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漢中啤酒廠有沒有可能搬鋪鎮工業園
漢中啤酒廠可能會搬遷到鋪鎮那邊
2. 漢中有沒有啤酒廠,如果有廠名叫什麼怎麼聯系啊哪位知道說一下啊,謝謝了!!!
以前叫漢中啤酒,現在叫漢斯啤酒(青島啤酒西安分公司-漢中製造廠)
3. 漢中的來歷
公元前312年,秦始置漢中郡(治在今安康市境內)隸之。東漢初,郡治遷於南鄭(今漢中)。東漢末,張魯割據漢中,改為漢寧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張魯,又改為漢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據漢中,仍設漢中郡。三國魏景元四年(263年)魏滅蜀,分梁、益二州,梁州領八郡,治於南鄭。晉太康十年(289年)改設漢國,不久即廢。南北朝時,漢中先後屬劉宋、蕭齊、北魏、蕭梁、西魏、北周,境內設梁州、興州(今略陽縣)、洋州(今西鄉縣),
並僑置秦州及70多僑縣。隋初,境內仍置梁、興、洋州,後改為漢川郡、順政郡、洋川郡。唐代設梁州總管府,後改為都督府,下設梁、興、洋、集4州;貞觀元
年(627年),廢府設道,漢中屬山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山南道分為東、西兩道,漢中屬山南西道,道治設於南鄭(漢中);天寶元年(724
年)設漢中郡、洋川郡、順政郡;後又改為梁州、洋州(今洋縣)、興州;興元元年(784年)改梁州為興元府,道、府同治於南鄭,開中國歷史上用帝王年號命
府名之先河,興元府地位同於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北都太原;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後唐、後蜀先後據有漢中,仍設興元府及洋、興2州。北宋至道三年(997
年)境內置興元府及洋、興2州,屬峽西路。熙寧五年(1072年)設利州路及所屬興元府,治所均設於漢中。利州路轄秦嶺以南、長江以北地區。南宋紹興十年
(1141年)分利州路為東、西兩路,東路治設於興元(漢中),西路治設於興州(略陽);後利州東、西路幾經分合。元代設興元路於漢中,為隸屬於陝西之
始。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路為府,設漢中府。清代設陝安道於漢中,轄漢中、興安府(今安康市)。
4. 誰有漢中啤酒廠的關系
你是想干什麼呢?
5. 誰知道漢中的歷史資料
漢中的來歷,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說是因漢水得名,即被水所繞之意。但後來研究漢中地方史的人,都無法解釋,便生出許多臆測。其實最早的漢中並不是現在的漢中,而是另有所指。漢中盆地最先稱為褒國,再就是南鄭縣了。
公元前451年秦國從蜀國手中奪取了漢中,秦國已實行縣制,在此設立南鄭縣。南鄭縣的名字取得,是因為當年西戎入侵,部分鄭國人南奔來漢中,聚居在此,因與秦人有鄉黨之誼,便以南鄭來命名。秦國為了鞏固和加強南鄭的軍事力量,派左庶長修築了南鄭鄉城,其址就在今漢中市,這個地方歷史上一直稱南鄭,後來才移到今天的周家坪。公元前441年蜀利用秦國在南鄭立足未穩的機會,重新奪回南鄭。蜀王封弟弟苴侯於漢中,稱蒯萌王。公元前387年秦從蜀人手中重新取得南鄭。
公元前316年秦以南鄭為基地,取道五丁關、金牛道滅了蜀。金牛道又稱石牛道,即今天川陝公路沔縣至劍門一段。途中以金牛峽、五丁關等處最險。金牛峽、五丁關一帶為石炭岩地質,崖峻谷深,谷狀多呈V形;五秦人不知入蜀道路,假意送給蜀王能糞金的石牛和珍寶美女,蜀王貪婪成生,就派手下五大力士——五丁,一路開山通路將石牛運回國內。秦人尾隨五丁之後,滅了蜀國。這條路便稱為金牛路。在寧強境內仍有金牛峽、五丁關、金堆鋪、烈金壩等與傳說有關的地名 。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民富國強,已有並吞天下之志。滅巴蜀後安頓好了後院,著手進一步蠶食楚國。公元前312年秦奪取楚丹江流域,又敗楚漢中,置漢中郡。
楚漢中郡在什麼地方呢?《戰國策》蘇代對燕王說:漢中之甲,乘舟出於巴,乘夏水而下漢,四月至五渚。夏水是一條河流,源出湖北竹山地區,有三條,在江夏入漢。《史記正義》引《括志地》說:房陵即今房州房陵縣,古楚漢中郡地也。房陵縣即今湖北房縣 ,屬竹山地區。漢中即指今湖北竹山地區,其地理上正被漢江和滄浪水所圍,滄浪水又稱漢水,所以被稱為漢中。此地正是秦頭楚尾。漢中是一片連接巴蜀的山地,是江漢平原即楚國內腹的一道屏障,因處秦頭楚尾之地,成為楚秦、楚巴的爭奪焦點。
楚人在蠶食漢江諸國後,前後以漢水命名的並非漢中一處,還有漢東、漢北等處。
秦取得統一後,實行郡縣制,漢中郡擴大到漢北(今安康一帶)及漢水上游地區,郡治新城(今安康),正處在漢中郡中部。東漢時四川盆地及西南地方實力增強,漢中郡治才遷到南鄭,有加強防範的意思。
東漢末年,曹操從張魯手中奪取漢中郡,此時漢中郡的下游古漢中,中游新城,上游南鄭都成為吳蜀爭奪的軍事要地 。為了軍事上的需要,遂於公元219年(漢建安二十四年),在新城設立魏興郡,古漢中設上庸郡。南鄭仍設漢中郡。從此以後,二千年來一直被沿用下來,漢中就專指漢水上游的盆地了。這種地名上的張冠李戴現象,地理上稱「地名漂移
6. 「袞雪」的來歷
來歷:袞雪二字取材於中國《漢魏十三品》書法佳作,是目前唯一能見到的曹操手書真跡。
漢建安24年(公元年),曹操駐兵漢中褒谷口運籌國事,見褒河流水洶涌而下,撞石飛花,揮筆題寫「袞雪」二字,隨從提醒:「袞字缺水三點」。
曹操撫掌大笑:「一河流水,豈缺水乎!」遂成千古美談。後刻於河中巨石上流傳至今。
(6)漢中啤酒廠來歷擴展閱讀:
「袞雪」原石
「袞雪」二字的原石,在石門水庫大壩下方的河中一塊巨石上,為曹孟德所書。在石門口棧道旁的一塊是後人根據河中的原字摹寫重刻而成,意在保護這個絕代書品。石門水庫修建之初,漢中博物館特地派石匠將河中巨石上的「袞雪」二字完整鑿下來,運到漢中博物館保存。
當時河中另一塊巨石上有「玉盆」二字,也被完整鑿下,運到漢博,連同石門前的「石門頌」、石門銘、大開通等摩崖石刻,全部取下,以免水淹。這在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無疑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鄴城三台」模型從日歸國 大三國志展圓滿落幕
2010年4月1日,130多件(組)由中、日專家精挑細選的三國文物在河南省博物院雲集,罕見的曹操「袞雪」真跡、曹操之父曹嵩殮服「銀縷玉衣」、銅雀台龍首石構件等中國國家一級文物集中「亮相」。
據主辦方介紹,本次展出的117件(組)展品是中日兩國專家用3年時間訪遍中國70多處與三國有關的古跡遺址和博物館,從10個省市30多家博物館院數千件藏品中精挑細選而來。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超過52件(組),包括被認定為曹操存世手跡的「袞雪」拓片、安徽毫州出土的「銀鏤玉衣」、「彩繪陶說唱俑」,以及搖錢樹、石辟邪、銅車馬等精美工藝品。
狂濤巨浪流石邊,袞字旁邊不用點,曹操題袞雪的真實含義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張魯到漢中,經過棧道咽喉石門時,看到河水沖擊石塊水花四濺,猶如滾動之雪浪,觸景生情,頓時詩興大發,奮筆疾書「袞雪」二字,隨從提醒曹操,「袞」字少了三點水,曹操卻打趣道:「江中之水甚矣,何須畫蛇添足?」於是,後人就把這一故事編成順口溜:「狂濤巨浪流石邊,『袞』字旁邊不用點。」
曹操題寫「袞雪」二字的「袞」字的真實用意究竟是什麼呢?據《周禮·春官·司服》和《禮儀·覲禮》解釋說,「袞」字是「袞衣」、「袞冕」、「袞龍袍」的意思,而「袞衣」、「袞冕」、「袞龍袍」是帝王的專用禮服;「雪」字,則象徵高潔和純正。
所以,「袞雪」二字是曹操本人在反映他具有帝王的霸氣和崇高的威望,這種意境和心態只能夠會意,不可言表,所以曹操才題寫「袞雪」二字,並不是把「滾」字忘了三點水而寫成「袞」字。遺憾的是,當時沒有人理解,僅僅認為是曹操逐景生情而題寫景物,忽視了曹操內心世界的真實用意。
細觀「袞雪」這兩個字,行筆放縱不羈,確有波濤澎湃之勢。「袞雪」二字,風格圓渾流動,寓剛勁於柔和之中,猶如綿里藏針,堪稱書法之妙品。
7. 青島啤酒漢中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青島啤酒漢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4年12月0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啤酒及飲料的製版造等。
法定代權表人:王新霞
成立時間:2001-01-19
注冊資本:2941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1230110000854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企業與內資合資)
公司地址:陝西省漢中市漢台區興漢路新橋
8. 漢中的名字有什麼來歷
漢中的來歷 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說是因漢水得名,即被水所繞之意。但後來研究漢中地方史的人,都無法解釋,便生出許多臆測。其實最早的漢中並不是現在的漢中,而是另有所指。漢中盆地最先稱為褒國,再就是南鄭縣了。 公元前451年秦國從蜀國手中奪取了漢中,秦國已實行縣制,在此設立南鄭縣。南鄭縣的名字取得,是因為當年西戎入侵,部分鄭國人南奔來漢中,聚居在此,因與秦人有鄉黨之誼,便以南鄭來命名。秦國為了鞏固和加強南鄭的軍事力量,派左庶長修築了南鄭鄉城,其址就在今漢中市,這個地方歷史上一直稱南鄭,後來才移到今天的周家坪。公元前441年蜀利用秦國在南鄭立足未穩的機會,重新奪回南鄭。蜀王封弟弟苴侯於漢中,稱蒯萌王。公元前387年秦從蜀人手中重新取得南鄭。 公元前316年秦以南鄭為基地,取道五丁關、金牛道滅了蜀。金牛道又稱石牛道,即今天川陝公路沔縣至劍門一段。途中以金牛峽、五丁關等處最險。金牛峽、五丁關一帶為石炭岩地質,崖峻谷深,谷狀多呈V形;五秦人不知入蜀道路,假意送給蜀王能糞金的石牛和珍寶美女,蜀王貪婪成生,就派手下五大力士——五丁,一路開山通路將石牛運回國內。秦人尾隨五丁之後,滅了蜀國。這條路便稱為金牛路。在寧強境內仍有金牛峽、五丁關、金堆鋪、烈金壩等與傳說有關的地名 。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民富國強,已有並吞天下之志。滅巴蜀後安頓好了後院,著手進一步蠶食楚國。公元前312年秦奪取楚丹江流域,又敗楚漢中,置漢中郡。 楚漢中郡在什麼地方呢?《戰國策》蘇代對燕王說:漢中之甲,乘舟出於巴,乘夏水而下漢,四月至五渚。夏水是一條河流,源出湖北竹山地區,有三條,在江夏入漢。《史記正義》引《括志地》說:房陵即今房州房陵縣,古楚漢中郡地也。房陵縣即今湖北房縣 ,屬竹山地區。漢中即指今湖北竹山地區,其地理上正被漢江和滄浪水所圍,滄浪水又稱漢水,所以被稱為漢中。此地正是秦頭楚尾。漢中是一片連接巴蜀的山地,是江漢平原即楚國內腹的一道屏障,因處秦頭楚尾之地,成為楚秦、楚巴的爭奪焦點。 楚人在蠶食漢江諸國後,前後以漢水命名的並非漢中一處,還有漢東、漢北等處。 秦取得統一後,實行郡縣制,漢中郡擴大到漢北(今安康一帶)及漢水上游地區,郡治新城(今安康),正處在漢中郡中部。東漢時四川盆地及西南地方實力增強,漢中郡治才遷到南鄭,有加強防範的意思。 東漢末年,曹操從張魯手中奪取漢中郡,此時漢中郡的下游古漢中,中游新城,上游南鄭都成為吳蜀爭奪的軍事要地 。為了軍事上的需要,遂於公元219年(漢建安二十四年),在新城設立魏興郡,古漢中設上庸郡。南鄭仍設漢中郡。從此以後,二千年來一直被沿用下來,漢中就專指漢水上游的盆地了。這種地名上的張冠李戴現象,地理上稱「地名漂移」。
9. 漢中有那些化工廠,啤酒廠,雪糕廠,冷凍食品廠
在北郊有一個化肥廠(漢武路上);以前有個漢中啤酒廠,但是現在被漢斯收購了,產的都是漢斯啤酒(興漢東路);以前的肉聯廠里有個冷凍廠(興漢中路)
10. 漢中歷史和這個名字的由來
漢中的名字由來:漢中市因漢水而得名。
漢中的歷史:
唐代設梁州總管府,後改為都督府,下設梁、興、洋、集4州,貞觀元年,廢府設道,漢中屬山南道。開元二十一年,山南道分為東、西兩道,漢中屬山南西道,道治設於漢中。
天寶元年設漢中郡、洋川郡、順政郡;後又改為梁州、洋州、興州,興元元年,唐德宗避朱砒之亂,車駕幸梁州。
改梁州為興元府,道、府同治於南鄭,開中國歷史上用帝王年號命府名之先河,興元府地位同於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北都太原。
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後唐、後蜀先後據有漢中,仍設興元府及洋、興2州。北宋至道三年境內置興元府及洋、興2州,屬峽西路。熙寧五年設利州路及所屬興元府,治所均設於漢中。利州路轄秦嶺以南、長江以北地區。
(10)漢中啤酒廠來歷擴展閱讀:
漢中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素有生物寶庫之美稱,具備建設現代化明星城市的客觀條件。地上地下資源十分豐富,有著廣闊的開發前景。
並且生物資源繁多。我市為南北動植物交匯地帶。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油菜,水稻產量佔全省的70%。
森林覆蓋率52%,植被覆蓋率56%,活立木蓄積量8781立方米,可利用草場500萬畝。野生植物達3000多種。
其中葯用植物1300多種,有天然葯庫之稱,天麻、西洋參、棗皮久負盛名,杜仲為全國第二大基地。
棲息在秦巴山區的野生動物280多種,列入國家和省上保護的珍稀動物42種,大熊貓、朱䴉、金絲猴等稀世之寶馳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