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4至16度的紅酒那種好處多
有4度的紅酒嗎,對干紅而言,好酒度數相對較高,13.5度的好酒比較多,每個地方最高酒的度數不一樣,16度在義大利amarone就是好酒。
Ⅱ 每天喝一瓶12度的紅酒 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葡萄酒的好處有
1:佐餐性:獨特的葡萄酒風味和成份決定了它最適於佐餐,它不但能開胃、消食提高用餐質量,又使人興奮、放鬆心情。
2:營養性:葡萄酒中的天然原料及釀制過程,使它蘊藏有多種氨基酸、礦物質和維生素,這都是人體必需補充和吸收的營養品。
3:保健性:葡萄酒獨有的含聚酚等有機化合物,使葡萄酒具有降低血脂、抑制壞的膽固醇、軟化血管、增強心血管功能和心臟活動。又有美容、防衰老的功效。
4:享受性:好的葡萄酒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美好的風味。飲用後令人愉悅歡快、給人以溫暖的情感享受。有人說,葡萄酒是藝術和產品的結合,具有較高品嘗價值。
當然了,畢竟葡萄酒也是含有酒精的,過量飲用肯定會對身體有影響。所以一定要適量。
我國古代醫學家很早就認識到葡萄酒的滋補、養顏、強身的作用。
《詩經》中便有「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意思是說用酒幫助長壽。
《漢書·食貿志》中說:「酒者,天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認為酒是上天賜與的美食,把酒與帝王的享樂、養生聯繫到了一起。
我國秦漢時期人託名「神農」所作的《神農本草經》,為我國現存較早的葯物
學重要文獻。該書共收載葯物三百六十五種,並將葯物分為三品。認為無毒的稱上品為君,毒性小的稱中品為臣,毒性劇烈的稱下品為佐使。《神農本草經》將葡萄、大棗等五種果實列為果中上品,並記述:「蒲萄:味甘,平。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強志、令人肥健、耐飢、忍風寒。久食,輕身、不老、延年。可作酒」。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葡萄酒有「暖腰腎、駐顏色、耐寒」,「酒,天之美祿也。面曲之酒,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遣興」。正因為如此,人們喝酒時總以祝壽為最好的祝酒詞。
元朝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對葡萄和葡萄酒的功效也作了介紹。
《飲膳服食譜》上記載:「葡萄酒運氣行滯使百脈流暢」。
在《古今圖書集成》內記載:「葡萄酒肌醇治胃陰不足、納食不佳、肌膚粗糙、容顏無華」。也說明了葡萄酒有恢復疲勞、促進血液循環、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和美容的作用。
由於葡萄酒中各種有機、無機物質的存在和葡萄酒鮮美的風味,使它不僅成為一種營養豐富的飲料,而且在適量欽用的條件下,還能防治各種疾病,增強人體健康。
1.鎮靜作用
葡萄酒和大多數食物不一樣,不經過預先消化就可以被人體吸收,在合理飲用范圍內,葡萄酒能直接對周圍神經系統發生作用,從而提高肌肉的緊張度。葡萄酒也可對神經運動中樞起作用,給人以舒適、欣快的感覺。這種精神平衡狀態,使我們的思維更為敏捷,判斷更為准確,使我們精神愉快。因此,對於那些由於焦慮而受神經官能症折磨的人,飲用少量的葡萄酒既可平息焦慮的心情,又可避免服用有副作用的鎮靜劑。
此外,我國古代醫學家很早就認識到了葡萄酒的滋補、強身的作用,並有「葡萄酒益氣調中、耐飢強志」和「暖腰腎、駐顏色、耐寒」等記述。
2.助消化作用
在胃中,60—100克葡萄酒,可以使正常胃液的產量提高120毫升(包括1克游離鹽酸)。葡萄酒有利於蛋白質的同化;紅葡萄酒的丹寧,可以增加腸道肌肉系統中的平滑肌纖維的收縮性。因此,葡萄酒可以調整結腸的功能,對結腸炎有一定的療效。
甜白葡萄酒含有山梨酸鉀,有助於膽汁和胰腺的分泌。因此,葡萄酒可以幫助消化,防治便秘。
3.利尿利用
一些白葡萄酒的酒石酸鉀和硫酸鉀含量較高,可以利尿,防治水腫。
4,殺菌作用
很早以前,人們就認識到葡萄酒具有殺菌作用。例如,防治感冒或流感的傳統方法之一就是喝一杯熱葡萄酒。葡萄酒的殺菌作用,可能主要是由於它含有多酚類 物質。
5,防治心血管病的作用
葡萄酒能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而高密度脂蛋白可以將血液中的膽固醇運入肝內並在那裡進行膽固醇——膽酸轉化,防止膽固醇沉積於血管內膜,從而防治動脈硬化。葡萄酒中的原花色素對心血管病的防治起著重要作用。在動脈管壁中,原花色素能夠穩定構成各種膜的膠原纖維,能抑制組氦酸脫羧酶,避免產生過多的能降低管壁透性的組氨,防止動脈硬化。
如何合理而適量地飲用葡萄酒?
盡管葡萄酒對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但這並不是鼓勵人們不分場合,不加限量地喝葡萄酒。在一些特殊的場合,飲酒是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比如,酒後開車是違法的,孕婦也沒有必要冒險喝酒。而在更多的場合,則是個適量飲用和正確飲用的問題。
首先,對於經常飲用葡萄酒的人,絕不能忘記喝水。每天的喝水量在 l至 l.5升左右。
其次,萄萄酒歷來是作為佐餐飲料而存在的,應配合其它食物一起食用,最好是在進餐時飲用。與大多數食物不同的是,葡萄酒不經過預先消化就可以被人體吸收,特別是空腹飲用時,在飲用後30~60分鍾內,人體中游離的酒精含量就達到最大值,葡萄酒的抗氧化能力也在很短的時間內表現出來。而在進餐時飲用,則葡萄酒與其它食物一起進人消化階段。這時,葡萄酒的吸收速度較漫,約需1~3小時,有利於葡萄酒的活性氧消除功能的充分發揮。這樣飲用葡萄酒,不僅能增進食慾、幫勁消化,還可減少對酒精的吸收,血液中酒精濃度可比空腹飲用時減少一半左右。
第三,葡萄酒的飲用%
Ⅲ 為什麼有十四度紅酒
是什麼因素讓葡萄酒達14度以上?
最近有酒膩子問:以前紅葡萄酒普遍12度,為什麼最近遇到的都是13、14度呢?這個問題問得好!
今天紅酒君就來為大家解答一下:為什麼酒精度這么高?!
首先要說的是,酒精度並不是越高越好。這么多人科普過,就不再贅述。但是國人就好這一口,覺酒精度高才...帶勁。
因此一些酒庄為了迎合國人口味,任由酒精度上漲。控好酒精度,中國市場不用愁。酒精度也能控制?難不成加酒精?
當然不是!常規葡萄酒是不允許添加任何東西的。(少量的二氧化硫除外)當然還有一種極端情況,就是當年天氣實在太差,葡萄普遍不熟。一些地方(例如波爾多)允許加入少量的糖,將酒精度補充到平均水平,但這種情況不多,而且加糖的量也有嚴格規定,並不是想加多少就加多少。
那有什麼方法增加酒精度呢?
常規的方法有三,不常規的方法有一。
先說常規的手法。
第一是挑品種。
一些葡萄品種天生就是高酒精度的,例如歌海娜。這屬於「天生就強」型。歌海娜廣泛種植在溫暖的產區,如法國南部,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地。歌海娜釀造的葡萄酒度數在13、14度左右。在義大利的撒丁島,歌海娜甚至能釀出高達15度的葡萄酒。
另外兩個方法就不是「天生就強」,而是「天生要強」。
晚摘和風干,就是人為加強酒精度、濃郁度的方法。
顧名思義,晚摘就是葡萄熟了,先不鳥它。讓它掛在枝頭上反省反省。這樣做的好處有倆。在樹上繼續生長,能增加糖分;掛果時間長,干癟之後水分就減少些許。晚摘一般是延遲一到兩個月採收,再晚的話就被鳥吃光了。過熟的葡萄完全發酵後,酒精度也可達到14度。當然,一般生產晚收葡萄酒的地方都不會把葡萄完全發酵,通常會保留一點甜度。
除了晚收,還有風干。
風乾的思路跟晚收正好相反,風干一般會提前採收葡萄,然後放置室內自然風干3-5個月。有點像做葡萄乾。為什麼要提前採收呢?因為要保留更好的酸度。晚收有一個缺點,葡萄過分的成熟,果實就只剩下甜味。搞不好就會像愛情,甜到哀傷。而提前採收、風干濃縮,可以令酒更平衡,不僅有飽滿的糖度、還有酸度和風味。不過風干酒由於釀造成本高、製作周期長,價格會比較高,如阿瑪羅尼。
最後還有一種不常規的方法,能夠便宜高效地提高酒精度。而且還很粗暴!那就是直接加酒精!准確來說應該是葡萄蒸餾酒。
一開始不是說葡萄酒不可以直接加酒精嗎?是的,但是這種情況真的不一般。因為這是加強型葡萄酒,比如雪莉酒、波特酒、馬德拉酒等等。
一開始加強酒精,並不是為了喝得爽。(後來發現真的挺爽。)而是為了保證葡萄酒在遠洋運輸中不變質,才出此下策。因此加強酒被排除在「常規葡萄酒」的之外,成了小眾的圈子。
現在越來越多有追求的酒庄並不是追求更高的酒精度,相反,更多是避免過高的酒精度。
酒精度過高,會帶來令人不適的灼熱感,同時過高的酒精度、濃郁度,會帶來「暴發戶」的感覺,而貴族是追求優雅。
所以勃艮第的酒買最貴也是這樣原因。
由於全球溫室效應,世界都變熱了。各地的酒農都hold不住。原來不適合的地方變適合了,原來適合的地方,變不適了!勃艮第這種追求極致風土的產區,迎來不少的挑戰。而英國南部,由於氣候變暖,都開始種葡萄釀酒。真的魔幻。溫度更高,更多的二氧化碳,對於植物而言,其實...還不錯噠!植物靠光合作用吃飯,二氧化碳就是他們的大米。食物多了,植物的小日子當然是越來越滋潤。
但對於酒庄而言,就不是那麼一回事。酒庄需要的是葡萄中的「窈窕美女」,結果葡萄全吃肥了,全體變成「肌肉猛男」。釀酒師哭暈在酒窖!
未來的釀酒界,在風雲變幻的氣候突變的大時代下,充滿未知數呢!
Ⅳ 紅酒有14度的嗎
紅酒十幾度很正常,也很普遍,相關標准規定,酒精度應在7度以上,(市場有無醇葡萄酒)。一般以13度以內比較多些,15度以上很少,再高就是高醇葡萄酒了,14度比較少見,可能與諧音有關。
Ⅳ 葡萄酒四度和十四度有什麼區別
低於8.5度的話,都叫低醇葡萄酒,一般甜型的居多,14度是正常的葡萄酒酒精度數,基本上是干型葡萄酒
Ⅵ 14度的葡萄酒會比13度的更好嗎
葡萄酒和葡萄汁,看起來只有一字之差,其實差異非常大,最不能忽略的就是酒精度這個東西!什麼是酒精度相信不用我解釋,畢竟大家更關心的是葡萄酒中的酒精度是不是越高越好。
最近就有一位朋友給我發來了這樣一張圖☟
(4)上世紀80年代,出現了一批偏愛強勁口感的酒評家和葡萄酒雜志:葡萄酒的酒精度達到14%、15%,甚至16%,就會被評價為 「Powerful」,因1982年拉菲而聲名鵲起的羅伯特•帕克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說,媒體輿論引導也起了很大作用。
(5)人們開始追求高酒精度葡萄酒。如今,人們喝葡萄酒時,更喜歡成熟、果味足、單寧柔順的,尤其我大天朝還常常不喜歡太酸的葡萄酒。為了順應市場需要,釀酒的葡萄成熟度越來越高,於是酒精度也一高再高。
Ⅶ 為什麼國產葡萄酒的酒精度都是12度左右,而國外的葡萄酒度數在13度、14度以上
國產的來種植條件達不到比如源法國波爾多那種最適宜葡萄生長的各種條件,葡萄中積累的糖分發酵的酒精度一般在9-10左右,故一般還要加入蔗糖提高糖度。
國產葡萄酒管理不規范,約定俗成,酒精度是在11.5-12之間。
國外有部分品種、品牌酒精度要高一些最高達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