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定义一瓶好的红酒
如果不是盲品的话,观察颜色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你获得愉悦的心情。各类品鉴教程上都说版要观察是否有混权浊:沉淀是正常的,而混浊可能意味着酒质受损。不过,以我的经验来看,每次遇到那些混浊的老酒我也都是义无反顾地去品尝!毕竟,受损的是酒、花掉的是人民币、舍不得的是我的心。 当然,有些酒的颜色很美,比如陈年的白葡萄酒看起来像液体黄金,何等富贵,让我感觉自己无比富有;比如浓郁的红葡萄酒颜色像血,有的时候让人振奋。
2. 请问怎么样的葡萄酒才算好酒
葡萄酒是以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酒精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度等于或大于7%(v/v)的发酵酒。葡萄酒集营养、文明、时尚于一身,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首选酒种,也是国际贸易中交易额最大的酒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酒习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单纯追求嗜好型向追求营养型、保健型、享受型发展。到目前,葡萄酒已不再是外国人独享的美味,国人对葡萄酒的需求量在连年不断增加。
根据葡萄酒的定义可知,葡萄酒是由葡萄发酵酿制而成的,它的质量高低,首先取决于原料,然后取决于工艺,葡萄酒的生产过程是把葡萄原料的优秀的潜质,集中、完美地体现到葡萄酒中的过程,所以作为葡萄酒,应该具备葡萄品种的香气、发酵产生的香气及陈酿产生的香气。这种味感应该是愉悦的、复杂的、有层次的。所谓葡萄品种的香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果香,应该完全来自于天然——葡萄,而非人工外加的。
在葡萄酒中,根据原料品种的不同、工艺要求的不同,又可将葡萄酒分为若干种。如从颜色上分,葡萄酒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这主要依赖于发酵过程中浸渍葡萄皮上色素量的多少而异;另外根据最终产品含糖量的不同,葡萄酒还可分为干型葡萄酒、半干型葡萄酒、半甜型葡萄酒和甜型葡萄酒。
时下,市场上销售的葡萄酒,可以说品种繁多,这里不乏真正的、优质的葡萄酒,但也有许多劣质的、虚假的葡萄酒,其产品的属性与葡萄酒相差甚远:有的加入了大量的水、酒精;有的根本不用葡萄或用少量的葡萄;有的添加了人工色素等化学添加剂;有的没经任何发酵只靠勾调;有的酒精度在4%左右甚至更低。这些产品的出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葡萄酒的质量可从3个主要方面进行判别,即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和感官指标。其中的理化指标是对葡萄酒最基本的特征予以规定,即它应达到的最起码的成分含量,例如酒精、糖度、酸度、二氧化硫等;卫生指标是衡量葡萄酒受微生物或重金属污染的程度;感官指标是判断葡萄酒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对葡萄酒质量的综合评价。
面对琳琅满目的葡萄酒产品,消费者需要认真、科学地选购与消费。
首先,从执行标准上判断质量。按照我国食品标签标准的规定,葡萄酒的标签上应该标注该产品所执行的标准。目前葡萄酒行业执行的标准有3种:第一种,是国家标准gb/t15037—94《葡萄酒》,该标准要求产品是以葡萄或以葡萄汁为原料,以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度大于或等于7%(v/v),并规定了其他一些要求。按照此标准生产出的葡萄酒是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第二种,是行业标准qb/t1980—94《半汁葡萄酒》,它所限定的产品是以大于或等于50%葡萄原酒经调配而成的非原汁葡萄酒,这类产品中掺入了数量不等的水、酒精和添加剂。第三种,是以q开头的企业标准,目前执行这类标准的产品的质量相差非常悬殊,有些企业的标准制定得高于国家标准,而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制定的标准则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根本就是为劣质酒 “量体裁衣”而制定的。
所以,仅从企业执行的标准上,就可大致判断出葡萄酒的质量水平。一般来说,执行国标的产品,应该是质量较好的葡萄酒;执行行标的产品,其质量水平一般低于执行国标的;执行企标的产品,除个别大企业制定了高于行业或国家推荐性标准的企标,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很好以外,一般质量都较差甚至低劣,特别是在标准条文中,有些企业将“干浸出物”一项指标定得远远低于国标或行标,有的甚至回避这项指标,对它根本没有规定,这类酒肯定是人工勾兑的,是假葡萄酒。另外,一些进行无标生产的企业的产品,更不能列入选购行列。
其次,从酒精度的高低上判断质量。酒精度是葡萄酒标签中必须标注的内容。按照葡萄酒标准的规定,葡萄酒酒精度不应低于7%(v/v),正常工艺加工的葡萄酒的酒精度应该在11%(v/v)左右,一些特殊的产品可在7%~24%(v/v)之间。当葡萄酒中的酒精度小于7%(v/v)时,一个原因可能是葡萄原料质量太差;另一个原因就是根本没有用葡萄进行发酵,这两个原因都是导致葡萄酒质劣的原因。另外,酒精度太低,使葡萄酒的保质期受到影响,很难保证质量。
第三,从感官特征上判断质量。外观:好的葡萄酒的外观应该澄亮透明(深颜色的酒可以不透明),有光泽,其颜色与酒的名称相符,色泽自然、悦目;质量差的葡萄酒,或混浊无光,或颜色与酒名不符,没有自然感,或色泽艳丽,但有明显的人工色素感。香气:葡萄酒是一种发酵产品,它的香气应该是葡萄的果香、发酵的酒香、陈酿的醇香,这些香气应该平衡、协调、融为一体,香气幽雅,令人愉快;质量差的葡萄酒则不具备这些特点,或有突出暴烈的水果香(外加香精),或酒精味突出,或有其他异味,使人嗅而生厌。口感:任何一个好的葡萄酒其口感应该是舒畅愉悦的,各种香味应细腻、柔和,酒体丰满完整,有层次感和结构感,余味绵长;质量差的葡萄酒,或有异味,或异香突出,或酒体单薄没有层次感,或没有后味。
3. 怎样选购葡萄酒
葡萄酒是以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酒精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度等于或大于7%(v/v)的发酵酒。葡萄酒集营养、文明、时尚于一身,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首选酒种,也是国际贸易中交易额最大的酒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酒习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单纯追求嗜好型向追求营养型、保健型、享受型发展。到目前,葡萄酒已不再是外国人独享的美味,国人对葡萄酒的需求量在连年不断增加。
根据葡萄酒的定义可知,葡萄酒是由葡萄发酵酿制而成的,它的质量高低,首先取决于原料,然后取决于工艺,葡萄酒的生产过程是把葡萄原料的优秀的潜质,集中、完美地体现到葡萄酒中的过程,所以作为葡萄酒,应该具备葡萄品种的香气、发酵产生的香气及陈酿产生的香气。这种味感应该是愉悦的、复杂的、有层次的。所谓葡萄品种的香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果香,应该完全来自于天然——葡萄,而非人工外加的。
在葡萄酒中,根据原料品种的不同、工艺要求的不同,又可将葡萄酒分为若干种。如从颜色上分,葡萄酒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这主要依赖于发酵过程中浸渍葡萄皮上色素量的多少而异;另外根据最终产品含糖量的不同,葡萄酒还可分为干型葡萄酒、半干型葡萄酒、半甜型葡萄酒和甜型葡萄酒。
时下,市场上销售的葡萄酒,可以说品种繁多,这里不乏真正的、优质的葡萄酒,但也有许多劣质的、虚假的葡萄酒,其产品的属性与葡萄酒相差甚远:有的加入了大量的水、酒精;有的根本不用葡萄或用少量的葡萄;有的添加了人工色素等化学添加剂;有的没经任何发酵只靠勾调;有的酒精度在4%左右甚至更低。这些产品的出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葡萄酒的质量可从3个主要方面进行判别,即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和感官指标。其中的理化指标是对葡萄酒最基本的特征予以规定,即它应达到的最起码的成分含量,例如酒精、糖度、酸度、二氧化硫等;卫生指标是衡量葡萄酒受微生物或重金属污染的程度;感官指标是判断葡萄酒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对葡萄酒质量的综合评价。
面对琳琅满目的葡萄酒产品,消费者需要认真、科学地选购与消费。
首先,从执行标准上判断质量。按照我国食品标签标准的规定,葡萄酒的标签上应该标注该产品所执行的标准。目前葡萄酒行业执行的标准有3种:第一种,是国家标准gb/t15037—94《葡萄酒》,该标准要求产品是以葡萄或以葡萄汁为原料,以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度大于或等于7%(v/v),并规定了其他一些要求。按照此标准生产出的葡萄酒是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第二种,是行业标准qb/t1980—94《半汁葡萄酒》,它所限定的产品是以大于或等于50%葡萄原酒经调配而成的非原汁葡萄酒,这类产品中掺入了数量不等的水、酒精和添加剂。第三种,是以q开头的企业标准,目前执行这类标准的产品的质量相差非常悬殊,有些企业的标准制定得高于国家标准,而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制定的标准则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根本就是为劣质酒 “量体裁衣”而制定的。
所以,仅从企业执行的标准上,就可大致判断出葡萄酒的质量水平。一般来说,执行国标的产品,应该是质量较好的葡萄酒;执行行标的产品,其质量水平一般低于执行国标的;执行企标的产品,除个别大企业制定了高于行业或国家推荐性标准的企标,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很好以外,一般质量都较差甚至低劣,特别是在标准条文中,有些企业将“干浸出物”一项指标定得远远低于国标或行标,有的甚至回避这项指标,对它根本没有规定,这类酒肯定是人工勾兑的,是假葡萄酒。另外,一些进行无标生产的企业的产品,更不能列入选购行列。
其次,从酒精度的高低上判断质量。酒精度是葡萄酒标签中必须标注的内容。按照葡萄酒标准的规定,葡萄酒酒精度不应低于7%(v/v),正常工艺加工的葡萄酒的酒精度应该在11%(v/v)左右,一些特殊的产品可在7%~24%(v/v)之间。当葡萄酒中的酒精度小于7%(v/v)时,一个原因可能是葡萄原料质量太差;另一个原因就是根本没有用葡萄进行发酵,这两个原因都是导致葡萄酒质劣的原因。另外,酒精度太低,使葡萄酒的保质期受到影响,很难保证质量。
第三,从感官特征上判断质量。外观:好的葡萄酒的外观应该澄亮透明(深颜色的酒可以不透明),有光泽,其颜色与酒的名称相符,色泽自然、悦目;质量差的葡萄酒,或混浊无光,或颜色与酒名不符,没有自然感,或色泽艳丽,但有明显的人工色素感。香气:葡萄酒是一种发酵产品,它的香气应该是葡萄的果香、发酵的酒香、陈酿的醇香,这些香气应该平衡、协调、融为一体,香气幽雅,令人愉快;质量差的葡萄酒则不具备这些特点,或有突出暴烈的水果香(外加香精),或酒精味突出,或有其他异味,使人嗅而生厌。口感:任何一个好的葡萄酒其口感应该是舒畅愉悦的,各种香味应细腻、柔和,酒体丰满完整,有层次感和结构感,余味绵长;质量差的葡萄酒,或有异味,或异香突出,或酒体单薄没有层次感,或没有后味。
4. 如何选择一款合适自己的葡萄酒
选择合适自己的葡萄酒,重要的是要不断尝试。
首先可以在网上找一些资料,看一内下哪些国家容或者葡萄品种的酒具有的不同特点。
例如,波尔多的酒是赤霞珠和梅洛的混酿,赤霞珠的单宁较高等。
然后按照自己的喜好买一两种回去尝试,尝试多了就知道自己合适哪一种了。
比如,我个人不喜欢赤霞珠的口感,喜欢西拉。所以我选酒的时候,很少会买赤霞珠这个品种的。不同地域酿制的西拉葡萄酒口感也有不同。我喜欢澳洲的西拉,果香浓郁,好入口。
另外,个人喜好的口感会发生变化的。我最开始喝葡萄酒的时候,觉得那些价格贵的不如价格便宜的好喝,因为橡木的风味、单宁的含量等都比较重。喝时间久了之后,就慢慢觉得单宁较低的酒不好了。
5. 如何判断一款葡萄酒的品质
怎样选购葡萄酒呢?关注那些质量问题呢?
1、首先要了解商标标签的内容
国家要求在酒瓶酒标上注明产品的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纯汁含量、酒精度、糖度、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等。一般商标标签都必须标明以上内容,如有标注不全或不标注出厂日期、厂名、厂址的则可能是伪劣产品。
2、观察葡萄酒的颜色
如果酒体清亮透明,没有沉淀和浑浊则是好酒;反之就说明酒的质量有问题,不要购买。
3、从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葡萄酒的酒型
葡萄酒按其含糖量有甜型、半甜型、干型、半干型之分,按色泽有红、白、桃红之区别。高档红葡萄酒,酒体澄清透明,有光泽,酒香浓郁悦人,滋味柔和舒愉、回味绵长,典型性强,一般干红葡萄酒酒度在11—12度之间。高档白葡萄酒,一般为微黄带绿、澄清透明、有光泽、果香、酒香浓郁悦人,酒度一般在12度左右。
4、葡萄酒的保存
装在瓶里的葡萄酒像人一样会成熟和衰老,所以被形容为“活酒”。和白兰地不同,不是年代越久远的葡萄酒就越好。在不同的条件下,葡萄酒的成长过程有快慢之分。因此,怎样贮存便成了重要课题。
温度很重要。如果超过20℃,上等葡萄酒会在10年内达到顶峰开始衰老。如果维持在18℃以下,上等酒会在10年后进入佳境。成熟的酒喝来另有一种顺滑。如果将一瓶葡萄酒放在30—35℃的室温下,不出三、四个月,酒便会衰老,色泽明显变陈,味道混浊,酒精度增加,令酒味变得平平无奇。
湿度也重要。湿度会影响水松瓶塞的状态,对是否有空气渗入破坏酒质操生杀大权。酒瓶一定要打横平放,就是让酒接触水松让它不会收缩。但那只是内部一端有效,外面的一端还是受环境湿度影响。最佳湿度是70—75%,低于40%,水松的干缩情况会加剧,酒会很快变坏。总的来说,低湿度和高温度都是谋杀美酒的元凶。
亮度:光线会令酒产生变化,游动的光线为害尤甚。酒最好存放在黑暗的地方。
稳定:酒要稳定地摆放,震动会对其均衡起坏影响。所以法国的酒在法国喝味道比在中国好,用船运酒比用火车好,皆与震动有关。
气味:要清新。在带怪味的地方贮存,其异味会渗过水松瓶塞走进酒里去。这么苛刻的条件只有在地窖里才具备。所以一般人不在家里存放葡萄酒,冰箱里顶多能存放半年。
5、葡萄酒生产国的葡萄酒等级制度
每个葡萄酒生产国的分级制度不尽相同,但其评选佳酿的基本原则是一样的,都是以严格的生产规定,如产区、葡萄品种来区分优质良酒或普通等级酒。以下仅介绍几个主要葡萄酒产区的分级制供参考。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的葡萄酒等级制度国别等级(由高至低次序)
法国:法定产区葡萄酒(AOC)、优良地区葡萄酒(VDQS)、地区葡萄酒(Vins de Pays)、日常餐酒(Vins de Table)
意大利:DOC(相当于法国的AOC)、DOCG(相当于法国的VDQS)、IGT与VdT为比较普通的餐酒
德国:最高级的Qmp、上好的QbA/QmP、日常餐酒Tafe lwein/Landwein
6、葡萄酒的分类
国际上,凡是葡萄酒都是葡萄全汁的,所以葡萄酒无外乎两类: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即中国的所谓“干红”和“干白”。葡萄酒在我国有很多品种,有干型、半干型、半甜及甜葡萄酒等。这些分类可能令自以为对葡萄酒很了解的法人国人都摸不着头脑。下面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葡萄酒进行的分类:
根据酒的色泽分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三大类。
根据含糖量(以下葡萄糖汁)分:
干葡萄酒含糖量小于或等于4.0g/L;葡萄汁浓度100%半干葡萄酒:含糖在4.1g/L—12g/L;葡萄汁浓度50%;半甜葡萄酒:含糖在12.1g/L—50.0g/L;
甜葡萄酒:含糖等于或大于50.1g/L。
红葡萄酒可分为干红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半甜红葡萄酒和甜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可分为干白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
根据酒中二氧化碳的压力分:
无气葡萄酒(Still Wine),也称静酒(包括加香葡萄酒):这种葡萄酒不含有自身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或人工添加的二氧化碳。
起泡葡萄酒(Sprkling Wine):这种葡萄酒中含的二氧化碳是以葡萄酒加糖再发酵而产生的或用人工方法压入的,其酒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20℃时保持压力0.35MPa以上,酒精度不低于8%(V/V)。香槟酒属于起泡葡萄酒,在法国规定只有在香槟省出产的起泡葡萄酒才能称为香槟酒。
葡萄汽酒: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碳是发酵产生的或是人工方法加入的,其酒中二氧化碳含量在20℃时保持压力0.051MPa—0.025MPa,酒精度不低于4%(V/V)。
根据再加工分:
加香葡萄酒:加香葡萄酒也称开胃酒,是在葡萄酒中添加少量可食用并起增香作用的物质,混合而成的葡萄酒。按葡萄酒中所添加的主要呈香物质的不同可分为苦味型、花香型、果香型和芳香型。我国的味美思就属于这种类型。
白兰地:葡萄酒经过蒸馏而成的蒸馏酒。有些白兰地也可用其它水果酿成的酒制造,但需冠以原料水果的名称,如樱桃白兰地、苹果白兰地和李子白兰地等。
葡萄酒是以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酒精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度等于或大于7%(v/v)的发酵酒。葡萄酒集营养、文明、时尚于一身,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首选酒种,也是国际贸易中交易额最大的酒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酒习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由单纯追求嗜好型向追求营养型、保健型、享受型发展。到目前,葡萄酒已不再是外国人独享的美味,国人对葡萄酒的需求量在连年不断增加。
根据葡萄酒的定义可知,葡萄酒是由葡萄发酵酿制而成的,它的质量高低,首先取决于原料,然后取决于工艺,葡萄酒的生产过程是把葡萄原料的优秀的潜质,集中、完美地体现到葡萄酒中的过程,所以作为葡萄酒,应该具备葡萄品种的香气、发酵产生的香气及陈酿产生的香气。这种味感应该是愉悦的、复杂的、有层次的。所谓葡萄品种的香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果香,应该完全来自于天然——葡萄,而非人工外加的。
在葡萄酒中,根据原料品种的不同、工艺要求的不同,又可将葡萄酒分为若干种。如从颜色上分,葡萄酒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这主要依赖于发酵过程中浸渍葡萄皮上色素量的多少而异;另外根据最终产品含糖量的不同,葡萄酒还可分为干型葡萄酒、半干型葡萄酒、半甜型葡萄酒和甜型葡萄酒。
时下,市场上销售的葡萄酒,可以说品种繁多,这里不乏真正的、优质的葡萄酒,但也有许多劣质的、虚假的葡萄酒,其产品的属性与葡萄酒相差甚远:有的加入了大量的水、酒精;有的根本不用葡萄或用少量的葡萄;有的添加了人工色素等化学添加剂;有的没经任何发酵只靠勾调;有的酒精度在4%左右甚至更低。这些产品的出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葡萄酒的质量可从3个主要方面进行判别,即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和感官指标。其中的理化指标是对葡萄酒最基本的特征予以规定,即它应达到的最起码的成分含量,例如酒精、糖度、酸度、二氧化硫等;卫生指标是衡量葡萄酒受微生物或重金属污染的程度;感官指标是判断葡萄酒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对葡萄酒质量的综合评价。
面对琳琅满目的葡萄酒产品,消费者需要认真、科学地选购与消费。
首先,从执行标准上判断质量。按照我国食品标签标准的规定,葡萄酒的标签上应该标注该产品所执行的标准。目前葡萄酒行业执行的标准有3种:第一种,是国家标准gb/t15037—94《葡萄酒》,该标准要求产品是以葡萄或以葡萄汁为原料,以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度大于或等于7%(v/v),并规定了其他一些要求。按照此标准生产出的葡萄酒是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第二种,是行业标准qb/t1980—94《半汁葡萄酒》,它所限定的产品是以大于或等于50%葡萄原酒经调配而成的非原汁葡萄酒,这类产品中掺入了数量不等的水、酒精和添加剂。第三种,是以q开头的企业标准,目前执行这类标准的产品的质量相差非常悬殊,有些企业的标准制定得高于国家标准,而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制定的标准则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根本就是为劣质酒 “量体裁衣”而制定的。
所以,仅从企业执行的标准上,就可大致判断出葡萄酒的质量水平。一般来说,执行国标的产品,应该是质量较好的葡萄酒;执行行标的产品,其质量水平一般低于执行国标的;执行企标的产品,除个别大企业制定了高于行业或国家推荐性标准的企标,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很好以外,一般质量都较差甚至低劣,特别是在标准条文中,有些企业将“干浸出物”一项指标定得远远低于国标或行标,有的甚至回避这项指标,对它根本没有规定,这类酒肯定是人工勾兑的,是假葡萄酒。另外,一些进行无标生产的企业的产品,更不能列入选购行列。
其次,从酒精度的高低上判断质量。酒精度是葡萄酒标签中必须标注的内容。按照葡萄酒标准的规定,葡萄酒酒精度不应低于7%(v/v),正常工艺加工的葡萄酒的酒精度应该在11%(v/v)左右,一些特殊的产品可在7%~24%(v/v)之间。当葡萄酒中的酒精度小于7%(v/v)时,一个原因可能是葡萄原料质量太差;另一个原因就是根本没有用葡萄进行发酵,这两个原因都是导致葡萄酒质劣的原因。另外,酒精度太低,使葡萄酒的保质期受到影响,很难保证质量。
第三,从感官特征上判断质量。外观:好的葡萄酒的外观应该澄亮透明(深颜色的酒可以不透明),有光泽,其颜色与酒的名称相符,色泽自然、悦目;质量差的葡萄酒,或混浊无光,或颜色与酒名不符,没有自然感,或色泽艳丽,但有明显的人工色素感。香气:葡萄酒是一种发酵产品,它的香气应该是葡萄的果香、发酵的酒香、陈酿的醇香,这些香气应该平衡、协调、融为一体,香气幽雅,令人愉快;质量差的葡萄酒则不具备这些特点,或有突出暴烈的水果香(外加香精),或酒精味突出,或有其他异味,使人嗅而生厌。口感:任何一个好的葡萄酒其口感应该是舒畅愉悦的,各种香味应细腻、柔和,酒体丰满完整,有层次感和结构感,余味绵长;质量差的葡萄酒,或有异味,或异香突出,或酒体单薄没有层次感,或没有后味。
6. 如何定义好葡萄酒
好的葡萄酒的定义应具备以下特征:
1、具有良好的平衡度
2、具有好的余味
3、具有良好的复杂度。
7. 如何鉴别一款好葡萄酒
一是从标签标注的内容判断。
葡萄酒的标签标注内容应该齐全、准确,主要包括以版下内容:
1、产品名称。根据权产品的定义,名称应该为"葡萄酒"。
2、酒精度。葡萄酒的酒精度不应低于7%(V/V)。
3、执行标准。我国葡萄酒标准是GB/T15037。
二是从内在质量判断。
葡萄酒的质量包括卫生、理化和感官三个部分,其中最能全面、有效地反映葡萄酒质量高低的指标是感官指标。葡萄酒的感官指标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
1、外观。葡萄酒的外观大多数应该是澄清透明,有光泽,其颜色与酒的名称相符。
2、香气。葡萄酒是一种发酵产品,它的香气应该有葡萄的果香、发酵的酒香、陈酿的醇香,而且这些香气应该平衡、协调、幽雅、令人愉快。
3、口感。葡萄酒的口感应该是舒畅愉悦,各种香味细腻、柔和,余味绵长。
8. 判断好葡萄酒的标准是什么
1、复杂性 (complexity)
正所谓普通的葡萄酒不复杂,上等的葡萄酒不单调。好的葡萄酒,味道一定有两种或以上,第一次动用舌头,你可能感觉到黑加伦子(black currant) 味;第二次则有李子味;第三次甚至可能有近似菠萝的味道!长久以来,葡萄酒专家常苦心思量,寻找其他食物味道去形容一支复杂的葡萄酒。但味道这东西真的可以有100%准确的字眼去形容吗?休·约翰逊(Hugh Johnson)就批评过他的同行们滥用用食物味道词语来描述葡萄酒的不专业态度。
2、香气 (smell /aroma)
有句广告词,叫做闻香识女人,强!但也许不是所有男人可以做到,但是闻香识好酒,通过努力,我们也许都可以学到。一般人的嗅觉能区别超过100种以上不同的气味,凑近酒杯,深吸一口,好的酒会有其特殊的香气。酒的香气是品酒时非常好的指标,好的红酒有颇为复杂的气味,不会搀杂坏的气味或奇怪的味道。精于此道者甚至能由闻酒的过程中区别出包括橡木桶、黑樱桃、紫罗兰,或其它种种不同的香味。
3、回香 / 余韵 (finish / after-taste / lingering / length)
顾名思义,余韵指的是吞下葡萄酒后,余留在口腔中的一点点葡萄酒继续对味蕾产生的味道。这个比较难界定,但你只要想想,我们中国人喝完一杯好茶后,会用"唇齿留香"去形容。其实同样道理也适用于葡萄酒。
4、深度 (depth)
很多中国人喝葡萄酒如啤酒般痛快,简直是暴殄天物。好的葡萄酒,入口后不应立刻吞下,而应该用舌头轻轻撩动,用心感受酒的味道。随着时间增长,依然能保持相似程度的味道,更好的酒甚至味道会逐渐增强;直至某个时间味道开始有减弱的迹象,这时再吞下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