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葡萄酒的生產條件是什麼
1.具有生產許可證。
2.現場衛生合格。
3.具有檢測葡萄酒能力。
4.通過消防安全檢查、環保檢查。
5.從業人員健康證。
6.從業人員資格證。
7.生產、檢驗設備檢驗合格證。
『貳』 葡萄酒級別VDF是什麼意思
為法國葡萄酒級別的「法國日常餐酒」級別。全稱為Vin de France
VDF是由VDT(VIN DE TABLE)修改而來,代表了法回國葡萄答酒等級中的最低檔的葡萄酒,作日常飲用。可以由不同地區的葡萄汁勾兌而成,如果葡萄汁限於法國各產區,可稱法國日常餐酒。不得用歐共體外國家的葡萄汁。
法國餐酒因為出眾口感和酒桌上主菜搭配,不太注重年份選擇,重視酒品和菜品合二為一,單寧清香,口感出色。
(2)葡萄酒生產標准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法國議會09年10月6日決議,隨著法國葡萄酒業共同組織(OCM)的改革以及不標注葡萄品種和年份的Vin de France這一新類別的創立,L』ANIVIT(法國國家日常餐酒和地方餐酒行業協會)更名為L』ANIVIN DEFRANCE(法國國家葡萄酒行業協會)。
Vin De Table(日常餐酒)以及L』ANIVIT中的「T」都將消失。法國日常餐酒VDT更名為VDF(Vin de France)。09年8月1號以後,歐盟所有VDP 更名為IGP。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葡萄酒
『叄』 什麼是標准瓶裝葡萄酒
近日,記者從全國食品發酵標准化中心獲悉,備受關注的葡萄酒國家標准(GB/T 15037-1994)已修訂完成,目前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已將報批稿遞交WTO通報。業內人士認為,修訂後的葡萄酒國家標准對行業發展具有指導作用,但葡萄酒質量管理標准體系亟待升級。
由於葡萄酒國家標准對葡萄酒標簽標注年份沒有明確規定,近年來,葡萄酒生產企業對虛標年份現象司空見慣,其中以標注1992年至1996年最為常見。對此,中國葡萄酒專家陳澤義表示,我國1996年才出現葡萄酒發展的浪潮,1998年開始大面積種植葡萄。我國大量葡萄酒應是2001年後所產葡萄釀造,不能排除沒有1992年、1993年的葡萄酒,但數量肯定不多,消費者隨處可買的情況是不可能的。
據全國食品發酵標准化中心主任郭新光介紹,修訂後的葡萄酒國家標准增加了年份葡萄酒、品種葡萄酒、產地葡萄酒的定義。按照新修訂的葡萄酒強制性國家標准要求,如果廠家要在酒瓶標簽上標明年份,那麼,該酒瓶裡面當年生產的酒不應該少於80%;如果在酒瓶標簽上面標明品種,該酒瓶里所標注品種的酒不應該少於70%;如果在酒瓶標簽上面標明產地,該酒瓶里所標注產地生產的酒不應該少於80%。
對於修訂後的標准,郭新光認為,該標准將有利於提高生產企業的公平競爭能力,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從而提高行業的整體質量水平,從長遠看有助於企業與國際接軌。郭新光同時強調,雖然修訂後的葡萄酒國家標准對葡萄酒的年份做出了明確規定,但在技術檢測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難度。目前,我國還沒有葡萄酒年份的檢測技術和設備,甚至國際上其他葡萄酒生產大國也沒有成熟的檢測技術。根據專家品嘗的方法認定葡萄酒年份也並不準確,質量檢測部門只能依據廠家的生產配方、台賬、生產數量等對葡萄酒年份進行相關判斷。因此,葡萄酒行業要規范化發展,單靠國家標准並不能解決行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需要葡萄酒生產企業、葡萄酒行業協會和相關部門共同努力。
「我國葡萄酒產品標准已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在質量管理上與歐美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國家葡萄酒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馬佩選認為,我國現行的質量管理體制不利於提高葡萄酒的質量,主要存在沒有質量分級的機制、質量與定價及售價不銜接、種植葡萄和釀酒不銜接等3個主要問題。
據了解,目前,中國葡萄酒尚未形成自己統一的質量標准體系,只有合格與不合格之分。消費者選購葡萄酒時,只能憑借消費習慣和品牌簡單辨別好壞。而在國外,消費者除了考慮品牌等因素外,選購葡萄酒有明確的質量等級可供參考。
記者在調查時也發現,目前市面上的各品牌國產葡萄酒的質量分級方法可謂五花八門:有的企業稱自己的葡萄樹有幾十年的樹齡,並強調外國是以樹齡為葡萄酒質量劃分標准;有的品牌聲稱自己擁有多個優良產區,產區的等級就能代表葡萄酒的質量等級;有的則以窖藏方式作為評價質量好壞的標准。馬佩選表示,這樣混亂的標准讓消費者眼花繚亂,也讓一些果農和企業不是考慮如何提高質量,而是更多地考慮如何鑽管理制度的空子,以降低葡萄和葡萄酒質量為代價來賺取更大的利潤。
盡管如此,我國葡萄酒市場前景依然廣闊。目前,世界人均葡萄酒年消費量為7升,而我國人年均消費量只有0.3升,不足世界水平的7%。據統計,2004年我國葡萄酒年產量達36.7萬噸,同比增幅達14.7%,完成銷售收入74.34億元,比上年增長17.06%;2005年產量高達43.43萬噸,比上年增長25%。據業內專家預測,未來5年內,葡萄酒行業將以15%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到2010年,葡萄酒行業總產量將突破80萬噸,而其中高檔酒的需求量將達到50%。按世界人均消費量和2004年城市化率保守計算,我國葡萄酒市場容量至少也有6倍的增長空間。
『肆』 誰能幫我查查紅酒有q/cyj0039s這執行標准號是啥意思是不是勾兌酒的意思
這是某公司一種葡萄酒的內部企業標准。
按照國家標准中關於葡萄酒的定內義:
「葡萄容酒 wines
以鮮葡萄或葡萄汁為原料,經全部或部分發酵釀制而成的,含有一定酒精度的發酵酒。」
既然是葡萄酒就應該不會是勾兌酒。
另外,關於國家標准和企業標準的關系。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中規定:
「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應當制定企業標准,作為組織生產的依據。企業的產品標准須報當地政府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已有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國家鼓勵企業制定嚴於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企業標准,在企業內部適用。」
關於葡萄酒的現行有效的國家標准有:
GB 15037-2006 葡萄酒
GBT 18966-2008 地理標志產品 煙台葡萄酒
『伍』 葡萄酒熟成是什麼意思
熟成在葡萄酒中既是一種工藝,剛釀造出來的葡萄酒(新酒)一般口感比較粗回糙,果香味道,花答香味道比較濃厚,但是在舊世界,比較喜歡皮革奶油等味道,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會把葡萄酒放入橡木桶中,進行熟成,經過熟成的葡萄酒,會融合橡木桶中的橡木味道,口味會更加豐富,口感也會由粗糙變得細膩,更加柔順!而熟成一般2步,一步叫橡木陳,一步叫瓶陳,都是為了通過時間是葡萄酒的口感更加豐富和柔和 !其中橡木熟成在葡萄酒釀造過程中也叫醇化!
這個鏈接 是關於醇化的一些解釋:
http://ke..com/link?url=
『陸』 為什麼葡萄酒標准裝都是750ML
葡萄酒最早的容器並不是玻璃瓶,盡管古羅馬帝國在公元1世紀就掌握了製作玻璃瓶的方法,但由於當時燒制工藝落後導致玻璃瓶比現在易碎,再加之昂貴的價格,根本無法普遍應用。當時的葡萄酒並沒有特製的酒瓶或盛酒器,往往都儲存在橡木桶中,隨飲隨取。用陶土或皮革隨意製成的酒瓶,只起到簡單的盛裝葡萄酒的作用。
直到17世紀初,歐洲人發明了燒煤的高爐,改進了玻璃製作的工藝,燒制出的堅固耐用的玻璃瓶才開始被葡萄酒業界所使用。有趣的是,盡管17世紀以後,用玻璃瓶裝葡萄酒在歐洲已經很普遍,可是有些歐洲國家的法律卻規定,酒庄或者酒商不允許出售已經裝好瓶的葡萄酒——酒必須是以散裝酒的形式賣給消費者。原因是,在那個沒有機械化吹瓶的年代,所有玻璃瓶都是人工吹制,而瓶子大小都靠玻璃工人的肺活量來決定,通常介於650~850毫升之間。玻璃瓶沒辦法做到固定大小,為了避免酒庄和酒商故意用小玻璃瓶揩油,所以法律不得不規定,酒商必須當著消費者的面用一個標準的容器量過酒後,再裝進容量不等的玻璃瓶中。
直到酒瓶可以機械化生產後,定義一個標准大小的瓶子就變得迫在眉睫。1821年,英國研發出了機械磨具化玻璃生產,給標准化酒瓶大小提供了可能。各個產區和酒商紛紛開始在650~850毫升這個大小之間選擇一個固定大小的玻璃瓶,並在瓶子上標注容量。但各個產區選擇的容量並不相同。
波爾多人選擇了750毫升。早在17、18世紀,海上貿易發展迅速,當時波爾多的酒還被裝到橡木桶運送到各地。當時,波爾多的酒被裝在統一的50加侖(英制1加侖≈4.546升)橡木桶中被運送到英國。50加侖相當於225升,剛好可以罐裝300瓶酒,其他不管是600、650、700還是800毫升,均不能被225正好整除,750毫升就順理成章地成了他們的選擇。
不過,勃艮第和香檳還是選擇了800ml這個整數容量的瓶子。博若萊酒農則「小氣」地選擇了500ml的瓶子。
而美國因為以前根本不使用「毫升」這個單位,所以大多使用五分之一加侖的瓶子,也就是大約757毫升。
在這之後的100多年裡,由於波爾多葡萄酒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越來越多的各國葡萄酒釀造者模仿波爾多的技術,包括使用波爾多制式的225L橡木桶。所以這些釀造者也就順理成章地使用了750ml的酒瓶。
事情最終在1979年被寫入法律。
為了促進葡萄酒行業的國際貿易,需要制定國際化標准。美國和歐盟相繼出台法律規定,容量在500ml和1L之間的葡萄酒,必須使用750毫升容量的瓶子——畢竟使用750毫升瓶子的釀造者是數量最多的。唯一被批準的例外是法國的汝拉黃葡萄酒,使用620毫升的特殊瓶形。
就這樣,在美國和歐盟的影響下,750ml的葡萄酒瓶最終成為國際通用的標准酒瓶。
至於為什麼750毫升的葡萄酒,總是6瓶或12瓶裝成一箱,則是因為1加侖相當於6瓶750毫升的酒,為了便於計算,從此以後,酒商們便習慣將6瓶或者12瓶整合成一箱葡萄酒售賣。
『柒』 紅酒生產2017年,標簽2014年是什麼意思
標簽上2014是葡萄年份,2017應該是葡萄酒的裝瓶時間
『捌』 葡萄酒的是如何保證生產質量的
有很多現代化的生產管理方法呀,什麼GMP、HACCP等等,生產線上的每個工序都達標了,自然也就能保證產品的質量了啊。
『玖』 葡萄酒的度數是什麼意思,測量的標準是什麼
就是酒精度數,葡萄酒的酒精度數是由葡萄的含糖量多少決定的,以12°的酒精度數為例,2°糖轉化成1°的酒精,12°的酒精就需要24°糖。也就是說葡萄的含糖量要達到一定的標准!
『拾』 葡萄酒的理化指標 是什麼意思
葡萄酒的主要質量指標大體可分為感官指標和理化指標兩大類。感官指標主要指色澤、香氣、滋味和典型性方面的要求,理化指標主要指酒精含量(酒精度)、酸度和糖分指標。從感官指標來看,首先要求葡萄酒應具有天然的色澤。即原料葡萄的色澤,如紅葡萄酒是寶石紅,白葡萄酒是淺黃色。葡萄酒本身應清亮透明無渾濁。葡萄酒除應有葡萄的天然果香外還應有濃厚的酯香,不應有外來的氣味,更不能有異味。滋味與香氣密切相關,香氣優良的葡萄酒其滋味醇厚柔潤。葡萄酒的滋味主要有酸、甜、澀、濃.淡、後味等。典型性也稱為風格。各種葡萄酒有各自不同的風格。同時因各地區、各廠家的葡萄栽培和釀造工藝的不同,同一品種的酒,其風格特點也可能各不相同。每種葡萄酒均有自己的典型性,典型性越強越好。我國葡萄酒國家標准對感官指標有明確的規定。葡萄酒的理化指標也因酒種不同而有所不同。測定葡萄酒所含的酒精量時,需將酒中的酒精蒸餾出來,再用酒精計測定。
一般甜型、加香型葡萄酒酒精度為11.0%--16.0%,其他類型葡萄酒為7.0%--13.0%。葡萄酒中含有發揮酸和不揮發酸,合稱總酸。甜型、加香型葡萄酒不揮發酸含量為5.0--8.0/克*升-1,其它類型葡萄酒為5.0--7.5/克*升-1。揮發酸含量均應不超過1.1克*升-1。根據葡萄酒的酸度,可以鑒定其滋味,但如揮發酸增加則說明酒已變質。葡萄酒的糖分因品種不同而各異,一般為9%--18%,個別也有20%以上的。具體來說,干型葡萄酒的糖分含量不得超過4.0,半干型葡萄酒在4-12之間,半甜型葡萄酒在12. --50 之間。葡萄酒的主要質量指標為專業性評酒提供了依據,尤其是感官品評,是目前國內外鑒定葡萄酒品質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