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2度與13度的干型葡萄酒有什麼區別
酒精度不同。沒了
——————————
順便回答一下樓下,因為酵母忍耐酒精內的極限是16度,自然發酵到15度左右容酵母就都死了。不過13.5度實際上很常見,特別是在義大利和西班牙。
至於葡萄牙波爾圖出產的波特酒是一種加強型酒,就是在葡萄酒釀造完成後加入白蘭地調配的一種酒。通常情況下的白蘭地度數都在40度左右。
② 為什麼有十四度紅酒
是什麼因素讓葡萄酒達14度以上?
最近有酒膩子問:以前紅葡萄酒普遍12度,為什麼最近遇到的都是13、14度呢?這個問題問得好!
今天紅酒君就來為大家解答一下:為什麼酒精度這么高?!
首先要說的是,酒精度並不是越高越好。這么多人科普過,就不再贅述。但是國人就好這一口,覺酒精度高才...帶勁。
因此一些酒庄為了迎合國人口味,任由酒精度上漲。控好酒精度,中國市場不用愁。酒精度也能控制?難不成加酒精?
當然不是!常規葡萄酒是不允許添加任何東西的。(少量的二氧化硫除外)當然還有一種極端情況,就是當年天氣實在太差,葡萄普遍不熟。一些地方(例如波爾多)允許加入少量的糖,將酒精度補充到平均水平,但這種情況不多,而且加糖的量也有嚴格規定,並不是想加多少就加多少。
那有什麼方法增加酒精度呢?
常規的方法有三,不常規的方法有一。
先說常規的手法。
第一是挑品種。
一些葡萄品種天生就是高酒精度的,例如歌海娜。這屬於「天生就強」型。歌海娜廣泛種植在溫暖的產區,如法國南部,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地。歌海娜釀造的葡萄酒度數在13、14度左右。在義大利的撒丁島,歌海娜甚至能釀出高達15度的葡萄酒。
另外兩個方法就不是「天生就強」,而是「天生要強」。
晚摘和風干,就是人為加強酒精度、濃郁度的方法。
顧名思義,晚摘就是葡萄熟了,先不鳥它。讓它掛在枝頭上反省反省。這樣做的好處有倆。在樹上繼續生長,能增加糖分;掛果時間長,干癟之後水分就減少些許。晚摘一般是延遲一到兩個月採收,再晚的話就被鳥吃光了。過熟的葡萄完全發酵後,酒精度也可達到14度。當然,一般生產晚收葡萄酒的地方都不會把葡萄完全發酵,通常會保留一點甜度。
除了晚收,還有風干。
風乾的思路跟晚收正好相反,風干一般會提前採收葡萄,然後放置室內自然風干3-5個月。有點像做葡萄乾。為什麼要提前採收呢?因為要保留更好的酸度。晚收有一個缺點,葡萄過分的成熟,果實就只剩下甜味。搞不好就會像愛情,甜到哀傷。而提前採收、風干濃縮,可以令酒更平衡,不僅有飽滿的糖度、還有酸度和風味。不過風干酒由於釀造成本高、製作周期長,價格會比較高,如阿瑪羅尼。
最後還有一種不常規的方法,能夠便宜高效地提高酒精度。而且還很粗暴!那就是直接加酒精!准確來說應該是葡萄蒸餾酒。
一開始不是說葡萄酒不可以直接加酒精嗎?是的,但是這種情況真的不一般。因為這是加強型葡萄酒,比如雪莉酒、波特酒、馬德拉酒等等。
一開始加強酒精,並不是為了喝得爽。(後來發現真的挺爽。)而是為了保證葡萄酒在遠洋運輸中不變質,才出此下策。因此加強酒被排除在「常規葡萄酒」的之外,成了小眾的圈子。
現在越來越多有追求的酒庄並不是追求更高的酒精度,相反,更多是避免過高的酒精度。
酒精度過高,會帶來令人不適的灼熱感,同時過高的酒精度、濃郁度,會帶來「暴發戶」的感覺,而貴族是追求優雅。
所以勃艮第的酒買最貴也是這樣原因。
由於全球溫室效應,世界都變熱了。各地的酒農都hold不住。原來不適合的地方變適合了,原來適合的地方,變不適了!勃艮第這種追求極致風土的產區,迎來不少的挑戰。而英國南部,由於氣候變暖,都開始種葡萄釀酒。真的魔幻。溫度更高,更多的二氧化碳,對於植物而言,其實...還不錯噠!植物靠光合作用吃飯,二氧化碳就是他們的大米。食物多了,植物的小日子當然是越來越滋潤。
但對於酒庄而言,就不是那麼一回事。酒庄需要的是葡萄中的「窈窕美女」,結果葡萄全吃肥了,全體變成「肌肉猛男」。釀酒師哭暈在酒窖!
未來的釀酒界,在風雲變幻的氣候突變的大時代下,充滿未知數呢!
③ 葡萄酒的度數
葡萄酒根據分類不同,酒精含度也不同,具體可分為以下:
一、軟飲料葡萄酒(或無泡酒):分紅、白二色。這類酒被稱為桌酒(TABLE WINE),酒精含量為14度以下。
二、起泡葡萄酒(SPARKING):產地有香檳(CHAMPAGNE)、布根地/勃艮第(BURGUNDY)、英塞兒(MOSELLE)、美國等,酒精含量不超過14度。
三、加強葡萄酒/加度葡萄酒(FORTIFIED):種類有些厘/雪莉(SHERRY)、缽堤/波特(PORT)、馬得拉(MADEIRA)、馬沙拉(MARSALA)、馬拉加(MALAGA)等,酒精含量 14-24度。
四、加香料葡萄酒(AROMATIZED):有義大利和法國產的紅、白威末酒(VERMOUTH),以及有奎寧味的葡萄酒等,酒精含量15.5~20度。
(3)葡萄酒12度和14度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由釀酒葡萄在酒精發酵的過程中所產生,也稱發酵香氣,主要包括醇類、酯類、醛類和有機酸等。葡萄酒的釀制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復雜的微生物代謝過程。釀酒酵母通過代謝作用將未發酵葡萄汁中的糖分生成乙醇、二氧化碳和其它副產物,也將含硫物質和含氮物質轉化為葡萄酒的香氣物質。氨基酸和糖在釀酒酵母代謝作用下可產生異戊醇、異丁醇和苯乙醇等高級醇。
醯基CoA在酯酶的催化作用下可與高級醇合成高級醇酯或與乙醇合成脂肪酸酯。葡萄酒中的高級脂肪酸經裂解反應或醇類、醛類等物質氧化反應可產生酸類物質。通過酶或酸解作用,結合態的萜烯類化合物可向游離態轉化問,而且硫醇類物質也會被水解成硫醇,這些都是葡萄酒二類香氣的組成部分。
④ 干紅13度和12.5度的區別
1,干源紅13度和12.5度是指干紅葡萄酒的度數,是葡萄酒中的酒精含量,也就是發酵過程中葡萄的糖分轉化為酒精的含量,通常干紅葡萄酒的度數在12-15度之間。
2,區別:13度和12.5度的區別只是酒精含量的差別,不影響紅酒的口感、風格等。
知識拓展:干紅葡萄酒是指葡萄酒在釀造後,釀酒原料(葡萄汁)中的糖分完全轉化成酒精,殘糖量小於或等於4.0g/L的紅葡萄酒。
⑤ 紅葡萄酒酒精12.5度、13.5度和14.5度哪個好
如果是同一個產區不同年份或者同一葡萄品種不同產區的酒,這種比較還是內有可比性的。
酒精容度的高低取決於葡萄汁的含糖量,含糖量高釀成酒的酒精度就高,含糖量高證明葡萄生長時早晚溫差大,是一個還不錯的年份,所以如果同一產區或者同一品種還是選擇14.5度的酒
⑥ 為什麼國產葡萄酒的酒精度都是12度左右,而國外的葡萄酒度數在13度、14度以上
國產的來種植條件達不到比如源法國波爾多那種最適宜葡萄生長的各種條件,葡萄中積累的糖分發酵的酒精度一般在9-10左右,故一般還要加入蔗糖提高糖度。
國產葡萄酒管理不規范,約定俗成,酒精度是在11.5-12之間。
國外有部分品種、品牌酒精度要高一些最高達到15。
⑦ 干紅13度和12.5度的區別是什麼
1,干紅13度和12.5度是指干紅葡萄酒的度數,是葡萄酒中的酒精含量,也就是發酵過程中葡萄的糖分轉化為酒精的含量,通常干紅葡萄酒的度數在12-15度之間。
2,區別:13度和12.5度的區別只是酒精含量的差別,不影響紅酒的口感、風格等。
知識拓展:干紅葡萄酒是指葡萄酒在釀造後,釀酒原料(葡萄汁)中的糖分完全轉化成酒精,殘糖量小於或等於4.0g/L的紅葡萄酒。
⑧ 葡萄酒四度和十四度有什麼區別
低於8.5度的話,都叫低醇葡萄酒,一般甜型的居多,14度是正常的葡萄酒酒精度數,基本上是干型葡萄酒
⑨ 葡萄酒的酒精度應該是12.5度,而其它酒精度(如13.5度和14度)怎麼回事
度數並不是這么絕對的,一般天然葡萄酒,最高釀酒度數極限是16°,超過這個度數專才是不正確的屬,一般情況下,法國的葡萄酒大約在11.5~12.5°的比較多,在智利 西班牙 澳洲等眼光日照風土條件十分好的地方,這個度數能達到14°,也算比較常見!況且除了這個度數,葡萄酒中7、8、9、10都很常見,甚至還有無淳氣泡(自然就沒度數了)所以度數並不能說明太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