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葡酒百科 > 唐朝用什麼裝葡萄酒

唐朝用什麼裝葡萄酒

發布時間:2021-02-05 09:38:17

❶ 唐朝有葡萄酒

有,中國葡萄酒的生產在漢代以前就已出現, 公元前138 年張騫出使西域, 已將回葡萄酒引進我答國, 同時也引進了釀造葡萄酒的技術。
東漢時, 葡萄酒非常珍貴, 據 《太平御覽》、《續漢書》雲: 扶風孟佗以葡萄酒一斗遺張讓, 即以為涼州刺使。證明葡萄酒的罕見。

❷ 說明唐朝早有葡萄酒的詩句是

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中國古代談及葡萄酒的詩,最著名的莫過於唐朝王翰這首《涼州詞》了

❸ 葡萄酒在唐朝有哪些故事

唐朝時期

❹ 葡萄酒歷史

根據考古的研究推測,葡萄酒的歷史已經有 6000 年。有消息報道,20年前,伊朗的格登特比,發現了一隻公元前 3500 年的波斯兩耳細頸酒罐。最近通過對罐壁紅色斑的成分分析,發現其中有單寧和酒石酸等葡萄酒里所含的天然化學物質。說明人類在5500年以前,就已經開始飲用葡萄酒了。

葡萄酒是自然發酵的產物。直到現今,有許多葡萄酒生產商,仍採用自然發酵的工藝生產葡萄酒,即葡萄破碎後,不加任何菌種,讓野生酵母自然繁殖,發酵成葡萄酒。其實,這個過程在自然界早已存在。眾所周知,自然界的野生葡萄和野生酵母,是先於人類社會以前就已經存在。《清稗類抄·粵西偶記》中,記載了一位旅行家的有趣發現:「平樂府山中,猿猴極多,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曰猿猴酒」。由此可以推斷,原始人採摘野花百果充飢解渴。成熟的野葡萄,汁多味美,酸甜可口,一定在原始人採摘的野果之列。將多餘的野葡萄,貯存於洞穴中,容器里,靠葡萄自身的壓力,葡萄就會流汁。無所不在的野生酵母,就會將自流葡萄汁發酵成葡萄酒。這個過程,在原始人出現之前的類人猿時代就已經開始了。有人類歷史以來就有葡萄酒的記載,而在史前什麼時候開始有葡萄酒的,卻誰也無法說清楚。

古代的波斯,即現今的伊朗,是古文明發源地之一。多數歷史學家都認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傳說古代有一位波斯國王,愛吃葡萄,曾將葡萄壓緊保藏在一個大陶罐里,標上「有毒」字樣,防人偷吃。數天以後,王室妻妾中有一個妃子,厭倦了生活,遂擅自飲用了標明「有毒」的陶罐內的飲料。奇怪的是,這種飲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沒結束自己的生命,反而令人興奮異常,從此,這個妃子對生活又充滿了信心。她盛了一杯專門呈送給國王,國王飲後也十分欣賞。自此以後,國王頒布了命令,專門收藏成熟的葡萄,壓緊盛在容器內進行發酵,以便得到葡萄酒。波斯隔裏海,與高加索遙遙相望,同為葡萄酒原產地。古埃及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現今發現的大量遺跡遺物證明,公元前 3000 年以前的埃及人,就已經開始飲用葡萄酒。在埃及金字塔的壁畫中,就有描繪採摘葡萄及釀造葡萄酒過程的圖案。

隨著古代的戰爭和商業活動,葡萄酒釀造的方法傳遍了以色列、敘利亞、小亞細亞等阿拉伯國家。由於阿拉伯國家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提倡禁酒律,因而使阿拉伯國家的釀酒行業日漸衰萎,現在幾乎被禁絕了。後來葡萄酒釀造的方法,從波斯、埃及傳到希臘、羅馬、高盧 ( 即今天的法國 ) 。以後,又傳到歐洲各國。由於歐洲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徒把麵包和葡萄酒稱作「 quot 」—「我的肉,我的血」,視葡萄酒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飲料,所以葡萄酒在歐洲國家就逐漸發展起來,並形成很大規模。17個世紀以後到今天,這里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葡萄和葡萄酒產區,也是當今世界人均消費葡萄酒最多的國家。

我國原生的山葡萄,也叫野葡萄,有 20 多種。從東北到西北,從南方到北方,野生葡萄在我國分布范圍很廣。人工栽培的家葡萄,在我國自古有之。周朝的時候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葡萄和葡萄園。《周禮》一書的「地官篇」中,就有記載,並把葡萄列為珍果之屬。古代我國西域 ( 現時的新疆一帶 ) ,盛產葡萄和葡萄酒。據《史記》和《漢書》記載,「大宛左右以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十歲不敗」。由此可見當時葡萄酒釀造的規模和釀造技術水平。

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將西域的葡萄及葡萄酒釀造技術引進中原,促進了中原地區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的發展。葡萄酒已成為當時皇親國戚、達官貴人享用的珍品。相傳漢朝陝西扶風,一個叫孟佗,字伯良的富人,拿一斛葡萄酒賄賂宦官張讓,當即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來蘇軾對此事感慨道:「將軍百戰竟不侯,伯良一斛得涼州」。

唐朝是我國葡萄酒釀造史上很輝煌的時期,葡萄酒的釀造已經從宮廷走向民間。李白詩中「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的詞句不但說明了葡萄酒已普及到民間,也說明了葡萄酒的珍貴,它像金叵羅一樣,可以作為少女出嫁的嫁妝。

葡萄酒在元代,已經有大量的產品在市場銷售。馬可波羅在《中國游記》一書中記載道:在山西太原府有許多好葡萄園,製造很多的葡萄酒,販運到各地去銷售。所以山西那裡,早就有這樣一首詩:「自言我晉人,種此如種玉,釀之成美酒,令人飲不足」。說明當地老百姓,把種葡萄釀造葡萄酒,看成是一件很自豪的事。

明朝時候,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多處提到葡萄酒的釀造方法及葡萄酒的葯用價值,「葡萄酒……駐顏色,耐寒」。就是說葡萄酒能增進健康,養顏悅色。

我國葡萄酒雖然已有 2000 多年的漫長歷史,但葡萄和葡萄酒生產始終為農村副業,產量不大,未受到足夠重視,直到1892年華僑張弼土在煙台栽培葡萄並建立了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我國才出現了第一個近代新型葡萄酒生產企業。

全國解放以後,在歷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下,我國的葡萄酒工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葡萄酒工業正沐浴著春風,走向世界。

❺ 在唐代的時候,有沒有葡萄酒

中國葡萄和葡抄萄酒業開襲始,還是在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40—前88)。從漢武帝建元年間張賽從西域引進歐亞種葡萄,到清末民國初的二千年間,我國的葡萄酒業和葡萄酒文化的發展大致上經歷了以下五個階段:

漢武帝時期:葡萄酒業的開始和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葡萄酒業的恢復、發展與葡萄酒文化的興起;

唐太宗和盛唐時期:燦爛的葡萄酒文化;

元世祖時期至元朝末期:葡萄酒業和葡萄酒文化的繁榮;

清末民國初期:萄萄酒業的轉折期。

❻ 古代裝葡萄酒的瓷器瓶

在玻璃瓶廣泛使用以前,古代歐洲人就是用陶罐裝葡萄酒的。但玻璃工業發展起來以後,歐洲酒商就基本都使用玻璃瓶了。

❼ 「葡萄美酒夜光杯」古代沒有現在的高腳杯,都用什麼來裝葡萄酒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出自唐代偉大詩人王翰的涼州詞二首,寫出了戰爭雖然殘酷,但是戰爭前的美酒卻是很享受的。古代沒有現在的高腳杯,卻有很多器皿,來盛放和飲酒的器皿。最出名的以下幾種,讓我慢慢介紹一下。


爵,這是一種中國古代用於飲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西周時期的考古里是最容易發現的,所以考古學家推測的時間也是這兩個時間段里,爵在當時是專門為貴族的飲酒容器,另外也是國家中君王封侯封爵時候的對冊封人的一種賞賜,這是一種地位和權利的象徵,另外也是君王對有功之臣的一種賞賜,不同的會賞賜不同的爵。

❽ 用什麼裝葡萄酒最好

最好用玻璃瓶類。

❾ 用什麼裝葡萄酒最好

釀造葡萄酒的時候肯定是橡木桶最有歷史感和口感,現在一些新世界酒庄也會採用現代專金屬容器,不過葡屬萄酒一般都是採用玻璃葡萄酒瓶,像我最近喝到的托卡伊貴腐,保羅親王酒庄2003和2005款,都是採用透明玻璃瓶,因為貴腐酒本身的顏色就是金色的,所以用透明玻璃瓶更能展示葡萄酒本身魅力,
所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❿ 沒有葡萄酒的唐朝文化不完整,葡萄酒是如何在唐朝興盛的呢

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他們不再滿足於日常的飽腹,而是對更為豐富和更多口味的飲料及食物提出了要求,釀酒便是其中之一。

而在唐朝,隨著社會各方面的全方位強盛,整體國家由上至下都對酒也有了更多的需求,這種需求不僅體現龐大的數量上,質量也是一大重要標准。

而在眾多酒類中,葡萄酒以其不同於傳統谷酒的口感和新奇的樣式贏得了唐朝人的強烈喜愛。

無論是光照、溫差還是水分,西域都完全滿足了葡萄的生長需求。

雖然如山東、山西、河北等地也都適合葡萄種植,但總體來說還是新疆的環境更勝一籌。

此外,西域在葡萄種植的規模和經驗上頗有成就,如焉耆國“逗渠溉田,土宜黍﹑蒲陶﹐有魚鹽利”、姣赤建國“草木郁茂,華果繁盛,多葡萄,亦所貴也”,只要唐朝好生經營,葡萄的供應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也就為釀酒提供了基本前提。

除此之外,葡萄作為一種在西域地區大面積種植的水果,就算將其中絕大部分拿來釀酒,對基本民生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而釀酒業發達起來之後,由於它的產業鏈、市場等都無比龐大,導致其所能產生的利潤及賦稅也是極為驚人的,對唐朝政府來說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收入。

最後,在國力如此強盛的情況下,酒只能算作陶冶情操的消費品,絲毫談不上誤國誤民,唐朝的酒政策也因此一直較為寬松,是葡萄酒發展的一大動力。

閱讀全文

與唐朝用什麼裝葡萄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