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葡萄酒如何走向國際化道路
2007年伊始,張裕、王朝、長城三大葡萄酒廠商紛紛明確表示,三大廠商的國際化不會因任何原因停止,而張裕與王朝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戰場擴張到了生產葡萄酒的「娘家」——法國、紐西蘭、澳大利亞。
在向外擴張的進程中,三大葡萄酒商各有精彩。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流通部教員李賈貴向記者介紹道,我國幾大酒商對外攻略中大致分為幾種方式:一種是直接出口形式,以整體自有品牌登台亮相;其次是借船出海形式,通過合作夥伴的銷售渠道打開歐洲等市場;還有一種通過聯合品牌或者直接收購,例如與國際知名酒庄廠家開發聯合品牌,共同拓展國際市場。
擴張與根據地哪個更重要
資料表明, 2006 年世界人均葡萄酒年消費量為 4.5 升 ,而我國人均年消費量只有 0.3 升 ,不足世界水平的 9 %,中國的葡萄酒市場空間廣闊,葡萄酒生產商們如何在這內外發展上找平衡點尤顯重要。
據2006年12月西北農業大學葡萄酒學院一份西安葡萄酒市場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西安目前葡萄酒的主要消費群體以收入較高的中青年人為主,其次為個體經營者和商業職工及文教科體衛工作者;另外,葡萄酒的消費者一般是收入較高的工薪階層。對葡萄酒消費最多的為收入在 1000 至 1500 元之間的消費者。
中國葡萄酒的高端消費市場真的那麼美嗎?國外品牌大量入駐中國,國外消費量趨於飽和狀態,中國品牌應不應該走向世界?如果像專家所分析那樣,中國葡萄酒目前的對外攻略只是為了提高國際知名度,而真正的消費市場仍在國內的話,那麼自主的技術與高品質的產品及對位的市場定位才是取得市場競爭力的根本。
品牌與市場 「 一個都不能少」
佔領中國葡萄酒消費市場近 50% 的三大廠商均對外表示,中國葡萄酒對海外市場一致看好, 2006 年的爭奪戰中嘗到了甜頭,股價一路飄紅。
推進國際化進程中,品牌與市場的不可或缺的兩方面。中國與法國、紐西蘭等國相比對葡萄酒的人均消費量相距較大,國內大多葡萄酒廠商品牌意識和系統的市場培育能力與市場細分能力欠缺。洋葡萄酒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中為培育市場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如何形成有本土化精神的酒文化是不能只想著坐收漁利的。
另外,中國葡萄酒現在的技術研發能力與品牌穩定性不強,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也被曝光不少(如「通化假酒案」、 「十問華夏」、 「九問張裕」、「解百納商標爭議」、「王朝橡木桶事件」、 「長城進口原酒泄漏案」等等),使得市場上的消費者認為,「高價格並不代表高品質」,挫傷甚至打破了部分消費者對國產葡萄酒產品的信心,如何以質量取得消費者的忠誠度格外重要。
專家特別強調,產業的發展更少不了政府與相關部門的引導與本國行業的齊心協力。
中國的葡萄酒消費市場得有個培育期,畢竟葡萄酒經濟發展需要一個文化氛圍,國內各地大小品牌參差不齊,如何讓中國葡萄酒行業整體亮相國際舞台的整體構架沒有形成,另外也缺少非贏利機構和政府的外交推廣。中國國際酒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劉員向記者分析說,中國葡萄酒的對外競爭中不太重視國際商務、政務中的亮相機會,只有走向世界的國內品牌才能在國內更有競爭力,或許這也是三大葡萄酒廠商向外擴張的真正原因。
「土點」好還是「洋點」妙
西北農林業大學葡萄酒學院的科研教員向記者介紹時說道:「葡萄酒產業的推進不僅僅關繫到其本身的發展,還將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首先是推進種植經濟發展,這對增強農民收入、建設綠色生態國家都有好處。其次是設備製造業與包裝業,我國的葡萄酒製造設備與包裝原料、技術都靠進口,不僅加重了生產成本,也不利於產業的長遠發展。還有一項是被大眾不太熟知的,就是葡萄酒本身的特性,是完全進行生物制劑研發的。本土產業帶動本土經濟是無可厚非的。」
這並不是說我國的葡萄酒業不能與國外優質廠商合作學習,但過於依賴國外設備、技術必然不是長久之計。葡萄酒的口味與當地的氣候、葡萄品種、當年的降水量有著很大的關系,但各國人飲酒的喜好卻各不相同,中國葡萄酒廠商應該將國內市場做穩的前提下再向外延伸,並針對中國人的文化與喜好釀制多層次的葡萄酒。
資深營銷經理人李斌分析說,國內各大葡萄酒商與外資合作一是想通過雙方互有的優勢合作,從而取得海外市場,打響品牌戰略,與國際大品牌合作是借力進攻也是營銷中的插位,但此舉不是長期的,最後還要走獨立的品牌路線。
㈡ 國產葡萄酒增速低於進口葡萄酒 張裕將如何應對
黃尾袋鼠
培養集團旗下的潛在大單品之外,張裕還計劃把生意聚焦在中高端產品線上。
目前國產葡萄酒整體位於中低端市場,高端葡萄酒市場更多被進口酒占據。「如果企業全部做低端市場很危險」,張裕集團董事長周洪江表示,「張裕以中高端為主。」
低端酒邊際利潤更低,而規模效應是能否盈利的基礎——這決定了低端市場的不穩定性,極其細微的定價差距都可能導致企業在價格戰中虧損。智利最大的葡萄酒集團干露曾在接受界面記者采訪時表示,百元以下的葡萄酒市場不能保證一定的利潤區間,作為進口商很可能因匯率波動和銷售規模利潤受損;而100元至200元的中端價位葡萄酒市場是最「有趣」的市場,一方面它不太會受到匯率波動影響,消費者價格敏感度也比較低,另一方面這個價位的品牌比較多。
張裕的海外並購策略說明了這家公司對中端及高端市場的看好。從2013年以來,張裕開始收購全球不同產區的酒庄。截止目前,法國富郎多干邑、西班牙愛歐公爵酒庄、法國蜜合花酒庄、智利魔獅酒庄和澳大利亞歌濃酒庄均被其收入囊中。
據介紹,這些酒庄酒均價比國產酒更高,能豐富集團旗下新老世界、不同產區的葡萄酒布局。在海外酒庄管理上,「最大的挑戰是文化、本地法律法規和全球化經營管理的挑戰」,周洪江說,「不要把中國人的一些觀點強加於人。」目前他們在每個產區酒庄成立了市場部管理,並嘗試通過技術共享來提升國內葡萄酒釀造的技術。
由於法國、西班牙、美國、澳大利亞等主產國排名前列的葡萄酒商,目前在全球布局能力仍然有限。張裕的一系列戰略舉措初見成效。2017年上半年,張裕銷售額佔全部15家葡萄酒相關上市公司的52%,實現凈利潤4億元。
根據世界知名酒展組織「法國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2017年公布的年度報告顯示,中國是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葡萄酒在中國的銷售額未來三年將增長39.8%,中國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市場。而業界普遍認為,未來十年裡中國必將成為全球葡萄酒的第一大消費國。
按OIV(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統計,法國年人均消費葡萄酒量為47升,中國年人均消費葡萄酒量僅為1.24升;當中國年人均消費量達到3升的時候,就能趕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葡萄酒消費國。
孫健說,「按照一些國際權威機構排名,目前世界前三大葡萄酒企業都在美國。20多年前,世界葡萄酒的大公司都集中在歐洲,因為當時葡萄酒最大的消費體在歐洲。但最近20年來,美國取代歐洲成為世界最大的葡萄酒消費國,得益於本土化的優勢,美國相應地誕生了全球最大的葡萄酒企業。未來20年,全球葡萄酒最大的消費國必定在中國,最大的葡萄酒商也必定會誕生在這里。」
㈢ 張裕葡萄酒採用的是什麼模式
批量生產的企業而已,只是在葡萄酒酒企里第一個精耕細作經銷渠道,覆蓋到縣級市場的生產企。像另外兩個巨頭長城和王朝,還是依託大戶制,採用傳統渠道模式。
㈣ 中國葡萄酒如何走向國際化
世紀將是跨國公司主宰全球經濟的世紀。跨國公司透過「收購、控股、兼並、品牌輸出」等形式掀起一浪高過一浪的國際化浪潮,正以驚人速度吞並越來越多的企業變成自己的勢力范圍。跨國公司控制全球70%的海外直接投資和50%商品出口,控制行業標准、核心技術和商業模式,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競爭的游戲規則和發展形勢。因此,任何一個企業總有一天都有「被國際化」的危險。
中國企業向來有自戀自大症,並常以「民族工業」等自詡。然而今天「民族工業」安在?都一個接一個逐漸踏進「被國際化」了的浪潮里。別的不用說,就以水市中最強的兩個品牌樂百氏與娃哈哈,如今均已被全球飲料業巨頭法國達能集團收歸麾下。更要命是中國最大的乳品生產企業上光明乳業也被達能成功插股,如今達能堪稱是稱霸中國飲料業、奶業的國際企業。最不可思議的是一向標榜是「中國人自己的可樂」的非常可樂也傍嫁達能,可以說非常可樂已是「染有法國味道的可樂」了。
由此及彼,不禁令人想到中國葡萄酒業的現在和將來。中國葡萄酒業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化潮流能獨善其身、巋然不動嗎?中國紅酒市場一向被張裕、王朝、長城、華夏等幾個老大瓜分,並以民族代言人之勢支配紅酒這塊大一統市場。然而時過境遷,中國葡萄酒老大張裕最終還是與國際化勢力妥協,和世界最大葡萄酒集團法國卡斯特合作,雙方共同出資800萬美元,共同開發適合歐洲、亞洲市場的中高檔葡萄酒,其中卡斯特持有張裕30%股份。不管怎麼說,有先見之明的人都知道這是中國葡萄酒被國際化的前兆。
被國際化隱憂
葡萄酒是西方文化的一種獨特精神載體,與人民生活休戚相關,其產業歷史之悠久,管理之卓越,工藝之先進,設備之優良,規模之巨大,是中國所無法比擬。而中國葡萄酒業還是個稚嫩產業,葡萄基地、工藝、生產管理、市場運作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在中國加入WTO後,原來保護民族產業的兩大屏障:進口配額限制和高額關稅將取消,全球洋酒巨頭勢必長驅直入,而且以物美價廉之勢贏得極大競爭優勢。比如加入WTO未來幾年後,中國關稅將從原來65%降至10%左右,原來一瓶50元人民幣的紅酒,將會降價到20多元,與定位在20-60元之內的國產紅酒張裕、王朝相差無幾。
2001年在葡萄酒業掀起一股跨國並購旋風。澳大利亞BrlHardy公司斥巨資並購美國第二大葡萄酒公司Con Stecation和貝靈哲酒庄;英國葡萄酒集團Domecq公司則先後收購了阿根延Craffigna和Saintelice公司、德國第四大紅酒廠Kuemmerling Gom bh及智利等國葡萄酒廠;義大利Montatcino公司則將保加利亞Yal 2000公司和瑞典等國葡萄酒廠納入其麾下。由此可見,葡萄酒業國際化可謂氣勢如虹,風起雲涌,焉能不波及中國?
人無遠憂,必有近慮。外面世界很無奈,亦很精彩。加入 WTO後,中國葡萄酒必須勇敢走出國門,大膽參加國際競爭,全力加強自己在全新環境中的國際競爭力,閉門造車,鄙帚自珍,只有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命運。而從市場戰略方面講,加入WTO參與國際化競爭,不僅可以建立自己的世界市場根據地,更能擾亂敵人後方,打亂敵人布署,從而達到防禦敵人,保護自己,狀大自己的目的。同時,入世也給中國葡萄酒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同等發展的平台。因此中國葡萄業如何未雨綢繆,及早應對,主動去學習、適應並創新,師夷之長以制夷,參與全球競爭,打造屬於自己的強勢國際品牌,從而立於不敗之地?以下有幾點是中國葡萄酒業非進行不可的動作。
(一) 文化國際化
「推動帆船前進的不是帆,而是看不見的風」。而這「風」就是集觀念、意識、素質、制度、歷史、形象等於一體的葡萄酒文化。海爾總裁張瑞敏也說「資本是船,人才是本,文化是魂」。沒有靈魂的葡萄酒,就是沒有文化的葡萄酒,沒有文化的葡萄酒如何面對WTO,如何品牌國際化,走向世界?只有當葡萄酒產品質量、市場管理與企業文化有效融合為一體的時刻,中國葡萄酒企業才有可能構建自己的國際品牌。誠如可口可樂說,我們生產的不是糖水而是美國的文化。葡萄酒企業一旦使其經營的產品成為中國文化的一環,融合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才有可能被國內外消費者廣泛接受,才有可能產生如核爆一樣作用的國際品牌效應。
中國有哪幾家葡萄酒企業有自己的真正地道特色的葡萄酒文化?張裕?長城?還是華夏?充其量僅是阿Q式中國文化。至於又土又洋、中西合璧的國際型葡萄酒文化呢?好像也是沒有。那中國的葡萄酒要如何在文化上達到國際化目的?這可以從三方面著手,第一是產品標識(名稱)國際化,主體商標必須英文化而非拼音化或漢語化,讓外國消費者一目瞭然,耳熟能詳。比如國際化的張裕標識稱zhangyu就不如zaniu貼切洋氣;第二是廣告語國際化,廣告語國際化不是強求放諸四海皆準,而是廣告語不要老是抖露老祖宗的東西,如「健康發財大團圓」之類,國際品牌的廣告語也要本土化,切合洋人視聽的心理習俗;第三是文化營銷國際化,及早建立中國葡萄酒文化國際推廣中心,透過開辦葡萄酒文化對外講座、文化圖片展,在電視、廣播、報紙上開辟中國葡萄酒對外專欄等,讓中國葡萄酒走向世界。
(二) 網路國際化
時下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市場過度飽和,企業有限營銷資源和無限膨脹的營銷費用的矛盾日益尖銳,這迫使企業營銷方式、手段和策略亟需一次徹底的裂變,充分的革命。中國葡萄酒要走向世界,如果在外國依然使用中國傳統的經銷方式,則中國葡萄酒品牌的國際化,必然困難重重,步履維艱。因為外國市場環境與中國市場是迥然不同。因此許多廠家和企業家總在捫心自問:如何使自己的企業和品牌長出翅膀,成功飛出國門,走向世界?現今先進網路信息技術給了中國葡萄酒企業一個確定的選擇;不出家門,也可以走向世界。
網路所帶給企業的好處,首先是網路營銷交易費用低廉。網路營銷使光電代替了印刷,網上談判交易代替實物式交易,直銷成為主要銷售管道,從而大大節約交易費用。二是網路營銷不受時空限制,只要上網就可以在任何時間與國外廠商進行網上交易,從而在一定程度打破國際壁壘,促進全球貿易更大更多的發展,這對於中國葡萄酒企業,尤其中小企業更是一個難得商機。葡萄酒企業可透過網路不時發布企業最新的商業信息,供全球檢索,以此來宣傳自己的企業,推銷企業的產品、技術、服務,並透過網路與各行業進行交流,尋求國際合作夥伴,發掘潛在客戶。在義大利,就連很多小型釀酒企業也懂得利用目前世界上這一最流行的信息工具尋找和擴大國際市場,建立銷售網路,宣傳和促銷獨具義大利風格的葡萄酒。在法國,消費者藉助互聯網就可按照提供的商品樣本目錄,與特定葡萄酒廠商的計算機終端連接,隨心所欲選購各種名酒。在美國,著名的韋爾斯葡萄酒廠也開始用電子商務進行國際貿易,以方便各國消費者從網上方便買到韋爾斯。
雖然網路可以為企業帶來無限商機,但中國葡萄酒企業,必須要有所體認,並非只要建構網路國際商務體系,國內外的利潤就會滾滾而來,中國葡萄酒企業,要建立成功的網路國際商務體系,必須著手進行下列動作:
1- 大力宣傳自己的網站。
2- 有獎促銷自己的網站,提高點擊率。
3- 與國際著名網路尤其是酒類食品網站合縱連橫。
4- 提高網站服務質量,解決網上資金交易的瓶頸
5- 與中國各地政府網站,尤其是中國政府商務網站連結,進入其網站首頁。
㈤ 張裕葡萄酒經歷了哪幾次主要發展機遇
昔日先驅,今朝龍頭
張裕集團的前身是 「張裕釀酒公司」,1892年,由著名愛國華僑實業家張弼士投資300萬兩白銀創辦,是中國第一個工業化生產葡萄酒的廠家。1994年,組建成立了煙台張裕集團有限公司。1997年和2000年張裕B股和A股先後成功發行並上市,成為國內同行業中唯一同時發行A、B兩種股票的上市公司。
經過110多年的發展,張裕集團公司已經成長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至2004年末,張裕集團的總資產為23.7億元,凈資產為16.6億元。張裕集團的主要產品為葡萄酒、白蘭地、香檳酒、保健酒四大系列數百個品種。其產品在國內市場的綜合佔有率為20%以上,連年保持行業第一。
近幾年來,張裕集團發展速度加快,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長,2004年,主要產品的產量為7萬余噸,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利稅6億元,利潤3億元,三項指標均居國內同行業首位,在行業總額中所佔比例也都在30%以上。在2004年的中國酒業百強評選中,張裕集團以6億元的利稅總額進入釀酒行業十強,位列第七,這也是進入十強的唯一一家葡萄酒企業。
潛心醞釀,「品重醴泉」
孫中山先生曾為張裕題詞「品重醴泉」,盛贊張裕產品質量極佳。自百餘年前張裕公司創立以來,質量始終是其堅定不移的信仰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葡萄酒素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藝之說」,張裕的產品質量首先就是從葡萄原料這個源頭抓起。據介紹,張裕公司已在煙台建立了8萬畝優質葡萄基地,其中以「蛇龍珠」等為代表的高檔葡萄品種的種植面積占其中的90%以上。為了保持高端產品的持續競爭力,張裕從2005年到2008年將分階段投入3000萬元資金,打造中國最大的「蛇龍珠」種植基地,確保生產解百納、酒庄酒以及高檔白蘭地所需葡萄原料的產量和質量。
為了釀造出高質量的葡萄酒,張裕在引進先進的釀造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和開發新技術上亦不惜重金。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張裕投入3億多元,進行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使公司單班灌裝生產能力達到10萬噸,還對國外葡萄釀造設備進行引進、吸收和消化,使張裕的技術裝備保持與發達國家葡萄酒的生產設備同步。近幾年,又每年投入上億元,不斷進行自動化、信息化的升級以及生產規模的擴大。目前張裕的技術和工藝水平均達到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
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業內第一個博士後科研工作在張裕的設立則使張裕擁有一大批包括博士、高級工程師在內的科研隊伍。依託雄厚的科研實力,張裕集團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順應市場變化,推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產品,大大增強了市場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
「營銷興企」,網路致勝
在全球邁入整合營銷時代的背景下,張裕確立了「營銷興企」的發展戰略,在同行業中率先構築起了一個全國性、多品牌共享的市場營銷網路體系。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張裕始終堅持「終端致勝」的營銷理念,不斷擴大和完善營銷網路體系,提升了營銷網路競爭優勢。
張裕採用三級營銷體系,即銷售公司總部——各銷售分公司——經銷處。其中,銷售公司作為決策中心,分公司作為指揮中心,經銷處作為執行中心,各自行使自己的職能。目前,張裕已在全國建立了39個省級分公司、500多個城市經銷處。
2003年以來,張裕開始實施「一個布局,四個調整」的營銷思想。「一個布局」即在全國所有發達的縣級以上市場,都要有張裕的市場業務人員和一級經銷商;「四個調整」即向高檔產品、向酒店終端、向多酒種發展、向整合投入調整。經過一年多的實施,目前張裕已擁有1000餘人的市場人員隊伍和2700餘家代理商隊伍,形成了一個基本上覆蓋全國所有發達縣級以上市場的營銷網路。在產品結構上,穩步向高檔方向發展,酒庄酒、解百納等高檔產品的銷量均以50%以上的高速度增長,成為國內高端消費群體的首選品牌之一。
文化傳播,培育市場
雖然我國的葡萄酒市場潛力巨大,但由於生活習慣和消費水平的影響,目前中國的葡萄酒消費群體較小,人們對葡萄酒知識和文化的了解甚少,更談不上對葡萄酒的鑒賞。因此張裕認為,對於葡萄酒市場這個有待培育的市場來說,傳播文化就等於開拓市場。
而在文化傳播方面,張裕有著獨有的優勢。張裕公司是中國最早的葡萄酒生產企業,在110多年的發展史中不僅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品牌文化,也為中國葡萄酒文化寫下了燦爛的一筆。在此基礎之上,張裕近幾年來加大了對積淀下來的豐厚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傳播力度。
始建於1992年、重建於2000年的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專業酒文化博物館。博物館通過歷史實物、珍貴照片、翔實資料等,真實的展示了張裕公司100餘年的傳奇故事,向消費者展示了中國葡萄酒文化的無窮魅力,每年都吸引了大量中外遊人前來參觀。
2002年,張裕又與法國葡萄酒業巨擘卡斯特集團合資興建了張裕·卡斯特酒庄,這是中國第一座嚴格遵循國際酒庄3S(陽光sun,大海sea,沙灘sand)原則興建的世界級葡萄酒庄,集高檔葡萄酒生產、旅遊觀光、休閑娛樂於一體,通過高檔葡萄酒的整個生產過程的展示,宣傳葡萄酒文化、引導消費者正確認識葡萄酒,理性消費葡萄酒,成為國內首家酒庄文化的傳播陣地。
2004年張裕還設立旅遊公司,深度開發文化旅遊資源,以更廣泛地傳播葡萄酒文化和張裕品牌文化。目前張裕形成了以酒文化博物館為中心,串聯酒庄、葡萄基地、葡萄發酵中心、現代化生產線的旅遊線路,以獨具特色的內容和形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
張裕在全國各地設立的「張裕名品專賣店」都是統一規格,裡面古色古香的歐式酒架,張裕百年來的重要歷史圖片、流光溢彩的張裕主流產品,成為展示張裕歷史文化、品牌文化和普及葡萄酒文化的窗口。
2005年3月,張裕又在廣州成立了中國首個酒庄俱樂部——張裕·卡斯特酒庄VIP俱樂部,積極倡導和引領葡萄酒文化高端消費。該俱樂部還出版了一本會員刊物《葡萄酒鑒賞》,專門提供葡萄酒鑒賞的指導。
多種渠道和形式的文化傳播,不僅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葡萄酒知識和文化,培養了大量的葡萄酒潛在消費者,還擴大了張裕品牌的影響,帶動了張裕產品的銷售。
㈥ 張裕葡萄酒發展史
「舉杯回首望雲煙,一八九二到今天」,正如這首名為《葡萄美酒不夜天》的張裕之歌歌詞所言,煙台張裕集團作為中國葡萄酒行業的先驅和中國食品行業為數不多的百年老店之一,締造了令人回味無窮的百年傳奇。
昔日先驅,今朝龍頭
張裕集團的前身是 「張裕釀酒公司」,1892年,由著名愛國華僑實業家張弼士投資300萬兩白銀創辦,是中國第一個工業化生產葡萄酒的廠家。1994年,組建成立了煙台張裕集團有限公司。1997年和2000年張裕B股和A股先後成功發行並上市,成為國內同行業中唯一同時發行A、B兩種股票的上市公司。
經過110多年的發展,張裕集團公司已經成長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至2004年末,張裕集團的總資產為23.7億元,凈資產為16.6億元。張裕集團的主要產品為葡萄酒、白蘭地、香檳酒、保健酒四大系列數百個品種。其產品在國內市場的綜合佔有率為20%以上,連年保持行業第一。
近幾年來,張裕集團發展速度加快,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長,2004年,主要產品的產量為7萬余噸,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利稅6億元,利潤3億元,三項指標均居國內同行業首位,在行業總額中所佔比例也都在30%以上。在2004年的中國酒業百強評選中,張裕集團以6億元的利稅總額進入釀酒行業十強,位列第七,這也是進入十強的唯一一家葡萄酒企業。
潛心醞釀,「品重醴泉」
孫中山先生曾為張裕題詞「品重醴泉」,盛贊張裕產品質量極佳。自百餘年前張裕公司創立以來,質量始終是其堅定不移的信仰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葡萄酒素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藝之說」,張裕的產品質量首先就是從葡萄原料這個源頭抓起。據介紹,張裕公司已在煙台建立了8萬畝優質葡萄基地,其中以「蛇龍珠」等為代表的高檔葡萄品種的種植面積占其中的90%以上。為了保持高端產品的持續競爭力,張裕從2005年到2008年將分階段投入3000萬元資金,打造中國最大的「蛇龍珠」種植基地,確保生產解百納、酒庄酒以及高檔白蘭地所需葡萄原料的產量和質量。
為了釀造出高質量的葡萄酒,張裕在引進先進的釀造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和開發新技術上亦不惜重金。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張裕投入3億多元,進行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使公司單班灌裝生產能力達到10萬噸,還對國外葡萄釀造設備進行引進、吸收和消化,使張裕的技術裝備保持與發達國家葡萄酒的生產設備同步。近幾年,又每年投入上億元,不斷進行自動化、信息化的升級以及生產規模的擴大。目前張裕的技術和工藝水平均達到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
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業內第一個博士後科研工作在張裕的設立則使張裕擁有一大批包括博士、高級工程師在內的科研隊伍。依託雄厚的科研實力,張裕集團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順應市場變化,推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產品,大大增強了市場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
「營銷興企」,網路致勝
在全球邁入整合營銷時代的背景下,張裕確立了「營銷興企」的發展戰略,在同行業中率先構築起了一個全國性、多品牌共享的市場營銷網路體系。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張裕始終堅持「終端致勝」的營銷理念,不斷擴大和完善營銷網路體系,提升了營銷網路競爭優勢。
張裕採用三級營銷體系,即銷售公司總部——各銷售分公司——經銷處。其中,銷售公司作為決策中心,分公司作為指揮中心,經銷處作為執行中心,各自行使自己的職能。目前,張裕已在全國建立了39個省級分公司、500多個城市經銷處。
2003年以來,張裕開始實施「一個布局,四個調整」的營銷思想。「一個布局」即在全國所有發達的縣級以上市場,都要有張裕的市場業務人員和一級經銷商;「四個調整」即向高檔產品、向酒店終端、向多酒種發展、向整合投入調整。經過一年多的實施,目前張裕已擁有1000餘人的市場人員隊伍和2700餘家代理商隊伍,形成了一個基本上覆蓋全國所有發達縣級以上市場的營銷網路。在產品結構上,穩步向高檔方向發展,酒庄酒、解百納等高檔產品的銷量均以50%以上的高速度增長,成為國內高端消費群體的首選品牌之一。
文化傳播,培育市場
雖然我國的葡萄酒市場潛力巨大,但由於生活習慣和消費水平的影響,目前中國的葡萄酒消費群體較小,人們對葡萄酒知識和文化的了解甚少,更談不上對葡萄酒的鑒賞。因此張裕認為,對於葡萄酒市場這個有待培育的市場來說,傳播文化就等於開拓市場。
而在文化傳播方面,張裕有著獨有的優勢。張裕公司是中國最早的葡萄酒生產企業,在110多年的發展史中不僅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品牌文化,也為中國葡萄酒文化寫下了燦爛的一筆。在此基礎之上,張裕近幾年來加大了對積淀下來的豐厚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傳播力度。
始建於1992年、重建於2000年的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專業酒文化博物館。博物館通過歷史實物、珍貴照片、翔實資料等,真實的展示了張裕公司100餘年的傳奇故事,向消費者展示了中國葡萄酒文化的無窮魅力,每年都吸引了大量中外遊人前來參觀。
2002年,張裕又與法國葡萄酒業巨擘卡斯特集團合資興建了張裕·卡斯特酒庄,這是中國第一座嚴格遵循國際酒庄3S(陽光sun,大海sea,沙灘sand)原則興建的世界級葡萄酒庄,集高檔葡萄酒生產、旅遊觀光、休閑娛樂於一體,通過高檔葡萄酒的整個生產過程的展示,宣傳葡萄酒文化、引導消費者正確認識葡萄酒,理性消費葡萄酒,成為國內首家酒庄文化的傳播陣地。
2004年張裕還設立旅遊公司,深度開發文化旅遊資源,以更廣泛地傳播葡萄酒文化和張裕品牌文化。目前張裕形成了以酒文化博物館為中心,串聯酒庄、葡萄基地、葡萄發酵中心、現代化生產線的旅遊線路,以獨具特色的內容和形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
張裕在全國各地設立的「張裕名品專賣店」都是統一規格,裡面古色古香的歐式酒架,張裕百年來的重要歷史圖片、流光溢彩的張裕主流產品,成為展示張裕歷史文化、品牌文化和普及葡萄酒文化的窗口。
2005年3月,張裕又在廣州成立了中國首個酒庄俱樂部——張裕·卡斯特酒庄VIP俱樂部,積極倡導和引領葡萄酒文化高端消費。該俱樂部還出版了一本會員刊物《葡萄酒鑒賞》,專門提供葡萄酒鑒賞的指導。
多種渠道和形式的文化傳播,不僅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葡萄酒知識和文化,培養了大量的葡萄酒潛在消費者,還擴大了張裕品牌的影響,帶動了張裕產品的銷售。
㈦ 張裕葡萄酒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如何
1 長城(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全球500強企業,中糧酒業有限公司)
2 張裕(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型大小,煙台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
3 王朝(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十大葡萄酒品牌,中法合營王朝葡萄釀酒有限公司)
4 通化(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十大葡萄酒品牌,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
5 威龍(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十大葡萄酒品牌,煙台威龍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
6 新天(中國馳名商標,十大葡萄酒品牌,中國名牌,新天國際葡萄酒業有限公司)
7 豐收(中國名牌,中國十大葡萄酒品牌,一線牌子,北京豐收葡萄酒有限公司)
8 香格里拉(中國十大葡萄酒品牌,行業知名品牌,雲南香格里拉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9 華夏五千年(中國馳名商標,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北京昌黎華夏葡萄酒有限公司)
10 雲南紅/滇雲(中國名牌,十大紅酒品牌,行業知名品牌,雲南紅雲南紅葡萄產業集團)
這是一個中國葡萄酒的前十排名。你可以看看張裕的歷史,就知道,張裕是很不錯的,是中國最早做葡萄酒的,現在國家領導人宴請外國領導人,用的葡萄酒很多事用張裕的,前一段時間,普京來中國,喝的就是張裕的葡萄酒。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㈧ 請教各位有經驗的怎麼跑好張裕葡萄酒業務
首先產品要好! 其次做好包裝。
你是應聘呀。多了解產品,了解葡萄酒知識。最起碼看下葡萄酒網路吧。
要學點市場營銷,劃分客戶群,做市場調查。
㈨ 市場營銷學案例分析,張裕集團國際化分析求詳細解。。。
又是你啊?
㈩ 張裕葡萄酒的發展歷史
經過110多年的發展,張裕集團公司已經成長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內,至2004年末,張裕集團的總容資產為23.7億元,凈資產為16.6億元。張裕集團的主要產品為葡萄酒、白蘭地、香檳酒、保健酒四大系列數百個品種。其產品在國內市場的綜合佔有率為20%以上,連年保持行業第一。
近幾年來,張裕集團發展速度加快,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長,2004年,主要產品的產量為7萬余噸,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利稅6億元,利潤3億元,三項指標均居國內同行業首位,在行業總額中所佔比例也都在30%以上。在2004年的中國酒業百強評選中,張裕集團以6億元的利稅總額進入釀酒行業十強,位列第七,這也是進入十強的唯一一家葡萄酒企業。
面對市場機遇和葡萄酒行業的激烈挑戰,張裕確定了未來三年的發展戰略目標:到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利稅15億元,進入世界葡萄酒酒業前10強,成為國際著名的葡萄酒企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