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绍兴黄酒多少历史了
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饮料酒,已有4000多年的酿造历史。因最初的黄酒酒液黄亮,色泽澄黄或呈琥珀色,清澈透明,故称为黄酒。
⑵ 绍兴黄酒从什么时候起成为历代贡酒
绍兴不但有名酒,更出名人,名城、名酒、名人相得益彰。据《吴越春秋》记载,勾践七年(即公元前490年),勾践从吴国返回越国,召范蠡筑城,并以酒为韬略 ,积蓄国力;“生丈夫(男孩),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小猪)”(《国语·越语》)把酒作为奖励生育的奖品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助他恢复国力。勾践在公元前473年出师伐吴雪耻, 三军师行之日,越国父老敬献壶浆,祝越王旗开得胜,勾践“跪受之”,并投之于上流,令军士迎流痛饮。士兵感念越王恩德,同仇敌忾,战气百倍,人百其勇,无不用命,奋勇杀敌,终于打败了吴国。投醪劳师的故事亦由此长传不朽。 南北朝时,绍兴所产的酒已从浊醪发展为“山阴甜酒”。南朝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一书,(对其11岁时在会稽喜饮“山阴甜酒”有记载:)“吾小时,夏日夕中降纱蚊綯,中有银瓯一枚,贮山阴甜酒,卧读有时至晓,率以为常”。清人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认为绍兴酒是以“山阴甜酒”开始的,“彼时即名为甜酒,其醇美可知”。绍兴酒引得无数名人归至,晋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唐贺知章、李白等;宋王安石、苏东坡等当数其中最有名的,白居易在《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中云:“醉乡虽咫尺,乐事亦须臾”。从此,越州以“醉乡”之名传颂遐迩。公元1131年,南宋政府改越州为绍兴,才有了后来“绍兴酒”的称谓,并一直沿用至今。清时的徐文长、李慈铭等,近代的蔡元培、鲁迅、秋瑾更是饮酒、爱酒、颂酒…… 城中处处见酒家,老百姓生活中酒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酒,时时有酒。长期的人文历史影响着、传承着绍兴酒的历史、技艺、文化并改善着绍兴的酿酒人文环境、气氛、风俗等,故有“天下黄酒源绍兴”之说法,这个源字有两层意思,一是绍兴黄酒历史源远流长、千年而不衰、名誉全球;二是绍兴黄酒出于绍兴,兴于绍兴,独特典型的黄酒风味成为中国黄酒的杰出代表。这是绍兴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等综合因素的结果。 绍兴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水质、人文等因素使得绍兴酒流传千年而至今不衰,值得后人继续去探索、研究。
⑶ 绍兴黄酒鉴湖春成名的典故是什么
绍兴复黄酒鉴湖春在清代也已名扬天制下。关于鉴湖春的来历,民间还有个故事,与乾隆皇帝有关:
这一年,乾隆皇帝携纪晓岚、和珅等大臣下江南。一日,一行人进了浙江境内,关于当晚下榻何处,众大臣意见不一,和珅主张下榻西湖边的行宫,纪晓岚主张入住绍兴鉴湖边的沈家。
沈家是绍兴数一数二的大户,所酿造的绍兴酒更是远近闻名,当地人都习惯称为“沈家酒”。乾隆最终听取了纪晓岚的意见,决定入住沈家,沈家当晚在鉴湖边设下宴席款待乾隆君臣,自然少不了“沈家酒”。第二天,乾隆走访绍兴,感触颇深,信笔提下《咏绍兴》:
鉴湖春来早,楼榭水中摇。自古豪杰地,酒家知多少。
自此以后,沈家酒就有了御赐的新名“鉴湖春”,并被封为贡酒。
⑷ 绍兴酒的名人轶事
从用水上说,它有鉴湖佳水。这是绍兴酒特有的条件。
俗话说:“水为酒之血。”没有好水是酿不出好酒的,因此佳酿出处必有名泉。绍兴酒之所以晶莹澄澈,馥郁芳香,成为酒中珍品,除了用料讲究和有一套由悠久酿酒历史所积累起来的传统工艺外,重要的还因为它是得天独厚的鉴湖水酿制的。鉴湖的优良水质,形成了绍兴酒的独特品质,因此离开了鉴湖水也就酿不成绍兴酒了。
鉴湖是东汉时期修筑起来的一个人工湖。上古时代,今天的绍兴是一片沼泽地,南有会稽山洪水的漫流,北受杭州湾海潮的冲刷。根据《越绝书.计倪内经》说,越王勾践时,还是“西则通江,东则薄海,水属苍天,不知所止”的状况,勾践为吴国所败,实行生聚教训,才开始零星地围堤筑塘,进行耕作。到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会稽太守马臻(字叔荐)为了保持和发展农业生产,发动民众,大规模地围堤筑湖,从而形成鉴湖。鉴湖水来自会稽山的大小溪流,研究分析水源地区的地质结构得知,在基岩、风化壳、底泥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含量较低,且处于收敛状态,所以水体所含的重金属元素很少。同却含有食适量的矿物质和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钼,水的硬度也适中。这些地区又大都有良好的植被,水流经过沙石岩土的层层过滤,水源不仅没有受到污染,反而清洁甘冽。 鉴湖水具有清澈透明、水色低(色度10)、透明度高(平均透明度为0.96米,最高达1.4米)、溶解氧高(平均为8.75毫克/升)、耗氧量少(平均BOD为2.53毫克/升等优点。又因为上游集雨面积较大,雨量充沛,山水补给量较多,故水体常年更换频繁。据估算,每年平均更换次数为47.5次,平均7.5天更换一次。
更特别的是,湖区还广泛地埋藏着上下两层泥煤。下层泥煤埋在湖底4米深处,分布比较零散,对湖水仅有间接作用。上层泥煤分布在湖岸和裸露在湖底,直接与水体相接触,其长度约占鉴湖水域的78%,湖底覆盖面积约30%。这些泥煤含有多种含氧官能团,能吸附湖水中的金属离子和有害的物质等污染物。研究结果表明,岸边泥煤层所吸附的污染物质高于上下土层,说明它的吸污能力远胜于一般土壤。而实测的结果又表明,甚至这些泥煤层所吸附的污染物的含量还是很低,仍有巨大的吸污容量。这是特殊的地质条件所形成,是其他湖泊水体所没有的。
大凡酿酒用水,必须水体清洁,不受污染,否则酿成的酒会浑浊无光,称为失色,如有杂质,酒味就不纯正而有异味。同时对水的硬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水质过硬不利于发酵,硬度太低,又会使酒味不甘冽而有涩味。鉴湖水即有上述的一些特点,用它来酿酒,自然酒色澄澈,酒香馥郁,酒味甘新,而且对人体还有营养价值。无怪乎绍兴人把绍兴黄酒称为“福水”了。这是绍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所赐予的,非人工所能合成。一年之中,鉴湖水的最佳季节在当年10月只翌年5月之间。这时正值农闲,四周农田很少污水排入湖中,经过秋天的台风雨季,山水大量流入,促使水体恢复到氧、3含量最少的贫营养化状态。且此季节中水体溶氧值高,变化幅度小,水质稳定。同时冬季水温低,含杂菌少,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两相配合,所以绍兴黄酒必重冬酿。这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实践的来的宝贵经验也是完全符合科学道理的。
鉴湖的优良水质,形成了绍兴黄酒的独特品质,因此离开了鉴湖水也就酿不成绍兴黄酒了。清人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就曾说过:“盖山阴、会稽之间,水最宜酒,宜地则不能为良,故他府皆有绍兴人如法酿制,而水既不同,味即远逊。”
抗战时期,绍兴沦陷,交通阻梗,绍兴黄酒的远销受到影响。绍兴有些酒坊就在上海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嘉兴等地设坊酿酒,就近取当地的优质糯米为原料,从绍兴本地聘用酿酒师傅和工人,用绍兴传统的酿酒艺术如法酿制。但所造的酒,无论色、香、味,都不能与绍兴所产相比,因而只能名为“苏绍”或“仿绍”。所以绍兴酒只能是绍兴产,非外地所能仿造。今年来有些外地厂商和外国商人,他们或者雇佣绍兴工人,引进绍兴曲种,或者把绍兴黄酒的生产流程全部拍成照片,回去仿制,但仍然酿制不出堪与绍兴黄酒媲美的酒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鉴湖水。
⑸ 绍兴黄酒贮藏不当,会有什么现象
会变质继而破坏了口感与营养价值的:
绍兴黄酒主要的贮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黄酒专宜储存属在地下酒水仓库,最好储藏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地下室或地窖则更佳。
2、黄酒的最适宜的温度是,环境凉爽,温度变化不大,一般在15度以下,相对湿度是60%--70%之间,黄酒的储存温度不是越低越好,低于零下5度,就会受冻,就会变质,结冻破坛。所以,黄酒不宜露天存放。
3、黄酒堆放平稳,酒坛、酒箱堆放高度一般不得超过4层,每年夏天倒一次坛。
4、黄酒不宜其他有异味的物品或酒水同库储存。
5、黄酒储存不易经常受到震动,不能有强烈的光线照射。
6、不宜用金属器皿储存黄酒。
⑹ 绍兴黄酒的来历
绍兴酒是中国黄酒的杰出代表。绍兴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又有鉴湖这一丰沛而优质的水源,酿酒可谓得天独厚。绍兴黄酒产地主要分布在鉴湖水系区域,包括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县和上虞市东关镇等地。
因酿坊所处位置与操作技巧的差异,绍兴酒分"东帮"和"西帮"两大流派。地处绍兴城西东浦、阮社、湖塘等地的酿坊称为"西帮",城东斗门、马山、孙端、皋埠、陶堰、东关等地的酿坊为"东帮"。
不少黄酒企业现在都有向传统消费区以外扩展的计划,促销的力度也在加大。大企业的扩展空间也许要大一些,那么中小企业该怎么做呢?
中小企业到其他区域拓展新市场,必须先下手为强,这是毋庸置疑的。要是没有能力四面出击,可以集中力量做地区市场、区域市场,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其实黄酒企业目前有一些优势,比如价格控制,因为市场竞争还不是很激烈,价格比较规范,有利于企业在某个新市场的长远发展。
不过黄酒还是要努力解决地缘认知度的问题。比如南京人大都认为绍兴才出黄酒,上海能做什么黄酒呢?因此黄酒企业要有针对性地做促销工作。
那么黄酒企业要怎么做促销,才能较快地争取陌生消费者的认同呢?
在前期运作时,需要致力于增大销量,各个品牌可以从不同的诉求点来做。黄酒的健康、营养以及古老历史,很多消费者有一定的了解,这些不必做过多的提示。要想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做点特殊的东西出来,然后以特殊的产品,配合特殊的渠道来运作,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黄酒要争取消费者,首先要解决认知度、知名度的问题,做适当的促销,问题就比较好解决。比如孔乙己在南京的运作力度就比较大,促销人员、促销品也很漂亮,能让看惯了白酒、葡萄酒、啤酒促销的消费者眼前一亮,销售效果很好。
参考资料:http://www.168idea.cn/html/2/0805/4144.html
⑺ 浙江绍兴的黄酒有多少年历史了
绍兴酒起源于何时已很难查考,目前只能靠文物考古进行推断,初步认为位于余姚河姆渡文化和杭州良渚文化中间的绍兴,酒的起源应于之同步。其证据是河姆渡文化出土大量的粮食(水稻)和类似酒器的陶器。这样推测绍兴酒应起源于6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期。 绍兴有酒的文字记载当推《吕氏春秋》和《左氏春秋》。《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左丘明所作,书中记载有越王为增加国家人口补充兵力和劳力,曾采用过一系列奖励生育的政策和措施,内中有“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即生儿子,奖励二壶酒,一条狗;生女儿,奖励二壶酒,一头猪。以酒奖励生育体现两方面的作用,一作为国君的恩施,使百姓感激国君,听从国君;二作为对产妇的一种保健用品,帮助催奶和恢复产妇的体能,有利于优育。因此,以黄酒作为产妇的保健用品一直沿用至今。《吕氏春秋》是秦国宰相吕不韦主持编撰的综合性史书,在“卷九季秋纪第九顺民”这一篇中,有“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的记载。说的是越王句践出师伐吴时,越城父老向他献酒,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们迎流共饮,于是士气大振……。由此可见,2500多年前的越人已将酒融入政治经济活动中。 绍兴酒至少有2500多年历史的说法,就是从以上两部《春秋》中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