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红葡萄酒是怎么制作的
葡萄酒讲究葡萄的品种与质量。先说品种,酿酒葡萄与普通食用葡萄存在很大差异,吃起来酸涩,并不可口;而普通使用葡萄是不会被用来酿酒的,常见的红葡萄酒贵族品种有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美乐(Merlot)、希拉(syrah)、原版解百纳(Cabernet Franc)、梅尔贝克(Melbec)等;再说葡萄质量,主要看葡萄的成熟度、含糖量、酵母数量等,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地形,不同气候,不同地质,不同光照会出产不同风格的葡萄,具体就不细说了,但总体来说,好的酿酒葡萄都是产于沙砾土质,水分稀少,光照充足的环境。
看楼主的意思是准备用食用葡萄来酿酒,也没什么不可以,就是肯定不会好喝,玩玩可以。酿酒其实很简单,分几个步骤:破皮(把葡萄皮弄破)、榨汁(家中自制可将前两个步骤合并)、不要将皮去掉,皮肉一起放在器皿中发酵(红酒的红色即来自葡萄皮上的色素,去掉皮就只能酿白葡萄酒了)。发酵时注意为密闭,主要是为了卫生,不要混入野生酵母,不要放在阳光下,应保持在25度以下,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不要放糖,不要放水,否则更难喝。发酵完成后取汁,取出的汁就是葡萄酒了。
忽然又想到一个问题,买来的食用葡萄一般在皮上都残留有农药,需经洗涤,但大量的酵母菌就依附在皮上,洗涤过程中很可能会损失很多,可能导致发酵很不完全,酿出的酒很甜,不好喝,楼主自娱自乐可以,呵呵。
㈡ 葡萄酒发酵原理是什么
当葡萄汁中的酵母菌开始进行生长繁殖时,发酵过程就开始了,酵内母菌逐步将葡萄汁中容的糖分转化为酒精。酵母菌有很多不同的菌株,无论是自然繁殖的还是人工添加的,不同的菌株都会对葡萄酒的风味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红葡萄酒的发酵温度通常要比白葡萄酒的发酵温度高,而且红葡萄酒的发酵过程通常会一直持续到糖分全部消耗完,从而得到干型的红葡萄酒。
(2)用紫葡萄作原料进行酒精发酵会得到红葡萄酒红色是如何形成的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必须防止一些有害微生物的侵染,如灰葡萄孢菌会影响风味独特、高档的贵腐葡萄酒的酿造,啤酒、葡萄酒、清酒酿造中出现过嗜杀酵母现象,造成酵母污染,并影响酒的风味,甚至引起酒变质,阻碍酿酒的正常进行。
功能基因组技术的应用,在相应的工业环境条件下,对识别被协迫控制的基因、控制代谢的转录因子及相关的工艺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酵母作为一个体系明确的生物体,在可以操控的前提下,以其独特的优良特性,成为研究“系统生物学”、洞悉特定环境条件下某一具体表型调节机制的“模式生物”。
㈢ 葡萄酒是怎么形成的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
总体说来, 红葡萄酒的酿制与白葡萄酒类似,只是在发酵时要让葡萄果皮、果肉、果核在一起共同进行。持续发酵时间由几天到三周不等,从而使葡萄酒得到酒味、香味和深红的颜色。将葡萄皮分离出去,监视着它继续在酿酒桶中发酵。直到装瓶前, 葡萄酒在橡木桶和酿酒罐中不断的成熟。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去梗,也就是把葡萄果粒从梳子状的枝梗上取下来。因枝梗含有特别多的单宁酸,在酒液中有一股令人不快的味道。 第二,压榨果粒。酿制红酒的时候,葡萄皮和葡萄肉是同时压榨的,红酒中所含的红色色素,就是在压榨葡萄皮的时候释放出的。就因为这样,所有红酒的色泽才是红的。 第三,榨汁和发酵。经过榨汁后,就可得到酿酒的原料——葡萄汁。有了酒汁就可酿制好酒,葡萄酒是通过发酵作用得的产物。经过发酵,葡萄中所含的糖分会逐渐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发酵过程中,糖分越来越少,而酒精度则越来越高。通过缓慢的发酵过程,可酿出口味芳香细致的红葡萄酒。 第四,添加二氧化硫。要想保持葡萄酒的果味和鲜度,就必须在发酵过程后立刻添加二氧化硫处理。二氧化硫可以阻止由空气中的氧使葡萄酒所引起的氧化作用。新酒在发酵后大约3周左右,必须进行第一次沉淀与换桶。第二次沉淀要4至6周。沉淀的次数和时间上的顺序,完全就是所要达到的口味。 第五,葡萄酒在桶中存了3至9个月以后,就要装瓶了。以前,葡萄酒瓶以软木塞来封口,2001年以后,很多科技革新的装瓶厂都采用新式的真空密封的旋转式酒瓶。
㈣ 葡萄酒是怎样炼成的
葡萄酒酿造就是将葡萄转化为葡萄酒。它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物理化学或物理学阶段,即在酿造红葡萄酒时,葡萄浆果中的固体成分通过浸渍进入葡萄汁,在酿造白葡萄酒时,通过压榨获得葡萄汁;第二阶段为生物学阶段,即酒精发酵和苹果-酸乳酸发酵阶段。
葡萄原料中,20%为固体成分,包括果梗、果皮和种子,80%为液体部分,即葡萄汁。果梗主要含有水、矿物质、酸和丹宁;种子富含脂肪和涩味丹宁;果汁中则含有糖、酸、氨基酸等,即葡萄酒的非特有成分。而葡萄酒的特有成分则主要存在于果皮和果肉细胞的碎片中。从数量上讲,果汁和果皮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果汁富含糖和酸,芳香物质含量很少,几乎不含丹宁。而对于果皮,由于富含葡萄酒的特殊成分,则被认为是葡萄浆果的“高贵”部分。
葡萄酒酿造的目标就是,实现对葡萄酒感官平衡及其风格至关重要的这些口感物质和芳香物质之间的平衡,然后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
浸渍:红葡萄酒的酿造
在红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应使葡萄固体中的成分在控制条件下进入液体部分,即通过促进固相和液相之间的物质交换,尽量好地利用葡萄原料的芳香潜力和多酚潜力。这就是红葡萄酒酿造特有的浸渍阶段。浸渍,可以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也可以在酒精发酵以前或极少数情况下在酒精发酵以后进行。
在传统工艺当中,浸渍和酒精发酵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原料经破碎(将葡萄压破一便于出汁,有利于固-液相之间的物质交换)、除梗后,被泵送至浸渍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固体部分由于CO2的带动而上浮,形成“帽”,不再与液体部分接触。为了促进固-液相之间的物质交换,一部分葡萄汁被从罐底放出,泵送至发酵罐的上部以淋洗皮渣帽的整个表面。这就是倒罐。
芳香物质比多酚物质更易被浸出,所以决定浸渍何时结束的是多酚物质的浸出状况。在此阶段,最困难的是,选择浸出花色素和优质丹宁,而不浸出带有苦味和生青味的劣质丹宁。发酵形成的酒精和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固体物质的提取,但应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过低(低于20-25℃),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温度过高(高于30-35℃),则会浸出劣质丹宁并导致芳香物质的损失,同时又有酒精发酵中止的危险。
倒罐是选择浸出优质丹宁的最佳方式。但必须防止将果梗及果皮撕碎的强烈的机械处理(破碎、除梗、泵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完全失去了选择性浸出的可能性。
在多酚物质当中,色素比丹宁更易被浸出。所以,根据浸渍时间的长短(从数小时到一周以上),我们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类型的葡萄酒:桃红葡萄酒、果香味浓应尽快消费的新鲜红葡萄酒及醇厚丹宁感强的需陈酿的红葡萄酒等。浸渍时间的长短,还决定于葡萄品种、原料的成熟度及其卫生状况等因素。
浸渍结束后,即通过出罐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液体部分(自流酒)被送往另一发酵罐继续发酵,并在那里进行澄清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反应。固体部分中还含有一部分酒,因而通过压榨而获得压榨酒。同样,压榨酒应单独送往另一发酵罐继续发酵。在有的情况下,在短期浸渍后,一部分葡萄汁从浸渍罐中分离出来,以酿造桃红葡萄酒。这样酿造的桃红葡萄酒,比将经破碎后的原料直接压榨后酿造的桃红葡萄酒香气更浓,颜色更为稳定。
对原料加热浸渍是另一种浸渍技术。它是将原料破碎、除梗后,加热至70℃左右浸渍20-30分钟,然后压榨,葡萄汁在冷却后进行发酵。这就是热浸发酵。热浸发酵主要是利用提高温度来加强对固体部分的提取。同样,色素比丹宁更易浸出。我们可通过对温度的控制来达到选择利用原料的颜色和丹宁潜力的目的,从而可生产出一系列不同类型的葡萄酒。热浸还可控制氧化酶的活动,这对于受灰霉菌危害的葡萄原料极为有利,因为种类原料富含能分解色素和丹宁的漆酶。几分钟的热浸在颜色上可以获得经几天普通浸渍相同的效果。同时,由于浸渍和发酵是分别进行的,可以更好地对它们进行控制。
对原料的浸渍也可用完整的原料在二氧化碳气体中进行。这就是二氧化碳浸渍发酵。浸渍罐中为二氧化碳所饱和,并将葡萄原料完整地装入浸渍罐中。在这中情况下,一部分葡萄被压破,释放出葡萄汁;葡萄汁中的酒精发酵保证了密闭罐中二氧化碳的饱和。浸渍8-15天后(温度越低,浸渍时间应越长),分离自流酒。将皮渣压榨。由于自流酒和压榨酒都还含有很多糖,所以将自流酒和压榨酒混合后或分别继续进行酒精发酵。在二氧化碳浸渍过程中,没有破损的葡萄浆果会进行一系列的厌氧代谢,包括细胞内发酵形成酒精和其它挥发性物质,苹果酸的分解,蛋白质、果胶质的水解,以及液泡物质的扩散,多酚物质的溶解等,并形成特殊的令人愉快的香气。由于果梗未被破损并且不被破损葡萄释放的葡萄汁所浸泡,所以只有对果皮的浸渍,因而二氧化碳浸渍可获得芳香物质和酚类物质之间的良好平衡。通过二氧化碳浸渍发酵后的葡萄酒口感柔和、香气浓郁,成熟较快。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用中性葡萄品种获得芳香型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宝祖利发酵法则是二氧化碳浸渍发酵与传统酿造法的结合,故有人称之为半二氧化碳浸渍发酵法。
直接取汁,白葡萄酒的酿造
与红葡萄酒一样,白葡萄酒的质量也决定于主要口感物质和芳香物质之间的平衡。但白葡萄酒的平衡与红葡萄酒的平衡是不一样的,白葡萄酒的平衡一方面决定于品种香气与发酵香气之间的合理比例,另一方面决定于酒度、酸度和糖之间平衡。多酚物质则不能介入。对于红葡萄酒,我们要求与深紫红色相结合的结构、骨架、醇厚和醇香,而对于白葡萄酒,我们则要求与带绿色色调的*相结合的清爽、果香和优雅性,一般需避免氧化感和带琥珀色色调。
为了获得白葡萄酒的这些感官特征,应尽量减少葡萄原料固体部分的成分,特别是多酚物质的溶解。因为多酚物质是氧化的底物,而氧化可破坏白葡萄酒的颜色、口感、香气和果香。
此外,从原料采收到酒精发酵,葡萄原料会经历一系列的机械处理,这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这会破坏葡萄浆果的细胞,使之释放出一系列的氧化酶及其氧化底物--多酚物质、作为氧化促进剂并能形成生青味的不饱和脂肪酸;另一方面,还可形成一些悬浮物,这些悬浮物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可促进影响葡萄酒质量的高级醇的形成,同时抑制构成葡萄酒质量的酯的形成。
因此,白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就十分清楚了。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汁应尽量是葡萄浆果的细胞汁,用于取汁的工艺必须尽量柔和,以尽量减小破碎、分离、压榨和氧化的负面影响。
实际上,白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包括:将原料完好无损地运入酒厂,防止在葡萄的采收和运输过程中的任何浸渍和氧化现象;破碎,分离,分次压榨,二氧化硫处理,澄清;用澄清汁在15-2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以防止香气的损失。
此外,应严格防止外源铁的进入,以防止葡萄酒的氧化和浑浊(铁破败)。所以,所有的设备最好使用不锈钢材料。
在取汁时,最好使用直接压榨技术,也就是将葡萄原料完好无损地直接装入压榨机,分次压榨,这样就可避免葡萄汁对固体部分的浸渍,同时可更好的控制对葡萄汁的分级。利用直接压榨技术,还可用红色葡萄品种(如黑比诺)酿造白葡萄酒。
上述工艺的缺陷是,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的品种香气,而品种香气对于平衡发酵香气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利用上述技术时,选择芳香型葡萄品种是第一位的。此外,为了充分利用葡萄的品种香气,也可采用冷浸工艺,即尽快将破碎后的原料的温度在5℃左右浸渍10-20小时,使果皮中的芳香物质进入葡萄汁,同时抑制酚类物质的溶解和防止氧化酶的活动。浸渍结束后,分离,压榨,澄清,在低温下发酵。
发酵
发酵是葡萄酒酿造的生物过程,也是将葡萄浆果转化为葡萄酒的主要步骤。它涉及酵母菌将糖转化为酒精和发酵副产物即乳酸菌将苹果酸分解为乳酸两个生物现象,即酒精发酵和苹果酸-乳酸发酵。只有当葡萄酒中不再含有可发酵糖和苹果酸时,它才被认为获得了生物稳定性。
对于红葡萄酒,这两种发酵必须彻底。苹果酸-乳酸发酵是必须的:苹果酸-乳酸发酵可降低酸度(将二元酸转化为一元酸),同时降低生酒的生青味和苦涩感,使之更为柔和、圆润、肥硕。
而对于白葡萄酒情况则较为复杂:对于含糖量高的葡萄原料,酒精发酵应在酒-糖达到其最佳平衡点时中止,同时避免苹果酸-乳酸发酵;对于干白葡萄酒,有的需要在酒精发酵结束后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而对于那些需要果香味浓、清爽的干白葡萄酒则不能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总之,对于那些需要进行酒精发酵和苹果酸-乳酸发酵的葡萄酒,重要的是酒精发酵和苹果酸-乳酸发酵不能交叉进行,因为乳酸菌除分解苹果酸以外,还可分解糖而形成乳酸、醋酸和甘露糖醇,这就是乳酸病。
很幸运的是,葡萄汁是一种更利于酵母菌生长的培养基,乳酸菌的生长受到它的酸度和酒精的抑制。因此,一般情况下,当乳酸菌开始活动时,所有的可发酵糖都被酵母菌消耗完了。但有时也会出现酒精发酵困难甚至中止的现象。
葡萄酒工艺师的任务就是,使酒精发酵迅速、彻底,并且在酒精发酵结束后,(在需要时)立即启动苹果酸-乳酸发酵。所以,需要促进酵母而暂时抑制乳酸细菌的活动。但是对细菌的抑制也不能太强烈,否则就会使苹果酸-乳酸发酵推迟,甚至完全抑制苹果酸-乳酸发酵。
乳酸细菌的抑制剂是二氧化硫。应尽早将其加入在破碎后的葡萄原料或葡萄汁中。这就是二氧化硫处理。二氧化硫的用量根据原料的卫生状况、含酸量、pH值和酿造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为30-100mg/L(葡萄汁)。由于二氧化硫还具有抗氧化、抗氧化酶和促进絮凝等作用,所以在白葡萄酒的酿造时,其用量较高,以防止氧化,并促进葡萄汁的澄清。
目前,二氧化硫几乎是葡萄酒工艺师所能使用的唯一的细菌抑制剂。但在使用时,必须考虑其对酒精发酵的作用。葡萄的酒精发酵可自然进行。这是因为在成熟葡萄浆果的表面存在着多种酵母菌。这些酵母菌在葡萄破碎以后会迅速繁殖。由于各种酵母菌抵抗二氧化硫的能力不同,所以二氧化硫对酵母菌有选择作用,也可抑制所有的酵母菌。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可通过选择二氧化硫的使用浓度,来选择优质野生酵母(通常为葡萄酒酵母Saccharomyces ellipsoideus),也可杀死所有的野生酵母,而选用特殊的人工选择酵母(如增香酵母、非色素固定酵母等)。
一旦葡萄原料通过二氧化硫处理和加入选择酵母后,葡萄酒工艺师就应促进酵母菌的生长及其发酵活性。在这个过程中,葡萄酒工艺师应对两个因素进行控制。一个因素是温度。温度一方面影响酵母菌的繁殖速度极其活力,另一方面影响酒精发酵。温度高于40℃,酵母菌就会死亡;温度高于30℃,发酵中止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因而,符合酵母菌生物学要求和葡萄酒工艺学要求的温度范围为18-30℃。另一个因素是氧。在添加酵母前的一系列处理过程中,葡萄汁所溶解的氧,很快就被基质中的氧化酶所消耗。留给酵母菌的氧则很少。因而酵母菌的繁殖条件至少部分地为厌氧条件。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的生存和繁殖的主要因素为细胞中的固醇和非饱和性脂肪酸。但这两者的生物合成就必须氧。因此,必须为酵母菌供氧。供氧的最佳时间为入罐后酒精发酵以前。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希望酒精发酵迅速彻底,就必须进行一次开放式倒罐。
在酒精发酵结束以后,接着登场的就是乳酸细菌。由于葡萄酒的酸度高、pH值低、酒度高,不利于乳酸菌的活动,苹果酸-乳酸发酵的控制就比较困难。为了促进苹果酸-乳酸发酵的顺利进行,可在酒精发酵时,对几罐的原料不进行二氧化硫处理,并进行轻微的化学降酸,在酒精发酵结束后,用这几罐的葡萄酒与其它罐的葡萄酒混合,同时防止温度过低,应将温度控制在18-20℃。在苹果酸-乳酸发酵结束后,应立即进行二氧化硫处理,防止乳酸菌分解戊塘和酒石酸。
很显然,酒精发酵并不仅仅是将糖转化为乙醇,它同时对香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一阶段,才使葡萄汁具有了葡萄酒的气味。一般认为,葡萄酒芳香物质的含量为其形成的酒精量的1%左右。工艺师的作用就是促进这些芳香物质的形成,并且防止它们由于二氧化碳的释放而带来的损失。
在发酵结束后,葡萄酒的生物化学阶段也就结束了。酿造的第二阶段则是物理化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作用是将生葡萄酒转化为可供消费者享用的成熟葡萄酒。
葡萄酒的稳定和成熟
刚刚发酵结束后的葡萄酒,富含二氧化碳,而且浑浊,红葡萄酒的颜色为不太让人喜欢的紫红色,它具有果香,但口感平淡,酸涩味苦,并且不稳定。如果将一瓶生葡萄酒放入冰箱,几天后,就会出现酒石和色素沉淀。这是葡萄酒在酒灌或在酒桶中的成熟过程中缓慢出现的正常现象。这一成熟过程可持续几个月,或者几年。
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沉淀物主要是酒石酸、钾、色素、丹宁、蛋白质及微量铁和铜。实际上,葡萄酒既是化学溶液,又是胶体溶液。它含有以溶解状态存在的多种化学物质,其中一些接近饱和状态,它同时还含有多种大分子胶体,包括果胶、多糖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丹宁、花色素苷等多酚,等等。主宰葡萄酒稳定和成熟主要是离子平衡、氧化、还原、胶体反应等,极少数情况下还有酶反应和细菌活动。
在葡萄酒的成熟和稳定过程中,最快的反应是酒石酸的沉淀。在葡萄酒的pH条件下,酒石酸与钾离子结合,形成酒石酸氢钾,酒石酸氢钾难溶于酒精,其溶解度在低温下降低。因此,在酒精发酵结束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就会出现结晶沉淀而形成酒石。结在发酵罐内壁的酒石层,有时可达数厘米。苹果酸-乳酸发酵会加速酒石沉淀,因为这一发酵可提高葡萄酒的pH值。
第二个重要的现象涉及多酚物质。花色素以游离态和与丹宁的结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葡萄酒中。丹宁本身也是由聚合度不同的黄烷聚合而成,它也以游离态和结合态的形式存在,其结合态主要是与多糖结合。在葡萄酒的贮藏过程中,小分子丹宁的活性很强,它们或者分子间聚合,或者与花色素苷结合。这样,游离花色素苷就逐渐消失,因而,陈年葡萄酒的颜色与新酒的颜色就不一样了。随着*色调的加强,红葡萄酒的颜色由紫红色逐渐变为宝石红色,最后变为瓦红色。与黄烷的聚合度有关的涩味也逐渐降低,从而使葡萄酒更加柔和,并保留其骨架。聚合度最高的丹宁就变的不稳定而絮凝沉淀。葡萄酒多酚物质的这些转化,必须通过由在葡萄酒中正常存在的微量铁和铜催化的氧化反应。但是,这些氧化反应必须在控制范围内。所以,葡萄酒的成熟和稳定,必须要有氧的参与,但氧的量必须控制。在成熟和稳定过程中,氧的加入是通过葡萄酒的分离或者由桶壁渗透来实现的。因此,确定葡萄酒的分离时间或者在木桶中的陈酿时间,就成为葡萄酒陈酿艺术的关键。
通过上述反应,葡萄酒就逐渐地、缓慢地达到其离子、胶体和感官平衡状态。
通常需要通过人为的方式,加速葡萄酒陈酿过程中的这些沉淀和絮凝反应。第一种方式就是低温处理,即将葡萄酒的温度降低到接近其冰点,保持数天后,在低温下过滤。然后就是下胶,即在葡萄酒中加入促进胶体沉淀的物质,它们或者与葡萄酒中的胶体带有相反的电荷,或者可与葡萄酒中的胶体粒子相结合。如在白葡萄酒中用于去出蛋白质的澎润土,在红葡萄酒中用于去出过多丹宁的明胶和蛋白。它们在絮凝过程中,还会带走一部分悬浮物,从而使葡萄酒更为澄清。
下胶澄清的机理比过滤更为复杂。它会引起蛋白质、丹宁、和多糖之间的絮凝,同时还能吸附一些非稳定因素。所以下胶不仅仅能够使葡萄酒澄清,同时也能使葡萄酒稳定。
在低温处理和下胶以后,葡萄酒就可被装瓶了。在装瓶前,需要对它进行一系列过滤,过滤的孔径应越来越小,最后一次过滤应为除菌过滤。在装瓶以后,葡萄酒就进入还原条件下的瓶内贮藏阶段,这一阶段是将果香转化为醇香的必需阶段。但目前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其原理。 长了点 有兴趣就看一下吧
㈤ 白兰地主要是以葡萄酒为原料的,经过发酵、蒸馏、陈酿而得到的酒。那这里的葡萄酒指的是红
白兰地,最初来自荷兰文Brandewijn,意为烧制过的酒。狭义上讲,是指葡萄发酵后经蒸回馏而得到的高度酒答精,再经橡木桶贮存而成的酒。
我们来看这个定义:首先它是一款高度酒精的酒。第二,它是由葡萄发酵蒸馏得到的酒。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这边的葡萄是指任何酿造葡萄。而现实中有一些国家酿造白兰地甚至会选用一些已经败坏掉的葡萄酒全部混在一起然后去蒸馏。所以说作为蒸馏酒,首先它的颜色不是取决于酿造葡萄的颜色,而是酿造过程中经过橡木桶陈酿,慢慢氧化形成的麦秆黄或者金黄色。
㈥ 请问:紫葡萄破碎装瓶待发酵,为何澄出的汁液是清的而非红色的谢谢!
发酵葡萄酒的方法:
第一步:选材(购买葡萄)
俗话说,七分葡萄三分酿,可见葡萄的质量对于葡萄酒的作用了。通常,自酿爱好者用来酿酒的葡萄都是普通葡萄或者山葡萄。但无论选择哪种葡萄都应选择成熟度高,且果皮上带有白霜(天然酵母)的葡萄作为酿酒原料。
第二步:清洗风干
购买完所需酿酒的葡萄后,首先应去除有病害、干瘪、发霉的果粒。将葡萄整串放在水中浸泡1到2小时即可,不用逐粒清洗。局部葡萄沾染了霉菌等或泥土较多的,则进行局部清理。可用自来水淋冲,但不需要用任何消毒剂,以免破坏掉葡萄皮上的天然酵母。清洗后一定要将葡萄风干,可以用剪刀分解为小串,摊开在干净物品上,放到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也可以使用风扇加快风干速度,但切忌不要放在阳光下暴晒。
第三步:除梗破碎
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所有接触到葡萄或葡萄汁液的器物的洁净,包括我们的双手。在做好准备工作后,先摘粒去梗,然后用双手对葡萄进行破碎处理,做到果肉和果皮分离即可,太碎的话会使汁液变得太过浑浊。
第四步:装罐
将破碎后的葡萄进行装罐。需要注意的是,破碎后的葡萄汁不能把容器装满,最好在容易的三分之二处。因为在后期葡萄酒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会使液面升高,如果装的太满就会出现溢出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第五步:加糖
可以在破碎葡萄后一次性按10斤葡萄1斤白糖的比例加入,也可以在发酵启动后分1到2次分期加入。此过程一定要将加入的白糖搅拌均匀,只要被葡萄汁划开才能被酵母菌更好的分解;且糖不要加的太多,否则会影响发酵的时间和酒液的澄清度。
第六步:发酵
装罐后一般24~48小时后开始进入发酵阶段,发酵后会有大量气泡上浮,并且葡萄皮渣也上浮,形成一个比较硬的皮渣帽。由于发酵过程也需要微量氧气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较多,所以不要密封,要留有透气孔,以不落入灰尘和小虫子为标准就可以了。
在发酵期间桶最好能温控制在15-30度之间,桶温以皮渣帽底部温度为准;温度低发酵时间延长,出来的酒颜色较淡,但是口感和品质较好。温度高则时间缩短,酒色较好,但是口感和品质不如低温发酵。另外,在发酵期间需将上浮的皮渣形成的厚厚的一层较硬的皮帽层压入葡萄酒中,一是可以防止皮渣冒上滋生细菌,二是可以加强果皮浸润,一般每天2-4次。主发酵一般持续7-10天,具体时间由葡萄品种,加糖量和发酵温度决定。来确定分离时间。分离过滤的标准是:经过一次发酵旺盛期(大量的气泡产生)后气泡量大幅减少或消失,能闻到很浓的酒味且尝尝甜味消失时就可以过滤了。最好不要长期不过滤,因为时间过长会使葡萄皮中的单宁和其他一些影响口感的物质增加,使葡萄酒涩感增加。
主发酵结束后,就需要进行酒液过滤分离了,分离前最好12个小时内停止搅拌或压帽,以便酒液不那么浑浊,分离最好使用虹吸管采用虹吸法进行,这样可以防止酒液浑浊和接触空气过多造成氧化或醋酸菌感染而变质。酒液分离后的皮渣可以用3-5层纱布或者尼龙袜之类的进行过滤,用手轻轻挤压,出来的压榨酒也可以倒入虹吸出的酒液里一起进行二次发酵,如果感觉压榨酒太浑浊的话,可以单独放到一个容器里,待过一段澄清后就可饮用了。
第七步:分装陈酿
经过澄清后的葡萄酒,已经接近成品酒了,口感可以了。但是想要更佳,更香醇的话,那就需要陈酿了。陈酿时建议小容量容器,因为陈酿后的酒打开后最好是短期喝完。容器可以选用可乐瓶,也可以用旧红酒瓶等等。陈酿时间最好是过了冬天。因为冬季的低温可以把葡萄酒里的酒石酸结晶析出,酒的酸度有所降低。另外就是这么长时间的陈酿,杂醇类物质基本已经得到分解,果香会有所增加。所以陈酿的酒品质肯定更好更香醇。陈酿时需要注意的是要满瓶,密封;低温(8-10度最好);避光储藏。可以采用黑塑料袋遮盖以达到避光目的。另外值的一提的是陈酿装瓶前,一定要确定所有发酵都完全终止。一般家庭自酿的葡萄酒因为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所以如果按照程序严格操作,且酒精度稍高的也只能存放1-2年左右,所以最好在这期间饮用完毕,以免发生变质。发酵葡萄酒的方法:
第一步:选材(购买葡萄)
俗话说,七分葡萄三分酿,可见葡萄的质量对于葡萄酒的作用了。通常,自酿爱好者用来酿酒的葡萄都是普通葡萄或者山葡萄。但无论选择哪种葡萄都应选择成熟度高,且果皮上带有白霜(天然酵母)的葡萄作为酿酒原料。
第二步:清洗风干
购买完所需酿酒的葡萄后,首先应去除有病害、干瘪、发霉的果粒。将葡萄整串放在水中浸泡1到2小时即可,不用逐粒清洗。局部葡萄沾染了霉菌等或泥土较多的,则进行局部清理。可用自来水淋冲,但不需要用任何消毒剂,以免破坏掉葡萄皮上的天然酵母。清洗后一定要将葡萄风干,可以用剪刀分解为小串,摊开在干净物品上,放到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也可以使用风扇加快风干速度,但切忌不要放在阳光下暴晒。
第三步:除梗破碎
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
㈦ 制作葡萄酒的原理是什么
葡萄酒酿造的原理用等式表示为:糖分+酵母=酒精+二氧化碳,就是糖分在酵母的作用下内转化成容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所有酒类的发酵都是利用这个原理进行的。
葡萄酒的酿制工艺起源于6000年前的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区。据《圣经》记载,传说大洪水将诺亚方舟冲至安纳托利亚东部的阿勒山之后,方舟上的一只山羊将一个人引领到一块长满了野葡萄的斜坡上,落地的野葡萄经与雨水结合发酵后飘出阵阵酒香味,于是他受启发成了世上第一个葡萄酒酿造者。
红葡萄酒发酵的主要特点是浸渍发酵。即在红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酒精发酵作用和固体物质的浸渍作用同时存在,前者将糖转化为酒精,后者将固体物质中的丹宁、色素等酚类物质溶解在葡萄酒中。
白葡萄酒是用白葡萄汁经过酒精发酵后获得的酒精饮料,在发酵过程中不存在葡萄汁对葡萄固体部分的浸渍现象。干白葡萄酒的质量,主要源于葡萄品种的一类香气和源于酒精发酵的二类香气以及酚类物质的含量而决定的。所以,在葡萄品种一定的条件下,葡萄汁的取汁速度及质量、影响二类香气形成的因素和葡萄汁以及葡萄酒的氧化现象成为影响干白葡萄酒质量的重要因素。
㈧ 关于制作葡萄酒过程的问题.请大家帮我看下
葡萄酒家庭酿制技术
葡萄酒是国际饮料酒,产量在世界饮料酒中,仅次于啤酒。由于酒精含量低,营养价值、医疗价值与经济价值高,因此是饮料酒中主要发展的品种。近年来,葡萄酒逐年走俏,也说明了葡萄酒的发展趋势。但售价不菲的葡萄酒不是一般老百姓日常消费得起的。目前我国水果发展迅速,葡萄价格低廉,加上葡萄酒自酿技术并不复杂,容易掌握,而且自酿葡萄酒更适合人们口味。所谓"众口难调,不如自己动手"。发展葡萄酒自酿自用,可以扩大葡萄销售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现将酿制新方法介绍如下:
1、清洗破碎。将家用小瓷缸或小酒坛(清洁,未装过咸味食品的)、捣碎及搅拌用的木棒等器具先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洗一次,再用清水冲洗备用。挑选成熟优质的葡萄,除去果梗及青粒、霉粒、破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为了保证酿制成功可用浓度为0.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去掉消毒液,放入前面经过消毒洁净的容器中,用挤手碎或捣碎后进行发酵。
2、浆汁发酵。葡萄浆汁发酵是通过酵母菌产生的酒化酶作用完成的。发酵作用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发酵时能看到大量二氧化碳气泡产生。自然界的酵母菌喜欢在葡萄果皮上繁殖,当葡萄破碎发酵时,因为皮与汁混杂在一起,家庭酿制时一般不另外加入酵母,即可自然进行发酵。
葡萄浆汁自然发酵中,为了使酵母菌在浆汁中占绝对优势,能快速安全地发酵,也可用以下方法制备天然酒母:取完全成熟的清洁无破损优质葡萄,加0.05%二氧化硫(即10千克果实加1克二氧化硫)或0.12%酸性亚硫酸钾,混合均匀后,置温暖处,任其自然发酵。经过一段时间,当酒精含量已达到10%,浆汁中发酵力强的葡萄酒酵母已占绝对优势,即可用作酒母。没有天然酒母,也可用五产中的旺盛期发酵汁代替。经酿制对比试验,有否加酒母对酿制质量影响较大。
发酵时,温度控制在15-25℃,不宜超过35℃,破碎后的葡萄浆液在溶器中,经过一天即开始发酵。刚开始发酵时液面是平静的,只能观察到微弱的二氧化碳气泡产生。经过2-3天后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皮渣上浮。为了防止发酵液逸出,浆汁装量不能超过容器八成满。发酵过程中,每天应将上浮的皮渣用消毒好的长筷子压到汁内,使发酵彻底。此阶段一般为8-15天,天气热,有加用天然酒母的,3天多即可结束。
如发酵高潮过后,表面气泡势头减弱,此时可以根据葡萄质量及所要调整的酒度添加白沙糖。在实际酿制中,根据葡萄汁实际含糖量和所需葡萄汁糖含量之差,求出需要添加的含糖量。例如,葡萄汁测定出的糖度为19克/100毫升,若生产酒精含量13%的葡萄酒所需葡萄汁的含糖量为22.1克/100毫升,则1升葡萄汁需要添加的糖量为:22.1×1000-19×1000=3.1(克)
从计算知道,每1升葡萄汁中需加入糖3.1克。加糖时,先用少量葡萄原酒液溶解白糖(不可用水溶化),要边加边用消毒好的木棒搅匀。在15-20℃的温度下经过再次发酵,当观察到二氧化碳气泡放出由旺盛至微弱,液面接近平静,酒味很浓,皮渣、酵母开始下沉,汁液开始清晰,即为发酵结束。
3、酒糟压榨。用洁净的布袋或纱布,进行挤压或扭压,使葡萄酒与皮渣分离,流出的汁液称为原酒。压榨后的皮糟中仍然含有相当于本身重量的40-50%的葡萄酒。有蒸馏条件的可立即进行蒸馏,得到皮糟蒸馏酒精。
4、下胶澄清。下胶是指添加澄清剂使葡萄酒澄清的一种操作,关系到家庭酿制产品的质量问题。即使自酿酒口味相当正常,也会出现厌恶感,所以酒液必须净化澄清,不含任何沉积物。工业葡萄酒下胶都需先用少量葡萄酒(200-500毫升)试验,准确测定明胶及单宁的使用量来澄清葡萄酒。家庭酿制时为方便起见,也可用鸡蛋蛋清澄清。一般30升原酒中需加鸡蛋清一个,方法为:去掉蛋黄的蛋清快速打成泡沫状,与少量酒充分混合加入原酒,充分搅拌后静置至酒液清彻透明,用虹吸法分离,并除去沉淀物。
5、酌量加糖。在国内葡萄酒生产中,占80%以上是甜葡萄酒, 大多数人习惯饮用甜葡萄酒。甜葡萄酒在餐后饮用,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口味颇佳的含酒精饮料,但常见葡萄含糖量达不到要求,多采用发酵间或发酵后加糖的方法来补充。一般加糖量为12%-14%溶解白沙糖同样用原酒搅拌溶解。
6、自然陈酿。通过以上过程,利用鲜葡萄自酿出具有葡萄果色及优美葡萄酒香酸甜适口的葡萄酒,如果不马上饮用,可装瓶密封,置于15-20℃的条件下,保存几个月。在保存中,葡萄能自然陈酿,发生了酯化作用,缩合作用和缔合作用,使葡萄酒变得更加透明、芳香、醇厚、稳定。
家传自酿的葡萄酒方法
用青色葡萄酿成的酒称为白葡萄干酒;用红色或紫色葡萄酿成的葡萄酒称为红葡萄干酒。
一.酿酒前的准备;
1. 容器及工具:大口瓶;酒瓶;软木塞或橡皮塞。玻璃弯;橡皮管;或塑料管;纱布,玻璃棒。
2. 酿酒所用的工具必须是陶瓷,无毒塑料,玻璃器皿等;切不可用铁和其他金属制品。因为葡萄酒和铁器接触以后,酒会变黑变味;铅锌有毒会损害人体健康。
3. 容器消毒:所有用具用沸水浸洗。
4. 原料选择:用做酿酒的葡萄必须充分成熟,剔除青果,病果及腐烂果。
二.发酵
1.原理将果汁中的葡萄糖和果糖经过发酵,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2. 程序:葡萄---去梗-----破碎---前发酵-----后发酵。
3. 去梗:把葡萄果粒从果穗上去下,因为果梗含单宁较多,如果带果梗发酵,会给葡萄酒带来涩味。
4. 破碎:把已去梗的果粒,置于双层清洁纱布中,用手挤压,使葡萄皮层破裂,果汁流出。酿制白葡萄酒时,只取果汁发酵,果皮残渣废弃不用,酿红葡萄酒时,可将果汁连同果皮一起发酵。
5. 发酵是酿酒中的关键,发酵的好坏,决定酿酒的成败。发酵可分成前发酵和后发酵。前发酵又称主发酵,是使葡萄糖和果糖转化成酒精,从发酵开始至液面浮渣下沉,不再发生气泡,有酒味散出即算完成。前发酵有散开和密封2种。
家庭用的多为散开发酵。在发酵容器口蒙一层纱布,发酵时的二氧化碳可直接从纱布空隙中散溢,液温受气温调节不易上升很高。但缺点是酒精和芳香物易挥发。
另一种是密封发酵:在容器口上端装上发酵栓,使发酵时的二氧化碳经过发酵栓散溢。密封发酵的优点是酒精和芳香物不易挥发。
要注意的是:葡萄经过破碎放在发酵容器中时,要留出1/3至1/4的空间,以免发酵液膨胀外溢。另外,影响发酵的主导因素是酵母菌的繁衍活动。
对于家庭酿酒,影响发酵有2个主要因素:糖分和温度。首先要选择糖份较高的葡萄原料;如果葡萄含糖量较低,可以在发酵2~3天后,糖份已大部分消耗掉时,加入一些蔗糖。以增加酵母菌的营养,同时可以提高酒精度。酒精度越高越不利于杂菌的发生。气温在25~30度是酵母菌活动最适宜的温度。经过破碎处理的葡萄置于容器中24小时后,液面发生泡沫,发酵变开始,。如果带皮发酵,则皮渣浮于液面。当温度超过30度时,酒精易于挥发,必须立即置于阴凉处降温发酵。
发酵的液面产生厚厚的浮渣,隔断的二氧化碳的排出和氧的进入;不利于热量的散发,而且是有害菌体的繁殖场所,影响正常发酵。因此,每天要用玻璃棒搅拌数次。
后发酵:是将发酵完成的后的原酒,用纱布过滤,除去渣滓,将原液装入酒瓶中,作后发酵处理。后发酵的目的是使原酒的生葡萄味消失。而具有醇厚的葡萄酒香气。并逐渐澄清透明。
秋季经过后发酵的葡萄酒,当年冬季就应换瓶,来年春;秋;冬3季各换瓶一次。换瓶的方法是;先把空瓶经过实用酒精消毒;或者放在沸水中浸泡20分钟。用虹吸管把原瓶中的酒吸入空瓶;待原瓶底的渣滓移动时立即停止虹吸,以免把渣滓带入空瓶。
还要注意;空瓶装酒一定要装满,不留空隙,以免空气中的杂菌带入瓶内。然后用瓶塞塞住瓶口。密封。
三.加糖与加酒精的计算方法:
1加糖:家庭酿酒时要尽量提高前发酵的原酒酒精含量,以免酒病发生。由于酵母活性的限制,家庭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只能达到12~13度。要达到这酒精含量水平,葡萄原汁的含糖量必须达到22度。如果葡萄含糖量低于22度,就需补加蔗糖发酵,加糖的依据和计算方法:
凡每公斤葡萄原汁中含糖17克时,经发酵后能增加1度的酒精度。如果,需葡萄的原汁中酒精度达到13度,则需要每公斤葡萄汁含糖13 X 17=221克。这一数值相当于含糖22度的葡萄原汁,在实际情况中,大部分的葡萄含糖达不到这个水平,故需要加糖发酵。
家庭酿酒不可能用仪器来测定含糖量,只能凭经验,一般含糖14度左右的葡萄吃时感觉甜味上课尚可。以手指的感觉,葡萄汁粘手的葡萄;含糖在17度左右。这些情况均需加糖。
所以一公斤葡萄汁加糖=221-葡萄原汁含糖率X 1000
例:假如葡萄原汁含糖14度(14克/100毫升),欲发酵后的酒精度13度,应在发酵时加多少糖? 221-14/100 X 1000=81克
也就是说:含糖14度的葡萄原汁,添加81克白砂糖参与发酵,才能获得含酒精度13度的葡萄干酒。
2. 加酒精的计算
由于含13度酒精的葡萄干酒仍不易保存,故在前发酵完毕后添加食用或(药用酒精)。使调整到16度。添加酒精的计算公式如下:
需加酒精量=需增加的原酒精度X原酒容量(升)/ 所用酒精度数-成品酒精度数
例:现有13度的葡萄原汁,10公升;欲调制16度的葡萄酒,需加96度的酒精多少公升?
需加酒精=(16-13)X 10公升/(96-16)=0.375公升
葡萄酒的调配;
经过一段时间的储藏;已澄清老熟,即可进行调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风格来调配。调配时可以先倒出少量原汁溶解蔗糖,然后再把这种糖溶液导入原来容器中,切不可用水来溶解糖。无论是加糖或者加酒精调配,调配后必须经过过滤才可以装瓶密封放置,供随时饮用。
--------------------------------------------------------------------------------
例:北方家庭自制葡萄酒工艺
具体方法介绍给喜欢葡萄酒的朋友:
一、准备工具:家酿葡萄酒的工具很简单,我使用的工具包括容量10公升的医用广口瓶四只,旧葡萄酒瓶、大可乐瓶十余个,塑料或者不锈钢饭勺一个、塑料漏斗一个,塑料虹吸管(1.5米长,可到卖金鱼的市场购买)一根,过滤残渣用尼龙袜一只。
二、选购原料:我们这里不是葡萄产地,但是批发市场上外地来的葡萄总是供应不断,其中以“巨丰”品种为多,价钱目前为每公斤2元左右,据说秋后刚上市的时候价格每公斤1元。购买葡萄要选择那些成熟、饱满、没有病害的,葡萄皮的颜色越深越好。
三、清洗葡萄:如果在当地购买葡萄,并且知道葡萄收获之前没有喷洒农药,则此工序可以取消。为了放心起见,我还是对葡萄进行了清洗:现在的葡萄都是用塑料袋包装后放进塑料包装箱中,每箱5公斤左右,运输到家之后,将葡萄从塑料袋倒进塑料箱,取出其中的保鲜剂,然后将装着葡萄的塑料箱放进水池(我用的是家里的浴盆)之中浸泡,浸泡时可摇晃几次塑料箱,两个小时之后将水放净,再用清水冲洗。然后将塑料箱放在通风的地方控干水分。
四、破碎装瓶,首次发酵:破碎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葡萄从梗上摘下,三、五个一起放在手中,然后把手伸进广口瓶,把葡萄皮攥破即可。注意瓶子不可以装满,到三分之二处就要停止。葡萄酒里的酒精是靠其中的糖分在酵母菌作用下产生的,如果你喜欢酒精度数高一些,中间可以分几次撒进白砂糖或者蜂蜜。我是按照10公斤葡萄、一公斤白糖的比例加糖的,出来的葡萄酒大约在10度,类似市场出售的干红。葡萄装瓶后把瓶子盖好(不要盖的很严,只要不进灰尘就可以了),放在温暖的地方等待葡萄自然发酵。葡萄皮上有天然酵母菌,我们不必考虑发酵菌种问题。
北方的家庭都有暖气,室温在18℃左右,这样的室温很适宜做葡萄酒。一般说来,装瓶后24小时即可观察到瓶内有气泡出现,以后便发现葡萄里的汁液析出,葡萄皮浮起,泡沫逐渐增多。这时每天用勺子搅动两次,把露出来的葡萄皮压进,让葡萄皮得到葡萄汁液的充分浸泡。
五、渣、液分离,二次发酵:经过5~7天,发酵逐渐转为平缓,葡萄皮浮在上面,颜色由深变浅,葡萄籽和大部分葡萄肉的残渣沉在瓶底,此时就应该把残渣和酒液分离。具体办法是先用虹吸管将中间的酒液吸出,然后把残渣装进尼龙袜,用手由轻到重的挤压,再像拧衣服一样拧,使残渣中的酒液基本流净。最后把所有的酒液混合在一起,装进广口瓶继续发酵。此时酒液很混浊,你大可不必介意。
六、过滤澄清:第二次发酵时间大约为一个星期,此时酒液已经澄清,也不再升起气泡。这时可对瓶内酒液进行一次过滤:用虹吸管先把上面的酒液吸出,然后对含有残渣和酒泥的部分过滤,装进瓶中静置。如果你想让葡萄酒有晶莹剔透的感觉,则可以用鸡蛋请对其进一步澄清。具体操作办法是:将鸡蛋(10公升酒一个鸡蛋)磕一个小孔,把蛋清倒进大碗(不必要倒得很净,剩余部分你可以煎一个鸡蛋作为下酒菜),用筷子将蛋清打散,不要怕费力气,最少打它十几分钟,让满碗全是蛋清泡沫。之后用酒液将蛋清泡沫冲进广口瓶,用勺子将广口瓶中的酒液充分搅拌,接着静置二个星期。
七、储藏和饮用:经过静置澄清后的葡萄酒,最好把它装进小瓶储藏。用1.5升的旧葡萄酒瓶最为理想,装“可乐”的2.25升塑料瓶也不错,装瓶要装的满一些,瓶盖也要盖紧,然而放到家中温度比较低的地方(据说储存温度最理想的是13℃)。什么时候想喝,就拿出一瓶,建议你每天晚上都喝上半斤。按照这一方法所酿造的葡萄酒,味道和市场上的干红差不多,如果你招待女客人,可以在里面加一些白砂糖或者蜂蜜,足可以让女士在甜美中陶醉。
家庭酿制葡萄酒,喝自己酿造的葡萄酒,安全可口
用成熟的玫瑰香葡萄可以酿制红葡萄酒,它具有玫瑰香葡萄的香味以及清柔醇厚的酯香味。色泽鲜艳,呈玫瑰红色或淡红色,酒度多是9~12度。如果喜欢喝酒度较高的葡萄酒,可以在发酵进再加入一些白糖,酒度就能提高到16度。根据经验,每升果汁中加入17克白糖经发酵后可产生纯酒精1度,例如酿制含酒精4度的酒,每升葡萄汁应加糖17×4=68克。
制作方法
1.破碎。将成熟的红葡萄用清水冲洗干净后,除去果梗及青粒、霉粒、破粒等,放入经过消毒容器(小缸)里,用手挤碎或捣碎,但操作前须将手、木棒、容器等先用高锰酸钾水洗一次,再用清水冲一次,然后再去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同时要注意不要使用铁、铜等金属的工具和容器(或用干净铝勺在杯中经消毒)将葡萄捣碎。
2.发酵。发酵是将葡萄皮汁中的糖分经酵母的作用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红葡萄酒的前发酵过程是皮汁混在一起的,酵母在葡萄破碎时已接入汁中,因为葡萄皮上的白霜存在有酵母,所以自制葡萄酒在发酵时可以不另外加入酵母。
发酵的温度最好在15~25℃,不应超出35℃,但用小型容器发酵,散热较容易,一般可以达到不超过32℃。
当皮汁装入容器后,一般经过一天即可开始发酵。液面开始是平静,这时已有微弱的二氧化碳气泡产生,表示酵母已开始繁殖,经过2~3天有大量二氧化碳放出,皮渣上浮结成一层帽盖,口尝果汁,甜味渐减,酒味渐增。
发酵时每天应将上浮的葡萄皮用消毒筷子压到汁内两次,这样做一方面防止葡萄皮生霉,变酸,同时可将皮上的色素浸入汁中,且排出CO2,使酵母得到氧气,发酵更旺盛。
高潮后,发酵势头开始减弱,此时可以进行加糖,加糖是用葡萄原酒来溶解,而不要用水化糖后再加入,等白糖完全溶解后,继续在容器中进行发酵,最后二氧化碳放出至微弱而接近平静,酒精味很浓、糖分减少至1%以下,汁液开始清晰,即为发酵结束,进行压榨,将皮汁分离。
3.压榨。压榨的方法是用洁净的布袋或纱布,进行挤压或扭压,红葡萄酒液即流出来,称为元酒。
4.加鸡蛋清澄清。30毫升葡萄原酒约加鸡蛋清一个。方法是将鸡蛋清打成泡沫状,用少量酒充分搅拌混合,然后加入酒中,再充分搅拌和静置,至酒液清透明,将沉淀物弃掉。
5.葡萄酒的加糖。大多数人的习惯是觉得葡萄酒应该是甜的,因此,需将葡萄酒进行加糖调配,加糖量约12~14%,溶解糖时要用原酒搅拌溶解。
这样,具有浓厚的“玫瑰”香味,酸甜适口的红葡萄酒制成了,但如果在容器中密闭贮存2个月,则酒的风味更加醇厚。
还有一些不同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葡萄要买好的,葡萄的颜色越紫越好,而且颗粒要大。洗干净葡萄后,可用纱布或干净的毛巾擦干葡萄,在晾干的玻璃瓶底放一层白糖,然后再是一层白糖一层葡萄,装满后密封,封口处再用白糖浇一圈,然后把瓶子放在太阳下,一个月后就能享用美味葡萄酒了。
●酒坛子要放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放置3个月以上,这样酒味比较醇厚。另外,用红葡萄做葡萄酒,这样酒的颜色会很好看。
●只要看到瓶子里的葡萄浮起来,就说明葡萄酒做好了。
●葡萄发酵3天后,将葡萄拿出来捣烂,再放进瓶子里发酵,瓶盖不需盖紧,5天后即可食用葡萄酒。
●把每一颗葡萄切成两半放入酒坛,加糖后密封,经历半个月发酵的葡萄酒吃起来很不错的
●在葡萄酒制作过程当中,可将白糖换成红糖或冰糖。也可以将葡萄换成苹果或橘子,参照上述“工艺”制作“苹果酒”或“橘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