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葡萄酒的原理是什么呢
葡萄酒类别和酿造过程
[编辑本段]
葡萄酒若以颜色区分,可分为白酒、红酒和玫瑰红酒,但无论是红葡萄或白葡萄所压榨出来的果汁都是没有颜色的,所以白酒可以用红葡萄酿造,红酒是由于在酿造时连葡萄的皮一起发酵,吸收红葡萄皮所释放出来的色素而成为有颜色的红葡萄酒,如将红葡萄皮提早分开,让酒的颜色变淡,即成为玫瑰红酒。每家酒厂的玫瑰红酒由于葡萄皮与酒接触的时间长短不一,故颜色的深浅也不一致。白葡萄皮因没有色素效果,故酿造时并没有连皮一起发酵。
葡萄在成熟后便含有果糖、果酸,所谓酿造葡萄酒,简单来说,只是把葡萄压榨后的果汁,在发酵过程中将果糖转换成酒精,如果果糖全部转成酒精,则我们称这些为不甜或乾(dry)的酒,如在转换个程中,提前终止发酵,保留多一点糖份,便变成甜酒。
葡萄在发酵过程时,并同时产生热能和二氧化碳(汽泡),通常一般葡萄酒会让汽泡跑掉,但如把汽泡保存于葡萄酒中,便成为汽泡葡萄酒(Sparkling wine),香槟便是名闻世界之代表作(只有在法国香槟产区依规定酿制之汽泡酒,才能命名香槟,法国其它地区或世界各地之酿制,只能称作汽泡酒)。 葡萄酒是有生命的,因酒在开瓶前,酒中的四个主要元素:丹宁(Tannin)、酸(Acid)、糖(Resial Sugar) 、酒精(Alcohol)尚在运作,互相结合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新气味,颜色也同时产生变化作用,当这四个主要元素达到均衡点时,便是葡萄酒的适饮期。红酒会因其丹宁柔顺后变得醇和馥香,白酒变得酸度适中而更能领略其果香和醇美,各种葡萄品种会因其特性各异而有不同的成熟期(Mature)。
红酒中的丹宁主要来自葡萄皮,少许来自葡萄籽,有的葡萄酒酿制时也有可能带入点葡萄梗,也会增加些单宁,木桶陈年(Barrel Aging)时亦会增加酒之额外丹宁,是维持红葡萄酒生命的主要支柱,白酒中之酸亦有同样功效,但无丹宁持久性。
无论白葡萄酒、红葡萄酒或玫瑰红(Rose),都可归类于日常餐酒和法定产区葡萄酒或品种葡萄酒。
日常餐酒:为供应日常一般饮用之餐酒,并无限定某一产区或葡萄品种混调而成,当然也可能是单一品种的葡萄酿制而成,品质口味会因酒厂采用的葡萄和酿制方法而不同,一般来说,只要求酒之基本性能和口味认可便成。日常餐酒宜尽早饮用,不宜贮藏。
法定品种或产区葡萄酒:法定产区(法)或品种(美)是主要介绍重点之一,是由单一或主要葡萄品种调配酿制而成,是所有葡萄酒饮家之最爱和讨论之所在。因每种葡萄都有其本身特性(香味),加上产区、气候、土壤和酿造方法差异,生产出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之品牌。但如将世界上最常见、最受欢迎之葡萄酒编列于葡萄品种之下,则不外是十馀种,或进一步数十种而已。所以如能了解各葡萄品种之特性,则更容易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及体会不同风格的情趣。
2. 葡萄酒发酵原理是什么
当葡萄汁中的酵母菌开始进行生长繁殖时,发酵过程就开始了,酵内母菌逐步将葡萄汁中容的糖分转化为酒精。酵母菌有很多不同的菌株,无论是自然繁殖的还是人工添加的,不同的菌株都会对葡萄酒的风味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红葡萄酒的发酵温度通常要比白葡萄酒的发酵温度高,而且红葡萄酒的发酵过程通常会一直持续到糖分全部消耗完,从而得到干型的红葡萄酒。
(2)葡萄酒发酵原理公式是什么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必须防止一些有害微生物的侵染,如灰葡萄孢菌会影响风味独特、高档的贵腐葡萄酒的酿造,啤酒、葡萄酒、清酒酿造中出现过嗜杀酵母现象,造成酵母污染,并影响酒的风味,甚至引起酒变质,阻碍酿酒的正常进行。
功能基因组技术的应用,在相应的工业环境条件下,对识别被协迫控制的基因、控制代谢的转录因子及相关的工艺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酵母作为一个体系明确的生物体,在可以操控的前提下,以其独特的优良特性,成为研究“系统生物学”、洞悉特定环境条件下某一具体表型调节机制的“模式生物”。
3. 葡萄酒制作的原理是什么写出反应公式
C6H12O6=无氧条件=2C2H5OH+2CO2
4. 酿造红酒的化学公式
酿酒的化学式基本都是:
-[C6H12O5]-n ==> CH3CH2OH + CO2
5. 葡萄酒的酿造原理
葡萄汁经过自然发酵后形成葡萄酒。其原理是在葡萄酵母菌作用下将果汁中的葡萄糖回发酵生成酒精并且产生答二氧化碳。
酶
C6H12O6————2CH3CH2OH+2CO2↑
这是一个生化过程,是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发酵作用而完成的。其过程中生成的乙醇(即酒精),在继续陈酿的过程中再与酒中含有的其他有机酸进一步反应形成具有特殊芳香的酯类物质,这样不但使酒质更加清晰透明、色泽美观而且滋味醇和,芳香适口。
这一系列生化反应中起主要催化作用的是酶(酵母菌的产物),葡萄酵母分为天然酵母和人工培养酵母两种。天然酵母即野生酵母,常附着在葡萄果皮上,这就是在不另行加酵母的情况下葡萄带皮也能发酵的原因。
现代化的葡萄酒工业生产对发酵的质量和产量都要求很高,这是一般野生酵母所无法完成的,因此要通过另行添加经人工筛选和培育的优良酵母菌种来完成;但在一般小型或家庭酿造中还多以自然酵母为主。
6. 葡萄酒发酵的化学反应是什么
C6H12O6-酒化酶→2C2H5OH+2CO2↑
说明发葡萄酒酵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7. 葡萄酒发酵的化学反应是什么从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C6H12O6-酒化酶→2C2H5OH+2CO2↑
说明发葡萄酒酵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发酵分主发酵(或称前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主发酵阶段,由于酵母的生长繁殖,促使发酵加剧。当发酵激烈进行时,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从容器底部上升。白葡萄酒发酵时,能看到液面像煮沸似地不断翻腾。红葡萄酒带皮发酵时,能见到厚厚的皮渣浮于液面,这层浮渣盖住了发酵着的液体,不利于热量的散发,但有利于酵母菌的繁衍。为了使发酵正常进行,必须每天搅动几次,将浮渣压入发酵液中。发酵温度,红葡萄酒掌握在20~25℃,白葡萄酒掌握在18~20℃。当主发酵进行将近一半(约3天左右时间),即发酵液的糖分下降1/2时,向发酵液中补充白砂糖。酿造红葡萄酒时,先将皮渣除去,得发酵液后再加糖。加糖的比例为每10千克发酵液加白砂糖1.1千克。糖可用发酵着的汁水溶解,溶解时应充分搅拌,切不可有部分糖粒沉于容器底部。经过补充糖分的发酵液,再继续进行主发酵,经过2~3天,发酵液甜味逐渐消失,酒味明显增加,发酵趋于缓慢,气泡大量减少,液面不再翻腾,品温开始下降,这时就进入后发酵阶段。后发酵是一个缓慢而又复杂的过程。在此阶段,少量残糖继续生成酒精,同时酒中的酸与酒精发生作用产生酯的芳香,开始了陈酿。由于后发酵过程中发酵逐渐停止,香气逐渐增加,酵母活力减弱,增加了有害杂菌的感染机会,稍一疏忽便会招致酒的酸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当主发酵终止时,应将原酒移入小口的容器内,并使酒液装满,塞上木塞,大约经过2周左右,酒中杂质慢慢沉积于容器底部,酒液变清,这时可用橡胶管以虹吸方法将澄清的酒液抽出,并将酒度调整至16度~17度。方法是按每升原酒添加40毫升96度的食用(或药用)酒精。最后将这种原酒装入洗净的容器中密闭保存起来。
8. 制作葡萄酒的原理是什么
葡萄酒酿造的原理用等式表示为:糖分+酵母=酒精+二氧化碳,就是糖分在酵母的作用下内转化成容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所有酒类的发酵都是利用这个原理进行的。
葡萄酒的酿制工艺起源于6000年前的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区。据《圣经》记载,传说大洪水将诺亚方舟冲至安纳托利亚东部的阿勒山之后,方舟上的一只山羊将一个人引领到一块长满了野葡萄的斜坡上,落地的野葡萄经与雨水结合发酵后飘出阵阵酒香味,于是他受启发成了世上第一个葡萄酒酿造者。
红葡萄酒发酵的主要特点是浸渍发酵。即在红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酒精发酵作用和固体物质的浸渍作用同时存在,前者将糖转化为酒精,后者将固体物质中的丹宁、色素等酚类物质溶解在葡萄酒中。
白葡萄酒是用白葡萄汁经过酒精发酵后获得的酒精饮料,在发酵过程中不存在葡萄汁对葡萄固体部分的浸渍现象。干白葡萄酒的质量,主要源于葡萄品种的一类香气和源于酒精发酵的二类香气以及酚类物质的含量而决定的。所以,在葡萄品种一定的条件下,葡萄汁的取汁速度及质量、影响二类香气形成的因素和葡萄汁以及葡萄酒的氧化现象成为影响干白葡萄酒质量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