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葡萄酒的起源
葡萄酒的起源
[編輯本段]
關於葡萄酒的起源,眾說紛紜,有的說,起源於古埃及,或古希臘,抑或希臘克里特島(Crete)。而據現有的葡萄酒檔案資料來研究分析,確切地說,應是一萬年前我們共同的祖先釀造了葡萄酒,從而隨著葡萄酒文化流傳到今天。
據史料表明,葡萄栽培和釀造技術,是隨著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從小亞細亞(AsiaMinon)和埃及,在到達希臘及其諸海島之前,先流傳到希臘的克里特島,再經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北非的利比亞和義大利,從海上到達法國瀕臨地中海東南的瓦爾省(Var)境內靠海的普羅旺斯地區和西班牙沿海地區;與此同時,通過陸路,由歐洲的多瑙河河谷進入中歐諸國。
在上述最早的發源地,在生活和勞動中,偶然發現了在大自然中早已生長著的野生葡萄,從而釀造出最原始的飲料,日後稱之為葡萄酒。人類隨著火的發現和應用,而進入捕魚、狩獵、家畜飼養和農業的時代。在此漫長的歲月中,穀物種子和葡萄苗木或葡萄蔓藤一起流傳於世,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考古學家考證,人類在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葡萄酒釀造。通常認為,葡萄酒起源於公元前6000年的古波斯,那時有了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
在新石器時代,瀕臨黑海的外高加索的安納托利亞(Aratolia)(古稱小亞細亞)、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已成為部落的群居區。這是由於當時這些地區,氣候溫和與土地肥沃,所以遠離該地區的原始部族人,紛紛遷移至此定居。在綠樹成蔭的山丘地帶種植葡萄,而在平原地區的廣闊田野,從事農業生產。從而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日漸向遠方流傳。
在希臘,在考古發掘中,在一座古墓窟里,發現墓壁上有一幅公元前二世紀的浮雕;希神阿波羅(Apollon)和勝利女神(Victoire)共向造物主(God)敬獻葡萄的景觀;古希臘人喜歡葡萄酒。荷馬史詩中多次提到葡萄酒。古希臘的葡萄酒神是迪奧尼索斯(Dionysos).
在古埃及,特別在尼羅河河谷地帶,從發掘的墓葬群中,考古學家發現一種底部小圓,肚粗圓,上部頸口大的盛液體的土罐陪葬物品;經考證,這是古埃及人用來裝葡萄酒或油的土陶罐;在埃及十八代王朝時期的納黑特(Nakht)古墓中,發掘出一幅壁畫(fresco),上有一站著面略向左側一方而穿一白色服裝的貴夫人,從其左腳跟起,經頭部向右腳跟,用一串葡萄蔓藤葉飾物圍著,而在其兩側,左為一狼頭人身,而右則為一美麗年輕的仕女,他們各擎一長圓形酒杯似向女主人從頭上澆葡萄酒之狀。
古羅馬帝國的軍隊征服歐洲大陸的同時也推廣了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公元1世紀時,征服高盧 (今法國),法國葡萄酒就此起源,最初的葡萄種植在法國南部羅訥河谷。2世紀時到達波爾多地區。古羅馬人喜歡葡萄酒,有歷史學家將古羅馬帝國的衰亡歸咎於古羅馬人飲酒過度而人種退化。古羅馬的酒神是巴克斯(Bacchus)。
葡萄酒在中世紀的發展得益於基督教會。聖經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上說「麵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基督教把葡萄酒視為聖血,教會人員把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作為工作。例如,法國勃艮第產區的葡萄酒釀造就歸功於修道士們的精心栽培及從羅馬遷居於阿維農的教皇們的喜好。
葡萄酒隨傳教士的足跡傳播世界。西方葡萄酒的在17世紀傳入中國也是傳教士所為。
1864年,葡萄蚜蟲災害曾席捲法國,法國的大部分葡萄園被毀,幸虧人們發明了把法國葡萄枝嫁接在抗蟲害的美國葡萄根上,才使法國葡萄種植絕處逢生。
據史料記載:
約離現今,耶穌基督誕生4000年時,由於海陸交通,縮短了時空距離,酒文化通過文人筆下的文章或詩歌流傳開來。此時的埃及,雖然它的農業。手工業和航海已很發達,但其進步的曙光才剛剛露頭……。但到公元前1085年左右,相傳埃及神話中的地獄神的奧西里斯(Osiris)被公認為葡萄樹(Vines)和葡萄酒(wines)之神;
至於對法國而言,從歷史的長河中,這與鄰國的義大利,日後成為世界四大陸上,栽種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最發達的國家,並從中得益非淺。當然,法國的氣候和地理環境,都在不同的程度上,適宜葡萄的生長。從8月開始的三個月中,從南向北,整個法國處於喜悅的葡萄收獲期。在此期間,法國的葡萄產區,沉湎於品嘗葡萄新酒的醇美的歡樂之中。
據法國兩位名畫家的作品中顯示出:
公元1574年到1665年,法國畫家尼古拉•普森(Nicolas Poussin)畫的一幅畫:秋天,一群從巴勒斯坦來的打工者,正在法國葡萄園中採摘串串成熟的葡萄放入附近的籮筐中;
公元1789年至1863年,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羅斯(Eugere Delocrcix)所作的一大型壁畫:希神巴克科斯(Bacchus)正在把一大陶盆中盛放的葡萄酒喂一頭大獅子。
此外,法國學者在墓葬中發現公元前一世紀的一幅浮雕,上有一酒販正在出售葡萄酒給一位消費者的場景。
綜觀上述史話,葡萄酒為全人類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飲料,也為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幸福的源泉。至於葡萄酒的起源說,已並不重要,讓它留待史學家們繼續去挖掘和研討的學術問題;而對於現代人來說,飲葡萄酒,尤其是名貴的葡萄酒,這是一種美好的享受,並為人類創造了一份不小的財富。
葡萄酒的歷史
[編輯本段]
考古學家證明,葡萄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起源不太明確的葡萄的釀造技術從沒有停止過改進,而實際上這又是一個自然的發展過程。
多少世紀以來,葡萄酒曾是一種保存時間很短的手工作坊產品。今天的大型商業化的葡萄酒產品應歸功於一些發明創造,如高質量的玻璃和密封的軟木瓶塞,以及19世紀法國葯物學家巴思特有關發酵的微結構的發現。
葡萄酒的演進、發展和西方文明的發展緊密相銜。葡萄酒大約是在古代的肥沃新月(今伊拉克一帶的兩河流域)地區,從尼羅河到波斯灣一帶河谷的遼闊農作區域某處發現的。這個地區出現的早期文明(西元前四千至三千年)歸功於肥沃的土壤所致,也是釀酒用的葡萄最初開始茂盛生長的地區。隨著城幫的興盛取代原始的農業部落,懷有領土野心的古代航海民族――從最早的腓尼基(今敘利亞)人一直到後來的希臘、羅馬人等――也廣泛地將葡萄樹種與釀酒的知識散布到地中海,乃至整個歐洲大陸。
當羅馬帝國於在西元五世紀滅亡以後,分裂出來的西羅馬帝國(法國、義大利北部和部分德國地區)里的基督教修道院詳細記載了關於葡萄的收成和釀酒的過程。這些巨細靡遺的記錄有助於培植出在特定農作區最適合栽種的葡萄品種。西元768年至814年統治西羅馬帝國的查理曼大帝,其權勢也影響了此後的葡萄酒發展。這位偉大的皇帝預見了法國南部到德國北邊葡萄園遍布的遠景,著名布根地(Burgundy)產區的「可登-查理曼」頂級葡萄園(grandcru Corton-Charlemagne)也曾經一度是他的產業。
大英帝國在伊莉莎白一世女皇的統治下,成為擁有一支壯大的遠洋商船船隊的海上強權。她的海上貿易將葡萄酒從許多個歐洲產酒國家帶到英國,英國對烈酒的需求,亦促成了雪莉酒、波特酒和馬德拉白酒類的發展。
在美國獨立戰爭的同時,法國被公認是最偉大的葡萄酒盛產國家。湯瑪斯•傑佛遜(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曾熱心地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論及葡萄酒等級,並且也鼓吹將歐陸的葡萄品種移植到新大陸來。這些早期在美國殖民地栽種、採收葡萄的嘗試大部分都失敗了,而且在本土美國的樹種和歐洲的樹種交流、移植的過程中,無心地將一種危害葡萄樹至深的害蟲給帶到歐洲來,其結果便是十九世紀末的葡萄根瘤蚜病,使絕大多數的歐洲葡萄園給毀於一旦了。不過,若要說在這一場災變中有什麼值得慶幸的事,那便是葡萄園的慘遭蹂躪啟發了新的農業技術,以及歐洲釀制葡萄酒版圖的重新分配了。
自20世紀開始,農耕技術上的利多發展使得各地釀制葡萄酒的業者,都可以保護作物免於遭到像黴菌、動物蟲害等常見的侵害。葡萄的培育和釀制過程逐漸變得科學化。同時本世紀也廣泛立法來鼓勵製造信用好、品質佳的葡萄酒。今天,葡萄酒在全世界氣候溫和的地區都有生產,並且有數量可觀的不同葡萄酒類可供消費者選擇。 從早期的農業社會一直到現在,葡萄酒釀造的進展歷程可說是一篇令人著迷不已的傳奇史;也披露出葡萄酒在西方文化中的根本意義。
Ⅱ 紅酒在什麼時候開始產生的
至於葡萄酒的起源地,據史料記載,在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瀕臨黑海的外高加索地區,即現在的安納托利亞(Aratolia)(古稱小亞細亞)、喬治亞和亞美尼亞,都發現了積存的大量的葡萄種子,說明當時葡萄不僅僅用於吃,更主要的是用來榨汁釀酒。
也有很多數的史學家認為,葡萄酒的釀造起源於公元前6000年古代的波斯,即現今的伊朗。對於葡萄的最早栽培,大約是在7000年前始於前蘇聯南高加索、中亞細亞、敘利亞、伊拉克等地區。後來隨著古代戰爭、移民傳到其它地區。初至埃及,後到希臘。但是,有真正可尋的資料中還是從埃及古墓中發現的大量遺跡、遺物。
Ⅲ 美國歷史殖民地 時代 開始
美國的歷史大致分為這幾點:01.殖民時期以前(1607以前)在兩萬多年前, 有一批來自亞洲的流浪者, 經由北美到中南美洲, 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 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約有2,000萬, 其中有大約100萬人住在現在的加拿大和美國中北部, 其餘絕大部分住在現在的墨西哥和美國南部. 大約1萬年前, 又有另一批亞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 這是後來的愛斯基摩人. 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 他們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漁人, 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殖民時期(1607~1753) 1607年, 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 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 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後150年中, 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 定居於沿岸地區, 其中大部分來自英國, 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 18世紀中葉, 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 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 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 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02.獨立運動(1754~1783)18世紀中葉, 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擴張, 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 自覺到英國的迫害, 而萌生獨立的念頭. 1774年, 來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費城, 召開所謂第一次大陸會議, 希望能尋出一條合理的途徑, 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 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 並接受處分. 1775年, 在麻州點燃戰火, 5月, 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 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 並發表有名的獨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 這也是最後致勝的要素. 1781年, 美軍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1783年, 美英簽定巴黎條約, 結束了獨立戰爭.
03.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 使美國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達他們政治觀念的機會. 1787年, 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 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 他們採取一項原則, 即中央的權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須有審慎的規定和說明, 同時, 他們也接受一項事實, 那就是全國性政府必須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 此外, 為了防止中央權力過大, 而採取孟德斯鳩的均權政治學說, 即政府中設置三個平等合作與制衡的部門, 即立法、行 政、司法三種權力相互調和, 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權占控制地位.
04.向西擴張(1820~1849) 19世紀初期, 數以千計的人, 越過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動, 有些開拓者, 移居到美國的邊界, 甚至深入屬於墨西哥的領地、以及介於阿拉斯加與加利福尼亞的俄勒岡. 開拓者勇敢、勤奮地向西尋求更好的生活. 05.南北沖突(1850~1869)引起內戰的原因, 不單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 還包括了思想上的沖突. 內戰暴露了美國的弱點. 對這個國家的存在, 作了一番考驗. 經過了這次考驗, 美國才步向一個中央集權化之現代國家的坦途. 南北之間, 為奴隸問題而起爭執, 南方在全國政治上的主要方針, 就在保護和擴大"棉花與奴隸"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 主要是製造業、商業和 金融的中心, 這些生產無需依賴奴隸, 這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沖突都是由來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 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邦, 另組政府, 北方則表示, 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1861年, 內戰爆發了, 這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 而且留下深深的傷痕. 1865年, 北方戰勝了, 這項勝利不但顯示美國回復統一, 而且, 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06.工業化與改革(1870~1916) 19世紀初期, 美國開始工業化, 而內戰之後, 則步入成熟階段. 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 她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 機器代替了手工,產品大量增加. 全國性的鐵道網, 增進了貨品流通. 應大眾的需要, 許多新發明應市了. 銀行業提供貸款, 促成工商業經營的擴大. 故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 1914 年, 世界大戰爆發, 1917年,美國終於被捲入大戰漩渦中, 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07.世界的新地位(1917~1929)在戰後的10年間, 美國的社會與文化可說是個無生氣、無感情, 屬於商人階級的10年. 據1929年統計, 居城 與居鄉的比率是56%∶44%, 這時舉凡現代生活的特色, 諸如汽車、電話、收音機、洗衣機, 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 戰後經濟呈現極度的繁榮, 原因有二, 一為政府不再干涉私營企業且有立法保護之, 二為新技術的帶 動. 雖然經濟成長很快, 但是基礎不穩.08.不景氣時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0~1959) 經濟大恐慌, 影響的不只是美國, 世界各國都受到它的打擊, 經濟大恐慌, 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 大批的農人被迫放棄耕地, 工廠商店關門, 銀行倒閉…… 一片蕭條. 1932年, 羅斯福當選總統, 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恐慌, 新政府雖然解決了許多的困難, 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二次大戰, 才蘇醒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美蘇兩國, 關系日趨惡化, 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 加緊准備, 一如戰時, 這種狀態, 被稱為"冷戰".
09.稱霸世界(1959~現今)隨著冷戰的加劇,前蘇聯和美國開始軍備競賽,美蘇兩國實力大增,尤其是軍事.但隨著1991年的蘇聯的解體,冷戰也就為之結束,蘇聯的軍事分為多體,就只剩下美國一國稱霸世界.經過兩次海灣戰爭,美國已經確立了世界警察的地位.而今,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仍無法動搖,直至今日.
Ⅳ 英屬北美殖民地的名字,以及它們建立的先後順序是什麼啊
1607年建立殖民地,也是抄北美第一個殖民地,馬薩諸塞:1620年建立殖民地 ,新罕布希爾:1623年移民在此建立漁村,1629年被命名為新罕布希爾,馬里蘭:1632年建立殖民地羅得島基普羅維登斯種植地:1636年建立殖民地,康涅狄格:1639年建立殖民地北卡羅來納:1662年建立殖民地,南卡羅來納:1662年建立殖民地,新澤西:由東、西澤西合並而來。1664年建立殖民地,紐約:1664年建立殖民地,賓夕法尼亞:1681年建立殖民地,特拉華:1701年建立殖民地,喬治亞:1732年建立殖民地,也是北美最後一個殖民地.
Ⅳ 世界有哪幾大葡萄酒產地
1、法國葡萄酒
波爾多、梅多克、聖·愛斯台夫村、菩依樂村、聖·於連村、瑪歌、莫麗斯村、格拉芙、勃艮第、阿爾薩斯、羅訥河谷、普羅旺斯、盧瓦爾河谷。
2、義大利葡萄酒
北部山腳下產區、第勒尼安海產區、中部產區VINI CENTRALI、亞得里亞海產區VINI ADRIATICI、地中海產區VINI MEDITERRANEI。
3、西班牙葡萄酒
在西南部的GALICIA(加利西亞)、CASTILLA Y LEON(卡斯提爾-萊昂)、LA RIOJA(里奧哈)和NAVARRA(那瓦拉)、CASTILLA-LA-MANCHA。
4、德國葡萄酒
Mosel-Saar-Ruwer(摩塞爾)、Rheingau (萊茵高)、 Pfalz(法爾茲)、Rheinhessen(萊茵黑森)、Ahr(阿爾)、Mittelrheim(米特海姆)。
5、澳洲葡萄酒
巴羅莎谷、南澳州、Clare Valley克萊爾谷、Coonawarra古納華拉、Heathcote希恩科特、Hunter Valley獵人谷、Mclaren Vale麥拿侖谷、Margaret River瑪格麗特河。
Ⅵ 美國殖民地時期的殖民生活是什麼樣的
美國殖民地時間得分好幾種情況,對不同的人來說:
1
當時美國的主要移民是來自版歐洲的白人,尤其是
愛爾蘭權人
(你去查美國各位總統,其或多或少都有愛爾蘭血統——甚至連
奧巴馬
也有:因為奧巴馬的母親是愛爾蘭裔白人)比例最大——這些人大都是破產的農民、工人,甚至是
無賴漢
,被流放的罪犯(這些人在歐洲混不下去只能去北美殖民地-
-|||)。這些人到達北美後,帶去了歐洲先進的生產方式,開發了北美,興建了第一批城市,例如費城,紐約等。這些為美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也為美國與歐洲諸國形成現今的「大西洋同盟」關系埋下了歷史的根源;
2
北美的黑人是歐洲奴隸販子通過著名的「
三角貿易
」(從歐洲帶先進武器到非洲賣給黑人土著,再通過讓黑人間發生戰爭趁機抓了大批
黑奴
,然後再將黑奴賣到北美,再在北美購買大量廉價原材料回到歐洲,利潤率高達好幾百的貿易)被帶到北美,在那裡,黑人被當成奴隸來使,沒有任何權利
Ⅶ 中國最早的葡萄酒是什麼時候生產的
司馬遷在《史記》中首次記載了葡萄酒。公元前138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內就描述了葡萄酒。西域容就包括了我們現在的吐魯番地區了。
直到唐,內地才開始釀葡萄酒。但種植主要還是在西域,在唐時就有胡人在長安開設酒店,銷售西域的葡萄酒。在元朝時山西太原有過大規模的葡萄種植和釀造歷史。
一般都是邊遠地區進貢給皇室飲用。
Ⅷ 北美殖民地議會建立時間
北美洲原始居民為印第安人。16-18世紀,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西版歐各國相繼入侵權北美洲。
英屬北美殖民地建立時期圖冊
法國人建立了新法蘭西(包括聖勞倫斯流域下游大潮區,密西西比河流域等處);西班牙人建立了新西班牙(包括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部的廣大地區)。1607年,英國建立了第1個殖民據點—詹姆士城,此後在大西洋沿岸陸續建立了13個殖民地。到達殖民地的大多數是西歐貧苦的勞動人民,也有貴族、地主、資產階級,以英國人、愛爾蘭人、德意志人和荷蘭人最多。移民中有逃避戰禍和宗教迫害者,有自願和非自願的「契約奴」以及乞丐、罪犯;還有從非洲被販運來的黑人。幾年後英國的清教徒紛紛來到美洲躲避因他們反對英國教會而遭到的宗教迫害。1620年,清教徒們在後來成為馬薩諸塞州的地方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它是北美第二個,新英格蘭第一個永久性的英國人定居點。
Ⅸ 北美殖民地是怎樣產生的
英屬北美殖民地(British colonies in North America),1607~1775年英國在北美東起大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契亞山脈的狹長地帶建專立的13個殖屬民地。它們是:弗吉尼亞、馬薩諸塞、康涅狄格、羅得島、紐約、新澤西、特拉華、新罕布希爾、賓夕法尼亞、馬里蘭、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喬治亞。從屬於英國,但相對獨立自治,由英王特許,賦予政治自治權利,但不能占據議會席位。1607-1732年間有16個,由於兼並就只剩13個,它們也就是美國建國之初的13個州。
1606年,倫敦的弗吉尼亞公司組織首批移民遷往北美;1607年5月在詹姆斯河河口處建立定居點,定名"詹姆斯敦"。史稱此次行動為英國建立北美殖民地的開端。
Ⅹ 北美殖民地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勤勞的人們來到了北美洲,然而,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什麼呢?荒涼、落後、貧困、野蠻專……正如一位屬歷史學家講過的:「他們擺脫了人為的災難,卻遭到了自然的災難,這種災難往往是驚人的。」
看吧,城堡修起來了,道路開出來了,地里長出了莊稼,作坊里開始生產出產品……移民的血汗推動著北美的經濟從無到有地發展出來;他們勇猛地同大自然作斗爭,征服了自然,創建了北美殖民地的物質生活,創造了內容豐富的文化,移民們自己這樣講:「我們是被迫而來的,但我們決非空手而來,我們帶來了豐富的財產。」
歐洲貧困破產的勞動人民形成了向北美移居的大軍。北美洲在當時不僅供應了歐洲工業發達國家的原料,而且成為歐洲工業品的巨大市場,北美殖民地成為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柱之一。
荒涼大陸——北美十三殖民地——美利堅合眾國,自古以來,沒有一個國家如此迅速、如此徹底地在一片空白上建立起來。當人們看到它今天富強的同時,也不得不對美國「史前」的移民仰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