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啤酒百科 > 五星青岛啤酒

五星青岛啤酒

发布时间:2021-01-24 09:40:03

⑴ 国际知名啤酒有哪些

荷兰喜力集团(Mr.Heineken): 喜力啤酒源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单。1864年G.A.Heineken接手创建于1592年的De Hooiberg啤酒厂。从那时起,喜力的生产和销售遍布荷兰,并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今天,喜力行销170多个国家,成为世界世界上最国际化的啤酒集团。1994年,喜力集团在全世界近60个国家的100多家啤酒厂的生产总量最高达六百万吨,在世界最大的啤酒厂中排名第二。喜力集团生产的品牌有:Heineken,Amstel,Buckler,Murply's Irish Stout。其中Heineken是国际上最受欢迎的啤酒品牌。它既是欧洲最畅销的品牌之一,又是美国啤酒市场销售量最大的进口品牌。
美国米勒集团(Miller): Frederick Miller于1855年在美国威斯康新州创建了米勒公司。开业第一年,该厂共酿造了300桶啤酒,140年后的今天,米勒公司每年酿造并销售530万吨啤酒,成为美国第二大啤酒生产商,全球第三大啤酒生产商。1995年该公司与北京五星啤酒厂签定商业协议,由五星啤酒厂在中国生产米勒啤酒。
菲律宾生力集团(San Miguel): 生力啤酒厂建于1890年,是南亚地区最早的一家啤酒厂。以生产啤酒为基础的生力集团今天已经成为菲律宾一个业务多元化的食品饮料大型综合企业。生力啤酒在世界各地受到欢迎。香港生力啤酒有限公司在香港地区和中国大陆的广州、顺德、保定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了生产生力品牌啤酒的啤酒厂。
中国青岛集团(TsingTao): 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中国著名的啤酒品牌。青岛啤酒厂建于1903年,名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建厂初期的年生产能力是2000吨,生产设备和原料全部来自德国,品种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之后几度改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名为‘国营青岛啤酒厂’。1959年产量突破万吨。1986年产量在全国啤酒行业首先突破10万吨,1998年产量达60万吨。青岛啤酒是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啤酒,在国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美国百威集团(Anheuser-Busch): 1852年由George Schneider创建。
日本麒麟集团(Kirin)
美国科斯公司(COORS): 为美国第三大啤酒公司,以拥有世界上单厂产量最大的高登啤酒厂而闻名于世。高登啤酒厂位于美国科莱拉多州境内,年产啤酒234万吨。科斯公司是家庭经营的公司,由ADOLPH COORS于1873年创建。目前拥有的品牌有:COORS LIGHT ,ORIGINAL COORS ,COORS ARTIC ICE ,COORS ARTIC ICE LIGHT ,COORS EXTRA GOLD ,ZIMA等。
日本朝日集团(Asahi): 1889年成立于日本大坂,1900年生产出日本第一瓶纯生啤酒,经营范围包括葡萄酒、软饮料及房地产等,是日本的三大啤酒集团之一。品牌有舒波乐、朝日纯生等。
丹麦嘉士伯集团(The Carlsberg Group): 1876年由J.C. Jacobsen创建,以其儿子Carl为名。经过不断努力和实验,制成为世人所喜爱的嘉士伯啤酒。嘉士伯总部位于丹麦的哥本哈根。1888年成立嘉士伯基金会,表明嘉士伯的宗旨是酿造优质啤酒及追求高品质。在哥本哈根有世界首屈一指的酿造研究中心,包括80个实验室及100多名科学家。嘉士伯啤酒酿制于40多个国家,远销于140多个国家。
澳大利亚富士达集团(Foster's)
日本三宝乐集团(Sapporo ): 1876年。由 Seibei Nakagawa在扎幌创建。
英国健力士集团(Guinness)

⑵ 目前国内最好的啤酒

青岛啤复酒 产於中国青岛制。当地水质好,硬度低。青岛啤酒色泽浅,有清新的酒花香味,苦味适中,口味醇和,清爽适口,独具风格。

中国的优质啤酒还有北京啤酒厂的丰收牌特制北京啤酒(1988年获得巴黎第13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上海啤酒厂的天鹅牌12度特制上海啤酒,杭州啤酒厂的西湖牌特制西湖啤酒,上海华光啤酒厂的上海牌12度上海啤酒,上海啤酒厂的天鹅牌普通上海啤酒,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厂的五星牌特制五星啤酒,沈阳啤酒厂的红梅牌雪花啤酒等。

⑶ 青岛啤酒五星清爽11度330ml*24听 整箱装怎么样,好不好

11度330ml*24听 整箱装
外观漂亮,设计合理
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质量很好,总体来说很好
相信您在知道这个平台
一定会有满意的收获
如果有疑问可以继续追问我哦
希望能够帮助您,如果满意记得采纳哦

⑷ 青岛啤酒五星清爽11度330ml好喝么

这,青岛11度的是比爽口啤酒更劲一点,如果你已习惯雪津这类的那么这种青岛就不太符合你的口味了。

⑸ 啤酒有那些牌子

主要有以下几种。
华润雪花啤酒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生产、经营啤酒、饮料的外商独资企业。总部设于中国北京。其股东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和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团SABMiller。
华润雪花啤酒从一个区域性的单一工厂,发展成为行业中的知名企业,仅用了十年的时间。目前华润雪花啤酒在中国大陆经营48家啤酒厂,占有中国啤酒市场的15%份额。旗下拥有30多个区域品牌,在中国众多的市场中处于区域优势。2006年华润雪花啤酒销量超过500万千升,不但突破了雪花啤酒单品销量第一,并且公司总销量一举超越国内其他啤酒企业,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啤酒企业。
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於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并为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及恒生伦敦参考指数成份股之一。股份亦以美国预托证券买卖,并可於英国交易所自动报价系统交易。集团专注於消费品业务,遍及香港及中国大陆,并主要从事零售、饮品、食品加工及经销、纺织及物业投资业务。其最终控股公司为中国华润总公司,截至2004年12月底,该公司拥有华润创业54.91%股权。公司目前在香港及中国内地雇用超过80,000名员工,当中有97%在中国内地雇用。
SABMiller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公司之一,在伦敦和约翰内斯堡股票市场分别上市,总部设在英国伦敦。SABMiller从事着大规模的啤酒和其他饮料的生产和销售,业务遍及世界五大洲,在40多个国家里拥有一百多个啤酒厂,一百五十多个啤酒品牌,年啤酒销量达1890万吨。SABMiller的生产管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并被认为是非常善于在新兴市场运作的公司。在许多进入的国家中,SABMiller的品牌组合和市场份额都处于领导地位。SABMiller于2002年5月收购了美国Miller公司,从此进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场和利润中心。
2002年,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全力将雪花啤酒塑造成为全国品牌,雪花啤酒一直以清新、淡爽的口感,积极、进取、挑战的品牌个性深受到全国消费者广大啤酒爱好者的普遍喜爱,成为当代年轻人最喜爱的啤酒品牌。
2002年以来,雪花啤酒多次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并在2006年底获得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产品质量免检证书。
2005年,雪花啤酒以158万千升的单品销量成为全国销量第一的啤酒品牌。2006年雪花啤酒成为中国成长最快、最具价值的啤酒品牌,其品牌价值达到111.85亿元。继2005年雪花单品销量全国第一之后,2006年再创历史新高,以303.7万千升的销量,再次蝉联中国啤酒行业单品销量第一的桂冠。

哈尔滨啤酒
哈尔滨啤酒始于1900年,由俄罗斯商人乌卢布列夫斯基创建,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品牌。
1993年安海斯-布希(AB)公司收购青岛啤酒5%的股权,并于1995年成立百威(武汉)国际啤酒有限公司。2004年,哈尔滨啤酒几天有限公司被AB公司收购,成为旗下全资子公司。
经过百年的发展,哈啤集团已经称为国内第五大啤酒酿造企业。作为东北市场的佼佼者,哈啤集团在哈尔滨占有66%左右的市场份额,在全国的市场份额约达5%。2002年,哈啤集团成为首家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称号的黑龙江企业。三年后,哈啤集团再度当选,成为黑龙江省首家连续两度夺得这一殊荣的企业。
目前,哈啤集团共有8000多名全职员工,并在国内四省共设13家主要酿造厂。
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啤酒厂,哈尔滨啤酒(松江)啤酒厂,哈尔滨啤酒(佳木斯)厂,哈尔滨啤酒(牡丹江)厂,哈尔滨啤酒(海伦)厂,哈尔滨啤酒(大庆)厂,哈尔滨啤酒(鹤岗)厂
吉 林 省:哈尔滨啤酒(长春)厂,哈尔滨啤酒(吉林)厂,哈尔滨啤酒(延吉)厂
辽 宁 省:哈尔滨啤酒(沈阳)厂,哈尔滨啤酒(锦州)厂
河 北 省:哈尔滨啤酒(唐山)厂

哈尔滨啤酒不但在东北三省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而且销往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其他省区,更远销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哈尔滨啤酒正以其纯正清爽的口味、干净利落的口感、高品位高档次的形象赢得愈来愈多的消费者的赞誉和喜爱。

比尔森啤酒 产于捷克斯洛伐克的比尔森。当地水质好﹑硬度很低﹐酒花的香味极好。采用优质二棱大麦﹐以下面发酵法生产。特点为色泽浅黄﹐泡沫好﹐酒花香味浓﹐苦味重而不长﹐口味醇爽﹐是具有代表性的淡色啤酒。

多特蒙德啤酒 产于德国的多特蒙德。当地水质极硬。采用下面发酵法生产。特点为色泽浅﹐苦味轻﹐口味醇和爽口﹐是德国具有特性的淡色啤酒。

慕尼黑啤酒 产于德国慕尼黑。当地水质硬度适中。采用深色麦芽﹐以下面发酵法生产。特点是色泽深﹐有浓郁的焦麦芽香味﹐苦味轻﹐口味浓醇而甜﹐是具有代表性的黑啤酒。

爱尔啤酒 产于英国。水质极硬。采用上面发酵法生产。有淡色和浓色之分。淡色爱尔啤酒色泽浅﹐苦味重﹐富有酒花香味﹐口味淡爽﹔浓色爱尔啤酒色泽深﹐麦芽香味浓﹐口味略甜而醇厚。

司陶特黑啤酒 产于英国。采用浅色麦芽及7~10%的焦麦芽﹐以上面发酵法生产。色泽深褐﹐酒花苦味重﹐有明显的焦香麦芽味﹐口味甜而醇﹐酒精度含量高﹐泡沫好。

青岛啤酒 产于中国青岛。当地水质好﹐硬度低。青岛啤酒色泽浅﹐有清新的酒花香味﹐苦味适中﹐口味醇和﹐清爽适口﹐独具风格。

中国的优质啤酒还有北京啤酒厂的丰收牌特制北京啤酒(1988年获得巴黎第13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上海啤酒厂的天鹅牌12度特制上海啤酒﹐杭州啤酒厂的西湖牌特制西湖啤酒﹐上海华光啤酒厂的上海牌12度上海啤酒﹐上海啤酒厂的天鹅牌普通上海啤酒﹐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厂的五星牌特制五星啤酒﹐沈阳啤酒厂的红梅牌雪花啤酒等。

⑹ 青岛啤酒介绍

1903年,青岛啤酒厂由英、德商人创办,时名“日尔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岛公司”,生产设备、原材料从德国进口。该厂产品1906年即在慕尼黑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募集的雄厚资金为今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2001年,通过全面实施“大名牌”战略,青啤公司在全国已基本完成战略布局。抢占了全国市场的制高点,实现了地产地销的战略转变。对购并企业,推行青啤管理模式,用青啤企业文化来整合子公司管理思想和理念。
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当时青岛被德国占领,英德商人为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开办了啤酒厂。企业名称为“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Germania Brauerei Akt.-Ges.,Tsingtau.)建厂初期的年生产能力是2000吨,生产设备和原料全部来自德国,产品品种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在上海、青岛、芝罘、天津、大连设有销售总代理。当时,产品质量就很出色。据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胶州湾》一书记载:“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生产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牌奖。”
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本乘机侵占青岛。1916年9月16日,日本国东京都的“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以50万银元将青岛啤酒厂购买下来,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于当年12月正式开工生产。日本人对工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1939年建立了制麦车间,曾试用山东大麦酿制啤酒,效果良好。大米使用中国产以及西贡产;酒花使用捷克产。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外汇管制,啤酒花进口发生困难,曾在厂院内设“忽布园”进行试种。由于设备能力的扩大,1936年实际产量四打装103202箱(3208吨),最高年产量曾达到4663多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当年10月工厂被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查封;旋即由青岛市政府当局派员接管,工厂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1947年6月14日,“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从行政院山东青岛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将工厂购买,定名为“青岛啤酒厂”。工厂的主要管理人员从厂长到各主要生产部门配备的负责人和技师都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在生产和工艺技术问题的处理上由专业人员负责确定。
1979年以后,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工厂的活力日益增强,基本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工厂大规模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装备。1981年,在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关怀下,国家计委、进出口委、财政部批准投资4551.62万元,进行10万吨扩建工程,于1986年8月竣工投产;1986年的产量在全国啤酒行业里首先突破10万吨。同年国家计委又批准拨款4998.39万元,进行13万吨技术改造工程,并要求在1988年建设13万吨的同时,要统筹考虑建设20万吨和30万吨的发展规划,以加快青岛啤酒的发展步伐。这个时期,年产10万吨的青岛啤酒第二有限公司于1991年建成投产;年产10万吨的青岛啤酒第三有限公司正在筹建中;年产2万吨的青岛啤酒四厂,也于1991年2月开始生产。到1992年末,青岛啤酒的年产量已达24万吨(一、二、四啤的青岛啤酒合计)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的变化,青岛啤酒厂的生产品种与生产结构,也不断有新的变化。青岛啤酒厂主要生产12o淡色啤酒,但也曾生产过黑啤酒。后来由于啤酒出口量扩大,酿造能力有限,故在1972年即停止了黑啤酒的生产,将青岛黑啤酒的技术工艺及有关设备,转移到其他厂生产,使用青岛牌商标。在日本人经营时期开始的制药——维他益车间,1977年后改为“青岛啤酒制药厂”,又增加生产三合素、酵母粉等,1980年,根据国家整顿药厂的要求,停止生产。1964年,为了发展葡萄酒工业,市一轻工业局决定将果酒车间从青岛啤酒厂分出,成立青岛葡萄酒厂。1958年,根据市一轻工业局要求,青岛啤酒厂成立罐头车间,增加罐头生产(有午餐肉、猪肉罐头、鱼类罐头、苹果罐头等)。1963年,为全力搞好啤酒的生产,罐头车间下马停产。
1978年,青岛啤酒首次进入美国市场,由美国的莫纳克公司作为青岛啤酒的总代理。当年销量为2万箱。此后,在有几十种国外啤酒激烈竞争的美国市场上,青岛啤酒以其较高的品质、独特的风味加之美国代理的大力促销宣传,终于巩固了在美国的销售市场,并在美国50个州建立了强大销售网络,进入了中国餐馆和国外开办的连锁饭店及超级市场。从1978年青岛啤酒首次进入美国市场到1992年的15年里,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的销量由2万箱增至120万箱,销量排列名次由第十三位跃为第九位,所占市场比重由0.3%增长到1%以上。1987年至1992年,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占亚洲12个国家出口量的25%。
在漫长的100多年发展历程中,青岛啤酒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因而,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被国内外消费者公认为名牌产品。1963年4月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青岛啤酒被评为国家名酒,获轻工业部金质奖章;1979年9月获国家经委颁发的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1980年、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质量金质奖。1980年4月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著名商标”称号;1991年9月被评为中国十大驰名商标之一。在国际上:1981年、1985年两次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评酒会上获得冠军;1987年5月在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举行的国际啤酒评比中名列榜首;1991年9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蒙顿国际评比大赛上获金质奖。
目前公司全资拥有青岛啤酒一厂、二厂、四厂、扬州啤酒厂、日照啤酒厂和青岛麦芽厂并控有青岛啤酒西安有限公司55% 的股份及深圳青岛啤酒朝日有限公司35%的股份。目前公司销售收入、实现利税、 出口创汇等指标位居中国啤酒行业之首。青岛啤酒集团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品牌及技术优势,以民族资本为主,以弘扬民族工业为旗帜,国内收购兼并厂和新建厂并举,尽快扩大规模经济,并大力推进多元化经营,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把青啤集团建成具有超强实力的、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的大型企业集
青啤于1993年7月1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H股,同年8月27日在上海证交所上市。
青啤的第一阶段——做大做强的阶段:青啤的品牌一向走高中档的市场,但高中档市场仅占全中国市场的百分之十五左右。增长快速及潜力巨大的,却是占有百分之八十五市场份额的大众市场。因此从1993年开始,青啤总经理彭作义希望借着收购当地啤酒品牌来打入不同省市的大众市场。青啤以”做大做强” 及 “低成本收购”作为整个收购策略的蓝图及核心,并以增加产量到300万吨及增加市场占有率到10%以上为目标。
彭作义所谓”做大做强”的理念就是透过购并把市场向下延伸,以高中档的市场补贴大众市场,进而打入一直被忽略的大众市场。但由于青啤是独资经营的公司,并无母公司的财务支持,因此需独力承担收购重责。也就是说,青啤在进行收购活动时需要作出比竞争对手例如北京控股的燕京啤酒和华润的雪花啤酒付出更多直接的代价。因此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进占更大的市场,因此不得不实施“低成本收购”。截至2003年,青啤的并购中有42%属于破产收购,这个比例是相当惊人的。到2001年,青啤已完成了四十多项收并活动,厂房遍布十七个省市。生产量由96年的35万吨升至2001年的251万吨,而市场占有率也由96年的3%升至2001年的11%,达到彭作义所讲“增加生产量到300万吨”及“增加市场占有率到10%” 的目标,成为全国最大的啤酒厂。2001年,虽然青岛己占有市场11%,但单单这一年,青岛在低档的大众市场的亏损己达到7千多万元,青岛需要以高中档市场所赚的利润去补贴低档市场。青啤在不断收购的同时,营业和管理费用亦不断上升,子公司营业及管理费用从1998年的8541万上升至2002年的12亿3921万,劲升14.5倍。
青啤生产能力透过高速度收购不断提高。虽然青啤产量历年亦有提升,但升幅较慢。青啤于2001年的生产能力已超过三百六十万吨,但产量只有二百五十万吨,厂房空置率更高达百分之三十,严重浪费生产力及资源。结果是青啤的边际利润的表现在三大啤酒厂中明显最差,青岛啤酒只有1.80%,而拥有燕京啤酒的北京控股就有13.90%,而华润雪花啤酒也高达9.86%而大幅超过青啤。可见过往的急速收购活动对青啤害多于利。
青啤的第二阶段——精益求精的阶段:由于盲目高速的收购活动加上内部管理的不协调令青啤出现高成本、入不敷出、债台高筑等问题。2001年7月,青啤总经理彭作义辞世,由金志国接任。他明确地调整青啤的营运战略,由「做大做强」改变为「做强做大」,着力推行改革,提升公司的内部核心竞争力。青啤的改革的措施有(1)架构重组、(2)品牌重组、(3)增减子公司股权、(4)减慢收购速度。我认为这些重组的做法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具有相当参考性,因此我们将作进一步的详细分析。
架构重组:未重组前,青啤的子公司每个都是独立的营运单位,同一地区内的子公司的营销范围没有清晰的划分,各自有销售网络和行政单位,造成资源重叠和浪费。青啤于是自2000年起先后组建八个事业部,把全国的子公司按区域收归各事业部,划小范围管理,统一产供销、市场及行政管理,共同使用运输、分销等系统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省人手及成本。2000年时,青啤在青岛本部首先建立ERP信息系统。并于2002年6月于华南事业部实施第二期计划。经过首两期的实施,青啤统一了22041种数据编码、整理1400余个客户档案、2000余个供货商档案等,并为各部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模块模型。在事业部制度的区域管理和ERP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青啤成立了仓储调度中心,对全国市场区域的仓储活动进行重新规划。青啤的仓库面积由以往的7万多平方米下降到目前的29260平方米。库存量也得到改善,从以下数据可以知道成立仓储调度中心后青岛本部的产量虽然上升了,但库存量反而大大下降。
品牌重组:经过一轮疯狂收购后,青啤旗下的品牌增至四十多个,不但难以管理,更造成“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情况。有鉴于此,青啤进行品牌重组,欲在5年之内将40多个品牌减至10个以下。例如在东北地区,青啤旗下的啤酒品牌一共有三个,分别为五星啤酒、兴凯湖啤酒及青岛啤酒。经过重组整合后,青啤把这三个品牌归纳为一个品牌——「青岛啤酒」推出市面,再与同区的对手 --- 雪花啤酒和百威啤酒竞争。
增减子公司的股权:自1994年收购扬州啤酒厂以后,青啤九年来先后兼并了四十多家啤酒企业,但这四十多家企业却是1/3盈利、1/3持平、1/3亏损。为增加盈利,减少开支,青啤增持了一些表现较好的子公司的股权。而减持表现较差的,甚至注销它们。举例而言,青啤增持西安公司的股权由56.32%至76.1%,增持渭南公司股权由41.28% 至69.28%, 增持薛城公司股权由70%到85%。青啤同时减持北京三环股权由54%至29%,并注销了江苏(90%)和上海啤酒(35%)的营销。
减慢收购速度:青啤自从大量收购全国各地的啤酒厂后,负债率不断上升,银行因此不愿再借贷给青啤。由于资金不足,青啤无法继续疯狂收购。再者,新上任的总经理有意推行新政,减慢收购,并进行内部整合。青啤自2001年开始已大大减慢收购的速度。2002至2003年间,青啤只收购了两间的啤酒厂,分别为:厦门银城股份有限公司及湖南华狮啤酒厂,青啤在这两项收购中,共享了1.24亿元。
由以往青啤股价的走势看来,大部份时间青啤H股股价会在并购消息发放后下跌,反映香港机构投资者对青岛啤酒并购消息抱负面反应。由于对青岛啤酒的前景抱怀疑态度或质疑一连串并购对青岛啤酒能否产生协同效应,触发投资者于并购消息发报后抛售青岛啤酒股票。反之,青岛A股股价却受并购利好消息影响而令其股价不断上扬。改革前,A股股价一直偏好,这由于国内的小股民羊群心态下,视收购为好消息。但改革后,A股股价并未因改革而大幅上升,基本保持稳定。而香港机构投资人较国内股民更着重基础分析。由于机构投资人认为青啤做大做强的策略失当,因此青啤疯狂收购的结果使得青啤H股股价在改革前一路下滑。但改革后股价却不断上升,显然是机构投资人肯定青啤的改革策略。
青岛啤酒几乎囊括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所举办的啤酒质量评比的所有金奖,并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评比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1906年,建厂仅三年的青岛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世纪80年代三次在美国国际啤酒大赛上荣登榜首;1991年、1993年、1997年分别在比利时、新加坡和西班牙国际评比中荣获金奖;2006年,青岛啤酒荣登《福布斯》“2006年全球信誉企业200强”,位列68位;2007年荣获亚洲品牌盛典年度大奖;在2005年(首届)和2008年(第二届)连续两届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其中2008年在单项排名中,青岛啤酒还囊括了品牌价值、优质品牌、产品与服务、品牌价值海外榜四项榜单之冠。

⑺ 北京五星啤酒酒厂

十多年前,燕京啤酒还没出来的时候,京城百姓喝啤酒基本上就认五星啤酒和北京啤酒。当时,五星啤酒地处城西、北京啤酒位于城东。于是,就以天安门国旗杆为界,五星啤酒主要在城西销售,北京啤酒侧重在城东经营。可是,就是这么响当当的老字号,在十几年间一下子几乎销声匿迹了。事实上,北京五星啤酒厂从1980年才开始使用,最早的字号叫双合盛啤酒汽水厂,厂址就位于广安门外东半壁街的旧观音寺。“双合盛”的创始人是张廷阁、郝升堂两位义结金兰的好友。光绪年间,山东大旱,这二位背井离乡,被俄国人骗到西伯利亚的金矿上做苦力。后来,哥俩一起逃到海参崴车站谋生,先是当搬运工,后来稍有积蓄便开了一家杂货店,两人为图财源茂盛,店名定为“双合盛”。意思是两人合到一起,加个“盛”字是预祝生意“兴盛”。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双合盛”在他们的苦心经营下已具相当的规模和实力。民国初年,受当时“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张廷阁回国发展。1915年,他在京城创建了双合盛啤酒汽水厂。随后,张廷阁在民国政府农工商部将自己生产的啤酒和汽水注册为“五星”标牌。但是,没过多久,双合盛因为人力不足,放弃了五星汽水的生产经营,集中全力搞五星啤酒的生产经营。双合盛酒厂创建初期,只有一所糖化室、一所烤原料设备和三处酒窖。后来,根据生产发展需要,1921年和1930年,进行了两次扩建,添置了自动式烤原料设备一所、大型糖化室一处,更换两部大型装酒机,扩充八处酒窑,同时自造酒瓶,以防假冒。全厂职工也从建厂初期的60多人发展为500多人。最高年产啤酒10万箱,大约3000多吨。销售到天津、青岛、大连、香港、澳门以及南洋各地。双合盛啤酒厂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关键在于重视啤酒的质量。水质的好坏和啤酒的质量有极大关系。选厂址前,张廷阁请人调查北京四邻的水质,经化验认为广安门外的水清、味甜,适合生产啤酒。生产啤酒的另外两个主料是大麦和大米。双合盛选定了徐水和宣化一带所产的大麦,那里的大麦个大、皮薄、色泽金黄。大米则选用洁白、颗粒整齐的籼米。制酒的酒花由捷克进口,酵母由丹麦进口。同时,双合盛啤酒厂重金聘请捷克人尧西夫格拉为技师,负责管理全厂的啤酒生产。为了保证质量,双合盛每个工艺过程都有人检查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宁可废弃,也不能影响声誉。尧西夫格拉总是严守最后一道工序———灌装。经他亲口品尝,合格后才能开机灌瓶。因此,双合盛的五星啤酒,口感醇厚,“杀口”强,具有浓郁的麦芽香味。1921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五星啤酒获得了两项大奖;1929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五星啤酒获得金奖。

1949年4月,北京解放后,双合盛啤酒厂进行公私合营,成为北京首批公私合营的企业。啤酒品种由解放前的五星啤酒和慕尼黑啤酒两种发展为近10种。1959年,周恩来总理指定五星啤酒为国宴用酒。1965年,双合盛啤酒厂更名为首都啤酒厂。1980年,又更名为北京五星啤酒厂。

五星啤酒最辉煌的时候,应该就是我在成都喝五星啤酒的日子。当时,五星啤酒厂通过联营和兼并,一下子在全国发展到40多家分厂,成为国内最大的啤酒集团。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管理跟不上去,质量大幅下滑,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由此,五星啤酒厂背上了5亿多元的巨额债务。此时,美国亚洲战略投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选择与五星啤酒厂合资,组建中美合资亚洲双合盛五星啤酒有限公司。合资后,外方的资金马上到位,一下子投入5.4亿元,基本还清欠账,企业前景一片大好。2000年8月,我应邀来到五星啤酒有限公司美国投资方———亚洲战略投资公司。没想到,参加的竟然是亚投将向青岛啤酒转让双合盛五星啤酒有限公司股份的通气会。亚洲战略投资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ackPerkowski对我说,亚投与五星啤酒从一开始合资以来,双方一直没有达成很和谐一致的决定,通过内部因素解决外部矛盾,以致造成五星品牌价值有所降低。亚投退出了。

当时,五星啤酒已经停产3个月,在北京市场销量仅9000吨,占市场份额1.5%。北京亚洲双合盛五星啤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孝军总结为“钱花光了、酒罐空了、市场丢了,五星处于危机之中。”五星啤酒公司一位负责人认为,五星啤酒的退步,关键在于合资时资产评估过高,成本加大,难以迅速形成规模效益。面对同行业的低成本扩张,无法跟上形势扩大规模。就这样,青岛啤酒利用收购五星啤酒实现了进入北京市场的目标。

现在,北京五星青啤有限公司便是目前青岛啤酒在北京的两个工厂之一,五星啤酒作为青岛啤酒的子品牌仍然存在。但是,随着青岛啤酒北京公司的产品结构调整,青岛啤酒在北京将以自有品牌为主,其控股的五星啤酒比重将越来越小。据说,眼下能喝到的五星啤酒只有听装的了。

⑻ 青岛啤酒公司旗下有什么子类品牌

青岛啤酒旗下品牌有奥运标产品、非奥运标产品、自主商标产品和擦边球产品。

1.奥运标产品

主要有青岛啤酒(总厂生产,通称纯厚啤酒、青岛纯生啤酒(总厂生产),青岛淡爽型(总厂生产,通称小王子),青岛超爽(上海松江厂生产),青岛原生啤酒(上海松江厂生产)。

2.非奥运标产品

这一类产品不能使用奥运标,但是可以使用"青岛啤酒"的商标,这类产品有青岛啤酒(马鞍山分厂生产)

3.自主商标产品

这一类产品连"青岛啤酒"商标都不能用,主要有崂山啤酒、山水啤酒。

4.擦边球产品

这类产品只能用"青岛股份有限公司荣誉出品",比如青荷源啤酒(哈尔滨生产),宾王啤酒(福建生产),青岛原浆啤酒(成都生产)。

(8)五星青岛啤酒扩展阅读: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1168.75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位列世界品牌500强。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截至2015年底,青岛啤酒在全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拥有60多家啤酒生产企业,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居国内啤酒行业领先地位。


2015年,青岛啤酒全年共实现啤酒销售量848万千升,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76.3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7.13亿元。


目前,青岛啤酒远销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丹麦、俄罗斯等世界90多个国家和区域。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 Report依据产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第五大啤酒厂商。

资料来源: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

⑼ 北京五星啤酒酒厂的发展

阅读全文

与五星青岛啤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洛维斯红酒怎么样 浏览:743
白酒t20什么意思 浏览:544
白酒可以对什么喝 浏览:115
长城红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浏览:405
法国红酒臭吗 浏览:961
枫塔妮红葡萄酒价格 浏览:160
法国葡萄酒的关税 浏览:514
鹿头的红酒什么牌子 浏览:961
93年矛艺白酒多少钱一瓶 浏览:594
浓烈的雄黄酒 浏览:954
法国人热爱红酒 浏览:680
怎么就知道红酒好不好 浏览:344
五大连池原浆一号啤酒厂 浏览:646
一瓶葡萄酒10万什么牌子 浏览: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浏览:42
一顿白酒多少箱 浏览:553
哈尔滨啤酒与青岛啤酒多少度 浏览:25
雷欧庭红葡萄酒 浏览:812
后海啤酒多少钱一瓶 浏览:639
红酒忌讳什么药一起吃 浏览: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