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艾草条燃烧的烟味对身体有害吗
过度吸入对人体会有影响。
1、艾草挥发油含量较高,切勿过量食用,以免抑制神经。艾草是一种多功能植物,放在家里用作绿化能驱蚊虫、苍蝇和蚂蚁等以及净化空气,做食材的话营养又美味。同时,艾草还是一味养生保健功能繁多的药材,能平喘镇咳和祛湿散寒等。
2、每100克艾草中含3.6克膳食纤维、27微克维生素a、86.4微克视黄醇、677毫克钾、137毫克钙、54毫克镁、7.7毫克铁、0.84毫克锰、0.78毫克锌、0.28毫克铜和60毫克磷,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同时,艾草具有的奇特芳香还能驱蚊蝇和净化空气。
3、食用艾草的好处
(1)治妇科疾病:艾草能够治疗体质虚寒引起的出血,能很好的治疗月经不调、经痛和崩漏等妇科疾病。
(2)抑菌抗病毒:艾草能够抑制和杀伤好多种病毒和细菌,能有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抑菌抗病毒效果明显。
(3)止痒:用艾草煎汤外洗患处,能有效治疥藓和止痒。
(4)减肥:用艾叶做成卷并用火点燃靠近人体关元穴和丰隆穴熏,长期坚持能有效的减肥。
(1)雄黄酒点燃扩展阅读:
艾草的食疗方
1、艾叶甜汤:准备15克艾叶和20克白糖,将两者共同熬煮成汤饮用即可。艾叶甜汤能治疗经期烦躁、尿红灼痛、口苦口干和脉数无力等症,能有效清热利湿和活血化瘀。
2、艾叶饼:准备适量艾叶和糯米粉,首先将艾叶打成浆,然后把艾叶浆倒入糯米粉和成面团并做成一个个艾叶饼,最后烙熟即可食用。艾叶饼有美容功效,适合女性朋友坐月子当点心吃。
3、艾叶母鸡汤:准备15克艾叶和一只老母鸡,将老母鸡洗净并切块,同艾叶共同熬煮成汤月经期食用即可。母鸡艾叶汤能补气益血和健脾宁心,能有效治疗失眠、心悸和腹痛等症。
② 雄黄在北方有驱蛇作用吗
雄黄在北方有驱蛇作用。
雄黄本来就有驱蛇的作用,
无论在什么地方作用都是一样的,
驱蛇可以将雄黄撒在需要驱蛇的地方的周围。
③ 急求以端午、中秋、清明、春节为题的诗词歌赋、散文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唐】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唐】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唐】李峤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
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说明]这首诗说,宋代人的春节一定要喝屠苏酒,因为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二要及时在门两旁贴上新桃符,以驱鬼辟邪。可见过年的意义在于对新的一年寄于美好的希望。
屠苏酒
[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 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日日持杯访醉乡。
[说明]元日讲喝屠苏酒。这首诗告诉我们,酒是仙人的药方调制的,事前用红色囊袋装好,浸泡在井下。元日这天清晨倾于杯中,由年最少者先开口品尝,然后按年龄递增依次喝下去。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说明]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
凤城新年辞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说明〕在古代,民间妇女一年到头忙累只有到了新年才有闲空玩耍。这首诗从侧面写出妇女过年的心情,为了年后能清闲一个月,年前却分外满碌。她们巧制首饰试做新衣,争相打扮,体现女子爱美天性。
④ 端午节的来历、习俗、诗歌、对联
端午节来历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有的家长还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节诗歌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3、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4、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5、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6、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7、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8、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节对联
1、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2、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3、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4、日逢重五,节序天中。
5、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
6、保艾思君子,依蒲祝圣人。
7、抚辰逢地腊,建午届天中。
8、门幸无题午,人惭不识丁。
9、艾人驱瘴千门福,碧水竞舟十里欢。
10、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妖。
11、结艾钗头轻战虎,夺标船首惯成龙。
12、榴花彩绚朱明节,蒲叶香浮绿醑樽。
13、榴裙萱黛增颜色,艾酒蒲浆记岁年。
14、绿艾悬门漆藻彩,青蒲注酒益芬芳。
15、堂前萱草舒眉绿,石上榴花照眼红。
16、节启朱明榴图南瑞,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17、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18、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19、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
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20、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21、保艾寺君子,依蒲作圣人。
22、蒲带荣封一品,艾旗捷报三元。
23、海国中天节,江城五月春。
24、千载招魂悲楚仕,万人抚卷叹离骚。
25、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26、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长怀千古羞。
27、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
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28、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
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29、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30、我为他哭屈落水,他为我辈壮升天。
31、不畏汨罗河水深,甘冒东海浪涛激。
32、时逢端午思屈子,每见龙舟想汨罗。
33、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34、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
35、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36、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37、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38、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
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39、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40、端午池莲花解语,夏晨岸柳鸟能言。
41、艾叶如旗驱五毒,菖蒲似剑杀三虫。
42、端午午时人赏午,立春春日客游春。
43、五月五日,五弟送五粽,好香,好香,
三更三点,三嫂伴三哥,好亲,好亲。
44、五月五日,五叔怀中藏五粽,
三更三点。三嫂房内唤三哥。
⑤ 雄黄真的能驱蛇吗
无论是来雄黄酒还是雄黄粉,都自不能完全地对蛇造成直接伤害。但雄黄酒、雄黄粉确实对蛇有一定的驱赶作用,蛇遭遇这两样东西时,在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它们会选择避开。
此前,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蛇怕雄黄一事做过实验,曾有媒体将涂满雄黄粉的白老鼠放在蛇面前,最终也是被蛇吃掉,但蛇并没有因此而死去。这说明,雄黄对于蛇来说,并没有完全的防御作用。
陈俊标称,雄黄酒和雄黄粉均对蛇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相对来说,挥发出强烈刺激味的雄黄酒效果相对明显些,这是因为酒精极易挥发,对蛇有刺激性。而雄黄粉相对来说,挥发性比雄黄酒要差些,效果要更差些。
陈俊标说,从驱蛇的效果来说,点燃的艾草更好一点,因为气味和烟都会对蛇产生影响。他本人就有过类似经历,有一次为了将蛇洞中的蛇逼出来,点燃了艾草,结果熏了几分钟再将蛇拖出洞时,蛇已经熏得软绵绵。
对于民间在端午节饮用雄黄酒的习俗,陈俊标表示,这个做法不行,雄黄是有毒性的,主要成分为硫和砷,酒和雄黄一起喝,容易中毒。另外,将雄黄直接擦在皮肤上也不可行,有毒的雄黄会造成皮肤过敏。
⑥ 黄酒可以点燃吗
直接当然是不行的,但要是你把黄酒酒精给提取或浓缩了,酒精度高了,当然会直接点燃。
⑦ 雄黄是否真的可以驱赶蛇为什么
可以,但蛇并抄不怕雄黄,蛇怕袭刺激性气味,雄黄本身有刺激性气味,可能会有驱蛇作用。无论是雄黄酒还是雄黄粉,都不能完全地对蛇造成直接伤害。
挥发出强烈刺激味的雄黄酒效果相对明显些,这是因为酒精极易挥发,对蛇有刺激性。而雄黄粉相对来说,挥发性比雄黄酒要差些,效果要更差些。
雄黄是有毒性的物质,埋在四周会影响环境。想要驱蛇不如用它更不爱的刺激性气味物质,如酒、蒜等。
(7)雄黄酒点燃扩展阅读:
雄黄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雄黄含有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雄黄具有腐蚀作用。因此,服用雄黄极易使人中毒,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重者则会致人死亡。
⑧ 雄黄是什么啊
雄黄是一味中药,就是在端午的时候,有的人家里会放艾叶和雄黄,这就是起驱蛇的作用,也是一种吉祥的意义。蛇是很怕雄黄的,只要能闻着这个味道,他老远就会跑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