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青島啤酒有多少年的歷史
青島啤酒
青島啤酒(港交所:168、上交所:600600)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啤酒品牌之一,創始於1903年。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國有青島啤酒廠。
歷史
青島啤酒廠始建於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當時青島被德國佔領,英德商人為適應佔領軍和僑民的需要開辦了啤酒廠。企業名稱為「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Germania Brauerei Akt.-Ges.,Tsingtau.)
建廠初期的年生產能力是2000噸,生產設備和原料全部來自德國,產品品種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在上海、青島、芝罘、天津、大連設有銷售總代理。
當時,產品質量就很出色。據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膠州灣》一書記載:「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生產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覽會上展出,獲得金牌獎。」
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日本乘機侵佔青島。1916年9月16日,日本國東京都的「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以50萬銀元將青島啤酒廠購買下來,更名為「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於當年12月正式開工生產。日本人對工廠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造和擴建。1939年建立了制麥車間,曾試用山東大麥釀制啤酒,效果良好。大米使用中國產以及西貢產;酒花使用捷克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外匯管制,啤酒花進口發生困難,曾在廠院內設「忽布園」進行試種。由於設備能力的擴大,1936年實際產量四打裝103202箱(3208噸),最高年產量曾達到4663多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當年10月工廠被國民黨政府軍政部查封;旋即由青島市政府當局派員接管,工廠更名為「青島啤酒公司」。1947年6月14日,「齊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從行政院山東青島區敵偽產業處理局將工廠購買,定名為「青島啤酒廠」。工廠的主要管理人員從廠長到各主要生產部門配備的負責人和技師都具有大專以上的學歷,在生產和工藝技術問題的處理上由專業人員負責確定。
1979年以後,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工廠的活力日益增強,基本建設的步伐大大加快,工廠大規模引進國際上先進的技術裝備。1981年,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的關懷下,國家計委、進出口委、財政部批准投資4551.62萬元,進行10萬噸擴建工程,於1986年8月竣工投產;1986年的產量在全國啤酒行業里首先突破10萬噸。同年國家計委又批准撥款4998.39萬元,進行13萬噸技術改造工程,並要求在1988年建設13萬噸的同時,要統籌考慮建設20萬噸和30萬噸的發展規劃,以加快青島啤酒的發展步伐。這個時期,年產10萬噸的青島啤酒第二有限公司於1991年建成投產;年產10萬噸的青島啤酒第三有限公司正在籌建中;年產2萬噸的青島啤酒四廠,也於1991年2月開始生產。到1992年末,青島啤酒的年產量已達24萬噸(一、二、四啤的青島啤酒合計)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市場的變化,青島啤酒廠的生產品種與生產結構,也不斷有新的變化。青島啤酒廠主要生產12o淡色啤酒,但也曾生產過黑啤酒。後來由於啤酒出口量擴大,釀造能力有限,故在1972年即停止了黑啤酒的生產,將青島黑啤酒的技術工藝及有關設備,轉移到其他廠生產,使用青島牌商標。在日本人經營時期開始的制葯--維他益車間,1977年後改為「青島啤酒制葯廠」,又增加生產三合素、酵母粉等,1980年,根據國家整頓葯廠的要求,停止生產。1964年,為了發展葡萄酒工業,市一輕工業局決定將果酒車間從青島啤酒廠分出,成立青島葡萄酒廠。1958年,根據市一輕工業局要求,青島啤酒廠成立罐頭車間,增加罐頭生產(有午餐肉、豬肉罐頭、魚類罐頭、蘋果罐頭等)。1963年,為全力搞好啤酒的生產,罐頭車間下馬停產。
1978年,青島啤酒首次進入美國市場,由美國的莫納克公司作為青島啤酒的總代理。當年銷量為2萬箱。此後,在有幾十種國外啤酒激烈競爭的美國市場上,青島啤酒以其較高的品質、獨特的風味加之美國代理的大力促銷宣傳,終於鞏固了在美國的銷售市場,並在美國50個州建立了強大銷售網路,進入了中國餐館和國外開辦的連鎖飯店及超級市場。從1978年青島啤酒首次進入美國市場到1992年的15年裡,青島啤酒在美國市場的銷量由2萬箱增至120萬箱,銷量排列名次由第十三位躍為第九位,所佔市場比重由0.3%增長到1%以上。1987年至1992年,青島啤酒在美國市場上的銷量占亞洲12個國家出口量的25%。
在漫長的100多年發展歷程中,青島啤酒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因而,產品質量比較穩定,被國內外消費者公認為名牌產品。1963年4月在全國第二屆評酒會上,青島啤酒被評為國家名酒,獲輕工業部金質獎章;1979年9月獲國家經委頒發的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1980年、1985年兩次獲得國家質量金質獎。1980年4月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著名商標」稱號;1991年9月被評為中國十大馳名商標之一。在國際上:1981年、1985年兩次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評酒會上獲得冠軍;1987年5月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市舉行的國際啤酒評比中名列榜首;1991年9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蒙頓國際評比大賽上獲金質獎。
目前公司全資擁有青島啤酒一廠、二廠、四廠、揚州啤酒廠、日照啤酒廠和青島麥芽廠並控有青島啤酒西安有限公司55% 的股份及深圳青島啤酒朝日有限公司35%的股份。目前公司銷售收入、實現利稅、 出口創匯等指標位居中國啤酒行業之首。
青島啤酒集團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充分發揮品牌及技術優勢,以民族資本為主,以弘揚民族工業為旗幟,國內收購兼並廠和新建廠並舉,盡快擴大規模經濟,並大力推進多元化經營,不斷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盡快把青啤集團建成具有超強實力的、跨地區、跨行業、綜合性的大型企業集團。
⑵ 青島啤酒的發展歷史
青島啤酒的歷史: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國商人和英國商人合資在青島創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
1993年7月15日,青島啤酒股票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國內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業。同年8月27日,青島啤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中國首家在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
截至2015年底,青島啤酒在全國2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擁有60多家啤酒生產企業,公司規模和市場份額居國內啤酒行業領先地位。
(2)青島啤酒歷年收入擴展閱讀:
產品特點
口味特點:風味純凈協調,落口爽凈,具有淡淡的酒花和麥芽香氣。
原料選用:麥芽:採用進口優質大麥,經青島啤酒獨特的制麥工藝精心制備而成;
大米:以國內領先的大米新鮮控制技術保證大米的優質新鮮,並採用適宜的代碼配比;
酒花:採用優質新鮮的青島大花和制定的優良香花;
水:釀造用水;
酵母:採用青島啤酒獨特的啤酒酵母。
釀造工藝
採用現代一罐法釀造工藝和獨到的低溫長時間後熟技術,歷經30多天精心釀制而成,同時通過國內領先的啤酒保鮮技術,保證啤酒口味的新鮮。
採用了優質麥芽、大米、酒花和水,經過糖化、過濾、冷卻、發酵、包裝等工序精製而成,它成功的原因在於獨特的釀造工藝和嚴格的工藝管理,在繼續傳統釀造工藝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技術改進,青島啤酒的釀制工藝已日臻完善,而獨特的後熟工藝和優良的酵母菌種更使其錦上添花,保證了產品質量的優異和穩定。
公司制定了嚴格的高於國家標準的內部質量控制標准,從原料進廠到半成品加工直至成品出廠,須經過系統、嚴格的質量檢測。1995年公司已通過了由挪威船級社組織評審的ISO9002國際標准認證,標志著青島啤酒的質量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並已與國際接軌。
⑶ 一年賺走1500億,荷蘭「喜力」啤酒公司的收入憑什麼碾壓中國的茅台青島啤酒
目前,國內外有許多啤酒品牌。世界最知名的三大啤酒巨頭是百威英博、喜力啤酒和嘉士伯,它們的啤酒產量幾乎佔世界的一半。近年來,國內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啤酒市場,國外品牌的進入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與國內品牌青島和華潤雪花的激烈競爭。根據喜力啤酒2019年發布的業績,去年凈收入為224.71億歐元(約1500億元人民幣),這數據約為青島啤酒公司的五倍,甚至超過茅台。這數據讓人驚愕,喜力是如何做出這樣出色的業績的,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近年來,雖然國產啤酒的銷量很高,但與國外品牌相比並沒有賺多少錢。開始轉向高端市場,這似乎也是國內啤酒製造商的共識。據著名研究機構歐睿咨詢預測稱,國內啤酒消費者的需求正從未分化的低端啤酒轉向高品質啤酒。去年,高端輕啤酒的收入比例超過了低端輕啤酒。據估計,到2020年,高端輕啤酒收入的比重將達到44.2%。
與此同時,華潤啤酒一直在升級其高端產品,如臉譜、純生和晶尊。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低端雪花仍然是華潤啤酒的主力軍,達到其銷售額的近90%。喜力在中國的業務並入華潤後,預計將藉助品牌積極爭奪高端市場份額,豐富夜市和高端餐飲渠道的資源。
業內一些人士認為,華潤啤酒與喜力啤酒的合作是業內的里程碑事件。國內啤酒的競爭已經從規模競爭轉變為價值競爭。贏得高端市場是行業參與者的決定性手段。
⑷ 2016年開始為什麼青島啤酒年報里的營業收入分析有了分部間抵消
一個企業的年報營業收入,包括所有的分部間營業收入,所以在做營業收入分析時,都會把各個分部的營業收入都做進來,出現抵消的情況也是正常的。
⑸ 青島啤酒的歷史
建議你去啤酒博物館
登州路 啤酒一條街
1903年,青島被德國佔領,英德商人為適應佔領軍和僑民的需要就在這個地方開辦了啤酒廠,起名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當時的年產量為2000噸。 青島啤酒博物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人佔領青島後,將德國人的啤酒廠購買下來,更名為「大日本麥酒珠式會社青島工場」,並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造和擴建,當時產品曾出口到西貢和新加坡。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接管了啤酒廠,並更名為「青島啤酒公司」。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青島啤酒公司終於回到人民手中,並逐步恢復生機。 幾十年來,青島啤酒的產量一直相對較小。到1975年,年產量僅4萬噸。改革開放後,青島啤酒才真正迎來發展的春天,尤其是1996後,青島啤酒進入一個高速增長的黃金期。年產量從1996年的30萬噸發展到2003年的370萬噸,青島啤酒以其強勁的實力雄霸中國的啤酒市場。 青啤的百年歷程,實際上就是一部制度變遷的歷史;反過來,不同歷史時期的制度保障,又為青啤提供了生存與發展的空間。無論德國人統治下,還是日本佔領時期,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青啤回歸國有,都很重視企業發展,不斷擴大規模。
⑹ 高分求青島啤酒歷年所獲榮譽。。從建國到2008年的。。
1903年,青島啤酒廠由英、德商人創辦,時名「日爾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島公司」,生產設備、原材料從德國進口。該廠產品1906年即在慕尼黑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1993年,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並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公司股票分別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為國內首家在兩地同時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募集的雄厚資金為今後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至2001年,通過全面實施「大名牌」戰略,青啤公司在全國已基本完成戰略布局。搶佔了全國市場的制高點,實現了地產地銷的戰略轉變。對購並企業,推行青啤管理模式,用青啤企業文化來整合子公司管理思想和理念。
青島啤酒廠始建於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當時青島被德國佔領,英德商人為適應佔領軍和僑民的需要開辦了啤酒廠。企業名稱為「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Germania Brauerei Akt.-Ges.,Tsingtau.)建廠初期的年生產能力是2000噸,生產設備和原料全部來自德國,產品品種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在上海、青島、芝罘、天津、大連設有銷售總代理。當時,產品質量就很出色。據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膠州灣》一書記載:「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生產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覽會上展出,獲得金牌獎。」
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日本乘機侵佔青島。1916年9月16日,日本國東京都的「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以50萬銀元將青島啤酒廠購買下來,更名為「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於當年12月正式開工生產。日本人對工廠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造和擴建。1939年建立了制麥車間,曾試用山東大麥釀制啤酒,效果良好。大米使用中國產以及西貢產;酒花使用捷克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外匯管制,啤酒花進口發生困難,曾在廠院內設「忽布園」進行試種。由於設備能力的擴大,1936年實際產量四打裝103202箱(3208噸),最高年產量曾達到4663多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當年10月工廠被國民黨政府軍政部查封;旋即由青島市政府當局派員接管,工廠更名為「青島啤酒公司」。1947年6月14日,「齊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從行政院山東青島區敵偽產業處理局將工廠購買,定名為「青島啤酒廠」。工廠的主要管理人員從廠長到各主要生產部門配備的負責人和技師都具有大專以上的學歷,在生產和工藝技術問題的處理上由專業人員負責確定。
1979年以後,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工廠的活力日益增強,基本建設的步伐大大加快,工廠大規模引進國際上先進的技術裝備。1981年,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的關懷下,國家計委、進出口委、財政部批准投資4551.62萬元,進行10萬噸擴建工程,於1986年8月竣工投產;1986年的產量在全國啤酒行業里首先突破10萬噸。同年國家計委又批准撥款4998.39萬元,進行13萬噸技術改造工程,並要求在1988年建設13萬噸的同時,要統籌考慮建設20萬噸和30萬噸的發展規劃,以加快青島啤酒的發展步伐。這個時期,年產10萬噸的青島啤酒第二有限公司於1991年建成投產;年產10萬噸的青島啤酒第三有限公司正在籌建中;年產2萬噸的青島啤酒四廠,也於1991年2月開始生產。到1992年末,青島啤酒的年產量已達24萬噸(一、二、四啤的青島啤酒合計)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市場的變化,青島啤酒廠的生產品種與生產結構,也不斷有新的變化。青島啤酒廠主要生產12o淡色啤酒,但也曾生產過黑啤酒。後來由於啤酒出口量擴大,釀造能力有限,故在1972年即停止了黑啤酒的生產,將青島黑啤酒的技術工藝及有關設備,轉移到其他廠生產,使用青島牌商標。在日本人經營時期開始的制葯——維他益車間,1977年後改為「青島啤酒制葯廠」,又增加生產三合素、酵母粉等,1980年,根據國家整頓葯廠的要求,停止生產。1964年,為了發展葡萄酒工業,市一輕工業局決定將果酒車間從青島啤酒廠分出,成立青島葡萄酒廠。1958年,根據市一輕工業局要求,青島啤酒廠成立罐頭車間,增加罐頭生產(有午餐肉、豬肉罐頭、魚類罐頭、蘋果罐頭等)。1963年,為全力搞好啤酒的生產,罐頭車間下馬停產。
1978年,青島啤酒首次進入美國市場,由美國的莫納克公司作為青島啤酒的總代理。當年銷量為2萬箱。此後,在有幾十種國外啤酒激烈競爭的美國市場上,青島啤酒以其較高的品質、獨特的風味加之美國代理的大力促銷宣傳,終於鞏固了在美國的銷售市場,並在美國50個州建立了強大銷售網路,進入了中國餐館和國外開辦的連鎖飯店及超級市場。從1978年青島啤酒首次進入美國市場到1992年的15年裡,青島啤酒在美國市場的銷量由2萬箱增至120萬箱,銷量排列名次由第十三位躍為第九位,所佔市場比重由0.3%增長到1%以上。1987年至1992年,青島啤酒在美國市場上的銷量占亞洲12個國家出口量的25%。
在漫長的100多年發展歷程中,青島啤酒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因而,產品質量比較穩定,被國內外消費者公認為名牌產品。1963年4月在全國第二屆評酒會上,青島啤酒被評為國家名酒,獲輕工業部金質獎章;1979年9月獲國家經委頒發的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1980年、1985年兩次獲得國家質量金質獎。1980年4月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著名商標」稱號;1991年9月被評為中國十大馳名商標之一。在國際上:1981年、1985年兩次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評酒會上獲得冠軍;1987年5月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市舉行的國際啤酒評比中名列榜首;1991年9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蒙頓國際評比大賽上獲金質獎。
目前公司全資擁有青島啤酒一廠、二廠、四廠、揚州啤酒廠、日照啤酒廠和青島麥芽廠並控有青島啤酒西安有限公司55% 的股份及深圳青島啤酒朝日有限公司35%的股份。目前公司銷售收入、實現利稅、 出口創匯等指標位居中國啤酒行業之首。青島啤酒集團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充分發揮品牌及技術優勢,以民族資本為主,以弘揚民族工業為旗幟,國內收購兼並廠和新建廠並舉,盡快擴大規模經濟,並大力推進多元化經營,不斷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盡快把青啤集團建成具有超強實力的、跨地區、跨行業、綜合性的大型企業集團。
1991-1993年 分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和新加坡的評比大賽上獲得金獎;
1997年獲得23屆國際金星獎——「傑出公司形象和質量金獎」;
1999年中國大陸唯一入選 「亞洲五十大名牌」的企業;
2000年入選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企業;
2001年被評為「中國最受尊敬的企業」。
首屆中國馳名商標 1963年 全國酒評會上獲得金牌獎
2008年青島啤酒入選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編制的《中國購買者滿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十一。
青島啤酒獲得 DET NORSKE VERITAS(DNV)的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證書
1987年青島啤酒獲得美國密西西比國際酒會質量金獎
1993年榮獲新加坡國際飲品博覽會最高榮譽金獎 1988年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金質獎
1988年榮獲輕工部頒發的創匯先進企業獎 1984年榮獲輕工部頒發的質量金獎
⑺ 請問有誰知道每年青島啤酒節的日客流量和日收入
青島啤酒節是青島市獨具特色的國際啤酒盛會,集旅遊、經貿、科技、文化、體育為一體的國家級大型節慶活動,自1991舉辦啤酒節以來,迄今已成功舉辦過15屆.
第13屆青島啤酒節
在遍布全市12區市參節者依依不捨的目光中,在次第綻放的數萬朵璀璨禮花的映照下,為310萬人次的青島市民及海內外遊客帶來無限歡樂的青島啤酒百年慶典暨第13屆中國青島國際啤酒節落下她的大幕。
昨晚7點45分,本屆啤酒節閉幕式於聚集在青島國際啤酒城流光溢彩的中心舞台的5000多名現場市民和遊客的一片熱烈的喝彩聲中展開。於沖副市長先後為「青啤百年慶典暨第13屆青島國際啤酒節開幕儀式」等四項活動,以及「啤酒城花車藝術巡遊」等八項活動頒發本屆啤酒節「群眾喜愛的活動特別榮譽獎」和「群眾喜愛的活動獎」頒獎。本屆啤酒節組委會還將本屆啤酒節榮譽支持單位獎授予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等12家單位。青島啤酒、百威啤酒、碧特博格共同摘取本屆啤酒節「群眾最喜愛啤酒」桂冠。
8月15日至31日,17個日日夜夜轉瞬即逝。但她卻珍藏著2003年的青島激情四溢的美好時光。
17個日日夜夜,青啤百年華誕和國際啤酒盛會相映成輝。本屆啤酒節所標秉的國際化、市民節、狂歡節的思想得到盡情揮灑,首次確立的「慶典日」、「國際友人日」、「市民狂歡日」三大主題日,以及盛大的群眾藝術巡遊、《青島啤酒點燃激情》焰火晚會、中國青島藝術博覽會、飛鏢比賽表演等11大類上百項文體活動極大地調動起市民及海內外友人參與熱情。此間,通過鐵路、公路客運和民航進入我市的遊客達90多萬人次,從空港入境國外遊客近4萬人次。
17個日日夜夜,啤酒,再次成為當然的「主角」。中國的青島啤酒、台灣啤酒、燕京啤酒,德國的碧特博格、科隆、艾丁格、愛爾鮮釀、慕尼黑皇家 H B啤酒,美國的百威、藍帶、蓋世,日本的麒麟、朝日、舒伯樂,丹麥的嘉士伯,法國的紅磨坊,新加坡虎牌,韓國 O B啤酒28個中外名牌啤酒齊聚啤酒城,令光臨這里的150萬海內外遊客(比去年增長25%)欣喜若狂。銷酒總量創歷屆之最,達635噸,比去年增長22%。
17個日日夜夜,報紙、電視、廣播、網際網路,國內外各類傳媒對本屆啤酒節關注異乎尋常,共發表新聞報道3000多篇,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歷屆之最。首次使用的信息公話和手機簡訊,更為350多萬人次提供服務。
本屆啤酒節,首次推行的物價公示和物價監督員制度,首次開辟的以貼近百姓為宗旨的信息公話合家歡服務,首次設立的集導游、醫護、商務為一體的「服務超市」,使節日服務更趨全面,更富親情,廣受遊客好評。
又訊為將「天天過節,周周狂歡」逐步塑造成為青島的市民生活習俗和青島旅遊經濟特色,讓歡樂啤酒節得到更長久更廣泛散播,市重大節慶組委會昨天宣布,銀海大世界、麒麟大酒店、青啤博物館院外的青島啤酒之家、怡情樓海鮮巨無霸、家世界購物廣場等場所作為青島國際啤酒節首批指定活動場所從本周末起舉行與啤酒相關飲酒和文化娛樂活動。啤酒城內青啤大世界將從9月16日重新開放。本屆啤酒節市南分會場中的啤酒佳世客步行街、銀海格曼碼頭營業時間將延長半個月。
⑻ 青島啤酒2016年營業收入
特等獎 1 探險中國邊抄境線襲(價值人民幣4999元) 「勇闖天涯」
壹等獎 22 甘孜州密境探險游(價值人民幣2530元) 「暢享成長」
貳等獎 20000 人民幣50元 「雪花伍拾」
叄等獎 人民幣5元 「雪花伍元」
肆等獎 人民幣1元 「雪花壹元」
伍等獎 人民幣0.2元 「雪花貳角
⑼ 我想寫關於青島啤酒發展的故事,有誰有相關歷年的資料嗎
在我國,能折射百年歷史的企業不少,但像青島啤酒百年來叫響海內外而不衰的卻不多。
2003年,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走完了100年的輝煌歷程。這一年,這家國有特大型企業的年生產能力達到400萬噸,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12.8%,出口量佔全國啤酒出口的50%以上。
青啤又開始了下100年的航程。新的航程將如何走?董事長李桂榮、總裁金志國的共同回答是:堅持國有控股,走股權多元化構架式的國際化大公司之路。
「跨國姻緣」引進「洋資本」
1月9日,當李桂榮談起青啤與美國安海斯—布希(A—B公司,即百威啤酒製造商)合作成功一事時,仍然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青啤進行了一次產權改革大突破。李桂榮坦言,依自己的實力,青啤與世界級大公司相比,差距可謂觸目驚心:2001年,僅A—B一家世界級公司啤酒銷量就近1500萬噸,同年銷售收入是青啤的23倍。
為了求生存,謀發展,青啤人換了個思路:與其競爭不如競合,但青啤一定要控股。
尋找了四五家公司,談了7個多月,最終他們與A—B公司締結秦晉之約。2003年4月1日,青啤公司向A—B公司頒發了首次兩批價值1.164億美元的債券證書,A—B公司向青啤公司頒發了付款證明,巨額「洋資本」進入青啤賬冊,為青啤發展奠定了雄厚的財力基礎。這樁「跨國姻緣」不但標志著雙方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實質性階段,還標志著中國啤酒業正在發生理性的質變,100%國有資本的青啤變成了股權多元化的混合經濟公司。
目前,青啤國有資本持有30.56%股份,仍然是青島啤酒的最大股東,而A—B公司所有債券轉換成股權後為20%股份,成了青啤的最大非政府股東。
「洋高管」帶來「洋觀念」
「洋資本」進來了,「洋觀念」也來了。
「檢查設備的梯子為什麼豎立在車間?」青啤人不明白,這「洋人」怎麼問了這么個問題,梯子不就是這么放嗎?「洋人」以為青啤人沒有聽清楚,建議「將梯子掛到牆壁上,既安全又擴大空間。」「對呀,多少年來,我們怎麼沒有想到。」令他們沒有想到的還有許多,建議將所有閥門、開關、控制節點上,編上號,便於查找問題……自從青啤公司與A—B公司聯盟後,在青啤公司總部或車間進進出出的工作人員中,多了兩個金發碧眼的「洋面孔」,這就是非執行董事伯樂斯和監事雷納德,他們兩人分別進入青啤公司人力資源和公司治理委員會以及財務與審計委員會。
難解決的是啤酒的「口味一致性。」A—B公司共有12家生產廠,所生產的啤酒口味都一樣。「原來我們只是認為消費者說好喝就行,哪裡還想到口味一致。別說我們青啤的48家生產廠達到口味一致,就是一家廠里罐裝和瓶裝的啤酒口味就不一樣,不同時間裝的不一樣,不是一個操作工操作的不一樣……」為了達到口味的一致性,青啤五廠的冉群總工程師按照「洋高管」提出的「關鍵工序控制點回顧」法,在車間與操作工一起,對生產工序上的一個控制點一個控制點觀察、摸索、討論、記錄,已經奮戰了10個月,解決了200多個問題。初戰見效,五廠產的啤酒含氧量由百萬分之四毫升降到低於百萬分之一毫升,口味基本達到一致,而離A—B公司的標準是千萬分之五。
集團公司決心已定,按國際化管理法操作去做,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最後實現所有生產廠家口味一致。
股權變化變出「新法則」
「反對票0票,100%贊成。」當捏著一把汗的美國A—B公司的代表聽到這一結果時,懸著的心終於落地。這是2003年夏季,發生在青啤公司臨時股東大會上的情景。此次大會主要表決青啤公司和美國A—B公司合作的事。
早在1993年,美國A—B公司就持有青啤5%股權。因此,按規定,在這次股東大會上,第一大股東———青島國資局的代表和A—B公司代表,都必須放棄投票權。這就意味著,青啤的「獨立股東」將對青啤與A—B聯盟做出最後決定。如果擁有多數股權的「獨立股東」最終否決青啤與A—B聯盟,此次合作便告吹。因此,美國A—B公司代表表現出強烈的擔心。
這次股東大會,讓人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現代市場經濟法制的「威嚴」。權力層和大股東已不能為所欲為,這就是股權變化帶來的新法則。用青啤決策者的話說:國有企業從對上級政府負責,到確立以投資者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和對全體股東負責,這是一個質的變化。目前,青啤已經形成了董事長、總裁、監事會主席3人分設和不得兼職的體制,形成了一種董事會決定干什麼,總裁研究怎麼干,監事會監督哪些不能乾的良好權力制衡及監督機制。
據透露,在吸收公眾股、法人股和外資股後,青啤還將吸收人力資本股。青啤在改革中加固基業,酒將越釀越香,事業更加長青。
青島啤酒公司簡介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特大型企業,始建於1903年,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啤酒生產企業。1993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並在香港和上海上市發行H股和A股股票。2003年4月,青啤與世界最大的啤酒釀造商安海斯—布希公司(A—B公司)正式合作。
青島啤酒是國際市場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國品牌,目前暢銷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中國啤酒出口總量50%以上。
目前,青啤公司已在全國17個省市建立起自己的生產基地,並建立和完善了遍布全國的市場營銷網路。啤酒生產能力、品牌價值、產銷量、銷售收入、市場佔有率、利稅總額等多項指標均居國內同行業首位。截止到2003年底,青啤公司實現產銷量300萬噸,銷售收入68.2億元,實現利稅17億元,出口創匯4138萬美元。
到2005年,青啤公司產量將達到500萬噸;2010年實現800萬噸,進入世界啤酒行業前列。
這是報紙上的,你改改再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