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丹江口市在哪
丹江口市,抄位于湖北省西袭北部、汉江中上游,是十堰市市域副中心城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定之后,丹江口市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水都”。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被誉为“亚洲天池”,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市是武当文化的发源地,武当武术享誉世界,境内的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5A级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丹江口是湖北第二大柑橘产区,也是水产大市,渔业资源丰富,武当山周边盛产中药材。汉江集团是最大的驻丹企业。
你其实可以直接网络 网络 搜索的。。很详细
❷ 丹江口旅游攻略
丹江口市交通通信发达,水、陆、空组合交通成网,四通八达,襄渝铁路、汉十公路、汉十高速公路贯穿全境,316国道纵贯五个乡镇;汉丹铁路直达武汉,汉江航道直通武汉、上海等口岸
丹江口市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的道教圣地、武术之乡,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区——武当山,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 有被誉为“汉民族民歌第一村”的吕家河民歌村和“中国民间文化活化石”的伍家沟故事村等响亮的城市名片。
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秦岭山脉的屏障作用,加之丹江口水库的水全效益及垂直地貌的影响,构成了该市优越的山区域性小气候。基本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相对湿度大”等。全市年平均气温7.7°C--16°C,>10°C的活动积温为2200°C--5100°C,无霜期180--250天,全市日照时数1950小时,年均日照率为44%,年降雨量750MM--900MM,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年蒸发量1979.1MM。
最佳旅游时节:
4月-10月适宜。
❸ 湖北十堰丹江口市哪里产桔子
武当山的武当蜜橘。
武当蜜桔,湖北省丹江口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武当蜜桔以其地域独特、色泽鲜艳、味浓化渣、酸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等特点而闻名。
武当蜜桔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土台乡、均县镇、习家店镇、凉水河镇、六里坪镇、土关垭镇、浪河镇、丁家营镇、石鼓镇、官山镇、牛河林业开发管理区、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白杨坪林业开发管理区、新港经济开发管理处、三官殿办事处、丹赵路办事处等17个乡镇、办事处、特区、管理区、开发管理处现辖行政区域。
(3)丹江口市丹之源啤酒厂扩展阅读:
丹江市橘子的生长环境:
丹江口市地处秦岭山系武当山隆起与大横山余脉之间,地势高低悬殊,山地、河谷、丘陵地貌单元众多,多种类型均有分布,山地之中有丘陵,山丘之中有盆谷。
丹江口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酷热,降水量集中;冬季严寒少雨雪;春秋气候温和。大陆占57.60%。四季分配:冬长于夏,春秋相近。
具有降水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的特点。年日照数1950小时,日照率44%,每平方厘米土地全年接收104.8千卡辐射能。平均气温为摄氏15.6—16.0度,年较差24.7度。全市无霜期最长达277天,最短219天。年均降水量为750—900毫米。
汉江两岸及其支流谷地,海拔高度一般在300米至500米,总面积344.9万余亩,其中耕地面积40.3万余亩。坡度在20度以上的多发育为山地黄棕壤性土;山坡下部坡积物是该市黄棕壤的主要地区。其间夹有紫色土和石灰土两类不同的土壤;在地势平缓的地段平川较多,适宜于农作物种植,是粮食和蜜桔的主要产区。
❹ 丹江口上中游中低山中度水土流失
本区域属丹江口库区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区域,是以老灌河、淇河流域为主,共涉及19个乡镇,其中西峡县14个,淅川县4个,内乡县1个。该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破碎,成土母质松散,极易遭受侵蚀,区内坡耕地面积大,沟蚀和面蚀都比较普遍。
项目区地处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部,项目区山高坡陡,石多土薄,主要土壤类型为棕壤、紫色土,区内坡耕地面积大,沟蚀和面蚀都比较普遍。
5.4.3.1 研究区水土保持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该区大部分位于西峡县境内。西峡县作为丹江口库区上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从2005年开始,重点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到2010年,西峡县共计规划了完成42个小流域综合治理,西峡县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详见表5.3。
表5.3 西峡县水土保持治理分类清单
数据来源: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2005.
5.4.3.2 研究区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本书第3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研究”研究成果,本区作为生态经济综合治理区分为四个不同的区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林保护区、中低山林牧业综合发展区、浅山丘陵林果药立体开发区和河谷库区沿岸林粮复合经营区。然后根据各区人地关系、水土流失特征以及对丹江水库影响程度等,划分不同地貌类型区,对不同区域采取相应的生态经济综合治理措施。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林保护区
该区主要包括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峡烟镇管理处和黄石庵管理处、西峡恐龙蛋化石群省级古生物遗迹自然保护区和寺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西峡县北部山区9个乡镇深山、远山区。海拔高度在1200 m上,土壤主要为棕壤,土层厚度30~60cm,立地条件较差。
本区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故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应体现这一功能:以生态修复为主,采取水土保持林草和封山育林等措施,全面打造森林保护区。
(2)中低山林木业综合发展区
该区主要西峡县北部和西部11乡(镇)中山、浅山区,海拔在800~1200 m之间,土壤为黄棕壤,土厚在30~60cm以上,坡度在16~36°之间。区内用材林分布广,但疏幼林多,林分、林相质量低。
本区主要经济发展方向是发展林牧业,其小流域综合治理总体布局应突出水土保持林地规划:进行林种、林相及树种的规划改造,全力打造高产、优质的林牧业经济区。
(3)浅山、丘陵林果药立体开发区
该区分布在海拔800 m以下,坡度在15°以下,土壤为黄棕壤厚土型的浅山、丘陵地带,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
本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以“林、果、药”三大支柱产业为主,是全国有名的“猕猴桃之乡”,以山茱萸为主导的中药产业也全国闻名。其小流域综合治理总体布局应突出特色产业,改良林种、发展林业,全力打造立体林果药经济发展。
(4)河谷、库区沿岸林粮复合经营区
该区位于灌河、丁河、丹水河、淇河、峡河土层深厚的河谷两岸,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一定的灌溉条件。
本区域是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应以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园地为目标,做到高产出、高投入,治理措施要有利于保水保肥,合理布设水利设施。
❺ 2013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的构想.水是生命之源,是“美丽中国”的重要元素.(1)丹江口市是南
(1)水污染的途径是:工业、生活废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要确保一江清水内送北容京,就要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中不用含磷的洗涤剂;植树造林等.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瓶底装少量水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是为了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以免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1)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瓶底装少量水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是为了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以免污染空气.
❻ 丹江口在哪里.知道吗
丹江口
市情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定之后,湖北省丹江口市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水都”。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丹江口市,春秋战国史称均陵,秦灭楚国置县武当,汉承秦制,隋唐改称均州;宋、元、明、清历代皆为重镇;民国初年改州为县;1983年,改为丹江口市。这里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先贤辈出,陈抟、苏辙、徐霞客等历史名人来此赋诗撰文,为古均州文化增光添彩。
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库容290亿立方米的丹江口水库,烟波浩瀚,一片碧蓝,状如翡翠,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
丹江口市是武当文化的发源地。境内的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武当武术享誉世界。境内还有全国著名的“民间文化活化石”——伍家沟故事村,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民歌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的知名度以及悠久的文化历史,促进了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丹江口市已着手将丹江口水库和武当山作为著名品牌来培育,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度假休闲区。
丹江口市工业基础雄厚。她是东风公司重要的生产配套基地,是东风公司东进战略的承接点,拥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0多家,已初步形成冷轧和热轧两个中心。丹江口市“四大一新”产业不断壮大,铝业公司、农夫山泉、西宝钢芯铝、丹瑞碳素公司、丹传公司等一批新的企业正在成长,工业基础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丹江口市生态环境优良。丹江口林木葱郁、群山含翠,森林覆盖率达39.3%,近几年,该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广泛进行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到2010年,力争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丹江口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0.5%,人均公共绿地14.86平方米,曾荣获全国绿化城市称号。丹江口水库水面达112万亩,优良的水质纯净无污染,独特的水产品琳琅满目。鳊、鲅、鲤、鲫、鳜、银鱼等鱼类肉鲜味美,是席上佳肴。丹江口水电站装机105万千瓦,年均发电50亿千瓦时,丰富的水电资源,为境内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今,丹江口市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识,力争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饮用水基地、湖北重要的铝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基地和优质农产品基地。
丹江口市物产资源丰富。这里是我国最北缘的优质柑桔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5亿公斤,丹江柑桔被国家评为“中华名果”。茶叶、木耳、香菇等农特产品享誉全国,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武当绿羽”、“武当针井”、“武当剑茶”,被农业部、湖北省评为优质茶。其中“武当针井”是湖北省著名商标,被欧盟认证为有机(生态)食品。丹江口探明矿藏40多种,其中钛铁、钒储量居湖北省之首。非金属矿有白云岩、石灰岩、电解石、大理石、石棉等可供投资开发。丹江口地产中药材品种多达1100多种。境内武当山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盛产名贵中药天麻、灵芝、金钗、何首乌,堪称武当四宝。
丹江口市交通通信发达,水、陆、空组合交通成网,四通八达,襄渝铁路、汉十公路、汉十高速公路贯穿全境,316国道纵贯五个乡镇;汉丹铁路直达武汉,汉江航道直通武汉、上海等口岸;武当山机场、襄樊机场分别距市区26公里和108公里。移动通讯、信息传递方便快捷,工业基础良好,城市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全国著名企业农夫山泉有限公司,在丹江口投资兴建的纯净水及果汁饮料生产基地已经竣工投产;美国的EPlC和JLF公司的相关项目,落户丹江口并投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大桥横跨汉江,将使丹江口右左岸城区连为一体。此外,正在修复的武当山八宫之首的净乐宫丰富了旅游线路,南水北调纪念塔、观景台等一系列建筑将拔地而起。
丹江口市决心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机遇,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经济强市、旅游名市、文明靓市”的总体奋斗目标,举全市之力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扩大招商,开拓创新,发展丹江口经济,全力打造中国水都--丹江口。
历史沿革
丹江口市是1983年8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原均县为基础设置的县级市。地处鄂西北,汉水中上游。东与老河口市交界,南与房县接壤,东南与谷城县相连,西与十堰市、西北与郧县相接,东北与河南省淅川县为邻。城区丹江口,东南距省会沿公路480公里,西距郧阳地区行署驻地十堰市沿公路110公里。市境东西长73公里,南北长81公里,总面积3111平方公里。全市人口43.1万,有汉、回、满、壮、侗、苗、白、蒙古、土家、布依等11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9.82%。
1948年3月21日,均县解放。当时人口23.9万,其中县城人口1.5万。1959年因建丹江大坝县城迁至丹江口,经过近30年的建设,市区面积已达16平方公里,有4个街道办事处,20个居委会,17个自然村,人口83,064人。
截止1986年底,全市共有工业企业108个,职工总数2.4万。其中,中央、省属企业25个,职工1.47万人。工业门类14类之多,冶金、电力、化学、机械、建材、食品、纺织、缝纫、文化用品工业等大门类已形成行业优势,化学、机械、建材、食品等已成为市属工业的四大经济支柱。丹江口市目前已形成以水利枢纽工程为主的地区性工业中心城市。
丹江口市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1986年全市有大、中、小学526所,学生10万多人。其中,水电部、省属高等、中等学校4所,本市中等师范学校1所、普通高中3所、农业中学5所、初中69所、小学445所,在校学生99.722人。除此以外,还有各种成人学校、职工学校、电视大学等。
丹江口市历史悠久,文化繁盛,追溯其历史对本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资治都是有益的。
❼ 丹江口在哪
丹江口
市情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定之后,湖北省丹江口市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水都”。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丹江口市,春秋战国史称均陵,秦灭楚国置县武当,汉承秦制,隋唐改称均州;宋、元、明、清历代皆为重镇;民国初年改州为县;1983年,改为丹江口市。这里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先贤辈出,陈抟、苏辙、徐霞客等历史名人来此赋诗撰文,为古均州文化增光添彩。
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库容290亿立方米的丹江口水库,烟波浩瀚,一片碧蓝,状如翡翠,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
丹江口市是武当文化的发源地。境内的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武当武术享誉世界。境内还有全国著名的“民间文化活化石”——伍家沟故事村,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民歌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的知名度以及悠久的文化历史,促进了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丹江口市已着手将丹江口水库和武当山作为著名品牌来培育,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度假休闲区。
丹江口市工业基础雄厚。她是东风公司重要的生产配套基地,是东风公司东进战略的承接点,拥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0多家,已初步形成冷轧和热轧两个中心。丹江口市“四大一新”产业不断壮大,铝业公司、农夫山泉、西宝钢芯铝、丹瑞碳素公司、丹传公司等一批新的企业正在成长,工业基础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丹江口市生态环境优良。丹江口林木葱郁、群山含翠,森林覆盖率达39.3%,近几年,该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广泛进行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到2010年,力争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丹江口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0.5%,人均公共绿地14.86平方米,曾荣获全国绿化城市称号。丹江口水库水面达112万亩,优良的水质纯净无污染,独特的水产品琳琅满目。鳊、鲅、鲤、鲫、鳜、银鱼等鱼类肉鲜味美,是席上佳肴。丹江口水电站装机105万千瓦,年均发电50亿千瓦时,丰富的水电资源,为境内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今,丹江口市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识,力争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饮用水基地、湖北重要的铝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基地和优质农产品基地。
丹江口市物产资源丰富。这里是我国最北缘的优质柑桔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5亿公斤,丹江柑桔被国家评为“中华名果”。茶叶、木耳、香菇等农特产品享誉全国,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武当绿羽”、“武当针井”、“武当剑茶”,被农业部、湖北省评为优质茶。其中“武当针井”是湖北省著名商标,被欧盟认证为有机(生态)食品。丹江口探明矿藏40多种,其中钛铁、钒储量居湖北省之首。非金属矿有白云岩、石灰岩、电解石、大理石、石棉等可供投资开发。丹江口地产中药材品种多达1100多种。境内武当山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盛产名贵中药天麻、灵芝、金钗、何首乌,堪称武当四宝。
丹江口市交通通信发达,水、陆、空组合交通成网,四通八达,襄渝铁路、汉十公路、汉十高速公路贯穿全境,316国道纵贯五个乡镇;汉丹铁路直达武汉,汉江航道直通武汉、上海等口岸;武当山机场、襄樊机场分别距市区26公里和108公里。移动通讯、信息传递方便快捷,工业基础良好,城市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全国著名企业农夫山泉有限公司,在丹江口投资兴建的纯净水及果汁饮料生产基地已经竣工投产;美国的EPlC和JLF公司的相关项目,落户丹江口并投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大桥横跨汉江,将使丹江口右左岸城区连为一体。此外,正在修复的武当山八宫之首的净乐宫丰富了旅游线路,南水北调纪念塔、观景台等一系列建筑将拔地而起。
丹江口市决心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机遇,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经济强市、旅游名市、文明靓市”的总体奋斗目标,举全市之力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扩大招商,开拓创新,发展丹江口经济,全力打造中国水都--丹江口。
历史沿革
丹江口市是1983年8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原均县为基础设置的县级市。地处鄂西北,汉水中上游。东与老河口市交界,南与房县接壤,东南与谷城县相连,西与十堰市、西北与郧县相接,东北与河南省淅川县为邻。城区丹江口,东南距省会沿公路480公里,西距郧阳地区行署驻地十堰市沿公路110公里。市境东西长73公里,南北长81公里,总面积3111平方公里。全市人口43.1万,有汉、回、满、壮、侗、苗、白、蒙古、土家、布依等11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9.82%。
1948年3月21日,均县解放。当时人口23.9万,其中县城人口1.5万。1959年因建丹江大坝县城迁至丹江口,经过近30年的建设,市区面积已达16平方公里,有4个街道办事处,20个居委会,17个自然村,人口83,064人。
截止1986年底,全市共有工业企业108个,职工总数2.4万。其中,中央、省属企业25个,职工1.47万人。工业门类14类之多,冶金、电力、化学、机械、建材、食品、纺织、缝纫、文化用品工业等大门类已形成行业优势,化学、机械、建材、食品等已成为市属工业的四大经济支柱。丹江口市目前已形成以水利枢纽工程为主的地区性工业中心城市。
丹江口市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1986年全市有大、中、小学526所,学生10万多人。其中,水电部、省属高等、中等学校4所,本市中等师范学校1所、普通高中3所、农业中学5所、初中69所、小学445所,在校学生99.722人。除此以外,还有各种成人学校、职工学校、电视大学等。
丹江口市历史悠久,文化繁盛,追溯其历史对本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资治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