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紅酒怎麼喝口感更好
總結一下新手入門的選酒經驗:
1. 白→桃紅→紅
國內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不知道是不專是被「紅屬酒」的叫法所誤導,大家喝葡萄酒一般想到的都是干紅,感覺除了干紅都不算酒。但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白葡萄酒因為基本不含單寧(澀味的主要來源),所以口感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容易配中餐。而桃紅介於白與紅之間。所以,我們可以先喝白或者桃紅葡萄酒再喝紅葡萄酒。
2. 酒精度低→酒精度高(或者甜→干)
先嘗試酒精度較低的半干或半甜葡萄酒,再喝酒精度高的干白或干紅。酒精度低的葡萄酒由於糖未被充分發酵而略帶甜味,對葡萄酒來說是「一甜遮白丑」的,甜味可以很好地中和酒中的酸澀而讓酒的口感更好。
3. 口味簡單→口味復雜
先嘗試具有果香、花香、植物類香味而且結構比較簡單的葡萄酒,再挑戰經過比較長時間陳年,具有更復雜的結構與香氣的葡萄酒。
經過長時間陳年的葡萄酒會發展出一些剛入門者想像不到的味道,可能不一定很容易接受。此外,復雜的葡萄酒很多需要恰到好處的醒酒,剛接觸葡萄酒很難掌握醒酒的時間,醒酒不到位或者過頭也會影響口感。
2. 干紅葡萄酒怎麼喝才有更好的口感
干紅葡萄酒要想獲得更好的口感,應該遵循如下原則:
二、如何品葡萄酒
1、看
把酒對著白色背景傾斜45度,觀看杯壁與酒結合的地方。越老的酒顏色越淡,越老顏色越暗。(紫色代表1-2年,寶石紅3-8年,石榴紅8-15年,磚紅代表著15年以上的酒齡)
2、揺
讓酒杯逆時針方向搖晃以釋放酒香氣。看酒從杯壁均勻流下時的速度,酒越黏稠,速度流得越慢,酒精度、糖度越高。
3、聞
在葡萄酒輕倒入杯中,聞一下葡萄酒最原始的味道,然後再搖杯,讓空氣充分與葡萄酒接觸,揮發葡萄酒的香味到杯中,然後再聞。此過程可重復。
4、品
喝一口,並吸入一些空氣,能更好地辨別葡萄酒的香味,然後就像漱口一樣讓葡萄酒充分的接觸口腔的各個部位,從而完整的辨別葡萄酒的口感。
3. 紅酒一般放多少年才好喝
對於品質高的葡萄酒,達到適飲期的紅酒是最好喝的,而每一支酒每個年份的都是不盡相內同的,容過早飲用青澀,過晚飲用,又過了最佳適飲期而酒質衰退了。適飲期的長短,和酒質、年份收成情況有關,短的3、5年,長的可達數十年。
而其它的超過95%的普通酒,並不適合陳放,在出廠後盡早飲用是最佳的。
補充:
紅酒(Red wine)是葡萄酒的通稱,並不一定特指紅葡萄酒。紅酒有許多分類方式。以成品顏色來說,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紅葡萄酒三類。其中紅葡萄酒又可細分為干紅葡萄酒、半干紅葡萄酒、半甜紅葡萄酒和甜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則細分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
4. 紅酒醒酒多長時間
1、一般而言,葡萄酒從酒瓶倒入醒酒器的那一瞬間,醒酒就開始了,而醒酒時間從專5分鍾到2小時不等屬。
2、進行醒酒之前,應先讓酒瓶保持直立。新酒需直立一天,十五年以上的陳酒需直立八天。
3、超過四十年酒齡的陳酒在更換存放地點之後,不宜立即進行醒酒,因為陳酒中的雜質十分細小,沉澱的時間較長。建議先平置酒瓶至少一個月,再直立八天後即可予以醒酒,移動酒瓶時務必格外謹慎。
(4)紅酒打開多久喝口感最好擴展閱讀:
品鑒紅酒方法:
1、在品酒過程中我們往往不可能只品嘗到一支葡萄酒,通常會有不同品種特徵的酒需要依次品嘗;所以為了最小限度的避免酒之間味道的掩蓋,品嘗的次序也非常重要。
2、一般的程序是先白酒後紅酒、先陳年的酒後新鮮的酒,總體是遵循口味先輕後重、先細致後強烈的原則。
3、要欣賞葡萄酒的芳香和迷人魅力,合適的酒杯不可或缺。酒杯的除了用於盛酒之外最重要的作用是向你展示它迷人的軀體和顏色,同時還要使酒得到最佳的呼吸和聚攏香氣。
5. 紅酒要醒多久
很多人喜歡喝紅酒,但是陳年的紅酒是需要經過醒酒,才能讓紅酒的風味和口感更上一層樓,那麼醒酒的時間一般是多久呢?本文就來簡單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至於陳年老酒,醒酒只是為了去除酒中的雜質,因此通常短短幾分鍾的醒酒時間便已足夠。如果過多地暴露在空氣中,其僅存的微弱芳香會消散得更快。當然,以上列出的只是普遍適用的規律,醒酒時間的長短最終還是得根據每款酒的風格特點來作具體分析,同時也要考慮個人的口味喜好。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多嘗試多體驗總是會有幫助的。
6. 紅酒一般放氣多久口感好
紅酒抄一般開後到入醒酒器中。如果沒有就到在敞口的容器里、、
紅酒當中含有的丹寧酸跟空氣接觸後會產生豐富的變化,每個變化階段都有著不同的韻味。好的葡萄酒都要在飲用前一個多小時開瓶,在空氣中氧化後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如果是陳年美酒,在你准備開啟它之前,需要有3天的沉澱時間,以保證細微沉澱物都聚在瓶底,開啟前盡量避免驚動它,每次移動時需要平穩小心。把它一路顛簸地拿到餐廳,然後馬上打開來飲用是不明智的。
開啟時需單手扶穩瓶身,單手小心翼翼地打開瓶塞,盡量減少瓶身的晃動,以免激起沉澱物。
在倒酒時可用小電筒或蠟燭照亮瓶口,以便觀察沉澱物是否接近瓶口,瓶身與醒酒器保持一定角度,緩緩倒入,切勿垂直地撞酒,把酒渣也撞進醒酒器里
7. 紅酒開瓶以後放多久合適會對口感有影響嗎
開過的酒應該將軟木塞塞回,把酒瓶放進冰箱,直立擺放。
通常,白葡萄酒開過回後可以在冰箱中答保存1星期。
紅葡萄酒通常在開過後可以在冰箱中保存2-3星期。
記住這個是理論時間。基本上一天以後口味就變差了,建議用個抽真空的設備
8. 紅酒一般存放幾年喝達到最好
沒有特定年抄限,主要還是看當初釀造的時候釀酒師准備這款酒多久會被喝掉。
比如很多VDP級別的酒,因為價格很低,酒質也比較差,所以都屬於快消品,一般5年之內可以保證口感,當然每多一年,在香氣和口感上的變化會有所不同。
AOC級別的一般會預計存放5~15年左右,而一些列級酒庄的酒是20年以內,而頂級酒庄的酒可能要20年以後才好喝。曾看過一個報道,82年拉菲,2010年才剛剛成熟。
所以具體紅酒要存放多久,要看酒的級別以及酒的品質來判斷。當然前提是在存儲條件標準的情況下。
9. 葡萄酒開後要醒時多長時間最好為什麼
醒酒可以讓葡萄酒與空氣接觸,葡萄酒「呼吸」後,單寧充分氧化,表面的雜味和異專味揮發散去,葡屬萄酒本身的花香、果香逐漸散發出來,口感變得更加復雜、醇厚和柔順。
價格越便宜的酒越不需要醒酒,百多元及以下都是可即飲的餐酒。不必去費神醒酒。同時年輕的酒雖然有些雜味,但通過酒杯的輕松晃動便可以去掉,喝起來就會比較順口。
1、大部分葡萄酒都需要醒1小時左右,但不一定都需要用醒酒器,比如甜白和貴腐白酒,在飲用之前1小時開瓶,只需讓瓶身直立透氣即可。
2、陳年的已經到了生命末期的紅葡萄酒,沒有力氣再「醒來」,需要換瓶去渣,盡快飲用,方法是先把酒瓶直立24小時,保證結晶完全沉澱在瓶底部,然後再倒入醒酒器換瓶,整個過程都要輕柔緩慢,否則,過快的速度會讓酒渣也倒入醒酒器,前功盡棄。濾渣倒出的酒應馬上飲用。
3、以新鮮的果香為主的白酒、新酒、餐酒都不需要醒,可以即開即飲,不適當的「醒酒」會連其果香也丟。
10. 紅酒怎樣喝口感最好
紅酒不僅養心更有保肺作用 近年來,人們已開始逐漸認識到紅葡萄酒有益於心臟的功效。最近的科學研究又傳來好消息,紅葡萄酒對於養肺和保肺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紅葡萄酒里含有一種自然化合物,能夠幫助治療氣管炎 target=_blank>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這種叫做刃藜蘆醇的化合物存在於紅葡萄皮中,能夠抑製造成肺部疾病的有害化學物質的產生。研究人員也幽默地指出,當然,這並不等於說喝上一杯紅葡萄酒就能使支氣管炎患者完全恢復健康。 研究人員介紹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這些肺部疾病統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每年在世界上要奪走290萬人的生命。其中,因吸煙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人數為非吸煙者的十倍。 這項研究發現,適量飲用紅葡萄酒,加之健康合理的飲食結構可以減少肺部的這種感染。科學家們在過去已證實,刃藜蘆醇是喜歡飲用紅葡萄酒的國家,如法國心臟病發生率較低的原因之一。為了進一步證明刃藜蘆醇的其它功效,科學家們又開始研究其對肺部的作用。研究人員從15名吸煙者和15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身上抽取了肺液試樣,然後將刃藜蘆醇加入到肺液試樣中。結果他們發現,刃藜蘆醇能夠減少白細胞間素-8的產生,後者是一種能夠引起肺部炎症的化學物質。研究結果顯示,在吸煙者身上,這種有害物質的產生減少了94%,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身上則降低了88%。 研究人員介紹說,目前醫生一般採用類固醇葯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但根據實驗結果來看,刃藜蘆醇似乎更為有效。雖然刃藜蘆醇不能逆轉對肺部已造成的損害,但卻能阻止其進一步惡化。 可以減肥 睡覺前喝一小杯紅酒,是小茶杯的量 再配上一片至兩片的乳酪!全脂高鈣起司配紅酒,可以提高代謝率,有利於燃燒脂肪。只要3餐正常吃,在睡前30分內,吃 1-2片起司或50g乳酪,再喝1杯50-100c.c.的紅酒,3周可瘦7公斤。起司含蛋白質和脂質;紅酒含酒精,都具有產熱作用,且可讓血糖上升。熱量很低,才129卡,又加上飲食的控制,就更容易減重。每天攝取固定的鈣質可有效的減肥 由於起司成份與母乳比例接近,外加不含乳糖而且鈣質易被人體吸收,且蛋白質經過發酵而產生的短鏈胺基酸,可提升代謝率。紅酒含酒精,可幫助睡眠。而睡眠時代謝慢、體溫低,吃起司和喝紅酒,可產熱,並加速新陳代謝,邊睡邊能消耗體內脂肪,以達到瘦身效用。前一餐不能吃澱粉類的食物,要不然會起到反效果。紅酒要選橡木桶發酵成的。 材料 起司1-2片or 50g 紅酒50-100c.c. 要選擇脂質、鈣質含量高、糖份低/低碳水化合物的 及自然發酵或煙熏口味的起司。而不可選擇加工多、有添加口味,如草莓、檸檬、藍莓等起司。記者根據醫師說明全脂高鈣起司可減肥,到超市選擇5種起司,並由醫師評鑒1包起司以100g為單位,糖份在5g以下、脂質在25g以上,就是可以用來減肥的起司。有利於燃燒腰腹和臀部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