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瓜蒌做法大全,瓜蒌怎么做简单又好吃,瓜蒌的营养价值
搜一下:瓜蒌做法大全,瓜蒌怎么做简单又好吃,瓜蒌的营养价值
B. 为什么药引子多用黄酒
黄酒既是药引子,又是丸散膏丹的重要辅助材料。《本草纲目》上说“诸酒醇不同,唯米酒入药用”(米酒即黄酒),黄酒具有通曲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等治疗作用。 中医偏爱黄酒作为药引子的原因大体如下: 一、黄酒的酒精含量比较适中,可溶解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提高药效,以在体内发挥药效用。 二、黄酒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性质此较温和。相此白酒性烈、酒精度过高,而果子酒又含有机酸等物质,不宜与药物配伍。啤酒的酒精含量太低,溶解不了药物。 三是、中医以黄酒作为药引子,要使其引导、向导,战胜疾病,亦吸取民间使用黄酒药引的、丰富的、有效经验. 黄酒是我国三大酒类即黄酒、葡萄酒、白酒中,最早出现的发酵酒。《诗经》中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的记载。意指公元前11世纪陕西歧山周人秋收稻谷、冬春酿酒的习俗。 黄酒是中国国酒,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美味酒品。它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酴,丰富的糖分、有机酸、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黄酒被人们誉为“液体蛋糕”,就是指的具有丰富的营养。长江三角洲人杰地灵,经济发达,民间酿酒业由来已久,清朝初期就有相当规模的黄酒作坊,而闻名遐迩的江苏黄酒———沙洲优黄,在光绪年间就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经过几代人的摸索总结,具有鲜明江南水乡特色的以半干半甜为特点的黄酒酿造工艺逐步成型,并在长江三角洲风行起来,寻常百姓都以每天饮一杯黄酒为时尚。 饮黄酒时尚,在于黄酒健康。有诗人道:“黄酒不伤身,微醉如酒神,品自香中来,天地皆入樽”,就是喝黄酒的好处。黄酒的养胃健肾、和血行气的功用,是其它酒品不能媲美的。黄酒中的糯米发酵而产生的醇香,更是余香绕梁、沁人肺腑。黄酒不甜不辣,入口最适,能者海量自有一决雌雄之地,妇孺老人也能浅酌助兴,这就是黄酒的“人缘”,自然比烈酒下肚伤身强多了。 在治疗某些疾病的时候,医生开完药方有时会嘱咐病人,服药时需要用黄酒做药引。为什么不用白酒、啤酒而一定要用黄酒做药引呢?中医认为,酒有通风散寒、舒筋、活血、止泻止痛、利尿及驱虫等多种功能,同时,酒还是一种引经药,在治疗某些疾病时与酒同服能引诸药到某些经络,从而使治疗更加有的放矢。 然而,由于白酒中醇的浓度较高,过多饮用对心、肝、肾及神经系统都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白酒少饮能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多饮则损伤脏腑元气。而做药引需一定的酒量,一般情况下,服中药者皆病人也,无论是何种病症,此时身体解毒功能均较健康人差,因此不是能耐受大量高浓度酒精侵害的。 而啤酒不仅醇度较低,而且啤酒在我国早年很少饮用,因此也不适合做药引。黄酒酒精度较低只有15度左右,黄酒多是用糯米酿制而成,而且营养丰富。据中医记载,“黄酒味苦,甘、辛,可入药,主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通血脉、厚肠胃、润肌肤、散寒湿气、养脾、扶肝、除风下气、热饮甚良。”可见黄酒不仅是酒类饮品,而且具有良好的祛病养身作用。用黄酒做药引不仅能引药归经,而且对身体具有一定的补益、除湿、通络、活血等功效。特别是对一些因寒湿攻脾而引起的胃肠不适,用温黄酒做药引治疗效果更佳。 黄酒是以糯米、临渊酒曲、红曲等为原料经酿造而成的发酵酒。黄酒呈淡黄色,澄明,气芳香,味醇厚。黄酒属非蒸馏酒类,含乙醇15%~20%较蒸馏酒类如高梁酒,烧酒等为低。黄酒中还含有麦芽糖,葡萄糖,糊精,甘油,酸类(如氨基酸)、酯类等。 中医认为:黄酒性大热,味甘辛。功能“行药势……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热饮之甚良。” 在治疗某些疾病的时候,医生开完药方有时会嘱咐病人,服药时需要用黄酒做药引。为什么不用白酒、啤酒而一定要用黄酒做药引呢?中医认为,酒有通风散寒、舒筋、活血、止泻止痛、利尿及驱虫等多种功能,同时,酒还是一种引经药,在治疗某些疾病时与酒同服能引诸药到某些经络,从而使治疗更加有的放矢。 然而,由于白酒中醇的浓度较高,过多饮用对心、肝、肾及神经系统都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白酒少饮能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多饮则损伤脏腑元气。而做药引需一定的酒量,一般情况下,服中药者皆病人也,无论是何种病症,此时身体解毒功能均较健康人差,因此不是能耐受大量高浓度酒精侵害的。 而啤酒不仅醇度较低,而且啤酒在我国早年很少饮用,因此也不适合做药引。黄酒酒精度较低只有15度左右,黄酒多是用糯米酿制而成,而且营养丰富。据中医记载,“黄酒味苦,甘、辛,可入药,主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通血脉、厚肠胃、润肌肤、散寒湿气、养脾、扶肝、除风下气、热饮甚良。”可见黄酒不仅是酒类饮品,而且具有良好的祛病养身作用。用黄酒做药引不仅能引药归经,而且对身体具有一定的补益、除湿、通络、活血等功效。特别是对一些因寒湿攻脾而引起的胃肠不适,用温黄酒做药引治疗效果更佳。 黄酒是以糯米、临渊酒曲、红曲等为原料经酿造而成的发酵酒。黄酒呈淡黄色,澄明,气芳香,味醇厚。黄酒属非蒸馏酒类,含乙醇15%~20%较蒸馏酒类如高梁酒,烧酒等为低。黄酒中还含有麦芽糖,葡萄糖,糊精,甘油,酸类(如氨基酸)、酯类等。 中医认为:黄酒性大热,味甘辛。功能“行药势……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热饮之甚良。” 中医中药用酒炮制药材历史悠久。相传夏商时代已将酒用于中药炮制,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药材的“酒煮”、“酒浸”的记载。近现代酒制药材包括酒炙、酒炖、酒蒸等,除有规定者外,一般用黄酒。 古人在方剂中用酒(如瓜蒌薤白白酒汤)或使用酒与水煮汤剂历史久远。如汉代张仲景所撰《伤寒论》中:炙甘草汤的煎法用酒七升、水八升;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的煎法用酒水各六升;《金匮要略》中:芎归胶艾汤的煎法用酒三升、水五升等都属于在补阴补血剂中加酒以通药性的实例。 古今用中成药以酒为引者颇多。古方如薯蓣丸,肾气丸,天雄散,侯氏黑散等,或“酒服”或“温酒调服”。后世方如活络丹,九分散,疏筋丸,七厘散等都可用黄酒送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中药成方制剂中有25种成方制剂需要药引,其中如小活络丸,马钱子散,妙济丸,活血止痛散,跌打活血散等10种的药引是黄酒。 腰痛宁胶囊方由《急救应验良方》九分散加味而成。处方组成是:马钱子粉(调制)、土鳖虫、麻黄、乳香、没药、川牛膝、全蝎、僵蚕、苍术、甘草等。功能温经通络,疏散寒邪,消肿止痛。服用腰痛宁胶囊以黄酒为引,即用黄酒兑少量温开水送服;黄酒行药势以促使药物直达病位;通血脉以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矫臭以祛除药物不良气味,有利于药物发挥疗效等作用。确实是不可缺少的药引,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临床实践证明,药引是根据治疗需要,为增强药物疗效与药物配合使用的物质。其中不少是普通食物,如生姜、盐、葱白、红糖、黄酒、白酒等。服用腰痛宁胶囊以黄酒为引,就是要达到增强药物疗效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3348.cn 黄酒品牌信息网
C. 谁知道瓜蒌泻心汤的疗效
瓜蒌薤白汤是张仲景的方,原方用瓜蒌实一枚捣碎,薤白9克,黄酒60克,煎分两次服。功用是通阳散结,理气祛痰。主治中医病症:胸痹寒症。西医病症:心绞痛。
D. 瓜蒌薤白白酒汤的使用注意
方中白酒用量,当视患者酒量而定,一般可用30-60ml,不宜过多。
E. 黄酒与王不留泡是否治痔疮。
[药品名]王不留
[英文名]Semen Vaccariae 本品为石竹科麦蓝菜属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产于版河北、山东、辽宁、黑权龙江等地。
[别名]王不留行、麦蓝子。
[成分]含多种皂甙、糖类,并含生物碱及香豆精类化合物等。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肝、胃经。
[作用与用途]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经试验本品除去钾质的水煎剂对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醇浸液的作用更强,故对通乳及于宫复原有明显效果。
临床用于: 1.产后乳汁不通:王不留、穿山甲、六陆通、通草各9g,当归、天花粉各12g,水煎服。
2.乳腺炎:王不留、穿山甲、漏芦各9g,瓜蒌、地丁、蒲公英、金银花各15g,水煎服。
3.血滞经闭或痛经等症:王不留、当归、川芍、红花、元胡、香附各9g,水煎服。
4.泌系结石:可与其他通淋利尿药配伍应用。
5.腮腺炎及合并睾丸炎;可与川楝子、板蓝根、黄芩、生地、丹皮等配伍应用。
[用法与用量]4.5—9g,水煎服。孕妇慎用。
从以上药理作用来看不适用痔疮
F. 黄酒煮瓜蒌野生蒜能治疗脑血栓吗
这个方是治疗胸痹,胸背疼痛,气喘气短等症状的,如果脑血栓有这些症状,这方可能有效果。
G. 竹花泡酒的功效
有化痰止咳,活血祛风,利湿等等作用。竹花泡酒主要外用,用来治疗风湿麻专痹、跌打损伤、风属湿性关节炎等等。
竹黄服用后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若是想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这种药材的作用,那么也可以将竹黄和贝母、桑白皮以及瓜蒌等中药材搭配使用。
若是患有皮肤疾病的患者,特别是鹅掌风以及灰指甲的患者,生活中不要服用竹黄,避免加重。除此之外孕妇、高血压用户、脾胃虚寒便溏用户、无湿热痰火用户等,都不适合服用竹黄。
(7)瓜蒌和黄酒的功效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不宜空腹:人在饱腹时对酒精吸收慢,而空腹时吸收快,易醉。
2、不宜快饮:喝黄酒宜慢慢地品,放宽节奏,从容心境,充分享受酒味,是真正的饮酒。绍兴酒富于营养,慢慢饮容易吸收,是一种好方式,也是一种好境界。
3、不宜混饮:各种不同的酒混合起来饮用,易醉,而且会产生副作用,引起胃不适和头痛等。
4、不宜过量:黄酒口感温和,但切勿轻视他,因为喝醉后,后劲比较足。一般你白酒的酒量有半斤,喝黄酒千万别超过八两,这样比较好。而且适量常饮,对身体有益。
5、不宜酒后洗澡:酒后洗澡容易将体内贮存的葡萄糖消耗掉。而血糖含量大幅度下降,能导致体温急剧降低,严重的会引起休克。
H. 瓜蒌薤白半夏汤要怎样制作
瓜蒌薤白半夏汤:材料:瓜蒌皮12克,薤白9克,半夏12克,黄酒250毫升。
操作:将以上三味,加版黄酒,再加权水250毫升,文火微沸煎至300毫升,去渣。一日三次,每次50毫升温服。
功效:瓜蒌皮能化痰宽胸;薤白为小根蒜地下鳞茎,亦食亦药具有通阳散结作用;半夏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作用;黄酒温通血脉。以上各昧相互配伍,可达到通阳散结、祛痰宽胸功能。心、胃疼痛,胸满并伴有消化道症状,痰浊较盛者用此方为宜。
I. 黄酒有什么药用方法
阿胶黄酒膏:阿来胶自500克,黄酒1500克,冰糖500克,芝麻500克,胡桃肉500克。先将阿胶浸入黄酒内,待胶块散发成海绵状,隔水蒸成液体,趁热加冰糖,当糖与胶溶为一体时,投入炒熟的芝麻及敲碎的胡桃肉,制成黏稠膏滋,于冬季每日早晚分别取2匙,用开水化服。具有补气益肾、活血通脉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体乏无力、腰腿酸软、关节疼痛等症。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12克,薤白9克,用水适量煎汤取汁,加入白酒30~60毫升,分2~3次服用。具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的功效。主治胸痹、胸部隐痛,以及胸痛彻背、喘息咳唾、气短、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