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葡萄酒等級評價標準是什麼
世界著名的葡萄酒評分系統
在專業的葡萄酒圈中,有世界影響力的評分系統有以下4個:
1、羅伯特•帕克《葡萄酒倡導家》,Wine Advocate,簡稱RP;
2、《葡萄酒觀察家》,Wine Spectator,簡稱WS;
3、《葡萄酒愛好者》雜志,Wine Enthusiast,簡稱WE;
4、《品醇客》,簡稱DE;
帕克的評分系統並不復雜,以50分為起評分,也就是說只要是葡萄酒,最低的分數已經就是50分了,剩下的50分由4個部分組成,分別為:
1、顏色和外觀(Color and appearance) 佔5分;
2、香氣(Aroma and bouquet)佔15分;
3、風味和收結(Flavor and finish) 佔20分;
4、總體素質及潛力(Overall quality level potential)佔10分。
於是最終根據分數,可以將葡萄酒列為6個檔次:
96-100分:頂級佳釀(Extraordinary)
90-95分:優秀(Outstanding)
80-89分:優良(Above average)
70-79分:普通(Average)
60-69分:次品(Below average)
50-59分:劣品(Unacceptable)
『貳』 國家標准中對葡萄酒的年份有何規定
葡萄酒的年份是指用來釀造葡萄酒的葡萄原料採收的年份。比如,在一瓶葡萄酒標版簽上如權果標明的年份是2000年,則說明這一款葡萄酒主要是採用2000年採收的葡萄釀造的。在GB15037—2006《葡萄酒》中對葡萄酒的年份進行了規定:年份葡萄酒所標注的年份是指葡萄採摘的年份,其中該年份葡萄酒所佔比例不低於酒含量的80%(體積分數)。葡萄酒為什麼要講究年份呢?因為葡萄酒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釀造原料(葡萄)的品質所決定的。葡萄作為一種農作物,它的生長與果實品質同當地的氣候條件有很大關系,即使在同一地區不同年份之間的氣候條件也有所差異。對於雨水太充足、光照不足的年份,葡萄果實水分太多、成熟不佳,就會導致釀出的葡萄酒風味寡淡、品質較低。
葡萄酒在適飲期飲用最好,適飲期是在多少年取決於很多因素,年份是其一,還有葡萄品種,種植和釀造方式,熟成方式,不同的葡萄酒,適飲期是不一樣的,比如匈牙利最頂級的貴腐葡萄酒,可以存放上百年,而博若萊新酒,只能在一年左右,最佳適飲期可能就是一個月以內。絕大部分市場上銷售的中低價位(300元以下)葡萄酒最佳適飲期在五年以內。
『叄』 葡萄酒國家標准葡萄酒的酒精度數是怎麼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葡萄酒標准中葡萄酒的定義為:
以鮮葡萄或葡萄汁為原料,經全部或部分發酵釀制而成的,酒精度大於或等於7.0%的發酵酒。
希望對您有幫助。
『肆』 判斷好葡萄酒的標準是什麼
1、復雜性 (complexity)
正所謂普通的葡萄酒不復雜,上等的葡萄酒不單調。好的葡萄酒,味道一定有兩種或以上,第一次動用舌頭,你可能感覺到黑加倫子(black currant) 味;第二次則有李子味;第三次甚至可能有近似菠蘿的味道!長久以來,葡萄酒專家常苦心思量,尋找其他食物味道去形容一支復雜的葡萄酒。但味道這東西真的可以有100%准確的字眼去形容嗎?休·約翰遜(Hugh Johnson)就批評過他的同行們濫用用食物味道詞語來描述葡萄酒的不專業態度。
2、香氣 (smell /aroma)
有句廣告詞,叫做聞香識女人,強!但也許不是所有男人可以做到,但是聞香識好酒,通過努力,我們也許都可以學到。一般人的嗅覺能區別超過100種以上不同的氣味,湊近酒杯,深吸一口,好的酒會有其特殊的香氣。酒的香氣是品酒時非常好的指標,好的紅酒有頗為復雜的氣味,不會攙雜壞的氣味或奇怪的味道。精於此道者甚至能由聞酒的過程中區別出包括橡木桶、黑櫻桃、紫羅蘭,或其它種種不同的香味。
3、回香 / 余韻 (finish / after-taste / lingering / length)
顧名思義,余韻指的是吞下葡萄酒後,余留在口腔中的一點點葡萄酒繼續對味蕾產生的味道。這個比較難界定,但你只要想想,我們中國人喝完一杯好茶後,會用"唇齒留香"去形容。其實同樣道理也適用於葡萄酒。
4、深度 (depth)
很多中國人喝葡萄酒如啤酒般痛快,簡直是暴殄天物。好的葡萄酒,入口後不應立刻吞下,而應該用舌頭輕輕撩動,用心感受酒的味道。隨著時間增長,依然能保持相似程度的味道,更好的酒甚至味道會逐漸增強;直至某個時間味道開始有減弱的跡象,這時再吞下葡萄酒。
『伍』 世界各國葡萄酒等級是怎麼劃分的
這個各國都不一樣喔。
法定產區葡萄酒
AOC:Appellation+產區名+Controlee。此級別的酒,還可以分為很多等級。
大產區名AOC:如Appellation Bordeaux Controlee
次產區名AOC:如Appellation MEDOC Controlee
村莊名AOC:如Appellation MARGAUX Controlee
城堡名AOC:如Appelletion Romanee-Conti Controlee
優良地區餐酒VDQS:Appellation+產區名+Qualite Superieure
地區餐酒Vin De Pays: Vin De Pays+產區名
日常餐酒Vin De Table: Vin De Table
歐盟葡萄酒的分級
AOC->AOP( Appellation d』Origine Protegee ) 原產地命名保護。
VDQS:將取消。
VDP -> IGP ( Indication Geographique Protegee )產區標識保護。
VDT ->VSIG ( Vin Sans Indication Geographique )無產區限制的葡萄酒
義大利葡萄酒的分級
優質法定產區酒
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 e Guarantita
法定產區酒
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
地區餐酒
Indicazione Geographica Tipica
日常餐酒
Vino Di Tavola
義大利葡萄酒種類繁多,但平易近人
西班牙葡萄酒的分級
DOC(DOCa) (Denomination De Origin Calificda)優質法定產區
DO Pago(Denomination De Origin Pago)優質法定產區特級葡萄酒
DO(Denomination De Origin )法定產區
VDLT(Vino De La Tierra),地區餐酒
VDM(Vino De Mesa),普通餐酒
智利葡萄酒等級
Varietal:品種級,只列葡萄名稱,這是最基本的酒。
Reserva:珍藏級,酒是由橡木桶儲存過的,比品種級的酒好。
Gran Reserva:特級珍藏級,使用更多、更新的桶,儲藏的時間較長,質量也更上一層樓,很多酒廠都有這類酒。
Reserva De Familia:家族珍藏級,基本上表示是某酒庄最好的酒,也可能用類似的方式來代表特殊的出品,如Montes的Alpha、M.Casa Lapostolle的Clos Apalta和Valdivieso的Caballo Loco等。
Premium:至尊限量級,比家族珍藏更好,但數量有限,如果沒有達到標準的葡萄,酒廠就不會釀制Premium,關於Reserva De Familia 和Premium的其次的區別是酒存放在橡木桶中的時間不同,通常狀況下,Premium系列的酒存放在新的法國橡木桶中的時間要超過18個月,比如La Lejania的 Premium Shiraz,存放時間為22個月。
不過,對於智利酒,不同酒庄但同一級別的酒不能直接比較,而要根據不同酒廠對品質的要求而論。
『陸』 紅酒的國際標准、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和企業標準是什麼呀拜託各位了 3Q
國家標准 GB 15037-2006 葡萄酒 下載地址: 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sort/3/11181.html 企業標准:這個沒有企業內部人士版是拿不到的權。
『柒』 葡萄酒等級評價標准
世界著名的葡萄酒評分系統
在專業的葡萄酒圈中,有世界影響力的評分系統有以下個:
羅伯特•帕克《葡萄酒倡導家》,Wine Advocate,簡稱RP;
《葡萄酒觀察家》,Wine Spectator,簡稱WS;
《葡萄酒愛好者》雜志,Wine Enthusiast,簡稱WE;
《品醇客》,簡稱DE;
這四者的影響巨大,是酒商經常引用的,被愛好者總稱為3W1D。
RP:羅伯特•帕克《葡萄酒倡導家》
如果當今葡萄酒的世界裡有神存在的話,那麼唯一的神就是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葡萄酒王國的皇帝,也被稱為味蕾的獨裁者,他的衷情可以把一個酒庄送上天堂,當然,他的咒語也能將之打下地獄。
帕克原是一位專業的律師,年輕的時候因追求女朋友而到法國,在法國住了6個星期,發現當地的紅酒跟可樂一樣便宜,於是天天品嘗,深深入迷,一發而不可收拾,決定將葡萄酒的品嘗與推介做為自己終生的事業,這是發生在1967年聖誕節期間的故事,故事中的女生後來也成了帕克的妻子,而從那以後,帕克每年組織葡萄酒愛好者到法國品嘗美酒,到了1977年,他向母親借了數千元,創辦了《葡萄酒倡導家》雜志(The
Wine
Advocate),公布自己品嘗的各種各樣葡萄酒的分數,開始的時候,法國莊主們還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但是隨著帕克分數的市場作用越來越大,帕克給予低分或者劣評的葡萄酒,市場銷量就會驟然下滑,整個法國不得不為帕克低頭,以致到後來,帕克沒有給出分數之前,酒庄都不知道應該給自己的產品如何定價,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帕克以安全理由拒絕前往波爾多品嘗新酒並打分,結果訂單大減,因為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都不知道當年的價格是否合適?
在帕克之前,歐洲人習慣用20分制來給葡萄酒評分,僅在專業的圈子中流行,但是,帕克參照美國的學校體制,創造性地改為100分制,使之成為一種大眾游戲,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深入民心,並成為葡萄酒世界的圭臬。
帕克的評分系統並不復雜,以50分為起評分,也就是說只要是葡萄酒,最低的分數已經就是50分了,剩下的50分由4個部分組成,分別為:
顏色和外觀(Color and appearance) 佔5分;
香氣(Aroma and bouquet)佔15分;
風味和收結(Flavor and finish) 佔20分;
總體素質及潛力(Overall quality level potential)佔10分。
於是最終根據分數,可以將葡萄酒列為6個檔次:
96-100分:頂級佳釀(Extraordinary)
90-95分:優秀(Outstanding)
80-89分:優良(Above average)
70-79分:普通(Average)
60-69分:次品(Below average)
50-59分:劣品(Unacceptable)
在許多專業的葡萄酒商店,尤其是香港的葡萄酒專賣店,如果該酒帕克有給分的話,一般都會在價格牌上同時註明,也就是大寫的「RP」後面跟著的數字。
《葡萄酒倡導家》為雙月刊,對於沒有訂閱該雜志的讀者,帕克的團隊還提供網路版,交費的讀者可以通過該網站查到所有帕克打過分數的葡萄酒及其評論。
中國的讀者要查分數其實也不難,通常只要是帕克給予90分以上的葡萄酒,只要在搜索引擎上輸入酒名、年份及RP,基本上就可以查到相關的信息。
WS:《葡萄酒觀察家》雜志
美國的《葡萄酒觀察家》(Wine
Spectator)雜志是全球發行量最大的葡萄酒專業刊物,創於1976年,全球擁有超過2百萬的讀者,由聲名顯赫的專家團隊根據自己的特長,每年從全世界精選2萬餘款葡萄酒進行評分,除了每個月公布分數之外,每年還會進行一次總決賽,評出當年上市的100款最好的葡萄酒(Top
100)公之於眾,能入選百大的產品,次年的銷量及價格肯定會上漲不少。
在評分時,跟帕克最大的區別就是:帕克從不盲品,他堅持親自到酒庄,或者莊主將酒送到他在波爾多的辦公室,在了解所有資料的情況下,才會給出評價與分數,更難能可貴的是,帕克從來不涉及商業活動,從不為任何企業或者品牌作廣告;而《葡萄酒觀察家》雜志的專家團隊則會採取盲品的方式來打分,為了客觀與公平起見,他們會使用統一的酒具,在獨立的場所進行品評,品酒師只知道葡萄酒的大致風格和年份,而且不考慮酒的價格因素,當然,作為一份商業雜志,他們是可以為任何出得起錢的企業或者品牌做廣告的。
我本人每年都會受邀作為一些專業葡萄酒展的評委給葡萄酒打分,有時候一天給500款酒打分,是很正常的,這種情況下,就會產生兩個問題:一是長時間的品嘗帶來的疲勞肯定會影響自己的判斷力;二是沒有背景資料的盲品肯定無法准確地評判葡萄酒的真正價格。當然,作為《葡萄酒觀察家》雜志的專業品酒師,都是頂尖的高手,其水平之高,我們難以望其項背,但我個人始終認為,將100元的酒跟1000元的酒放在一起盲品,是不公正的,因為這樣雖然能夠體現酒的真實水平,卻無法體現酒的性價比,例如,拉菲肯定是絕世的好酒,不過價格炒作到現在的程度,性價比明顯就不高了。
我絲毫沒有貶低《葡萄酒觀察家》雜志的意思,實際上本人也訂閱該雜志多年,可之所以將它排在帕克之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的品嘗方式,故此,在選擇需要將品牌價值考慮在內的名庄酒的時候,我會偏重參照帕克的評分;在選擇低價位的葡萄酒的時候,我會優先考慮《葡萄酒觀察家》的意見。
《葡萄酒觀察家》也採取100分制,起評分也是50分,共分為7個檔次:
95-100分: 經典且絕佳(Classic; a great wine);
90-94分: 優秀,極具個性與風格(Outstanding; a wine of superior character and style);
85-89分: 良好,且有特點(Very Good; a wine with special qualities);
80-84分: 做得不錯,放心享用(Good; a solid, well-make wine);
70-79分: 普通,有些微的缺點(Average; a drinkable wine that may have minor flaws);
60-69分: 次品,尚可飲,但不推薦(Below average; drinkable but not recommended);
50-59分: 劣品,不能喝,也不推薦(Poor, undrinkable; not recommended)。
登錄《葡萄酒觀察家》雜志的網路版,可以免費地查詢到專家評過的分數,尤其是喜歡盲品的愛好者,可以根據其分數來評測自己的品嘗水準,僅從這點來說,應該比帕克更客觀。
WE:《葡萄酒愛好者》雜志
同樣來自美國的《葡萄酒愛好者》雜志(Wine
Enthusiast)創刊於1979年,是涉及范圍最廣的專業葡萄酒電子刊物,內容幾乎包羅了葡萄酒世界的所有方面。
《葡萄酒愛好者》採取直接發郵件給讀者的方式,只要你在該網站注冊並留下自己的電子郵箱,那麼每天就可以免費地收到多條關於葡萄酒的信息,據該網站的官方數字,30年來共發布給讀者超過3億條信息,前面的兩個網站大部分內容是收費的,需要提供自己的信用卡才能正常地瀏覽,這對於中國大陸的讀者來說,是極其困難的,但是《葡萄酒愛好者》卻是完全免費的,可以隨時查看葡萄酒的分數及大致的評論,而每天收到的郵件中推薦的葡萄酒還附有一段視頻,由品酒師現場開瓶、倒酒並醒酒,一邊品嘗,一邊解說(英文)。
《葡萄酒愛好者》也採用100分制,但是起評分是80分,共分6個檔次:
98-100分: 經典,絕品(Classic; The pinnacle of quality);
94-97分: 超好,傑作(Superb; A great achievement);
90-93分: 優秀,高度推薦(Excellent; Highly Recommended);
87-89分: 優良,品質不錯,可以推薦(Very Good; Often good value; well recommended);
83-86分: 好,日常餐酒,品質不錯(Good; Suitable for everyday consumption; often good
value);
80-82分: 可接受,偶爾喝喝也無妨(Acceptable; Can be employed in casual, less-critical
circumstances)。
除了以上分數之外,他們對特別喜歡並隆重推介給讀者的酒標注為「Editors' Choice」(編輯精選),有窖藏潛力的葡萄酒標注為「Cellar
Selections」(窖藏精選),低於12美元的高性價比的葡萄酒標注為「Best Buys」(最值購買)。
也許是免費的緣故,該雜志的盈利模式全靠廣告收入以及產品的直銷,所以除了家喻戶曉的名庄酒,他們不能隨意褒貶之外,我認為他們的分數標准難以用客觀及公正來評價,酒商及專業人士也很少引用他們評定的分數作為銷售或者選購的參考,坦率地說,以80分作為起評分,其商業意味就是:本雜志推薦的沒有差酒。
DE:《品醇客》
英國的《品醇客》(Decanter)創刊於1975年,是世界上覆蓋面最廣的專業葡萄酒雜志,在98個國家出版或銷售,也是在3W1D中唯一有中文版的(繁體),因此在華人世界,備受關注。
英國幾乎沒有生產葡萄酒,加上英國王室及貴族在歐洲的崇高地位,所以,普遍認為由英國的品酒師來評判世界各地的葡萄酒,既公正,且有極高的水準。代表葡萄酒品嘗最高水平的國際品酒大師(Master
of Wine,簡稱MW)就是由英國的專業機構Wine & Spirit Ecation
Trust(簡稱WSET)評定並授銜的,要獲此殊榮,需要經過重重的考核,僅學習費用就要超過數百萬人民幣,1953年開始評級時,只接受英國本土的品酒師,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接受其他國家的品酒師參與,截至2010年7月,全世界擁有MW資格的僅有280人,由此可見英國在品酒屆的地位,也正是有這個緣故,《品醇客》在英語國家有著巨大無比的影響力,酒莊主也以獲《品醇客》的推薦為榮。
就雜志的專業性、客觀性及可讀性綜合而言,我認為《品醇客》最值得推薦,但是,由於它的評分體系太過簡單,故此對於葡萄酒的銷售及購買而言,影響力卻遠遠低於RP及WS。
《品醇客》採用酒店星級評比的方式分五個級別來評價葡萄酒:
★★★★★絕佳典範Outstanding quality, virtually perfect example;
★★★★ 高度推薦Highly recommended;
★★★ 推薦Recommended;
★★ 尚好 Quite Good;
★ 可接受 Acceptable.。
這種分檔方式明顯跟不上數字時代的步伐。
葡萄酒的品嘗是感官與精神相互激盪的游戲,本來是難以用數字來演繹的,但是帕克所創建的100分制評分體系,拋開晦澀的專業詞彙及繁瑣的評論,用直截了當的數字方式來表示葡萄酒的品質,讓人一目瞭然,「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普通的消費者也能輕易地選酒了。
『捌』 葡萄酒的產品標准號各代表什麼
葡萄酒的國家標準是GB15037-2006,裡麵包括術語定義、產品分類要求、分析方法、檢驗規則、標志、包裝、運輸、儲存方法等規定內容,共十幾頁,在網路可搜查到的。
『玖』 gb150370是干紅葡萄酒執行什麼
《葡萄酒》GB15037-2006相關信息
標准號 Standard No. GB 15037-2006
中文標准名稱 Standard Title in Chinese 葡萄酒
英文標准名稱 Standard Title in English Wines
發布日期 Issuance Date 2006-12-11
實施日期 Execute Date 2008-01-01
首次發布日期 First Issuance Date 1994-05-05
標准狀態 Standard State
復審確認日期 Review Affirmance Date
計劃編號 Plan No. 20021574-Q-607
採用國際標准號 Adopted International Standard No. OIV:2003
采標名稱 Adopted International Standard Name 國際葡萄與葡萄酒局(OIV)法規
採用程度 Application Degree NEQ
採用國際標准 Adopted International Standard 國外先進標准
國際標准分類號 (ICS) 中國標准分類號 (CCS) X62
標准類別 Standard Sort 產品
主管部門 Governor 469 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
歸口單位 Technical Committees 469-64 全國食品工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
起草單位 Drafting Committee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所、煙台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中法合營王朝葡萄釀酒有限公司
國家標准「葡萄酒 GB15037-2006」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圖書館及網上售書點已有銷售。
新的葡萄酒國家標准(《葡萄酒》GB15037-2006,以下簡稱「新國標」)已於2006年12月11日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准委發布,將於2008年1月1日起在生產領域里實施,並由推薦性國家標准改為強制性國家標准。下面綜合摘錄一些網路上的解讀,供大家在了解葡萄酒的新國家標准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的關系時做參考。
原葡萄酒標准為1994年發布的推薦性《葡萄酒》國家標准(以下簡稱「舊國標」)。與舊國標相比,新國標中規定的葡萄酒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更加嚴謹,對於業界普遍關注的年份葡萄酒、品種葡萄酒和產地葡萄酒,新國標給出了定義,且「術語和定義」屬強制性條款。新國標與舊國標的最大區別在於:新國標是一部強制性的標准。
新國標內容包括從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到貯存、運輸各過程的管理標准,其中包括年份酒、產地酒、品種酒的管理規范。新標准將葡萄酒分為優、優良、合格、不合格和劣質品5個等級。為保證葡萄原料的質量,新國標對每畝葡萄的產量做出了1500~3000斤的嚴格限制。新國標中明確規定:一等葡萄酒,其葡萄原料的含糖量必須不少於180克/升,而含糖類少於120克/升的酒葡萄不可用作釀酒。
新標准對年份葡萄酒、品種葡萄酒、產地葡萄酒3條術語的定義分別是:
年份 葡萄酒所標注的年份是指葡萄採摘的年份,其中年份葡萄汁所佔比例不低於酒含量的80%(體積分數) ;
品種 葡萄酒是指用所標注的葡萄品種釀制的酒所佔比例不低於酒含量的75%(體積分數);
產地 葡萄酒是指用所標注的產地葡萄釀制的酒所佔比例不低於酒含量的80%(體積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