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自家做的葡萄酒要什麼時候才能打開換瓶啊
葡萄酒的製作方法 1.破碎。將成熟的紅葡萄用清水沖洗干凈後,除去果梗及青粒、霉粒、破粒等,放入經過消毒容器(小缸)里,用手擠碎或搗碎,但操作前須將手、木棒、容器等先用高錳酸鉀水洗一次,再用清水沖一次,然後再去操作,以防止雜菌污染,同時要注意不要使用鐵、銅等金屬的工具和容器(或用干凈鋁勺在杯中經消毒)將葡萄搗碎。 2.發酵。發酵是將葡萄皮汁中的糖分經酵母的作用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紅葡萄酒的前發酵過程是皮汁混在一起的,酵母在葡萄破碎時已接入汁中,因為葡萄皮上的白霜存在有酵母,所以自製葡萄酒在發酵時可以不另外加入酵母。發酵的溫度最好在15~25℃,不應超出35℃,但用小型容器發酵,散熱較容易,一般可以達到不超過32℃。當皮汁裝入容器後,一般經過一天即可開始發酵。液面開始是平靜,這時已有微弱的二氧化碳氣泡產生,表示酵母已開始繁殖,經過2~3天有大量二氧化碳放出,皮渣上浮結成一層帽蓋,口嘗果汁,甜味漸減,酒味漸增。發酵時每天應將上浮的葡萄皮用消毒筷子壓到汁內兩次,這樣做一方面防止葡萄皮生霉,變酸,同時可將皮上的色素浸入汁中,且排出CO2,使酵母得到氧氣,發酵更旺盛。高潮後,發酵勢頭開始減弱,此時可以進行加糖,加糖是用葡萄原酒來溶解,而不要用水化糖後再加入,等白糖完全溶解後,繼續在容器中進行發酵,最後二氧化碳放出至微弱而接近平靜,酒精味很濃、糖分減少至1%以下,汁液開始清晰,即為發酵結束,進行壓榨,將皮汁分離。 3.壓榨。壓榨的方法是用潔凈的布袋或紗布,進行擠壓或扭壓,紅葡萄酒液即流出來,稱為元酒。 4.加雞蛋清澄清。30毫升葡萄原酒約加雞蛋清一個。方法是將雞蛋清打成泡沫狀,用少量酒充分攪拌混合,然後加入酒中,再充分攪拌和靜置,至酒液清透明,將沉澱物棄掉。 5.葡萄酒的加糖。大多數人的習慣是覺得葡萄酒應該是甜的,因此,需將葡萄酒進行加糖調配,加糖量約12~14%,溶解糖時要用原酒攪拌溶解。這樣,具有濃厚的「玫瑰」香味,酸甜適口的紅葡萄酒製成了,但如果在容器中密閉貯存2個月,則酒的風味更加醇厚。 葡萄酒的釀制 1.第一道是所謂的去梗,也就是把葡萄果粒從梳子狀的枝梗上取下來。因枝梗含有特別多的單寧酸,在酒液中會造成一股令人不快的味道。 2.不管有無經過去梗的手續,接下來的步驟是壓榨果粒。如果釀制白酒,則榨汁的過程要迅速一點,因釀制白酒所用的葡萄漿若放置太久,即使葡萄已經去梗,餘下的果皮和果核仍然釋放出大量的單寧酸。反之如打算釀制紅酒,則葡萄漿發酵的過程就絕對必要。因果酸中所含的紅色色素就是在這段時間釋放出的。就因為這樣,所有紅酒的色澤才是紅的。 3.接下來是榨汁和發酵。經過榨汁後,就可得到釀酒的原料——葡萄汁。有了酒汁就可釀制好酒。葡萄酒是透過發酵作用而得的產物。由此可見發酵在葡萄酒釀制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發酵是一種化學過程,透過酵母而起作用。經過此化學作用,葡萄中所含的糖分會逐漸轉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發酵過程中,糖分越來越少,而酒精度則越來越高。通過緩慢的發酵過程,可釀出口味芳香細致的葡萄酒。 4.雖然已做到此,但釀酒師的工作仍未完成。要想保持葡萄酒的果味和鮮度,就必須在發酵過程後立刻添加SO2處理。二氧化硫可以阻止由空氣中的氧使葡萄酒所引起的氧化作用。新酒在發酵後大約3周左右,必須進行第一次沉澱與換桶。第二次沉澱要4至6周。沉澱的次數和時間上的順序,完全就是所要達到的口味。 5.葡萄酒在桶中存了3至9個月以後,就要裝瓶了。葡萄酒瓶以軟木塞來封口,因葡萄酒是有生命的東西。 自製葡萄酒做法非常簡單,具體如下: ●第一步:買葡萄 選購葡萄時,可以挑選一些熟透的葡萄,哪怕是一顆顆散落的葡萄也不要緊。這些葡萄一是容易發酵,二是價位相對較低。常見的葡萄、提子、馬奶子等,都是可以用來製作葡萄酒的。 ●第二步:洗葡萄 由於葡萄表皮很可能殘留農葯,清洗葡萄的環節就相當重要,最好能夠逐顆清洗,再用自來水反復沖洗,同時剔除爛葡萄。一些愛干凈的人,喜歡把葡萄去皮後釀酒,這也未嘗不可,但是少了一些葡萄皮特有的營養。 ●第三步:晾乾葡萄 把葡萄盛在能漏水的容器當中,等葡萄表面沒有水珠就可以加白糖了。 ●第四步:選擇容器 酒壇子可以是陶瓷罐子,也可以是玻璃瓶,但不主張用塑料容器,因為塑料很可能會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並產生一些有毒物質,危害人體健康。 ●第五步:捏好葡萄放進容器 雙手洗凈後,將白糖倒入葡萄內,用手捏葡萄,操作辦法是抓起一把葡萄使勁一握,捏破葡萄,使白糖充分浸入葡萄。然後放入酒壇(那種用於泡葯酒的酒瓶也行)中。葡萄和糖的比例是10∶3,即10斤葡萄放3斤糖(不喜歡吃甜的朋友,可以放2斤糖,但是不能不放糖,因為糖是葡萄發酵的重要因素)。 ●第六步:加封保存 將酒壇子密封,如果是陶瓷罐的話,可以到買黃酒的小店要點酒泥,加水後糊住封口。如果是泡葯酒的酒瓶注意把瓶蓋蓋緊,再在瓶蓋處加蓋緊塑料簿膜。加封後,酒壇(瓶)子需放在陰涼處保存,平時不要隨意去翻動或打開蓋子。 ●第七步:啟封 天熱時,葡萄發酵時間需要20天至一個月左右,現在這個季節做葡萄酒,發酵時間需要40天左右。啟封後,用兩層紗布過濾浮在上面的葡萄皮,就可以直接喝葡萄酒了。注意,如果喜歡酒勁足一點,只需延遲啟封時間就行了。啟封後,每一次舀出葡萄酒後,別忘蓋好酒壇的蓋子,以免酒味揮發。 還有一些不同的做法與大家分享: ●葡萄要買好的,葡萄的顏色越紫越好,而且顆粒要大。洗干凈葡萄後,可用紗布或干凈的毛巾擦乾葡萄,在晾乾的玻璃瓶底放一層白糖,然後再是一層白糖一層葡萄,裝滿後密封,封口處再用白糖澆一圈,然後把瓶子放在太陽下,一個月後就能享用美味葡萄酒了。 ●酒壇子要放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放置3個月以上,這樣酒味比較醇厚。另外,用紅葡萄做葡萄酒,這樣酒的顏色會很好看。 ●只要看到瓶子里的葡萄浮起來,就說明葡萄酒做好了。 ●葡萄發酵3天後,將葡萄拿出來搗爛,再放進瓶子里發酵,瓶蓋不需蓋緊,5天後即可食用葡萄酒。 ●把每一顆葡萄切成兩半放入酒壇,加糖後密封,經歷半個月發酵的葡萄酒吃起來很不錯的 ●在葡萄酒製作過程當中,可將白糖換成紅糖或冰糖。也可以將葡萄換成蘋果或橘子,參照上述「工藝」製作「蘋果酒」或「橘子酒」。乾杯網上有很多關於葡萄酒的小知識,所有的葡萄酒也是原裝原瓶從國外進口的,你可以多來了解了解 乾杯網上有很多關於葡萄酒的小知識,所有的葡萄酒也是原裝原瓶從國外進口的,你可以多來了解了解
Ⅱ 葡萄酒酒瓶標簽上的年份指的是:葡萄酒加工的年份,還是,葡萄酒採摘的年份
葡萄酒正面標簽下方寫著的年份數字是表明瓶內葡萄酒的原料是哪一年採摘的。
Ⅲ 為什麼葡萄酒瓶現在還是玻璃的,而不用塑料和易拉罐
一: 用塑料包裝不保鮮,而且還會有塑料味:
酒保存得好壞與否,不僅直接專影響其口感。尤其屬對收藏者來說,還決定了酒的升值潛力。
塑料包裝由於透明或者半透明,光線中的紫外線對酒的損害也是很大的,也是加速酒氧化過程的罪魁禍首之一,因此,想要長期保存的葡萄酒一定要用深色玻璃瓶或者不透明瓷器。
二:陳釀:
酒裝在瓶中,其變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振動會讓酒加速成熟,當然結果也是讓酒變得粗糙。所以應該放到遠離振動的地方,而且不要經常搬動。
三: 密封度:
已開瓶而未喝完的酒,比較理想的方法是先將酒瓶中的空氣抽光,再塞上瓶塞,這樣可以保存很長時間,塑料包裝不具備密封的要求。
四: 塑料包裝自身的缺陷:
塑料包裝相對於玻璃瓶裝(或者瓷器容器)來說,塑料包裝對氧與一氧化碳的滲透系數較大,它會導致其中的酒與塑料包裝之間發生化學反應,而且,酒會被氧化而使酒的口味發生劣變。
塑料包裝製品的老化也影響外觀質量,不美觀實用,且污染環境。
Ⅳ 葡萄酒瓶上的日期是什麼意思
進口葡萄酒的年份也就是葡萄年份,這個時間通常只有一個年份,而沒有具體的日期,它指的就是釀造葡萄酒所採用的葡萄的採摘時間,人們通過這個年份來挑選自己喜歡的葡萄酒。由於不同年份的葡萄會因為雨水、日照、收成好壞而有所不同,進而影響到葡萄酒的口感及產量。
所以,進口葡萄酒酒庄會在酒瓶上標出日期,一般標注在葡萄酒標的前標上。為的就是向消費者提供一個特殊的信息,讓高層次的消費者按年號選購酒;對於葡萄酒收藏家而言,葡萄年份是必不可少的,更便於收藏;飲用標有年份的葡萄酒,會引起人們的聯想,回憶那一年的歡樂與奮斗,增加飲酒時的情趣,這也是葡萄酒文化的一種享受。
進口葡萄酒的灌裝日期,指瓶口的鋁箔封帽上、瓶頸上或者背標上的日期,所有的葡萄酒都會有一個從葡萄到成品的釀造過程,有的還會經過橡木桶的陳釀,最後才裝罐成瓶裝。而這個灌裝日期就是指葡萄酒在酒莊裡由大桶裝瓶的時間,當然也就有具體的年月日了。
很多朋友聽到「灌裝日期」就嚇住了,擔心是假酒,其實不然,雖然國外沒有這個概念,但是一瓶酒要進口到國內,出口商必須開具有官方衛生許可證,產地證,灌裝日期,成分鑒定分析表、發票、箱單、提單、銷售,質量書,並且這些所有單據上顯示的貨品品名都要和酒瓶上的相吻合,這是中國對進口產品的一個定性要求。
Ⅳ 葡萄酒瓶上的年份是指出廠日期還是原料採摘日期
關於葡萄酒的年份酒的年份()這個詞,可在法語國際會議方案中找到嚴謹的定義:「年份是貼在葡萄酒瓶上確保生產年的格里歷年數字」。然而,一個定義並不總是足夠嚴密明確的,從1582年以來,在廣告里總要附加一些個性化的東西。millesimes這個葡萄酒專有名詞,專指葡萄酒的出生日期。在酒的標簽上標明它的身份至少有兩個原因,一是證明這個酒的酒齡,以便允許葡萄酒愛好者按照他的口味和狀況選擇一個年青的酒或是陳年的酒;二是說明葡萄收獲的年份,一般來說葡萄園中的葡萄,一年和一年的收獲質量是有很大不同的,所產葡萄酒的質量水平也有很大的差異,在酒瓶上標明年份,可給消費者在去掉瓶塞前就能獲得酒的質量信息。各個年份酒都有它的典型性,它的演化特徵,它的名望和它的標價,為此所有的高級葡萄酒產品都會標出年份。在釀酒工藝不變的情況下,產地的自然條件對年份酒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同一年份在不同的產區或者同一葡萄園在不同的年份酒的質量都不相同。在商店的貨架上,對普通價格而言,也有很優秀的酒不標明年份,但通常這都是一些年青的酒,或者是合理的混合品種釀造的酒。millesimes每年都不相同,這是氣候變化的傑作。從來沒有過兩個葡萄收獲期是 一樣的,可以斷言,從釀造者的觀點來說,人們永遠也不會在不同的年份做出相同的酒來。氣候對於葡萄而言似乎比對其他的水果更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為由腳到頂的葡萄穗成熟需持續45天,果穗成熟很容易受到傷害,在收獲期天氣的好壞給葡萄質量帶來的正負面影響非常大。而好年份和差年份又是不可預見的,並沒有固定的周期。根據波爾多地區的記錄,從1930年到1980年的50年間,好年份有20個,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30??39年只有兩個,34和37年;40??49年有三個,45、47、49年;50??59年有五個,50、52、53、55、59年;60??69年有四個,61、62、 64、66年;70??79年有六個,70、71、75、76、78、79年;可見每個十年中好年份的出現數目都不同,奇數偶數雖大致相當,但並沒有什麼規律。有那麼多好年份,那麼要不要對它們進行分級也來個比較呢?照道理作為職業品嘗者,不應該無視年份差別的出現,也不能避開年份分級的需要,應該像提出原產地命名規則一樣,給年份打分排隊。然而事實上,對一個年份的評分並不是絕對值,僅是對同一地塊收獲的不同年份酒的比較,要公正地建立一個年份等級是很困難的,因為年份具有抽象性和主觀性,它涉及到不同年齡的酒對年平均質量的比較。比如今年是2004年,其他年份怎樣能接近現在的酒型去比較呢?要綜合 2002,2000,1998等年份的印象;而這些酒已經在瓶中保藏好幾年了,它們又發生了怎樣的演化呢?這就需要對這些酒先前的印象有一個很好的追溯以往的推理判斷,並再展示以往的那些年份的評價。人們明白這樣的分級不僅很麻煩而且會引來無休止的商榷。故品嘗者之間對此留有很大的餘地,能廣泛地達成共識。另一個概念是像均質一樣,在產生的年份等級系列中,應當把釀造的難易性、結果的規律性、商業氣氛等因素也納入年份的印記中,這又會導致一些大的、好的庄園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不可比因素更多。至於進行不同地區年份的比較那更是不可能的事。一個最簡便實用的辦法,就是把年份分為好和差兩級,事實上好壞年份並沒有截然不同的分界,「沒有更壞的年,只有困難的年」。這是一條定律。從這樣的理念出發,即便在葡萄原料質量欠缺的年份,現代化的工藝技術也可以彌補其不足,如果達不到高質量,也至少總能保證其沒有錯誤,中等好的年份,總能出比較好的酒。有一些葡萄酒的愛好者,局限於他們的體驗,總是想高檔酒出自於大年份,其實他們不了解精明的買主所遵循的原則是「小庄園,大年份;大庄園,小年份」。特殊的氣候和現代的技術都是很重要的,葡萄酒工作者永遠不能忘記先天和後天的統一性
Ⅵ 葡萄酒酒瓶尺寸知多少
摘要: 酒瓶對於葡萄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您對酒瓶的了解有多少呢?您知道酒瓶都有哪些尺寸嗎?本文將帶您一起了解葡萄酒酒瓶的常見尺寸。 雖然,在欣賞葡萄酒時,並不一定要求您具備豐富的葡萄酒酒瓶知識。但不可否認的是酒瓶對於葡萄酒確實非常重要。在玻璃酒瓶出現之前,人們把葡萄酒盛在陶罐或者動物皮毛製成的皮囊里,葡萄酒的儲藏時間不會很長,而且也不便於運輸。後來,玻璃酒瓶和橡木塞的出現,賦予了葡萄酒一個新的春天。好品質的葡萄酒因而可以儲存很多年,更可以行銷到世界各地。
那麼現在用的玻璃酒瓶都有哪些尺寸的呢?其實除了傳統的750毫升裝、375毫升裝(常用於甜葡萄酒)和比較熟悉的大瓶裝(1.5升裝)外,還有許多更大容量的超大型酒瓶。這些酒瓶中的許多都是以《聖經》中出現的國王命名(目前這其中的原因還不明確)。更讓人困惑的是,在法國不同的產區,同一名字可能表示不同的尺寸。下表為一些常見的大尺寸及它們在法國波爾多及勃艮第/香檳產區的叫法。在法國以外的歐洲國家及新世界,也會使用一些大容量裝的酒瓶,尤其是1.5升裝的。在叫法上,他們多使用勃艮第產區的叫法。波爾多產區的叫法似乎僅局限於該產區內。一般情況下,大容量裝的葡萄酒非常受波爾多葡萄酒收藏者的青睞,尤其是相當於8瓶標准瓶裝的6.0升裝(Imperiale)葡萄酒。這是因為與小尺寸的瓶型相比,大尺寸酒瓶中的空氣含量與葡萄酒含量之比更小,這能減緩風味的發展速度。
除了上圖表格中所列出的尺寸外,還有其他尺寸的葡萄酒酒瓶存在,只不過它們沒有單獨的叫法。
Ⅶ 葡萄酒酒瓶的演化是怎樣的呢
這是近代玻璃酒瓶的演化歷史,圖已經說明一切,不用多解釋了。
另外,現在各種不同的葡萄酒,各種不同產區的葡萄酒瓶子也有不同,這個自己去找圖吧,很多的,
Ⅷ 關於 葡萄酒酒瓶 (資深請進)
酒瓶看不出什麼的。暗碼這種問題極少有酒庄專門去編碼來區別真偽。
所以去找這個線索有些徒勞。
酒瓶有不同質量,可以簡單區分劣質廉價酒和比較好的酒
Ⅸ 為什麼葡萄酒要裝在玻璃瓶里
正規原汁葡萄酒一般不用白玻璃瓶或塑料桶盛裝,否則屬低檔配製型葡萄酒(即我們通常說的勾兌酒)。這是因為紅葡萄酒內有機營養物質,光線照射要引起變質。所以正規的紅葡萄酒只能用有顏色的遮光玻璃瓶盛裝。
再就是瓶貼,所有紅葡萄酒的酒瓶背面都有一個小瓶貼,上面有些內容是應該看的。首先是生產標准號:國家對葡萄酒生產有一個比較嚴格的技術標准,標准號為 GB/T15037 。正規的原汁葡萄酒均執行該標准,在背標生產標准一欄也標注該標准。只要不是執行該標準的,多為配製型低檔酒。其次是果汁濃度:中高檔紅葡萄酒一般標注「 100 %」或「全汁」,反之,則為低檔配製酒。再就是酒精度:酒精度是指酒內的酒精含量,中高檔紅葡萄酒的標准酒精度一般在 10 —— 12 %( v/v )之間,且不允許添加外源性酒精。酒精度低於 10 %( v/v )的基本都是低檔配製酒。如攀西陽光紅葡萄酒的酒精度嚴格控制在 11 —— 12 %( v/v )之間,完全是通過自然發酵產生的酒精:另外就是糖度:甜紅葡萄酒的糖度應大於每升 50 克,干紅葡萄酒應小於每升 4 克。 100 %紅葡萄酒在儲藏時必須卧放或倒放,這是因為中高檔紅葡萄酒使用橡樹皮的軟木塞密封,其需要酒液浸泡以保持濕潤,避免因瓶塞乾燥產生空隙而使空氣進入瓶中,導致紅葡萄酒氧化變質,同時葡萄酒液可以浸提橡木塞的香味和使橡木中的酚類物質溶解到酒液裡面,再與葡萄酒液里的酚類物質產生化學反應,生成對人體有益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