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06-08年中國啤酒行業收購案
這兩年比較少來了,由自於生產成本壓力巨大,而且遭遇金融危機,各家的戰略重心大都在鞏固已有市場,而不是急於擴張。最大的要算2006年1月英博58億人民幣全資收購雪津,其次就是華潤2007年初25億收購四川藍劍剩餘全部股份。至於其他只有幾千萬的收購民間是無法統計出准確數字的。
㈡ 中國的地方啤酒公司為何倒閉或被收購
圖:百威英博投25億,建100萬噸產能工廠 據一些新聞報道,中國啤酒市場已經被雪花,青島百威英博,燕京占據了50%以上的銷量份額。 小型地方啤酒企業很多倒閉或被收購。 據個人了解,這些小企業倒閉或被並購的原因是 1.經營虧損,無力為繼; 2.前景黯淡,繼續下去也不會有好日子,高價賣掉了事。 這是從結果上來看的原因。 個人認為是產品的同質化,即無特色。因為產品跟龍頭企業的產品嚴重同質化,所以一旦龍頭進入這些企業的市場,那麼龍頭公司通過不同手段,如價格戰,經營能力等優勢,輕松擊潰當地的對手。 在日本的酒館有很多很多種品牌和不同功能不同口味的啤酒。其中很多都是地方小企業的產品。 這些小企業之所以能長期生存下去,原因就在於他們擁有不同於大企業的特色產品,研發能力還有傳統。 在啤酒傳統深厚的歐洲也有很多百年的小品牌啤酒企業,也是因為特色的產品和傳統成為了他們的護身符。 中國是沒有啤酒傳統的,所以這些地方小企業很難生存下去。 最近經常聽到嚇人的消息,說百威英博一下子,在一個地方建100萬噸產能的工廠。英博並購百威後突然發力,還是蓄謀已久?建這么大規模的工廠,真是令其對手毛骨悚然啊! 青島啤酒是有傳統的,產品還是有些特色的,但是不明顯,而且市場上一個概念出來的話,馬上都會模仿,如純生概念。 雪花啤酒依然在瘋狂的收購,搞得青島啤酒無法完全集中精力搞內實,不得不搞擴張。 青島啤酒管營銷的400萬年薪副總嚴旭也換了,為的是銷量佔有率提升吧,就是營銷。 沒有特色的小公司會死掉,沒有特色的大公司不會有好的盈利,除非你能一統天下,把所有的競爭者都幹掉,讓消費者沒有別的選擇,讓他們覺得啤酒就是雪花或者青島或者百威或者燕京。 這么看來以後啤酒市場肯定不會是某一家一統天下的,所以瘋狂擴張終究有結束的那一刻。 最終會發現「很重要」的渠道,也不是最重要的,最終選擇權在消費者思維里, 而這個是需要傳統和特色來定勝負的。青島啤酒的「市場決定工廠」的理念是正確的。 現在青島啤酒即使投入最高的銷售費用,利潤率也是行業內最高事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所以不怕雪花瘋狂擴張,而是怕百威英博的大規模擴張。因為百威有傳統、有特色。 而且百威是青島的師傅。
㈢ 百威啤酒旗下都收購了中國哪些啤酒企業
全球最大啤酒集團、比利時百威英博發言人卡倫·庫克24日向新華社記者證專實,該集團屬最近全資收購位於中國吉林省的四平金士百純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但他表示,協議具體條款目前尚未公布。
據介紹,中國商務部今年3月正式批准該收購案,交易額可能達38億元人民幣。
據統計,收購金士百後,百威英博享有中國13%的啤酒市場份額,成為繼華潤雪花和青島啤酒之後的中國第三大啤酒公司。
據比利時當地媒體報道,中國是百威英博極力拓展的四個主要市場之一,另外三個是美國、巴西和墨西哥。2013年,百威英博在中國的啤酒銷量上升了8.9%。
㈣ 無名啤酒廠被誰收購了
燕京啤抄酒啊!! 啤酒競爭 很激烈襲的 尤其山東
事實上,早在2001年,燕京啤酒就通過收購無名啤酒和三孔啤酒等方式開始了對山東市場的布局。隨後華潤雪花在煙台建立生產基地,並於2009年3月斥資2.85億元人民幣收購位於鄒平的琥珀啤酒相關資產,在山東市場的咄咄逼人之勢盡顯。
㈤ 重啤被誰收購了
重啤集團起步於1958年,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9年,生活已發生了巨大變化。追求新生活的市民需要啤酒,當年全國新辦了10家啤酒廠,重啤是其中的小兄弟。
1958年2月25日,《重慶日報》在第二版登載了一篇題目為《本市將新建啤酒廠》的消息,文章寫道:「本市目前正積極籌建一個啤酒廠……年產啤酒一千噸……從1954年以來,就多次派人參觀和收集了全國著名啤酒廠的工藝……」
這篇報道刊發不久,重啤正式進入市民餐桌。和市民聞慣了的包穀洋芋味道不同,啤酒彌漫著一股濃濃的潲水味道。所以,盡管當時年產只有1000噸(160多萬瓶,按現在重慶3100萬市民計算,大約20個市民才攤1瓶),仍然賣不出去。當時工廠共有10多名管理人員,不得不全部上街推銷啤酒。當年和重啤一起開辦的其他9家啤酒廠,9個苦難兄弟,最終沒有熬過這段艱苦歲月,先後倒閉。
重啤苦熬到上世紀90年代,生產稍有好轉,但日子依然艱難。和外地強大的企業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當時國外資本大舉湧入中國啤酒行業,一家國際著名啤酒集團也派員前來重慶,主動提出要投巨資於重慶,收購重慶啤酒廠。然而,外商提出的條件相當苛刻:在收購後,只能保留重啤原廠1400多名員工中的200人,剩餘人員由重啤在收購前自行處理。這就意味著將有1000多名職工面臨失業,意味著要把朝夕相處的員工推向家庭,推向社會。重啤感到無法接受,最終拒絕了這一收購。
這家外商後來收購了華東一家啤酒廠。重啤的舉動讓工人非常感動,激發了大家的雄心。1400多名工人爆發出了驚人的能量,隨後短短幾年就讓重啤擺脫了困境。讓人唏噓的是,當年那家外資啤酒廠卻陷入了資不抵債的怪圈,最後退出了中國市場。
進軍全國雄踞西南
「北有燕京,南有珠江,東有青島,西有重慶」。2000年夏天,原國家經貿委副主任於珍視察重啤時,欣然題下了這樣四句話。這4句話對重啤給予了高度評價,也激勵重啤走出去。重慶的企業如果只在重慶揚威,不能拓展更大的市場,用一句俗話叫住「巴到門方狠」,這不是真正的好漢。
2001年11月,重啤走出向外地擴張的第一步,走出西南,進軍東部。與江蘇省最大的啤酒企業合資組建重啤江蘇天目湖啤酒有限公司,現在該公司年產銷量已超30萬噸,在江蘇獲得了一系列榮譽,成為重啤新的增長點。
2002年4月,重啤進軍華中地區,與年生產能力10萬噸的湖南國人啤酒有限公司走到簽字台前,組建了湖南重慶啤酒國人有限責任公司。這步妙棋使重啤的發展戰略成為穩定的三角形,前面兩家公司的良好表現,穩定了重啤擴張的陣形,使下一步擴張的步伐更加穩健。
接下來3年時間,重啤表現非常強勢,頻頻出擊,不斷開拓和佔領新的市場。2002年5月,重啤再度東進,與年生產能力25萬噸的寧波大梁山集團合作,成立寧波重慶啤酒大梁山有限公司。2003年,重啤進軍安徽,成立重啤安徽九華山有限公司,每年生產啤酒8萬噸。2004年8月,重啤在廣西柳州新建公司,隨後進軍廣西市場,輻射華東、中南、華南等市場。2004年9月和2005年,再度進軍安徽,和安徽天島啤酒公司合作,重組含山、廬江兩家啤酒企業。這些措施進一步加強了對江蘇啤酒市場的控制,在這里的啤酒市場上,具備了相當的發言權。
根在重慶
㈥ 青島啤酒集團都收購了哪些啤酒廠
1999年月受讓取得安徽馬鞍山啤酒廠破產財產設立青島啤酒(馬鞍山)有限公司。
2月以承債方式控股山東榮成東方啤酒廠,組建青島啤酒(榮成)有限公司。
3月收購山東南極洲集團股份公司破產財產,設立青島啤酒(薛城)有限公司。
6月以承債方式兼並湖北黃石啤酒廠,設立青島啤酒(黃石)有限公司。
6月設立青島啤酒(安丘)有限公司。
7月與日本朝日啤酒株式會社等三方合資建設深圳青島啤酒朝日有限公司正式建立投產。
7月以託管方式取得對青島嶗山啤酒廠的管理權。
9月收購廣東皇妹啤酒公司投產,合資設立青島啤酒(珠海)有限公司。
9月設立青島啤酒(應城)有限公司。
9月收購上海啤酒有限公司清算資產,設立青島啤酒(上海)有限公司。
10月合資設立青島啤酒(蓬萊)有限公司。
11月合資設立青島啤酒(三水)有限公司。
11月設立青島啤酒(滕州)有限公司。
11月余沛孫國資公司共同設立青島啤酒(徐州)有限公司,之後由徐州公司收購年產啤酒5萬噸的徐州市金波啤酒廠全部資產。
12月承債兼並安徽蕪湖大江啤酒廠,設立青島啤酒(蕪湖)有限公司。
12月設立青島啤酒(濰坊)有限公司。
2000年5月收購廊坊啤酒廠破產財產,設立青島啤酒(廊坊)有限公司。
7月設立合資青島啤酒(鞍山)有限公司。
8月與嘉士伯香港有限公司合資設立青島啤酒上海松江有限公司。
8月收購美國亞洲戰略投資公司所持有的北京兩家啤酒企業的股權。
9月在原青島嶗山啤酒廠的基礎上設立青島啤酒第五啤酒有限公司。
㈦ 青島啤酒股份被誰收購了
日本的朝日啤酒株式會社。但是不是收購,只是和朝日簽了一個戰略協議,內朝日持有青啤的20%以下的股容份。
朝日啤酒株式會社介紹
朝日啤酒(又稱Asahi啤酒,日語アサヒビール株式會社)是一家釀制啤酒和生產軟性飲品的公司
成立於1889年,是日本最著名的啤酒製造廠商之一。1987年朝日啤酒株式會社推出新品
Asahi舒波樂生啤,其銷售業績蒸蒸日上,至1998年Asahi舒波樂單品種銷量已經躍居日本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生啤酒銷量世界NO.1. 1994年朝日啤酒株式會社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先後出資杭州西湖啤酒朝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泉州清源啤酒朝日有限公司、煙台啤酒朝日有限公司、北京啤酒朝日有限公司,從而拉開了日本朝日啤酒株式會社在中國發展的序幕。1999年,在深圳和收購青島啤酒又合資建成了中國最先進的啤酒工廠。2000年8月,朝日啤酒(上海)產品服務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
㈧ 河南究竟有哪些啤酒廠被青島收購了
青島來啤酒的地址都是寫著自青島市登州路的,不知道外地公司有沒有參與生產,但確實是這樣寫的。青啤雖然收購了很多啤酒廠,但大多都保留了他們以前的品牌。
遇到推銷的不稀奇,青啤在河南有營銷中心,是屬於青啤的。不光河南有,全國都有。
㈨ 青島啤酒集團耗資約4億元收購了全國各地的8家啤酒廠,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兩起:斥資1.5億元收購上海嘉士伯7
1.B 2.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