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白葡萄酒象徵意義
漢化葡萄酒
在六年前, 我就覺得如果要讓中國人喝葡萄酒,就必須要漢化葡萄酒,而我真正做是四年前移居到上海才開始,經過這些年的實踐,我覺得這條路是走對了.所謂」漢化葡萄酒」 指的是以中國文化和習慣為本,將葡萄酒嫁接過來,用漢語的語境來表達葡萄酒的意涵,俗一點講,既以中國人的方式和方法以及認知度來解釋葡萄酒.如果是用一棵葡萄樹來形容的話,葡萄的根必須是扎在中國土地上的根,而嫁接的種是西方的,因為葡萄酒畢竟是西方文明.
西方人講求事物的本質,而東方人講求事物的象徵意義,從葡萄酒來看,西方人要喝葡萄酒,關鍵看這酒是不是對自己的胃口,看這酒里的滋味如何,比如說白葡萄酒有檸檬\蘋果\荔枝,紅葡萄酒有香草\有櫻桃等等.而東方人喝酒,從溝通的角度來看,要做成生意\要與別人建立友好關系,請喝的酒是不是高檔等等.從傳統習慣來看,春節到了,要喝酒,要喝紅的,因為紅的喜慶.而從現代所謂的時尚來看,結婚了,如果沒有葡萄酒,那就是老土的婚禮,太趕不上潮流了.等等其它事例就不一一舉例,這也足以表明東西方的文化和習慣相差懸殊.
完全中國化和完全西化都不一定是合理的,也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因為東西方都具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要追求完全統一基本是不可能的.從葡萄酒的角度出發,我是想將本質葡萄酒和中國象徵意義的葡萄酒做到一個綜合,從而實現葡萄酒的中國意義又不失其本質.
如果單一的照搬西方,象我這樣的人(葡萄酒作者)就沒有必要存在了,完全可以翻譯西方名酒評人的評語就可以了.然而葡萄酒跟哲學還不一樣,葡萄酒歸類為飲食以及飲食習慣的范疇,從生理角度出發,西方人感官以及胃的喜好和東方人有著很大的區別,大家可以想像在中國長大的人如果去了西方國家,他們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接受西方飲食,再也不喜歡吃中國飯呢?!到今天我是沒有見到和聽到有這樣一位中國人是如此的.
東西方人的感官和胃是不屬於一個范疇的,這是由東西方傳統的飲食習慣所造成的,自然東西方人的喜好也是如此的,當然東西方人和東方人由於共性的飲食習慣,他們也會表現出共性的地方,但西方人就是西方人的,東方人也是東方人的,這是無法攙和的,這也是西方人有他們自己認同的酒評人,而東方人也將會有自己國家的酒評人.
我欣賞西方從本質上的正確的東西,但從來不迷信西方,特別是西方的食材往往在中國很難看得到,比如說黑加侖子\紅菊苣,然而東方的食材較於西方是相當豐富多彩的,比如說我們的紅色和黑色的棗\我們的地瓜(紅薯)\我們豐富的草葯的材料,這些氣味同樣可以在葡萄酒中找到.
從文化上來看,我一直熱衷於將葡萄酒融入中國人傳統的認知,比如說中秋節\端午節\元宵節應該喝什麼酒,從酒本身的滋味聯繫到人們對節日象徵意義,這才是我們所需要的.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根,我們有了自己的根才足以證明我們存在的獨特性,而不是從屬於西方的附屬品.
大陸的中國和台灣同屬於傳統的中國文化和習俗,香港則屬於殖民地文化,而上海是一個雜合的,舊上海導致的上海的半殖民\半封建\半資本主義雜合一處,這並不代表真正的中國,我心目中的中國是傳統的但又能夠兼容並進現代西方高科技以及事物本質的中國.盡管我住在上海,但我從來沒有認為葡萄酒進上海就等於進了中國,相反,在上海,信息量太多,再加上一些人盲目的媚外,造就了一些人的朝秦暮楚,葡萄酒根本不可能在這里紮根.
如何才能做開中國的葡萄酒市場?一直以來都困惑著國內外眾多的酒商和酒廠,絕大多數外國酒商都認為中國是全世界最難以理解的也是最難以克服的市場,而他們的最難以克服其實是難以克服中國的文化和傳統的習慣.而他們歷來用自己的方式(西方)和方法來做,認為你們中國人不懂酒,而我們的方式和方法是最先進的,然結果呢?經過這么多年,大家都看到了,這是行不通的,特別是這種方式和方法帶著傲慢的氣勢,尤其是法國人,要知道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國真要研究葡萄酒,這並不算很復雜的課題,只不過是目前的中國人在這樣的體制以及民眾的認知狀態下無暇顧及罷了!
話說回漢化葡萄酒,本人只不過是起個頭,如果讓中國的學者真正了解葡萄酒,並實實在在的品嘗了葡萄酒,才能講葡萄酒文化真正的深入中國了,當然必須得迎合當下,畢竟目前的國人崇尚西方文化,而傳統的文化也得改良,如同傳統的旗袍,不改良的話總覺得像中餐廳的服務員,而不是摹登的中國形象.
❷ 如何品葡萄酒
1、品飲葡萄酒需要靜雅的氛圍,檯布選擇要合適:
室內光線不可太強,無嘈雜喧鬧(包括強勁的音樂、聲響),空氣清新,牆壁應呈現形成輕松氣氛的淺色。同時品酒應在腹中較空、感官靈敏、精神及心情均良好的狀態下進行。
紅酒會因產地和酒齡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色調,可以是紫羅蘭色、寶石紅色等。為使它們各自美麗純正的顏色顯現出來,檯布的選擇就不是隨便的了,暗色的檯布會影響對酒顏色的感受,因此以白色、粉紅色檯布為宜。
2、品酒器具和理想酒溫:
酒杯是餐飲的重要工具,它對餐桌的整體美感,特別是對飲用情趣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飲用紅酒的酒杯頗有講究。
在材質方面,喝紅酒使用的酒杯一定要足夠輕薄透明,以使酒的本色能夠顯現出來。最高檔的酒杯是用水晶玻璃打造的精品,這種酒杯透明度非常高,折射率也很小,比起普通的玻璃酒杯高級。在外形方面,喝紅酒都是用窄口寬肚的品種,窄口是為了使酒的香氣聚集在杯口,不易散逸,以便充分品聞酒香、果香。寬肚是為了讓紅酒充分和空氣接觸,同時也使得紅酒在杯中能更多地接觸空間。品嘗紅酒時應拿住酒杯高腳的部分,避免碰觸杯身提升溫度。
每一種紅酒都有其理想的飲用溫度,紅酒飲用溫度為18℃至24℃,過低的溫度會壓抑香味的散發,加重酸味和澀味;過高的溫度則會使酒失去新鮮感。白酒的飲用溫度更低一些,通常在8~12℃之間,這個溫度范圍內,其清新花香的特性可以充分突出。
3、開瓶方法和禮儀:
開啟瓶塞是一種優雅且有一定技巧的動作。一般應先將酒讓客人觀看,並說出酒的產地和年份,展示面應使客人直觀地看到酒的標簽。最常用的開瓶工具是一把帶木柄的螺旋鑽、杠桿式開瓶器及蝴蝶型開瓶器。開瓶時先用小刀從瓶口外凸處將封口割開,除去上端部分。接著對准中心將螺旋錐慢慢擰入軟木塞,然後扣緊瓶口,進而平穩地將把手緩緩拉起,將軟木塞拉出;當木塞快脫離瓶口時,應將瓶塞輕輕拉出,這樣就不會發出大的響聲——整個開瓶過程中都應盡量保持安靜。開瓶取出軟木塞,讓客人看看軟木塞是否潮濕,若潮濕則證明該瓶酒採用了較為合理的保存方式,否則,該瓶酒很可能會因保存不當而變質。客人還可以聞聞軟木塞有無異味,或進行試喝,以進一步確認酒的品質。在確定無誤後,才可以正式倒酒。
為了讓飲用時紅酒的氣味更香醇,味道更柔順,可以預先開瓶讓酒透透氣,呼吸一會兒。其功能在於讓酒稍微氧化,與空氣接觸更能釋放其香味。紅酒呼吸的時間一般不應超過3個小時,而多年的陳酒,則最好在飲用時才開瓶,以避免提前開瓶令陳釀獨有的香氣散逸。
4、品酒方法要領:
觀、聞、品。具體來說就是:
觀酒:當葡萄酒被倒入杯中時,是凝神注視它的好時機。通過評價這瓶酒的色澤和質感,可以對這支酒的產地、年份和可能的口味進行推測。
聞酒:通過聞杯中的葡萄酒,逐漸弄清楚這款酒中含有的不同的味道層次。
品酒:最後,品嘗葡萄酒,讓它在口腔中流淌,流過舌頭的各個部位去體會各種感覺。
❸ 葡萄酒該怎麼喝
①根據個人的口味特點和食物類型選購不同的葡萄酒種類。口味清淡的回應以新鮮白、桃紅、紅答葡萄酒為主,口味濃厚的應以陳釀紅、白葡萄酒為主;突出鮮味的清淡食物應配合飲用新鮮白和桃紅葡萄酒,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應配合飲用口味厚重的陳釀型紅、白葡萄酒;餐前開胃酒以加香葡萄酒為主;餐後酒以甜型葡萄酒為主。
②不同類型葡萄酒的飲用溫度不同,干白葡萄酒多以8~12℃為佳;干紅葡萄酒多以14~18℃為佳;甜型葡萄酒多以8~10℃為佳。
③葡萄酒應倒放或平放於冷涼(12~15℃最佳)、乾燥、避光處。一次未飲用完的干型葡萄酒,可用原木塞或購買的代用塞密封後存放幾天,但感官質量會下降,應盡快飲用;一次未飲用完的甜型葡萄酒,必須用原木塞或購買的代用塞密封後於0~4℃處冷藏,並盡快飲用。
④葡萄酒只有在適量正確飲用時才能發揮其營養保健功效,過量飲用同樣具有一定副作用。正常情況下,適宜飲用量為每天250~300毫升(約1/3瓶),最好配合正常進餐和晚上睡眠前分別飲用。
❹ 為何說葡萄酒有益於身體健康
促進血液循環
❺ 葡萄酒是什麼樣的酒
葡萄酒的定義很簡單,「以葡萄為原料的釀造酒」。所謂釀造酒,就是將果實及穀物等原料進行發酵,再通過過濾後可以直接飲用的酒類。進一步說,在釀造酒中,葡萄酒僅以葡萄為原料,它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釀造過程極其簡單。比如說以穀物為原料的啤酒和日本酒,它們在釀造過程中,須經歷糖化這一過程,即原料大麥和玉米中富含的澱粉分解成酵母能夠發酵的糖分。此外釀造用水的優劣對結果的影響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