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地方啤酒公司為何倒閉或被收購
圖:百威英博投25億,建100萬噸產能工廠 據一些新聞報道,中國啤酒市場已經被雪花,青島百威英博,燕京占據了50%以上的銷量份額。 小型地方啤酒企業很多倒閉或被收購。 據個人了解,這些小企業倒閉或被並購的原因是 1.經營虧損,無力為繼; 2.前景黯淡,繼續下去也不會有好日子,高價賣掉了事。 這是從結果上來看的原因。 個人認為是產品的同質化,即無特色。因為產品跟龍頭企業的產品嚴重同質化,所以一旦龍頭進入這些企業的市場,那麼龍頭公司通過不同手段,如價格戰,經營能力等優勢,輕松擊潰當地的對手。 在日本的酒館有很多很多種品牌和不同功能不同口味的啤酒。其中很多都是地方小企業的產品。 這些小企業之所以能長期生存下去,原因就在於他們擁有不同於大企業的特色產品,研發能力還有傳統。 在啤酒傳統深厚的歐洲也有很多百年的小品牌啤酒企業,也是因為特色的產品和傳統成為了他們的護身符。 中國是沒有啤酒傳統的,所以這些地方小企業很難生存下去。 最近經常聽到嚇人的消息,說百威英博一下子,在一個地方建100萬噸產能的工廠。英博並購百威後突然發力,還是蓄謀已久?建這么大規模的工廠,真是令其對手毛骨悚然啊! 青島啤酒是有傳統的,產品還是有些特色的,但是不明顯,而且市場上一個概念出來的話,馬上都會模仿,如純生概念。 雪花啤酒依然在瘋狂的收購,搞得青島啤酒無法完全集中精力搞內實,不得不搞擴張。 青島啤酒管營銷的400萬年薪副總嚴旭也換了,為的是銷量佔有率提升吧,就是營銷。 沒有特色的小公司會死掉,沒有特色的大公司不會有好的盈利,除非你能一統天下,把所有的競爭者都幹掉,讓消費者沒有別的選擇,讓他們覺得啤酒就是雪花或者青島或者百威或者燕京。 這么看來以後啤酒市場肯定不會是某一家一統天下的,所以瘋狂擴張終究有結束的那一刻。 最終會發現「很重要」的渠道,也不是最重要的,最終選擇權在消費者思維里, 而這個是需要傳統和特色來定勝負的。青島啤酒的「市場決定工廠」的理念是正確的。 現在青島啤酒即使投入最高的銷售費用,利潤率也是行業內最高事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所以不怕雪花瘋狂擴張,而是怕百威英博的大規模擴張。因為百威有傳統、有特色。 而且百威是青島的師傅。
㈡ 為什麼百威和嘉士伯會在中國大量地收購中國各地方的啤酒品牌
覬覦中國市場的啤酒巨頭多了去,但是,喜力不溫不火,朝日進展不暢,唯有百威英博和嘉士伯,順利擠進前五,瞄準中國啤酒行業的「鐵王座」。
至此,百威英博的「東部戰線」初現雛形。合並之後,不僅並購的「彈葯」更充足,而且,對中國地方品牌形成的「威懾力」更強悍。
在巨頭看中的市場,地方品牌「要麼投降、要麼打死」,能選擇的頂多是賣給A還是賣給B。
賣給雪花的,只能留下產能和渠道;賣給百威英博和嘉士伯,品牌能留下,但已然成為外資。
在這之後,百威英博在中國市場的並購從未停過,2011年河南維雪、大連大雪,2012年牡丹江啤酒,2013年河北唐山,2014年吉林金士百,2015年增持珠江啤酒……
㈢ 百威和嘉士伯還在大量地收購中國各地方的啤酒品牌,中國啤酒能否守住自己的陣地
當然還是有些品牌可以的。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之時,百威英博的手腕多少有點「奸雄」的意味。准備到哪個區域建新廠,先跟四五個城市談判,簽下框架協議,然後等著這幾個城市互相競價,政策最優惠者得。最終公布前,誰都不知道百威英博葫蘆里賣的什麼葯。當年百威英博准備布局河北,同時跟石家莊、張家口、廊坊、保定談,最終把廠設在了保定清苑。在湖南、江西、雲南等地區,套路都是這樣。
合並之後,不僅並購的「彈葯」更充足,而且,對中國地方品牌形成的「威懾力」更強悍。金士百,2015年增持珠江啤酒(002461.SZ)……2015年百威英博准備收購南非米勒時,甚至打起了華潤雪花的主意。南非米勒持有華潤雪花49%的股份,如果不是因為「反壟斷」調查,百威英博是斷然不會放棄中國啤酒「老大」的。目前,百威英博僅次於華潤啤酒(00291.HK)和青島啤酒(600600.SH),在中國啤酒市場排名第三。除了走高端路線的主品牌百威,全國性品牌哈啤、雪津和幾十個地方品牌,主打中低端市場。也許你每天都在喝百威,只是,如果不仔細看,你根本發現不了。據說百威英博每4年搞一次大並購,不知道下一個「獵物」會是誰,又會對中國啤酒市場產生什影響。嘉士伯暗度陳倉很多人會好奇,最好的啤酒在歐洲,人均啤酒消費量最大的是歐洲,啤酒工業的發源地在歐洲,但是,最大啤酒企業卻不在歐洲。個非常關鍵的原因是,歐洲人會釀酒,會創新產品,會在營銷上完美契合消費者痛點,但是,在資本運作層面,不如在商場久經征戰的美國人或者巴西人。
㈣ 青島啤酒為什麼競爭不過百威啤酒
看起來青島在國內比百威的銷量好
但在全球市場百威啤酒是「啤酒之王」
粗略的看大概有以下這些原因:
首先,青島啤酒源於1903年日耳曼啤酒公司建於青島的分公司,使用歐洲工藝,啤酒對於擁有悠久歷史的中國來講只是外來品,而百威啤酒是誕生於1876年的美國的本土品牌,歷史越久遠的品牌,仍然長久地屹立行業頂峰,首先就反映了其實力,並且消費者會對歷史久遠的品牌更有好感;
然後我覺得兩個品牌在全世界占的市場份額也有很大的差距,另外美國的品牌往往在全球都有很大的競爭力,先進的製造工藝,寬松的政策和雄厚的資金,在廣告效應、市場推廣等等方面為百威成為啤酒行業的超級品牌提供了保證。
還有啤酒文化的問題,西方因為有久遠的啤酒文化,有強大啤酒品牌生長的豐富土壤。
當然,原料和工藝是最直接的原因。
我不是行家,覺得兩個牌子都好喝,而且更支持國產品牌,但非要比較一下的話,百威的口感更柔和,味道更濃郁。
㈤ 青島啤酒、燕京啤酒和百威哪個具有持久競爭力
青啤與燕京是國內的公司,而百威是美國上市公司AB旗下的品牌。
首先,從規模來說,國版內兩家公司遠小於權AB
第二,從品牌看,百威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啤酒品牌
從國內市場看,青啤與燕京是最好的選擇,其他品牌要遜於這兩個,但在高端市場,百威佔有率超過50%。在中國。啤酒白酒市場都還沒有開發完畢
㈥ 青島啤酒集團都收購了哪些啤酒廠
1999年月受讓取得安徽馬鞍山啤酒廠破產財產設立青島啤酒(馬鞍山)有限公司。
2月以承債方式控股山東榮成東方啤酒廠,組建青島啤酒(榮成)有限公司。
3月收購山東南極洲集團股份公司破產財產,設立青島啤酒(薛城)有限公司。
6月以承債方式兼並湖北黃石啤酒廠,設立青島啤酒(黃石)有限公司。
6月設立青島啤酒(安丘)有限公司。
7月與日本朝日啤酒株式會社等三方合資建設深圳青島啤酒朝日有限公司正式建立投產。
7月以託管方式取得對青島嶗山啤酒廠的管理權。
9月收購廣東皇妹啤酒公司投產,合資設立青島啤酒(珠海)有限公司。
9月設立青島啤酒(應城)有限公司。
9月收購上海啤酒有限公司清算資產,設立青島啤酒(上海)有限公司。
10月合資設立青島啤酒(蓬萊)有限公司。
11月合資設立青島啤酒(三水)有限公司。
11月設立青島啤酒(滕州)有限公司。
11月余沛孫國資公司共同設立青島啤酒(徐州)有限公司,之後由徐州公司收購年產啤酒5萬噸的徐州市金波啤酒廠全部資產。
12月承債兼並安徽蕪湖大江啤酒廠,設立青島啤酒(蕪湖)有限公司。
12月設立青島啤酒(濰坊)有限公司。
2000年5月收購廊坊啤酒廠破產財產,設立青島啤酒(廊坊)有限公司。
7月設立合資青島啤酒(鞍山)有限公司。
8月與嘉士伯香港有限公司合資設立青島啤酒上海松江有限公司。
8月收購美國亞洲戰略投資公司所持有的北京兩家啤酒企業的股權。
9月在原青島嶗山啤酒廠的基礎上設立青島啤酒第五啤酒有限公司。
㈦ 據說青島啤酒被日商收購大家知道這件事情嗎
您好!青島啤酒實際控制人:青島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控股股東:青島啤酒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啤酒被日商收購的消息不實。謝謝閱讀!
㈧ 青島啤酒為什麼競爭不過百威啤酒啊
貌似青島啤酒要比百威強吧~~~
㈨ 百威啤酒旗下都收購了中國哪些啤酒企業
全球最大啤酒集團、比利時百威英博發言人卡倫·庫克24日向新華社記者證專實,該集團屬最近全資收購位於中國吉林省的四平金士百純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但他表示,協議具體條款目前尚未公布。
據介紹,中國商務部今年3月正式批准該收購案,交易額可能達38億元人民幣。
據統計,收購金士百後,百威英博享有中國13%的啤酒市場份額,成為繼華潤雪花和青島啤酒之後的中國第三大啤酒公司。
據比利時當地媒體報道,中國是百威英博極力拓展的四個主要市場之一,另外三個是美國、巴西和墨西哥。2013年,百威英博在中國的啤酒銷量上升了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