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荣誉
公司荣誉:
2015年9月获得“世博百年品牌荣誉”称号,并颁发“世博百年品牌企业纪念证书”。
2012年7月30日,由中国上市公司发展研究院、中国排行榜网与《南方企业家》杂志社联合组织评定的“中国排行榜·2012中国上市公司最具投资价值100强”在广州揭晓。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排名第89…………
2010年 荣膺“中国绿色公司百强企业”
2010年 荣获“首届中国绿金奖”
2010年 荣获“2010中国最佳雇主企业”称号
2010年 入选《财富》“2010最受赞赏中国公司”
2010年 荣获“2010中国最佳企业公民”
2010年 获得“受推崇知识型机构及卓越知识管理项目大奖”
2010年 荣获2010“中国最佳领导力培养公司”
2010年 荣获“2010年食品饮料行业A股上市公司最佳社会责任报告”
2010年 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2009年 成为中国首个“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大奖得主。
2009年 荣获亚洲区“中小市值公司最佳投资者关系大奖”。
2009年 荣获“中国最佳领导力培养公司”
2009年 荣获“年度中国最佳企业公民”大奖
2009年荣获“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
2009年 入选“2008年度中国绿色公司标杆企业”榜首
2008年 获得“人民社会责任奖”
2008年 荣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企业案例奖”
2008年 荣获“北京奥运十佳品牌营销奖”
2007年 总裁金志国荣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大奖
2007年 入选全国十佳董事会
2007年 荣获中国人力资源年度评选“中国最佳雇主企业”
2007年荣获“亚洲年度品牌大奖”,是啤酒行业唯一获奖企业
2007年 被评为“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
2006年 《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2006年 当选中国最具社会责任企业
2006年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年 荣获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百家优秀企业
2005年 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
Ⅱ 青岛啤酒的董事长是谁
金志国1975年进入青岛啤酒公司前身青岛啤酒厂工作,历任职员、动力处处长回,1994年任青岛啤酒厂厂长助理,答1996年10月出任青岛啤酒西安有限公司总经理,2000年8月任青岛啤酒总经理助理兼北方事业部总经理、西安公司总经理,2001年8月就任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2008年6月就任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Ⅲ 郭广昌买复星66亿入股青岛啤酒是真的吗
“买买买!步步惊心!”
郭广昌A股布局再下一城,复星66亿入股青岛啤酒!时至今日,青岛啤酒的外资持股终于结束,混改提速引发业界关注。
12月20日,复星国际与朝日集团签署协议,以每股27.22港元收购其持有的青岛啤酒243,108,236股H股。此次交易总规模约66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收购青啤近18%股份,是复星在食品饮料行业最大一笔投资。
据华尔街见闻了解,这意味着复星在A股布局的上市公司又增加了一家蓝筹股。前段日子,郭广昌辞任复星高科董事长一度引发业界猜疑。时隔一个半月,郭广昌以并购证实了复星战略扩张。
复星系组团竞购,成第二大股
12月20日晚间,复星国际发布《有关收购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H股》的公告。
根据公告,复星系由复星国际控股的复星产控、鼎睿再保险、Fidelidade、Star Insurance、CMI联合组成买方,向卖方(朝日集团控股株式会社)于2017年12月20日签订关于购买青岛啤酒股份的协议。
青啤清退外资,利于混改提速
事实上,此次复星通过收购日资股权进入青啤第二大股东,其深刻背景在于国企改革步伐加快。
复兴国际在公告中提示,青啤作为国企改革的样本公司,将使复星国际通过收购股权而直接受益。
今年8月中旬,第三批混改名单发布。这一轮混改试点分为两条线,一条线由发改委负责审批,另一条线由国资委负责审批。
舆论认为,青岛啤酒的第一大股东青岛啤酒集团属国资委管控,混改步伐明显加快。
据了解,朝日入股青啤以来,原则上只是充当了财务投资。2009年,朝日啤酒以6.665亿美元购入青岛啤酒19.99%的股权。
虽然双方在中国内地合作长达7年之久,但是朝日啤酒在内地依然是小众品牌。从经营风险考虑,朝日撤回投资是理智之举。
今年初时,朝日啤酒集团总裁小路明善表示,更希望对青岛啤酒的投资能发展成为一种更广泛的、能够充分利用朝日啤酒技术或品牌的业务关系。
此外,朝日啤酒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计划让青岛啤酒销售“超爽”啤酒品牌,以巩固“超爽”作为高端啤酒品牌的地位。
但是,在中国啤酒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啤酒行业陷入长达三年时间的深度调整,最终使朝日集团失去耐心。小路明善此前曾经暗示,“若合作的想法未落实可能会撤资。”
4
日资啤酒为何加速撤退中国?
事实上,朝日啤酒退出中国市场已非孤例。2015年10月,在中国市场经营了31年的日本酒业巨头三得利,无奈以8.23亿元将旗下三得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持有青岛啤酒与其合资公司的50%股权出售给青岛啤酒。在与青岛啤酒合作之前,三得利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情况已经面临严重亏损的境地。
随着华润回收SAB米勒股权,此前外资也撤出了雪花啤酒。中国啤酒市场不断重复并购大戏,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外资啤酒很难占据竞争优势。
业内人士表示,具体说来,日资啤酒企业退出中国市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此前报道,朝日啤酒甚至有意入股越南本地啤酒品牌“Saigon Beer”,而越南政府为这笔交易开出的价码高达 18 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啤酒市场似乎也在放缓。青岛啤酒的财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日本三得利中断与青岛啤酒的合作之后,把经营资源集中于成长领域的洋酒和红酒,三得利2014年以16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大蒸馏酒企业比姆。这种遭遇,与在中国折戟的美国第二大啤酒商摩森康胜败退中国市场相似。
Ⅳ 青岛啤酒中国控股多少求真实数据!
只是中国控股的话是80.01%。股东有国资委,青啤董事会,小股民。只有19.99%是外国控股。
Ⅳ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历史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以下简称“青岛啤酒”)他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拥有6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 Report依据产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
青岛啤酒几乎囊括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所举办的啤酒质量评比的所有金奖,并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评比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1906年,建厂仅三年的青岛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世纪80年代三次在美国国际啤酒大赛上荣登榜首;1991年、1993年、1997年分别在比利时、新加坡和西班牙国际评比中荣获金奖;2006年,青岛啤酒荣登《福布斯》“2006年全球信誉企业200强”,位列68位;2007年荣获亚洲品牌盛典年度大奖;在2005年(首届)和2008年(第二届)连续两届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其中2008年在单项排名中,青岛啤酒还囊括了品牌价值、优质品牌、产品与服务、品牌价值海外榜四项榜单之冠;2009年,青岛啤酒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专项奖——2009年度董事会奖”、“世界品牌500强”等诸多荣誉,并第七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殊荣;2010年,青岛啤酒第五次登榜《财富》杂志“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2015年青岛啤酒再次荣登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品牌500强”榜单。
Ⅵ 据说青岛啤酒被日商收购大家知道这件事情吗
您好!青岛啤酒实际控制人:青岛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控股股东: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被日商收购的消息不实。谢谢阅读!
Ⅶ 青岛啤酒也是中国上市公司百强
是的
青岛啤酒强化公司治理 位列中国上市公司百强
通过制度创新 实现规范运作
青啤作为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其运作的原则在于需要符合境内境外监管的要求,因而在内地上市公司中率先做出了诸多积极的探索,在不断的创新中,赢得了作为上市公司运营楷模的“上市公司典范”地位。其中,“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占多数”、“独立董事”和“首席独立董事”的三大创新,成为其领先于诸多上市公司的根源。
青啤率先在内地上市公司中建立了一个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其成员由来自啤酒、法律、金融、财务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组成,外部董事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保障了决策上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防范了战略决策的风险,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率先在内地上市公司中推行“独立董事制度”是青啤创新的又一举措。在青啤,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三分之一以上。青啤每年都会安排独立董事单独与董事长进行经营管理情况的沟通,并通过定期编写证券市场的动态信息、工作汇报等多种形式,定期向独立董事提供相关资料,使得独立董事能够及时了解公司的业务发展、竞争和监管环境,确保其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做出正确的判断。青啤还率先建立了“首席独立董事”制度,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志国坦言,首席独立董事的设立首先是对董事长权力的制衡。
此外,青岛啤酒董事会还有一个创新的做法,就是安排公司审计师单独与审计委员会成员(均为独立董事和外部董事)沟通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相关问题,并就公司财务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解释。这些制度的设立,使青啤在公司内部治理上,形成了结构的制衡性,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决策的效率、准确性和科学性。
透明产生信用 信用获取支持
金志国认为:“说是一种承诺,做是一种责任。当说与做达到一致的时候,就是承诺和责任相匹配的时候,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建立起企业的信用。”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青啤近年来在信息披露工作中除坚持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则外,还根据境内外监管要求的不同,提出并遵循“三从原则”,即从严不从宽、从长不从短、从重不从轻的原则,充分保证了信息披露的质量。凡涉及信息披露的内容,均由董秘按照两地不同的监管要求,在获得董事会授权后于第一时间向两地监管机构做出汇报,并根据监管要求同时在内地和香港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上做出公告。
建立起良好的信用,就会收获良好的信用回报。自2007年开始,青啤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实施积极的“整合与扩张并举”发展战略,以继续保持在国内啤酒行业的领先地位。为了支持公司实施这一新的发展战略,需要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2008年4月,青啤公司发行了15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在股市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最终青啤的认股权证行权获得了圆满成功,行权期内行权的数量占可行权数量的比例达81.46%,募集资金11.9亿元。
利用资本市场募集的宝贵资金,青啤积极推进做强做大啤酒主业的战略,通过国内并购或新扩建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国内市场份额和规模,为广大投资者创造了更高的回报,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啤酒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47.3亿元,同比增长12.70%,其盈利能力大幅增强,前三季度利润同比增长达79.3%。
内部风险控制 让企业更健康
健康的形象离不开健康的企业运营“体质”。这其中,日臻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功不可没。近年来,青啤在内部风险控制工作上不断创新,开展了系统和全面的风险辨识评估工作,通过对企业当前和潜在的内外部风险信息进行采集筛选、辨识整理及分析评价,形成了企业的风险事件信息库,并根据风险信息的种类和等级,建立了风险分类体系,同时绘制了企业总部、营销中心和生产厂三个层面的风险图谱,明确了各种风险事件对应的管理责任部门,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
为了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青啤在销售及收款、采购及付款、成本费用、对外投资、担保、关联交易等环节均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控制制度和程序,并严格执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在每年召开的审议年报和中期报告的会议上,均会听取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并督导公司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贯彻实施。
随着青啤的发展壮大,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保障作用。2009年上半年,应收账款仅占营业收入的0.79%,坏账风险大大减少。
金志国表示:“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及提高投资者的信心,青岛啤酒需要以超前的意识、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规范的操作,来探索和实施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青岛啤酒要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健康发展做出有益探索。”
Ⅷ 青岛啤酒的幕后老板
金志国 6月16日,青岛啤酒举行第七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金志国再次当选内青岛啤酒公司董事长,这是他继容上届之后的连任;孙明波再次被聘任为公司总裁。金志国同时公布了企业的发展目标:未来三年内,青岛啤酒的年产销量将突破1000万千升
Ⅸ 青岛啤酒的国际进程
青岛啤酒是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品牌之一。1906年,在慕尼黑国际啤酒博览会荣获金奖;1948年,青岛啤酒开始大批量出口至新加坡,当地《星洲日报》称该啤酒质量远驾于其他啤酒之上,当地侨商争求其代理资格;1954年,青岛啤酒开始大批量发往香港;1972年,青岛啤酒进入美国市场,1988年在美国的销售量已达124万箱,到现在仍然是美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亚洲啤酒品牌。截至目前,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71个国家和地区,居中国啤酒出口量首位,占到中国啤酒出口量的50%以上。已经形成北美、欧洲、东南亚三个强力出口三角架。2005年,青岛啤酒在台湾10万吨生产能力的啤酒工厂投产,青岛啤酒迈出了在海外生产的第一步。2007年,青岛啤酒董事会通过了在泰国建设海外工厂的决定。
1972年,青岛啤酒进入美国市场以后,1981、1985、1987年在美国华盛顿、密西西比州举行的三次品酒会上,通过对数百种啤酒进行匿名评比(密封商标,只能品尝,不见品牌)青岛啤酒三次荣登榜首,且在短短几年间,成为美国市场上销量最高的亚洲啤酒,并赢得了世界500强企业Crown公司的青睐。青岛啤酒在美国的产品销售,由Crown公司代理,该公司有强大的主流渠道和市场网络,正在帮助青岛啤酒完成“from Chinatown to downtown”的转变。
青岛啤酒50年代出口欧洲以来,深受欧洲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先后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西班牙马德里获得国际金奖。1992年青岛啤酒在意大利成立欧洲办事处,1994年迁至法国巴黎成立青岛啤酒(欧洲)贸易有限公司。2007年青岛啤酒在欧洲的销售量比1997年时增加了80%。青岛啤酒是进入家乐福、欧尚等主流渠道的唯一亚洲啤酒品牌。青岛啤酒在国际市场的阶段性策略是 “走出唐人街,走进主流市场”(from Chinatown to downtown)。
同时,青岛啤酒已经实现了采购的国际化。青岛啤酒一直坚持从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进口优质大麦作为酿酒原料,这些产地的大麦籽粒饱满、溶解性好、色浅,是目前世界上最优质的酿酒用大麦,保证了青岛啤酒的高品质。
青岛啤酒一直与英国国际酿造研究院、加拿大酿造技术研究中心、德国杜门斯啤酒学院有常年的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国际实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保证酿造技术的高水准和产品标准的同步化。 青岛啤酒的品牌价值逐年递增,在2005年(首届)和2008年(第二届)连续两届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其中2008年在单项排名中,青岛啤酒还囊括了品牌价值、优质品牌、产品与服务、品牌价值海外榜四项榜单之冠。
2007年,在咨询公司Interbrand和美国《商业周刊》联手进行的中国品牌调查中,通过了解500多名营销和商务专家对中国品牌的认识,并分析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战略后, Interbrand评出5家“已获得相当认可”的全球企业,青岛啤酒在“已获得相当认可”的公司中位列第二。文章评论说,“冰镇青岛啤酒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出现在中国餐馆和全球各地的商店、餐厅里。公司成功的树立了品牌形象,44%的调查回应者认为青岛啤酒是中国两大全球品牌之一,并在“中国的形象使者”方面给与了它很高的评价。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之后,青岛啤酒抓住奥运机遇,成为奥运会赞助商,积极利用奥运平台提升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青岛啤酒策划“青岛啤酒·CCTV·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大型电视活动,在向世界推广青岛啤酒品牌的同时将中国名城推荐到全世界。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2002年10月21日,青岛啤酒与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啤酒制造商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A-B)签署《战略性投资协议》,引入A-B为战略投资者。和A-B合作以后,双方开展了“最佳实践交流”活动,实现了知识库的对接,这对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加快国际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1996年3月7日,青啤向美国发行一级存股证(ADR)获美国证券及交易委员会批准正式开始交易。
2003年,上市公司。
青岛啤酒在内地企业中,率先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这使得青岛啤酒在上市公司运作及监管规则方面,率先了解了国际规则,从而严格按规则规范运作,在法人治理架构方面也成为内地企业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