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葡酒百科 > 欧洲国家怎么酿葡萄酒

欧洲国家怎么酿葡萄酒

发布时间:2021-02-05 05:37:12

葡萄酒酿造法在欧洲传开的历史记录是怎样的

葡萄酒最早出现在人类历史上的时间,考古专家认为大概是在公元前7000-5000年,那时候的人专类开始懂得种植庄稼,属也开始学会储备夏天生产的粮食用于过冬,也许就是在这一个时间段,人类在保存果实的过程中发现了葡萄酒。 l而通过碳定年法对葡萄籽化石的分析,第一批种植的葡萄和酿造的人类可能就居住在外高加索地区,相当于现今的亚美尼亚以及格鲁吉亚境内。而古代的苏美人创作出的史诗传奇“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就有关于葡萄酒的描述。

来自:广东帝豪酒业

❷ 有人在欧洲建立一座葡萄酒酿造厂,应选在什么气候区,为什么

气候因素是葡萄品种区域化的主要指标

在法国,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只有在某种特定的土壤中栽培的葡萄,才能酿造出具有特殊风味的世界名酒.他们认为土壤对葡萄的栽培区域的划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世界广阔的葡萄产区来讲,这种以土壤进行葡萄区划的情况、不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影响葡萄品质和葡萄酒质量的因素是综合性的.仅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气候对葡萄的生长、结果和葡萄酒的优劣起主导作用,气候因素已成为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光照、量度、降水等天气条件都是葡萄生长和结果所必需的,特别是夏秋季的天气状况。

1、光照

太阳光是葡萄进行光合作用唯一的能源.是葡萄进行能量和物质循环的动力,葡萄产量和品质的90%—95%来源于光合作用。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总能量为每秒3.7×1033尔格、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如果太阳辐射的能量为100,经过大气层反射回太空的能量为37%,余下的63%穿过大气,其中20%为大气增温和大气运动,达到地面的只有43%,如果这43%全部为植物吸收,植物呼吸又消耗掉7%,蒸腾作用消耗掉34%、最后被植物固定的能量只有太阳光总能量的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被叶绿素吸收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的太阳光的成份中,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波长为380一710纳米(1nm1000微米).或400—760纳米。20世纪20年代美国科学家R.埃默森等人研究光合作用时,发现在光合有效辐射380—710纳米范围内,光合作用量子利用效率仅有22.4%,光合作用量子效率之所以这样低,说明植物在吸收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时,有很大一部分能量变为热能浪费了。因此,实际上目前农作物转化太阳能的效率远远没有达到2%的水平。

自然条件下,由于光饱和现象和其他原因,还要浪费许多太阳能.真正消耗于光合作用的太阳能量在许多情况下,还没有达到太阳总能量的1%。在我国一般葡萄园太阳能的利用率仅为o.5%左右,现代科学一直在追求利用太阳能,提高转化率、挖掘增产潜力以达到高产优质。 葡萄是喜光作物,几千年来人们为它搭架和整形修剪。以便使它获得更充足和合理的光照。近年来、人们仍然通过架式和修剪的改革,为葡萄创造更加适宜的叶幕微气候、以改善每片葡叶片的光合效率来达到优质和高产的目的。

在葡萄生长季节、充足的光照使花芽分化良好,叶片生长色绿。肥厚。新梢粗壮、果实着色良奸,特别是对光照特别敏感的欧洲种葡萄,只有在阳光直射条件下才能着色正常、不象康克、卡它巴、黑虎香等欧美杂交种。在散射光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鲜艳的颜色。正因为葡萄对光照的特别需求,因此,葡萄产区的光照条件都比较好,而在那些“天无三日晴”的我国南方省区,就不能生长出品质优良的葡萄,甚至不能栽培葡萄,因为在长期阴天多雨气候条件下,葡萄叶片薄而黄绿,新梢徒长或细弱、叶柄伸长、花芽分化不良,常产生小果穗和造成落花落果。由于光照不足,光合产物少。葡萄营养不良,葡萄产量下降,品质低劣,新梢不能充分成熟,越冬性差,易发生冻害。 葡萄对光照的需求,也并不是光照越强越好。夏季中午高温伴随着强烈的光照,果实在强光的照射下、果面温度可达50℃以上、葡萄的日烧病常会发生。叶片在中午光照条件最好的时候、则又会发生“午睡现象”。什么是“午睡现象”呢?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的日变化曲线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峰型,中午光合作用最强,光合速率最高;另一种是双峰型,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光合作用的高峰.而中午处于光合作用的低谷,就是所谓的 “午睡”,英文称为midday depression。葡萄有明显的“午睡”现象,而“午睡”造成的损失,在某些植物中可占光合产物总量的30—50%,甚至更多。因此、有必要寻找减轻或消除“午睡”的办法,以使中午宝贵的光照条件,不至白白浪费掉。

“午睡”现象是植物对强光产生的一种适应性保护反应,它受到生态因素 (光照、土壤、气温、湿度、C02浓度)、生理因素、生化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还不能完全从理论上解释和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克服。

2、温度

温度(热量)是影响葡萄生长和结果最重要的气象因素。葡萄属暖温带植物。要求相当多的热量。活动积温是指葡萄某生长时期内,日活动温度的总和,它应用较广泛,既能较好地反映葡萄发育速度与温度条件的关系、又能用以表示某一地区的热量资源。葡萄生长期 (从明芽至桨果成熟)需要的月平均气温在10。C以上的活动积温、因品种不同而省所差异(表3—8)。

下表 -- 不同葡萄品种对有效积温的要求

品种类型 活动积温(℃) 生长所需天数 代表品种
极早熟品种 2100——2500 120以下 莎巴珍珠、早红
早熟品种 2500——2900 120——140 乍娜、康拜尔、希姆劳特、早玛瑙
中熟品种 2900——3300 140——155 玫瑰香、巨蜂、贵人香、霞多丽、赛美蓉
晚熟品种 3300——3700 155——180 意大利、赤霞珠、白玉霓、晚红、宝石
极晚熟品种 3700以上 180以上 红鸡心、龙眼

在种植葡萄和进行品种区域化时.应根据各地区的年有效积温来选择葡萄的品种。知道某—地区的有效积温和某一品种对有效积温的要求之后,就可以大致推断出该品种在某地区进行经济栽培的可能性。由于有效积温是多年的平均值,这一平均值的上下可能出现的变动幅度为200℃—300℃,因此,在具体应用时,对以上有关数据应予以考虑。

温度对葡萄生长、结果的进程也产生重要影响、春季当气温达到7℃—10。C时.葡萄根系开始活动。10℃—12℃时开始萌芽。葡萄新梢生长、开花、结果和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期间如出现低温天气(<15℃=.葡萄就不能正常开花和授粉受精、鲜食葡萄和制干葡萄浆果成熟期的适宜温度为28℃—32℃,而酿酒葡萄则为17℃—24℃。

高温能对葡萄造成危害,但程度远远不如低温,低温对葡萄的伤害是世界葡萄栽培中常遇到的问题、低温限制了葡萄的栽培区域。葡萄一般栽培在北半球北纬20—51℃之间。欧洲葡萄品种的栽培北限是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生长在这里的葡萄、由于生长季节太短。温度太低、积温太少,有些年份葡萄枝蔓和果实成熟不良、因此,这里所有的葡萄园都在莱茵河北岸向阳的南坡地上,以充分利用坡地的小气候和莱茵河水对空气温度的调节作用,保证葡萄的成熟。栽培的南界伸展到了印度。在南半球、葡萄主要栽培于南纬20—40℃之间。欧洲葡萄的种植范围朝赤道方向扩展的限制因素。是高温、病害和缺乏足够的低温诱发葡萄的休眠。在印度某些地区、某些欧洲葡萄和欧美杂种葡萄也能生长,但没有真正的休眠期。欧洲葡萄向两极方向扩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生长季节短、不足以保证果实和枝蔓成熟以及抵御冬季低温。

低温的伤害主要是冬季的严寒。欧亚种葡萄的抗寒力、不同品种之间差异很大、不同组织和器官之间也有相当差别。通常情况下、美洲葡萄的抗寒力大于欧亚种。葡萄的根系是抗寒性最弱的,大部分葡萄的根系在一5。C左右即受冻致死,根据沈阳农业大学1983—1984年测定,一些鲜食种砧木品种根系受冻致死的临界温度大致如下:玫瑰香—5.2℃、巨峰—6.7℃、康拜尔早生—7.0℃.Harmony—8.0℃,Freedom—9.0℃,公酿 —号—9.1℃.北醇—9.3℃.圣乔治(St.Gearge)—9.4℃、河岸葡萄—11.4℃.贝达—12.6℃.山葡萄×河岸葡萄杂交种—14.8℃、山葡萄—15.5℃。为了减轻根系冻害、采用山葡萄和贝达(Beta)作抗寒砧木、使葡萄通过埋土防寒能在较寒冷地区栽培,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不采用抗寒砧木,在某些寒冷的年份、即使在埋土条件下,根系冻害问题也相当严重、因此、必须要做好冬季防寒工作。一般认为。多年平均最低温度在—15℃一—14℃的地方、葡萄可不埋土越冬,而在低于—15℃的地方必须进行程度不等的覆土、葡萄才能安全越冬、即使如此,地表下50厘米的土层温度也经常达到—5℃。葡萄的冬芽抗寒能力比较弱.其次是成熟的一年生枝条,多年生枝条、主干最抗寒。欧亚种葡萄的芽眼,在冬季能耐—20℃一—18℃的低温、但如果枝条成熟度较差、进入休眠期的时间短、那么在—15。C一—10℃时,芽就会受冻,在—18℃时、如低温持续3—5天,那么不仅芽眼受冻,枝条也会受冻。

春季的低温是晚霜的危害,嫩梢和幼叶在—1℃时即开始受冻,O℃时花序受冻。秋季、在我国北方有些年份早霜过早发生、叶片和葡萄浆果也会受冻、导致叶片变色、浆果变软。这时气温一般下降到—5℃一—3℃(表3—9)。

3、降水

在农业环境的诸因素中,自然降水的多寡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强烈地影响着葡萄的生长和发育,影响着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在某些地区,对某些栽培品种、降水量季节性的变化是葡萄品种区域化的最重要的气候因素之一。降水量季节性的变化,因世界不同的气候类型.而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地中海气候的降水量季节分配的特点是:夏秋干旱.冬春多雨(图3—3)。而我国主要葡萄栽培区的气候为季风气候(除新疆外),这种气候降水量季节分配的特点是:秋冬春三季干旱、夏季雨水多,占全年的45%一65%,这与世界著名葡萄产区的降水特点形成鲜明对照。

我国葡萄产区都在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控制之下,南方春季阴雨天气更加重了葡萄栽培的难度。我国因降水季节分配的特点.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但是对葡萄不利(除新疆外),所以“水分胁迫”现象对葡萄表现十分显著。所谓“水分胁迫”、就是指由于水分不足或过多。或不适时都会使作物生长发育受阻,使光、热等气候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生产潜力不能充分表现、产量下降,品质低劣。例如,葡萄生长在雨水较多的土壤中,根系吸收水分过多,新梢生长迅速、细胞膨大、细胞壁变簿.组织脆嫩抗性差。开花期间碰上梅雨天气影响授粉、受精过程,并引起严重落花落果、病害蔓延。在相当多的年份,葡萄成熟期遇到较多的降雨、浆果糖分积累困难,新梢旺长、叶幕郁闭、病害发生严重。冬春三季,雨雪稀少,对葡萄越冬和第二年生长又会产生干旱的不利影响。虽然干旱造成的“水分胁迫”不像多雨造成成的“水分胁迫”那样对葡萄产生不良影响,然而在生产上也应予以充分重视、并通过灌溉予以解决。

❸ 欧洲葡萄酒产生国依照葡萄酒质量,把葡萄酒分为什么

最新欧洲葡萄酒分级是什么?
国外葡萄酒质量等级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以法国为代表的旧世界模式,一类为以美国为代表的新世界模式。
法国葡萄酒质量分为四级,最高级是法定产区原产地质量控制命名酒AOC,第二级是优良地区的优质酒VDQS,第三级是地区餐酒VindePays,第四级是日常餐酒VindeTable。法国葡萄酒质量分级制的原则,被推行到全世界,不过各国依据自己的情况也有所不同。葡萄酒旧世界基本采用法国模式。葡萄酒新世界大多也用原产地命名,但有些国家只把原产地命名作为地理标志,用作商标控制,一切以酿制出好酒为原则,实行酒质分级。
之所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旧世界国家有如此详尽的法规,是因为他们均有悠久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历史。他们做的只是将传统、经验和继承进行了总结,加以规范,形成明确的制度法规。
象美国等新世界国家,没有法国等旧世界国家那样丰厚成形的传承。葡萄酒新世界大多也用原产地命名,在借鉴原产地概念的基础上,根据本国葡萄酒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自身需求的原产地制度。比如在美国,某一地区要获得AVA的资格,种植者或葡萄酒的制造者要向BATF(美国酒精、烟草、火器管理局)提交申请。申请中要解释:被命名的地区为什么和怎样作为一个分离的葡萄种植区;怎样与周围的土地加以区分。通常,申请要通过历史、气候、土壤、水量等因素来进行例证。作为AVA并不对葡萄品种,种植方式等进行约定。在澳洲,只有基本的葡萄酒规定,如95%葡萄来自同一年份,酒标才可注明年份;以葡萄为产品名称的酒,或需含80%以上该葡萄品种,而对于欧洲的葡萄酒命名的最基本的条件葡萄的产地来源,则并没有成为其命名法则。总的来说,新世界葡萄酒的分级制度并没有如同旧世界有着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
奥地利葡萄酒的分级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奥地利逐渐立了对种植葡萄,酿出葡萄酒的一种详细、严格、可靠的监督规章。奥地利葡萄酒法是在欧洲葡萄酒法的基础上建立的,但是奥地利仍然保留着本国所特有的,全世界最严厉的法规,对葡萄酒的质量规定有严格的要求,葡萄酒的包装上要写明葡萄采摘的年份、生产葡萄的庄园或村镇的名字、葡萄的类别、酒的味道、质量的级别、葡萄的成熟度、官方的检测号等。
奥地利在品质上把葡萄酒分为三个级别六个细分级:佐餐酒,优质酒和极品酒。在区分不同等级的分类中,葡萄汁的含

❹ 欧洲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原因

由于整个欧洲处于葡萄最佳生长带北纬30-52℃之间,而且欧洲各国种植葡萄全专部用于酿造葡萄酒,在欧洲属集市上买到的葡萄均不是来自欧洲葡萄品种,而且欧洲酿造葡萄酒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的希腊。葡萄酒在欧洲发展主要是在中世纪由修道士开始酿造直至颠峰,历经这么年欧洲早已是葡萄酒天堂,每年欧洲总体产量不低于百亿瓶,而其他地区是受欧洲影响,特别是殖民统治开始后,世界各地种植欧洲系葡萄品种,也可以这样说欧洲不但是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于其同系的葡萄树种覆遍全球。

❺ 如何酿造葡萄酒

在葡萄酒的世界,想要深度装x,除了喝酒之外,知道各种品酒用语,还要了解葡萄酒是怎么酿造的。

春夏秋冬,葡萄园的四季。

发芽,开花,结果,收获

一般来说一颗葡萄树有4-8串葡萄,只能酿造1瓶葡萄酒。对于质量要求更高的酒庄,可能需要几棵树才能够酿造一瓶葡萄酒。

除了收获季节,葡萄园忙碌的时候在于冬季了。繁重的修剪工作决定了下一年的葡萄产量。

修剪前后的葡萄园

现在也有的地方开始机器修剪,不像人工修剪会选择比较壮的纸条,机器修剪那是叫一个横少千军,完了整个葡萄树犹如满头的乱发,惨不忍睹。和人工修剪后成鲜明对比。不过现在更多的是两种方式结合。

机器修剪和人工修剪的葡萄园

在葡萄园中,其中最忙碌的莫过于葡萄采摘的时间,短短一个月之内,需要将所有的葡萄都收获,运输到酒厂。根据葡萄品种、产地以及所想酿造的风格的不同,葡萄的采摘在采摘时间、采摘工具以及采摘技术上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而对于大多数葡萄酒来说,不管它们是何时采摘或者如何采摘的,其从葡萄转变成葡萄酒大致都需要经历5个过程:

1.葡萄采摘(Grape Harvesting)、

2.破皮压榨(Crushing)、

3.发酵(Fermentation)、

4.陈酿(Aging)

5.装瓶(Bottling)

在大多数情况下,白葡萄总是先于红葡萄达到成熟状态,因此白葡萄的采摘期一般都要早于红葡萄。采摘下来的葡萄会用箱子或箩筐装着运往破皮压榨车间,并在这里被压成葡萄汁。

1.手工采摘VS机械采摘

手工采摘即采用全人工的方式去采摘葡萄,手工采摘耗时长,成本高,但是可以在采摘的过程中选出不成熟或者生病的葡萄,因此适合酿造高端的葡萄酒和那些不便于机械作业的产区,如陡峭的坡地等。

人工采摘需要一串串的将葡萄采收起来

机械采摘则适用于大型酒庄,是商业性葡萄酒的常用采摘方式。机械采摘非常快,不受时间的限制,因此在天气变化时候,可以抢收。

机械手将葡萄震下来

机械采摘的葡萄只有葡萄果实;人工采摘的葡萄是整串的。

进入酿造之前,葡萄会进行挑选,挑选出树叶,不成熟的果实和其他杂物

二、破皮压榨

鲜摘的葡萄会被及时地送往酿造车间进行筛选、除梗、破皮及压榨,这时就是除梗机发挥作用的时候了。经过除梗机的葡萄会被剔除葡萄梗,同时葡萄经过轻度的挤压而得到破皮。

对于白葡萄来说,破皮完成后,葡萄就会被送入压榨机榨成葡萄汁,然后会被泵入大池子中,经过处理后进入发酵。

两种不同方式压榨的白葡萄

对于红葡萄而言,在经过去梗破皮之后,葡萄连同葡萄皮一起被送入发酵罐中进行冷浸和发酵,是红葡萄酒获取色素的过程。不过有的产区会进行整串的葡萄发酵。

红葡萄酒带皮发酵

三、发酵

发酵的过程就是将葡萄中的糖转化酒精的过程。葡萄品种不同,酿酒师们采取的发酵法也可能不同。不过,一般来讲,发酵过程都包括以下几种状况:

天然酵母和人工酵母

不管是红葡萄酒的酿造还是白葡萄酒的酿造,加入酵母启动发酵都是常见的做法。因为天然酵母来源于葡萄园,因此种类多,酿造的葡萄酒更加复杂,但是酿造过程比较难控制;人工酵母通常种类单一,但是可以很快的进行发酵,发酵过程比较稳定,不同批次的葡萄酒质量和风格会更加类似。

在红葡萄酒的酿造中,由于发酵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葡萄皮等会被推到葡萄液的上层,所以为了萃取到葡萄皮中的色素和单宁,酿酒师们需要采用淋皮或压帽的手段将浮上来的葡萄皮浸入葡萄液中。发酵完成后,在进行压榨。

1,将葡萄皮压入2,将葡萄汁淋下去3,发酵完成的红葡萄压榨

四、陈酿

通过陈酿,酿酒师们能获得风味更加浓郁的葡萄酒,但陈酿方式却不尽相同,包括:最常见的莫过于采用橡木桶陈酿还是不锈钢罐陈酿。由于一个橡木桶需要几百美金,并且使用有期限,因此通常只用于高品质的橡木桶进行陈酿。

陈酿的酒窖

不过这两年消费者非常喜欢橡木桶的味道,为了降低成本,很多商业化的酒厂采用橡木片或者橡木屑加入葡萄酒中获取橡木的味道

五、装瓶

装瓶的选择,在欧洲国家更多的使用软木塞,而新世界国家,尤其是澳洲,新西兰等国家使用螺旋塞也非常普遍。

螺旋塞和软木塞各有优缺点

对于日常用的葡萄酒,除去商业宣传的送礼需求,如果是自己饮用,购买螺旋塞的葡萄酒质量会更加靠谱一些。

❻ 怎样才能像欧洲人一样日常喝葡萄酒呢

想要跟欧洲人一样日常喝红葡萄酒,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一些红酒的小知识,红葡萄酒只是红酒的一个种类.以下是详细的介绍:

一、按葡萄生长来源不同分类:

l、山葡萄酒(野葡萄酒)

以野生葡萄为原料酿成的葡萄酒。产品以山葡萄酒或葡萄酒命名。

2、家葡萄酒

以人工培植的酿酒品种葡萄为原料酿成的葡萄酒,产品直接以葡萄酒命名。

国内葡萄酒生产厂家大都以生产家葡萄酒为主。

二、按葡萄酒含汁量分类:

1、全汁葡萄酒

葡萄酒中葡萄原汁的含量为l00%,不另加糖、酒精与其他成份。例如干型葡萄酒。

2、半汁葡萄酒

葡萄酒中葡萄原汁的含量达50%,另一半可加入糖、酒精、水等其他辅料,例如半汁葡萄酒。

三、按葡萄酒的颜色分类:

1、白葡萄酒

选择用白葡萄或浅色果皮的酿酒葡萄。经过皮汁分离,取其果汁进行发酵酿制而成的葡萄酒,这类酒的色泽应近似无色,浅黄带绿,浅黄,金黄色。颜色过深则不符合葡萄酒色泽要求。

2、红葡萄酒

选择用皮红肉白或肉皆红的酿酒葡萄进行皮汁短时间混合发酵,然后进行分离陈酿而成的葡萄酒,这类酒的色泽应呈天然红宝石色。紫红色、石榴红色、失去自然感的红色不符合红葡萄酒色泽要求。

3、桃红葡萄酒

此酒是介于红、白葡萄酒之间。选用皮红肉白的酿酒葡萄,进行皮汁短时期混合发酵,达到色泽要求后进行分离皮渣,继续发酵,陈酿成为桃红葡萄酒。这类酒的色泽应该是桃红色、或玫瑰红、淡红色。

四、按葡萄酒中含糖量分类:

1、干葡萄酒

酒的糖份几乎已发酵完,指每葡萄酒中含总糖低于4克。饮用时觉不出甜味,酸味明显。如干白葡萄酒、干红葡萄洒、干桃红葡萄酒。

2、半干葡萄酒

是指每升葡萄洒中含总糖在4一l2克之间。饮用时有微甜感,如半干白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半干桃红葡萄酒。

3、半甜葡萄酒

是指每升葡萄酒中含总糖在l2—50克之间。饮用时有甘甜、爽顺感。

4、甜葡萄酒

是指每升葡萄酒中含总糖在50克以上,饮用时有明显的甜醉感。

另外,葡萄酒又分为不起泡葡萄酒及气泡葡萄酒两大类。不起泡葡萄酒又分白酒、红酒及玫瑰红酒三种;气泡葡萄酒则以香槟为代表。另外,添加白兰地的雪莉酒;加入草根、树皮,采传统药酒酿造法制成的苦艾酒,都是葡萄酒的同类品。但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将葡萄酒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1)静态酒-红酒、白酒、玫瑰红酒

(2)气泡酒-香槟

(3)加烈酒-波特、雪莉、天然甜酒

(4)加味酒-苦艾酒

(5)彼诺甜酒

了解完这些基础的小知识后,相信您在跟朋友介绍葡萄酒的时候,已经逼格满满了,接下来的品酒环节,可不能输哦!

品酒一般遵循5个步骤,即观色、闻香、品味、吐酒和归纳。

第一步:察颜

观色,即观察和对比葡萄酒的颜色和透明度,并适时地调整好品酒心态。

与同一品种的其他葡萄酒对比,看手中的葡萄酒颜色深浅、透明或浑浊,通过这些来判断酒的浓稠度、酒体等。

第二步:闻香

闻香,时间的把握是关键。鼻子首先捕捉到的信息将大大提高你对葡萄酒风味作出正确判断的可能。

摇杯能促使葡萄酒香气的释放。摇杯时要注意,酒杯应该放置在桌面上,以酒杯底座为中心,运用手腕的力量,轻轻地晃动酒杯,然后把鼻子靠近酒杯,深深地吸一下,判断葡萄酒的气味。

第三步:品味

品味,即小呷一口。在吞下酒之前,迅速地在口中漱一遍,让你的口腔充分接触到酒液,深切体会葡萄酒的风味、结构和酒体。是酸,还是苦?风味与之前的香味相配吗?透着哪种果味、矿物味或香料味?酒精辣口吗?为了加深印象重新再闻一遍,作出判断或合理的猜测。

第四步:吐酒

吐酒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如避免醉驾,保持敏锐的味觉以迎接下一款佳酿等等。要是一天要品尝20款酒,吐酒是品酒中必须的环节。

第五步:归纳

归纳,即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谋略,是对葡萄酒综合质量的具体描述,是主动抓住话语权的关键。品酒其实是一项智力游戏,这一点是大多数过于关注品酒表面细微差别的品酒指南所忽略的。自信而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往往会让你成为话语的主角。因为品酒根本就没有固定答案,是一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智力竞赛。

相信学完以上这些步骤,您的朋友一定会对您刮目相看的!

❼ 葡萄酒是如何酿造出来的

葡萄决定一切 第个葡萄品种都有各自不同的压汁要求。最关键的因素是,当葡萄中的糖分、酸度和气味都达到酿酒指标时,适时地把葡萄采摘下来。当葡萄快要成熟时,糖分、酸度和气味这三个成分变化相当快。在气候温暖的葡萄栽培区,人们最关心的是糖分和酸度的比率有何变化。最理想的情况是获得充足的糖分,又不失去必要的酸度。在最凉爽的葡萄种植区,酒商更忙于让果实达到理想的糖分标准并具有成熟的果香。凉爽气候下栽培的葡萄成熟后往往达不到所需的糖分指标,但也可以弥补这点不足。葡萄成熟的标志是果实成分的变化。果实成熟时,糖分增加,酸度降低。有几个葡萄品种,如杰乌兹拉米纳和白索维农,熟透时,气味芬芳,而糖分变化不大。採摘得太迟或太早,都会使葡萄失去其独特的品质。往往几个小时之差就会造成这样的损失,所以,酿酒人必须头脑特别清醒。
葡萄由不同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对最终酿成的葡萄酒都起到了自己的作用。葡萄梗占一串葡萄总重量的2%至6%。它们富含木质丹宁酸,可以使葡萄酒带有一种苦味。大多数葡萄酒在发酵前都把葡萄梗去掉,但是,有些酒还是把梗留下来,以提高丹宁酸的含量,从而使口味更加丰富。葡萄皮大约占葡萄总重量的5%—— 6%。葡萄成熟时,葡萄皮上会覆盖一层天然霉菌,有时用它来发酵。葡萄皮和葡萄皮下面的那层果肉包含了葡萄中大多数味道和香质成分。它们还含有葡萄丹宁酸。两种丹宁酸是有所不同的:葡萄皮中所含的丹宁酸要比葡萄梗和葡萄核中所含的柔和一些,而且不那么苦。葡萄丹宁酸是陈酿红葡萄酒的基本元素。果肉占葡萄总重量的绝大部分,纤维膜里含有丰富的果汁。果汁由比例变化不定的水分、糖分和酸质组成。在果肉里,纤维膜对果汁需求的变化作出反应,当葡萄籐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时,纤维膜就充满了果汁,或者大量地失去果汁。如果葡萄籐需要糖分供给的话,果实中的糖分含量就会急剧下降。如果葡萄籐吸收的水分太多,果汁就会被稀释。因此,土壤和气候条件至关重要。葡萄皮还含有丰富的果酸,它们与甘油、蛋白质和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变化,酿酒人可能需要这种化学变化,也可能不需要。最后,葡萄皮确实得让酿酒人颇费一番心思,所有的葡萄皮必须清理出去,只留下清澈明净的酒液。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葡萄采摘和运往酒厂的过程中的果实破损率降到了最低限度。质量最好的葡萄酒厂家仍然实行人工采摘,但越来越多的时候,仍会看到酷似螳螂的庞然大物般的机器日日夜夜在葡萄园里采摘着熟透的葡萄。这些机器有时与便携式压搾机联合作业。用厚厚的一层二氧化碳气体覆盖住在葡萄园压搾的果汁,以防过早发酵或氧化,然后,送往酒厂。不管葡萄有多么丰产,都必须尽快把它们运往酒厂。有些易突变的品种,葡萄一摘下来就变质。
酿酒人(酒商):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 葡萄开始采摘的那一刻,酿酒工人的工作就开始了。简单的说:先把葡萄采摘下来,然后投进压搾去梗机中,除掉葡萄梗。如果酿造白葡萄酒,就把经过压搾去梗的葡萄直接抽进搾汁机中压汁去皮,被压搾出来的葡萄浆汁称作原汁,把它抽进发酵罐或大桶中。最后,酒液被澄清、稳定,然后装瓶。
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玫瑰红葡萄酒的压搾、去梗 大多数葡萄的浆汁是无色的,因此,我们可以用红葡萄酿制白葡萄酒。红葡萄酒的颜色来自于葡萄皮中的色素,但只有在葡萄皮接触的过程中才能做到这一点。大多数白葡萄酒一经压汁就把葡萄皮分离出去,但还是给白葡萄酒留下了一丝苦味(这并不一定都是坏事),有时还融入一些丹宁酸质。由于所酿造的葡萄酒的类型不同,酿酒人可能会在原汁发酵前进行葡萄皮接触。用深色果皮系的葡萄品种制作酒体丰富的香槟酒以及被称作红葡萄制的白葡萄酒的非发泡性餐桌酒,原汁稍呈现红色时,酿酒人就把葡萄皮分离出去,以保持淡雅的色泽。酿造红葡萄酒时,葡萄皮浸泡在原汁里,并被一起送进发酵容器中。发酵过程中,色素和丹宁酸质都从葡萄皮里释放出来。有时,葡萄梗也留在原汁中,有的酿酒人甚至把一定比例的葡萄梗放回到酒液中。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某些红葡萄的浓度和醇度。玫瑰红葡萄酒在制作过程中,葡萄皮接触时间很短,达到色度要求就把果皮分离出去。
灯光、摄像机、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酿酒人既扮演科学家的角色,又扮演富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家的角色。对于大部分壶装酒来说,酿酒人基本上就是制造者。但对于独特的优质酒来说,他们彷彿就是电影导演,塑造人物形象、拍摄一个个镜头,直到完成一部全方位的艺术作品。很不幸,对于不理想的镜头,他们无法重新拍摄,往往只能无奈地把它推向市场。在本质上,酿酒人好像就是在执导一部电影,他按着个人的理解,塑造葡萄酒的酒体结构、滋味、神韵和特点,从而创作出酒文化的艺术佳作。发酵的过程就好像是决定电影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反覆无常的观众。酿酒人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良性发酵。有些酵母对酿酒有益,而其他酵母会直接把葡萄酒变成醋或者使酒具有一种难闻的气味。解决办法就是:不等有害酵母菌株入侵,就大量培养有益酵母菌株,佔领阵地。在波尔多产区,酿酒人总是提前摘下一些葡萄放在“引酵木桶”中,当所有的葡萄都采摘下来时,它们就开始发酵。一开始,发酵速度进行得很慢,但很快加速。随着酵母数量的增加,发酵速度也越来越快,通常一直到糖分全部被分解成酒精,或者酿酒人特意终止发酵。大多数餐桌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占11%——14%。酒精含量一旦达到15%或16%,发酵通常会自动终止,因为大多数酵母无法在高酒精环境下生存。传统的发酵容器是大圆木桶或者内壁抹着水泥的大罐。而比较流行的方法是使用具备温控功能的不锈钢发酵罐。不锈钢无味,容易清洗,而且容易安装冷却盘管和恒温制冷装置。
恒温器不离手 发酵温度是酿酒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每种葡萄或酵母菌株在不同的温度下,其反应也是不同的,酿出的酒可能会像万花筒般千变万化。酿酒人如果有能力控制发酵温度,生产出风味独特、品质细腻、结构和谐的葡萄酒,那么,他就像拥有了魔棒,或者至少也像拥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盖上就生效的印章。简单的说,酿酒人是通过控制发酵来把握葡萄酒的品质。看起来,这似乎很简单。但是,发酵过程本身还产生热量,这是把糖分解成酒精的副产物。过多的热量非常有害。例如,高温会使发酵速度不正常,常常过快。它会氧化或销毁某些呈香物质,产生烘烤面食的味道,或者加速无益微生物的繁衍。由于红葡萄酒连皮带核一起发酵,因此,被称作顶盖的大团固体物质会上浮到原汁表面。为了最大限度地汲取味道和丹宁酸质,并且让热量散发出去,必须不时地把顶盖捣下去。有好几种方法:把原汁抽到顶盖上面;每天都把顶盖捣下去几次;或者用假顶盖把顶盖压入原汁中。决定如何完成上述任务,只是整个酿酒过程中诸多选择中的一个。在葡萄生长季节,酿酒人——不管他酿酒技术多么娴熟、经验多么丰富——只是一个赌博者。而在发酵过程中,科学替代了机遇。在现代酿酒业中,酿酒人是主动去做,而不是被动反应。监控是酿酒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酿酒人不时地通过品嚐或者实验室分析的手段来检测糖分、酒精、酸质以及协调情况,从而对发酵过程进行监控。品尝很关键,不管仪器多么先进或精密,永远不能跟知识丰富的人类的味蕾相比。许多酿酒人在关键阶段,每天要把所酿造的每一种酒至少品尝一次。这样,他们就能够作出适当的调整或更正。必要时,他们会改变整个酿酒的程序,采用新技术,以酿出酒体和谐的美酒。
酵母和细菌:有的好,有的不好 酵母是微小的单细胞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没有酵母的参与,就只能喝到普通的葡萄汁了。酵母菌把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瞧,这就是葡萄酒。经过具有专业知识的酿酒人的技术处理,它们基本上都成为无害的微生物。只有几种细菌是无害的,多数有害。有些可能是葡萄本身所带的或在酒厂或酒桶滋生的微生物经历了发酵过程以及在酒精含量增加的环境中也能存活下来。最常见的两种细菌是膜醋杆菌和乳酸杆菌。在酿酒过程中,总会出现少量的膜醋杆菌,它会产生程度尚可接受的醋酸(醋)。它还会产生稍带点指甲油溶剂气味的醋酸乙酯。只要它们存在的数量极小,就会增强葡萄酒层次的丰富性。但是,当醋杆菌遇到氧气时,就会威胁到酒液。这种细菌在发酵的酒液中能够存活下来,遇到氧气时,通过把酒精分解成乙酸而把酒液变成醋。酿酒人必须时刻警惕,以防空气和醋酸杆菌变成了暴烈的蝙蝠人和罗宾汉,从而毁掉他们的产品。乳酸杆菌是一种最常见的乳酸菌,基本上无害。在发酵过程中,它产生的副产物能使葡萄酒的层次更丰富。偶尔,乳酸杆菌会失去控制,产生一种强烈而刺鼻的天竺葵花般的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如果不把酒的全部味道都除掉,是摆脱不掉它的气味的。有些细菌能够导致葡萄酒二次(或者苹果乳酸)发酵。是否需要这种发酵,取决于所酿葡萄酒的类型。如有必要二次发酵,显而易见,这样的细菌就是有益的。
调节甜度 有许多种葡萄酒要求不把葡萄所含的天然糖分全部转化成酒精,其中有酒精和糖分含量低的晚摘型葡萄酒,德国就以生产这样的酒而闻名。这类葡萄酒在酿制过程中,酒精或甜度一旦达到预定指标,就可以终止酵母的作用。办法之一,就是冷冻发酵的原汁,然后,经过滤把酵母菌分离出去,从而终止发酵。对于其他类型的葡萄酒——例如,加度甜型葡萄酒——采取的办法是在发酵的酒液中加入酒精,这些额外添加的酒精会杀死酵母菌,发酵就停止了。许多类型的白葡萄酒都有一点甜度,通常约占2%。对原汁实行冷冻,并不足以使酿酒人能够充分地控制所必需的酒体协调性。现代工艺是把酒完全发酵成干性,然后,再添加事先存留下来的适量的葡萄汁,以增加甜度。用这种方法酿造的酒,调节起来准确性更高,并且也比较容易给酒液定性以防止它装瓶后继续发酵。这种技术被称作保留甜度,在美国和德国被广泛採用。在这两个国家,酒体和谐、芬芳宜人、稍带甜味的优质餐桌葡萄酒是倍受人们青睐的消费品。
苹果乳酸发酵 又叫第二次发酵,是一种细菌性发酵,通过苹果乳酸发酵,葡萄酒中的口感生硬或酸性较强的苹果酸会变成比较柔和、酸性较弱的乳酸。这个转化过程只是稍稍降低了一点葡萄酒的实际可测知酸度。第二次发酵还会产生一些对于某种葡萄酒来说可能是预期性的也可能是非预期性的副产物。是否进行苹果乳酸发酵,由酿酒人决定。对于大多数白葡萄酒来说,绝对不需要二次发酵,因为它会降低白葡萄酒清新爽口的感觉。这一规则的唯一例外是夏敦埃酒。当夏敦埃酒进行苹果乳酸发酵时,它会产生联乙□,这是黄油的主要香质成分。夏敦埃酒也因此具有一种丰富的黄油的香气,这种香气与夏敦埃葡萄酒的芬芳融为一体,醇美无比。卡百内索维浓和黑比诺这样的上等红葡萄酒也需要进行苹果乳酸发酵,以缓解其酸性,并使其酒体更加丰富、味道更加细腻、口感更加柔顺。
除渣 发酵完毕,必须澄清酒液。传统方法是利用重力进行自然除渣,并且,它仍然是酿制优质葡萄酒所采用的最好的办法。除渣时,要把酒放入小酒桶中,让酒中悬浮的固体物质沉淀下来。然后,把清澈的酒液或原汁用泵或虹吸管吸出来,注入干净的新罐或新桶中,从而与沉淀物(沉渣——失去活性的酵母、酒石、葡萄皮、核等其他固体物质)分开。在第一年内,要多次除渣,常常进行5次,甚至更多。这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其中包括清洗用过的酒桶,彷彿照料每隔几小时就需喂一遍的初生儿一样。表面那层清澈的原汁往往都用来制作上等葡萄酒。
欧洲酿酒业——老式的酿酒工艺 传统的欧洲酿酒业缺乏诸如不锈钢发酵罐、过滤装置、离心机和无菌装瓶等工艺精良的设备——所有这些革新对于现代酿酒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世界上一些最好的葡萄酒,仍然是用传统方法酿造的。然而,尤其在加利福尼亚,流行的趋势是使用现代设备,以避免传统方法的致命弱点。在波尔多和其他地区,这一趋势也呈上升势头。用传统的老方式製作白葡萄酒时,不管是白葡萄还是红葡萄,都先压搾去梗,然后,直接抽入搾汁机中。必须尽快进行搾汁,以防葡萄皮中的色素或丹宁酸溶入原汁中。搾汁完毕之后,要把原汁澄清一下,或者直接抽入发酵罐中。有些葡萄酒在发酵之后需要贮存在橡木桶中进行陈年醇化,而有的不需要。大多数葡萄酒是使用蛋清来澄清的(除掉固体颗粒)。澄清之后,把酒液抽进“制冷室”或制冷罐中,把酒石酸盐淀析出来。这有助于稳定酒的酸度,还可以在装瓶前把结晶体都去除掉。但是,有些传统的酒厂省略了这一步,这就是有时会看到瓶塞上有结晶体的原因。白葡萄酒整个酿造过程的最后一步就是装瓶。酿制红葡萄酒时,把经过压搾去梗处理之后的葡萄直接抽入木桶或者混凝土桶中,让原汁跟果皮、果肉、果核一起在那里发酵,必要时,还特意添加一些葡萄梗。发酵后,自动流出来的汁液用来制作最好的葡萄酒,其余部分放入吊篮状的搾汁机中进行搾汁处理,以酿制“搾汁葡萄酒”。没有受到搾汁机重压的、自然流淌出来的葡萄浆汁叫做自然流汁,用它酿制的酒最清澈,往往也最与众不同。红葡萄酒需要在小橡木桶中或者立放着的大桶中陈年醇化。陈年的葡萄酒液通常用蛋清来澄清,澄清之后就装瓶。偶尔,有手工装瓶的,但在美国却很少有人这么做。第一次发酵完成以后,把酒液抽出,跟沉渣(桶底部的沉淀物)分开,注入大发酵罐或大圆桶中,让仍然悬浮在酒液中的固体物质沉淀下来。带皮发酵葡萄酒时,要把果肉中存留的汁液压搾出来,剩下的圆团状的固体物质被称作酒糟。这种酒叫做搾汁葡萄酒。根据所施加的不同压力,又可把它们分为轻度搾汁或重度搾汁两种不同类别的葡萄酒。每次压搾出来的酒液常常要分装在不同的桶中。压搾得越重,酒的颜色越深,味道更丰富、口感更粗糙、更苦涩,所含的丹宁酸也更多。每次压搾出来的酒液常常要分别处理、分别陈酿醇化。以后,用它跟别的酒按一定比例进行勾兑。也许,就保持原汁原样,不与其他的酒掺兑。
现代酿酒业——科技的胜利 现代酿酒业利用精湛的技术更好地控制酿酒过程。酿酒人又能凭借这些技术,对酿酒过程进行一些艺术性调整,从而酿造出符合自己心愿的美酒。酿造白葡萄酒时,用带戽斗的卡车或特製的罐车把葡萄运到酒厂,装运的同时,要往车内注入二硫化碳或氮气等惰性气体,以防氧化。现代酿酒业还运用了机械采摘葡萄和现场压搾等高超技术。用特制的卧式压搾机压搾葡萄,苦涩的丹宁酸就不易溶入葡萄浆汁中。在发酵前,常把葡萄汁放入离心机中,进行离析处理。也可以发酵之后、或者在发酵前后都进行离析处理。白葡萄酒要“冷发酵”以保持其清新的口感和葡萄的芳香。如有必要,也可以把白葡萄酒放入小圆木桶或者大圆木桶中陈酿醇化。如果发酵的葡萄酒还没有进行离析处理,就需过滤。然后,对酒液进行制冷定性处理,把酒石酸盐淀析出来。最后一步就是用先进的无菌装瓶流水线把白葡萄酒装入瓶中,这样就会防止空气和其他污染物进入酒瓶。酿造红葡萄酒时,把压搾过的葡萄抽进混凝土发酵桶或者不锈钢发酵桶中。酿制普通葡萄酒或“日常”葡萄酒时,先把发酵桶中的原汁加热,迅速释放出色素和呈香物质,而不会有太多的丹宁酸溶入酒液中。接着,把红葡萄酒装入小圆木桶或者大圆木桶中,陈酿醇化。酿造不同品级的葡萄酒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木桶:新橡木桶用来盛装超级优质葡萄酒或上等葡萄酒,用过的橡木桶或红木桶用来盛装品级稍低一点的葡萄酒,而日常葡萄酒很少或者根本不用木桶。
离心机 离心机被称作“上帝赐给酿酒人的礼物”。尽管有些酿酒人认为,在用离心机对酒液进行离心处理的过程中,酒味全都跑了,所以永远不想碰它,但是,拥有它的,却对它无比信赖,没有的,渴望自己能有一台。离心机对于酿酒人来说,就像切菜机一样方便快捷。这个时髦的设备在酿酒过程中有着大量不同的用途。它只是让酒液高速旋转,同时,充分利用重力法则和酒中的某些成分比另一些的比重大这个事实,并根据酒中成分的不同分子量把它们分离开。酵母细胞、果肉、杂质或尘粒等多余物质都被弃掉,被离析出来的酒液得到净化。
加糖 加糖指往酒液中添加适量的批量生产的葡萄糖,以补充葡萄中天然糖分的不足,从而达到要求的酒精度。这一做法又称夏普塔尔加糖法,而在法国并没有首创此举的夏普塔尔地区,它是以发明这个方法的法国农业部长让61夏普塔尔(Jean Chaptal)命名的。当然,有法定标准对这一做法加以约束。除了国家法令和地方法则的制约之外 ,糖分添加量也有其自身的限制(尽管少数酿酒人总愿使酒甜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法国、德国以及欧洲大部分其他国家都允许在酿酒过程中添加糖分。在美国,除了加利福尼亚不许加糖之外(其实,那里的葡萄也根本不需加糖),其他酿酒诸州均允许加糖。为了提高酒精含量,慎重地添加少量糖分,例如1%,即使最有鉴别能力的葡萄酒专家也可能对此毫无察觉。所需添加糖分的数量必须精心计算——丝毫大意不得。一些纯粹主义者大声疾呼反对这一做法,声称这影响了酒的质量,而他们常常美滋滋地喝着加糖葡萄酒,自己却浑然不觉。只有操作不当或者糖分添加过多时,酒的质量才会受到负面影响。随便添加糖分(即使数量尚可接受并符合法定标准),会使酒精含量失调,酒品尝起来辛辣、涩口。糖分添加过多时,酿出来的酒辛辣、平淡,甚至没有什么味道或特点。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往最坏处打算的。绝大多数酿酒人都极为珍视自己的产品和信誉,不会滥用自己的技术。

❽ 为什么西方用葡萄酿酒

古代的波斯是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

葡萄酒的相册(20张)
传说古代有一位波斯国王,爱吃葡萄,曾将葡萄压紧保藏在一个大陶罐里,标着“有毒”,防人偷吃。等到数天以后,国王妻妾群中有一个妃子对生活发生了厌倦,擅自饮用了标明“有毒”的陶罐内的葡萄酿成的饮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没结束自己的生命,反而异常兴奋,这个妃子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盛了一杯专门呈送给国王,国王饮后也十分欣赏。自此以后,国王颁布了命令,专门收藏成熟的葡萄,压紧盛在容器内进行发酵,以便得到葡萄酒。

随着古代的战争和商业活动,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传遍了以色列、叙利亚、小亚细亚阿拉伯国家。由于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提倡禁酒律,因而阿拉伯国家的酿酒行业日渐衰萎,目前几乎被禁绝了。后来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从波斯、埃及传到希腊、罗马、高卢(即法国)。然后,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消费习惯由希腊、意大利和法国传到欧洲各国。由于欧洲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徒把面包和葡萄酒称为上帝的肉和血,把葡萄酒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饮料酒,所以葡萄酒在欧洲国家就发展起来,因此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成为当今世界葡萄酒的“湖泊”,欧洲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人均消费葡萄酒最多的国家。欧洲国家葡萄酒的产量,占世界葡萄酒总产量的80%以上。

❾ 国外农庄怎么酿葡萄酒也是要加糖吗我想了解的是发酵用品和过程

不加糖的。复1971年一份欧洲制共同体的官方文件对葡萄酒所下的定义是:“葡萄酒是把压榨葡萄果粒所得的葡萄浆或葡萄汁,充分或部分地发酵过后,所得的一种含酒精的产品。”
1、采收
2、破皮去梗
3-1、浸皮与发酵
3-2、二氧化碳浸皮法
4、榨汁
5、橡木桶中的培养
6、酒槽中的培养
7、澄清
8、装瓶

阅读全文

与欧洲国家怎么酿葡萄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洛维斯红酒怎么样 浏览:743
白酒t20什么意思 浏览:544
白酒可以对什么喝 浏览:115
长城红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浏览:405
法国红酒臭吗 浏览:961
枫塔妮红葡萄酒价格 浏览:160
法国葡萄酒的关税 浏览:514
鹿头的红酒什么牌子 浏览:961
93年矛艺白酒多少钱一瓶 浏览:594
浓烈的雄黄酒 浏览:954
法国人热爱红酒 浏览:680
怎么就知道红酒好不好 浏览:344
五大连池原浆一号啤酒厂 浏览:646
一瓶葡萄酒10万什么牌子 浏览: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浏览:42
一顿白酒多少箱 浏览:553
哈尔滨啤酒与青岛啤酒多少度 浏览:25
雷欧庭红葡萄酒 浏览:812
后海啤酒多少钱一瓶 浏览:639
红酒忌讳什么药一起吃 浏览: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