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绍兴黄酒从什么时候起成为历代贡酒
绍兴不但有名酒,更出名人,名城、名酒、名人相得益彰。据《吴越春秋》记载,勾践七年(即公元前490年),勾践从吴国返回越国,召范蠡筑城,并以酒为韬略 ,积蓄国力;“生丈夫(男孩),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小猪)”(《国语·越语》)把酒作为奖励生育的奖品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助他恢复国力。勾践在公元前473年出师伐吴雪耻, 三军师行之日,越国父老敬献壶浆,祝越王旗开得胜,勾践“跪受之”,并投之于上流,令军士迎流痛饮。士兵感念越王恩德,同仇敌忾,战气百倍,人百其勇,无不用命,奋勇杀敌,终于打败了吴国。投醪劳师的故事亦由此长传不朽。 南北朝时,绍兴所产的酒已从浊醪发展为“山阴甜酒”。南朝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一书,(对其11岁时在会稽喜饮“山阴甜酒”有记载:)“吾小时,夏日夕中降纱蚊綯,中有银瓯一枚,贮山阴甜酒,卧读有时至晓,率以为常”。清人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认为绍兴酒是以“山阴甜酒”开始的,“彼时即名为甜酒,其醇美可知”。绍兴酒引得无数名人归至,晋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唐贺知章、李白等;宋王安石、苏东坡等当数其中最有名的,白居易在《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中云:“醉乡虽咫尺,乐事亦须臾”。从此,越州以“醉乡”之名传颂遐迩。公元1131年,南宋政府改越州为绍兴,才有了后来“绍兴酒”的称谓,并一直沿用至今。清时的徐文长、李慈铭等,近代的蔡元培、鲁迅、秋瑾更是饮酒、爱酒、颂酒…… 城中处处见酒家,老百姓生活中酒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酒,时时有酒。长期的人文历史影响着、传承着绍兴酒的历史、技艺、文化并改善着绍兴的酿酒人文环境、气氛、风俗等,故有“天下黄酒源绍兴”之说法,这个源字有两层意思,一是绍兴黄酒历史源远流长、千年而不衰、名誉全球;二是绍兴黄酒出于绍兴,兴于绍兴,独特典型的黄酒风味成为中国黄酒的杰出代表。这是绍兴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等综合因素的结果。 绍兴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水质、人文等因素使得绍兴酒流传千年而至今不衰,值得后人继续去探索、研究。
⑵ 绍兴黄酒如何饮用
绍兴黄酒的饮用与季节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季节用不同的饮用方法:
1、春季
雪化冰消,万物复苏,此时以饮微温微热的绍兴花雕酒为好,用以散发冬天积聚在体内的寒气。
2、夏季
气候炎热,盛夏逼人,此时宜将绍兴元红酒冰镇或陈年绍兴花雕酒放入冰桶中冰镇(3℃)饮用,给人以清凉之感,用以消暑通气。
3、秋季
天气凉爽,气候干燥,此时无需冰镇、加温,适宜十年绍兴花雕酒配大闸蟹,以热对寒,是饮食绝配。
4、冬季
北风凌冽,寒气逼人,此时应将绍兴酒微温,琥珀的酒色给人以温暖的享受,有生热暖胃之功效。
(2)绍兴黄酒的发展扩展阅读:
产品特点
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独树一帜。
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但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能够代表中国黄酒总的特色的,首推绍兴酒。
绍兴酒主要呈琥珀色,即橙色,透明澄澈,纯洁可爱,使人赏心悦目。这种透明琥珀色主要来自原料米和小麦本身的自然色素和加入了适量糖色。
绍兴酒具有诱人的馥郁芳香,这种芳香不是指某一种特别重的香气,而是一种复合香,是由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羰基化合物和酚类等多种成分组成的。
这些有香物质来自米、麦曲本身以及发酵中多种微生物的代谢和贮存期中醇与酸的反应,它们结合起来就产生了馥香,而且往往随着时间的久远而更为浓烈,所以绍兴酒称老酒,因为它越陈越香。
⑶ 绍兴酒的来历
绍兴酒的来历
从前,绍兴有个做衣服的人,他的妻子要生小宝宝了专。他高兴地做了几属坛酒,准备妻子生了儿子以后请朋友来喝。
可是他妻子却生了女儿,那时候的人都喜欢男孩子,不喜欢女孩子,这个人也一样,他非常生气,就把酒藏在树底下。
不久女儿长大了,非常聪明伶俐,这个做衣服的人就把她嫁给了自己最喜欢的徒弟。
在请朋友们喝喜酒的时候,他想起了十几年前藏在树底下的几坛老酒,便挖出来请客。
结果一打开酒坛,一阵香气扑过来,酒非常好喝。
从此,绍兴有很多人家生了女儿就把酒埋藏起来,等到嫁女儿时拿出来请客人喝,于是大家把这酒叫“女儿红”酒。这种酒实在太香太好喝了,人们还把这种酒当礼品来送人,“女儿红”成了绍兴的一种名酒。
⑷ 会稽山黄酒的发展历程
1743年一代酿酒师周佳木在绍兴东浦东周溇创建酒坊,取名“云集”,“会稽山”回自此发家。
1915年云集答酒坊酿制的云集老酒作为绍兴黄酒代表,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而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为绍兴黄酒获得第一枚国际金奖。
1951年12月,陈德昌代表人民政府接收云集酒坊,更名为“地方国营云集酒厂”。
1967年云集酒厂更名为“绍兴东风酒厂”。
1993年10月,绍兴东风酒厂与香港益通食品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东风绍兴酒有限公司”,总投资1998万美元。
1998年10月,绍兴东风酒厂与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强强联合,东风酒厂国有资产全额置换给浙江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9月,中国精功集团入驻轻纺城集团公司,成为轻纺城最大股东,东风绍兴酒有限公司随之成为“精功”旗下一员。
2005年12月,为更好地实施品牌营销战略,“东风绍兴酒有限公司”更名为“会稽山绍兴酒有限公司”。
2007年9月,“会稽山绍兴酒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股份制进程。
⑸ 绍兴黄酒制作过程,历史,最佳环境条件是什么
黄酒也叫“老酒”,历史悠久、产地甚广,“绍兴酒”属有名之一。绍兴酒除了精选用料、独特的传统工艺和储藏方法外,与当地的环境、气候、水质、人文等有着重要的关联。
环境、气候与绍兴酒 要酿造出好酒必须有一个适合酿酒微生物综合协调生长的环境与气候。绍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从地理位置上看,绍兴位于浙江东北部,南靠会稽山,北临绍虞平原,离钱塘江口杭州湾约20千米。外围受海洋气流的影响但又受四明山、会稽山脉的屏障,形成一个外海内山的相当稳定、湿润的环境;绍虞平原由钱塘江、浦阳江和曹娥江三江冲积而成,属河流冲积平原,整个平原开阔平坦,空气新鲜、湿度较大,空气中霉菌等微生物菌体较多;同时因宁绍平原背山面海,开阔平坦,气候暖热,水土丰厚,北部四明山、会稽山地又是山林富饶,多马尾松等树木。南部山林中产生的有益菌体时时进入绍虞平原上空,树花粉就是其中的一种。 绍兴黄酒是开放式自然发酵的酒,其酿造经历的浸米、蒸饭、发酵、杀菌、陈贮等工艺与整个环境、气候密切有关,特别在发酵过程中、麦曲与酒药的生产都是靠自然培育的,由原料本身单一的菌体与大自然中的自然菌体融为一体,估计不少于400种,这些复杂的成分酿就了丰满而独特的绍兴黄酒。 绍兴位于北亚热带南缘,盛行东亚季风,受冷暖气交替影响,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雨量充沛,日照丰富,湿润温和。绍兴黄酒生产的传统工艺也是按季节的变化而进行季节性生产的。酿制黄酒的这些菌体都是由空气和原料中的微生物接种而成的,环境与气候的差异影响了菌体的不同,所以各地酿造的黄酒口味都不一样,绍兴的地理位置、气候、湿度都十分适宜酿酒微生物的生长,乃至绍兴的空气中含有有利于酿造的微生物圈,并且相当稳定,也造就了绍兴酒独特的风味。
水质与绍兴酒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酒的酿造,在绍兴,鉴湖水被称为“酒之血”。黄酒属于低度的酿造酒,水分占其中的80%,在糖化发酵等过程中,都需要水,所以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酒的品质。 绍兴酒酿造所用的水一般都取自绍兴境内的鉴湖水。鉴湖的优良水质,形成了绍兴酒的独特品质,可以说,离开了鉴湖水也就酿不成绍兴酒了。 清人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就曾说过:“盖山阴,会稽之间,水最宜酒,易地则不能为良,故他府皆有绍兴如法制酿,而水既不同,味即远逊”。近年来,有些外地厂商想引进绍酒曲种,或者把绍兴酒的生产流程全部拍成照片,回去仿制,但仍然酿不出堪与绍兴酒媲美的酒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鉴湖水。鉴湖水清澈、硬度呈中性,且盐份含量、重金属较少,这都是酿造出好酒的必备条件;并且鉴湖水中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水中的各种微量成分,既是微生物承载的基础,也是调节水中氢气的浓度,从而直接影响着绍兴酒的质量;而在绍兴酒陈贮过程中又与酒中蛋白质产生多种氨基酸,使绍兴酒的酒质结构更加丰满、味更加芬芳浓郁、醇厚绵长。
人文与绍兴酒 绍兴不但有名酒,更出名人,名城、名酒、名人相得益彰。据《吴越春秋》记载,勾践七年(即公元前490年),勾践从吴国返回越国,召范蠡筑城,并以酒为韬略 ,积蓄国力;“生丈夫(男孩),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小猪)”(《国语·越语》)把酒作为奖励生育的奖品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助他恢复国力。勾践在公元前473年出师伐吴雪耻, 三军师行之日,越国父老敬献壶浆,祝越王旗开得胜,勾践“跪受之”,并投之于上流,令军士迎流痛饮。士兵感念越王恩德,同仇敌忾,战气百倍,人百其勇,无不用命,奋勇杀敌,终于打败了吴国。投醪劳师的故事亦由此长传不朽。 南北朝时,绍兴所产的酒已从浊醪发展为“山阴甜酒”。南朝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一书,(对其11岁时在会稽喜饮“山阴甜酒”有记载:)“吾小时,夏日夕中降纱蚊綯,中有银瓯一枚,贮山阴甜酒,卧读有时至晓,率以为常”。清人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认为绍兴酒是以“山阴甜酒”开始的,“彼时即名为甜酒,其醇美可知”。绍兴酒引得无数名人归至,晋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唐贺知章、李白等;宋王安石、苏东坡等当数其中最有名的,白居易在《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中云:“醉乡虽咫尺,乐事亦须臾”。从此,越州以“醉乡”之名传颂遐迩。公元1131年,南宋政府改越州为绍兴,才有了后来“绍兴酒”的称谓,并一直沿用至今。清时的徐文长、李慈铭等,近代的蔡元培、鲁迅、秋瑾更是饮酒、爱酒、颂酒…… 城中处处见酒家,老百姓生活中酒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酒,时时有酒。长期的人文历史影响着、传承着绍兴酒的历史、技艺、文化并改善着绍兴的酿酒人文环境、气氛、风俗等,故有“天下黄酒源绍兴”之说法,这个源字有两层意思,一是绍兴黄酒历史源远流长、千年而不衰、名誉全球;二是绍兴黄酒出于绍兴,兴于绍兴,独特典型的黄酒风味成为中国黄酒的杰出代表。这是绍兴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等综合因素的结果。 绍兴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水质、人文等因素使得绍兴酒流传千年而至今不衰,值得后人继续去探索、研究。
⑹ 绍兴黄酒的荣誉
绍兴酿酒业,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较为普遍。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经久回不衰,并逐步发答展成为绍兴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 绍兴黄酒历来著名,不乏朝廷贡品。明代,开始远销海外。时山阴叶万源酒坊所产之酒,以其质特优,专销日本和南洋群岛。
1915年,绍兴酒云集记和谦豫萃、方柏鹿酒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分别获金牌和银牌奖章,产品远销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日本东京等等地。
1929年,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获金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元红酒、加饭酒、香雪酒、善酿酒、花雕酒先后获国际金奖7个、国家金奖5个、省部级优秀奖30个。
1988年起,加饭酒、花雕酒被列为国宴专用酒。2012年,又在黄酒制曲工艺上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并注重品牌。“女儿红”、“古越龙山”、“会稽山”等绍兴酒品牌都是中国驰名商标。
绍兴黄酒是我国一种营养丰富的低酒度饮料,她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瑰宝,素有“液体面包”的美称。它酒性醇和、营养丰富、回味无穷,其含有的多种糖类、肽、氨基酸等低分子浸出物和微量元素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饮料酒和调味酒。
⑺ 绍兴黄酒的来历
绍兴酒是中国黄酒的杰出代表。绍兴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又有鉴湖这一丰沛而优质的水源,酿酒可谓得天独厚。绍兴黄酒产地主要分布在鉴湖水系区域,包括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县和上虞市东关镇等地。
因酿坊所处位置与操作技巧的差异,绍兴酒分"东帮"和"西帮"两大流派。地处绍兴城西东浦、阮社、湖塘等地的酿坊称为"西帮",城东斗门、马山、孙端、皋埠、陶堰、东关等地的酿坊为"东帮"。
不少黄酒企业现在都有向传统消费区以外扩展的计划,促销的力度也在加大。大企业的扩展空间也许要大一些,那么中小企业该怎么做呢?
中小企业到其他区域拓展新市场,必须先下手为强,这是毋庸置疑的。要是没有能力四面出击,可以集中力量做地区市场、区域市场,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其实黄酒企业目前有一些优势,比如价格控制,因为市场竞争还不是很激烈,价格比较规范,有利于企业在某个新市场的长远发展。
不过黄酒还是要努力解决地缘认知度的问题。比如南京人大都认为绍兴才出黄酒,上海能做什么黄酒呢?因此黄酒企业要有针对性地做促销工作。
那么黄酒企业要怎么做促销,才能较快地争取陌生消费者的认同呢?
在前期运作时,需要致力于增大销量,各个品牌可以从不同的诉求点来做。黄酒的健康、营养以及古老历史,很多消费者有一定的了解,这些不必做过多的提示。要想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做点特殊的东西出来,然后以特殊的产品,配合特殊的渠道来运作,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黄酒要争取消费者,首先要解决认知度、知名度的问题,做适当的促销,问题就比较好解决。比如孔乙己在南京的运作力度就比较大,促销人员、促销品也很漂亮,能让看惯了白酒、葡萄酒、啤酒促销的消费者眼前一亮,销售效果很好。
参考资料:http://www.168idea.cn/html/2/0805/4144.html
⑻ 介绍绍兴黄酒
中国名酒谱
中国名酒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评酒机构,间隔一定时期,经过严格的评定程序确定的。中国名酒代表了我国酿酒行业酒类产品的精华。中国名酒按酒的种类分别评定。在全部名酒中,白酒类名酒数量最多。下面根据酒的种类重点介绍黄酒类和白酒类的国家名酒。
一 黄酒类名酒
黄酒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历史上,黄酒名品数不胜数。由于蒸馏白酒的发展,黄酒产地逐渐缩小到江南一带,产量也大大低于白酒。但是,酿酒技术精华非但没有被遗弃,在新的历史时期反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黄酒魅力依旧,黄酒中的名品仍然家喻户晓,黄酒中的姣姣者仍然像一颗颗璀灿的东方明珠,闪闪发光。
1 绍兴加饭酒
绍兴黄酒可谓是我国黄酒的姣姣者。绍兴酒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在历代文献中均有记载。宋代以来,江南黄酒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尤其是南宋政权建都于杭州,绍兴与杭州相距相近,绍兴酒有较在的发展,当时的绍酒名酒中,首推"蓬莱春"为珍品。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中,不少都流露出对家乡黄酒的赞美之情。清代是绍兴酒的全盛时期。酿酒规模在全国堪称第一。绍酒行销全国,甚至还出口到国外。绍酒几乎成了黄酒的代名词。目前,绍兴黄酒在出口酒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产品远销到世界各国。绍兴酒酿酒总公司所生产的品种很多,现代国家标准中的黄酒分类方法,基本上都是以绍兴酒的品种及质量指标为依据制定的。其中绍兴加饭酒在历届名酒评选中都榜上有名。加饭酒,顾名思义,是在酿酒过程中,增加酿酒用米饭的数量,相对来说,用水量较少。加饭酒是一种半干酒。酒度15%左右,糖份0.5%-3%。酒质醇厚。气郁芳香。此外,还有元红酒、善酿酒、香雪酒等酒都具有很高的品质,远销国外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 福建龙岩沉缸酒
龙岩沉缸酒,历史悠久。在清代的一些笔记文学中,多有记载。现在为福建省龙岩酒厂所产。这是一种特甜型酒。酒度在14-16%,总糖可达22。5-25%。内销酒一般储存两年,外销酒需储存三年。该酒在1963,1979,1983年三次荣茯国家名酒称号。龙岩沉缸酒的酿法集我国黄酒酿造的各项传统精堪技术于一体。比如说,龙岩酒用曲多达4种,有当地祖传的药曲,其中加入30多味中药村;有散曲,这是我国最为传统的散曲,作为糖化用曲。此外还有白曲,这是南方所特有的米曲。红曲更是龙岩酒酿造必加之曲。酿造时,先加入药曲,散曲和白曲,先酿成甜酒娘,再分别投入著名的古田红曲及特制的米白酒。长期陈酿。龙岩酒有不加糖而甜,不着色而艳红,不调香而芬芳三大特点。酒质呈琥珀光泽,甘甜醇厚,风格独特。
二 白酒
白酒中的名酒是按香型评定的。现分为酱香型,米香型,清香型,浓香型,其它香型(董香型,凤香型,芝麻香型等)。
1 贵州名白酒:茅台酒,董酒
酱香型名白酒有贵州茅台酒,四川郎酒等酒。贵州茅台酒和四川郎酒虽产于两个不同的省,但是茅台酒的产地贵州仁怀和郎酒的产地四川古蔺在地理位置上却是非常接近的。这两地都分布在赤水河畔,前者位于黔北,后者位于川南。赤水河经贵州仁怀,习水,再流经四川古蔺等县,至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酱香型名白酒中以贵州茅台酒最为著名,有国酒之美称。
在清代,由于川盐入黔,赤水河是川盐从长江经泸州,合江等地的一条水上通道。清代诗人郑珍曾写道:"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正是频繁的盐业运输,促进了赤水河两岸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当地酿酒业的发展与兴旺。贵州茅台酒的美名开始流传开来。
茅台酒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的特殊风格,酒液清亮,醇香馥郁,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闻之沁人心脾,入口荡气回肠,饮后余香绵绵。茅台酒最大的特点是"空杯留香好",即酒尽杯空后,酒杯内仍余香绵绵,经久不散。茅台酒在历次国家名酒评选中,都荣获名酒称号。茅台酒还是许多重大的外事活动的见证人,因而被誉为"国酒","外交酒"。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茅台酒能治百病,日本前首相也称茅台酒是美酒。茅台酒的独特风味,除了独特的酿造技术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与产地的独特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茅台酒厂在赤水河之畔,该水系受国家有关政策的严格保护,周围不允许建有污染源的工厂。更为独特的是,川黔这一带的湿润,闷热的气候,形成了独特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在酒曲和原料上的繁殖,其复杂的生物代谢机理,使茅台酒的风味成份更加复杂,协调。这是其它地方所无法模拟的。在贵州茅台以外的地区建厂,即使严格按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技术生产,也无法酿制出真正的茅台酒。
董酒产于贵州省遵义市董酒厂,1929年至1930年由程氏酿酒作坊酿出董公寺窖酒,1942年定名为"董酒"。1957年建立遵义董酒厂,1963年第一被评为国家名酒,1979年后都被评为国家名酒,董酒的香型既不同于浓香型,也不同于酱香型,而属于其它香型。该酒的生产方法独特,将大曲酒和小曲酒的生产工艺融合在一起。
2 汾酒
汾酒产于山西省境内吕梁山东岳,晋中盆地西沿的汾阳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作为我国白酒类的名酒,山西汾酒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名酒。清代成书的<<镜花缘>>中所列的数十种全国名地名酒,汾酒名列第一。清代名士的笔记文学中,曾多次盛赞山西汾酒。汾酒属清香型白酒。
3 四川名白酒: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和沱牌曲酒
我国的各省名白酒中,四川所产的占的数量最多。原有五种国家名酒,素有"五朵金花"之美称,后又增加到六个。在第五次全国名白酒评比中,有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四川沱牌曲酒荣获国家名酒称号。除郎酒属酱香型白酒外,其余都属于浓香型白酒。
五粮液,原名为"杂粮酒",产于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该酒由高梁,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五种谷物为原料酿制而成,相传创始于明代。现在该厂还有明代一直留传下来的酿酒老窖,宜宾市博物馆还保存着一张"杂粮酒"的技术秘方。1929年定名为"五粮液。五粮液酒具有"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被认为在大曲酒中,以酒味全面著称。该酒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泸州老窖特曲酒,作为浓香型大曲酒的典型代表,以"醇香浓郁,清洌甘爽,饮后尤香,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1915年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历届国家评酒均获"国家名酒"的称号。
剑南春产于四川省绵竹县。其前身当推唐代名酒剑南烧春。唐宪宗后期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就将剑南之烧春列入当时天下的十三种名酒之中。当然,当时所指的剑南,是指剑门关之南,唐代所谓的"剑南道"之省称,绵竹作为当时剑南道属下的一个县。现今酒厂建于1951年4月。剑南春酒问世后,质量不断提高,1979年第三次全国评酒会上,首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4 古井贡酒
该酒产于安徽省亳县古井酒厂。魏王曹操在东汉末年曾向汉献帝上表献过该县已故县令家传的"九酿春酒法"。据当地史志记载,该地酿酒取用的水,来自南北朝时遗存的一口古井,明代万历年间,当地的美酒又曾贡献皇帝,因而就有了"古井贡酒"这一美称。古井贡酒属于浓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纯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的特点。
5 江苏名白酒:洋河大曲与双沟大曲
洋河大曲产于江苏省泗洋县洋河镇洋河酒厂。洋河镇地外白洋河和黄河之间,距南北大运河很近,在古代时,水陆交通极为方便。是重要的产酒和产曲之乡。洋河大曲属于浓香型白酒。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后,三次被评为国家名酒。双沟大曲产于江苏省泗洪县双沟镇。1984年的第四次全国评酒会后,该酒以"色清透明,香气浓郁,风味协调,尾净余长"的浓香型典型风格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6 西凤酒
西凤酒产于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西凤酒厂。西凤酒属其它香型(凤型)。曾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参考资料:中国名酒网
⑼ 浙江绍兴酒的历史
绍兴酿酒,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吴越之战时,越王勾践出师伐吴前,以酒赏士,留下“一壶解遣三军醉”的千古美谈。在南北朝时期,黄酒已被列为贡品。“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
绍兴有酒的文字记载,当推《吕氏春秋》和《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中的“越语”篇中,有越王为增加国家人口补充兵力和劳动,曾采用过一系列奖励生育的政策和措施,内中有“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以酒奖励生育体现两方面的作用,一作为国君的恩施,使百姓感激国君,听从国君;二作为对产妇的一种保健用品,帮助催奶和恢复产妇的体能,有利于优育。因此,以黄酒作为产妇的保健用品一直沿用至今。《吕氏春秋》,是秦国宰相吕不韦主持编撰的综合性史书。在“卷九季秋纪第九顺民”篇中,有“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的记载。这里,勾践为获得百姓的支持,在有酒时,要倒入河江中与老百姓共饮,说明当时的酒是比较宝贵的,饮酒是一种高档的享受。
曲水流觞—最风雅的酒会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晋代大书法家、会稽内使王羲之携亲朋谢安等42人,在绍兴兰亭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即兴赋诗或饮酒。王羲之将大家的诗汇集起来,乘酒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此被誉为“书圣”。传说王羲之酒后曾多次重写《兰亭集序》都不能达到原来的境界,这不仅表现了艺术珍品需要在天人合一的环境下造就,也表明了酒的神力和活力。
投醪劳师最豪情的壮行酒
公元前492年,越国为吴国所败,越王句践夫妇被作为人质,去吴国苦役三年。句践回国后奋发图强,修明政治,臣民一心,扬风鼓帆,终于复国灭吴,报仇雪耻,留下了投醪劳师、壶酒兴邦的佳话。《吕氏春秋顺民篇》记载:越王句践出师伐吴时,父老乡亲向他敬酒,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游,与将士们一起迎流共饮,于是军民感奋,战气百倍,终于战胜吴国,一雪耻辱。那条河后人称之为“投醪河”,至今还在绍兴城南静静流淌着。
希望能帮到您 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