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紅酒杯的拿法圖解
01最常見的紅酒杯拿法是握住杯柄,將杯柄置於拇指、食指和中指之間,其他手指自然放置。同時,你可以輕搖酒杯,晃動酒液,觀察杯中葡萄酒的顏色和形態。
紅酒杯,底部有握柄,上身較白酒杯為深,且更為圓胖寬大。主要用於盛載紅葡萄酒和用其製作的雞尾酒。 紅酒杯的主要材質有水晶和玻璃,水晶杯和玻璃杯帶來的香氣與口感會有細微差別,其原因主要是兩者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而造成的。
㈡ 如何正確的拿紅酒杯與乾杯
1.紅酒往往是和浪漫,優雅連系在一起的,而要體現出紅酒的這一種氣質內的話,就不能像喝容啤酒一樣喝紅酒,要不然,再優雅的紅酒也會變成啤酒的。
2.啤酒杯和紙杯是不能用來裝葡萄酒的,要不然這會跟用紙杯飲上好的咖啡一樣無趣了。葡萄酒要用高腳杯來配。當然裝中國烈性白酒的小杯就太小了,還不夠喝一口的呢!
3.拿杯子的時候,如果採用拿白蘭地的手勢,那就有冒充行家的嫌疑了。手的溫度不同於酒溫,手溫會影響到葡萄酒的風味,只有拿酒杯柄和杯托才不致影響酒的溫度。這才是正確的持杯手勢。
㈢ 如何正確的拿紅酒杯與乾杯
1.紅酒往往是和浪漫,優雅連系在一起的,而要體現出紅酒的這一種氣質的話,就不能專像喝啤酒一樣喝屬紅酒,要不然,再優雅的紅酒也會變成啤酒的。
2.啤酒杯和紙杯是不能用來裝葡萄酒的,要不然這會跟用紙杯飲上好的咖啡一樣無趣了。葡萄酒要用高腳杯來配。當然裝中國烈性白酒的小杯就太小了,還不夠喝一口的呢!
3.拿杯子的時候,如果採用拿白蘭地的手勢,那就有冒充行家的嫌疑了。手的溫度不同於酒溫,手溫會影響到葡萄酒的風味,只有拿酒杯柄和杯托才不致影響酒的溫度。這才是正確的持杯手勢。
㈣ 如何正確地搖紅酒杯醒酒
來源:紅酒世界網
有人說搖杯的過程其實是為懶人准備的,如果不想花大價錢買醒酒器,也不想等太久到酒自己醒來,那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搖杯。
據《葡萄酒觀察家》稱,在葡萄酒品鑒過程中,聞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品酒師能以此判斷葡萄酒的品質以及總體特徵。在品酒師們看來,搖杯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搖杯主要有兩個功能,
第一,醒酒功能,讓葡萄酒與空氣充分接觸,自由「呼吸」。
第二,散發酒香,有利於軟化單寧,讓葡萄酒中的香氣盡量釋放出來。
這兩種功能都能提升葡萄酒的風味,讓它更加富有韻味。此外,搖杯能讓品酒之人看起來更加專業優雅,能提升個人的整體素養和氣質。
最安全的搖杯方式是將酒杯放在桌上,將拇指和食指夾住杯梗,在桌面上逆時針畫圈即可。
至於酒杯為什麼非要逆時針旋轉,其實這是貼心的表現。想知道品酒之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這個小動作就可以看出來。逆時針如果搖濺出來的話,酒液是飛向品酒人自己,而順時針搖濺出來的話會灑向周圍的人。此外,注意酒杯中的葡萄酒不要倒太多,否則難以搖晃,酒量占據酒杯的三分之一即可。每次搖杯持續的時間約為5至10秒。喝起泡酒時不需要搖杯,否則會讓酒中的氣泡消散,風味減退。
醒酒與氧化是一個概念嗎?
塵封於酒窖的葡萄酒猶如一位沉睡的美人,雖然美但缺乏靈氣,而醒酒就是把這位「睡美人」喚醒,讓葡萄酒重新煥發出它的靈氣與活力。在這一過程中,葡萄酒會慢慢釋放亞硫酸鹽和乙醇等物質。同時,也帶出了葡萄酒的香氣。酒體厚重飽滿的葡萄酒需要醒酒的時間越長,風味越持久。搖杯和倒酒都可以醒酒,但是有一些陳年紅葡萄酒還需要別的工序醒酒,比如讓酒「呼吸(Breathing)」,即在開瓶後倒酒之前先靜置一段時間,或「換瓶醒酒(Decanting)」。
當然,醒酒的時間過長,葡萄酒就會被過度氧化,顏色變得不再明亮,新鮮果味褪去。此時,葡萄酒本身的活力就會喪失掉,喝起來給人一種「疲憊乏味」的感覺。
歡迎下方評論,一起探討。
如果覺得文章有價值,可以點擊上方「關注」本號,將持續為你提供干貨、深度價值有益的內容,請「關注」後再收藏/轉發,謝謝!
㈤ 酒杯怎麼拿
紅酒正確的持杯姿勢應該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夾住高腳杯杯柱。首先,夾住杯柱便於透過杯壁欣賞酒的色澤,便於搖晃酒杯去釋放酒香。如果握住杯壁,就用手指擋住了視線,也無法搖晃酒杯;其次,飲用葡萄酒講究一定適飲溫度,如果用手指握住杯壁,手溫將會把酒溫熱,影響葡萄酒的正常水平。 當然,如果仔細考究持杯姿勢,根據不同的鑒賞時段,還可分出另外兩種姿勢: 在觀察酒色、欣賞酒香階段,用拇指和食指夾住杯柱底端——拇指豎起垂直倚在杯柱上,食指彎曲卡在杯座上面,其餘手指以握拳形式墊在杯座底下起固定作用。這樣,無論是向外傾斜45度去觀察酒色,還是向內傾斜45度來探詢酒香,都能控制自如,特別有力度,感覺很帶勁兒。 在宴會上,如果需要走動,需要拿著酒杯與別人交談時,請把所有手指撤離杯柱,直接用拇指和食指夾住杯座——拇指壓在上面,食指墊在下面,其餘手指以握拳形式支撐在食指下面。這樣拿酒杯,有暫停、期待和聆聽的意思,而且看上去也比較酷。
干紅是要以鬱金香型酒杯來盛的,最佳飲用溫度是12到16攝氏度。因此,它使用與手掌拖著酒杯肚,杯腳在中指和無名指間。
干白同樣的杯子,但它講究以拇指和食指中指捏著杯腳。
白蘭地則不同於干白,它不僅是干白,而是蒸餾酒,因此度數是很高的,白蘭地的酒杯是大肚收口的那種,它是烈性酒,需要喝之前置於冰桶內,喝時還要加冰塊。因此它同樣講究拿著杯腳。
雞尾酒用倒三角杯,那種觀賞為主的酒不限制,怎麼拿都行,
香檳酒與紅酒杯子差不多,但是它的飲用溫度在7°,所以要捏杯腳。
宴會上能用到,高腳杯的暫時也就這么多。
至於威士忌、國內的烈性白酒等等都是以小的平底玻璃杯來盛的,拿法沒什麼講究,只要拇指拿在酒杯的三分之一處,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在另一邊依次排列就好了。
白葡萄酒及香檳的酒杯為高腳杯,喝時拿住杯腳下面部分,手不要碰到杯身, 因為白葡萄酒及香檳喝時通常是要冰凍的,而手的溫度會使它溫熱起來。 敬酒時可以用拇指、無名指和小指牢牢握住杯腳下方,中指扶著杯腳,食指輕搭在杯腳與酒杯連接處。手指盡量伸直,顯現手部優美曲線。
㈥ 如何正確拿紅酒杯,別等你拿的時候鬧笑話了
1、紅葡萄酒杯:高腳杯,底部有握柄,上身較白酒杯為深,且更為圓胖寬版大。
2、白葡萄酒權杯:同樣是高腳杯,但上身較紅酒杯修長,容量也略小,而且整體高度比紅酒杯矮。
3、香檳杯:高腳杯,杯身直且細長,呈鬱金香型,杯口收小從而香檳酒的的氣泡不易散掉。
㈦ 如何挑選紅酒杯
如果把同一款酒倒進不同的杯子評酒結論也不同
美酒配好杯,這個概念在一般消費者中還不深刻,即使有條件消費,也不一定懂得其中的門道。好的杯子不只是為了美觀,甚至會影響酒品的質量。曾經在品鑒一款白葡萄酒時,有的評酒人對這款酒的給分非常低,換杯子後,有專家評價「這款酒比剛才那款酒好很多,結構緊致,連續性更強。同一款酒在不同的杯子里,卻「騙」過了專業的評酒師,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一般人怕准備多個酒杯麻煩或是條件有限,都是一個杯子通殺所有的紅葡萄酒、白葡萄酒、香檳、起泡酒,其實酒和杯子的搭配,可以琢磨的空間很大。
葡萄酒愛好者應該配備這幾種杯子
「按照不同的葡萄品種,酒有不同的類別,杯子的區分相當細。」葡萄酒的品鑒,一般需要三四種的品類。一款白葡萄酒杯,一款紅葡萄酒杯,一款香檳、氣泡酒杯或烈酒杯。即使是紅葡萄酒,也會分出有微微向外開口的勃艮第杯和杯身飽滿碩大流暢的波爾多杯。勃艮第酒杯開口大,是為了聞香時讓鼻子伸進去,體味第二、第三層的酒香。勃艮第地區的葡萄酒果酸比波爾多強,酒體進入舌頭前半段,能快速有效緩解果酸感受,而單寧強勁的酒更適合波爾多杯。
葡萄酒杯涵蓋了對葡萄酒的鑒賞和觀賞。不同的酒體,涵蓋的豐富度是不同的,紅葡萄酒的酒體一般更復雜,更豐富,而白葡萄酒則更清澈。紅葡萄酒結構體比較重,就需要更大面積來醒酒和搖晃,讓更多的氣息散發出來。白葡萄酒的酒體單一、清純,酒杯不需要太大的面積。另外白葡萄酒飲用的時候需要溫度偏低,小杯升溫的速度比較慢,每次倒出的酒比較少,能夠盡快喝完,保持溫度。喝清新的、淺年份的白葡萄酒與陳年厚重的白葡萄酒用杯又有區別。
長笛形的香檳杯,杯身細長,酒的氣泡不易散掉,令香檳更可口。能夠細飲慢啜,並能充分欣賞酒在杯中起泡的樂趣。葡萄酒只需倒到杯子1/5到1/3,而香檳可倒到2/3的位置,就是因為香檳的氣泡悠長,長形的杯子便於觀賞氣泡。
曾微特別提醒,不要迷信國際通用標准品酒杯。這種標准品酒杯高度、外形是所有酒杯的一個折中和疊加。在條件限制的情況下,可以用來品鑒白葡萄酒、紅葡萄酒、香檳、干邑,做出一個簡單中肯的評判。但「萬金油」式的酒杯,對所有的酒都適用,卻都無法完全呈現酒品的優點。「只是一個專業工具,不提倡使用。特別是酒庄,要配備所有的杯子,才能給消費者最好的呈現。」
價格之外,判別挑選酒杯看杯身、杯口與杯座
杯子的品種繁多,曾微認為水晶杯比玻璃杯更加晶瑩剔透,透光率、折射率更高,聲音上也更加清脆悠長。「杯子的質感、工藝、厚薄對口感影響很大。」水晶杯越薄越好,卻難保持堅韌。如奧地利的牌子麗多,就讓評酒師們又愛又恨,很薄身,但輕輕一捏就能碎。「水晶含量也不是越高越好,太高的水晶含量,其實會減低透光率。環保提倡不含鉛,但現在水晶杯含鉛是安全的,完全無鉛的技術還不容易達到。
挑選酒杯要看杯子整體的晶瑩剔透性,還要看杯腿拿起來是否舒適,不會頭重腳輕或者頭輕腳重。其次看回聲是否長鳴、清脆,肚子越大的杯子體現的回聲越長,小容量則聲音更脆。快速拉動杯口,有清脆的聲音,或者打濕手指,沿著杯沿旋轉,有嗡嗡的共鳴聲,這兩種方法能簡單有效地測試出杯子的水晶含量和工藝質量,玻璃杯則不會發出這種聲音。
葡萄酒杯杯口要薄,無切口,酒液能夠直接流出來。有突出沿口的杯子,會減緩酒體流出的速度,只適合喝甜酒。杯座的大小跟杯子的穩定性、平衡性有關,高大的杯子適合寬大的杯座,整體和諧。
倒酒、溫度、清潔、放置,處處有學問
酒杯的使用細節,清洗,溫度、放置,長期維護是重要和有難度的。杯子基本要求能承受0℃到100℃的溫度,杯溫在和酒液溫度相差較大的時候,才需要冰凍,卻不是冰到起霧就好。好的杯子很纖細,需要用蒸汽和專用的洗滌液洗滌。接觸杯子的洗滌布必須是纖細的,而不是粗纖維的,更切忌和其他的布混用。酒杯保存放在干凈整潔的地方,不可太封閉,有一定的通風性,否則有儲存的異味。
倒酒時,用手拿起杯子,傾斜,讓酒液在杯子內有迴流,起到優雅的醒酒作用。「一定要懸空,不碰到杯沿,懸空高度視杯子大小而定。開口寬的勃艮第杯,可以位置低些,波爾多杯的撞擊點又不一樣。」倒酒和品酒都不要超過酒杯的1/3,再多會使杯子過重,不方便晃杯醒酒。晃杯用手腕的陰力優雅地形成同心圓。
倒酒不能貪多,但偏少也不好。葡萄酒玩賞、聞香、品鑒,沒有一定的量則無法發揮葡萄酒的氣息。白葡萄酒、紅葡萄酒在1/2到1/3為宜,過半就太多了。如果宴會中有兩三支酒,卻只有一隻杯子的話,曾微推薦用水漱干凈杯子,減少前一款酒的干擾,而不主張以酒蓋酒,更提醒要注意漱清口中的殘留。
㈧ 宴會時,如何拿紅酒杯不同拿法代表什麼意思
葡萄酒杯的形狀是為了使葡萄酒的香氣與味道更加的平衡以及表現出葡萄酒的最佳質量而設計的。最好是握住杯徑,這樣才不會讓手掌上的溫度影響到酒杯中的葡萄酒
㈨ 紅酒杯的正確抓法圖
正確的持杯姿勢應該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夾住高腳杯杯柱。首先,夾住杯柱便於透過杯壁欣賞酒的色澤,便於搖晃酒杯去釋放酒香。如果握住杯壁,就用手指擋住了視線,也無法搖晃酒杯;其次,飲用葡萄酒講究一定適飲溫度,如果用手指握住杯壁,手溫將會把酒溫熱,影響葡萄酒的正常水平。
當然,如果仔細考究持杯姿勢,根據不同的鑒賞時段,還可分出另外兩種姿勢:
在觀察酒色、欣賞酒香階段,用拇指和食指夾住杯柱底端——拇指豎起垂直倚在杯柱上,食指彎曲卡在杯座上面,其餘手指以握拳形式墊在杯座底下起固定作用。這樣,無論是向外傾斜45度去觀察酒色,還是向內傾斜45度來探詢酒香,都能控制自如,特別有力度,感覺很帶勁兒。
在宴會上,如果需要走動,需要拿著酒杯與別人交談時,請把所有手指撤離杯柱,直接用拇指和食指夾住杯座——拇指壓在上面,食指墊在下面,其餘手指以握拳形式支撐在食指下面。這樣拿酒杯,有暫停、期待和聆聽的意思,而且看上去也比較酷。
如果你的酒杯不是很稱心的話,我可以推薦一家叫奧地利酒杯淘寶店,裡面的 WINESTAR與Glass&Co 品牌的酒杯,款式和質量都是上乘的,自用送禮都比較合適 旺旺是:奧地利酒杯,可以去看看,裝修十分有檔次的一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