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喝雄黄酒是什么节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问起端午节的民俗,中国人民都会说要吃粽子、赛龙舟,可是大家或许忘记了,这一天还有一个传统活动——喝雄黄酒。在《白蛇传》中,白娘子正是在端午节时喝了许仙的一杯雄黄酒后才现出原形,吓昏了许仙。那么,在端午节为什么要喝雄黄酒呢?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雄黄酒到底是什么饮料。雄黄酒是掺了雄黄矿石粉末的黄酒或者白酒。雄黄产自湖南、甘肃、云南、四川等地,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加热后可以变成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是剧毒物质,可以作为杀虫药,也能用来杀死细菌、病毒。端午节之后,气温开始升高,蚊蝇繁殖增多,疫病多发。因此,少量饮用雄黄酒,对健康有一定好处。如果大量服用加热的雄黄酒,就有砒霜中毒的危险了。
雄黄酒的毒性,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传说屈原投江之后,为了不让蛟龙或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人们把很多粽子投入水中。有个老郎中灵机一动,往江里倒了一坛子雄黄酒,果然有一只蛟龙被药晕后浮上来。后来,人们把这条蛟龙(可能是蟒蛇、鳄鱼或其他已经灭绝的动物)剥皮抽筋,做了很多龙筋环戴在孩子手脚上(后来演变成戴五色丝线环)。其实,雄黄的主要作用是外用,内服主要是有文化涵义。喝雄黄酒其实并不太能让毒虫退散,反而是古人把喝剩下的酒洒在墙角,可以让各种有毒、无毒的小动物都赶快避开住处。
如今在端午节,很少有人再喝雄黄酒了,倒是有些人吃“五红”(即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和黄鳝)来防五毒,虽然这五种菜并没有什么防虫的功能,可是显然比喝雄黄酒安全,有营养,只要别吃得太撑,也是个不错的习俗。
Ⅱ 为什么说中秋节比较适合喝黄酒
喝酒,是中秋节伴生于赏月的另一习俗。中秋节饮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回至汉代,而黄酒气味苦答、甘、辛,适量常饮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中秋节喝黄酒的较佳,既可以享天伦之乐,又可以滋养身体。中秋节气温依旧很高,喝黄酒时候可以选择冰饮的方式,推荐石库门的高端系列“锦绣12”, 这款黄酒最佳饮用温度在3-7度之间,有别于传统黄酒,口感更加劲爽,可以在中秋假期和亲朋好友来上一杯,共赏明月。
Ⅲ 为什么端午节要喝寻黄酒,有什么依据和说法。
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喝雄黄酒可避毒虫。
Ⅳ 什么节日喝硫磺酒
端午节 喝雄黄酒,硫磺酒没听过诶
Ⅳ 端午节喝黄酒是哪里的习俗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Ⅵ 喝雄黄酒是什么节日
端午
Ⅶ 雄黄酒是什么节日
端阳节
也就来是端午节,为每年自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雄黄酒
在中国传统医学里,雄黄酒有驱妖避邪,杀虫解毒的功效。
在端阳节,用雄黄酒给小孩子在头面部涂抹一点雄黄酒,可以起到驱虫避害的作用。
Ⅷ 喝雄黄酒是哪个节日的习俗
端午节
Ⅸ 你知道中国与黄酒有关的节日,习俗有哪些吗
剃头酒
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机会看到黄酒。在中国传统里,孩子满月时要剃头,这时家里要祭神拜祖,摆酒宴请,亲友们轮流抱过小孩,然后坐在一起同喝“剃头酒”。除用黄酒给婴孩润发外,有的长辈的喝酒时,还用筷头沾上一点,给孩子吮吸,希望孩子长大了,能像长辈们一样,有福分喝“福水”(酒)。
婚嫁酒
黄酒经常出现在婚庆场合。以酒为纳采之礼,以酒为陪嫁之物,是北方一些地区男婚女嫁中不可缺少的习俗。而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女儿酒”。“女儿酒”是女儿出生后就着手酿制的,贮藏在干燥的地窖中或埋在泥土之下,知道女儿出嫁时,才挖出来宴请亲朋或做陪嫁只用。
挂像、落像酒
旧时中国每逢腊月二十前后,都要把祖宗神像从柜内“请”出来挂在堂前,并点燃蜡烛,供上黄酒,祭祀一番,这就是“挂像酒”。到正月十八,年事已毕,就得把神像“请”下来,这时又得祭祀一番,办“落像酒”,亲朋好友,族内长幼相聚欢饮,喝过“落像酒”,就意味着过年活动宣告结束。
端午酒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门前要挂菖蒲和艾叶以避邪。中午要喝“端午酒”,也就是黄酒,并要置备“五黄”,即黄鱼、黄鳝、黄梅、黄瓜和雄黄酒。这时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因为过了端午,盛夏来临。所以喝端午酒,过端午节,是一个很好的卫生节日,故此风俗仍然沿袭至今。
冬至酒
黄酒也常出现在二十四节气的养生列表里。湖南民间有冬至给死者送寒衣的习俗。这一天,祭奠之后,焚化纸做的寒衣供死者“御寒”,这一祭祀酒席,通常使用黄酒,因为黄酒的暖身效果最为显著,俗称“冬至酒”。祭祀之后,亲朋好友聚饮,即怀念亡者,又联络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