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青島啤酒的發展史各位不要吝嗇!
1903年8月15日,通過德意志銀行募集了40萬墨西哥銀元的股本金,香港盎格魯·日耳曼啤酒公司的德國商人與英國商人,合資在青島創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年產能力2000噸,生產淡色啤酒和黑色啤酒。
1906年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生產的啤酒在慕尼黑博覽會上展出,獲得金牌獎。
1916年 9月16日,日本國東京都的"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以50萬銀元買下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更名為"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仍生產黃啤酒和黑啤酒,商標有「札幌」,「太陽」,「福壽」和「麒麟」等品牌。當時有日本籍職員15名,日本籍工人7名,中國工人164名(其中女工12名)。
1939年 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興建制麥車間。當時製造麥芽的設備為中國國內僅有。
1942年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大規模擴建,增建了儲酒罐,改進了糖化室,包裝室安裝了一整套裝酒設備,使啤酒年產量增加到4663噸。
1945年日本投降後,當時的青島市政府派員接管了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留用人員295名,徵用日籍技術人員8名,廠名易為"青島啤酒公司"。 1946 12月5日,青島啤酒公司由行政院山東青島區敵偽產業處理局接管,定名為「青島啤酒廠」。
1948年 第一批青島啤酒出口至新加坡。
1949 6月2日,青島解放,青島啤酒廠更名為「國營青島啤酒廠」。
1950年為擺脫啤酒花原料依賴外國進口的被動局面,在青島市郊嶗山縣創建了酒花生產試驗場,試種了32畝酒花,獲得成功。
1954年4月,首批500箱(4打裝)青島啤酒發往香港。
1963年10月,在全國啤酒質量評比會上被評為國家名酒並獲唯一金獎。
1964年創造了著名的「青島啤酒操作法」,在全國啤酒行業推廣;
1972年進入美國市場,1988年在美國的銷售量已達124萬箱,是亞洲出口到美國最大的啤酒品牌。
1981年美國有影響的消費品雜志《華盛頓人》舉辦的「華盛頓國際啤酒會」, 評比美國從世界各國進口的350種啤酒,青島啤酒戰勝聯邦德國及荷蘭等國的名牌啤酒,獲第一名。
1985年7月,青島啤酒再次獲得「華盛頓亞洲啤酒評比會」冠軍。
1987年5月19日,在美國密西西比州的國際啤酒評比中,青島啤酒戰勝近400家國際和當地啤酒,在當選的15種啤酒中得分最高,名列榜首。
1990年青島啤酒在澳門的銷量已佔當地啤酒市場總銷量的64%。
1991年9月24日,青島啤酒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蒙頓國際評比大賽上獲金質獎。
青島啤酒創辦「青島國際啤酒節」。其後,青島啤酒節每年舉辦一次,年參節人數達幾百萬(2006年青島國際啤酒節被評為「中國十大節慶之首」)。 1992 青島啤酒在義大利成立歐洲辦事處。
1993 年 7月15日,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業。 8月27日,青島啤酒股票有限公司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1996年3月7日,青島啤酒向美國發行一級存股證(ADR)獲美國證券及交易委員會批准正式開始交易。
7月1日 青島啤酒股票正式選入上海證券交易所「上證30指數」。
1998年青島啤酒實施「大名牌發展戰略」,率先在全國開展大規模兼並擴張。 2001 青島啤酒榮獲「中國最受尊敬企業」,以後六次榮獲該獎項。
青島啤酒提出由「做大做強」向「做強做大」轉變,發展戰略由「擴張」轉向「整合」。
2002年青啤公司《啤酒風味物質圖譜技術的開發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青島啤酒百年華誕[1]
2003年8月15日,青島啤酒迎來百年華誕。
2005年6月起,青啤公司與中國奧委會新聞委員會等共同組織「青島啤酒-我是冠軍」活動,點燃了全民的奧運激情,將每個觀演者轉變為充滿激情的參與者,讓每個人都一起來分享奧運的激情與夢想。
年初,青島啤酒為配合奧運營銷戰略,獨創並實施了集「品牌傳播、產品銷售、消費者體驗」於一體的「三位一體」營銷戰略。
在整合積聚力量之後,公司戰略由「整合」向「整合與擴張並舉」轉變。
7月,青島啤酒在台灣高雄建立生產規模10萬噸啤酒生產工廠,是青島啤酒在中國大陸以外實現生產的重要標志。
8月11日,青島啤酒與北京奧組委簽約,成為北京2008中國啤酒贊助商。
2006 年2月27日,青啤公司《啤酒高效低耗釀造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科研項目再次榮獲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啤酒行業唯一一個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企業。
3月28日,在距2008北京奧運會倒計時500天之際,青島啤酒成功推出了奧運新產品——歡動啤酒,歡動啤酒是「為奧運而生」的運動型啤酒,其「低熱量,高能量」的特點迎合了大眾熱衷運動,提倡健康生活的潮流。
2007 4月15日,與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共同舉辦「青島啤酒·CCTV·傾國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紹的中國名城」大型電視活動,讓奧運激情在城市間傳遞,讓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國。同時用「三位一體」的營銷方式讓品牌和城市互動共贏。
2008汶川大地震後,青島啤酒合計捐款1357萬元,並啟動愛心家園計劃和開展心理援助。
4月22日,青島啤酒向全球發起了「全球奧運激情徵集活動」,通過中英 文雙語網站Cheers-China與全世界一起分享激情、見證奧運。[1]
2011年8月3日,青島啤酒(揭陽)公司年產60萬千升啤酒生產基地項目在廣東揭東經濟開發區新區隆重舉行奠基儀式,建成後青島啤酒在廣東的產能將超過200萬千升。[2]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災難發生後的第一時間,青島啤酒公司在確認所屬四川各單位員工平安無事的同時;立即啟動向地震災區的緊急援助,通過中國紅十字會青島分會向雅安災區緊急捐款800萬元;並著手組織青啤員工向災區奉獻愛心;此外,歷時五年的「青島啤酒地震災區心理援助項目」也將溫情繼續。
『貳』 青島啤酒的實力到底如何
青島啤酒
青島啤酒(港交所:168、上交所:600600)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啤酒品牌之一,創始於1903年。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國有青島啤酒廠。
歷史
青島啤酒廠始建於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當時青島被德國佔領,英德商人為適應佔領軍和僑民的需要開辦了啤酒廠。企業名稱為「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Germania Brauerei Akt.-Ges.,Tsingtau.)
建廠初期的年生產能力是2000噸,生產設備和原料全部來自德國,產品品種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在上海、青島、芝罘、天津、大連設有銷售總代理。
當時,產品質量就很出色。據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膠州灣》一書記載:「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生產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覽會上展出,獲得金牌獎。」
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日本乘機侵佔青島。1916年9月16日,日本國東京都的「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以50萬銀元將青島啤酒廠購買下來,更名為「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於當年12月正式開工生產。日本人對工廠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造和擴建。1939年建立了制麥車間,曾試用山東大麥釀制啤酒,效果良好。大米使用中國產以及西貢產;酒花使用捷克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外匯管制,啤酒花進口發生困難,曾在廠院內設「忽布園」進行試種。由於設備能力的擴大,1936年實際產量四打裝103202箱(3208噸),最高年產量曾達到4663多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當年10月工廠被國民黨政府軍政部查封;旋即由青島市政府當局派員接管,工廠更名為「青島啤酒公司」。1947年6月14日,「齊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從行政院山東青島區敵偽產業處理局將工廠購買,定名為「青島啤酒廠」。工廠的主要管理人員從廠長到各主要生產部門配備的負責人和技師都具有大專以上的學歷,在生產和工藝技術問題的處理上由專業人員負責確定。
1979年以後,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工廠的活力日益增強,基本建設的步伐大大加快,工廠大規模引進國際上先進的技術裝備。1981年,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的關懷下,國家計委、進出口委、財政部批准投資4551.62萬元,進行10萬噸擴建工程,於1986年8月竣工投產;1986年的產量在全國啤酒行業里首先突破10萬噸。同年國家計委又批准撥款4998.39萬元,進行13萬噸技術改造工程,並要求在1988年建設13萬噸的同時,要統籌考慮建設20萬噸和30萬噸的發展規劃,以加快青島啤酒的發展步伐。這個時期,年產10萬噸的青島啤酒第二有限公司於1991年建成投產;年產10萬噸的青島啤酒第三有限公司正在籌建中;年產2萬噸的青島啤酒四廠,也於1991年2月開始生產。到1992年末,青島啤酒的年產量已達24萬噸(一、二、四啤的青島啤酒合計)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市場的變化,青島啤酒廠的生產品種與生產結構,也不斷有新的變化。青島啤酒廠主要生產12o淡色啤酒,但也曾生產過黑啤酒。後來由於啤酒出口量擴大,釀造能力有限,故在1972年即停止了黑啤酒的生產,將青島黑啤酒的技術工藝及有關設備,轉移到其他廠生產,使用青島牌商標。在日本人經營時期開始的制葯--維他益車間,1977年後改為「青島啤酒制葯廠」,又增加生產三合素、酵母粉等,1980年,根據國家整頓葯廠的要求,停止生產。1964年,為了發展葡萄酒工業,市一輕工業局決定將果酒車間從青島啤酒廠分出,成立青島葡萄酒廠。1958年,根據市一輕工業局要求,青島啤酒廠成立罐頭車間,增加罐頭生產(有午餐肉、豬肉罐頭、魚類罐頭、蘋果罐頭等)。1963年,為全力搞好啤酒的生產,罐頭車間下馬停產。
1978年,青島啤酒首次進入美國市場,由美國的莫納克公司作為青島啤酒的總代理。當年銷量為2萬箱。此後,在有幾十種國外啤酒激烈競爭的美國市場上,青島啤酒以其較高的品質、獨特的風味加之美國代理的大力促銷宣傳,終於鞏固了在美國的銷售市場,並在美國50個州建立了強大銷售網路,進入了中國餐館和國外開辦的連鎖飯店及超級市場。從1978年青島啤酒首次進入美國市場到1992年的15年裡,青島啤酒在美國市場的銷量由2萬箱增至120萬箱,銷量排列名次由第十三位躍為第九位,所佔市場比重由0.3%增長到1%以上。1987年至1992年,青島啤酒在美國市場上的銷量占亞洲12個國家出口量的25%。
在漫長的100多年發展歷程中,青島啤酒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因而,產品質量比較穩定,被國內外消費者公認為名牌產品。1963年4月在全國第二屆評酒會上,青島啤酒被評為國家名酒,獲輕工業部金質獎章;1979年9月獲國家經委頒發的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1980年、1985年兩次獲得國家質量金質獎。1980年4月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著名商標」稱號;1991年9月被評為中國十大馳名商標之一。在國際上:1981年、1985年兩次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評酒會上獲得冠軍;1987年5月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市舉行的國際啤酒評比中名列榜首;1991年9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蒙頓國際評比大賽上獲金質獎。
目前公司全資擁有青島啤酒一廠、二廠、四廠、揚州啤酒廠、日照啤酒廠和青島麥芽廠並控有青島啤酒西安有限公司55% 的股份及深圳青島啤酒朝日有限公司35%的股份。目前公司銷售收入、實現利稅、 出口創匯等指標位居中國啤酒行業之首。
青島啤酒集團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充分發揮品牌及技術優勢,以民族資本為主,以弘揚民族工業為旗幟,國內收購兼並廠和新建廠並舉,盡快擴大規模經濟,並大力推進多元化經營,不斷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盡快把青啤集團建成具有超強實力的、跨地區、跨行業、綜合性的大型企業集團
『叄』 青島啤酒飲酒大賽第一名有什麼獎勵
往年一樣的小車
『肆』 青島啤酒大賽的視頻
去優酷看看
『伍』 青島啤酒節喝啤酒的速度是多少秒一瓶
6.3秒,青島2009年啤酒節速飲冠軍的速度,今年集合的是前三屆冠軍和表現出色的選手,所以含金量比較高,第二名是9.8秒,進入10秒的只有兩人
『陸』 高分求青島啤酒歷年所獲榮譽。。從建國到2008年的。。
1903年,青島啤酒廠由英、德商人創辦,時名「日爾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島公司」,生產設備、原材料從德國進口。該廠產品1906年即在慕尼黑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1993年,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並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公司股票分別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為國內首家在兩地同時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募集的雄厚資金為今後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至2001年,通過全面實施「大名牌」戰略,青啤公司在全國已基本完成戰略布局。搶佔了全國市場的制高點,實現了地產地銷的戰略轉變。對購並企業,推行青啤管理模式,用青啤企業文化來整合子公司管理思想和理念。
青島啤酒廠始建於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當時青島被德國佔領,英德商人為適應佔領軍和僑民的需要開辦了啤酒廠。企業名稱為「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Germania Brauerei Akt.-Ges.,Tsingtau.)建廠初期的年生產能力是2000噸,生產設備和原料全部來自德國,產品品種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在上海、青島、芝罘、天津、大連設有銷售總代理。當時,產品質量就很出色。據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膠州灣》一書記載:「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生產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覽會上展出,獲得金牌獎。」
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日本乘機侵佔青島。1916年9月16日,日本國東京都的「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以50萬銀元將青島啤酒廠購買下來,更名為「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於當年12月正式開工生產。日本人對工廠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造和擴建。1939年建立了制麥車間,曾試用山東大麥釀制啤酒,效果良好。大米使用中國產以及西貢產;酒花使用捷克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外匯管制,啤酒花進口發生困難,曾在廠院內設「忽布園」進行試種。由於設備能力的擴大,1936年實際產量四打裝103202箱(3208噸),最高年產量曾達到4663多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當年10月工廠被國民黨政府軍政部查封;旋即由青島市政府當局派員接管,工廠更名為「青島啤酒公司」。1947年6月14日,「齊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從行政院山東青島區敵偽產業處理局將工廠購買,定名為「青島啤酒廠」。工廠的主要管理人員從廠長到各主要生產部門配備的負責人和技師都具有大專以上的學歷,在生產和工藝技術問題的處理上由專業人員負責確定。
1979年以後,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工廠的活力日益增強,基本建設的步伐大大加快,工廠大規模引進國際上先進的技術裝備。1981年,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的關懷下,國家計委、進出口委、財政部批准投資4551.62萬元,進行10萬噸擴建工程,於1986年8月竣工投產;1986年的產量在全國啤酒行業里首先突破10萬噸。同年國家計委又批准撥款4998.39萬元,進行13萬噸技術改造工程,並要求在1988年建設13萬噸的同時,要統籌考慮建設20萬噸和30萬噸的發展規劃,以加快青島啤酒的發展步伐。這個時期,年產10萬噸的青島啤酒第二有限公司於1991年建成投產;年產10萬噸的青島啤酒第三有限公司正在籌建中;年產2萬噸的青島啤酒四廠,也於1991年2月開始生產。到1992年末,青島啤酒的年產量已達24萬噸(一、二、四啤的青島啤酒合計)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市場的變化,青島啤酒廠的生產品種與生產結構,也不斷有新的變化。青島啤酒廠主要生產12o淡色啤酒,但也曾生產過黑啤酒。後來由於啤酒出口量擴大,釀造能力有限,故在1972年即停止了黑啤酒的生產,將青島黑啤酒的技術工藝及有關設備,轉移到其他廠生產,使用青島牌商標。在日本人經營時期開始的制葯——維他益車間,1977年後改為「青島啤酒制葯廠」,又增加生產三合素、酵母粉等,1980年,根據國家整頓葯廠的要求,停止生產。1964年,為了發展葡萄酒工業,市一輕工業局決定將果酒車間從青島啤酒廠分出,成立青島葡萄酒廠。1958年,根據市一輕工業局要求,青島啤酒廠成立罐頭車間,增加罐頭生產(有午餐肉、豬肉罐頭、魚類罐頭、蘋果罐頭等)。1963年,為全力搞好啤酒的生產,罐頭車間下馬停產。
1978年,青島啤酒首次進入美國市場,由美國的莫納克公司作為青島啤酒的總代理。當年銷量為2萬箱。此後,在有幾十種國外啤酒激烈競爭的美國市場上,青島啤酒以其較高的品質、獨特的風味加之美國代理的大力促銷宣傳,終於鞏固了在美國的銷售市場,並在美國50個州建立了強大銷售網路,進入了中國餐館和國外開辦的連鎖飯店及超級市場。從1978年青島啤酒首次進入美國市場到1992年的15年裡,青島啤酒在美國市場的銷量由2萬箱增至120萬箱,銷量排列名次由第十三位躍為第九位,所佔市場比重由0.3%增長到1%以上。1987年至1992年,青島啤酒在美國市場上的銷量占亞洲12個國家出口量的25%。
在漫長的100多年發展歷程中,青島啤酒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因而,產品質量比較穩定,被國內外消費者公認為名牌產品。1963年4月在全國第二屆評酒會上,青島啤酒被評為國家名酒,獲輕工業部金質獎章;1979年9月獲國家經委頒發的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1980年、1985年兩次獲得國家質量金質獎。1980年4月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著名商標」稱號;1991年9月被評為中國十大馳名商標之一。在國際上:1981年、1985年兩次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評酒會上獲得冠軍;1987年5月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市舉行的國際啤酒評比中名列榜首;1991年9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蒙頓國際評比大賽上獲金質獎。
目前公司全資擁有青島啤酒一廠、二廠、四廠、揚州啤酒廠、日照啤酒廠和青島麥芽廠並控有青島啤酒西安有限公司55% 的股份及深圳青島啤酒朝日有限公司35%的股份。目前公司銷售收入、實現利稅、 出口創匯等指標位居中國啤酒行業之首。青島啤酒集團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充分發揮品牌及技術優勢,以民族資本為主,以弘揚民族工業為旗幟,國內收購兼並廠和新建廠並舉,盡快擴大規模經濟,並大力推進多元化經營,不斷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盡快把青啤集團建成具有超強實力的、跨地區、跨行業、綜合性的大型企業集團。
1991-1993年 分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和新加坡的評比大賽上獲得金獎;
1997年獲得23屆國際金星獎——「傑出公司形象和質量金獎」;
1999年中國大陸唯一入選 「亞洲五十大名牌」的企業;
2000年入選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企業;
2001年被評為「中國最受尊敬的企業」。
首屆中國馳名商標 1963年 全國酒評會上獲得金牌獎
2008年青島啤酒入選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編制的《中國購買者滿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十一。
青島啤酒獲得 DET NORSKE VERITAS(DNV)的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證書
1987年青島啤酒獲得美國密西西比國際酒會質量金獎
1993年榮獲新加坡國際飲品博覽會最高榮譽金獎 1988年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金質獎
1988年榮獲輕工部頒發的創匯先進企業獎 1984年榮獲輕工部頒發的質量金獎
『柒』 青島啤酒在國際上出名么
青島啤酒在國際上有名,青島啤酒是最早進入國際市場的中國品牌之一。1906年,在慕尼黑國際啤酒博覽會榮獲金獎;1948年,青島啤酒開始大批量出口至新加坡,當地《星洲日報》稱該啤酒質量遠駕於其他啤酒之上,當地僑商爭求其代理資格。
1972年,青島啤酒進入美國市場,1988年在美國的銷售量已達124萬箱,到現在仍然是美國市場上銷量最大的亞洲啤酒品牌。截至目前,青島啤酒遠銷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71個國家和地區。
(7)青島啤酒大賽冠軍擴展閱讀
國際著名啤酒
1、百威
世界知名的啤酒品牌,1876年誕生於美國,創始人是Adolphus Busch,公司總部設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百威啤酒於1995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以其獨特品質在超高端啤酒市場占據了主導地位。
2、科羅娜
以其獨特的口味成為世界上銷量第一的墨西哥啤酒,美國進口啤酒排行第一名,由莫德羅啤酒公司生產。
莫德羅啤酒公司位於墨西哥,創建於1925年,在當地有八家酒廠,年產量達到4100萬噸,在本國的市場佔有率達60%以上,科羅娜 CORONA EXTRA是其主力產品,也是世界第五大啤酒品牌。
『捌』 傾國傾城與青島啤酒的關系是什麼,有誰知道
青島新聞網訊 11月18日晚,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隆重播出了青島啤酒·CCTV「傾國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紹的中國名城」大型電視活動的特別節目——「盛世歡歌,讓我們的城市更美好」。面對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做為此次活動的發起與推動者的唯一企業,青島啤酒無疑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青
島啤酒—CCTV傾國傾城」大型活動是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與青島啤酒在2007年共同攜手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為助推中國城市品牌集群打造的中國城市品牌大型展演活動。但是,由一個啤酒企業主動發起推動城市品牌營銷,在中國還是第一次。盡管營銷成本不菲,青啤總裁金志國對此次戰略推廣活動依然胸有成竹。
國家強則企業強 青啤主打奧運牌
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甚至白熱化的環境下,企業營銷能力高低的比拼,甚至會最終決定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例如著名乳品品牌「蒙牛」,2005年創意並借力湖南衛視「超女」大賽,創造了25億人民幣的年收入,該案例已經成為中國市場營銷界的一個神話。而近年來,盡管諸如可口可樂、耐克、通用汽車等國際品牌充斥著各種營銷媒介,我們仍然可以欣喜地看到,像青啤、聯想、海爾等一批中國本土企業正在扛起民族工業強國夢想的大旗。他們的廣告形象、企業發展理念被老百姓朗朗上口,並且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高高地懸掛在了日本東京、美國紐約等地的黃金商業地段。
「以前我們的品牌在國際社會運作很難,究其原因既有資深運營的因素,也有宏觀大背景因素。」金志國指出,國家強則企業強,因此企業也需要參與強國之路,而青島啤酒如何參與,金志國看到了奧運這一機會。金志國認為,來北京參加奧運會的海外遊客大部分會走進中國各個城市。有了初步想法後,金志國找到了中央電視台的負責人,雙方一拍即合,於是「青島啤酒—CCTV傾國傾城」誕生了。目前該活動已得到西安、南京、大連、成都、杭州等150多個城市的積極響應和參與。
企業的公益心與社會責任感
為了能在中國贊助商中吸引最多的眼球,青島啤酒藉助強國之路這棵大樹。「我們以社會公益為主,把國家放在前面,企業跟進。」金志國說。
冠名和節目中插播的廣告提高了青島啤酒的曝光率,「這比單純投放廣告效果要好,自己投廣告就是說自己有多好,而結合『傾國傾城』活動則在說別人好的同時證明我們自己也好。」「青島啤酒—CCTV 傾國傾城」所推出的城市均是青島啤酒的市場,活動也可以拉近青島啤酒對當地消費者的親和力。
此外,通過線上線下的整合營銷,在潛移默化中,增加品牌的曝光率和美譽度。通過CCTV-4和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則將青島啤酒的標識在全世界傳播。金志國說:「大家都熱愛自己的城市,以大連為例,在央視播出以後,在地方台重播了14次,我們就跟著曝光了14次。
熱愛自己生活的城市,然後放大到熱愛我們的國家。以社會公益和企業責任感為出發點,這是青啤人在市場營銷中始終不渝堅持的理念。因為在青啤人看來,單純的利潤追求不是一個成熟的品牌之所為。
借力奧運衍生激情
「奧運可以提高我們的國際美譽度。」金志國指出,「我們這是第一次搞奧運營銷。我們更看中長遠的利益。」為此,青島啤酒進行了營銷架構的調整,以支持奧運營銷。金志國透露:「我們把七大運營平台整合成一個機遇供應鏈的扁平化架構,更加貼近市場,預計半年內可以整合成功。」
青島啤酒所醞釀奧運營銷計劃共分四步,從預熱到余熱長達四年。2006年,是青啤奧運營銷的第一年,主題是點燃激情。當年的活動如贊助廈門馬拉松、打造「青島啤酒—我是冠軍」等主要是鼓勵大眾共同參與。今年的主題是傳遞激情,除了火炬傳遞這一傳統形式外,4月開始的「青島啤酒—CCTV傾國傾城」便是今年的重點。
2008年顯然是最關鍵的一年,青島啤酒為此定的主題是演繹激情。金志國指出:「很多人不能去現場,但喜歡聚在一起看比賽。」奧運是有激情的項目,而有激情往往就有啤酒相伴。因此,明年的夜市、飯店等場所則將成商家必爭之地。即便將來奧運結束,也並不等於青島啤酒完成了贊助商的使命。「我們要抓住奧運的余熱,不能淹沒在無數奧運贊助商當中。為此,我們要不斷為消費者重復記憶,讓消費者一提到奧運就想到青啤。」金志國說。
青啤的全球視覺
評定奧運營銷是否成功,青島啤酒有三個考量標准:戰略吻合度、關聯度、商業空間度。金志國對此解釋道:「國際化的賽事強化我們的國際化戰略;而關聯度著眼點在於和品牌、產品、市場的關聯。最後一點則在於為商業空間創造了多大價值,具體而言,活動過後,銷量、美譽度是否有提升。」
青啤源自青島,這個2008奧帆賽舉辦城市,但是青啤並沒有滿足於天時地利人和的限制,而是適時地把這種機遇放大和更為大膽地構思,他們正在全力讓青啤營銷不僅走向全國,還要走向全世界!青啤主打的奧運牌,已經可以管窺其「全球戰略」的一斑。青島啤酒,這個朝氣蓬勃的企業的未來,已經提前給予了我們無限的遐想空間。(青島新聞網記者 張國勇綜合報道)
『玖』 青島啤酒歷史上的毛刷事件
1978年,青啤出口剖香港的啤酒中有一瓶里有毛刷,響當當的青島啤酒竟發生了如此事情!此事通過新華社迅速地驚動了中央高層領導。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先念同志在10月27日作出批示:「青島啤酒質量如此下降,而且長期不改,看了這份內參清樣,實在令人氣憤。建議青島啤酒廠停產整頓,限期改正。」另一位中央領導也批示道:「今後強調商品質量,明年應該見效。青島啤酒投資一千二百萬元,質量沒上去,輕工業部派人去,限期改進。」10月30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康世恩同志批示:「派有力工作組去檢查,認真解決該廠問題。一定要恢復青島啤酒的質量和聲譽。」
「毛刷事件」的發生,不是偶然的。
青島啤酒廠是家歷史悠久的老企業,建國後,雖然國家不斷投入,但都是為了擴大生產規模的基本建設,而被人稱為「爺爺電機」、「奶奶糖化鍋」,是1903年建廠時德國人從歐洲搬來的1898年的產品,日本人30年代運來的「保田」商標機、洗瓶機等,都還在運轉,有時三班生產完不成兩班的任務。更重要的是,「文化大革命」對企業和生產的沖擊是災難性的,把多年建立的規章制度都沖垮了,使得質量下降、事故不斷。1974年6月,電焊工人在燒焊管子時引起火災,燒毀1萬多條新麻袋,導致一鍋麥芽汁報廢;1976年6月,由於啤酒質量下降,裝箱後發生爆炸現象,在深圳庫存的4萬多箱啤酒中,發生爆炸的竟有2萬多箱……
1978年11月23日,中央檢查團、省輕工局、市經委、市輕工局、市委駐廠工作組在青島啤酒廠召開會議,傳達李先念副主席和康世恩副總理的指示,研究整改措施。12月10日,工廠開始停產整頓(從這些時間上,可以看出當時我國社會生活節奏是多麼緩慢,撥亂反正是多麼艱難)。1979年1月8日,康世恩副總理得知情況後又作出批示:「同意工作組的意見,問題是把整頓工作要抓到底,按時搞徹底。」
在國家經委、輕工業部和省市政府的關懷下,在中央、省、市聯合工作組的直接領導下,青島啤酒廠認真整改,調整了廠領導班子,還實事求是地為「文革」中遭受不公正待遇的150多人平反,恢復了24名曾靠邊站的技術人員的職務,提拔了3名技術員和3名助理技術員,恢復了19名老工人班組長的職務。
經過4個月停產整頓,企業的生產和管理得到了明顯改觀。輕工業部和省市聯合驗收組經過認真核查,認為青島啤酒廠的整頓已達到標准,批准自1979年4月10日起恢復正常生產。5月份出口計劃啤酒2383噸,實際完成2391噸,瓶裝51批次,優級品率為98.98%,啤酒色澤趨向一致,口味基本相同,外觀質量也有了明顯改進,出口香港市場反映良好。後來,國家輕工業部向全國通報予以表揚。
「毛刷事件」是青島啤酒廠的恥辱!廠黨委決定,把恢復生產的4月10日作為「提高質量紀念日」,每年都要舉行活動,使警鍾長鳴!
可以這樣說,停產整頓挽救了青島啤酒廠,使這個在市場享有盛譽的老品牌煥發青春。1979年9月,在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青島啤酒被評為國家名酒,榮獲輕工業部頒發的獎狀。同年9月,在全國第二次「質量月」廣播電視大會上,青島啤酒榮獲國家經委頒發的國家優質產品獎銀質獎章。1980年4月1日,國家工商管理行政總局頒發國家著名商標證書:「青島啤酒廠,你廠生產的青島牌啤酒質量優良,該商標在市場上享有信譽,特授予國家著名商標稱號,並頒發此證書。」同年9月,在第三次全國「質量月」活動中,獲得國家金質獎章。
「毛刷事件」之後,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的原則融匯於青島啤酒全廠幹部職工。一百減一不等於九十九,而是等於零!質量為本成為永恆的主題。「高、精、嚴、細」的原則紮根在每個員工的心田。
此後,青島啤酒的質量一直保持高水準的穩定,在國內外獲獎不斷。1985年4月,全國第四屆評酒會舉行,青島啤酒再次被評為國家名酒。同年,在國家優質食品金銀牌授獎大會上,青島啤酒再次獲國家金質獎章。1991年9月,首批「中國馳名商標」經評選產生,「青島牌」啤酒在10枚馳名商標中,並列第三!在國際市場上,青島啤酒的盛譽越來越高。1981年和1985年兩次在美國華盛頓舉辦的國際評酒會上榮獲冠軍,1987年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市舉辦的國際啤酒評比中名列榜首,1991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國際評酒大賽上獲金獎,1993年在新加坡的國際飲品博覽會上勇奪最高榮譽獎。
我就是青島人,以後有關於青島的歷史問題可以隨時問我
『拾』 巴西世界盃青島啤酒廣告美女
高錚-高錚22歲,山東籍,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在2011年是山東齊魯形象小姐大賽冠軍