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開拓紅酒市場。。
首先,我覺得你的定位有點問題。我從酒的角度談談我的看法。版
在沒有想好怎麼做的情況權下,就引進了澳洲葡萄酒和起泡酒。
首先,澳洲酒屬於新世界出產國,能上檔次的酒相對少些,賣到1000左右已經非常勉強了。
第二,起泡酒如果不是香檳產區的,也很難上檔次,而且,香檳也不是很貴。更重要的是,願意花錢買紅酒的,大部分都是對紅酒有一定鑒賞能力的,這類人可能更喜歡尋找不同產區,不同品種的紅酒間的細微差別,大部分都在追求紅酒的神韻——單寧,而不喜歡這類口感清爽,功能性比較強的氣泡酒。
在市場方面,定位中高端的酒是絕對不能走商超,夜場的。
這個你也明白,所以希望通過政府,高級酒店及門店等渠道。
這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一個——關系,你有嗎?夠硬嗎?
對與酒的推廣,只要捨得花錢,搞幾次品鑒會,免費請政府,品品酒,做做活動,推廣下葡萄酒文化。
另外,門店非常重要,我的看法是,不要指望門店給你銷出去多少酒,但卻是你推廣文化,樹立品牌的必要條件。也是展示專業性的最好場所。
要把紅酒賣上檔次,只有與文化相結合。
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貳』 為什麼國產紅酒市場為什麼不好
紅酒起源於法來國干邑地區,法國獨特自的地理優勢很適合葡萄的生長,產出的葡萄酒自然也是優質的,其實在早之前,就有前輩把外國的優質葡萄品種帶回了中國山東煙台培植,並大量生產,開創了中國葡萄酒的工業時代,山東煙台在地里位置上也有優勢,跟法國相近的緯度,水源充足,其生長出的葡萄在中國算得上是優質的,然而,盡管中國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葡萄酒城,中國的紅酒市場依然不佳,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國人一種崇洋媚外的心態,中國發生太多的食品安全問題,在國人眼力,中國的食品遠遠不如國外,如今進口的紅酒在價格上跟國產紅酒相差不大,進口紅酒貴的可以很貴,便宜的甚至比國產的還便宜,各種不同價格供消費者選擇。
其實,中國並不缺少品質優良的葡萄酒,只是消費者都把眼觀放到了國外去,中國葡萄酒生產商沒有加以大力宣傳,在這里,煙台佳池葡萄酒做得不錯,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里佳池品牌就拓展到全國范圍,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廣告宣傳到位,更是因為佳池的葡萄酒口感真的好。
哎,不多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叄』 中國葡萄酒如何走向國際化
世紀將是跨國公司主宰全球經濟的世紀。跨國公司透過「收購、控股、兼並、品牌輸出」等形式掀起一浪高過一浪的國際化浪潮,正以驚人速度吞並越來越多的企業變成自己的勢力范圍。跨國公司控制全球70%的海外直接投資和50%商品出口,控制行業標准、核心技術和商業模式,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競爭的游戲規則和發展形勢。因此,任何一個企業總有一天都有「被國際化」的危險。
中國企業向來有自戀自大症,並常以「民族工業」等自詡。然而今天「民族工業」安在?都一個接一個逐漸踏進「被國際化」了的浪潮里。別的不用說,就以水市中最強的兩個品牌樂百氏與娃哈哈,如今均已被全球飲料業巨頭法國達能集團收歸麾下。更要命是中國最大的乳品生產企業上光明乳業也被達能成功插股,如今達能堪稱是稱霸中國飲料業、奶業的國際企業。最不可思議的是一向標榜是「中國人自己的可樂」的非常可樂也傍嫁達能,可以說非常可樂已是「染有法國味道的可樂」了。
由此及彼,不禁令人想到中國葡萄酒業的現在和將來。中國葡萄酒業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化潮流能獨善其身、巋然不動嗎?中國紅酒市場一向被張裕、王朝、長城、華夏等幾個老大瓜分,並以民族代言人之勢支配紅酒這塊大一統市場。然而時過境遷,中國葡萄酒老大張裕最終還是與國際化勢力妥協,和世界最大葡萄酒集團法國卡斯特合作,雙方共同出資800萬美元,共同開發適合歐洲、亞洲市場的中高檔葡萄酒,其中卡斯特持有張裕30%股份。不管怎麼說,有先見之明的人都知道這是中國葡萄酒被國際化的前兆。
被國際化隱憂
葡萄酒是西方文化的一種獨特精神載體,與人民生活休戚相關,其產業歷史之悠久,管理之卓越,工藝之先進,設備之優良,規模之巨大,是中國所無法比擬。而中國葡萄酒業還是個稚嫩產業,葡萄基地、工藝、生產管理、市場運作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在中國加入WTO後,原來保護民族產業的兩大屏障:進口配額限制和高額關稅將取消,全球洋酒巨頭勢必長驅直入,而且以物美價廉之勢贏得極大競爭優勢。比如加入WTO未來幾年後,中國關稅將從原來65%降至10%左右,原來一瓶50元人民幣的紅酒,將會降價到20多元,與定位在20-60元之內的國產紅酒張裕、王朝相差無幾。
2001年在葡萄酒業掀起一股跨國並購旋風。澳大利亞BrlHardy公司斥巨資並購美國第二大葡萄酒公司Con Stecation和貝靈哲酒庄;英國葡萄酒集團Domecq公司則先後收購了阿根延Craffigna和Saintelice公司、德國第四大紅酒廠Kuemmerling Gom bh及智利等國葡萄酒廠;義大利Montatcino公司則將保加利亞Yal 2000公司和瑞典等國葡萄酒廠納入其麾下。由此可見,葡萄酒業國際化可謂氣勢如虹,風起雲涌,焉能不波及中國?
人無遠憂,必有近慮。外面世界很無奈,亦很精彩。加入 WTO後,中國葡萄酒必須勇敢走出國門,大膽參加國際競爭,全力加強自己在全新環境中的國際競爭力,閉門造車,鄙帚自珍,只有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命運。而從市場戰略方面講,加入WTO參與國際化競爭,不僅可以建立自己的世界市場根據地,更能擾亂敵人後方,打亂敵人布署,從而達到防禦敵人,保護自己,狀大自己的目的。同時,入世也給中國葡萄酒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同等發展的平台。因此中國葡萄業如何未雨綢繆,及早應對,主動去學習、適應並創新,師夷之長以制夷,參與全球競爭,打造屬於自己的強勢國際品牌,從而立於不敗之地?以下有幾點是中國葡萄酒業非進行不可的動作。
(一) 文化國際化
「推動帆船前進的不是帆,而是看不見的風」。而這「風」就是集觀念、意識、素質、制度、歷史、形象等於一體的葡萄酒文化。海爾總裁張瑞敏也說「資本是船,人才是本,文化是魂」。沒有靈魂的葡萄酒,就是沒有文化的葡萄酒,沒有文化的葡萄酒如何面對WTO,如何品牌國際化,走向世界?只有當葡萄酒產品質量、市場管理與企業文化有效融合為一體的時刻,中國葡萄酒企業才有可能構建自己的國際品牌。誠如可口可樂說,我們生產的不是糖水而是美國的文化。葡萄酒企業一旦使其經營的產品成為中國文化的一環,融合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才有可能被國內外消費者廣泛接受,才有可能產生如核爆一樣作用的國際品牌效應。
中國有哪幾家葡萄酒企業有自己的真正地道特色的葡萄酒文化?張裕?長城?還是華夏?充其量僅是阿Q式中國文化。至於又土又洋、中西合璧的國際型葡萄酒文化呢?好像也是沒有。那中國的葡萄酒要如何在文化上達到國際化目的?這可以從三方面著手,第一是產品標識(名稱)國際化,主體商標必須英文化而非拼音化或漢語化,讓外國消費者一目瞭然,耳熟能詳。比如國際化的張裕標識稱zhangyu就不如zaniu貼切洋氣;第二是廣告語國際化,廣告語國際化不是強求放諸四海皆準,而是廣告語不要老是抖露老祖宗的東西,如「健康發財大團圓」之類,國際品牌的廣告語也要本土化,切合洋人視聽的心理習俗;第三是文化營銷國際化,及早建立中國葡萄酒文化國際推廣中心,透過開辦葡萄酒文化對外講座、文化圖片展,在電視、廣播、報紙上開辟中國葡萄酒對外專欄等,讓中國葡萄酒走向世界。
(二) 網路國際化
時下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市場過度飽和,企業有限營銷資源和無限膨脹的營銷費用的矛盾日益尖銳,這迫使企業營銷方式、手段和策略亟需一次徹底的裂變,充分的革命。中國葡萄酒要走向世界,如果在外國依然使用中國傳統的經銷方式,則中國葡萄酒品牌的國際化,必然困難重重,步履維艱。因為外國市場環境與中國市場是迥然不同。因此許多廠家和企業家總在捫心自問:如何使自己的企業和品牌長出翅膀,成功飛出國門,走向世界?現今先進網路信息技術給了中國葡萄酒企業一個確定的選擇;不出家門,也可以走向世界。
網路所帶給企業的好處,首先是網路營銷交易費用低廉。網路營銷使光電代替了印刷,網上談判交易代替實物式交易,直銷成為主要銷售管道,從而大大節約交易費用。二是網路營銷不受時空限制,只要上網就可以在任何時間與國外廠商進行網上交易,從而在一定程度打破國際壁壘,促進全球貿易更大更多的發展,這對於中國葡萄酒企業,尤其中小企業更是一個難得商機。葡萄酒企業可透過網路不時發布企業最新的商業信息,供全球檢索,以此來宣傳自己的企業,推銷企業的產品、技術、服務,並透過網路與各行業進行交流,尋求國際合作夥伴,發掘潛在客戶。在義大利,就連很多小型釀酒企業也懂得利用目前世界上這一最流行的信息工具尋找和擴大國際市場,建立銷售網路,宣傳和促銷獨具義大利風格的葡萄酒。在法國,消費者藉助互聯網就可按照提供的商品樣本目錄,與特定葡萄酒廠商的計算機終端連接,隨心所欲選購各種名酒。在美國,著名的韋爾斯葡萄酒廠也開始用電子商務進行國際貿易,以方便各國消費者從網上方便買到韋爾斯。
雖然網路可以為企業帶來無限商機,但中國葡萄酒企業,必須要有所體認,並非只要建構網路國際商務體系,國內外的利潤就會滾滾而來,中國葡萄酒企業,要建立成功的網路國際商務體系,必須著手進行下列動作:
1- 大力宣傳自己的網站。
2- 有獎促銷自己的網站,提高點擊率。
3- 與國際著名網路尤其是酒類食品網站合縱連橫。
4- 提高網站服務質量,解決網上資金交易的瓶頸
5- 與中國各地政府網站,尤其是中國政府商務網站連結,進入其網站首頁。
『肆』 高端葡萄酒的營銷策略是什麼
1、首先要明確經營高端品牌的目的
有的經銷商經營高端品牌是想補充已有的產品結構,有的是想拓寬銷售渠道,有的是想藉助現有的網路和人力資源順帶銷售,還有的是因為看中了高額利潤。對任何一個經銷商來說,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雖然優勢和劣勢是可以轉化和建設的,但肯定是有主次之分與強弱之分的。運作高端品牌和運作大眾化品牌是截然不同的,其經營思路、人員配置、市場運營的要求都不一樣。所以,在運作之前要先明確自己的目的,不要盲目上馬。
2、制定清晰的品牌戰略規劃及定位
中國企業更擅長運用的是戰術而不是長遠的戰略,這種用戰術指導戰略的現狀使很多企業只要認為有利可圖就干,否則就不幹。任何企業要想成就一個高端品牌,則必須擯棄投機和游擊行為,對品牌戰略進行合理規劃,作出長遠打算。
3、找到一款具有高端品牌基因的產品
挺進高端,就需要高端產品的匹配。這里一定要看這個品牌有沒有這個基因。長城君頂庄園,源於長城品牌,但從庄園建設開始,一直按照高端的路線在走,其品牌形象不會受到原有母品牌大眾化的影響。這就可以考慮代理。但如果華夏繼續推出很多低端產品,其華夏小區域的高端產品形象就會受到稀釋。它的高端品牌基因就比較混亂,也不容易打造成真正的品牌。因此,是否具有高端品牌的基因,非常關鍵。它從產地、企業形象、產品質量、包裝、口感到賣點訴求等很多方面都要有所體現。
4、要懂得「炒作」的技巧
低檔酒運作上可以使用和價格有關的促銷工具、常規的營銷技巧,相對來說是簡單的。但是運作高檔品牌就不是這個概念,完全是另外一種模式。更需要注意的是細節方面的功夫。大眾產品往往強調上量,渠道上要增加購買的便利性,而高端品牌卻恰恰不能提高產品的便利性,甚至還要控制產品的銷量,甚至故意營造「稀缺性」。如果在路邊的便利店就可以買到拉菲,一般的家庭都能買得起長城君頂葡萄酒,那麼銷售效果將可想而知。雖然渠道上要控制量,但是服務上卻要高標准。方方面面要烘托產品的高價值。
5、注重口碑傳播
高端品牌代表一種價值。如果大家都不知道這個品牌,我消費可能也沒有可以炫耀的必要。正因為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消費不起,我才有優越感。這是很多中國人消費高端品牌的心理,因此,高端品牌的傳播必須「脫俗「。脫俗的最佳方式便是口碑傳播。
6、要有高素質的團隊
貨賣一張皮,對高端品牌而言,更是如此。要特別注重高端品牌的「高檔感覺」。什麼人賣什麼酒,賣高端品牌的組織結構和賣中低檔酒的組織結構一定也不一樣。必須要有一個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隊伍,還要有較高的溝通技巧。整個公司為運營高端品牌要配套各種條件。
7、准確選擇合適的渠道
走高端路線,要尋求獨特的渠道模式,實現渠道與品牌的匹配。挺進高端,就必須面對高端渠道。很少有人會跑到一個低檔的超市去買一個高端的產品,也不會到一個排擋去喝一瓶82年拉菲。高端的人群其活動的圈子相對固定,他們經常出入的場所就是我們的銷售渠道。但高端品牌的宣傳就不一定都在對應的渠道內了,因為沒有大部分人的知道且購買不起,就沒有真正喝它的人的內心滿足。
目前,國內的長城君頂庄園、張裕愛斐堡、黃金冰谷、華夏小產區酒、怡園酒庄朗格斯、中法庄園等都可以接受考慮。但還要看他們的經營思路是否符合上述的某些條件。國產高端葡萄酒的價格不是問題,無論是賣500元還是1000元,都不是問題,關鍵要看你的定位和支撐定位的條件是否能滿足。讓消費者相信你值很重要。
經銷高端葡萄酒需要勇氣,更需要眼光。鼓起勇氣,認真地比較與思考,在高端酒上打出一片新天地!
『伍』 如何進入葡萄酒的高端市場
1、鎖定供應源,保證區域內的獨家地位。
2、投資千萬,建立形象酒廊、出刊營回銷刊物、建設品牌。答
3、明確受眾,重點攻關。
4、以點帶面,建立俱樂部,做二次形象推廣。
高端市場很狹窄,雖然利潤很高,但是確實很狹窄。所以在個體消費上,必須要有足夠的利潤支持,那麼客戶為什麼要花數倍於一般紅酒的價格來消費呢?就必須有附加價值,包括地位、聲望、知識等等,這第一步就是形象,以一個中等酒廊的形象來做高端酒,根本不現實。其次,要有足夠的耐心培養受眾——一般高端紅酒廊要在5年後才開始賺錢,時間全都花在受眾培養上了。
『陸』 國產葡萄酒增速低於進口葡萄酒 張裕將如何應對
黃尾袋鼠
培養集團旗下的潛在大單品之外,張裕還計劃把生意聚焦在中高端產品線上。
目前國產葡萄酒整體位於中低端市場,高端葡萄酒市場更多被進口酒占據。「如果企業全部做低端市場很危險」,張裕集團董事長周洪江表示,「張裕以中高端為主。」
低端酒邊際利潤更低,而規模效應是能否盈利的基礎——這決定了低端市場的不穩定性,極其細微的定價差距都可能導致企業在價格戰中虧損。智利最大的葡萄酒集團干露曾在接受界面記者采訪時表示,百元以下的葡萄酒市場不能保證一定的利潤區間,作為進口商很可能因匯率波動和銷售規模利潤受損;而100元至200元的中端價位葡萄酒市場是最「有趣」的市場,一方面它不太會受到匯率波動影響,消費者價格敏感度也比較低,另一方面這個價位的品牌比較多。
張裕的海外並購策略說明了這家公司對中端及高端市場的看好。從2013年以來,張裕開始收購全球不同產區的酒庄。截止目前,法國富郎多干邑、西班牙愛歐公爵酒庄、法國蜜合花酒庄、智利魔獅酒庄和澳大利亞歌濃酒庄均被其收入囊中。
據介紹,這些酒庄酒均價比國產酒更高,能豐富集團旗下新老世界、不同產區的葡萄酒布局。在海外酒庄管理上,「最大的挑戰是文化、本地法律法規和全球化經營管理的挑戰」,周洪江說,「不要把中國人的一些觀點強加於人。」目前他們在每個產區酒庄成立了市場部管理,並嘗試通過技術共享來提升國內葡萄酒釀造的技術。
由於法國、西班牙、美國、澳大利亞等主產國排名前列的葡萄酒商,目前在全球布局能力仍然有限。張裕的一系列戰略舉措初見成效。2017年上半年,張裕銷售額佔全部15家葡萄酒相關上市公司的52%,實現凈利潤4億元。
根據世界知名酒展組織「法國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2017年公布的年度報告顯示,中國是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葡萄酒在中國的銷售額未來三年將增長39.8%,中國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市場。而業界普遍認為,未來十年裡中國必將成為全球葡萄酒的第一大消費國。
按OIV(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統計,法國年人均消費葡萄酒量為47升,中國年人均消費葡萄酒量僅為1.24升;當中國年人均消費量達到3升的時候,就能趕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葡萄酒消費國。
孫健說,「按照一些國際權威機構排名,目前世界前三大葡萄酒企業都在美國。20多年前,世界葡萄酒的大公司都集中在歐洲,因為當時葡萄酒最大的消費體在歐洲。但最近20年來,美國取代歐洲成為世界最大的葡萄酒消費國,得益於本土化的優勢,美國相應地誕生了全球最大的葡萄酒企業。未來20年,全球葡萄酒最大的消費國必定在中國,最大的葡萄酒商也必定會誕生在這里。」
『柒』 中國葡萄酒如何走向國際化道路
2007年伊始,張裕、王朝、長城三大葡萄酒廠商紛紛明確表示,三大廠商的國際化不會因任何原因停止,而張裕與王朝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戰場擴張到了生產葡萄酒的「娘家」——法國、紐西蘭、澳大利亞。
在向外擴張的進程中,三大葡萄酒商各有精彩。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流通部教員李賈貴向記者介紹道,我國幾大酒商對外攻略中大致分為幾種方式:一種是直接出口形式,以整體自有品牌登台亮相;其次是借船出海形式,通過合作夥伴的銷售渠道打開歐洲等市場;還有一種通過聯合品牌或者直接收購,例如與國際知名酒庄廠家開發聯合品牌,共同拓展國際市場。
擴張與根據地哪個更重要
資料表明, 2006 年世界人均葡萄酒年消費量為 4.5 升 ,而我國人均年消費量只有 0.3 升 ,不足世界水平的 9 %,中國的葡萄酒市場空間廣闊,葡萄酒生產商們如何在這內外發展上找平衡點尤顯重要。
據2006年12月西北農業大學葡萄酒學院一份西安葡萄酒市場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西安目前葡萄酒的主要消費群體以收入較高的中青年人為主,其次為個體經營者和商業職工及文教科體衛工作者;另外,葡萄酒的消費者一般是收入較高的工薪階層。對葡萄酒消費最多的為收入在 1000 至 1500 元之間的消費者。
中國葡萄酒的高端消費市場真的那麼美嗎?國外品牌大量入駐中國,國外消費量趨於飽和狀態,中國品牌應不應該走向世界?如果像專家所分析那樣,中國葡萄酒目前的對外攻略只是為了提高國際知名度,而真正的消費市場仍在國內的話,那麼自主的技術與高品質的產品及對位的市場定位才是取得市場競爭力的根本。
品牌與市場 「 一個都不能少」
佔領中國葡萄酒消費市場近 50% 的三大廠商均對外表示,中國葡萄酒對海外市場一致看好, 2006 年的爭奪戰中嘗到了甜頭,股價一路飄紅。
推進國際化進程中,品牌與市場的不可或缺的兩方面。中國與法國、紐西蘭等國相比對葡萄酒的人均消費量相距較大,國內大多葡萄酒廠商品牌意識和系統的市場培育能力與市場細分能力欠缺。洋葡萄酒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中為培育市場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如何形成有本土化精神的酒文化是不能只想著坐收漁利的。
另外,中國葡萄酒現在的技術研發能力與品牌穩定性不強,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也被曝光不少(如「通化假酒案」、 「十問華夏」、 「九問張裕」、「解百納商標爭議」、「王朝橡木桶事件」、 「長城進口原酒泄漏案」等等),使得市場上的消費者認為,「高價格並不代表高品質」,挫傷甚至打破了部分消費者對國產葡萄酒產品的信心,如何以質量取得消費者的忠誠度格外重要。
專家特別強調,產業的發展更少不了政府與相關部門的引導與本國行業的齊心協力。
中國的葡萄酒消費市場得有個培育期,畢竟葡萄酒經濟發展需要一個文化氛圍,國內各地大小品牌參差不齊,如何讓中國葡萄酒行業整體亮相國際舞台的整體構架沒有形成,另外也缺少非贏利機構和政府的外交推廣。中國國際酒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劉員向記者分析說,中國葡萄酒的對外競爭中不太重視國際商務、政務中的亮相機會,只有走向世界的國內品牌才能在國內更有競爭力,或許這也是三大葡萄酒廠商向外擴張的真正原因。
「土點」好還是「洋點」妙
西北農林業大學葡萄酒學院的科研教員向記者介紹時說道:「葡萄酒產業的推進不僅僅關繫到其本身的發展,還將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首先是推進種植經濟發展,這對增強農民收入、建設綠色生態國家都有好處。其次是設備製造業與包裝業,我國的葡萄酒製造設備與包裝原料、技術都靠進口,不僅加重了生產成本,也不利於產業的長遠發展。還有一項是被大眾不太熟知的,就是葡萄酒本身的特性,是完全進行生物制劑研發的。本土產業帶動本土經濟是無可厚非的。」
這並不是說我國的葡萄酒業不能與國外優質廠商合作學習,但過於依賴國外設備、技術必然不是長久之計。葡萄酒的口味與當地的氣候、葡萄品種、當年的降水量有著很大的關系,但各國人飲酒的喜好卻各不相同,中國葡萄酒廠商應該將國內市場做穩的前提下再向外延伸,並針對中國人的文化與喜好釀制多層次的葡萄酒。
資深營銷經理人李斌分析說,國內各大葡萄酒商與外資合作一是想通過雙方互有的優勢合作,從而取得海外市場,打響品牌戰略,與國際大品牌合作是借力進攻也是營銷中的插位,但此舉不是長期的,最後還要走獨立的品牌路線。
『捌』 中國如何拓寬葡萄酒業務
一、進口葡萄酒將呈現兩條戰線
進口葡萄酒價格下降的實質是價格整體重心下移,逐步接近大眾消費者的購買預期水平線。但大多數進口酒價格仍然昂貴,200-300元價位居多,300元以上仍在多數,而部分酒價格滑落至中、低價位而逼近國產酒並對其造成威脅。進口葡萄酒高、中、低價位的階梯拉得逐漸分明,產品品類非常豐富,這使得進口葡萄酒在整體市場戰略上占據了更大空間和主動權。
高價位進口葡萄酒由於價格因素,很難在以中低消費為主流的中小商超、餐飲與國產酒拼搶,夜場由於加價率普遍在100-150%左右,對高價位酒是個很大的限制。因此,專賣店、會員制、大賣場、高級酒店、以及供經銷商底價操作等常規形式仍是高端酒現階段主要銷售渠道。高端市場主要以一級城市為主戰場。
部分進口葡萄酒已經基本接近中低價位的國產酒,在總體性價比上優於本價位國產酒。由於夜場以及中低價位商超、餐飲渠道占據了葡萄酒銷售份額的絕大多數,成為進口葡萄酒商早已垂涎的市場。據測試,當價格相同或相近時,在崇尚西方文化的心理趨動下,國人將更樂於選擇優質價廉的進口葡萄酒。因此,這部分中、低價位酒將自然而然的走進餐飲、夜場、商超等渠道,成為與國產葡萄酒展開抗衡的主力。中、低端市場主要以二、三級城市為主戰場。
可見,進口葡萄酒將會分化出高端和中、低端兩條戰線,兩條戰線在競爭中相互獨立又相互配合。
二、中、高端葡萄酒戰線如何進攻?
中、高端乏力,亟需有效戰略:葡萄酒高端市場潛力是非常巨大,一方面隨著葡萄酒文化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高端階層開始飲用葡萄酒,另外,隨著保健意識的提升,很多白酒消費者開始轉而消費葡萄酒。也正因如此,張裕、長城、王朝等國產品牌也開始挺入高端市場。
高端戰線上,由於價格的整體下移和消費力的攀升,加之進口酒商的推廣力度,令高端價位進口葡萄酒份額會逐漸擴大,進口酒商(代理商)已經加快直營專賣店、特許加盟店、大賣場、會員制、團購等銷售形式的步伐。進口葡萄酒的優勢在於,首先,葡萄酒文化是外來文化,消費者的潛意識相信進口葡萄酒更正宗;第二,進口葡萄酒品質優於國產葡萄酒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第三,中國消費者有極強的崇洋消費心理,人們更加註重於面子與尊貴地位感;第四,相對國產酒品類的單一,進口酒代理商掌握了幾百種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酒,消費者選擇空間大,這種優勢與定勢是國產葡萄酒品牌所無法打破的。
令人遺憾的是,長期以來進口葡萄酒仍然叫好不叫座,沒有使進口酒應有的地位和魅力彰顯出來,而長城、張裕等國產品牌在高端市場上卻大獲成功,如「92華夏」「華夏葡園A區」「張裕卡斯特」等。形成這種局面,外因在於進口葡萄酒商(代理商)目前不具備像長城、張裕那樣的網路渠道,使產品鋪貨無法達到一定的廣度與深度;而內因在於,進口產品未形成品牌效應,消費者對之無認知度,很難作出正確的購買決策。進口酒商代理了幾十或上百種葡萄酒,甚至不知該突出哪個品牌,只能囫圇吞棗的賣;大多數代理商的實力比較弱小,無法做到像某些國內葡萄酒企業那樣背後的財團支持,這些都導致了進口葡萄酒的營銷簡單而粗放的格局。進口葡萄酒大的利好趨勢背景下,進口葡萄酒商必須找到一套有效的操作策略和贏利模式來整合市場資源才是根本。
進口酒高端戰略:打壓、圍堵、進逼、逐漸擴大地盤
由於上述進口葡萄酒的優勢與定勢,進口酒應該揚長避短,強化這種優勢和定勢,做好三個方面工作,第一,空中打擊:引導消費者正確的消費觀念,建立文化和觀念壁壘來打壓和堵截對手;第二,地面進逼:在渠道上加大力度,通過自建專賣店網路和強占強勢賣場、酒店,步步進逼國產酒,逐漸擴大勢力范圍。第三,主動出擊:要最大限度的挖掘消費者的潛力,使用一些靈活用具有親和力如酒會、會員制等的營銷方式籠絡消費者。
國產葡萄酒是低開高走,只是在300元以內的相對高端市場上獲得成功,300元以上價位比較難以突破。在國人對葡萄酒概念不強,進口品牌還未調理好元氣之前國產酒取得了成功。
進口葡萄酒必須在高端市場補足兩塊短板。
體驗,強化認知:中國並不缺乏購買力,對於日漸富裕的高端消費者,往往越是昂貴的產品越是擁有市場。對於葡萄酒的高端消費階層,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夠讓其感覺到價值感,並能體驗得到。必須從產品、口感,葡萄酒知識、產地等等多方面多層次去體驗。筆者在《茶專賣店給葡萄酒專賣店什麼啟示?》一文中,闡述葡萄酒代表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要創立一個葡萄酒文化氛圍,讓消費者能夠輕松愉快地感同身受,不知不覺中就已經接受了產品。
從購買心理的過程看,消費者要經歷「知名—認知---美譽---忠誠」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體驗的過程,沒有體驗就認知不到他的價值,更無法將價值傳遞給親朋好友,自然很難做購買的決定,否則每一次購買的經歷都將是冒險的經歷。今天幾乎絕大多數進口葡萄酒都是從國外進口後便擺在了貨架,消費者在無法做出選擇判斷的時候寧願購買相對安全的國產品牌。
品牌,凝固認知:可見,進口葡萄酒的營銷缺乏一個體驗與認知過程,但我們必須運用品牌運作將認知概念化、凝固化,以至於達到一個有效傳播的目的。今天廣東市場出現的澳紅、金蝴蝶等品牌開始在做這樣的一個轉換工作。那些代理了眾多品牌的代理商,無法將每一款葡萄酒的價值感表現出來,就必須以葡萄酒網路集成商的身份來塑造代理商自身品牌形象,將自身塑造成正統紅酒文化的代言人,以專賣店為平台,利用地緣優勢,開展諸如特許加盟、會員制、商超、店中店、酒店等形式的開拓。品牌是凝聚了品質、身份、文化、價值的載體,我們很容易通過品牌來建立其對產品的認知並建立安全感。在今天大批葡萄酒湧入中國,品質良莠不齊的時候,品牌則是抗衡與自衛的強大武器,也為代理商今後的特許加盟、會員制、店中店的網路建構預留了空間。
三、中低端葡萄酒戰線如何進攻?
攻擊國產葡萄酒的薄弱環節:由於國產葡萄酒占據了95%的市場份額,而進口葡萄酒還不足5%,因此,進口葡萄酒最大的對手應是國產葡萄酒,搶占國產酒份額是進口葡萄酒發展壯大的必然選擇。那麼,最有空間、活力的,最能創造奇跡的將是中、低價位進口葡萄酒。在競爭對手的薄弱環節,以區域市場找到突破點而異軍突起。某些國產強勢品牌由於區域戰線拉的很長,渠道範圍很寬,在資源分配上就難以平均,必然呈現出很多薄弱區域和薄弱渠道,加上國產品牌多是採用代理制,由於歷史原因,代理政策比較粗放,廠商矛盾越來越突出。由於資源有限,三大品牌不得不將主要資源和精力放在其主要戰場上,去維護鞏固其現有利益,這給進口中、低端葡萄酒製造了切入機會。同樣,在價格相同和相近的情況下,進口葡萄酒仍然比國產酒具備優勢。對於夜場和餐飲場所來說進口酒幾乎是一片空白,雖然會遭遇高額的進場費問題,但從價格空間上看,夜場和餐飲的利潤空間已經可以支持其營銷費用。
中低端策略特點:中、低端市場將主要以二級城市為主要戰場,集中優勢兵力針對國產品牌的薄弱處展開進攻,其戰術特點為快速、靈活、出奇制勝。進口葡萄酒在開拓夜場、餐飲的時候,應該向國產葡萄酒學習。夜場(酒吧、夜總會、KTV包廂、演藝吧)消費屬於情境消費,即依賴於人、環境與氛圍,品牌在這里不起關鍵性作用。在充分評估投入產出的合理狀態下,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成效。餐飲場所對品牌有一定依賴性,但是如果在推廣的過程中塑造品牌形象,也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中低端進口葡萄酒的市場操作三大難點:
第一、 渠道的復雜性。目前,中國葡萄酒市場存在著渠道多樣性和相對壟斷性(進場費),
使得市場條塊分隔,極其復雜,這要求酒商不僅需要相對雄厚的資金做為市場投入,更需要正確的戰略和靈活多變的戰術組合。而國內的進口葡萄酒代理商絕大多數在資金實力上處於劣勢,即使國外葡萄酒商資金雄厚,但是在縱橫交錯的中國葡萄酒市場面前,也需慎之又慎。
第二、管理上要精耕細做。葡萄酒市場的復雜性決定了在營銷管理上的嚴密性,酒類營銷是精耕細做,人力密集型的,在管理上即要科學性更要有效執行,例如對營銷團隊的管理,對經銷商、二批商、各類型終端的管理與客情維護。即要嚴格又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必須扎扎實實,來不得半點含糊。這一點必須要向中國的企業尤其是白酒企業學習,如小糊塗仙、金六福等。
第三、做好人才引進與培養。進口葡萄酒營銷的本土化,必須起用本土化的人才,由於葡萄酒屬於未成熟的行業,因此人才相對匱乏,尤其是經營性的人才。這需要企業做好人才的招聘與管理,既要有合理的待遇也要制訂相應獎勵機制,培養出一支穩定而能征善戰的隊伍。據本人觀察,由於進口酒商對國情和市場不熟悉,常常花高薪請了一些能力一般的人,要麼誇誇奇談,要麼只有經驗沒有理論高度,座在重要的領導崗位上,令企業走了很多的彎路。因此進口酒商在選拔人才時要非常謹慎。
四、中、高端與低端戰線的辯證關系
由上可見,進口葡萄酒中、高端市場與低端市場在操作手法上有很大的差別,中高端市場,以專賣店、特許加盟店、KA賣場、酒店等為據點,在一級中心市場以守為攻、打壓對手,逐漸擴大勢力范圍;而低端市場主要進攻二級城市,力求快速、靈活、出奇制勝,搶占國產葡萄酒的區域市場份額。兩條戰線即可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實力強勁的酒商依靠在中心城市的影響力展開對外圍二級城市的攻勢,內外夾擊對手;實力不足的客戶可以據守中心城市,逐漸擴大地盤,要麼組織有競爭力的產品,在二級城市對對手進行攻擊,伺機進入中心城市。
本文力求從大勢上對進口酒的營銷態勢進行分析,具體操作將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筆者之後將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闡述。從理論上講,進口葡萄酒的渠道將更加豐富,更加廣闊,操作手法上也可以更深入和靈活。進口葡萄酒營銷是一個相對慢熱和扎實的過程,很難立竿見影。某種意義上說,進口酒商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玖』 請問紅酒的銷售模式是什麼,怎麼樣能打入市場呢
你好我現在也在做紅酒代理。曾經是一名調酒師。我是做品牌的很容易進市場。但是假的太多。現在客戶聽到我的品牌就怕。如果向你說的品質OK那完全大有前景。你可以進入西餐。KTV和上檔次的中餐。其中最有潛力的是KTV但是你的銷售價格不要太底或者可以說高了都沒事。因為很重要的一點是,你要把開瓶費抬高,這樣服務員才會很買力的給你賣酒。。我對業務員的培訓不太經驗大都是讓他們自己發揮。但是要給他們一定的壓力來帶給他們動力。
對他們的業績我可以給你個,參考不要一口價說多少。
那樣會讓他們沒動力。我是給他們分級別來算的比如
業績1萬下我給2個點達到2-4萬我給4個點8-10萬我給10個點能做到這么多業績差不多都是一個業務員的頂級了。
希望你成功
在探討國產葡萄酒高端產品之前,有必要對什麼樣的葡萄酒才可稱之為「高端產品」給出一個范圍明確的定義。從普通意義來講,在任何一個行業,價格貴、高消費被人們稱為高端消費,其中的載體就是高端產品或者服務。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消費透明度的提高以及理性消費趨勢的上升使消費者有「高價格並不代表高品質」的認知,加上近年來個別大型葡酒企業發生的不良事件極大程度挫傷甚至打破了部分消費者對國產葡萄酒產品的信心。因此,葡萄酒高端產品應定義為:既能夠做到高價格與高質量的和諧統一,還能夠滲透品牌文化,葡萄酒消費者在享受到「物有所值」的產品同時,更多的將是去體會產品和品牌所帶來的精神層面的愉悅感受。
營銷傳播暢銷書《定位》作者之一阿爾·里斯在一次激情演講中曾說:「價位高不是壞事。對特定的目標消費對象而言,如果勞力士便宜的話,佩戴它就沒有尊貴身份可言了。」對於葡萄酒企業來講,如何讓自己的高端產品成功實現銷售,就需要設計一套適合於自身的營銷策略。我們將從以下5個方面來探討葡萄酒高端產品的營銷策略。
1. 概念營銷策略
根據「定位理論」,企業要將自己的品牌形象差異化,就需要在消費者頭腦中占據一個特定位置。定位的核心是確定訴求重點,向有效的目標消費者,而不是龐雜的大眾展示商品的賣點,盡管這會帶來受眾規模的縮小,但是有效到達指數的大大增加在進行數學演算後證明仍然優於那種不計成本,盲目一氣的「鋪攤子」策略;同時,對於目標消費者的准確界定,為經營者開展更有效的雙向溝通和接觸管理創造了條件,同時降低了廣告訴求重點的難度且使之更具針對性,營銷效果也因此可以被更准確地預測和把握,做到「有的放矢」。為此,企業可以挖掘創造出「概念」來讓消費者聯想到自己的品牌,通俗點說,可以理解為就是給自己的產品尋找「賣點」。
當然,中國葡萄酒行業從市場伊始階段,各個品牌巨頭就是各種概念的鼓動者和推崇者,而每一次新概念的推出都是高端酒向市場索取高價格的理由。葡萄酒概念產品的推出可以起到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第一,為自身有效區隔目標市場找到宣傳上的USP(獨特銷售主張);第二,為企業推出新產品、創造新利潤提供了渠道;第三,為進一步推廣紅酒消費文化做出了貢獻。在已經瑞香市場的葡萄酒概念中,有的概念是針對釀酒葡萄產區的,例如煙台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雲南紅在雲南彌勒產區的「全球第一榨」、「蓬萊·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昌黎的「中國干紅葡萄酒城」和懷來的「中國葡萄之鄉」等等;有的概念是針對產品特色的,例如陳釀、窖藏、窖釀、年份酒、庄園酒、酒庄酒、老樹葡萄、樹齡、橡木桶干紅和小產區酒等等。這些概念的創造和傳播,都為紅酒企業的領航品牌創造出了一輪又一輪的利潤貢獻。
2. 個性化定製策略
所謂「個性化定製」是指企業在大規模生產的基礎上,將每一位顧客都視為一個單獨的細分市場,根據個人的特定需求來進行市場營銷組合,以滿足每位顧客的特定需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對商品的要求不僅僅滿足於達到規定的質量標准,而是要求滿足個人的需求與期望,實現差別消費。
目前,葡萄酒生產企業採用的定價方法是「認知價值定價法」,即作為定價的關鍵,不是賣方的成本,而是買主對價值的認知。認知價值定價法的關鍵是准確地確定市場對所提供價值的認知。而個性化定製酒,對於目標消費群體來講,所具有的不普遍性、不易接觸性和稀缺性,加之高端葡萄酒主流消費群是價格不敏感型的消費者,也使得索取較高的價格成為可能。業內的個性化定製模式,發端於2003年張裕針對高端市場推出的整桶訂購。在該模式下,高端目標消費者可以在葡萄品種、年份、外包裝以及瓶標等方面作出自己喜歡的組合。當然,個性化定製酒的價格也讓普通消費者望而興嘆,每桶(300瓶X750ml)售價8萬元人民幣,張裕至今銷量累計已達300桶。其中2004年,銷售93桶。2005年3月12日,張裕在廣州宣布,中國首個酒庄俱樂部「張裕·卡斯特VIP俱樂部」正式投入運營。以俱樂部為形式,以文化為內核,與消費者進行「一對一」的溝通。通過專業服務、體驗消費的個性化定製酒為高端紅酒的營銷模式開辟了一個新的渠道,對其他紅酒企業同樣具有參考價值。例如針對一些公司開發的婚慶專用酒過程中出現的用量小、印刷精確度等問題,完全可以用「百年好合」、「傾城之戀」等副品牌開發來實現個性化定製,不但可以涵蓋更大范圍的目標消費群體,而且能夠很好地解決一些由於銷量少而產生的成本增加問題。
3. 子品牌、副品牌開發策略
一般來說,當企業旗下的產品線類型相關度不是很大,或者企業為了使消費者區分同一品類、不同檔次的產品時,可以採用在統一的企業品牌下開發不同子品牌的多品牌策略。如瑞士鍾表根據不同目標消費群體的需求而推出的高端品牌「勞力士」、「歐米茄」,中端品牌「浪琴」和低端品牌「梅花」、「英納格」等。如果企業在產品開發時,採取主品牌不變,而在主品牌之後為新產品添加一個新的名稱,稱為副品牌開發策略。
每個主品牌都會有其特定的個性和文化內涵,葡萄酒企業向市場受眾傳播時尚感、歷史感、親和感、神秘感、綠色感等一系列品牌形象,但隨著目標消費群體的進一步細化,可以盡量用「子品牌」 或者「副品牌」把不同的消費者群區分開來,為每一個不同的消費群體設計一個恰如其分的「品牌」,這樣更能滿足不同顧客群的心理需求。主品牌可以給予副品牌權威性的保護與支持,而副品牌又能夠為主品牌添加新的品牌內涵,從而提升和完善企業的品牌形象。
從目前行業發展來看,由於受到行業規模、企業實力、市場成熟度等因素的影響,子品牌開發由於投入的宣傳費用太大而顯得不是很現實。所以,副品牌開發策略不失為成熟品牌推出高端新產品、大眾品牌切入高端市場的一種選擇。同時,也可以作為低端品牌切入高端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品牌形象的手段。目前,市場上運作比較成功的副品牌主要有張裕·解百納、張裕·卡斯特、煙台長城·紅色庄園、華夏長城·A區等有主流成熟品牌所開發的高端產品。副品牌的命名往往通俗,聽起來順耳,易於流傳。例如張裕公司的「卡斯特」、「解百納」、「一品天然」長城葡萄酒開發的「神州風情」、「紅色庄園」、「綠色庄園」都可以作為很好的副品牌在品牌建設的過程中起到豐滿主品牌的作用。另外,諸如「國色天香」、「出水芙蓉」、「紅顏知己」、「月亮老人」等等富有充分聯想空間的名字都可以作為成熟葡萄酒品牌的副品牌名稱來開發。
4. 商務、政務宴會推廣策略
「零號媒介」的口碑,被現代營銷人視為具有病毒特色的營銷模式,是當今世界最廉價的信息傳播工具,也是可信度最高的宣傳媒介。麥肯錫公司駐倫敦管理營銷專家Renee Dye和同事在研究50個營銷案例後發現,利用口碑營銷製造爆炸性需求有一定規律可循:體驗營造口碑、用故事樹口碑、知識提升口碑、服務影響口碑等。在此過程中,要實現口碑傳播的范圍最大化,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消費的示範作用,通常每個社會階層的人都會向上一個階層或者更高的階層看齊。所以,通過有選擇地培養「意見領袖」,讓品牌有故事可講,進而影響到更大范圍的目標消費群體。
高生活品位、時尚穩重的政務、商務人士一方面作為高端紅酒的重度消費群體,另一方面還兼具「意見領袖」的特徵,高端紅酒通過贊助或者冠名商務、政務宴會的營銷手法,既可以通過事件本身來聚集眼球,又可以影響並培育出自己品牌的「意見領袖」,最終在市場實現最大化的品牌影響力。在此方面的投入和努力上,領軍品牌一直是不遣餘力的。例如,2005年10月18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國際頂級私人物品展(Top Marques Shanghai)上,除頂級跑車、豪華遊艇、全球限量版珠寶等世界頂級奢侈品外,長城葡萄酒旗下美品——華夏葡園B區干紅作為展會惟一「中國禮物」,被隆重贈送給這些國際奢華品的企業名流。此外,在其他的一些商務、政務場合的酒宴指定專用酒中,都有長城葡萄酒的頻繁曝光,例如APEC財長會議、北京申奧紫禁城三大男高音演唱會、中國金唱片獎頒獎盛會,《英雄》首發式、上海國際藝術節、大連國際服裝節、中國國際時裝周春夏系列發布會、義大利巴洛克光雕藝術展、法國國際廚皇美食會授勛慶典和東盟博覽會等等。2005年10月,張裕·卡斯特酒庄酒成為「第五屆亞太城市市長峰會」 宴會惟一指定紅酒。2005年6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合組織(UCLG)大會暨世界市長論壇」上,張裕成為宴會惟一指定紅酒。而在2004年6月份,張裕贊助了「傑克·韋爾奇與中國企業領袖高峰論壇」,2005年4月還成為「2005年博鰲亞洲論壇」的宴會用酒。「王朝」酒被指定為國宴用酒,並且供應231個我國駐外使、領館。北京世界500強財富論壇、上海APEC會議論壇,「龍徽」葡萄酒都被選為唯一指定用酒或宴會特別用酒。
5. 文化營銷策略
從企業生存的外部環境與文化的滲透出發,文化營銷是指企業經營活動中,針對企業面臨的目標市場文化環境採取的一系列文化策略,以減少或防止經營文化與異域文化的沖突,進而使營銷活動適應和融合於當地文化的一種營銷方式。另外,從企業產品與文化的融合入手,文化營銷是有意識地通過發現、甄別、培養或創造某種核心價值觀來達成企業經營目標的一種營銷方式。盡管這兩種觀點強調的營銷策略有所不同,但它們都強調文化在營銷中的作用,實質上都是充分運用文化力量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市場營銷活動。將文化融入營銷,核心在於創造新型的文化價值鏈,以文化的親和力將各利益關系群體緊密地結合起來,發揮協同效應,增強企業的整體競爭優勢。
對於國內葡萄酒品牌來說,文化營銷所要圍繞的中心將是葡萄酒消費文化的推廣和品牌文化的傳播,因此在廣告宣傳、事件營銷、包裝設計、產區營銷、工業旅遊和渠道培訓等方面上國內紅酒品牌企業還是有不少的可圈可點之處。在廣告宣傳中,有香格里拉的「一支好酒,來自天籟」、張裕的「傳奇品質·百年張裕」;在酒表設計上,有「雲南紅」的清純傣族少女、翩翩起舞的蝴蝶、帶著晨露的葡萄、椰樹、大象等渲染出雲南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在工業旅遊方面,有煙台張裕和秦皇島華夏長城的成功樣板;在渠道培育上,有眾多紅酒企業定期、不定期的品酒鑒賞、圖片展覽、免費品嘗等推廣活動。離我們最近的案例要數2005年10月15日的「張裕·卡斯特酒庄體驗之旅」。該活動由「串串葡萄妙手摘」、「滴滴新酒親手制」、「酒庄公主嬌姿展」和「百年歷史回首望」四個環節組成。活動以遊客親身體驗釀酒樂趣、評選首位「張裕·卡斯特酒庄公主」以及感受歐洲葡萄酒庄傳統文化為主要特點,這是國內首次盛大葡萄酒酒庄慶祝豐收活動,來自國內外的100多名遊客參與其中。
總的看來,中國葡萄酒品牌要想在新的一輪競爭中,取得不俗業績。切入高端市場的競爭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尋求、挖掘出一套適合於自身企業高端成長的營銷策略,將是需要我們在競爭中堅持、在堅持中改進、在改進中成熟的必由之路。
http://www.ggttz.com/ViewInfo.asp?id=313
參考資料:http://www.ggttz.com
『拾』 如何打開中國國內的紅酒市場呢
請好的酒推(年輕,貌美,會說話,能陪飲,因為現在有錢人都是流氓),然專後先把產品打入市場,屬可以贈送禮品或者優惠活動
等市場大概了解了這個品牌之後,然後再大力發布廣告,樹立品牌
然後就可以和超市談進貨的事情了,進而佔領市場。
這個事情是分區域的,一步步的推廣,不能一次輻射的面積太大。
紅酒這個東西對中國人傳統的飲酒習慣是個大的挑戰,但是現在人都崇尚健康,所以紅酒還是有很好的前景。
並且這個紅酒都是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喝,所以要樹立輿論領袖,一個人非常喜歡,那麼他就可以影響周圍的人群。
這個時期,人們對紅酒品牌還可以很好的認識,國內的品牌也可以說是魚龍混雜,所以對創牌期間的新產品是不錯的機遇。
記住,高端做文化,低端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