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黑糯米酒的功效与作用
黑糯米酒的功效与作用:
1.糯米酒甘甜芳醇,能刺激消化腺地分泌,增进食欲,有助消化。糯米经过糯米酒酿制,营养成分更易于人体吸收,是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补气养血之佳品。用糯米酒炖制肉类能使肉质更加细嫩,易于消化。糯米酒还有提神解乏、解渴消暑,促进血液循环、润肤的功效。
2.黑糯米酒具有补嗌气、暖脾胃、补肾、乌发等功能,主治虚汗、盗汗、多汗症和烦渴不止,食欲差,消化不良,食积不化,慢性肾炎,多尿症等,既是滋补酒,又是药用酒。
3.黑糯米酒融医、保、食、补为一体,适量长期饮用,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补血养颜,舒筋活血,健身强心、延年益寿,是一款纯天然的滋补品,是酒王国的黑珍珠。
(1)乌糯米酒扩展阅读
黑糯米酒晶莹透明,红亮生光,香气幽雅悦人,酒味酸甜爽口,醇厚甘美,酒体协调,是一种新兴的甜黄酒,在黄酒中独具一格。它不仅是饮料中的佳品,而且酒中含有花色甘、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经贵州省中医研究所验证,此酒具有补嗌气、暖脾胃、补肾、乌发等功能,主治虚汗、盗汗、多汗症和烦渴不止,食欲差,消化不良,食积不化,慢性肾炎,多尿症等,既是滋补酒,又是药用酒。
㈡ 乌镇的三白酒是什么做的有详细的介绍么好喝么什么味道的
三白酒是乌镇特产,《乌青镇志》上说:"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此酒醇回厚清纯、香甜可口,答男女老少皆宜饮用。以往农村过春节,就用它来招待客人,在乌镇民间,此酒还有一个别名叫"杜搭酒"。民间有谣"猫屎芋艿杜搭酒,客人吃了不肯走"。
味道还可以,不像国内大品牌的酒那么出名。是江南一带的白酒,就是当地特色,可以带点回去品尝下。
目前三白酒分为包装与散装两种。包装酒的代表是陶复昌,散装的当属乌镇小生了。如果你身在乌镇,想现品尝现打的散装,你找乌镇南花桥就可以了,乌镇小生就在旁边的巷子里一点。你可以不用先急着买,先给老板请教下,再买也不晚。
㈢ 黑米酒度数一般是多少
黑米酒 洋县珍稀黑米酒
“常饮黑米酒,能活九十九。”
素有“陕西酒城”之誉的陕南洋县,近几年又为华夏酒林增添了一名酒中“西施”——洋县“朱鹮牌”珍稀黑米酒。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从考古资料看,一般认为在公元前2800—23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已出现了酒。此期出土黑陶制作的酒器——尊、斝(贾)、杯多种。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21世纪夏禹时期饮酒的故事。《吕氏春秋·任数)载:“仪狄作酒”。《战国策》卷二十二中有:“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夏禹料事如神,到夏代末期,酿酒业又有发展,昏君桀在宫中设“酒池糟堤,纵糜糜之乐”,确.实在饮酒作乐中亡国了。至于酒的创始者传说颇多,多数人认为是杜康,也有人认为是仪狄,还有传说猿猴造酒的故事。
夏代国王少康,《说文解字》中说,他即是造酒的杜康。《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少康年轻时,曾做过虞氏的疱(袍)正,即厨师或掌管厨师事务的小官,由做厨师而成为造酒的创始者是有可能的。产生于战国时代的《世本》一书记有“少康作秫(读赎)酒”。《说文解字》中也有同样的记载。秫就是糯高粱。那么杜康用高粱造酒,深得人们欢迎,被尊为“酒祖”的传说是“有据可稽的”。时至今日,许多地方还留存有杜康酿酒遗址,如陕西白水县有“杜康沟”、“杜康河”;河南汝阳县有“杜康泉”、“杜康仙庄”;河南伊川县有“上皇古泉杜康酒坊院”等等。这几个县都修建了杜康庙,供奉杜康像,将其尊为酒业的“鼻祖神仙”。三国时期曹操的《短歌行》里,有句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里杜康已成为酒的代名词。仪狄和猿猴造酒的传说虽也有记载,但是没有杜康为“酒祖”的传说影响那么深远。
其实,中国酒的创始者,决非某个人或神灵,它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果。西晋文人江统在《酒浩》中,明确指出“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日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其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这说明上古时代,人们不会自觉造酒,偶然把吃剩下的饭倒在树洞里,在温度及其他条件作用下,自然转化为酒或酒化食物,这种现象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当农业出现后,人们贮藏的谷物堆积发酵:人工酿酒随之产生。《淮南子·说林训》中有:“清醯(读央)之美,始于耒耜(读垒肆)。”进一步说明酿酒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我国进入殷商时代(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酒已成为人们生活和祭祀祖先的必需品。商代最古老文字“甲骨卜辞”中对酒有大量记述。如“乙卜、贞,酒大乙”,“丙戍卜,唯新醴用,唯旧醴用。”从甲骨文可以得知,当时的酒有不少品类,用黍酿的为酒,用稻酿的叫醴,用秬(音巨,黑黍)酿的称为鬯(音唱),专供祭祖先用。在出土的墓葬中发现多种精美陶器及青铜酒器,还发现酿酒的酵母。到周代,出现了酒曲制酒,这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发明,是世界化学史上的创举。把糖化和发酵结合起来,使酒的生产和酒的质量有了一个新的飞跃。《礼记·月令》从理论上记录了制造佳酿必备的6个条件:谷物完熟,水质甘洁,下曲及时,操作和器具必须清洁,火候要适宜,贮酒器具务必洁净。酒的酿造,从此走上科学的途径。汉代酒类品种繁多。汉武帝开始征收酒税,酒价上升。《汉书》中说,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造盐铁酒榷之利,以佐用度”。并开始出现酒类专卖制度,从此历代相传。迄至唐代,酒的酿造技术有新的突破,设有管理国家名酒生产的“良酝署”,各地设专门管酒的“酒坊使”,还出版《酒经》等专门著作。唐代已有许多名酒。宋张能臣《名酒记》收录名酒达百余种,元明两代,随制曲技术发展与酿酒水平提高,用各种原料配制出众多酒类。元以后,出现烧酒(即现在的白烧)。明代,北方烧酒很普遍,南方主要喝黄酒。在北方县城、集镇,烧坊十分普遍,其中高梁酒为正宗白酒。白酒已成为黎民百姓强身壮骨、消除疲劳的饮料,同时也是豪情壮志与凝聚力的象征。
中国酒家族中,除白酒、黄酒外,果酒、露酒、药酒历史也十分悠久。尤其药酒,起源于战国时期,有“医源于酒”之说。这在2000年前,古老医书《内经》中有“汤液醪醴论”专章,醪醴就是治病的药酒。古“医”(简化医)字中的“殹”,指被箭击中,伤者发出的呻呤。酒原为“酉”,“象尊罄形,中有酒也”。古医工治伤,用药酒灌治伤处,医不离酒,故繁体“医”字从酉(即酒)。可见酒在古代医术中的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酿酒业大发展,其发展趋势是逐步由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果酒类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饮料酒向药用保健酒转变。大力提倡扩大名优酒的产量,以满足国内市场和外贸出口的需求。
然而,在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汉水流域的陕南洋县,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证明,在这块朱鹮栖息,熊猫繁衍,黑稻故乡,蔡伦封葬,诸葛屯兵,刘邦兴国的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历史上不仅有高度发达的农业,也是我国酒文化的摇篮。今天,它不仅有古老的传统名酒“洋县谢村黄酒”,还有国际金奖的“秦洋特曲”白酒,更有驰名中外的酒中新秀“朱鹮牌”黑米酒。
古老的“酒乡”洋县,盛产名贵的“米中三珍”:黑米、香米、寸米。尤其是被誉为“世界稻米之王”的黑米,原产地就在洋县。即《诗经》中称之为:“秬、秠”之类。相传为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在洋县、城固交界的渭水河畔所发现并选育而成。史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不仅以颜色奇特、香气诱人而见长,更以其所含营养丰富,具有滋补药疗作用而著称,故成为历代王朝宫廷之贡品。由于珍稀名贵,故又有“黑珍珠”之美称。
洋县“朱鹮牌”珍稀黑米酒,就是选用当地特产的优质黑香米为原料,由秦洋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与陕西省轻工研究所合作,在我国著名酿酒专家、轻工部高工朱梅和国家黄酒专家博士后徐洪顺、梁衍章的指导下,由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黄酒博士翟映雪主持,从1984年开始研制,在继承、发掘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取了法、德、日等国先进的科学酿造技术,采取特殊的制曲、发酵、糖化、蒸馏、陈酿、勾兑等工艺精酿而成。洋县“朱鹮牌”黑米酒为全天然饮料,不加香自香,不加糖自甜,不加色自带色,它在众多秦酒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其酒色乌紫晶莹,醇和香柔,馨芳袭人,味鲜丰润,酸甜适口,后味爽快,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有葡萄酒的风格,又别于一般黄酒。富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维生素B1、B2和微量元素铁、锌、硒、磷、锗等营养成分,是国内少有的高级营养滋补保健酒。常饮此酒,有消除疲劳,增进食欲,兴奋神精,防病延寿,怡神常乐,增强人体免疫力之功效。
金奖黑米酒,四海有知音。国家轻工部著名酿酒专家、高级工程师朱梅称赞:“自绍兴黄酒以来,用黑米酿成新型黄酒,在我国还是一个创造”,是“大西北地区新创造的一株香飘万里的鲜花”。国家黄酒专家朱洪顺曾专门著书介绍洋县珍稀黑米酒。被香港商界誉为“帝王享受,天下无双”之珍品。《秦巴山区土特名产》一书,已将其作为地方名产而收入。1987年获“全国首届黄酒节”一等奖、新秀奖。1988年以来,先后获省优、部优、中国优质保健产品金奖、国际博展会金奖、消费者最喜爱的产品称号等80多项荣誉,被中联部、外交部指定为国家宴宾用酒,我国179个驻外使馆礼宾用酒。又被中商部列入1993、1994、1995年国家名酒调拨计划。
洋县“朱鹮牌”黑米酒,正以其甘醇的美味,丰富的营养,走进千家万户,畅销全国30个省、市、区,外销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和香港地区。“朱鹮牌”商标先后在美国、日本注册,已成为国际饮料酒市场的抢手货。
洋县“朱鹮牌”珍稀黑米酒,为陕西省秦洋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中外合资陕西乐洋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注重科学治厂,质量管理严格,检测设备完善,为我国黄酒行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酿酒企业,是西北地区酿酒行业的全优产品企业,国家科委授予“科技攻关先进单位”、陕西省政府命名的“省级先进企业”。目前,产品已形成5大系列、46个品种。除“朱鹮牌”珍稀黑米酒外,还有黑米养生酒、三珍酒、呻华猕猴桃酒、葡萄酒、黑珍珠清酒、黑米饮料、黑米快餐粥以及中外合资生产的乌贡特酿等。为满足市场需求,该公司已形成年产2万吨以上黑米酒的生产能力,1996年达到年产5万吨(其中黑米酒2万吨,三珍酒1.5万吨,黑米快餐食品5000吨,易拉罐黑米饮料1万吨)。是我国酿酒工业的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金奖黑米酒,酒质高雅,出类拔萃,至尊至醇。喝上一杯,实乃享受。馈赠亲朋好友,更能表示敬爱之心和浓厚情谊。
真可谓:一杯黑米酒在手,结交天下众朋友!
㈣ 米酒的功效与作用
米酒的功效与作用:
1.米酒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内养成分,饮后能开胃提容神,并有活气养血、滋阴补肾的功能,产妇和妇女经期多吃,尤有益处,是老幼均宜的营养佳品。
2.米酒能够帮助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具有补血养颜、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功效。
3.对产妇血淤、腰背酸痛、手足麻木和震颤、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消化不良、厌食烦躁、心跳过快、体质虚衰、元气降损、遗精下溺、月经不调、产妇缺奶和贫血等病症大有补益和疗效。
4.米酒还能同肉中的脂肪起酯化反应,生成芳香物质,使菜肴增味。米酒有去腥、去膻及增味功能。
(4)乌糯米酒扩展阅读:
制作米酒的步骤:
1.首先泡糯米,大概两三个小时,用手能轻轻捻碎即可。
2.沥干水分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3.蒸,蒸好后等它冷却至30度左右(用手摸不烫手)。
4.用缸装好。
5.用凉开水拌酒药。
6.把酒药、水、米混合均匀。
7.最后把它装起来,压紧,中间挖个坑,出酒了就能看到。
做酒最好要在冬天做,(立春之前)做好,这样保质期会久一点。
㈤ 自己酿米酒的方法步骤
1
糯米怎么酿米酒
糯米酒主要是以糯米为原料,加上酒曲,经过浸泡-洗米-蒸饭-淋饭-淋曲-落缸-搭窝糖化-发酵-后发酵-压榨-灭菌-装坛等一系列步骤后酿制而成,也可以在酿酒的时候加入其它一些药材或是食材,保健功效更佳。
2
糯米冰糖酒
材料:糯米4000克,冰糖500克,米酒2000毫升,酒曲适量。
做法:
1.糯米淘洗干净后,置盆中加水适量,在锅中蒸熟。
2.蒸熟的糯米取出摊开降温,当降温至手触糯米饭感到温手时,即可均匀的撒上酒曲,然后装入容器中密封。
3.保温34-48小时,开封加入米酒和冰糖,次日便成。
用法:口服,每次服50-100毫升,日服1-2次。
好处:温中益气,补气养颜,产后虚弱,面色不华,自汗,平素体质虚弱,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少气乏力,中虚胃痛人群宜服;阴虚火旺者忌服。
3
乌鸡糯米酒
材料:雄乌骨鸡1只,糯米酒1500毫升。
做法:
1.将乌骨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切成小块,上锅加调料炒熟。
2.将炒熟的鸡肉放入酒坛内,倒入糯米酒,加盖密封浸泡。
3.浸泡期间经常晃动酒坛,密封5-7天即可服用。
4.服用时取上清酒液,鸡肉可食用。
用法:每日3次,不局量随饮,鸡肉佐餐食用。
好处:养阴补虚,适宜于女性产后虚劳羸瘦,脾虚滑泻调理。
㈥ 黑豆泡米酒的制作方法
材料:
黑豆2000克 米酒来6瓶 有盖的玻璃罐子源3个或者泡菜坛子3个
做法:
1、黑豆用水洗净然后放到托盘上晾晒干净,直至没有水分
拓展资料:
黑豆为豆科植物大豆(学名:Glycinemax(L.)merr)的黑色种子。黑豆蛋白质含量36%,易于消化,对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脂肪含量16%,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吸收率高达95%,除满足人体对脂肪的需要外,还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
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黄素、黑色素及卵磷脂等物质,其中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 含量很高,具有营养保健作用,黑豆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对保持机体功能完整,延缓机体衰老、降低血液粘度、满足大脑对微量物质需求都是必不可少的。
㈦ 糯米红枣红曲首乌黄精做糯米酒吃了有什么好处
黄精有来滋肾润肺、补脾益气的源功效,首乌能补益精血、固肾等,合用可增强补肝肾的功效
1、何首乌粥
首乌50克,水煎取浓汁,与粳米100克、大枣5枚、白糖适量共煮成粥,作早点或夜宵食用。具有补肝益肾、生精养发、抗衰乌发的作用。
2、黄精粥
【配方】黄精15-30克(或鲜黄精30-60克),粳米100克,糖适量。
【制作】选用干净的黄精15-30克,煎取浓汁后,去渣,或用新鲜黄精30-60克,洗净后切片,煎取浓汁后,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加入白糖适量即可。
【服法】每日1次,空腹服食。
【功效】补脾胃,润心肺。
㈧ 黑糯米怎么泡酒
用黑来糯米煮的粥,色泽呈咖源啡色,吃起来浓香可口。据有关科研部门在黑糯米产区调查,食用黑糯米,对慢性病患者、恢复期病人、孕妇、幼儿、身体虚弱者都有滋补作用。以黑糯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饮料、食品,更有明显的医疗效果。
中医认为,糯米性味甘温、入脾肾肺经,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因此,夏天饮食讲究调理脾胃,吃点糯米非常有好处。
对中气虚脾胃弱,甚至在夏季经常腹泻的人来说,糯米有很好的补益作用。与山药熬粥,可强健脾胃;加莲子同熬,可温中止泻;食欲不振的,可将糯米与猪肚同煮而食,方法是将糯米浸泡半小时后,装到猪肚内,炖熟后吃肉喝汤,内装的糯米取出晾干,分次食用。
糯米含钙高,有补骨健齿的作用。可将黑糯米浸泡后装入布袋,用线扎紧,然后与猪骨等一起炖煮,熟后喝汤,再将袋中糯米取出,分数次煮粥吃,还有养胃的作用。产妇食用黑糯米粥,有助于滋补产后造成的身体虚弱,利于增加乳汁,哺乳婴儿。
此外,常吃黑糯米还有补肾的作用。中医认为“黑气入肾,黑色多补肾”。黑糯米煮枸杞,可治肝肾虚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黑糯米还可以使头发乌黑发亮,与桑葚、黑芝麻同煮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