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雄黄酒有什么功效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古时中国人会在端午节饮用,但至现代,由于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雄黄具有一定的毒性,此习俗已较罕见。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古人不但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
中文名
雄黄酒
又名
鸡冠石
性质
一种中药药材
作用
解毒剂、杀虫药
古代人
克制蛇、蝎等百虫
药性
辛苦、温,有大毒
雄黄简介
雄黄,作为药用,历史悠久,其药性辛苦、温,有大毒;归肝、胃、大肠经;主要是外用于杀虫、解毒,治疗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
“雄黄”又名雄精、石黄、薰黄、黄金石,产自湖南、甘肃、云南、四川等地。雄黄[1]性温、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内服,主要用做解毒、杀虫,外用治疗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雄黄少量饮用,可治惊痫、疮毒,但由于雄黄有腐蚀之力,所以一定要经医生指示,并遵古法泡制的雄黄酒才能喝。
现代科学证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黄酒等于吃砒霜;雄黄含有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雄黄具有腐蚀作用。
饮酒来历
屈原
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鱼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 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
端午节这天,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在汪曾祺的《端午节的鸭蛋》中提到过雄黄酒,其中说:“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杭谚说:“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民间于此日将蒲根切细、晒于,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亦有单独用雄黄浸酒者,故名“雄黄酒”。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形成端午节饮雄黄酒风俗。同时,还要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民间还将吃剩的雄黄酒喷洒房屋壁角阴暗处,或贮藏起来,乎日遇有虫咬红肿,可以涂抹解毒消肿。有井人家,还以雄黄一块,裹以丝绵,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 我国民间有“ 早端午,晚中秋”之说,古人以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故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希望有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雄黄酒
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佩戴香包能驱邪解毒,自有它的医理。要说香包先说雄黄和雄黄酒。雄黄许多地方都盛产,人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用雄黄酿成雄黄酒,《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黄。雄黄,橘红色,可入药解病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旧时建宁几乎家家酿雄黄酒,但多为男人饮,有些会喝酒的女人也饮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沫一番。后来人们就在雄黄里加入艾叶、熏草等原料制成香包供妇女和儿童佩戴。
香包以药物之味,经口鼻吸入,使经脉大通,祛邪扶正,以达到祛病强身之功效。况雄黄、艾叶、熏草都挥发一种奇异的香味,而蛇虫闻之远遁,既减少了传染源,又可起到杀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
2. 简单的德语翻译 雄黄酒用德语怎么说
der Schnaps des Realgars. 比较直译,为 雄黄的酒。 如果想更贴切的翻译,可以考虑雄黄酒的口感、作用来翻译,只可惜我没尝过。
3. 雄黄酒里含了那些东西
雄黄的主要来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自炼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黄酒等于吃砒霜;雄黄含有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雄黄具有腐蚀作用。因此,服用雄黄极易使人中毒,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重者则会致人死亡。
吃的时候要多注意注意~
4. 为什么要喝雄黄酒、点雄黄、插艾蒲
名俗认为可以辟邪,科学的角度讲,这些可以杀菌,去潮,提高免疫力。
5. 划龙舟是端午的传统习俗,能用简笔画画出来吗
“五月五抄,日以五彩丝系臂,袭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6. 端午节的特点
端午节的特点是很复有辟阴制邪与祛病防疫内容,如挂艾草、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是上古百越先民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1、粽子: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2、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
3、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
7. 为什么要饮雄黄酒50字
每到端午节,为了复“驱邪”制、“解毒”和健康长寿,南方人至今保持着在门前挂艾蒿、饮雄黄酒的习俗。当地人配制与勾兑雄黄酒的方法极为简单,一般是将雄黄磨成粉末状后倒入白酒或黄酒中。然而,喝雄黄酒不仅达不到驱邪、解毒的目的,反而会中毒。
8. 刚刚有网友说喝雄黄酒可以治胃病,他说的是真的吗
错!雄黄酒是不能治疗胃病的,而且雄黄是有毒的,长期服用,会造成砷中毒。
9. 粽子简笔画: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民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纪念屈原
相传公元前340,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不忍面临亡国之痛,在五月五日那天投河自尽,楚国人为了哀悼他,用竹筒装入大米投入河中借此来
祭祀和悼念屈原,而到了唐宋年代,粽子成为节日和各种市场一种美味的食品,在长安就有专门的店面制作粽子,馅有各种原料,而到了明朝开始有了粽叶包裹的粽子。
屈原投河自尽之后,楚国人民十分哀痛,跑到河边,开始打捞屈原的身体,深怕被鱼虾什么动物给吃了,开始用竹筒装米向河里面投,或者鸡蛋什
么的,好多人看见之后于是纷纷仿效。相传又有位老医师自己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水蛟龙水兽,要药可以药晕它,这样就可以避免它伤害屈大夫。而后来
人们怕丢入河中的饭团被蛟龙所食,于是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最后成为了棕子。这个传说在民间最为流行。
二、纪念伍子胥
纪念春秋时期楚国大将伍子胥因自己的父亲和兄长均被楚王所杀,于是投奔吴国,助吴伐楚,可谓节节胜利,五战就攻入楚都郢城,建功赫赫。可
是吴王阖庐死后,夫差继位,大败越国,越国勾践请和,夫差然允之。伍子胥向夫差进言:当斩草除根,夫差不听。此时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进谗言以害伍子胥,
夫差听之,赐剑与伍子胥。忠良子胥在自刎而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听到这样的话非常生
气,于是令人掘取子胥的尸体裹在皮革里在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后来就相传为纪念忠良伍子胥之日。
三、龙之日说
端午节的两个主要活动都与龙有关。主要出处来自《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相传古代吴越地区以“龙”为图腾,每到五月初五,都会进行图腾祭祀。
理由主要有:端午节由来中粽子投入水中却被蛟龙所窃,和龙有关;端午节中竞渡比赛用的船是龙舟;吴越地区,百姓有着断发以纹“龙”的习俗;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