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葡萄酒釀好後是什麼樣子的
當你打開的時候有很明顯的酒味!顏色發紅。一般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發酵就好了。
② 什麼樣的紅酒算是好紅酒
紅酒的口感來自於用於發酵的葡萄品種,好不好喝還是要看自己對哪
種口感喜愛。介紹幾種釀葡萄酒用的葡萄品種和口感上的區別,看你自己喜歡哪
種。
⒈
本妮•索維農(CABERNET
SAUVIGNON)又赤霞珠。是法國波爾多地區製造高貴的RED
WINE品種之王。對氣候的敏感度比梅洛要少的多。所以有非常穩定的生產量,此品種之生長速度並不快。而且因為成熟時間大都在春季末,所以葡萄結霜的情形就少了許多
而所釀出的酒氣味並不會太強烈。酒精濃度也是屬於一般程度。其顆粒小、皮厚
、晚熟,釀成的酒色澤較深。,用它製造的WINE在嫩酒時有一種被稱為酸漿果味的青草香味,它特徵鞣酸很多。所以能讓味道更濃郁更具復雜性。
⒉
黑品諾(PINOT
NOIR)是勃艮第地區制名貴RED
WINE的皇後。其特點是優雅而濃郁,果味充盈而復合。但這品種脆弱,皮薄,易腐爛,成熟較早。有獨特的果實味,入口後涼爽和親近。
⒊
席拉(席拉思)[SYRAH(SHIRAZ)]是法國南部羅納河口製造古典RED
WINE用品種的王子。比卡本妮蕭偉昂更勁力,更具藏釀價值,完全成熟時如上等黑品諾一樣質地柔滑而濃郁,晚熟品種。制出的紅酒顏色較深,使人感覺鞣酸厚密。
⒋
卡本妮•佛蘭克(CABERNER
FRANC)是法國的葡萄品種,它比卡本妮蕭偉昂成熟快,味道也較輕清,帶類似樹莓的異香,在世界的高級波爾多混合酒中,加一點卡本妮佛蘭克可增加魅力。此類葡萄生命力頗強成長速度也比較快。但是對於結霜與
"coulure"(意指若處於濕冷的天氣就比較不易授粉)也比較敏感。而所釀出的酒顏色偏淡,單寧成份也比卡本妮索維農高
因此格外有一種精緻優雅的氣息。
⒌
梅洛(MERLOT)是波爾多的聖埃米隆和波姆羅勒地區制RED
WINE的主要品種,由於鞣酸溫和口感柔滑,所以入口後有一種溫暖感蔓延。它早熟,鮮嫩且多產。可大量用來釀制美味而柔滑的WINE,缺點是雨量過多時易腐爛。梅洛葡萄常常會有"coulure"(意指若處於濕冷的天氣就比較不易授粉)的情形發生,生產量也極不穩定,生長速度更是比卡本妮之品種還要快,所釀的酒顏色很深,酒精濃度也比較高。單寧的成份比卡本妮索維農少些,梅洛葡萄的品質是直接受到其所種植之土壤的優劣所影響。不過,所釀的酒品質與其他波爾多品種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⒍
格連納什(GRENACHE)是世界產量第二大的葡萄品種。含有濃烈多汁黑李子的香味,帶普羅雲斯香草味。
⒎
慕爾韋度(MOURVEDRE)粒小皮厚。有濃烈的黑莓果味和單寧酸味。
⒏
添普蘭尼洛(TEMPRANILLO)是一種相時早熟,皮厚的葡萄,是西班牙名貴的品種,用它釀制的紅酒顏色深,組成佳,酒精度不太高。
⒐
聶比奧羅(NEBBIOLO)最優良的葡萄品種之一,釀制超級而耐久的RED
WINE。
⒑
桑吉奧偉謝(SANGIOVESE)晚熟,易成熟。植株變種多。酸味和單寧酸含量高,帶有清亮典雅的紅寶石色彩。需藏釀幾年才能體現出鳶尾屬異味以及櫻桃和李子味。口中的平衡感和綿長的持續力使它成為優質紅酒。
⒒
卡瓦內•佛朗(CABERNET
GRANC)在波爾多地區是輔助品種,但在盧瓦爾卻是中心品種。和赤霞珠比特性柔和,有蔬菜香的青野菜香味。
⒓
嘎梅(GAMAY)它在法國勃艮地區種植,用來製造濃爵萊紅酒的品種,成熟早。
⒔
雪當尼(CHARDONNAY)是法國勃艮第香巴尼地區栽培用於制白葡萄酒的品種,本身香味不太濃,制辣味白酒很受歡迎。
⒕
塞米翁(SEMILLON)是法國波爾多地區的格雷沃聖特爾納區栽培制白葡萄酒的品種,在格雷沃主要用於制辣味葡萄酒。
⒖
意斯林(RIESLING)德國最高級的品種,製成的葡萄酒熟成後有一種甜蜜感。
③ 選擇什麼樣的葡萄釀酒好
品麗珠
個性濃烈,有新鮮芳香的青草味, 混合可口的黑加侖子和桑椹的果內味, 因酒體較輕淡,在當地它容的主要功能是調和蘇維翁和梅洛。
赤霞珠
果粒小,著生緊密,紫黑色,圓形,果皮厚,果肉多汁,有淡青草味。由它釀制的高檔干紅葡萄酒,淡寶石紅,澄清透明,具青梗香,滋味醇厚,回味好,品質上等。
霞多麗
霞多麗的果粒較小圓形,綠黃色,汁多。釀造出的葡萄酒通常具有菠蘿、青蘋果或者梨的氣息,口感比較圓潤、中性,除個別情況外不會十分酸,且微微帶有甜味,比較適合中國人口味。
雷司令
個性淡雅,花香中混合植物香,也常伴隨蜂蜜及礦物質香味。酸度強,但常能與酒中的甘甜口感相平衡;豐富、細致、均衡,非常適合久存。
④ 什麼樣的葡萄釀出來的酒最好
釀酒葡萄的品種
葡萄為()科,所有釀酒葡萄品種均屬於(Ampelidecese)的10個科屬中的(Vitis)科屬,其中又以(Vitis Vinifera)種最為重要,因為全球的葡萄酒有99.99%均是使用(Vitis Vinifera)的葡萄品種釀造。(Vitis Vinifera)是目前歐洲用來製造上好葡萄酒的品種。全世界有超過8000種可以釀酒的葡萄品種,但可以釀制上好葡萄酒的葡萄品種只有50種左右,大約可以分為白葡萄和紅葡萄兩種。白葡萄,顏色有青綠色、黃色等。主要用來釀制氣泡酒及白酒。紅葡萄,顏色有黑、藍、紫紅、深紅色,有果肉是深色的,也有果肉和白葡萄一樣是無色的,所以白肉的紅葡萄去皮榨汁之後可釀造白酒,例如(Pinot Noir)可用來釀造香檳及白酒。
1、 赤霞珠
英文名稱(Cabernet Sauvignon)卡伯納·蘇維翁。別名解百納、解百納索維濃、解百納蘇味濃。曾用名雪華沙和蘇維翁。原產法國,是法國波爾多(Bordeaux)地區傳統的釀制紅葡萄酒的良種。世界上生產葡萄酒的國家均有較大面積的栽培。我國於1892年首先由煙台張裕公司引入。是我國目前栽培面積最大的紅葡萄品種。該品種容易種植及釀造、適應性較強、酒質優,可釀成濃郁厚重型的紅酒,適合久藏。但它必須與其他品種調配(如梅鹿輒)經橡木桶貯存後才能獲得優質葡萄酒。它與品麗珠、蛇龍珠在我國並稱「三珠」。在河北的昌黎,種植面積最大,葡萄的表現最好。
2、 品麗珠
英文名稱(Cabenet Franc)卡伯納·佛朗。別名卡門耐特、原種解百納。原產法國,是法國波爾多(Bordeaux)及羅亞河區(Loire)古老的釀酒品種,是赤霞珠、蛇龍珠的姊妹品種。我國最早是1892年由西歐引入山東煙台。該品種是世界著名的、古老的釀紅酒良種,富有果香,較清淡柔和,大多不太能久藏,它的酒質不如赤霞珠,適應性不如蛇龍珠。通常與卡伯納·蘇維翁及美露(Merlot)搭配。加州近年來也出現愈來愈多的卡伯納·佛朗單一品種葡萄酒。
3、 梅鹿輒
英文名稱(Merlot)。別名梅鹿汁。原產法國,在法國波爾多(Bordraux)地區與其他名種(如赤霞珠等)配合生產出極佳干紅葡萄酒。我國最早是1892年由西歐引入山東煙台。該品種為法國古老的釀酒品種,作為調配以提高酒的果香和色澤。
4、 佳麗釀
英文名稱(Carignane)。別名佳里釀、法國紅、康百耐、佳釀。原產西班牙,是西歐各國的古老釀酒優良品種之一。我國最早是1892年由西歐引入山東煙台。所釀之酒寶石紅色,味正,香氣好,宜與其他品種調配,去皮可釀成白或桃紅葡萄酒,且易栽培、豐產,可用作紅酒調配與制白蘭地。
5、 黑品樂
英文名稱(Pinot Noir)皮諾·諾瓦。別名黑品諾、黑比諾、黑皮諾等。原產法國,是古老的釀酒名種。我國最早在1892年從西歐引入山東煙台,1936年從日本引入河北昌黎。該品種是法國著名釀造香檳酒與桃紅葡萄酒的主要品種,早熟、皮薄、色素低、產量少,適合較寒冷的地區,它對土壤與氣候要求比較嚴格,去皮發酵可釀制干白、白酒及非常好的氣泡酒,是香檳最主要的葡萄品種之一。所釀的酒顏色不深,適合久藏。這是一種非常難種植又難釀造的葡萄品種,在加州的酒廠,被稱之為令人頭疼的葡萄。這種嬌弱的貴族葡萄品種,最好的種植區在勃根地,在那裡它有最佳的表現,同時,來自勃根地的紅酒可能是世界上最奢侈昂貴的酒了。它香氣十足,年輕時有豐富的水果香(也有人戲謔稱之為馬尿味道)及草莓、櫻桃等漿果味,陳年成熟後,富有變化,帶有香料及動物、皮革香味而且成熟老化,有著回甜、非常討好的味道。在德國稱之為晚勃根地品種(Spatburgun der),主要用來生產清淡、色澤柔和、早熟的紅酒。在美國加州、俄亥岡州以及奧地利、紐西蘭也有很好的表現。
5、蛇龍珠
英文名稱(Cabernet Gernischt)。原產法國,1892年引入。
6、 佳利釀
英文名稱(Carignan)。曾用名佳醴釀。原產法國,1915年引入。
7、 神索
英文名稱(Sinsaut)。原產法國,1980年引入。
8、 佳美
英文名稱(Gamay)加美或嘉美。曾用名黑佳美,紅加美。原產法國,1978年引入。是法國勃根地南方及羅亞河區的重要葡萄品種,占勃根地紅酒一半以上的產量。一般都要趁新鮮飲用,不過,若是產於寶酒利特級產區(Braujolais Cru)如(Moulin-A-Vent)則例外,該地所產的紅酒也可陳放。低單寧、有豐富的果香及美麗的淺紫紅色澤是其特色,常帶西洋梨及紫羅蘭花香,尤其是寶酒利新酒(Braurjolais Nouveau),常帶西洋梨、香蕉及泡泡糖的香味,是入門者的最佳選擇之一,低澀度,高果香,冰涼之後容易入口。
9、 歌海娜
英文名稱(Grenache)。曾用名格倫納什。原產西班牙,1980年引入。
10、 美露
英文名稱(Merlot)。原產法國,1892年引入。為波爾多的偉大紅葡萄酒品種之一,產量大而且早熟,富有濃郁的果香,酸度低、單寧柔順,可提早飲用,也可久藏。頗適合個性較急的飲用者。
11、 彌生
英文名稱(Mission)。原產西班牙。
12、 內比奧羅
英文名稱(Nebbiolo)內比歐羅。曾用名納比奧羅。原產義大利,1981年引入。屬於高果酸、高色素、高單寧、晚熟型的品種。主要分布在義大利皮蒙省(Piedmont),其中巴若羅(Barolo)、巴瑞斯可(Barbaresco)為最著名產區。所釀的酒品質可媲美一級波爾多紅酒。酒色深如席哈,香味豐富,口感強實,帶有丁香、胡椒、甘草、梅、李干、玫瑰花及苦味巧克力的香味,非常適合久存。
13、 味而多
英文名稱(Petit Verdot)。曾用名魏天子。原產法國。1892年引入。
14、 寶石
英文名稱(Ruby Cabernet)。曾用名寶石百納。原產美國,1980年引入。
15、 桑嬌維塞
英文名稱(Sangiovese)山吉歐維斯。原產義大利,1981年引入。主要種植在義大利中部(Tuscany),其中香堤(Chianti)、(Brunello di Montalcino)、(Vino Nobile di Montepulciano)最為著名。色素少、酸度高、單寧高,酒的類型簡單清爽,也有濃烈渾厚型,帶有煙草及香料的味道。
16、 西拉
英文名稱(Syrah/Shiraz)席哈。原產法國,1980年引入。主要種植在法國南方的隆河區,同時也是澳洲最重要的品種。適合溫暖的氣候,可釀出顏色深黑、香醇濃郁、口感結實帶點辛辣的葡萄酒。年輕時以花香(尤其是紫羅蘭香味)及漿果香味為主,成熟後會有胡椒、丁香、皮革、動物香味出現。陳化能力絕不亞於卡伯納·蘇維翁。
17、 增芳德
英文名稱(Zinfandel)金芬黛。原產義大利,但發現於美國,1980年引入。全世界只有加州才把它發揮得淋漓盡致。可以說是物「盡」其用了。在加州它可以釀出很多不同類型的酒,從清淡、帶清新果香及甜味的淡粉紅酒(White Zinfandel),一直到高品質、耐存、強單寧、豐厚濃郁型的紅酒,從有氣泡到沒有氣泡的酒,甚至甜味的紅酒中也有它的存在,可以說是葡萄里的演技派。
反正適合釀酒的品種就這么多``
每種葡萄有不同的口味`
⑤ 自釀葡萄酒什麼口感是好的
自製葡來萄酒最好的效果是入口圓潤,自在口腔中感覺良好,酒味和澀味和諧平衡,咽下後留在口腔中的醇香和微澀的感覺較長,細膩典雅、醇和圓潤。 當然要達到這樣的效果要有非常細膩的技術,優良的環境和釀制工具,一般的葡萄酒愛好者很難達到這些條件,能夠保證口感舒適,有甘醇、芳美的感覺,獨特香氣就相當不錯了。
⑥ 這樣的葡萄酒是釀好了嗎
我從專業的角度告訴你。通常主發酵(帶皮發酵)一周,後發酵(去皮發版酵)一個月左右酒權就差不多了。你現在嘗到的酸味是刺鼻的酸,還是本身葡萄的果酸,假如有刺鼻刺激的酸味,我勸你不要喝了,說明裡面已經被好氧細菌比如醋酸菌污染了。假如酸味不刺激,那麼說明你用的葡萄本身酸度較高,這樣是可以飲用的,你在喝的時候加點蜂蜜效果應該比加糖好一些,口感能柔和點。但蜂蜜加多了會出現渾濁的。但是本人不建議自釀酒,自釀酒容易有安全隱患。
⑦ 釀葡萄酒什麼樣算成功了釀出來什麼味
自釀葡來萄酒是一個技術活,而且自絕對是學無止境,即使成了釀酒大師,仍然希望能釀出更好的葡萄酒。如果對自己的要求不嚴格,則是只要在釀酒的過程中不使用任何的化學添加劑,釀出的葡萄酒能保存3年還沒有變質,您就算是釀酒成功了。至於釀出的葡萄酒是什麼味,絕沒有統一的標准,100個釀酒師釀出的酒是100個味,只要您自己感覺好就行。
⑧ 自家釀好的葡萄酒什麼顏色,求圖
發酵好過濾後就是這樣子了:
⑨ 自己釀制的葡萄酒達到什麼樣的標准才是好酒
自己釀的葡萄酒達到什麼樣的標准才是好酒哪?這是很多自釀葡萄酒愛好者都非常想知道的。但是,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好酒在不同人的眼裡,標準是不一樣的。例如:在酒廠看來,去年的酒賣得好,而前年的酒賣的不好,那去年的酒就是好酒;在酒商的眼裡,那款葡萄酒的利潤最高則這款葡萄酒就是好酒;而在文人和藝術家的眼裡,那款葡萄酒能更多地帶來溫馨和浪漫,這款葡萄酒就是好酒;而在普通的消費者眼裡,哪款葡萄酒的口感與酒香都還可以,而且價格便宜,俗稱物美價廉,則這款葡萄酒就是好酒。 在喜歡葡萄酒的人群中有兩大塊理念完全不同、力量相差十分懸殊的陣營。一陣營是葡萄酒利益集團的人,包括所有的葡萄酒廠、葡萄酒經銷商、與葡萄酒利益集團有關的學者、品(評)酒師、政府工作人員、第三方檢測機構等,這些人依靠葡萄酒的行業而生存。還有另一個陣營是自釀葡萄酒的愛好者,這些人喜歡葡萄酒,但卻不以葡萄酒為生存,釀制葡萄酒的目的就是喜歡,或自己喝或饋贈朋友。這兩個陣營對什麼是好葡萄酒有完全不同的評判標准。我這里不說葡萄酒利益集團對葡萄酒的評判標准,因為這不用我說,您現在能見到的所有的有關葡萄酒的標准、比賽、評論、排名全部都是葡萄酒的利益集團所制定的,普通葡萄酒消費者除了為這個利益集團買單外,基本沒有發表意見的可能和權力。 所以我只說自釀葡萄酒的標准,即喜歡自釀葡萄酒的人對優質、精品的自釀葡萄酒的評價標准。 首先,自釀葡萄酒要樹立一個精釀葡萄酒的理念。什麼叫精釀葡萄酒,我舉個不一定恰當的比喻,工業化生產葡萄酒是將所有的葡萄放到一個大罐里發酵、釀制,酒廠的產量有多大,釀酒罐就做成多大,這種釀酒理念與食堂的炊事員做大鍋飯的理念相同。而精釀葡萄酒則是與酒樓中廚師的小炒菜的理念差不多,無論這個菜今天要做多少份,每一份都必須單獨炒制,而且還必須精益求精。精釀葡萄酒就是要根據每一粒葡萄的特點,萃取每一粒葡萄的精華,以釀制出極品的葡萄酒為目標。 其次,在選用釀酒葡萄方面,自釀葡萄酒最好使用自己種植的葡萄,如果自己沒有葡萄種植園,也一定要想辦法獲得一個穩定的釀酒葡萄的來源渠道。對於好葡萄酒從來都強調「七分葡萄,三分工藝」,可見葡萄原料的重要。自己種植的葡萄不要使用農葯、化肥,盡量少澆水,待葡萄完全成熟後(甚至熟過頭了都可以)再採摘下來釀酒。關於葡萄的品種,自釀葡萄酒反而認為那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都說用巨峰葡萄不可能釀制出好酒,原因是巨峰葡萄的含水率太高,我們對這種葡萄的處理辦法是,成熟後也不採摘,就掛在樹上讓它風干,直到葡萄皮都有些回抽了再拿來釀酒,這樣釀制的葡萄酒也非常好。其實什麼葡萄都可以釀酒,不同的葡萄釀制不同風格的葡萄酒,不存在那好哪壞的問題,只是風格不同而已,就看您自己是否喜歡。 第三,釀酒的過程中不要使用任何化學添加劑。在釀制葡萄酒中是否使用化學添加劑一直就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我不參與討論誰對誰錯,我只是說對於自釀葡萄酒最好不要使用任何化學添加劑,一方面畢竟那些東西對身體有害。另一方面,一旦化學添加劑加入到葡萄酒中,再好的葡萄酒立即變成普通的葡萄酒了。工業化生產葡萄酒之所以使用化學添加劑,也是因為釀酒成本的問題,如果工業化生產葡萄酒不使用化學添加劑,則釀制葡萄酒的成本非常高,而且葡萄酒變質的風險有非常大,沒有任何酒廠願意去冒這個風險的。而自釀葡萄酒,只要使用專用的釀酒容器,掌握正確的釀酒方法,可以完全拋棄化學添加劑,從而釀制出非常好的葡萄酒。 第四,釀酒的過程一定要精益求精。要熟練掌握精釀葡萄酒的技術方法,自釀葡萄酒因為完全採用純手工的操作,所以每一個釀酒的細節都要認真對待,嚴格按照精釀葡萄酒的技術規范進行操作。但是釀酒的過程畢竟是個很負責的過程,沒有任何人能保證自己釀制的每一桶酒都完美無缺,一旦發現某一個桶的酒有問題,要立即將這桶酒搬出酒窖,倒掉或隔離,絕不能讓其泛濫下去,否則一個養了幾十年的釀酒酒窖,就會由於這一桶酒的變質使整個酒窖被報廢。 第五,自釀葡萄酒對酒的品質的評價是包含在釀酒過程的每一個細節內,而不是依靠品酒師的點評和打分。所以自釀葡萄酒,釀酒人自己就是質量的評審員和品酒師。只要認真把握釀酒的細節,釀出您自己滿意的酒,那就是最好的葡萄酒。這種說法對自己沒有釀過葡萄酒的人來講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對所有自釀葡萄酒的發燒友來講,這就是評價好葡萄酒的標准。無論別人怎麼說,我只相信自己釀制的葡萄酒。也就是這個原因,全世界自釀酒庄和給自己釀酒的人越來越多,法國波爾多地區有上萬個葡萄酒庄,
⑩ 品質好的紅酒應該是什麼樣的
真正的好葡萄酒,是外觀、香氣和口感等感官因素的總和,表現在香氣、單寧、酒精、酸度、糖分之間的微妙的均衡,最高境界是外觀優雅、香氣豐美、單寧柔順、結構協調、質地精緻、口感復雜、回味悠長
這里的會品紅酒和專業的品酒師是兩個概念
首先,品紅酒的基礎規則要熟悉
第一步:看(sight)
錯誤的動作:將酒杯傾斜45%,放在與眼睛平視的地方。這種錯誤在大庭廣眾之下比比皆是,它使肉眼所見的葡萄酒顏色比標准色度表偏深。正確的動作:找一份好光線,以白色作為背景(品鑒葡萄酒時最好是白色桌布,或者桌上有張白紙),將酒杯傾斜著放在眼睛下方45°角的位置,仔細鑒別酒的顏色。
看些什麼:葡萄酒的顏色對它的品質有多大啟示呢?路易·非奈斯主演的電影《美食家》中,失去味覺的美食大師僅憑葡萄酒的顏色、掛杯、沉澱就能確定它的品種、酒庄和年份。作為普通的愛好者,紫紅色預示著酒體年輕,寶石紅象徵活力,磚紅代表歲月悠長;寶綠色象徵白酒的青澀簡單、琥珀色也許暗示氧化過快。但這都不是絕對的,葡萄酒太復雜,妍媸美醜需要鼻子和舌頭進一步驗證。
第二步:聞(smell)
動作:先觸摸一下酒杯,確定酒不是太冰,否則香氣凝 結著散不出來。白酒的最佳品嘗溫度是10℃到14℃,紅酒是15℃到18℃。確定溫度適宜之後,再輕晃酒杯,加速香氣揮發,把鼻子伸到杯口並用力吸氣。
聞些什麼:
1.聞一聞酒壞了沒——確定酒裡面有沒有木塞味、二氧化硫味,或者美洲葡萄酒常見的狐臭味?入門級的酒客都必須牢記這些不愉快的味道,如果有,請侍酒師換一瓶。
2.發掘酒里的香氣——人們把葡萄酒的主要香氣分門別類地放進幾十個小瓶子,這種工具叫「酒鼻子」(Le nez vin)。真正的品鑒專家,腦子里藏著酒鼻子。他們一聞就知道白酒裡面有沒有番石榴味、杏子味、蘋果味,紅酒裡面是否有咖啡味、黑醋栗味、乾草味。鑒別酒香是一場嗅覺和記憶的比拼。高手僅憑一款酒的香氣,就能推測出葡萄品種和產地。例如濃郁的荔枝香和玫瑰花瓣香象徵Gewurtztraminer,專家再根據其他細微的特徵,就能確定它來自法國、德國還是義大利。
香味和酒質的關系:香味不一定預言酒的味道,但香味就是葡萄酒價值本身。一瓶香氣怡人的酒,很可能味道叫人失望。但不確定性恰恰是葡萄酒的魅力所在。
第三步:嘗(taste)
動作:抿10ml葡萄酒,用舌頭攪動並吸氣。請別擔心發出「嘖嘖」聲,這能使酒的味道隨著升溫盡可能發散出來。如果情況允許,請把葡萄酒咽下去,使舌根的味蕾感受到酒的凜冽。
嘗些什麼:
1.味道是否平衡(balance)——嘗葡萄酒時,請在心中畫一個十字坐標軸,四個方向分別代表酸味、甜味、酒精味、單寧味。舉杯間感覺這四種味道哪一個更突出,彼此之間是否平衡。太不平衡的酒,一定不是好酒。
2.酒體(body)是否厚重——葡萄酒從舌尖直到喉嚨,是否在味覺線上留下了久久不散的痕跡?如果一切轉瞬即逝,那麼酒體過於單薄,如果酸味、甜味、酒精味、單寧味組合的葡萄酒香味久久縈繞,口中始終有質感,則是酒體厚重。
3.口感是否柔和(souple)——優質的葡萄酒在口裡的質感像天鵝絨,如絲般與味蕾摩擦,這就是柔和。它相對的是粗糙(coares),表示入口不細膩,後尾還發苦。
輔助工作:如果會真正欣賞葡萄酒的口感和細膩回味,最好買一個專業一點的酒鼻子,經常問問不同水果或食品的香氣是什麼樣的,只有你大腦里有了這些香氣的概念,你才有這款葡萄酒富含青蘋果香氣、堅果香氣、香草氣味濃等概念,不然,頭腦里沒有,即使再多的細膩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