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葡萄酒越貴就越好嗎,怎樣才算一瓶好葡萄酒呢
在國內,喜歡進口葡萄酒的朋友自然不少,然而更多的葡萄酒有卻懷疑是否能夠買到真正的進口葡萄酒。事實上,目前,進口葡萄酒市場的確遭遇了信任危機。但市場上誤導消費者的信息太多了,那麼如何判斷進口紅酒的真假呢?黃莉寧老師教你幾招:
觀察酒瓶外觀
酒瓶標簽印刷是否清楚?模糊不清的有可能是仿冒翻印。
酒瓶的封蓋是否有異樣?有沒有被打開或破壞的痕跡;未開封的酒,如果瓶塞凸起或瓶口有粘液,說明該酒品質出問題了。
酒瓶背面標簽上是否有中文標識:根據中國法律,所有進口食品都要加中文背標,如果沒有中文背標,有可能是走私進口,則質量不能保證。
從酒瓶背面標簽上的國際條形碼上可以判斷是哪國出品,如以3字打頭的,是法國產地,以9字打頭的,是澳洲產地,以6字打頭的,是中國製造,等等。
部分法國葡萄酒的酒瓶鉛封處都印有女人頭的圖標,證明是在法國完稅後的正宗原裝酒。
酒瓶瓶底部也有信息,如果是法國等進口國家的,酒瓶底部的計量單位則是75cl,而不是750ml的,在法國是沒有『ml』這種計量單位的。
葡萄酒的顏色是否不自然?通常葡萄酒的顏色呈寶石紅,或淡金,桃紅等清澈的自然葡萄酒色,酒體變質後會有渾濁感,如果色澤不自然,會有勾兌等嫌疑。
葡萄酒體中是否有不明懸浮物?如果是瓶底的少許沉澱是正常的結晶體。
葡萄酒瓶底部都會有凹凸,就是在葡萄酒直立時存放沉澱酒渣的。越需要長時間貯存的葡萄酒,凹凸越深。所以,一般來講,好酒因需要長期保存,瓶底凹凸都比較深,但瓶底凹凸深的酒不一定是好酒。
酒塞標識
打開酒瓶,看木塞上的文字是否與酒瓶標簽上的文字一樣。在法國,酒瓶與酒塞都是專用的。越來越多的國家出於環保,越來越多採用橡膠酒塞,也有螺旋蓋設計。這並不能說明酒本身的品質問題。
聞葡萄酒的氣味
通常打開一支葡萄酒,會聞到撲滅而來的酒香(馥郁的果香、甚至是花香),如果葡萄酒有指甲油般嗆人的氣味,或是醋酸味兒,這說明酒已變質了。
觀察葡萄酒的掛杯
將葡萄酒倒入紅酒杯,輕輕搖晃,觀察酒體是否有掛杯現象,如果酒體不能掛杯,說明酒可能有勾兌的可能。正常的葡萄酒酒液掛在杯壁上,均勻的一圈,像「小裙子」一樣,均勻、細致。
品嘗葡萄酒
喝第一口酒,酒液經過喉頭時,正常的葡萄酒是平順的,如有強烈的刺激感,或殘留在口中的氣味有化學氣味或臭氣味,則不正常。
原裝進口的葡萄酒酒瓶蓋的鋁質蓋帽上不會列印生產日期或瓶裝日期,只印有一個數字,代表裝瓶的數量。
原裝進口的優良葡萄酒,酒瓶瓶底多呈凹陷錐形,這一設計除了更有利於瓶身平衡和方便倒酒,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一設計有「濾渣」功能。而目前大多數國內分裝的酒瓶底是平圓。
檢查酒瓶正面標簽,關於葡萄酒的等級說明也是分辨方法之一。比如「AOC」級別的原裝進口葡萄酒,一定會詳細寫出「AOC」的全拼,國內裝的則用簡稱。
鹼面法勾兌酒鹼面
首先是准備鹼面、白醋、四個透明的杯子,一把小勺子。
接下來,實驗正式開始,將四個透明杯子一字擺開,左邊兩個杯子里倒入真正的紅酒,右邊兩個杯子倒上勾兌假酒。一般勾兌葡萄酒的酒液液體稀薄,透明度很高,聞上去有一股沁人心脾的香甜;而真正的紅酒酒液稍黏稠,透光,但透明度略低,氣味有些發酸。
隨後,用小勺取半勺鹼面,放入其中一杯真紅酒中均勻攪拌,另在一杯勾兌酒中也放入等量鹼面,並加以攪拌。約摸半分鍾左右,4個杯子的對比度出現了明顯變化:兩杯真紅酒中,放入鹼面的一杯顏色明顯變成了藍黑色,甚至幾近於全黑色,酒液透光度幾乎接近於零,即使對著太陽光也不再透明,跟未放鹼面的一杯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差異;而兩杯勾兌酒中,放入鹼面的一杯沒有任何變化,與未放入鹼面的一杯在顏色、透明度上還是一模一樣。
白醋驗過後,真身敲定。半勺鹼面,假葡萄酒原形畢露,這一過程著實令人驚嘆。但實驗並沒有結束,鹼面只是讓假酒現形,而真酒身份的最終確定,還得需要另外一個主角出場,那就是白醋。
將白醋倒在小勺里,在剛才放入鹼面的兩個杯子中各加一勺,攪拌均勻之後,遇鹼面變成藍黑色的葡萄酒立刻又還原到了最初的紫紅色,也恢復了之前的透光感,而勾兌假酒依然沒有絲毫變化。
【所用白醋至少應當與鹼面用量相當或略多於鹼面用量,否則就可能會影響顏色還原效果。】
通過這一步,就能完全確定,前後有兩次顏色變化的是真正的葡萄酒,也就是100%的葡萄汁,而始終沒有發生顏色變化的就是勾兌的假葡萄酒。
鹼面法實驗原理
花色苷存在於葡萄的葡萄皮當中,而花色苷遇鹼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原本的紫色會變成紫黑色、藍黑色。按照國家標准規定,真正的葡萄酒必須是100%的葡萄汁,而葡萄汁中肯定會有花色苷,因此,如果遇鹼變色,就說明葡萄酒是真的。
而假葡萄酒一般是用莧菜紅、胭脂紅、焦糖色、香精、酒精、甜蜜素加水勾兌而成的,勾兌酒里沒有一丁點兒的葡萄汁,顏色都是色素兌出來的,而色素跟鹼不會發生任何反應,所以不會變色。
而加白醋後,與鹼反應後的花色苷跟酸再次發生化學反應,變回了原來的紫色,進一步證實了葡萄酒確實是100%葡萄汁的真酒。
紙巾法
如果你是在酒店裡點的葡萄酒,手頭又沒有鹼面怎麼辦?還有一種更簡便的方法――「紙巾檢測法」可以鑒別葡萄酒的真偽。
取一張上好的紙巾,將葡萄酒滴在紙巾上,由於原汁葡萄酒中的紅色是天然色素,顆粒非常小,在紙巾上擴散開的濕跡是均勻的葡萄酒的紅色,沒有明顯的水跡擴散。而假冒葡萄酒由於是用莧菜紅等化工合成色素勾兌而成的,色素顆粒大,會沉澱在餐巾紙的中間,而水跡不斷往外擴散,紅色區域跟水跡之間分界明顯,憑此可以很簡單地辨別真假葡萄酒。
這種檢測方法雖然簡單易行,但也要根據紙巾的質量來判斷,紙巾質地對液體的擴散也存有一定的影響。更多釀酒技術歡迎網路搜索:唐三鏡黃莉寧。
B. 葡萄酒是越放越值錢嗎
別被酒是陳的香這句話給騙了,那是指在窖藏中的酒,已經裝瓶的酒不論是葡萄酒還是白酒都是有保質期的喲!值錢的高年份酒是指在酒庫中放的時間長,裝瓶時間並不長
C. 如何看出紅酒是高檔還是低檔!!
如何選擇一瓶好喝的紅酒,第一要件是口感要順,什麼樣的味道才較順口,看個人喜好,品嘗紅酒是一門高深學問,學會品酒需要長時間的研究及一層層的磨煉,不過學會認酒則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
如何認酒呢?先學看酒瓶上的標簽吧。葡萄酒的卷標又稱為『etiquette』(法文,意為許可證),如同人們的履歷表一樣。正如在懂得葡萄酒的人們之間,流傳著『只要看了卷標,就知道它的味道了』一般,卷標上確實透露著關於葡萄酒味道(特色)的訊息。『卷標上的圖案有很多種,到底事在寫些什麼?真想知道…..』一般卷標上通常會標示:葡萄收成的年份、葡萄酒的酒名(以產地或酒園名(Chateau)命名) 、生產國或生產地、庄園地名的名稱、生產者(造酒者)名、容量、酒精濃度…等。卷標依設計者的設計,有各種不同的樣式,所以數據所書寫的位置也不同。
收成年→該年的天候會影響葡萄收成的品質,產區→一瓶葡萄酒的好壞節定於產地的地質狀況,A.O.C→指定優良產區A.O.C.法定名稱,城堡內裝酒→Mis En Boteille Au Chateau,釀酒師簽名→對酒品質有更一層的保證
『法國葡萄酒依據葡萄酒法及其品質而分成以下幾種』
A.O.C. Wine是指定優良產區酒為名之葡萄酒的通稱,這種酒對於原產地(地區、村、葡萄園等)有很詳細的限定,日本進口的葡萄酒大多為此種酒。其標示方式如APPELLATION ROMANEE CONTI CONTROLEE,於APPELLATION與CONTROLEE之間的ROMANEE CONTI則是酒園名稱。
Vin De Pays(地區餐酒)是僅限定葡萄產地的葡萄酒,其限制較A.O.C.所規定的少,價格也比較合理,找找看,也許能夠找到品質相當不錯的酒喔!
Vin De Table(日常餐酒)則是不受規定約束的酒,任何產區的葡萄都可以拿來混合釀造。藉由混合釀造來就低成本是這種酒的特徵,美味與否全憑生產者的巧手,無等級之分。
D. 什麼樣的紅酒才具有收藏價值
收藏型抄紅酒的價值由時間、品牌及出產地、年份、保存狀態四部分構成。首先,在保質期到期之前3到5年,保存時間越長的紅酒越值錢。其次,對於產地品牌價值,業內公認最著名的就是法國的波爾多紅酒,拉菲(Lafite)、拉圖(Latour)、瑪哥(Margaux)、木桐(Mouton)、奧比安(Haut-Brion)被稱為波爾多五大名酒庄。再者,好的葡萄酒需要好的葡萄及好的年景。最後,出現「滲漏」(少量酒液從瓶塞中滲透出來)的紅酒不再具備收藏價值。
廣州流行的收藏類紅酒價格
品牌
年限
價格
拉圖
1973年
21000元
拉菲
2000年
5150元
拉菲
1982年
13500元
柏圖斯1985年
11500元
木桐
1982年
5000元
E. 什麼樣葡萄酒比較值錢
法國勃艮第的被譽為「天下第一園」的羅曼尼.康帝,隨便一個年份就要專接近10萬,而且沒屬有零售,所有的出產,在尚未裝瓶時即被預定一空。
相比而言,最貴的拉菲:82年份的滿分拉菲,在完善的酒庄窖藏保存條件下的極品,價格在8萬多元左右,尚不及一支普通年份的羅曼尼.康帝。
F. 如何判斷一瓶紅酒是否值得收藏
要看你收藏的目的,為了升值另當別論,如果是為了喝還省省吧,能夠長時間存放的紅葡萄酒是專門做的,其他的存放時間長了並好喝。
G. 紅酒蓋是怎樣看它值不值錢的
看木塞識酒
一瓶葡萄酒彷彿內秀的女子,處處暗示她的訊息,從外表看她的瓶形、酒標、木塞,內在的酒液則以她的顏色、芬芳和滋味示人,喜歡探索她的人總能獲取到因為懂得欣賞而帶來的樂趣。我們就從封存葡萄酒的軟木塞說起。
最早的葡萄酒也無所謂品質好差,只不過是葡萄釀造的酒而已。記得在歐洲的老電影里經常看見葡萄酒是一桶桶的交易的,人們喝葡萄酒就像我們在青島的小店鋪經常看到的從桶里放散啤酒那般。後來發明了玻璃瓶,用來封瓶口的是軟得可以塞進瓶口的碎羊皮、碎布、乾草,然後在上邊封上火漆。
發明軟木塞的是法國唐培里儂修士(Dom Perignon),他的名字至今還是名貴的香檳名稱。軟木塞的材料是橡樹皮,這種樹皮很厚,而且是有彈性的,割了一層以後,過幾年新皮又長出來可以繼續割了。軟木塞通常用模具壓出來。
整木塞和碎木塞的區別
一般來講,如果一瓶葡萄酒採用整木來做木塞,它應該是有點品質的葡萄酒,因為整木軟木塞帶有很小的氣孔,而好一些的葡萄酒在瓶內成熟還是需要微量的氧氣的,這種微透氣的軟木有助於葡萄酒的呼吸。如果是用碎木組合起來的軟木塞,一般是普通的葡萄酒,買來後要盡快喝掉的。最近幾年出現了用細末粘合起來的軟木塞,這種塞子的好處是不容易漏酒,適合於酒的長途運輸,一般用於普通和中檔的葡萄酒。這些話不一定適合於所有的酒,但卻是常理。
木塞長短的不同之處
經常喝酒的人會發現,有的塞子長,有的塞子短。這種長塞子往往比常規的塞子長出四分之一。塞子長的通常來講是好酒,而且都為整木的軟木塞,這種酒最起碼具有五年以上的陳年潛力,如果提前喝是一定需要醒酒的。因為長的木塞一定是比短的要貴的,長時間瓶陳,酒液會往木塞里滲透的,長的封存就更加的保險,這種長塞子酒以傳統產酒國歐洲的為主。而不需要陳年多長時間就可以喝的,就沒必要花更多的成本使用長木塞了。
通過酒液在木塞的位置判斷酒質
如果是瓶陳了三到四年的酒,酒液到木塞的四分之一,哪怕到三分之一也算正常,如何看瓶陳,有的酒廠的瓶帽上有生產日期,如果沒有,看酒標上的年份。可以陳年三到四年的紅葡萄酒,一般會在橡木桶內放一到兩年後裝瓶。如果是存了八年到十年以上而酒液到木塞的二分之一,也不算酒就變壞了。當然滲透到木塞比例越小的老酒越是問題不大。如果見到酒液都滲透到瓶口的木塞了,一般是木塞滲漏了,酒很有可能就壞了。
葡萄酒的存放是需要酒液和木塞接觸的,所以放葡萄酒都為平放、倒放和傾斜的放,就是不能讓瓶子直立起來放。如果開瓶後發現木塞是乾的,接觸酒的那面沒有酒液,這酒肯定是直立著放的,基本上可以判斷酒氧化了,因為軟木塞是透氣的,如果沒有酒液將木塞的一面泡濕了脹開,木塞就會干縮,導致更多的空氣進來使酒氧化變壞。還有一個辦法判斷,就是打開塞子後,捏捏塞子接觸酒的部分,感覺塞子是不是有正常泡在酒液里帶來的那種彈性;如果很硬,捏不動,也說明酒液長時間沒和木塞接觸,90%可能壞了。至於是不是需要聞木塞,我覺得這是故弄玄虛的,聞木塞不如聞酒來得直接和明顯。 別看軟木塞不起眼,但是如果沒有軟木塞的使用,可能我們至今還喝不到世界各地如此豐富多彩的葡萄酒,真是應該感謝那位發明軟木塞的法國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