找到一点糯米。他赶紧把糯米磨碎,放点糖,蒸成糕,切成灯芯模样,一根根喂给母亲吃,说也奇怪,喂着喂着,母亲睁开了眼,很快还能说话了。易奎十分高兴,逢人遍告。不久,来了喜报,他考取了举人。这时,他母亲也完全恢复了健康,真不双喜临门。从此,忠臣乡一带,家家户户都学着做这种糕,名字就叫“灯芯糕”。后为,灯芯糕传到县城,经过糕点作坊科学配料,反复试验,精心制作,便成了湘潭的名贵食品。
灯芯糕采用上等糯米米粉、白糖、猪油、肉桂、红丝作原料 ,140多年前,在清代咸丰年间全国名特产品博览会上,湘潭灯芯糕被评为一等特产;1915年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上,受到各国代表的称赞;1988年5月,又被评为湖南省“名糕点”。此后,灯芯糕的质量不断提高,改用提炼过的纯桂子油取代原配方中的肉桂粉,使产品的桂味更加纯正浓郁,荣获湖南省优秀产品的称号.
3.
槟榔:槟榔可作药用,性温,味苦,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育、水肿脚气等症。它又是一种果品,特别是在湘潭人的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湘潭人在相互客串中,待客可以不用烟,不用茶,只要敬上一口槟榔,就足以表示主人的诚意了。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有的父母便会把一丝丝的槟榔让小孩吸吮,真可称得上是“奶操”。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中,以卖槟榔的生意最好。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槟榔摊子,竟有数万个之多。 湘潭人吃槟榔很是讲究。刚摘下的鲜果呈青色。形似鸭蛋而略短,先用水煮两小时左右,使之变成棕红色,再用烟薰七天七夜,就成了干果。这道工序一般在产地完成。买回干果后,用清水洗净,用开水烫过,喷上少量糖精水,存放二十四小时左右,才可食用。食前用刀把槟榔剖成两至四瓣,点上用石灰加饴糖熬成的卤水,有的人还爱点上一滴桂子油,放入口中反复咀嚼,又甜又涩,芳香满口,越嚼越有味,余味悠长。一口好槟榔能嚼得人面颊潮红,浑身燥热,甚至遍体生津。嚼槟榔的乐趣如此,难怪湘潭人对它如此厚爱了.
4.
湘潭酱油:“到了湘潭,不买‘龙牌酱油’,等于没去。”此话并非无稽之谈。湘潭素来有“酱油王国”之称。 早在1915年,湘潭的龙牌酱油就与贵州茅台酒同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湘潭龙牌酱油除有“取消泽鲜艳,酱香浓郁、滋 味鲜美、咸甜可口和久贮不变、无浑浊沉淀及霉花浮膜”等独特优点外,还含有260多种香气成分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乃上等营养佳品。龙牌酱油滴滴香浓 源远流长,上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湘潭人,没有谁不是吃龙牌酱油泡饭长大的。湘潭有句妇孺皆知的俚语??“龙牌酱油灯芯糕,砣砣妹子尽你挑”。这些足以证实龙牌酱油在湘潭人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必备。早在100多年前,清代大学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就在品味龙牌酱油做的佳肴后,留下了“三餐人永寿,一滴味无穷”的名句
湘潭制酱历史悠久,《湘潭县志》记载,早在清乾初年,湘潭就有了制酱作坊。湘潭市酱作业首创自清乾隆初年本县商人龚裴然,当时龚庆祥斋酒酱作坊生产的酱油“汁农郁、色乌红、香温馨”,被称为“色香味三绝”。 湘潭的龙牌酱油选用上等黄豆、面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酿造,具有色美味鲜、香味浓郁、咸中带甜、久贮无浑浊、无沉淀、无霉花等特点。而首创原汁酱油的吴元泰、吴恒泰酱园是两家百年老店。
1956年公私合营后,“两吴”和“大丰”三大酱园合而为湘潭市制酱厂,产品商标就为“龙牌”,“龙”便正式成为了湘潭酱油的象征。1965年12月,龙牌酱油被 评为中南五省优质出口的酱油;1978年6月,在全国出口酱油评议会上获第一名;1981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银质奖。然而,这并非湘潭制酱同仁的终极目标,他们早已把目光投向了金牌。1985年第一个响应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和平统一的“九条建议”,毅然从台湾归来的马璧教授,听说家乡的酱油两 度“夺银”,即兴作诗道:“台北邻商曝酱香,每闻此味忆家乡,回归喜见银牌奖,预料金牌更闪光。”果然,“功夫到家福自来”,1988年12月27日,湘潭的龙牌酱油,终于获得首届食品博鉴会金奖。获金奖后,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主席张国基题词致贺:“天厨臻味觉,鼎镬赖调和。”
湘潭龙牌酱油之所以能香满天下,是因为选料、制作乃至储具都十分讲究。主料采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澧河黑口豆、荆河黄口豆和湘江上游所产的鹅公豆。辅料食盐专用福建结晶子盐;胚 缸则用体薄传热快、久储不变质的苏缸。生产中,浸籽、蒸煮、拦料、发酵、踩缸、晒坯、取油七道一序,环环相扣,严格操作,一丝不苟。生产酱油外,还有原酱伏酱、紫油萝卜、紫油姜,历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紫油姜久负盛名,它采用在白露前出土形似人指掌、杆断无筋、枝长瘦、荷口短的优质嫩姜,经精细加工,最后以龙牌酱油浸泡,其味道鲜美,咸辣可口,清香细嫩,是增进食欲的佳品.
5.
湘黄鸡: 湘黄鸡,是产于湖南的黄鸡,又称三黄鸡。湘黄鸡躯体大小适中,成鸡一般重1600克,结构匀称,头小,单冠,脚矮,颈短。公鸡前胸宽阔,毛色金黄带红,躯体秀丽而英武,啼声响亮而清脆;母鸡躯体较短,背宽,后躯浑圆,腹部柔软而富弹性,产蛋性能好。湘黄鸡的药用价值较高,能补虚损,健脾胃,强筋骨,调经血,止白带,是妇科要药,久病体虚者和产妇炖食湘黄鸡,尤有滋补、强身健体、促进恢复的功效.
6.
火焙鱼:湘潭、湘乡、韶山等地农村,四时都有火焙鱼。此鱼煎炒蒸食均可,加上辣椒、大蒜、紫苏、藿香等佐料,味道极佳 ,是下饭的上 等菜。火焙鱼的制作是:将小鱼去掉内脏,用锅子在火上焙干,冷却后,以谷壳、花生壳、桔子皮、木屑等薰烘。这种鱼不仅好吃,也便于携带和收藏。更因火焙鱼是毛主席生前最爱吃的食品之一而名扬四海,现在成了一些宾馆、酒店的桌上的佳肴。并冠以毛家火焙鱼的美称.
7.
乡里腊味:湘潭,湘乡,韶山乡下都有薰制腊菜的习惯.制法一般是冬至后取鲜肉切成条块,用盐腌渍两三天,晾干,以糠壳,瘪谷,木屑,花生壳等烟火薰烤,成腊黄色即成.因以农 历十二月(腊月)薰制的最好,故称冬腊肉,味香可口,且不像鲜肉油腻,许多人都喜欢吃,深受消费者欢迎.
8.龙口荸荠:荠,又名马蹄、乌芋、地栗,俗称慈菇,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荸荠各处都有,但湘潭县龙口产的最著名。那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户几乎家家种植,年产量在20万公斤以上。龙口荸荠颗粒硕大、皮薄、汁多,肉细味甜,外形扁圆、平滑,呈深栗色或枣红色。它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磷、钙,铁质及硫胺素、尼克酸,抗坏血酸、胡萝I、素等。它生吃,嚼来满口甜汁;去皮加糖熟食,是筵席上有名的甜菜。荸荠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地上部分性平味苦,能除湿热、利尿;球茎性寒味甘,有解热、健胃、明目、消渴、治黄疸、解除便秘、抑制绿浓杆菌的作用。中医临床常用于早期高血压,慢性肾炎、红眼肿痛等疾病。用荸荠与石膏煎水服,可预防流行性脑膜炎;用它与海蜇头和水煎服,可治阴虚、痰热、高血压等病。民间还有将荸荠捣烂成汁后调活蚯蚓,待其化水后敷治烧伤或烫伤,有一定疗效.9.湘乡烘糕:湘乡烘糕自清雍正元年(1723),由县城天元斋斋馆研制成功以来,历200余年而不衰。
9 烘糕:曾以烘糕作士军粮,战后呈皇帝及朝廷大臣品尝,倍受赞誉,被钦定为贡品。1932年曾送芝加哥博览会展出。1937年湖南各界携烘糕赴沪慰劳十九军将士,对抗日将士鼓舞极大。烘糕以上等白米、白糖为原料,经浸米、磨粉、筛粉、拌糖、上匣、划片、烘焙等工序制成。象牙色、落口溶、火炙香、清纯爽口,营养丰富;因不含油盐,又系直接火烤而成,故卫生无菌,便于保存,既可作旅行干粮,又可作婴儿代乳食品,尤宜家庭备用,馈送亲友.
⑤ 湘潭有什么地方特色小吃好吃
毛家菜因抄毛主席故乡而闻名,毛家红袭烧肉主席赞不绝口。正宗的毛家饭店位于湘潭
韶山冲,这里的红烧肉选的是五花腩,把五层三花的肚腩肉用冰糖八角桂皮先蒸再炸后
入锅放豆豉作料,做法非常讲究和复杂。做好的毛家红烧肉色泽金黄油亮,肥而不腻,
十分的香润可口。
湘潭的特产,在很久以前是2样:“灯芯糕”,用糯米为原料做的,约12厘米长,细细的四方形,吃起来有甜甜的、清凉的感觉。“龙牌酱油”,是一种发酵法制的酱油,味道很鲜浓。
可是,这两样东西实在是太普通了,尤其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随着改革开放和外商的进入,好吃的点心各地都有,而广东的“生抽”也逐渐取代了酱油来烧菜。可怜的湘潭,这么多年没什么变化,在改革的时代,湘潭是个掉队的城市。
说了半天,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湘潭没什么特色好吃的东西(指可以带回去给你的东西),但是湘潭餐馆里的菜还是做得很好吃的,色、香、味都不错,只是味比较重。在湖南省,菜的口味仅次于长沙。
⑥ 长沙特产有什么可以带
1、长沙臭豆腐
长沙臭豆腐是湖南长沙传统的特色名吃,长沙当地人又称臭内干子。色墨黑,外焦里容嫩,鲜而香辣。 焦脆而不糊、细嫩而不腻、初闻臭气扑鼻,细嗅浓香诱人。
2、长沙口味虾
长沙口味虾是一道,非常有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主要制作食材是小龙虾,配料是干辣椒、食盐、胡椒粉,通过大火烧制而成。
3、湘绣
湘绣,湖南省长沙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它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
4、长沙棕编
长沙棕编是以棕叶编制而成的小工艺品,被誉为“江南一绝”。 长沙棕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愿其发扬光大,以历史和现代的题材,编制出丰富多彩的工艺品,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5、沩山毛尖
沩山毛尖是长沙宁乡特产,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于湖南省宁乡县水沩山的沩山乡。沩山为高山盆地,自然环境优越,茂林修竹,奇峰峻岭,溪河环绕,芦花瀑布一泻千丈,常年云雾飘渺,罕见天日,素有“千山万山朝沩山,人到沩山不见山”之说。
⑦ 湖南湘潭的乡间风俗有哪些形式是什么样的
如: 邵阳市抄
正月初一早上必吃油煎糍粑,邻里拜年,初二出嫁女儿回娘家拜年,初五破五,十五元宵节做汤圆食之。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插艾蒿另有艾蒿煮水沐浴等,女婿送粽子至岳家。邵东还有称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也有包粽子一俗,但不似小端午风行。
六月早稻收割有尝新一俗,现已少见。
七月初七有乞巧小孩子拜乡间小桥为亲娘者,谓之桥亲娘,传如此小孩能茁壮成长。七月初十左右开始中元节,放鞭炮烧纸钱迎接逝去先人谓之接老客,十四放鞭炮烧纸钱送之走谓之送老客。期间天天上供烧纸并以烂熟绿豆为馅做糯米粑粑以油桐树叶裹之谓之桐子叶粑粑上供。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敬老而已
十二月二十四谓之小年,家家大扫除,亦隆重过之。小年以后开始舂糍粑杀年猪。俗传小年以后死人皆为阎王误做年猪收之,故丧家秘不发丧直至翌年破五之后。大年三十举家团圆,乡间多在中午团年。
另,邵阳习俗酒席在中午举行。
⑧ 湘潭市有什么好吃的
1红月亮的鱼头
2对河建设路口农家福手撕小鳖
3马家河的黑山羊
4涣新街的魔芋鸭,热鱼
5红玫瑰的口味兔、口味蛇
6平政路铁驼、郭记的口味龙虾、卤味
7牧羊人的唰羊肉
8九汇巷又一村的口味鸡
9军分区停车场对面猫记活鱼的鱼
10对河潭鱼头的鲢子鱼
11沿江大道的河水煮河鱼
12望衡亭的洄渡鱼 民主路有个夜宵摊子里的水饺也还不错.
13河东电缆厂菜场对面的居民区里有个搞唆螺的很赞哦。我每年夏天都在那里吃消夜的。那个味道啊,没话说,老板娘很胖,态度不好,但为了美食……我还是坚持拉!~
14还有和平新村里的一个吃家常肉的地方
15还有就是江麓的狗肉...
16华星对面巷子里的面....
17基建营步步高对面的松花江吃东北菜、饺子 1、和平新村后面店子就是从规划局大门进去,名称是梦缘酒家。
18市政府对面的冰店叫新天地,夏天卖冰冬天卖羊毛衫,老板喜欢听王杰的歌。
19板塘铺的鸡实际上是在荷塘,坐三路车可以到,一个很小的门面,在荷塘供销社的对面,老板姓代。
20荷塘供销社隔壁小店的狗肉和鳜鱼也不错。
21 熙春路上的水煮田鸡,我们经常光顾的是胖子夜宵。
22现在14总航运码头的三毛河鱼里面的鱼很好。
23易家湾码头边上的几家鱼店里面的鱼好鲜嫩,真正的河水煮河鱼,又便宜又好吃。
24芙蓉路口往二大桥方向的女蛇王餐馆,里面的蛇比较正宗。老板是个女的。“灯芯糕”,用糯米为原料做的,约12厘米长,细细的四方形,吃起来有甜甜的、清凉的感觉。“龙牌酱油”,是一种发酵法制的酱油,味道很鲜浓。
可是,这两样东西实在是太普通了,尤其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随着改革开放和外商的进入,好吃的点心各地都有,而广东的“生抽”也逐渐取代了酱油来烧菜。可怜的湘潭,这么多年没什么变化,在改革的时代,湘潭是个掉队的城市。
说了半天,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湘潭没什么特色好吃的东西(指可以带回去给你的东西),但是湘潭餐馆里的菜还是做得很好吃的,色、香、味都不错,只是味比较重。在湖南省,菜的口味仅次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