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3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提出可持續發展五大支持系統.報告以1995年全國可持續發展能力指數為100
①社會保障復建設,由制圖可知能力指數達到約115,較高.故不符合題意;
②經濟基礎建設,由圖可知能力指數達到約120,較高.故不符合題意;
③農業基礎建設,由圖可知能力指數約為約108,偏低,需要加強.故正確;
④生態與環境建設,由圖可知能力指數約為102,較低,需要加強.故正確.
故選:③④
B. 可持續發展報告和社會企業責任報告一樣嗎
可持續發展來報告和社會企業責自任報告一樣嗎
可持續發展報告=社會企業責任報告(這是一個等於符號)
可持續發展報告是從經濟、環境和社會三個角度出發,報告企業的業績,這種報告是一種外部報告,旨在向利益相關團體披露企業用以管理和改善經濟、環境和社會業績的行動、這些行動的結果、以及未來的改進策略。
社會責任報告目的就是為了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報告內包含了社會責任這一塊。
請參考聯合國可持續發展17個目標。
感謝您的提問
C.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簡史
一九九三年六月經國家體改委批准,由原青島啤酒廠作為獨家發起人,並在吸收合並版原中外合資權青島啤酒第二有限公司、中外合作青島啤酒第三有限公司及國有青島啤酒四廠 的基礎上,創立了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首批九家境外上市的股份制試點企業之一。青啤公司於九三年六月在香港發行了H種股票並於七月十五日上市,為首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 司上市的中國企業,同年八月在國內發行了A種股票並於八月二十七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募股後公司股本總額為90,000萬股(每股面值為人民幣1元),其中:國家股為39,982萬股,占總股 本的44.42%;法人股為5,333萬元,占總股本的5.93%;外資股為日本朝日啤酒34,685萬股,占總股本的38.54%; 國內 公眾股為10,000萬股,占總股本的11.11%。
D. 中國發展報告2010全文
我看過,中國清明網上有
3月31日,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聯合舉辦了《殯葬綠皮書》發布會,正式對外發布了《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2010)》。報告內容摘要如下:
實施惠民殯葬政策、推行綠色殯葬和殯葬服務標准化是2010年我國殯葬改革的三大重點內容
《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2010)》指出,2009年,我國殯葬事業化挑戰為機遇,科學發展邁出新步伐,公墓管理實現新突破,平安清明取得新成就,行風建設有了新舉措,綠色殯葬取得新進展,人才培養邁上新台階。同時也存在著公共財政投入不足、基本服務能力和水平不適應、市場化服務不規范、用品銷售市場監管不健全等問題。2010年,殯葬事業將在「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大局下,以貫徹落實民政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契機,在建立殯葬基本服務補貼制度、完善依法監督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的管理機制、加大政府對殯葬服務設施設備建設的投入、加快殯葬服務和技術標准體系建設、加強殯葬事業單位建設和殯葬技能人才培養、鞏固公墓清理整頓和行風建設成果等方面取得新發展。
報告強調,2010年,我國殯葬業要在以下三大領域加大工作力度,力爭有所突破:
第一,貫徹落實《指導意見》,加大實施惠民殯葬政策的力度。2010年,貫徹落實《民政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將是全國殯葬改革工作的一項主要任務。各地應當把制定和實施惠民殯葬政策作為貫徹落實《指導意見》的工作重點。原因在於:一是實施殯葬惠民政策是人民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的迫切願望。長期以來,我國只對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職工提供喪葬費補貼,廣大農民和無單位人員不享有這一待遇。這不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原則,必須加以改革。同時,隨著殯葬服務費用的增長,困難群眾的喪葬費用負擔加重,迫切需要予以必要的減免。第二,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2010年各級政府工作的大局,中央和地方政府將在事關民生的領域加大投入。以此為契機,把惠民殯葬政策列入當地的「民生工程」,擺上政府的年度工作計劃,既豐富了保障民生工作的內容,同時也為惠民殯葬政策的落實提供了財力保證。第三,實施惠民殯葬政策有成功的經驗可資借鑒。因此,為減輕群眾的經濟負擔,使更多的民眾得到政策的實惠,建議加快建立和完善面向城鄉困難群眾的殯葬基本服務政府補貼制度,因地制宜地探索政府為轄區居民的基本殯葬服務買單的相關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殯葬救助保障體系。
第二,大力推行綠色安葬方式。在土葬區,要大力推廣安徽省土葬改革的經驗,出台相應的政策法規,將土葬改革納入政府目標管理,加大土葬改革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提倡遺體深埋,不留墳頭,不佔用耕地,著力治理亂埋亂葬現象,確保土葬改革健康有序推進。在農村火化區,要推進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加大執法工作力度,依法治理「裝棺二次葬」。推行花葬、樹葬、草坪葬、壁葬、海葬等綠色葬法,是世界性的殯葬改革發展方向,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由傳統墓葬向花葬、樹葬、草坪葬、壁葬等環保葬法轉變。在我國,上述新葬法還不為人們所接受,處在試驗推介階段。2010年,要研究制定倡導、鼓勵、扶持新葬法的政策,研究制定相應的服務規范和技術標准,因地制宜地推廣花葬、樹葬、草坪葬、壁葬等少佔地或不佔地的新葬法。
第三,探索建立標准宣傳貫徹監督機制。殯葬行業是高科技含行業,必須有相應的標准化體系來規范和制約。目前,我國殯葬行業的標准化工作處在起步階段。總體情況是:標準的制定取得了較大進展,標準的實施進展緩慢,標準的宣傳貫徹監督機制尚未建立。由此造成殯葬行業執行標准不力甚至有標准不執行的情況比較普遍,直接制約了殯葬行業的科技進步。2010年,要著重就建立殯葬技術標准宣傳貫徹監督機制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提出建立這一機制的對策建議,為建立殯葬行業標准宣貫監督機制提供科學依據。
加強我國殯葬專業教育培訓 促進從業隊伍素質不斷提高
綠皮書指出,截至2008年底,全國共有殯儀服務單位3754個,其中殯儀館1692個,民政部門直接管理的公墓1209個,殯葬管理單位853個,職工總數達7萬多人。隨著我國殯儀服務市場的放開,民政系統外直接或間接從事殯儀服務以及殯葬用品生產、銷售的人員必然逐步增多,殯葬從業人員隊伍還將繼續壯大。
目前我國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武漢民政職業學院等4所民政類高職院校和江西、福建、河南、遼寧省中等專業學校開設「現代殯儀技術與管理」專業。2008年開始,民政部原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司與民政部管理幹部學院聯合舉辦成人教育性質的「殯葬管理和服務」專業證書班,具體分為行政管理、殯儀服務、墓地管理三個專業方向。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設置了不同的課程。通過兩年的學習,學員將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論、相關法律知識、殯葬工作的理論和方法,學員的工作能力、創新能力、服務水平和應急管理水平都將有所提高,並獲得系統內承認的大專學歷證書。
綠皮書還指出,加強殯葬人力資源建設是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是殯葬事業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殯葬從業者主動適應社會,提高自身素質和競爭力的需要。近年來,通過開展殯葬職業教育和培訓以及實施殯葬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殯葬人力資源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殯葬從業人員隊伍不斷壯大,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殯葬技能人才建設體制機制逐步建立健全。
公墓建設管理的四大新生長點
綠皮書指出,針對目前存在的「公墓價格過高」、「選擇方式單一」等問題,通過採取擴大公益性骨灰寄存服務供給等多種方式,切實保障群眾安葬需求,更好地解決群眾「死有所葬」問題,進一步維護和改善民生。通過增加政府公共投入,新建和改建一批城鄉公益性骨灰存放設施,擴大公共服務保障范圍,採取低價或政府補貼的方式滿足群眾基本的安葬需求,積極對城鄉困難群眾給予費用減免。對骨灰寄存、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綠色安葬方式要給予政策支持和鼓勵。通過宣傳發動、費用獎補等多種方式,鼓勵引導群眾自願選擇節地葬法,降低佔地式公墓的安葬比例。
此外,綠皮書還指出我國公墓管理未來發展的四大新生長點:
第一,減少佔地式發展方式。嚴格的土地管理政策,預示著公墓的發展應當從單純依靠土地消耗、資源消耗的增長方式向循環利用、綠色環保的增長方式轉化,達到充分利用現有土地存量,延長開發周期的目的。公墓單位要積極應對和化解「死墓危機」,一方面做好護墓管理費提取和使用的監督管理工作,預防因公墓單位破產倒閉引發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必須從提供各類節地葬式上尋找出路,積極探索公墓循環使用途徑,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第二,體現人文關懷色彩。公墓作為重要的殯葬服務場所,其所提供的服務不僅要滿足骨灰安葬方面的需要,更要滿足人們精神心理方面的需要。公墓單位要從樹立人文意識入手,積極傳播現代殯葬文化,充分發掘尊重生命價值、傳承民族精神的內涵,實現公墓獨特的紀念、追思、教育等外延功能。
第三,展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公墓單位應以綠色環保為理念,以慎終追遠為導向,引導群眾改革喪葬陋習,樹立文明新風,使由浪費資源、劣化環境的傳統公墓向節約資源、優化環境的現代公墓過渡,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第四,創立新型公墓形態。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開發建立立體公墓、生態公墓、循環再生公墓、虛擬公墓、空間公墓、基因公墓等新型態公墓,不斷開發和拓展公墓祭掃、紀念和傳承的多元功能,不斷引領和滿足社會需求。
加強殯葬改革宣傳,推行綠色生態殯葬
綠皮書指出,清明節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各級政府、民政等相關部門以及各殯葬服務單位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的積極作用。在今後的工作中,還需要不斷探索實踐,進一步完善清明節各項工作機制,積極創新思路和方法,規范殯葬公共服務,強化行業管理,深化殯葬改革,更好地維護和發展群眾合法殯葬權益,使清明節成為促進殯葬改革和殯葬事業發展的重要陣地。建設文明平安的清明節,就要關注以下幾各方面的問題:
第一,繼續加強殯葬改革宣傳引導。革除殯葬陋習、樹立移風易俗新風尚非朝夕之功,需要各地各部門長期的共同努力。今後還要繼續堅持不懈地做好殯葬改革的宣傳引導工作,並通過開展殯葬改革示範活動,對生態、環保、文明、節儉的葬式葬法和祭掃方式進行總結和推廣,不斷探索文明的祭掃方式,引導群眾自覺抵制迷信低俗、愚昧落後的祭掃習俗。
第二,努力提升殯葬公共服務水平。以推行惠民殯葬政策,建立健全殯葬救助保障制度為突破口,進一步強化基本殯葬服務公共屬性,積極爭取公共財政投入,力爭把基本殯葬服務項目納入政府公共產品,切實減輕群眾治喪負擔。同時積極爭取將基層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列入國家專項建設規劃,先行對殯葬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省份加大扶持力度,逐步擴大資助覆蓋范圍,完善殯葬服務網路,不斷滿足群眾清明祭掃和其他殯葬服務需求。
第三,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服務收費問題。清明節期間暴露出的殯葬改革不到位、服務不規范、收費不合理等問題,是困擾殯葬事業發展和殯葬改革進程的長期性問題。因此,建議進一步加強殯葬行風建設,通過開展「殯儀優質服務月」等活動,將清理殯葬服務價格作為突破口點,全面開展殯葬服務價格專項治理,對收費項目不合理、服務內容不明確、服務用品價格虛高等問題進行集中清理整頓,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治喪難、治喪貴的問題。
第四,創新綠色生態殯葬實現途徑。鑒於植樹節與清明節在時間上前後相繼,在內涵上相互關聯,可以考慮將植樹節與清明節結合起來,將全民義務植樹活動與生態殯葬文化習俗嫁接整合,使植樹與清明聯姻,將植樹節日活動合理延伸並與清明節日活動內容達到高度統一,通過廣泛宣傳和大量推出樹葬、植樹祭掃等生態文明殯葬方式,實現祭掃、踏青、植樹有機結合,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真正打造綠色、人文、和諧殯葬。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值得擁有。
E.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背景
1903年由德國人在登州路建廠 日本侵華時期被日本佔領 到80年代的時候開始發展 有段時專間屬效益不好還生產過罐頭 80年代的時候誰家能喝上青島啤酒就是非常NB了 總裁金志國做過洗瓶工 當過廠長助理 總裁助理 在前一任總裁病逝之後接過總裁職位 現在可能是朝日佔股45%國有55% 這全是我在青啤培訓時候學的 你具體想知道什麼再補充吧
F.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壯大
2009年6月6日下午,青島啤酒抄集團與山東省商業集團在濟南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青島啤酒與魯商集團實現創新性的跨行業合作,以2.5億的價格取得了趵突泉啤酒的品牌、銷售網路等無形資產,根據協議,青島啤酒公司出資收購濟南魯商趵突泉啤酒銷售有限公司100%股權和「趵突泉」系列商標權等,魯商集團退出啤酒生產行業。青啤與趵突泉啤酒之間12年的啤酒大戰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