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进口葡萄酒没有标注保质期
中国政府规定进口葡萄酒可以不标保质期
2006年10月1日起,国家正式实施《版预包装饮料酒标签权通则》,其中规定,葡萄酒和酒精含量超过10%的其他饮料酒可免除标示保质期。市质检院有关专家介绍,进口葡萄酒的确是可以不标注保质期的。在西方很多国家,葡萄酒都是不标示保质期的;但消费者选购好了葡萄酒后,一定要注意保存方法。存放葡萄酒需要隔热、阴凉,且一定要横放,有助于酒渣的沉淀,软木塞也能受到酒液的润泽,保持一定的湿度,将瓶口牢牢地塞住。
一般国产葡萄酒超过3年就会开始产生沉淀物,这时国人一般认为酒的质量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消费。而在国外因为有滤酒器和相关习俗,所以不会产生纠纷。而国内葡萄酒为减少沉淀物产生,企业就把葡萄酒保质期标注8年到10年。第二也是根据葡萄酒的特点制定的。
目前,国产一般新鲜果香型的葡萄酒最佳的饮用时间是在1年以内,一旦时间长了,其果香味就会慢慢消失。虽然对于陈酿型葡萄酒来说,其生命周期可分为发展期、成熟期、高峰期、垂老期,但最好应在高峰期内(10年)饮用完。目前只有少部分特别好的葡萄酒才具有陈年收藏价值,这跟葡萄酒的原料、酿造工艺、储存条件都有很大的关系。
② 葡萄酒的保质期,是怎么回事,国外不是有些葡萄酒是越久越贵,为什么国内有许多厂家生产的酒都有保质期
红葡萄酒并不是年份越老就越好。年份是表示当年葡萄酒质量的概念。红酒也有新鲜型和陈酿型之分,新鲜型一般果香浓郁,如博若莱酒当年即可上市。陈酿型一般酒香浓郁,醇厚,最佳饮用期视不同的酒而不同,一般在5--10年之间。过了15年酒就不好喝了。
winnie:[/b]
红酒能不能陈年(1)
我认为应该与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是葡萄的品种,象用Cabernet Sauvignon,Pinot Noir等富含单宁的葡萄酿出的酒,比较能够陈年,好的酒庄/酒厂出品的酒,陈年一、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是不成问题的. 而象Zinfandel等品种,就不太能陈年,上好的酒陈年10年也就到极限了. 另外,如斑竹所说,具有Beaujolais特色的用Gamay所酿新酒适宜当年开瓶饮用,根本就不能陈年.
其二是与葡萄的品质,即葡萄生长采摘的年份有关。如果当年的气候条件很好,没有意外灾害或病虫害,那样葡萄的品质就会很好。相同品种的葡萄,因品质更佳而更能陈年,同样是波尔多Medoc的酒,因1992,1993等年份的天气不好,也称年份不好,其酒陈年个7,8年,也就达到其颠峰了,再放也不会对酒的品质有什么益处。
其三是与葡萄酒的品质,也就是与其的生产者有关。好的酒庄/酒厂出品的酒的陈年能力通常比一般的酒更具陈年能力。
第一,第二点,可以看成是先天的,第三点可以视为后天的努力。当然,除了葡萄和酒本身,酒的存放条件也很重要。只有存放适当,好酒的陈年才能使其更加完美。
至于,45,46年的酒是否还可饮用,是否还在其巅峰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因为酒确实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在其成长,陈年中,每一年与每一年都可能不一样。在考虑到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好年份,好酒庄,存储好的酒,四五十年前的也会有可能是更美的酒。前不久,在英国就有个真实的故事,讲几位银行的头头,因在Petrus餐厅奢侈的消耗了45,46,47年的Petrus及其它,而被炒了鱿鱼。黄兄是否是看了此文章而又感的。
至于其卖高价,我认为是纯粹的市场炒作行为,“物以稀,以名为贵”吗!凡高的《向日葵》能在伦敦的索斯比排出天价,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这个道理。
另外,我国进口葡萄酒背标上常标以10年或15年的保质期,是因为要满足国家食品卫生法规的要求,在任何进口食品的标签上均要标出其保质期,而对于葡萄酒这个比较特别的商品也不例外,而15年是目前国家规定的最长的保质期。
最后,我对斑竹的回复有一点点质疑:酒的所谓保质期不一定是5至10年,过了15年的酒,也不一定就不好喝了。否则,胡锦涛同志访法期间,在参观Margaux时,酒庄主人就不会拿出1982年的极品请贵客品用了(且被认为仍未达到其巅峰)。
sccdjack[/b]:
留过几次言,都未成功,终于又可以畅所欲言了。一看留言板,这段时间大家又在谈论红酒的保存时间,我也仔细观察过,好象贵点的酒,特别是进口红酒,保质期都在用10年、12年、15年,而国内一般餐酒就有3年、5年的。我也有个疑问?厂家给出的保质期是否真的经过严格实验和计算的,或者是随便填一个以符合国家规定,起到应付作用。而有的酒给出的年份和出厂日期又有差别,严格的说这个保质期期限是管年份还是出厂日期?也许有的酒在装瓶前就已经储存过一段时间,但是具体到消费者安全饮用上是不是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而且这个现象还比较普遍。那我们说打个保质期是为了应付国规定,是不是说红酒行业还有许多行规需要建立?片面之言,多多包涵
frankie[/b]
对于陈年能力这个问题,我补充两句。
有些地方有这样的习惯“late bouttling”,就是晚装瓶。比如西班牙就有这样的传统,可能承袭了当地制作波特酒的习惯。我有一支Rioja Grand Reserva,89年份的。在橡木桶中陈年6年才装瓶,再放4年才能卖,这是西班牙对于Grand Reserva这一等级的要求。所以虽然年份老,却是上市不久。还有些厂家会让葡萄酒在橡木桶里放上更长的时间。
winnie[/b]:
关于红酒是否应该有法规来约定其保质期
我认为操作起来较难实现。问题一是如何定义界定"保质期"这个概念。其次,能否合理地确定“保质期”。
“保质期”从字面上讲就是物品能保证质量的期限。众所周知,葡萄酒是有生命的,好酒在其陈年的过程中也有个从年轻,到成熟,到巅峰,再到衰落的过程。原则上讲,酒在其巅峰期时饮用是最理想的。然而即便是在其衰落期,酒的变化也是渐变的,且也不能绝对地说其就不能饮用了,只是其品质不济了,或味道不堪入口了,人们自然也就不想再饮用她了。而所谓的“变质”,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保存不当而造成酒质粗糙或变得酸苦有异味,或是因为发生oaky现象。因此,到底那个时点算是“保质期”,是巅峰期时?还是衰落期中的某一时点?
再者,即使理论上规定,酒在从装瓶到其要转为衰落期时的时间是“保质期”,要确定这个时间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个时间与众多因素有关:年份, 葡萄品种,酿制工艺,产地,出品人,存放条件等等。虽然有一定规律可循(见前述的文章),但如果要定量的话还是很难的。其中某一个因素变化了,其结果也就会有不同,而常常这种变化的结果是要通过实际品尝才可最终确定的,并得到一定的预见。也就是说,每支酒,不同年份,视实际情况不同而定。显然,预先硬性的规定某支酒10年或是20年或是50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试想,1900年的Chateau d'Yquem仍然完美,这个“保质期”该如何确定呢?
当然,如果没有所谓“保质期”的规定,对于葡萄酒知识相对较少的一般消费者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难于判断和理解的问题。也为其在选择时带来不便。但是,如果硬性规定个“保质期”势必也会造成误导。在法国等传统葡萄酒国家,也没有法律的规定,限定葡萄酒所谓的“保质期”,但消费者不会有疑惑,是因为他们有相关的知识,能进行必要的判断。看来,要让国人理解明白葡萄酒没法规定确切的“保质期”,还是待让人们了解更多的葡萄酒,掌握相关的知识。
③ 进口红酒保质期
国家《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乙醇含量10%以上(含10%)的饮料酒、食专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可以免属除标注保质期。也就是说,这些东西100年也不会变质。进口红酒酒精度都在10度以上,可以永久保存而不变质,假冒伪劣除外。
这是因为乙醇含量超过10%(俗称10度)以上的酒,各种微生物几乎不能繁殖,其他生物、物理、化学因素的长期影响,也不足以使白酒变质或者导致其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因此,免除标识保质期不会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食用醋、食用盐和固体糖类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常温下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也可免标注保质期。
④ 听朋友说进口葡萄酒的保质期是10年为什么
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进口葡萄酒背标上的保质期基本上都是10年(少数15年或20年)。难道进口葡萄酒不分优劣,保质期都是10年吗?10年保质期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其实,葡萄酒就像人一样,会经历出生、成长、成熟和衰老,我们很难说一个人一定能活到多少岁,同样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说一瓶葡萄酒的寿命是10年。对大多数葡萄酒来说,保质期就像是没有意义的口头禅,10年也是一个没有太多意义的数字。
一、葡萄酒只认适饮期
在国外,葡萄酒一般没有保质期的说法,人们完全可以根据经验和知识来辨别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期。葡萄酒通过一系列酿造工艺酿成后,一般还需要熟成一段时间才会到达最佳饮用期,之后慢慢进入衰老期。当葡萄酒进入衰老期时,不意味着它坏了或过了保质期,而是说这瓶葡萄酒的香气、风味、口感等已经慢慢丧失,不值得品尝了。所以,我们最好在一瓶葡萄酒达到最佳饮用期时将其喝掉,而不应该以保质期为准。因为,保质期只能保证你喝完这瓶葡萄酒后,你的健康不会有多大的影响,但是你可能享用的是一瓶完全失去“魅力”的葡萄酒。
在中国,因为之前有关法律规定必须在标签上注明保质期,所以为了迎合我国的特色,考虑我国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很多进口葡萄酒都会标上10年的保质期。但是,从2006年10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的《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中规定,葡萄酒和其他酒精含量超过10%的酒精饮料可不用标示保质期。所以,近年来,部分进口葡萄酒已经不再标注保质期了。
二、葡萄酒的适饮期并没有那么长
世界上90%以上的葡萄酒的最佳适饮期都是在1-2年内,只有4%左右的优质葡萄酒才具有5至10年的陈年潜力,仅有1%的顶级葡萄酒才具有10年以上的陈年潜力。所以,绝大多数葡萄酒应该在1-2年内喝掉,而不应该等到“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不然,十年之后,真的是“一边‘享受’,一边泪流”了。
一般来说,只有酒精度高、单宁含量高、酸度适宜、果香浓郁、酒体饱满的红葡萄酒才具有较大的陈年潜力,如果储存得当,可以存放很长时间。而大多数红葡萄酒和绝大多数白葡萄酒的陈年潜力都是比较有限的。
三、影响葡萄酒陈年潜力的因素
影响葡萄酒陈年潜力的最主要因素包括:葡萄品种、葡萄品质、葡萄酒品质、葡萄酒的储藏环境。
1. 葡萄品种是根本
由于葡萄品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款葡萄酒的酒精度、酸度、单宁和果香浓郁度,所以它是影响葡萄酒陈年潜力最基本的因素。一般来说,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西拉(Syrah)、丹魄(Tempranillo)和内比奥罗(Nibiolo)等品种酿造出的葡萄酒陈年潜力较好,而佳美(Gamay)、梅洛(Merlot)等品种酿造的葡萄酒一般应该在年轻时饮用。
2. 葡萄品质是前提
葡萄品质是决定葡萄酒品质的前提条件。葡萄品质与一个产区的气候、土壤、培育以及年份等因素息息相关。其中年份是不定因素,较难控制。如果当年气候条件好,没有意外的天灾或虫灾,该年的葡萄品质就会好于其他年份。文章摘自中国红酒交易网相同品种的葡萄,因好年份品质更佳,所酿造出的葡萄酒的陈年潜力也更佳。如波尔多梅多克(Medoc)的葡萄酒,1992、1993年因气候不好,即便是名庄的酒,最多也只能陈年7-8年便达到顶峰。
3. 葡萄酒品质是保障
毫无疑问,如果一款葡萄酒的品质很差,那它根本没有陈年潜力可言。葡萄酒的品质除了和葡萄品质有关,还与葡萄酒的酿造工艺、酿造设备以及酿酒师的酿酒手法有很大的关系。一般经过橡木桶酿造的葡萄酒要比未经过橡木桶的葡萄酒陈年潜力更佳。文章摘自中国红酒交易网而且,法国橡木桶与美国橡木桶,新橡木桶与旧橡木桶之间又有较大的区别,它们对葡萄酒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4. 储藏环境是关键
无论葡萄酒的品质有多么好,如果没有储藏得当的话,很容易就会衰老甚至变质。一般凉爽、恒温、通风性较好、光线较暗且无异味的地方是储藏葡萄酒最理想的环境。另外,在储藏软木塞封瓶的葡萄酒时,要将葡萄酒向下倾斜45º放置,这样可以确保软木塞与葡萄酒充分接触,防止软木塞变干而导致空气进入瓶中,加速葡萄酒氧化。
⑤ 进口红酒有保质期几年后不能饮用
所有酒都复有保质期,红酒长而以制
不是所有红酒都是时间越长越好,只有好的葡萄酒才能
当年葡萄酿的新酒建议第二年就喝掉,普通的葡萄酒一般
3-5年就要喝掉,否则放久了就衰了没味了
关键要看储存条件,如果条件恶劣,比如放在太阳下,再好的拉菲也变垃圾
最好是避光阴凉处倒置,有酒柜酒窖最佳
⑥ 人说红酒年份越长越好,但是为什么红酒瓶上有保质期
不是越久越好抄,瓶装的是越袭新越好,所谓葡萄酒年份越长越好,是指在特定的保存条件下,橡木桶中。一般在法国的地窖中,地窖内是用特定的石灰岩砌成的。常年温度在17度左右。,瓶装酒时间过长,受冷受热会造成沉淀。并且葡萄酒有新世界酒和旧世界酒之分。新世界酒根本不存在久放。现在海关进口葡萄酒因酒精度数超过11度以上,所以不用标保质期。除了进超市之外一定要有个时间限定。葡萄酒的保存温度在17度可以长期储存。一般FINE
WINE都是恒温库内保存的。
⑦ 中国政府规定进口葡萄酒可以不标保质期
中国政府规来定进口葡萄酒源可以不标保质期
2006年10月1日起,国家正式实施《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其中规定,葡萄酒和酒精含量超过10%的其他饮料酒可免除标示保质期。市质检院有关专家介绍,进口葡萄酒的确是可以不标注保质期的。在西方很多国家,葡萄酒都是不标示保质期的;但消费者选购好了葡萄酒后,一定要注意保存方法。存放葡萄酒需要隔热、阴凉,且一定要横放,有助于酒渣的沉淀,软木塞也能受到酒液的润泽,保持一定的湿度,将瓶口牢牢地塞住。
一般国产葡萄酒超过3年就会开始产生沉淀物,这时国人一般认为酒的质量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消费。而在国外因为有滤酒器和相关习俗,所以不会产生纠纷。而国内葡萄酒为减少沉淀物产生,企业就把葡萄酒保质期标注8年到10年。第二也是根据葡萄酒的特点制定的。
目前,国产一般新鲜果香型的葡萄酒最佳的饮用时间是在1年以内,一旦时间长了,其果香味就会慢慢消失。虽然对于陈酿型葡萄酒来说,其生命周期可分为发展期、成熟期、高峰期、垂老期,但最好应在高峰期内(10年)饮用完。目前只有少部分特别好的葡萄酒才具有陈年收藏价值,这跟葡萄酒的原料、酿造工艺、储存条件都有很大的关系。
⑧ 国家对于进口葡萄酒不标保质期有没有强制性要求
没有强制性要求。
从2006年10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的《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中规定,葡萄酒和其他酒精含量超过10%的酒精饮料可不用标示保质期。所以,近年来,部分进口葡萄酒已经不再标注保质期了。
⑨ 现很多进口葡萄酒的保质期都有10年,为什么呢真的都能保存十年吗
这是在意大利原生活找到的资料,结合我自己的见解给你解释下,望采纳。
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进口葡萄酒背标上的保质期基本上都是10年(少数15年或20年)。难道进口葡萄酒不分优劣,保质期都是10年吗?10年保质期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其实,葡萄酒就像人一样,会经历出生、成长、成熟和衰老,我们很难说一个人一定能活到多少岁,同样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说一瓶葡萄酒的寿命是10年。对大多数葡萄酒来说,保质期就像是没有意义的口头禅,10年也是一个没有太多意义的数字。
葡萄酒只认适饮期
在国外,葡萄酒一般没有保质期的说法,人们完全可以根据经验和知识来辨别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期。葡萄酒通过一系列酿造工艺酿成后,一般还需要熟成一段时间才会到达最佳饮用期,之后慢慢进入衰老期。当葡萄酒进入衰老期时,不意味着它坏了或过了保质期,而是说这瓶葡萄酒的香气、风味、口感等已经慢慢丧失,不值得品尝了。所以,我们最好在一瓶葡萄酒达到最佳饮用期时将其喝掉,而不应该以保质期为准。因为,保质期只能保证你喝完这瓶葡萄酒后,你的健康不会有多大的影响,但是你可能享用的是一瓶完全失去“魅力”的葡萄酒。
在中国,因为之前有关法律规定必须在标签上注明保质期,所以为了迎合我国的特色,考虑我国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很多进口葡萄酒都会标上10年的保质期。但是,从2006年10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的《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中规定,葡萄酒和其他酒精含量超过10%的酒精饮料可不用标示保质期。所以,近年来,部分进口葡萄酒已经不再标注保质期了。
葡萄酒的适饮期并没有那么长
世界上90%以上的葡萄酒的最佳适饮期都是在1-2年内,只有4%左右的优质葡萄酒才具有5至10年的陈年潜力,仅有1%的顶级葡萄酒才具有10年以上的陈年潜力。所以,绝大多数葡萄酒应该在1-2年内喝掉,而不应该等到“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不然,十年之后,真的是“一边‘享受’,一边泪流”了。
一般来说,只有酒精度高、单宁含量高、酸度适宜、果香浓郁、酒体饱满的红葡萄酒才具有较大的陈年潜力,如果储存得当,可以存放很长时间。而大多数红葡萄酒和绝大多数白葡萄酒的陈年潜力都是比较有限的。
⑩ 为什么国外红酒不标保质期
中国人在买东西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看保质期,无论任何食物,都是有保质期的,酒也不例外,虽然人们说酒是越放越香,但也是有保质期的,普通香型的白酒5年以后,口味变淡,香味会减弱;低度白酒,尤其是32度以下的白酒,摆放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性能改变,时间久了,会失去白酒本来固有的特性。放久了的话酒精度数减少,酒味变淡。
在中国,因为之前有关法律规定必须在标签上注明保质期,所以为了迎合我国的特色,考虑我国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很多进口葡萄酒都会标上10年的保质期。不过,现在已经有很多进口葡萄酒是不标注保质期了,说明那是好酒,值得存放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