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葡萄酒行業的就業前景怎麼樣
葡萄酒行業的前景還是比較不錯的。隨著發展人們對健康生活的意識的提高,對生活品質的追求,紅酒
越來越受到歡迎,也是越來越受到現在人的追求,但是由於傳統的紅酒價格太高,不夠親民,所以呢紅酒還是很難普及,近幾年來,隨著發展和需求量的提升,低檔和中檔紅酒的市場也是逐漸的打開,也有著越來越多的酒商湧入市場。所以想要做的話,前景還是非常好的,中檔紅酒這一塊剛剛起步,前景還是非常寬廣的。
更多資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盛牛
『貳』 如何看待葡萄酒行業前景,
受到中央政策影響,白酒的銷售不樂觀,代替品就是紅酒,而且人們養生意識的提高,也有助於紅酒的發展~
『叄』 葡萄酒行業前景怎麼樣
葡萄酒行業在中國是一個朝陽產業,特別是品酒師、侍酒師等專業人才更是缺乏。一名優版秀的侍酒師和品酒權師年薪可以達到6萬至10萬美元,還不包括豐厚的小費。 所以國內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投身葡萄酒行業,最好能受過葡萄酒專業知識方面的培訓,這樣更有競爭力。目前國內主要的葡萄酒培訓機構有逸香葡萄酒教育、ASC等等。國內現在學得人最多的課程應該是ESW。
『肆』 如何提升葡萄酒酒庄在發展中的競爭力
酒的品質肯定是第一位,也是長足發展的根本。
其次是酒庄給酒帶來的專附加值。比如體驗消費屬,比如宣傳酒帶來的噱頭等。
還有就是人,要有一個和諧、有凝聚力的團隊。酒庄內的工作人員可以說是世外人。因為他們平時基本都在酒庄內,很少外出。要為他們的身心考慮。
最後是外部力量,有效藉助外部力量可以節省成本節省力氣,事半功倍。
『伍』 葡萄酒:未來發展的趨勢
關於葡萄酒未來的發展趨勢
其實這個行業的趨勢並不難猜測,由外而看內!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酒種,但是葡萄酒仍然在這些酒的競爭下,打下一片片地盤。原因有以下幾種:
①產品本身的屬性,葡萄酒被定義的根本是健康飲品,而且是全天然的,丹寧,白藜蘆醇,各類酚酞物質,對人身體的補益作用,非常明顯,且被各類科學家進行了實際的驗證。人們願意相信和推廣它!這是趨勢的根本!
②宣傳推廣方面,無論是葡萄酒的品評家,還是普通的侍酒師,乃至大眾的消費者,有一大批的專業人員在做著這個事業的推廣。尤其是在國外世界級的葡萄酒大師MW稱號大概有300多位,品酒師不計其數,在國外行業非常的規范,人們已經接收葡萄酒在身邊的生活,接受侍酒師對於酒的推薦!反觀我們的國酒產品,白酒,南方流行的黃酒,又有多少類別的專業人士在你的身邊?「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在網路時代的今天已經被證實是一個錯誤的言論,沒有人宣傳推廣,產品如何推進?所以從國外葡萄酒發展趨勢來看,葡萄酒必然會大有作為!
③消費者的接收能力和程度,社會是不在發展和進步的,人們的生活水平肯定是逐步提高,國外的葡萄酒飲用量高,跟薪資水平,生活水平有很大的關系,中國的這個方面有很大的前進空間,打個比方,在中國青島,普通人的薪資水平就在3000左右,除去各種費用,你花200元買瓶紅酒,肯定是要思考一下的,但是在中國上海,8000的薪資過的也不好,但是對於你來說200元買瓶紅酒,其實就是無所謂的事情了,這也是我們魔都上海,葡萄酒消費發展的特別成熟,各大世界級的酒類公司500強都將總部設在那裡的,薪資高,自然其它的基礎也會高!
從以上幾個簡單的原因,我們不難看到未來的趨勢是如何走的!所以你要堅定這個信心!
『陸』 如何看待葡萄酒產品的前景
前景挺好的,縱觀歷史,無論歐美還是亞洲,經濟的騰飛都有葡萄酒增加銷量的陪伴,這種低酒精度,又能給人帶來愉悅感的酒精飲料在經濟沒有大問題的今天,前景非常好
『柒』 想從事紅酒行業發展 需要做好哪些方面
隨著紅酒市場在國內的不斷發展,消費者對於紅酒的認識,不是停留在十幾年前專的那種狀態,屬互聯網的發展,信息也越來越透明化,現在很難在靠低成本獲取高利潤,那麼現在該怎麼做好紅酒市場呢?
1、選好品牌是關鍵
現在想做好紅酒行業,關鍵就是選擇一個好的品牌,專注於紅酒行業深度發展的。不建議選擇成本低的,像國內的品牌紅酒長城,就是走低價市場的代表,現在也被母公司收購了。而拉菲、奔富雖然知名度很高,但是賺取的利潤很低,也不太推薦。
2、文化知識
想做好紅酒代理,已經不可跟以往相談並論了,現在需要了解許多的葡萄酒知識,學習葡萄酒的種植釀造,各個釀酒地區的風土等等。同時還要對外傳遞一種時尚、有趣、輕松的理念。
3、政策貨源支持
選擇代理紅酒,那肯定是以賺取利潤為主。要對企業、品牌、產品都要了解清楚,包括專業支持、策劃支持等,能夠提供完善服務的紅酒品牌招商合作,才能夠更好地在激烈的紅酒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的有效辦法。
紅酒既是一門生意,也是一門學問,絕不是只言片語就可以解釋清楚的。
『捌』 葡萄酒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
總體形式打好,但目前市場魚龍混雜,且沒有相關的行業規范約束,混亂局勢
現在紅酒銷專售模式基本分:屬
* 傳統營銷運營模式(如:富隆、駿德、建發、ASC、保樂力加等)
* 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如:酒美、也買酒、品尚紅酒、紅酒客等)
* 保稅區交易模式
* 供應鏈運營模式
* 聯盟組織酒業推廣模式
這個市場在近兩年會進行行業洗牌,特別以葡萄酒網路運營模式最為明顯
未來紅酒的銷售模式必然是O2O的最新模式,盡管團購並沒有給O2O帶好頭,但可以讓人們看到O2O的巨大威力,未來紅酒市場肯定會逐漸明朗,銷售量也和現在一樣,逐年以超過30%以上的水準提升,目前大多數公司的銷售業績基本上都是每年以2-3倍速度增長
『玖』 葡萄酒產業發展
經濟復甦帶來對葡萄酒消費的長遠利好
相比於去年,全球經濟復甦和2010年葡萄酒減產將會更好地促進供需平衡。根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提供的數據,2010年全球葡萄種植面積和葡萄酒產量同比都所有下降。全球葡萄種植面積總計減少了大約70,000公頃。特別是南歐國家,像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在歐盟資金的支持下,已減少了葡萄種植面積。澳大利亞和南非的葡萄種植面積也有所降低,而智利和阿根廷則繼續增加。
2010年,全世界共生產了大約260億升的葡萄酒,同比下降10.7億升或4%。在過去的這個秋天,除了西班牙,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產量都有所下降。南半球和美國的葡萄產量也較2009年有所下降。唯一的例外是阿根廷,該國去年葡萄收獲量嚴重不足。
由於德國過低的產量,赫爾曼?皮爾茨(Hermann Pilz)預計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市場德國可能會有所變化:「來年德國將不能維持其市場份額。這將會為外國葡萄酒在重要的德國市場上創造更好的機會。」
相比於經濟危機時期的2008年和2009年,人們對全球消費趨勢持更為樂觀的態度。「2010年全球經濟有復甦的跡象,雖然不是所有國家都出現了這種跡象,」 愛德華多?吉爾薩斯蒂(Eardo Guilisasti)提到。在他的公司,這使得優質品牌比簡易型葡萄酒發展得更為強勁。有些專家報導了消費者在葡萄酒上花費更多金錢的意願。但是,Joel Payne卻指出了這里的局限性:「經濟危機之後,人們的購買行為變得更為謹慎。在標價過高的葡萄酒上花費大量金錢的意願不足。」考慮到葡萄酒的減產和消費者對葡萄酒日益增長的興趣,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主席費德里克?卡斯特魯西(Federico Castelluci)預期葡萄酒價格將會上漲。
從中期來看,愛德華多?吉爾薩斯蒂(Eardo Guilisasti)認為活躍市場主要是在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大陸。但是,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副主席彼德?海斯(Peter Hayes)警告人們不要高估新興葡萄酒市場如巴西或中國的銷售機會。他說,目前尚不清楚葡萄酒是否將繼續廣泛進入這些國家的市場。此外,另一個事實是這些國家自身也在生產大量的葡萄酒。他說,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上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市場,但是其需求大部分是自給自足,甚至有強烈的出口預期。
可持續和環保的釀酒工藝受到重視
幾乎所有葡萄酒生產國的生產商及其協會都逐步意識到可持續發展主題和環保釀酒工藝的重要性。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日益顯現——這不僅體現在德國頂級酒庄聯合會(VDP)對環保葡萄酒釀造的承諾,還體現在ProWein 2011 Down2Earth展覽項目中海外國家所選主題,頂級歐洲生產商對以生物動力學方式生產葡萄酒的承諾。在加利福尼亞州,加州可持續釀酒葡萄種植協會認證項目(Certified California Sustainable Winegrowing)已贏得了1,500家葡萄種植園和生產商的認同,這些種植園和生產商擁有70%的葡萄種植面積。來自於南蒂羅爾的頂級優質生產商拉格德酒園(Alois Lageder)將這視為國際趨勢——德國專業雜志Weinwirtschaft的主編赫爾曼?皮爾茨(Hermann Pilz)持相同的觀點。但是,皮爾茨(Pilz)指出可持續性趨勢已經部分偏離了有機葡萄酒市場。他說,可持續和環保葡萄酒生產商已經越來越少地通過有機分銷渠道推銷產品。他認為,對於很多生產商來說,生產方法不再是營銷活動的中心內容,並補充道:「甚至可以說更多的有機葡萄酒是通過這種名義生產而不是銷售。」
幾乎所有的國際專家都更加明確地指出了風格的變化。拉格德酒園(Alois Lageder)用這樣的流行語來描述當前的趨勢:「人們越來越傾向於優雅而華麗的葡萄酒,在品嘗的過程中獲得樂趣的葡萄酒:這類葡萄酒清新而淡雅,酒精含量更低以及木桶味更少。」國際葡萄酒記者與作家協會(FIJEV)主席喬爾?佩恩(Joel Payne)解釋說:「從國際范圍來看,我發現消費者不再喜歡具有強烈木桶味和高酒精度的葡萄酒。酒精含量更低的經典品種目前被視為上品。」英語季刊Tong的出版商比利時人菲利普?佛海登(Filip Verheyden)預計:「現代葡萄酒品種將會舍棄酒精濃度而轉向精緻的品質。考慮到全球氣候變暖,這會促使葡萄園花費更大的精力進行酒精管理。葡萄藤整形和修剪的變化、早期收獲以及採用較高的莖段以提高品質是當前的流行做法。」
注重口味的優雅與精緻,經典產地復興
但是,為各大洲項目服務的國際頂級顧問米歇爾?羅蘭(Michel Rolland)則建議人們不要過分強調這一方面:「我們對酒精談論得太多了,但是你不能太過於關注它。每個人都知道酒精含量增加了——但是只增加了1到2個百分點。我們還遠遠沒有達到40%的酒精含量。你必須意識到你把酒精含量低的酒誤認為是精緻優雅的美酒。許多生產商在對紅酒陳釀進行試驗,以獲得更精緻更柔順的單寧口感,同時不影響濃度。」
多位專家曾各自表示經典產地某種程度的復興。赫爾曼?皮爾茨(Hermann Pilz)說:「勃艮第葡萄酒又開始賣得好了。以義大利為例,我們可以發現人們對產自威尼托或皮埃蒙特的葡萄酒品種需求越來越旺盛。」「已獲得認可的品牌和產地排名再次靠前。」拉格德酒園(Alois Lageder)對此表示認同。孔查依託羅葡萄酒廠(Concha y Toro)董事長愛德華多?吉爾薩斯蒂(Eardo Guilisasti)也從為消費者提供可靠質量的優質品牌中發現了類似的趨勢。對此,桃樂絲公司CEO兼老闆,西班牙人米格爾?桃樂絲(Miguel Torres)說道:「我認為消費者會更傾向於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知名品牌,這些品牌物有所值。」但是,他補充道,生產商不能再依賴於早年的顧客忠誠度了:「人們變得更加獨立。他們想作更多的嘗試,想憑借他們對葡萄酒的興趣了解一些新東西。」
綜上所述,可見葡萄酒的未來發展趨勢將是可持續和環保的釀酒工藝,並將更加註重優雅與精緻的風格。預計2011年全球葡萄酒供應量將更好地滿足需求。
文章來源酒客網,酒客網您的私人紅酒顧問!
『拾』 誰有 紅酒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加上政府促進內需政策的實施,促使國民未來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得到提振,有效刺激我國居民對葡萄酒的消費需求。
同時,國家產業政策支持、葡萄酒行業發展勢頭良好,推動我國葡萄酒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前瞻產業研究院《互聯網對中國葡萄酒行業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專項咨詢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底,我國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指年銷售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的葡萄酒產量達到138.16萬千升,平均每五年翻一番,近十年的復合增長率為16.98%,近五年的復合增長率為15.75%;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從47.68億元升至438.46億元,增長了8.19
倍。2013年,由於消費市場的改變以及進口葡萄酒持續沖擊的影響,我國葡萄酒行業景氣度下滑,產量降至117.8萬千升,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降至408.17億元。2014年,行業發展狀況稍有回暖,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為420.57億元,較上年上升3.04%,產量下降了1.44%至116.1萬千升。到2014年底,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達到217家。
我國葡萄酒需求快速增長的利好發展勢頭吸引外國葡萄酒不斷進入中國,給國內品牌葡萄酒生產企業帶來較大沖擊。2008年以來,我國葡萄酒進口量一直保持較快增長,進口量和進口金額分別以年均24%和31%的增長率逐年增長至2012年4.26億升和25.73億美元的水平。2013年的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為4.06億升,同比下降4.65%,進口葡萄酒總額為
23.98億美元,較2012年下降6.83%。2014年中國進口葡萄酒數量基本持平,全年進口葡萄酒4.09億升,同比增長0.87%,進口葡萄酒總額為22.13億美元,同比下降7.69%,進口葡萄酒對櫃內市場仍有一定沖擊。
2006年以來,國內葡萄酒行業的利潤率總體保持上升態勢,主要原因為在葡萄酒市場需求旺盛的態勢下,葡萄酒產品銷售價穩步上升,基本抵消了包裝成本及其他費用上升帶來的影響。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行業的利潤率出現了短期波動,但2011年恢復到歷史最好水平。2012年,我國葡萄酒行業利潤率出現下滑,主要是由於進口葡萄酒的不斷增加給國內葡萄酒企業帶來較大沖擊:至2013年,國內葡萄酒消費市場出現變化,高檔葡萄酒銷售下滑較大,加之進口葡萄酒對國產葡萄酒市場的持續性沖擊,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業利潤率水平。2014年的行業數據顯示,葡萄酒行業在消費結構和進口酒的沖擊下利潤率進一步下滑。
一、未來三到五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將會出現高速增長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沒有哪個時代離開過酒,「無酒不成宴,無酒不歡」,這雖然更多說的是白酒,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飲酒習慣也在發生著悄然變化,這種變化我們身邊隨處可見,那些還在酒桌上拼殺白酒的幾乎都是60、70一代人,40、50一代身體已經不能再允許太多折騰了,而80、90後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他們的飲酒習慣明顯不同於他們的父輩了:什麼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添一添,那種被動的飲酒方式在他們身上已經不易見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生活化、更自由地飲酒了。
未來3到5年,80後一代將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這一代人對葡萄酒的喜愛將遠超過白酒,因為80、90年一代的消費習慣變化,未來白酒市場將有一大部分會被葡萄酒所取代。
近年來無論是國內外葡萄酒企業,還是葡萄酒知識傳播培訓機構都在積極地推廣葡萄酒知識。幾年前這些還都是少數精英階層才可涉及的,葡萄酒也被認為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奢侈品,可也就是幾年時間我們再看,很多葡萄酒培訓已經深入到二線城市,而且葡萄酒市場推廣更是已經深入到三線城市,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甚至已經到鄉鎮一級市場。葡萄酒知識的普及度也越來越高,葡萄酒在中國老百姓心中已不再那麼神秘和高不可攀,在未來3到5年內相信葡萄酒知識在中國會越來越普及。
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這幾年在中國迅猛發展,她們所帶來的影響力中國老百姓已經切身體會到,新媒體不但帶來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更推動了傳統商業模式的變革。新媒體是新時尚,葡萄酒是時尚品,所以當葡萄酒遇上新媒體,必將掀起行業波瀾。也買酒、酒美網等新媒體與葡萄酒的結合,已經徹底終結了葡萄酒行業的暴利時代;微信等的快捷分享讓無數菜鳥都變成小半個專家。這些新媒體毫無疑問未來幾年仍將會高速發展,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為中國葡萄酒市場發展推波助瀾。
行業內統計,中國葡萄酒目前僅300億左右的市場總量,相對於白酒數千億市場來說目前還只是「小兄弟」,但是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加之葡萄酒知識的普及以及新媒體的推波助瀾,我們相信未來3到5年中國葡萄酒必將會高速增長,甚至會出現暴發性增長。
二、國產葡萄酒行業的三大難關
中國葡萄酒市場簡單來看可分為國產酒與進口酒,未來到底誰更有機會搭上中國葡萄酒市場高速增長的「動車」呢?
國產葡萄酒目前主要是張裕、長城、王朝這三大品牌,也就是傳統定位認為的行業第一陣營,第二陣營目前也就威龍、華東等,第三陣營主要是一此地方性品牌,如雲南紅、漢森、通天、皇軒、怡園莫高等。實際上中國葡萄酒行業發展是比較畸形的,國產葡萄酒行業明顯的三大現象是:一、第一陣營體制受限;二、第二陣營後勁不足;三、第三陣營難以突破。
深入分析三大現象背後是國產葡萄酒行業存在的三大問題,這三大問題在未來3到5年仍將是制約國產葡萄酒發展的三大難關。
難關一:體制關。國內一線酒企,無論是白酒還是葡萄酒,大多還是國有體制或受國有體制的影響。國產葡萄酒企業最明顯的就是王朝,應該來說,王朝真正是中國葡萄酒品牌的代表,但是因為體制受限,這些年來幾乎沒有發展,南部的改革剛見成效又被體制的框架活活拖死;再說說長城吧,中糧兼並後幾經折騰仍然沒有走出誤區;發展相對好一些應屬張裕了,改制給其帶來了發展的澎湃動力,但第一陣營如果僅此一家發展仍然不變改變行業的大格局。
難關二:底蘊關。中國白酒文化歷經幾千年傳承,源源不斷,底蘊深厚,所以才能支撐其品牌的高附加值。而相對於白酒,現代意義上的葡萄酒在中國真正發展也才30餘年,盡管這些年來業界有人在談中國西部也有幾千載的葡萄酒史,但那終歸也只是在業界談談而已,歷史的斷檔是無法去修復的。相比歐洲幾千年葡萄酒發展史,我們的葡萄酒明顯存在文化底蘊上的不足,正是因為這一重要原因影響了國產葡萄酒品牌附加值的提升,這一點是中國葡萄酒最難以突破的一關。從當前國產葡萄酒行業現狀來看,行業本身還難以形成合力(這部分內容另撰文研討)來引導國民對於國產葡萄酒價值的進一步認知。實際上業內都知道2011年在北京舉辦的一場盲品比賽中,來自寧夏產區的葡萄酒擊敗了法國波爾多名庄酒,再現1976年那場經典的美法葡萄酒大賽之盛況,這足夠說明了中國葡萄酒這些年來所取得的發展,可這些信息也僅在行業內流傳。筆者從事一線國產葡萄酒營銷推廣多年,常遇到消費者對於國產葡萄酒的不認同,初遇時十分懊惱,理性分析後也淡定多了。這一難關的突破需要國產酒品牌形成合力,特別是第一、二陣營的合力引導,可現實是只有張裕一家在極力吶喊,王朝、長城都還深陷在自身的泥潭中苦苦掙扎,而威龍卻主打「有機」概念自立門戶了。所以這一關將是未來3到5年內國產葡萄酒難以跨越的最大障礙。
難關三:價值意識關。國產食品這幾年不斷被曝光的陰暗面在葡萄酒行業也存在,2011年央視曝光了河北昌黎一帶的假酒事件,2012年張裕的葯殘門事件沸沸揚揚,山東煙台一代至今仍然能大量提供所謂的「超低價原酒」。國內食品行業從業者的行業自律仍然令人擔憂,這是從加工業方面來說的。另一方面國內市場競爭的無序性也導致渠道商一再壓縮采購成本,迫使製造企業一再壓低製造成本,乃至以次充好,造成惡性循環。這兩方面的問題歸結起來都是行業從業者的價值意識和道德意識缺失,這一問題的解決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所以未來3到5年也將會成為影響國產葡萄酒發展的一大難關。
三、進口酒市場潛力巨大
我們分析了國產葡萄酒因為三大難關不易跨越,未來3到5年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是中國葡萄酒市場高速增長已是必然,所以進口酒巿場機會巨大,這種機會也源自於進口酒自身的幾大優勢:一是中國老百姓還是認為進口品牌文化底蘊相對深厚,特別是舊世界地區的品牌,葡萄酒行內有句話:老外是看酒喝酒,咱中國人更多是看人喝酒,意思說的是中國人特有的「面子」文化,喝進口酒比喝國產酒更有面子;二是相比國產酒,進口酒的品類更豐富,消費者可選擇性更強,先不去說葡萄酒新、舊世界共有多少產區,每個產區又有多少種自己的特色產品,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在國產酒中幾乎就沒有優秀的起泡酒,而起泡酒卻深受年輕一代喜愛,那咋辦?於是乎世界各地琳琅滿目的起泡酒紛紛搶灘登陸;三是相對於國產酒,進口酒市場價格不透明,更有利於保持渠道利潤,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這三方面歸結到一點來看還是因為國產酒行業自身的發展受限,服裝行業就是明顯的例子,十到十五年前,中國市場的中高價位服裝幾乎都是洋品牌,可隨著中國服裝業的快速發展,現在我們身上幾乎都是福建、廣東等地產的民族品牌。國產葡萄酒行業如果能擺脫限制,高速發展,那未來巿場格局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