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世界與舊世界的葡萄酒有什麼區別
1、種植方式不同
舊世界畝產限量比較嚴格,那裡是不允許灌溉採取聽天由命的專方式種植;新世界較為屬寬松,可以根據氣候情況進行灌溉。而且在方式上,舊世界講究精耕細作,注重人工;新世界以機械化為主。
2、釀造工藝不同
舊世界以人工為主,講究小產區、穗選甚至粒選,產品檔次差距大,比較講究年份;新世界以工業化生產為主,產品之間品質差距不大。
3、法規不同
舊世界有嚴格的等級標准,以法國為例,每一瓶葡萄酒的正標上都標注等級,一目瞭然。新世界也有相關法規,但不如舊世界嚴格。
4、包裝不同
舊世界沿襲傳統,一般很少有華麗或怪異的包裝,他們注重標示產地、風格較為典雅與傳統;而新世界包裝多樣,講究外在,因為他們注重標示葡萄的品種,色彩較為鮮明活躍。
5、酒標不同
舊世界的酒標信息復雜,包含各項元素,便於消費者認知;新世界酒標信息簡單,不易從酒標信息中了解酒的好壞。
② 葡萄酒所說的新世界和舊世界是如何區分的
舊世抄界是指傳統的歐洲古典襲葡萄酒出產國,特點是更能在酒中結合土壤和氣候的特徵,具有悠久的傳統和歷史,然而規則眾多;新世界是指歐洲以外的葡萄酒出產國,特點是價格不貴,氣候適宜種植葡萄和釀酒,各國的標准不一,存儲時間不長
③ 新世界葡萄酒與舊世界的葡萄酒區別有那些新舊世界的特點釀酒工藝區別是什麼
新世界葡萄酒與舊世界的葡萄酒區別:
以美國、澳大利亞為代表還有南非、智利、阿根廷、紐西蘭等,基本上屬於歐洲擴張時期的原殖民地國家,這些國家生產的葡萄酒被成為新世界葡萄酒。
定義
新世界葡萄酒更崇尚技術,多傾向於工業化生產,在企業規模,資本,技術和市場上都有很大的優勢。同時新世界酒庄還大規模地把休閑旅遊引入酒庄,更利於向葡萄酒愛好者推廣葡萄酒文化。中國作為葡萄的新興市場,其葡萄酒也被認為是新世界的葡萄酒。
老(舊)世葡萄酒:以法國、義大利為代表,還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等,主要是歐洲國家,這些國家生產的葡萄酒被成為舊世界葡萄酒。舊世界葡萄酒注重個性,通常種植為數眾多,各種各異的葡萄。在葡萄園管理方面主要依賴人工,並嚴格限制葡萄產量來保證葡萄酒的質量。1)歷史。舊世界歷史悠久,其生產酒庄有的甚至可以達到幾百上千年的歷史;新世界比較短,最長也就二三百年。
2)種植方式不同。舊世界畝產限量比較嚴格;新世界較為寬松。而且在方式上,舊世界講究精耕細作,注重人工;新世界以機械化為主。在這一點上可以看看勞斯萊斯,純手工生產,但價值卻高的很。
3)釀造工藝不同。舊世界以人工為主,講究小產區、穗選甚至粒選,產品檔次差距大,比較講究年份;新世界以工業化生產為主,產品之間品質差距不大。
4)法規不同。舊世界有嚴格的等級標准,以法國就為例,每一瓶葡萄酒的正標上都標注等級,一目瞭然。新世界也有相關法規,但不如舊世界嚴格。
5)包裝不同。舊世界沿襲傳統,一般很少有華麗或怪異的包裝,而新世界包裝多樣,講究外在。
6)酒標差別。舊世界的酒標信息復雜,包含各項元素,便於消費者認知,而新世界酒標信息簡單,不易從酒標信息中了解就得好壞。
7)規模不同。舊世界得生產單位比較小,有的甚至每年只有幾百箱的產量,而新世界有可能達到幾十萬噸。新舊世界的特點:
新世界國家以美國、澳大利亞為代表,還有南非、智利、阿根廷和紐西蘭等歐洲之外的葡萄酒新興國家。著名的產區有美國的加州,其精華區為納帕谷(NapaValley),該區所產的頂級CabernetSauvignon紅酒,在兩度美法頂級酒盲品對決中打敗法國頂級酒,讓美國酒因此而聲名大噪。還有憑借結冰葡萄釀制的冰酒而聞名全球的加拿大以及源自法國羅訥河谷而在澳洲發揚光大的西哈葡萄釀造的澳洲葡萄酒等。
與舊世界產區相比,新世界產區生產國更富有創新和冒險精神,肩負著以市場為導向的目標。新世界酒庄是消費主義文化,大多輕松直白,果香在開瓶之際就濃重而澎湃。其實,在很多細節上都可以感受到新世界葡萄酒的新意,甚至能夠在新世界葡萄酒的酒瓶上看到漫畫和三維標簽。再比如,現在國際市場不僅有傳統的玻璃瓶包裝,還有新世界葡萄酒罐頭包裝和利樂包裝的現象。而對於精品葡萄酒,包裝上的差別也開始有了一個新的趨勢。以前一般都是使用傳統的軟木塞,而現在越來越多的酒商,尤其是新世界的酒商,開始採用螺旋塞。另外,採用有機種植是近年來新世界酒庄的一個趨勢。
更為關鍵的是,新世界不僅僅新,它也一直在努力變化。從產業化的生產模式,到精耕細作的家族式經營,從模仿舊世界的釀造工藝,到開發因地制宜的發酵技術……這些變化也讓越來越多的目光開始投向這些新興葡萄酒產酒國。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新世界產酒國是無規可循的。雖不像法國等歐洲國家從法律上對葡萄酒的等級進行劃分,但新世界國家也有自己的分級制度。比如美國,其在借鑒原產地概念的基礎上,根據本國葡萄酒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符合自身需求的美國葡萄酒產地(AVA)制度。AVA產地制度,成功保護和規范了葡萄酒生產。需要說明的是,雖然產業化在新世界也許是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但這並不代表全部。在一些著名的優質產區,各個酒庄對釀制流程和工藝上的要求甚至比舊世界還要嚴格。比如在納帕谷,採用人工採摘葡萄的酒庄就有很多,在第一時間過濾掉不好的葡萄,保證釀造的品質。同時,因為納帕谷在1986年就已經成為了美國第一塊農業保護區,因此它擁有全世界葡萄酒產區范圍內最全最嚴格的土地使用和環境保護規則。
在葡萄酒品質方面,新世界葡萄品種可以自由混搭釀造,大多以市場口味為導向。新世界酒的風格更多的是突出創新和改革,在實驗中改進,在繼承傳統中創新。近代釀造業技術從原來單純保護發酵過程的順利進行,到現今以科技提升葡萄酒質量。消費者喜歡什麼口味,就給他們什麼口味的酒,並採用物美價廉的營銷策略,搶占舊世界葡萄酒市場。因自然條件、人為因素等的差異,新舊世界各大產區的葡萄酒在釀酒觀念以及葡萄酒的風格、口味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舊世界的逐步融合,兩者之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了。新舊世界產區在各自的土地上以各自的方式共同為全世界人民釀造著最美味的葡萄酒。
新舊世界葡萄酒釀造工藝區別:
新世界的葡萄酒釀造技術拋開了舊世界的繁文縟節,大膽地對釀酒工藝進行創新,加入了更多科技成份,使用更新的技術來使葡萄酒達到更好的平衡。無論那一年葡萄收成如何,新世界的葡萄莊主們都會利用他們的新辦法來使葡萄酒達到一定的品質標准。他們的釀酒哲學是每年都保持恆定的品質。而舊世界的釀酒師們則執著得多了,特別是法國的名庄,仍然堅持著他們嚴格的葡萄酒釀制工藝,他們更推崇手工工藝,像對待高級定製服一樣一針一線地手工縫制。例如,一顆一顆地手工採摘葡萄,在年份不好的時候,甚至不出正牌酒,以保證其最高的品質。他們的釀酒哲學是每年都保留葡萄酒獨自的個性。
在新世界,一株葡萄大約可產一公斤的葡萄、釀出半公升的葡萄酒,而在法國的名庄,同樣的土地生產的葡萄遠遠不及新世界國家,貴腐葡萄酒的釀造則更甚,一株葡萄最終只可釀出一杯葡萄酒。在法國,法律規定酒農不能在葡萄生長過程中對葡萄秧澆水,施肥次數應控制在最少,法國人認為人工的痕跡越少,越證明葡萄酒的珍貴,葡萄酒是「上帝的禮物」,是自然的產物,天成為貴。而在新世界國家,澆水、施肥便沒有規定得如此嚴格了,他們更相信聰明的「人為」更能體現智慧的成果。
當然,現在許多舊世界國家因為成本過高,漸漸失去了競爭優勢,有見及此,一些舊世界的葡萄酒釀造商也漸漸融入新的技術來彌補人工的不足,既有悠久的歷史和得天獨厚的自然因素,又有新技術的支持和完善。舊世界和新世界的葡萄酒各俱鮮明的特色與個性,兩者的競爭,勢必更有利於葡萄酒的發展。
來自:廣東帝豪酒業
④ 一瓶新世界紅酒或舊世界紅酒如何確定它需要醒還是不需要醒
無論新世界還是舊世界的酒都需要醒酒
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由於釀造工藝的不同
新世界酒醒酒時間比較短,幾分鍾,十來分鍾就可以了
而舊世界的酒醒酒時間就比較長了,一個多小時兩個小時甚至更長的都有
⑤ 新世界和舊世界葡萄酒怎麼劃分
凡歐來洲的葡萄酒產酒國家都是舊世自界。
歐洲以外的產酒國家(除中國外)叫做新世界。
中國不是歐洲殖民擴張時期引進葡萄酒的(這是提出新、舊世界劃分理論的休.強生的理論依據),所以不屬於舊世界,也不屬於新世界,而應稱為「葡萄酒古文明國」。但習慣上,將中國按照「凡歐洲以外」的標准劃分為新世界,也不為錯。
⑥ 葡萄酒怎麼分新世界、舊世界
新世界國家:美國、澳大利亞、南非、智利、阿根廷、紐西蘭等,基本上屬於歐洲擴張時期的原殖民地國家,這些國家生產的葡萄酒被成為新世界葡萄酒。老(舊)世界國家: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等,主要是歐洲國家,這些國家生產的葡萄酒被成為舊世界葡萄酒。差別:1)歷史。舊世界歷史悠久,其生產酒庄有的甚至可以達到幾百上千年的歷史;新世界比較短,最長也就二三百年。2)種植方式不同。舊世界畝產限量比較嚴格;新世界較為寬松。還在方式上,舊世界講究精耕細作,注重人工;新世界以機械化為主。在這一點上可以瞧瞧勞斯萊斯,純手工生產,但價值卻高的特別。3)釀造工藝不同。舊世界以人工為主,講究小產區、穗選甚至粒選,產品檔次差距大,比較講究年份;新世界以工業化生產為主,產品之間品質差距不大。4)法規不同。舊世界有嚴格的等級標准,以法國就為例,沒一瓶葡萄酒的正標上都標注等級,一目瞭然。新世界也有相關法規,但不如舊世界嚴格。5)包裝不同。舊世界沿襲傳統,一般特別少有華麗或怪異的包裝,而新世界包裝多樣,講究外在。6)酒標區別。舊世界的酒標信息復雜,包含各項元素,便於消費者認知,而新世界酒標信息簡單,不易從酒標信息中了解就得好壞。7)規模不同。舊世界得生產單位比較小,有的甚至每年只有幾百箱的產量,而舊世界有可能達到幾十萬噸。或許而且有其他一些區別,這里便不再詳列,假如說一個極端的話,那麼舊世界葡萄酒和新世界葡萄酒的區別,相當於勞斯萊斯和本田的區
⑦ 新世界葡萄酒和舊世界葡萄酒是怎麼分的啊
東方紅酒窖:舊世界主要是那些老牌的葡萄酒生產國,主要以歐洲國家為主,如最著內名的法國、意容大利、德國,還有歷史同樣甚至更為悠久的西班牙、葡萄牙。新世界是指那些在近二三百年才崛起的葡萄酒生產國,像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智利、阿根廷等。
⑧ 葡萄酒是怎麼劃分新世界和舊世界的
很多消費者都會問到,哪一國的葡萄酒比較好喝?美國?法國,還是義大利?這個問題經常困擾著初次品酒的消費者。面對市場產品琳琅滿目陳列,多半無從選擇。
舊世界的傳統 VS新世界的思維
著名英國葡萄酒作家,Mr. Huge Johnson 在最暢銷的世界名著《World Atlas of Wine》中,首先將世界上所有的葡萄酒生產國家一分為二,那就是 舊世界葡萄酒 Old World 與新世界葡萄酒 New World。 舊世界葡萄酒源自於中亞高加索山脈,就是目前的喬治亞共和國所在地。經考古學家出土之葡萄酒瓮證明人類葡萄釀酒已經有七千多年的歷史,後來傳抵埃及、希臘與羅馬等地,再隨宗教傳遍東西歐洲國家。葡萄酒是古代重要經濟作物,先民經由觀察葡萄於各種土地生長的情形,了解到唯有尋找到適合耕種葡萄的貧瘠田地,才能釀造出酒精度高、質量優異、易於保存且口味豐郁之葡萄酒。數千年來,位於舊世界各產區也因氣候環境差異,逐漸發展培育出各地特性之葡萄品種,釀制出蘊含當地特有風味之葡萄酒。正如同台灣茶文化,各地因氣候、品種、發酵與烘焙方式之不同,而各自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風味與芳香。
而新世界葡萄始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隨歐洲新移民潮帶到當地種植的歐洲葡萄品種,傳抵至南美洲,開始致力於葡萄的耕種與釀造。早期發現歐洲種葡萄無法種植在美洲本土,經數年培育後及枯萎死亡,被當地原生之葡萄根瘤病芽蟲啃噬根部;除了在少數氣候特殊乾燥的南美洲國家例如智利與阿根廷外,歐洲種葡萄在美國幾乎無法生存。而美洲特有的美洲種葡萄 Vitis-Labrusca經發酵釀造後產生濃郁的狐臭味Foxy,為葡萄酒帶來不甚悅人的風味,口感不佳無法用來釀造。直到十九世紀末期,才由嫁接的方式,將美洲種做為樹根占木,葡萄能順利躲過當地之根瘤病芽蟲的吞噬,葡萄耕種這才正式於美洲落地生根。
美洲葡萄酒由於發展時間不是很長,像是種美國的葡萄樹大多仰賴人工灌溉才得以存活,不若歐洲傳統產區,除非嚴重旱災,否則在歐盟會員國的法定產區級(VQPRD/AOC) 人工灌溉葡萄田是嚴格禁止。在歐洲的傳統葡萄酒產區,無一不是經過數千年的實驗種植,才能天然地培育出適合當地氣候條件之葡萄品種,讓葡萄樹自然生長,讓自然去醞釀酒的滋味與風華,這樣的理念一直是歐洲高級葡萄酒的精神。其實就學理來說,貧瘠的土地刺激了葡萄樹根部向下尋找水源,但是樹根越往土地里鑽,所帶來的大量礦物質不但造就葡萄酒屬於土地的特殊風味,葡萄本身也因根部吸取之水分稀少,使得糖份濃度相對提高,本身也因帶有豐富礦物質而使葡萄酒有了屬於土地的芬芳。
十六世紀以後這些品種傳抵美洲後,部分環境適應力強的品種例如:Cabernet Sauvignon, Merlot 與Chardonnay等生長情形良好。但目前新世界葡萄酒釀造方式多以消費者喜好為目的,也就是說,新酒就必須充滿果香,口感柔順。即開即飲的消費方式。尤其剛開始接觸葡萄酒的新進消費者多不願意買一瓶酒,還必須小心地保存數年後才能盡嘗其味。新世界葡萄酒之所以能夠在世界各大酒展上鋒芒盡出,原因不外釀造方式的改變,也就是說利用科學的方式例如:低溫發酵(Low temperature fermentation)藉以延長葡萄酒發酵期,增長許多酯類物質,增加了果香香氣,雖說使葡萄酒增加許多芳香,但這些在人工低溫環境下生成的脂類物質原本不屬於葡萄酒本身,這種人造的芳香分子很容易就隨溫度增加而散失,在瓶內保存的期也不長,但卻能滿足初學者或一般消費者即開即飲的需求。因此現代新世界釀造法可以說是以消費者需求為取向,為了滿足消費者,必須以各種現代科技方式達到這種要求,其中不乏以添加人工化合物的方式例如:橡木木削、橡木精或甘油等,省去繁雜瑣碎的橡木桶培養時間,增益葡萄酒之口感。
目前世界上葡萄酒釀造業有兩大思維:
第一種稱為 Oenologie préventif
另一種則稱為 Oenologie correctif
自然預防釀製法最注重釀造前葡萄質量,讓葡萄自己去展現其風華,除需事先測量葡萄之最佳成熟度以外,最重要的是葡萄出生地的土質、向陽度與氣溫。以上三者在法文里稱之為 Terroir,這個無法直接翻譯成其它語言的字,其內在意含正如創立於十一世紀的勃根地西妥教團Cistercian僧侶這樣解釋這個字:Le lien entre une parcelle de vigne avec son sol, sa situation, son exposition et les caractère qu』elle confère au vin de façon stable au long des années pour établir sa typicité. (一塊葡萄田、其地質、地勢、向陽度與葡萄酒質間的關連,隨時間粹煉而保持恆久不變,孕育出這片土地特有風格。)這種葡萄酒的釀酒師,只是選擇最佳的方式,讓葡萄酒自己去詮釋屬於大自然的風味,而不是嘗試著去改變其自然風格。舉例來說,一瓶勃根地白葡萄酒產區,北起白酒村落Chablis 南至 Pouilly Fuissé ,若選擇同年份的六個生產白葡萄酒的村莊例如: Chablis, Meursault, Chassagne, Pouligny , Montagny, Pouilly Fuissé,雖然都是同樣的品種 Chardonnay,但是您會發現每一瓶酒都顯現出相當不同的性格、風味與芳香,這就是 Terroir 所給予葡萄酒之間各自不同的性格,在口感上著顯著差異。這就是來自大自然的葡萄酒 Le vin de terroir / the wine of Terroir。
新世界的思維
近代釀造業技術不斷創新,從原本單純保護發酵過程順利進行,到現今以科技提升葡萄酒質量。例如發酵菌種的篩選帶給葡萄酒不同的芬芳、低溫發酵可以增益葡萄酒的酯類芬芳、逆滲透濃縮法、冷凍粹取法等等。這些先進的釀造方式主要的用意都是在釀造出適合好喝的葡萄酒。
歐美釀造觀念分歧
筆者曾於許多國際場合,親眼見過歐美釀造業者對於葡萄酒定義的爭執,最精彩的莫過於去年十月於德國舉行的國際酒展,題目就是新世界與舊世界差異。首先發言的是一位來自紐西蘭的釀酒師,他認為法國高級葡萄酒產地,例如波爾多,葡萄酒酒質過於濃郁,往往需要數年瓶內熟成才能飲用,不符合現代消費者所需之即開即飲的消費習性。請問會有誰買下一瓶葡萄酒,然後苦等十年才來飲用呢?所以新世界葡萄酒才符合現代消費者的需求。
此時,另一位法國勃根地釀造師則立即發言,他首先贊同這位紐西蘭釀酒師的說法,並認為科技可以改變葡萄酒的風味,釀造出好喝易飲適合消費者的葡萄酒。但是他話鋒一轉:『沒錯,葡萄酒在新世界,就像是棒棒糖一樣好吃,而且老少咸宜,一個小孩生下來一歲開始吃棒棒糖,兩歲也喜歡吃棒棒糖,三歲也可以,到了二十歲,他吃的只有這種沒有文化,不用大腦的食物。所以,新世界的葡萄酒就像是棒棒糖。如果一瓶葡萄酒只剩下品種的名稱,這瓶酒已經失去大地賜與的生命,只剩下人工調制的風味而已。
美國釀造大師 M. Beringer 曾經說過:"It is easy to make good wines, just start with good grapes, and practice for a hundred years. 要釀造出一瓶好酒是相當容易的事情,先培育出好的葡萄,然後再練習個一百年就會成功。"這位大師告訴我們什麼呢?筆者認為相當值得台灣釀酒業深思,因為到底我們要釀造的是什麼樣的酒,都操縱在我們的手中。要尋得適合的氣候、土壤,釀造出來的葡萄酒不只是好喝,還要具備深度與來自大地的滋味。這種渾然天成的葡萄,她的芳香在土地上已經開始孕育,在一年氣候里成長,在陽光中茁壯,釀酒師的工作只是像個接生婆。一瓶真正來自然的葡萄酒,其風華是大自然所賦,釀酒師的角色只是選擇最理想的方式,將葡萄裝到瓶子里而已。
⑨ 一瓶新世界紅酒或舊世界紅酒如何確定它需要醒還是不需要醒
無論新世界還是
舊世界
的
酒都
需要醒酒
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由於釀造工藝的不同
新世界酒醒酒時間比較短,幾分鍾,十來分鍾就可以了
而舊世界的酒醒酒時間就比較長了,一個多小時兩個小時甚至更長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