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酒类全科 > 古镇雄黄酒

古镇雄黄酒

发布时间:2021-02-06 03:22:47

① 上海枫泾古镇的古镇特产

枫泾黄酒
枫泾是上海地区唯一的优质黄酒产地。坐落在枫泾的金枫酿酒公司是我国单体厂生产规模最大的黄酒企业。该厂在全国首创黄酒生产新工艺,建成全国首条年产万吨的新工艺生产流水线。因在全国首创采用爆麦曲工艺制作发酵糖化剂,形成了金枫酒独特的曲香风味。金枫酿酒公司开发生产的“和”酒系列与石库门上海老酒系列,以其精致时尚的包装、海派文化的内涵与酒文化的融合,赢得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青睐,成为上海高档黄酒市场的第一品牌。
枫泾丁蹄
丁蹄,即“丁义兴”熟食店特制的“红烧猪蹄”。始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因店主姓丁,故名“丁蹄”,迄今已140年历史。丁蹄具有冷吃“香”,蒸熟后吃“糯”的独特味道。 其间,丁蹄远销海外,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德国莱比锡博览会金质奖章等众多国际国内大奖。
枫泾豆腐干
据史料记载,天香豆腐干作为枫径特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成品香味扑鼻,色泽乌亮,细腻鲜软,咸中蕴甜,既可作菜,又可零吃,还可泡在茶中吃(故又有“茶干”之名)。
枫泾状元糕
原名枫泾元糕。明末清初,镇上已有不少制作元糕的店铺和作坊。因绅商将状元蔡以台爱吃的元糕改名为“状元糕“,又因隐喻为“高中状元”之义,“状元糕”一名便流传下来。清咸三十年(1860年),里人戚学庄开设戚协兴元糕店,专制“状元糕”,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扬名四方,其制作方法沿用至今。
枫泾怀古
古镇千年精神传
白牛转世顺乎天
三百园里忠烈在
施王庙中供神仙古戏台前听新曲
清风桥畔缅圣贤穷尽脑汁难为句只叹如此好人间

② 枫泾古镇特产小吃

当地颇有特色的美食:熏拉丝、菜卤蒸蚬子、吴越豆腐、椒盐鳑鮍鱼、咸菜窝眼版、豆腐衣包肉、权石臼虾饼、鲜肉藕夹、秘制乡下咸蹄膀、丁义兴蹄膀、天香豆腐干、荠菜馄饨、烧卖、灌汤小笼等。 枫泾黄酒与一百多年盛名不衰的枫泾丁蹄、状元糕、豆腐干三大土特产被称作“枫泾四宝”。

③ 龙凤古镇的历史文化

(一)龙凤由来
根据古老的历史传说,龙凤场的前身是金马场。明代时期一场大火烧光了金马场的整条街道,失火后古人地理学家和民间人士说按金、木、水、火、土来看,金是火,马要走,所以此场要修到东南方向的一片开阔空地。根据地形看似一条龙,向东看有一个凤凰地形。龙头朝着北方,故修建街道像龙的场镇,取名龙凤场。龙头向北,老电厂发电房,龙头上天生着古老的两根大皂角树,是龙角向天,龙身北到南街上至高碑到九领岗,九山构成龙身龙尾。凤凰身子地形中心,是小白塔电厂,历史上的老官山中心。凤凰朝东方涪江河水,凤凰头下有古老的黄角树,有古老的石洞子7—8个,每个洞10—20平方米,全年凤凰泉泉水不断下流,即使天旱时也会源源不断,令人叹为观止。
(二)观音文化
相传在远古时代,四川遂宁涪江流域一带有一北厥国,国王名妙庄王。王后伯牙氏生有三公主,妙清、妙音和妙善。相传妙善出生在龙凤场所在地,出生时天乐齐鸣,霞光万丈,异香满堂,妙善小时候经常在龙凤场嬉戏玩耍。当地人们常用游龙戏凤赞美妙善,即妙善是凤,其出生地是龙。观音菩萨三姐妹,同锅吃饭各修行,大姐妙清修在灵泉寺,二姐妙音修在广德寺,唯有三姐妙善修得远,修在南海普陀山。
(三)古商镇文化
明清时期,曾是商贸重镇,具有一定的古商城历史积淀。建设了明清雕刻建筑风格的三宫两庙、古塔‚小白塔‛、涪江河水码头等建筑,是交通发达、四方商家往来、佛教往来、经济繁荣的古乡镇。
(四)民俗文化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端阳节)这天,家家悬挂艾蒿、菖蒲于门,中午吃粽子、包子、皮蛋、盐蛋、饮雄黄酒。米船帮会在龙凤场举行一年一度的划龙舟比赛,投鸭子于江心,龙舟上竞渡者跳入水中纷纷争抢,得者有奖。规模宏大,场面热闹,深受群众喜爱。建国后,仍保留了吃粽子、包子、皮蛋、盐蛋的习俗;有的人家仍挂艾蒿、草蒲;龙舟竞渡则偶尔举行,有时改成游泳比赛。 船山区为‚龙舞之乡‛。船山龙舞产生于清代,流传于遂宁船山区及周边市县,并且融入了民间音乐、民族舞蹈、戏剧的元素,表现形式丰富,独树一臶,具有南龙(桃子龙、板凳龙)、北狮(舞狮)、东船(旱船)、西鼓(腰鼓、大鼓)的特色。每年市内的各种大型庆祝活动,人们总会敲响欢乐的大鼓,舞起腾空的彩龙,划动吉祥的旱船,舞出祥和欢乐,深受群众喜爱。2000年,国家文化部授予船山区‚中国龙舞之乡‛称号。
(五)大跃进文化
1958年,遂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成立了56个人民公社,其中在龙凤乡成立了龙凤人民公社。大跃进时期,更名为跃进人民公社,建成具有典型苏联建筑风格的龙凤水电站,学习苏联先进的水电站技术方法,并在龙凤场镇书写张贴标语。至今,龙凤古镇旅游区仍保留着‚为人民服务”标语的房屋和苏式建筑风格的龙凤水电站。
四、社会经济环境
(一)历史沿革 遂宁市船山区历史悠久,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夏商时期,船山区属梁州管辖;自明朝开始,遂宁降州为县,船山区先后隶属潼川府(今三台县)、嘉陵道(今南充市);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遂宁撤县,建为省辖市,管辖市中区(原遂宁县)、蓬溪县和射洪县;2003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调整遂宁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遂宁市市中区,以原市中区的行政区域设立遂宁市船山区和安居区。 南强镇1950年设区,名为南强区。‚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更名为东方红区,1980年复名南强区。清代臵龙凤场,民国时期设龙凤乡,因乡治地居山梁,山势突兀(似凤),涪江(喻龙)绕其场东北而过,似龙凤相戏,故名龙凤乡。建国初仍如旧制。1958年,成立龙凤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跃进人民公社,1980年复更名龙凤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龙凤乡名称。
(二)人口与民族
龙凤村辖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77户,总人口2470人。其中农业户数837户,农业人口206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4%,农村总劳力1073人,占农业人口的52 %,富裕劳动力420人,占总劳力的39%,全村已输出劳动力302人,季节性外出打工260人。非农业人口405人,占总人口的16 %。
遂宁市除汉族外,还有回族、藏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壮族、羌族、维吾尔族、高山族等44个少数民族,人口近1.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5%,其中,龙凤村少数民族人口仅3人,占全村总人口数的1.2‰。

④ 著名的古镇有哪些

中国的古镇很多。江南那边最有名的就是乌镇,西塘,同里等。西南就是凤凰古城等。看看您想去哪里,每个古镇的风格都不太一样。

⑤ 同里古镇有哪些景点

民居

同里镇民居大多建于明清时代,充满了江南水乡小镇古老文化的韵味。同里的建筑大都贴水而筑,临水而建。因五湖环绕于外、一镇包涵于中,因此镇上的老百性几乎择水而居,为洗涮方便,镇内家家户户都在临水的一面建成石阶,作为水河桥,既简单又实用。也有人家搭建了伸向和面的小阁楼,并专门备好吊捅,随时可以取水。在四五十年代,同里镇内很多地方都有过街楼和过街棚。

砖雕是同里民宅的一大景观,一般又分为绘画与书发两大类,其技法可分浮雕、深雕、透雕、堆雕等多种。现存砖雕大部分在旧宅和园林的门楼、照墙、脊饰等处,尤以大量的砖雕门楼为多。其中,以朱宅五鹤门楼最为状观,五只雄鹤侍立盘旋,飘逸中显露出一种仙风道骨,此门楼堪称江南砖雕艺术之精品。木雕则以“崇本堂”、“嘉荫堂”为最。
古桥

在古镇,桥龄最长的、也是最古老的桥,要数思本桥了。它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虽经风雨侵袭,饱经风霜,至今仍岿然不动,跨越在川清水秀的桥港上。而同里最小的桥该是坐落在环翠山庄荷花池上的独步桥。此桥桥面总长不满五尺,宽不过三尺,两人相遇需侧身而过,单孔拱桥,小巧玲珑,堪称一绝。同里历史上出过很多进士举人,而最能反映同里人勤奋好学的桥,则莫过于普安桥。普安桥又称小东溪桥,初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在其西侧石壁上,刻着一副十分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一泓月色含规影”,下联为“两岸书声接榜歌”。镇上最富有神话色彩的古桥是富观桥。在此桥的龙门石上,有一幅惟妙惟肖的"桃花浪里鱼化石"的石雕。传说这条鲤鱼在三月桃花水发的时候,乘风破浪奋力跳跃,想跳过龙门脱去凡胎而进入仙界,可就在它奋力跃出水面的时候,桥上走来一为如花似玉的姑娘,鲤鱼凡心一动,结果已跳过龙门的头部变成了龙头,而龙门外的半身仍旧保留了鱼身。乌金桥坐落在镇西北郊,是当年苏州到同里的必经之路,也是古镇的重要入口。中元桥又称赌气桥,是一座梁式三孔石桥。传说以前有两位财主,一有腿残,一有眼残。一天有腿残的财主说会建石桥,到时另一位便可托他的福,扶着他的桥栏过桥了。有眼残的一位不服气,于是也盖了一座中元桥,抢先比泰来桥早些落成,故老百姓称它为“赌气桥”。
南园茶社

南园茶社始建于清末,坐落于江南水乡古镇——同里镇,位于镇区最南端,历史上著名的前八景之一—“南市晓烟”景致之中,堪称“江南第一茶楼”,与陈去病故居隔河相望。茶社的初名是“福安茶社”,建于清末初期,四开间门面,全部是传统的砖木结构,门面是清代风格的木雕装饰,上下两层,总面积约400多平方米。茶社可以品尝各种档次的红茶、绿茶、花茶,还供应熏青豆、罗卜干等各种茶点。楼下辅面店堂设有帐房和泡水用的“老虎灶”;楼上还有一个“曲苑班”,茶客可聆听几段江南丝竹、宣卷、评弹、戏曲、小调等曲子。
世界文化遗产 同里退思园

退思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它建筑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使它成为汉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退思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内阁学士周德润弹劾任兰生盘踞利津、营私肥已。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解任候处分,旋因查所勋都不实,部议革职位。任兰生落职回乡,花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名退思。其弟任艾生哭兄诗有“题取退思期补过,平泉草木漫同看”之句,可见园名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的设计者袁龙巧妙利用不到十亩面积,设计了坐春望月书楼、琴房、退思草堂、闹红一舸、眠云亭等建筑,它凝聚了汉族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汉族传统艺术,步移景异,令人流连。

退思园是清光绪年间(1885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回归故里后建造的一座私家花园,取《左传》中“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而建造“退思园”,该园1887年完工,面积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设计者名袁龙,同里画家。退思园主要特点:一是布局小巧玲珑,而不露富。占地面积仅有9亩8分,建造时园主不讲究园林的气势与气魄,以诗文造园,追求园林的神韵与诗意,各类建筑布局力求精致与玲珑,品味清淡与素朴;二是采用横向建筑,风格独特。一改以往园林都是纵向的结构,而变为向横里建造,由四组不同风格的建筑群组成,自西向东,分厅堂、内宅、中庭、花园;三是亭台楼阁齐全,集古典园林之精华。退思园有“三株、三绝、三珍”,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堂、房、轩,一应俱全,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汉族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汉民族的无价艺术瑰宝。 ——信息来源于小镇微报

⑥ 罗泉古镇的罗泉景观

盐神庙是中国境内唯一用来纪念、朝拜盐神的庙宇,早在秦朝年间,罗泉镇山涧岭底就井架林立,盐灶罗列,成为“天府之国”生产盐的的基地之一。其产盐历史较盐都自贡尚早五百多年,罗泉镇的盐业开发历汉、三国、南北朝,经唐、宋、元、明代,在岁月更替中不断发展。至清朝时,罗泉镇的盐业开发发展到顶峰,清光绪年间,罗泉镇已有盐井一千五百一十五口,所产盐于公元1925年获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品质号称天下第一。
盐神庙占地二千七百多平方米,始建于清雍正七年,正殿按道家风格进行建造。戏台建于清同治七年,按佛家风格进行建造。箱房按儒家风格进行建造。盐神庙集三种建筑风格于一体。是目前保护最为完好的庙宇,盐神庙中间是一块六百多平方米的戏坝,全部由青石板铺成,可容纳上千人看戏,从大戏坝到正殿共有一十三步石梯,从这班驳的石梯上还记载着盐神庙昔日的辉煌。庙的正殿供管仲为盐神,关羽和火神则作为管仲的辅佐相伴左右。整个盐神庙重檐三级,翼角高翘、或双龙戏珠、或金凰嬉凤,均雕就画成;庙堂或木楼花窗、或梁架纵横,皆鬼斧神工。正殿屋顶是全庙精华处,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主脊上缠绕着四条各十米长的彩色巨龙,居中两彩龙昂道伸须,双眼圆睁,张口如盆窜向宝葫芦。主脊的正面,翘角点点密布,每个翘角上挂有一个响玲当,一夜风吹,玲声悠扬,宛如一首悦耳动人的乐曲,吸引着脊上众多形态各异的龙、凤、虎、豹等飞禽走兽驻足倾听,整个庙顶好似善兽益鸟的乐园,犹如群鸟众兽闹春的天堂。
世界奇庙盐神庙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历经了一百多年的风吹雨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她作为艺术欣赏,社会发展和盐业兴衰的产物,研究井盐技术,艺术、文化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盐神庙其世界独特的艺术风格处处缭人眼目,动人情怀,其世界独特的社会历史价值,时时引人暇思,催人奋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必将闪耀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1911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一支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军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吴玉璋是四川省荣县人,当时在成都任教的好友龙鸣剑是他的同乡,龙鸣剑受吴玉璋的革命思想影响,对清政府的统治深痛恶绝。正当清政府把开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的时候,龙鸣剑登高一呼,站在保路运动的前列,对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龙鸣剑从成都回荣县老家,常顺路到罗泉镇当时任团防局团总的学生钟岳灵家小住。钟岳灵虽身为清朝官员,但思想进步、爱国心强,在龙鸣剑影响下,他秘密地加入到保路的行列。保路运动会以开“攒堂大会”的名义举行,预备会准时在罗泉井胡范渠书楼召开,正式会议当天深夜在对街福音堂内举行,会议期间,钟岳灵负责接待、并放出看哨20里以外;张益山负责探传资州军警动向情报乃东大路一带外线警戒。参加会议的有同盟会员龙鸣剑、王天杰、陈孔白,同盟会员兼哥老首领秦载赓、罗子舟、张达山、哥老首领胡朗和、孙泽、候国治等;有的同志会和哥老首领则派代表或管事参加。资州张益山、周星武、钟岳灵、胡范渠参加会议。
会上商定改组同志会为同志军,各地于阴历七月底同时或前后几天起义,推定秦载赓、候宝斋主持川东南起义工作,川西北由张达三、候国治等人号召进行。会议决定向各地团练及富绅借用枪支、向各县借用积谷及其他财物作经费,不向民间摊派。并作出探查敌情、交换情报、严肃军纪等决议。
9月7日,川督赵尔丰在成都屠杀和平请愿民众,资中人从沱江河中得到“赵尔丰先扑捕罗、后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救自保”的“水电报”后,张益山等立即斩木揭竿,毁家率众起事,增援围攻成都的民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川保路运动,加快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正如孙中山先生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推迟一年半截的”。罗泉井会议为全川同志军起义作了重要的思想和组织准备,将和平请愿的保路运动引向反清武装斗争。是中国同盟会把保路运动由保皇的改良主义转变为武装推翻清王朝的民主革命的第一个具体步骤和重要里程碑。
罗泉井会议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而载入历史史册、名垂青史的罗泉井会议旧址则依然如故,成为世人观赏和追记往事的古迹,已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宫一寺八庙
罗泉镇被称为古镇,确实名符其实,特别是以源远流长的盐业兴旺为标志。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罗泉文化,一段时期内,凡罗泉大户人家都建有戏台,每遇“红、白”喜事,或逢年过节,均专请戏班唱戏,以示富贵之雅。这里各种庙宇也应运而生,仅罗泉镇场镇附近就建有九宫一寺八庙。每个宫、寺、庙中不但塑有各种菩萨,而且建有戏台,可容纳几百人至几千人看戏,它是罗泉人及来罗泉的商贾们朝拜菩萨和观摩传统戏剧的地方。
罗泉镇的九宫包括南华宫、万寿宫、荣禄宫、同庆宫、巧圣宫、禹王宫、文昌宫、天上宫、三圣宫;一寺指罗泉寺;八庙包括盐神庙、城皇庙、川主庙、龙王庙、关帝庙、东狱庙、玉皇庙、地母庙。
九宫一寺八庙总体布局并非随意拼凑,而是按“龙”的形态点缀得恰到好处。整个龙镇由宫庙构成,古街联结俯瞰全镇,宛如一幅蛟龙出海图,真可谓珠联璧合,绝纱至极。 罗泉镇不仅以其绝妙的街形、容洞可观、罗泉会议和灿烂的盐业史文化而著名于天府之国。而且以幽雅独特的八色美景吸引众多的墨客骚人前往观瞻旅游、吟诗作赋。
“碑观夕照”在碑记坎,经“古香泉洞”登一条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即可到达。出称千人磕、万人拜。在此处罗泉龙镇尽收眼底。夜晚在此处可看见罗泉古镇的万盏明灯。
“古香泉洞”为古罗泉井八色美之首。她位于罗泉大石包处,在石包之下有一个箕簸大的洞口,洞内泉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无论天干水旱,泉水不浑浊、不干涸。常年保持固定水位。
“雄狮吞月”位于狮子山,罗泉溶洞从此山腹心穿过,山上树林森森,清风习习,其外形极似一头雄狮静卧。
“江塔秋风”位于子来桥下游两百米处。此地原名三星桥,在桥头有宝塔一座,金秋时节,珠溪河水荡漾,桥头山坡树叶金黄,山腰红桔挂满枝头,秋风拂过,红叶飘落,松风灌耳,塔窗发出清脆的响声。
“子桥夜灯”位于子来桥,旧时,子来桥两边均有街房。晚上营业时靠点燃菜油灯盏照明,油灯灯光映入子来桥下的珠溪河,宛如繁星点点闪烁发光,很是迷人。
“神沱龟浪”位于观音沱三十二洞桥处。传说里面生长着一只有几万年岁的仙龟。实际上是一块硕大的石头,微风吹来,水拍石头浪打石顶,在回水沱中恍若仙龟弄浪。“香炉宝山”位于原于原四维书院侧面顶上的香炉 山,此山形如庙中香炉而名香炉山,每逢夏日,香炉山被晒得紫烟缥缈;每逢春秋日,薄雾依稀,香炉山顶烟雾潦绕,瑞气升腾。
“金凤朝阳”位于营盘山顶,也称安宫扎寨。顶上有山包,其形如凤头朝东而立,当红日升之时,满风金光灿烂,遥遥远望,宛如凤凰展翅。
罗泉镇的八色美景各具特色,她是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的一个缩影,或观日出、或看夕阳、或赏洞景、或品夜灯;或任秋风吹拂、或随皓月祜食;或以水渡日、或凭瑞气为神。身临其境,自享其乐。 “子来桥”东边是盐神庙,西边是城皇庙。先前并无“子来桥”,连接珠溪河两岸的通行道只不过是一座简易的“踏水桥”,“踏水桥”建于明朝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4年),后因来往商贾甚多,骡马、商人、脚夫过桥都要涉水而过,跌足而行,一些赶路的骡马、脚夫急行到此,一旦踏水过桥,往往闹出大病。当时,罗泉井盐场场官司张少牧,体察民众疾苦,便思考重修踏水桥的方略,因重修此桥,用费浩繁,官司府又一时难以划拨足够银两,于是张少牧召集盐商、灶工商议,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总共筹措白银三千余两,劳工五千余人,历时半年修了一座长四十米,宽十二米的大型石桥。石桥完工时,张少牧邀资州赵宫人前来踩桥(即剪彩),赵接到请柬时,其妻正身孕足月,当晚做梦,见妻生下一个胖乎乎的儿子,次日,赵官人来罗泉踩桥时,便命石桥为“子来桥”。这一天为公元1796年,农历腊月十三日。时隔一百八十九年(即公元1985年),由于河床上涨,加之“子来桥”桥墩甚大且密,阻碍河水下溢,常造成水淹罗泉井,又因河水常年冲刷,桥基破败,石桥有跨塌之势。为此,罗泉镇人民政府决定,拆除旧桥,重建新桥。
在抓旧子来桥时,为了将1934年涨大水时掉入河中的龙头、狮子、独角兽吊起来,调拨大型机械进行起吊,当天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当起吊龙头时,天气陡然突变,一时间雷鸣电闪,大雨倾盆。从石龙的头上冒出一股青烟,据传说,这是镇桥的龙精上天去禀报玉皇大帝。后来,玉皇大帝批准老龙股从罗泉镇所安排,继续镇守子来桥,老龙领了圣旨,现在仍忠实的坐在“子来桥“两端,他仔细的端详着南来北往的生灵。 罗泉以独特丰富的石灰石形成了川中奇观——溶洞群。蟠龙洞、睡狮洞、飞凰洞、罗泉溶洞、几洞鼎立、遥相呼应。
罗泉人自古有游赏溶洞之习俗。每逢端午节,罗泉人都杀猪、宰鸡全家团聚;吃粽子、饮“雄黄酒”,不能饮酒的儿童则将“雄黄酒”,擦于双颊,酒足饭饱之后,男女老少,手执火把或油灯、油罐,邀伴而行。“钻”进溶洞,过“一线天”,看“五色景”;爬巍峨“雪山”,听滴水“弹琴”;攀“舍身崖”敲“玉石笋”,长长溶洞、寂静幽雅、洞中有洞、洞中有山、同上有洞、洞中有水、水下有洞、水上有山,似洞非洞,似山非山,似水非水,山、水、洞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游洞者宛如身进桃园,心在天堂,忘却人世间的烦恼,尽情领略大自然羞羞答答地赐与人间的万般风情。
罗泉溶洞坐落在镇东1.5公里的半山上,洞底曲径幽深。罗泉溶洞主洞长达4.8公里,还有八个分洞,地下河视面积达十万多平方米,洞底随山形变化弯曲有序,各支洞的流水汇集于主洞河流中,形成一股洞中溪水。洞内开阔,井然有序。罗泉溶洞以四绝一宝而独具魅力,一绝是水帘洞门口的群候迎宾图;二绝是神女洞中的金鸡神犬图;三绝是音乐长栏里的钟乳液石;四绝是龙宫里的老翁背龙女;一宝是位于盐水洞口的青冈树木桩,它为研究罗泉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弯腰涉水逆流而上,灯光所及,如缨络悬挂;大如昙花,如钟磬,如灵艺绽放。头顶似繁星点点,脚下四壁是“珠宝”、“玉器”,有黑色、有褐色、有褚色、有绿白,五光十色,分外妖娆。信步漫游,盐器长廊里的猿人头,水帘洞中的情侣石、霸王鞭等等,让人目不暇接,在一片幽静中,使人觉得那层层叠叠的石笋、石花、石柱仿佛都有了生命,一个有限的洞融汇了洞外无限的大千世界。罗泉溶洞实属川中之奇观。

⑦ 古镇荡口的端午节有什么活动是怎么过的

(一)吃粽子来
是因屈原投江,民众自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餵鱼、虾。
(二)喝雄黄
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传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黄酒之后,差点现出蛇形,所以民众则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
(三)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蒲剑」,可 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於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阅读全文

与古镇雄黄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洛维斯红酒怎么样 浏览:743
白酒t20什么意思 浏览:544
白酒可以对什么喝 浏览:115
长城红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浏览:405
法国红酒臭吗 浏览:961
枫塔妮红葡萄酒价格 浏览:160
法国葡萄酒的关税 浏览:514
鹿头的红酒什么牌子 浏览:961
93年矛艺白酒多少钱一瓶 浏览:594
浓烈的雄黄酒 浏览:954
法国人热爱红酒 浏览:680
怎么就知道红酒好不好 浏览:344
五大连池原浆一号啤酒厂 浏览:646
一瓶葡萄酒10万什么牌子 浏览: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浏览:42
一顿白酒多少箱 浏览:553
哈尔滨啤酒与青岛啤酒多少度 浏览:25
雷欧庭红葡萄酒 浏览:812
后海啤酒多少钱一瓶 浏览:639
红酒忌讳什么药一起吃 浏览: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