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知道雪花啤酒的历史
雪花啤酒是伪满时期就有了,建国后成国有的沈阳啤酒厂,94年华润收购迎来了大发展
『贰』 富川福汇纸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富川福汇纸业有限公司是2018-11-0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注册成立的有限版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权股),注册地址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莲山镇大深坝村288号(华润雪花啤酒厂旁)。
富川福汇纸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51123MA5NG4DU3H,企业法人韦清荣,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富川福汇纸业有限公司,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富川福汇纸业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叁』 有没有朋友了解 广西富川县华润雪花啤酒厂怎么样 我去那里做统计员 不知道住宿以及其他待遇怎么样 在线等
不太好。去电厂会好一点。我是富川的。跟华润打交道
『肆』 富川的自然资源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由年的89153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11468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80年翻2.8番。
全县GDP由1983年的0.81亿元,增长到1993年的5.13亿元,年均增长20.33%(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13.18亿元,年均增长9.9%(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40.11亿元,年均增长14.93%(8年增长数),比1983年增长49倍;财政收入由1983年的716万元,增长到1993年的6245万元,年均增长24.18%(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6138万元,年均增长-0.17%(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3.37亿元,年均增长23.73%(8年增长数),比1983年增长47倍;全社会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83年的924万元,增长到1993年的9140万元,年均增长25.75%(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29762万元,年均增长12.53%(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72.19万元,年均增长 48.97%(8年增长数),比1983年增长78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3年的188元,增长到1993年的284元,年均增长4.21%(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1584万元,年均增长18.75%(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4483元,年均增长13.89%(8年增长数);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2006年实现历史性突破,工业主导地位日益显著。 富川瑶族自治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生产稻谷、玉米、小麦、大豆、红薯等粮食作物,辅以油料、棉花、麻类等。据民国22年(1933年)统计,全县耕地面积为290788亩(含今钟山县鲤鱼洲),粮食总产为3710.6万公斤(民国期间最高年产量)。
解放后,1958年,县域耕地292584亩,粮食总产量为3820.2万公斤。随后,由于进行大模范的农田水利建设,耕地面积逐步减少,至1962年,全县耕地面积为259487亩,粮食总产为3425.8万公斤。但由于水利设施增加,对旱涝的抵御能力增强,并采取调整作物布局、改进耕作制度、推广良种、施用化肥、农药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70年,全县耕地面积为256171亩,比1962年减少1.28%,粮食总产增至5020.1万公斤,比1962年增长31.76%。1980年后,调整农村经济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发展迅速。1985年,全县耕地面积为265570亩,粮食总产量上升到9289.3万公斤,比1970年增长85%。1989年,粮食总产量为8994.2万公斤,其中稻谷8412.6万公斤,玉米358.5万公斤,小麦19.9万公斤,大豆(含青豆、黄豆、黑豆)127万公斤,红薯折谷47.8万公斤,其他杂粮28.4万公斤;油料作物总产237.03万公斤,其中花生210.13万公斤,油菜籽25.76万公斤,芝麻1.14万公斤;麻类总产量为7.22万公斤。
2012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1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43元,比2011年增长12%。成功流转土地40万亩,建成了以片区模式推进的“二园三廊一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平台,着力打造了脐橙、蔬菜、烤烟、生猪、高产油茶林等五大特色优势农业。全县共种植优质水果40万亩,其中种植脐橙25万亩;年复种无公害蔬菜20万亩以上;年种植春烤烟3万亩以上;引进了广东温氏、广东杨氏等一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446家农业企业集群发展的规模,规划建设了富川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实现了200吨/时水果加工能力。富川县被评为“中国特色农业百强示范县”、“中国脐橙之乡”、 广西最大脐橙生产基地和春烤烟生产基地 、广西唯一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富川脐橙”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多次在国内外农业博览会荣获金奖,并被指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专用果。 清末、明初,县内只有铁、木、缝纫、竹器、织布、印刷等行业的个体手工业。民国35年,古城街由商人集资兴办第一家工业企业一一古城火力发电站,用旧汽车头作动力发电,供给几家小商店和几户地主照明;随后,广东籍商人在古城街集资兴办益民加工厂,利用富江河水作为动力,为当地居民舂米;还有一家手工业作坊,用人力操作一台铁木摇头车床,制造鸟枪和修理农具,皆为私营企业。
解放初期,由于与钟山合县,工业企业都在钟山片。1952年至1956年,富川片仅有一些手工业,加工制造犁头、鼎锅、扒锅和锄头、镰刀等简单小农具和生活用具。1956年工业总产值仅为144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1961年富川与钟山县分县后,县属国营工业和二轻工业逐步得到发展,1970年工业总产值619万元。1978年,工业总产值增到1711万元,比1956年增长10.9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少工业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所提高。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3357万元,比1956年增长22.3倍,比1978年增长96%。1985年后,在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对原有企业进行技改扩建,到1988年投入资金达3102万元,仅烟厂技改扩建就投入1833万元,使烟厂的生产能力由1985年的2.8万大箱增加到15万大箱。1989年卷烟工业产值8715万元,创税5421万元,成为富川工业的重要支柱。以卷烟为龙头的配套企业应运而生,先后办起商标印刷厂、纸箱包装厂、卷烟材料厂,年新增产值近千万元。1987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144万元,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198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增至13942万元,比1985年增长3.15倍。其中:中央企业(烟厂)产值8715万元,占62.51%;自治区属立新农场118万元,占0.84%;县国有工矿企业总产值2897万元,占20.78%;集体企业产值1124万元,占8.06%;合营与个体工业产值1088万元,占7.8%。全县国营工矿企业28个,其中独立核算企业16个;集体企业190个,其中县属企业12个,乡办企业45个,村办企业133个;村以下办工业1194个,其中合作工业240个,个体工业954个。全县工业企业按行业分,有18种,其中主要行业有8种,按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次序排列是:烟草加工71.98%,食品5.22%,化工3.34%,机械1.88%,饮料1.76%,建材、采矿1.74%,纺织1.29%,印刷1.26%,其中它占11.55%。
2008年,成功引进了央企巨头华润集团到富川投资办厂,其中总投资75亿元、2×10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华润(贺州)火电厂将于6月建成发电,总投资9亿元、年产200万吨水泥的华润(富川)水泥厂已于2010年5月建成投产,总投资5亿元、年产20万吨啤酒的华润雪花啤酒厂将于10月建成投产。同时,以华润(贺州)火电厂、华润(富川)水泥厂、华润雪花啤酒厂三大企业为核心创建了广西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成为贺州市的一号工业园区和自治区林念修副主席担任组长的全区重点工业园区。利用富川丰富的风力资源,引进中国大唐、中国华能、广西水利集团、中国风电等四大集团投资60亿元的长春、龙头、金子岭、朝东等4个风力发电场。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7家。2012年,以华润产业为龙头的富川循环工业开局良好。华润火电厂1号机组试发电运行,华润富川水泥厂满负荷生产;华润雪花啤酒厂已完成主机地下部分基础施工。预计投资150亿元的华润火电厂建成生产后将形成60亿元的年产值,投资13亿的华润水泥厂建成生产后将形成12元亿的年产值,华润啤酒厂建成后将形成30亿元的年产值,相关企业将形成10亿元的年产值, “十二五”期内, 华润富川循环经济产业园将会形成年产值过100亿元的工业园区;清洁能源开发进展顺利,龙头、长春、金子岭、朝东等4个风电场进展顺利。 民国期间,县政府建设科配备专人管理农林行政、从事林业育苗工作,供应造林种苗。解放后,县委县政府制订一系列发展林业的方针政策,于1964年成立县林业局。1967年改为林业站。1970年冬,林业站的营林事业与森工企业分家,营林与农、牧合并为农林牧服务站,森工企业改称木材采购站;1974年春,林业与农牧业分开,成立林业局至今。1989年,林业局设有林业技术推广站、林政资源管理站、林化站、护林防火办公室、林检科、林业公安股、富阳林业公安派出所、朝东林业公安派出所等。从1982年起,还在全县14个乡镇巾的12个乡镇建立林业工作站。1989年,全县林业系统有干部职工268人,其中技术干部41人。1960年全县进行第一次森林资源普查,至1988年共进行4次森林资源调查。1960年至1982年,有林面积年均增长率仅为1.66%;而森林蓄积量却逐年降低,平均递减率为0.61%。1982年后,有林面积也逐年下降。原因主要是:一、长期以来山界林权不够明确,造成国家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山林纠纷不断发生,二、森林火灾严重。据统计,1964至1989年全县发生森林火灾156次,受害面积12.35万亩,毁林4.92万亩。三、林业投资少。1972年至1979年,林业投资仅49万元,平均每年为7万多元;1980至1985年,林业投资为50多万元,平均每年10多万元,1986至1989年,林业投资为100多万元,平均每年25万多元。1980年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稳定山界林权,划定社员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1989年,林业产值为479.9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68%。[18]
2012年内投入资金8800万元,实施绿满八桂、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等工程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西岭山保护区管理,发展林下经济,加大油料作物开发,突出发展油茶、药材等名优特色经济林品种。 富川的畜牧业以饲养牛、猪为主,鸡、鸭、羊、兔、鹅次之。1952年全县畜牧业产值为16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畜牧业发展较快,1989年畜牧业总产值增至1521.49万元,比1952年增长8.33倍,占农业总产值的18.02%;猪存栏数115272头,出栏数为56290头;牛存栏数、出栏数分别为42170头、10472头。民国期间,畜牧业由县政府建设科管理,下设家畜防治所。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先后成立县建设科、农林水利科、农牧局等机构,负责管理全县的畜牧业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畜牧业的发展,1979年11月成立县畜牧局。1984年改为畜牧水产局。1989年畜牧水产局下设畜牧兽医站、种畜场、渔种场、水产管理站、水产技术推广站以及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兽医联合诊所等,有干部职工96人,其中技术人员42人。专业民间兽医24人,亦医亦农的村兽医员173人。
2012年出台对黄龙病的防控,扶持温氏肉猪养殖项目建设,突出抓好种猪场建设,加强疫病防治和猪场排放物的环境整治和环保规范,发展壮大一批规模养猪专业村和养殖户。生猪年出栏80万头,其中瘦肉型猪出栏45万头。
『伍』 富川珍硒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怎么样
富川珍硒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是2018-05-18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专资或控股),注属册地址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莲山镇大深坝村288号(华润雪花啤酒厂旁)。
富川珍硒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51123MA5N6K3X3R,企业法人刘春江,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富川珍硒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猪、牛、羊、鸡的销售及养殖;猪牛羊肉、鸡鸭鹅、海鲜水产品、肉类冻品冷藏、批发、配送、零售;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制的项目除外);制冰机设备销售;农产品交易市场管理服务;农作物、水果、蔬菜、饲料牧草种植、初加工及销售;蔬菜制品、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粮油、食品批发、零售;农产品信息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富川珍硒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陆』 富川瑶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89153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11468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80年翻.8番。
全县GDP由1983年的0.81亿元,增长到1993年的5.13亿元,年均增长20.33%(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13.18亿元,年均增长9.9%(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40.11亿元,年均增长14.93%(8年增长数),比1983年增长49倍;财政收入由1983年的716万元,增长到1993年的6245万元,年均增长24.18%(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6138万元,年均增长-0.17%(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3.37亿元,年均增长23.73%(8年增长数),比1983年增长47倍;全社会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83年的924万元,增长到1993年的9140万元,年均增长25.75%(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29762万元,年均增长12.53%(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72.19万元,年均增长 48.97%(8年增长数),比1983年增长78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3年的188元,增长到1993年的284元,年均增长4.21%(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1584万元,年均增长18.75%(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4483元,年均增长13.89%(8年增长数);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2006年实现历史性突破,工业主导地位日益显著。 富川瑶族自治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生产稻谷、玉米、小麦、大豆、红薯等粮食作物,辅以油料、棉花、麻类等。据民国22年(1933年)统计,全县耕地面积为290788亩(含今钟山县鲤鱼洲),粮食总产为3710.6万公斤(民国期间最高年产量)。
解放后,1958年,县域耕地292584亩,粮食总产量为3820.2万公斤。随后,由于进行大模范的农田水利建设,耕地面积逐步减少,至1962年,全县耕地面积为259487亩,粮食总产为3425.8万公斤。但由于水利设施增加,对旱涝的抵御能力增强,并采取调整作物布局、改进耕作制度、推广良种、施用化肥、农药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70年,全县耕地面积为256171亩,比1962年减少1.28%,粮食总产增至5020.1万公斤,比1962年增长31.76%。1980年后,调整农村经济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发展迅速。1985年,全县耕地面积为265570亩,粮食总产量上升到9289.3万公斤,比1970年增长85%。1989年,粮食总产量为8994.2万公斤,其中稻谷8412.6万公斤,玉米358.5万公斤,小麦19.9万公斤,大豆(含青豆、黄豆、黑豆)127万公斤,红薯折谷47.8万公斤,其他杂粮28.4万公斤;油料作物总产237.03万公斤,其中花生210.13万公斤,油菜籽25.76万公斤,芝麻1.14万公斤;麻类总产量为7.22万公斤。
2012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1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43元,比2011年增长12%。 成功流转土地40万亩,建成了以片区模式推进的“二园三廊一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平台,着力打造了脐橙、蔬菜、烤烟、生猪、高产油茶林等五大特色优势农业。全县共种植优质水果40万亩,其中种植脐橙25万亩;年复种无公害蔬菜20万亩以上;年种植春烤烟3万亩以上;引进了广东温氏、广东杨氏等一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446家农业企业集群发展的规模,规划建设了富川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实现了200吨/时水果加工能力。富川县被评为“中国特色农业百强示范县”、“中国脐橙之乡”、 广西最大脐橙生产基地和春烤烟生产基地 、广西唯一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富川脐橙”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多次在国内外农业博览会荣获金奖,并被指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专用果。 清末、明初,县内只有铁、木、缝纫、竹器、织布、印刷等行业的个体手工业。民国35年,古城街由商人集资兴办第一家工业企业一一古城火力发电站,用旧汽车头作动力发电,供给几家小商店和几户地主照明;随后,广东籍商人在古城街集资兴办益民加工厂,利用富江河水作为动力,为当地居民舂米;还有一家手工业作坊,用人力操作一台铁木摇头车床,制造鸟枪和修理农具,皆为私营企业。
解放初期,由于与钟山合县,工业企业都在钟山片。1952年至1956年,富川片仅有一些手工业,加工制造犁头、鼎锅、扒锅和锄头、镰刀等简单小农具和生活用具。1956年工业总产值仅为144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1961年富川与钟山县分县后,县属国营工业和二轻工业逐步得到发展,1970年工业总产值619万元。1978年,工业总产值增到1711万元,比1956年增长10.9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少工业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所提高。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3357万元,比1956年增长22.3倍,比1978年增长96%。1985年后,在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对原有企业进行技改扩建,到1988年投入资金达3102万元,仅烟厂技改扩建就投入1833万元,使烟厂的生产能力由1985年的2.8万大箱增加到15万大箱。1989年卷烟工业产值8715万元,创税5421万元,成为富川工业的重要支柱。以卷烟为龙头的配套企业应运而生,先后办起商标印刷厂、纸箱包装厂、卷烟材料厂,年新增产值近千万元。1987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144万元,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198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增至13942万元,比1985年增长3.15倍。其中:中央企业(烟厂)产值8715万元,占62.51%;自治区属立新农场118万元,占0.84%;县国有工矿企业总产值2897万元,占20.78%;集体企业产值1124万元,占8.06%;合营与个体工业产值1088万元,占7.8%。全县国营工矿企业28个,其中独立核算企业16个;集体企业190个,其中县属企业12个,乡办企业45个,村办企业133个;村以下办工业1194个,其中合作工业240个,个体工业954个。全县工业企业按行业分,有18种,其中主要行业有8种,按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次序排列是:烟草加工71.98%,食品5.22%,化工3.34%,机械1.88%,饮料1.76%,建材、采矿1.74%,纺织1.29%,印刷1.26%,其中它占11.55%。
2008年,成功引进了央企巨头华润集团到富川投资办厂,其中总投资75亿元、2×10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华润(贺州)火电厂将于6月建成发电,总投资9亿元、年产200万吨水泥的华润(富川)水泥厂已于2010年5月建成投产,总投资5亿元、年产20万吨啤酒的华润雪花啤酒厂将于10月建成投产。同时,以华润(贺州)火电厂、华润(富川)水泥厂、华润雪花啤酒厂三大企业为核心创建了广西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成为贺州市的一号工业园区和自治区林念修副主席担任组长的全区重点工业园区。利用富川丰富的风力资源,引进中国大唐、中国华能、广西水利集团、中国风电等四大集团投资60亿元的长春、龙头、金子岭、朝东等4个风力发电场。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7家。2012年,以华润产业为龙头的富川循环工业开局良好。华润火电厂1号机组试发电运行,华润富川水泥厂满负荷生产;华润雪花啤酒厂已完成主机地下部分基础施工。预计投资150亿元的华润火电厂建成生产后将形成60亿元的年产值,投资13亿的华润水泥厂建成生产后将形成12元亿的年产值,华润啤酒厂建成后将形成30亿元的年产值,相关企业将形成10亿元的年产值, “十二五”期内, 华润富川循环经济产业园将会形成年产值过100亿元的工业园区;清洁能源开发进展顺利,龙头、长春、金子岭、朝东等4个风电场进展顺利。 民国期间,县政府建设科配备专人管理农林行政、从事林业育苗工作,供应造林种苗。解放后,县委县政府制订一系列发展林业的方针政策,于1964年成立县林业局。1967年改为林业站。1970年冬,林业站的营林事业与森工企业分家,营林与农、牧合并为农林牧服务站,森工企业改称木材采购站;1974年春,林业与农牧业分开,成立林业局至今。1989年,林业局设有林业技术推广站、林政资源管理站、林化站、护林防火办公室、林检科、林业公安股、富阳林业公安派出所、朝东林业公安派出所等。从1982年起,还在全县14个乡镇巾的12个乡镇建立林业工作站。1989年,全县林业系统有干部职工268人,其中技术干部41人。1960年全县进行第一次森林资源普查,至1988年共进行4次森林资源调查。1960年至1982年,有林面积年均增长率仅为1.66%;而森林蓄积量却逐年降低,平均递减率为0.61%。1982年后,有林面积也逐年下降。原因主要是:一、长期以来山界林权不够明确,造成国家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山林纠纷不断发生,二、森林火灾严重。据统计,1964至1989年全县发生森林火灾156次,受害面积12.35万亩,毁林4.92万亩。三、林业投资少。1972年至1979年,林业投资仅49万元,平均每年为7万多元;1980至1985年,林业投资为50多万元,平均每年10多万元,1986至1989年,林业投资为100多万元,平均每年25万多元。1980年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稳定山界林权,划定社员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1989年,林业产值为479.9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68%。
2012年内投入资金8800万元,实施绿满八桂、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等工程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西岭山保护区管理,发展林下经济,加大油料作物开发,突出发展油茶、药材等名优特色经济林品种。 富川的畜牧业以饲养牛、猪为主,鸡、鸭、羊、兔、鹅次之。1952年全县畜牧业产值为16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畜牧业发展较快,1989年畜牧业总产值增至1521.49万元,比1952年增长8.33倍,占农业总产值的18.02%;猪存栏数115272头,出栏数为56290头;牛存栏数、出栏数分别为42170头、10472头。民国期间,畜牧业由县政府建设科管理,下设家畜防治所。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先后成立县建设科、农林水利科、农牧局等机构,负责管理全县的畜牧业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畜牧业的发展,1979年11月成立县畜牧局。1984年改为畜牧水产局。1989年畜牧水产局下设畜牧兽医站、种畜场、渔种场、水产管理站、水产技术推广站以及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兽医联合诊所等,有干部职工96人,其中技术人员42人。专业民间兽医24人,亦医亦农的村兽医员173人。
2012年出台对黄龙病的防控,扶持温氏肉猪养殖项目建设,突出抓好种猪场建设,加强疫病防治和猪场排放物的环境整治和环保规范,发展壮大一批规模养猪专业村和养殖户。生猪年出栏80万头,其中瘦肉型猪出栏45万头。
『柒』 雪花啤酒的发展历史
1993年月16日 沈阳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举行合资签字仪式。
1996年3月28日大连华润啤酒有限公司举行成立仪式。
1996年 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收购怡宝食品饮料(深圳)有限公司股权。同年,怡宝纯净水销量突破5万吨。
1996年8月15日 沈阳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举行股份转让签字仪式,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占有沈阳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份。
1997年10月18日 绵阳华润啤酒有限公司成立。
1998年2月24日 吉林华润啤酒有限公司举行开业庆典。
1998年6月11日 大连华润啤酒有限公司二期扩建工程竣工。
1999年6月4日 吉林华润啤酒有限公司28万吨啤酒扩建工程竣工庆典隆重举行。由此,吉林华润啤酒有限公司的生产能力跃居吉林省第一。
1999年6月23日 天津华润啤酒有限公司成立。
1999年8月 天津华润啤酒有限公司进行20万吨扩建工程。
1999年11月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怡宝食品饮料(深圳)有限公司。
1999年12月28日 鞍山华润啤酒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8月18日 绵阳华润啤酒有限公司完成年产量达20万吨的技改和扩建工程,成为四川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之一。
2000年10月18日天津华润啤酒有限公司举行20万吨扩建工程竣工庆典仪式。
2000年11月23日 安徽华润啤酒有限公司举行成立揭牌仪式。
2001年,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全力塑造雪花啤酒为全国品牌。
2001年3月23日 辽阳华润美月啤酒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4月,乐山华润啤酒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6月18日 黑龙江华润新三星啤酒有限公司(已改称为哈尔滨华润啤酒有限公司)举行揭匾仪式。
2001年10月28日 四川华润蓝剑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01年10月 长春华润啤酒有限公司成立。
2002年5月18日 武汉华润啤酒有限公司举行成立揭牌仪式。
2002年11月14日盘锦华润啤酒有限公司成立。
2002年11月 安徽华润啤酒有限公司在安徽啤酒业内率先创造了产销量突破20万吨的新纪录。
2003年1月24日 北京华润啤酒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1月9日 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和科特勒营销集团在北京举行联手打造雪花啤酒品牌的签字仪式。
2004年3月9日 华润啤酒有限公司和浙江钱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举行股份转让合资经营签字仪式。
2004年5月18日 华润啤酒在香港宣布,华润啤酒将和安徽龙津集团组建合资企业,将龙津集团在舒城和六安的两间啤酒厂收入帐下。
2004年7月8日华润雪花啤酒(武汉)有限公司举行10万吨纯生啤酒生产线扩建工程奠基仪式。
2004年8月10日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
2004年8月26日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市首次投资自建啤酒厂。
2004年9月15日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澳洲狮王啤酒集团(LionNathanLimited或“狮王”)在中国啤酒业务的所有权益,包括其位于苏州、常州和无锡的3家啤酒厂。
2004年10月华润雪花啤酒全资收购原西藏自治区昌都雪源啤酒厂,成立华润雪花啤酒(西藏)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在世界最高的地方建立了啤酒生产基地。
2004年12月9日 华润雪花啤酒同浙江西泠啤酒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华润西泠(杭州)啤酒有限公司。
2005年2月27日华润雪花啤酒(宜昌)有限公司成立。
2005年4月11日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收购已完成重组的阜阳市雪地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
2005年9月华润雪花啤酒(天门)有限公司成立。
2005年9月23日“浙江钱啤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华润雪花啤酒(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12月9日秦皇岛市燕山实业公司与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约,合资建立华润雪花啤酒(秦皇岛)有限公司。
2005年12月6日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召开“2005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发布会”,“雪花”啤酒首次参评,以88.16亿元的品牌价值,成为中国成长速度最快的全国性品牌。
2006年1月12日 华润雪花啤酒东莞厂向市场供酒。
2006年2月9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收购福建泉州清源啤酒有限公司(“清源啤酒”)股权。
2006年4月6日华润雪花啤酒在哈尔滨市举行了隆重的新厂奠基仪式,新建啤酒厂命名为华润雪花啤酒(黑龙江)有限公司。
2006年7月24日华润雪花啤酒公司宣布收购浙江银燕啤酒有限公司股权及安徽淮北相王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
2006年12月5日“雪花”品牌在2006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中,品牌价值达111.85亿元。
2006年12月15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收购山西月山啤酒有限责任公司及内蒙古蒙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啤酒业务有关的资产。
2007年1月4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收购蓝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华润雪花将持有四川华润蓝剑14家啤酒厂股权,同时持有四川蓝剑集团(贵州)瀑布啤酒有限公司股权及“蓝剑”商标。
2007年1月19日安徽圣力酿酒有限公司正式加盟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华润雪花啤酒(滁州)有限公司。
2007年1月26日华润雪花啤酒(黑龙江)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新建成的华润雪花啤酒(黑龙江)有限公司产能总体设计规模每年46万千升,一期工程实现每年23万千升。
2007年1月29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收购乌兰浩特蒙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啤酒业务有关的资产,并成立华润雪花啤酒(兴安)有限公司。
2007年2月2日华润雪花啤酒(甘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7年3月27日华润雪花全国产销量率先突破500万千升,雪花单品销量率先突破300万千升,双双取得全国销量第一。
2007年4月12日蒙古巴特罕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加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华润雪花啤酒(呼伦贝尔)有限公司。
2007年6月15日华润雪花啤酒(贵州)有限公司成立。
2007年6月19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收购湖南岳阳啤酒厂。
2007年7月19日华润雪花啤酒(葫芦岛)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2007年9月7日华润雪花啤酒(丹东)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7年12月5日“雪花”品牌在2007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中,品牌价值达136.58亿元。
2008年1月23日华润雪花啤酒(甘肃)有限公司年产量达20万千升的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2008年4月2日华润雪花啤酒(浙江)有限公司在浙江奉化举行年产40万千升的工厂奠基仪式。
2008年4月18日华润雪花啤酒(河北)有限公司年产40万千升项目竣工投产。
2008年4月18日华润雪花啤酒(海拉尔)有限公司投资建厂签字仪式在呼伦贝尔市举行。
2008年4月19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行了“普及与传承——中国古建筑研究与传播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2008年5月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出全新的以“中国元素”为主的雪花啤酒品牌新标识。
2008年5月27日华润雪花啤酒(通化)有限公司20万吨啤酒项目奠基仪式在吉林省通化市举行。
2008年8月13日华润雪花啤酒项目正式落户山西省运城空港新区。
2008年9月19日华润雪花啤酒(辽宁)有限公司新厂落成,该厂的100万千升项目一期工程竣工,。
2008年12月1日“雪花”品牌在2008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中,品牌价值达153.09亿元。
2008年12月18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宝山工业园区举行其生产基地奠基仪式
2008年12月19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收购浙江洛克啤酒有限公司全部资产。
2009年2月26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收购安徽省天柱啤酒、辽宁省松林啤酒两家啤酒厂。
2009年3月13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收购山东琥珀啤酒厂与啤酒业务有关的资产。
2009年3月31日雪花啤酒2008年单品销量达到610万千升,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啤酒品牌。
2009年4月7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举行20万千升新厂奠基仪式。
2009年12月2日“雪花”品牌在2009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中,品牌价值达157.43亿元。
2010年5月21日华润雪花啤酒(山东)有限公司福山工厂20万千升啤酒工程竣工投产。
2010年6月28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雪花”啤酒品牌价值跃升至人民币377.26亿元,成功入选“2010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位列第30名。
2010年11月26日华润雪花啤酒(驻马店)有限公司年产20万千升啤酒项目在河南驻马店市奠基。
2010年11月29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宣布,受让杭州西湖啤酒朝日(股份)有限公司45%股权及“西湖”等16件注册商标。此两项受让网上竞拍价为2.68亿元人民币。
2011年1月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宣布:华润雪花已全资收购河南奥克啤酒实业有限公司。
2011年2月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华润雪花啤酒通过资产整合江苏三泰啤酒有限公司,获得“三泰”商标使用权以及其营销渠道。同时,成立华润雪花啤酒(泰州)有限公司,并将在泰州市高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4000万美元,一期新建年产能20万千升啤酒项目。
2011年3月全资收购东海啤酒全部资产及商标,投资新建华润雪花上海金山有限公司,产能30万千升/年。
2011年6月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投资3亿元收购北方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清河墨尼啤酒分公司80.1%股权,全新成立华润雪花啤酒(铁岭)有限公司。
2011年6月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华润雪花啤酒娄底生产基地正式开始建设。新工厂将位于娄底经济开发区太和工业园,占地面积300亩,总投资3.3亿元人民币,规划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千升。
2011年6月华润雪花啤酒正式宣布,投资3亿元人民币并购阜新梅雪啤酒有限责任公司85%的股权,成立华润雪花啤酒(阜新)有限公司。
2011年6月在2011年(第八届)世界品牌大会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发布会上发布的《2011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雪花啤酒以463.68亿价值位列29名。
2011年7月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收购喜力亚太持有江苏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49%股权及上海亚太啤酒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的总金额约为人民币8.70亿元。
2011年7月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华润雪花已全资收购河南商丘蓝牌啤酒公司。
2011年8月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宣布,以2.7亿元收购杭州西湖啤酒朝日(股份)有限公司55%股权。
2011年8月第三届雪花“温故而知新”雪花啤酒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全国启动。
2011年11月内江公司30万吨搬迁扩建技改项目开工,此举标志着华润雪花又将建立一家具备国际先进水平,位居全国领先地位的现代化啤酒生产企业。
2011年11月由丽江市玉龙县委宣传部、红军后代及华润集团、华润雪花共立的“红军万岁”纪念碑正式落成,献礼长征胜利75周年。
2011年11月华润雪花啤酒年产年产20万千升黄石生产基地基典礼隆重举行。
2011年12月华润雪花啤酒(安徽)有限公司年产20万千升芜湖产基地奠基典礼隆重举行。
2011年12月华润雪花啤酒荣登“世界品牌实验室2011年(第八届)中国品牌年度大奖评选”第12名。华润雪花啤酒位列啤酒行业表现第一。
2012年2月华润雪花啤酒(驻马店)有限公司新建年产20万千升啤酒项目产品顺利下线。
2012年3月华润雪花啤酒投资3.7亿元在宁夏新建年产20万千升啤酒工厂。雪花啤酒新工厂的建设标志着宁夏啤酒行业装备水平开始向国内一流水平迈进。
2012年7月华润雪花在商丘隆重举行新建现代化新型啤酒生产基地、年产26万千升啤酒项目开工典礼。这是华润雪花在豫投资兴建的第二个现代化啤酒生产基地,是华润雪花致力于推动豫啤走向现代化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显示出华润雪花在豫兴建工厂步入快车道。
2012年7月华润雪花啤酒(湘西)有限公司年产20万千升啤酒项目正式奠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湘鄂西地区首家啤酒工厂,并将更加巩固华润雪花啤酒在湖南的生产规模、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实力行业领先的水平。
2012年7月华润雪花啤酒100万千升、首期40万千升新建工厂项目落户河南新郑市,项目预计今年9月份动工。这是中国最大的啤酒公司又一次重磅出击,也标志着豫啤产业迎来了100万千升啤酒工厂。
2012年9月华润雪花啤酒(大同)有限公司竣工投产庆典隆重举行。此次庆典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华润雪花啤酒在山西“三点一线”的科学规划体系迈向了新的发展历程。
2012年10月华润雪花啤酒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报告厅举行签约仪式,再度携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正式启动“普及与传承——中国古建筑系列活动”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2012年10月年产20万吨的华润雪花啤酒凯里厂正式开工。凯里厂是华润雪花继在贵州省投建贵阳厂、龙里厂以及以2.7亿元控股原茅台啤酒厂后,投资兴建的第4个厂。
2013年2月与金威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订立协议,以收购其啤酒生产、分销及销售业务。凭借金威啤酒在中国市场尤其广东地区的强大市场份额,加上其庞大的销售网络及优质生产设施,该收购不但可以增加本业务的产能和规模效应,而且亦可提升华润雪花啤酒在全国啤酒行业的领导地位。
2013年6月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于北京发布了2013年(第十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雪花”再度上榜,位列所有品牌第28位,品牌价值为735.36亿元。(2012年第28位,596.75亿亿元)。
2014年4月23日中国啤酒年度峰会暨2013年度中国十大啤酒品牌发布会在北京盛大举行,雪花啤酒从中外众多啤酒品牌中脱颖而出,高居“2013年度中国啤酒行业十大畅销品牌”榜首,更荣获“2013年度中国十大啤酒品牌”荣誉称号。
2014年8月26日,北京冬奥申委在北京隆重召开新闻发布会,揭晓支持2022冬奥申奥的企业,雪花啤酒成为啤酒行业唯一支持企业。
2014年12月5日,经过全国30个城市、178个行业的消费者品牌认知调研,工信部发布了年度中国品牌力指数(简称:C-BPI),雪花啤酒被评为行业第一品牌。
『捌』 广西富川鸿创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广西富川鸿创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是2018-06-11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内址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莲容山镇大深坝村288号(华润雪花啤酒厂旁)。
广西富川鸿创工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51123MA5N83HT45,企业法人李仕文,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广西富川鸿创工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工业项目的投资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高新科技的技术开发;房屋租赁服务;停车场服务;仓储设备租赁服务;企业管理服务(金融业、证券业除外);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制的项目除外);房屋建筑;蒸汽销售;投资咨询(金融、证券、期货等国家禁止或限制的项目除外);招商代理;仪器仪表批发及零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广西富川鸿创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